兩河清彚 (四庫全書本)/卷6
兩河清彚 卷六 |
欽定四庫全書
兩河清彚卷六
益都薛鳯祚撰
黄河
黄河北岸
北岸過潼關至懐慶府河内縣濟水北來入河
濟水出濟源縣〈河南岸陜州〉經孟津〈南岸東南澠池縣〉至懐慶府河内縣入黄河〈南岸孟津縣〉
武陟縣東沁河北來入河
沁河發源于沁州綿山穿大行達濟源縣至懐慶府武陟縣與黄河合其湍急之勢較黄河益甚而武陟縣東㟁之蓮花池金屹𡽊最其冲射要害之處也萬歴十五年沁從此決新鄉獲嘉一帶俱為池沼每年堵築埽壩勞費不貲且壩為商民輳集之處烟㸑不下千餘倚堤為命今議甃石四百三十五丈隨守隨脩限以三年告成此堤一成永久可恃而議者畏難尚未興舉其北㟁大樊村亦係埽灣要害幇堤捲埽均在司河者留意焉
詹家店萬歴十六年創接堤四百八十五丈五尺沁水入河之後北岸逼近漕河關係運道最為𦂳要如滎澤縣之甄家莊郭家潭陽武縣之脾沙堽原武縣之庙王口封丘縣之于家店中濼城荆家口祥符縣之黄陵岡陳橋貫䑓馬家口陳留寨蘭陽縣之銅瓦廂板厰樊家莊張村集馬坊營儀真縣之穵泥河煉城口榮花樹三家莊考城縣之陳隆莊芝麻莊孝城口係為要害
河南管河道轄
開封府北河同知駐陳橋鎮專管北岸滎澤原武陽武封丘祥符陳留蘭陽儀封八縣防河長堤三百一十一里
滎澤縣治在河南㟁職官見南岸
黄河北岸長堤西自武陟界起東至原武界止長八里堤夫六名堡房三座
廟王口係埽灣去處恐縷堤難支萬歴十八年増築遥堤一道長一千一百五十五丈
原武縣〈南岸鄭州〉 賣家賽
原武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岸長堤西自滎澤界起經本縣廟王口胡村鋪東至陽武界止長五十里堤夫三十二名徭夫十六名堡房十四座
買家寨萬歴十八年創築月堤一道長九百丈
陽武縣〈南㟁西南中牟縣南㟁東南開封府〉 脾沙崗 中灤城
陽武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㟁西自原武界起經本縣潭口寺脾沙岡東至封丘界止長四十里堤夫二十四名徭夫十二名堡房十六座
脾沙岡隆慶元年築壩係埽灣去處毎歲湏下埽捲築
于家店荆隆口中灤城三處相連最為險要毎歲捲埽固壩覔土加堤防守
荆隆口𢎞治二年河決冲張秋萬歴十五年又決長東二縣幾致泥溺遂塞
十七年剏築遥堤一道長二千九十丈
封丘縣〈南岸東南開封府南岸西南中牟縣〉 陳橋集 貫臺 馬家口陳留寨 銅瓦廂 板厰 樊家店 張村集
封丘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㟁長堤南自陽武界起經本縣于家店荆隆口東至祥符界止長四十里堤夫五十名徭夫二十六名堡房二十九座
祥符縣治在河南職官見河南岸
北㟁長堤西自封丘界起經本縣陳橋集馬家口回回寨東至陳留界止長五十八里堤夫五十六名堡房二十八座
陳留縣治在河南職官見河南岸
北㟁長堤西自祥符界起東至蘭陽界止長二里堡夫四名堡房二座
直𨽻大名府屬長垣東明二縣舊有長堤一道延亘一百三十里東至山東曹縣白茅堤西至河南封丘縣新豐村止堤外即有淘北河一道相傳即黄河故道也萬歴十五年河由河南封丘縣荆隆口決水挾淘北河冲決本堤之大社口兩邑昏壂該工都科給事中常 㑹同撫按 題修築完然堤外有月堤三壩名曰三尖口吳家口劉家口在長垣利在洩水不肯閉塞在東明懼其受渰堅欲堵截兩相掣肘雖有壩名終屬虚應即今長垣專設府佐駐守杜盛集而又畫界分理長垣縣管九十七里東明縣管三十三里建舖設夫以時修守堤既固矣三壩有無不足較也夫壩之有無係于長堤而堤之利害全在荆隆一帶故添設開封府同知專駐劄荆隆雖衞河南實衛長東二縣也總之荆隆堅守則長堤無事長堤無事則三壩不用二縣之民永帖衽席此探本窮源之論不可不知也長東河官須時時偵探荆隆口堤岸少有冲汕即申總河施行
陳留寨銅瓦廂舊係冲擊去處每歲幇築防守蘭陽縣治在河南㟁職官見南㟁
北㟁長堤西自陳留界起經銅瓦廂板厰商家營馬家營東至儀封界止長四十九里堤夫四十四名徭夫三十六名堡房四十座
直𨽻大名府長垣縣〈南岸西南蘭陽縣南岸東南儀封縣〉
杜盛集大名府管河㕔
馬房營〈河南岸蘭陽縣〉係埽灣去處猶恐縷堤難支今於背後剏築月堤一道縷堤改為月壩每歲慎加修防
儀封縣治在河南職官見南岸
北岸長堤西自蕭陽界起本縣扼泥河小宋集三家庄東至考城界止長六十四里堤夫五十二名徭夫三十六名原額蘭陽撥儀封煉城口徭夫二十六名堡房五十三座
煉城口〈河南㟁東南儀封縣〉埽壩最為喫𦂳每歲宜下廂邉埽䕶之
榮花樹〈河南岸儀封縣〉埽壩長一千二百六十丈係迎溜去處每歲加工修守
王家莊〈河南岸西南儀封縣〉埽壩正當河身已被冲塌萬歴十八年退𥚃預築埽壩一道
河南管河道轄
歸徳府河捕通判除南㟁外管河北岸三十二里管考城縣
歸徳府考城縣治在河南㟁職官見南㟁
北㟁長堤西自儀封界起經考城縣芝蔴庄王家道口流連集東至山東曹縣界止長三十二里徭夫五十名堡房十六座
黄陵岡〈南㟁西南睢州南㟁東南考城縣〉
陵岡堤决趨張秋二年塞之每歲加工修守黄陵岡賈魯舊岸
芝蔴庄陳隆口〈南岸考城縣〉二處埽壩相連埽刷甚急每歲慎加防守
李秀口〈南岸寧陵縣〉考城縣
位家灣〈南㟁歸徳府商丘縣〉大王廟
武家壩〈曹縣西〉隆慶六年築壩係迎溜去處最關𦂳要萬一有失則金鄉等邑悉成沮洳且遺患於運河宜歲加修守萬歴十七年武家壩外忽成淤灘此亦一時之幸未可恃以為安也
山東濟寧管河道轄
兖州府管河同知兼總捕務駐劄曹縣
曹縣〈南岸西南商丘縣南岸東南虞城縣〉 牛市屯 王家厰 劉滿莊月堤 王家壩 雙堤 牛頭河
曹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岸上自河南考城縣起經青俸集縷水堤月堤遥堤等下至單縣界止長一百零二里夫役 曹縣三百六十四 曹州一百二十六 定陶八十 金鄉二百八十四 城武二百三十二 徭堡夫六百七十六名 曹州民夫三百五十 曹縣民夫六百單縣三百 金鄉三百 城武三百二十 定陶二百三十〈民夫𠉀農隙量起不給工食〉
王家壩正徳七年築北大壩自位家灣起至雙堌集長八十里後接長三十里
王家壩亦係𦂳要歲加修守萬一有失則城武金鄉數邑悉成沮洳
曹縣西河南㟁丁家道口賈魯舊河
嘉靖二十六年河決曹縣衞谷亭運道
曹單二縣大行堤
康熙十年河決牛市屯遂築塞外口 康熙三十年開引河一道水盡歸漕
單縣〈南㟁東夏邑縣南㟁西永城縣〉 堅城集 叚家口
單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岸上自曹縣界起下至程朱王口朱家樓〈闕〉家莊孟家樓江南碭山界止長六十八里單縣金鄉城武徭堡夫七百七十九名
江南碭山縣治在河南職官見南岸
碭山縣北岸縷堤上自單縣界起下至豐縣界止長四千八百六十丈計二十七里
碭山縷堤衝擊不支另築月堤一道又慮縷決月危且居豐沛上流碭山失守豐沛亦虞故復于單碭接界處斜築堤一道長千餘丈使上流循壩歸河不得廹縷危月最為喫𦂳歲修勿緩
嘉靖二十二年河趨東北叚家口分六股大溜溝小溜溝秦溝濁河烟脂溝飛雲橋俱由運河至徐州入洪又分一股由碭山堅城集下郭貫樓散五小股龍溝母河梁樓溝湖佃溝亦從小浮橋入洪已而皆入濁河
清水河月堤𨽻豐縣每被浸刷萬歴十七年又添築月堤一道長二千五百丈每歲加修勿怠
邵家壩萬歴六年所築遏斷秦溝舊路最為喫𦂳又接築數百丈今復幇築髙厚歲修之功必不容已
江南豐縣〈南岸西南碭山縣南岸東南蕭縣〉 華山 戚山
北岸縷堤上自碭山界起下至沛縣界止長四十八里内大行堤上自單縣界起下至沛縣界止長五十里
豐縣知縣 管河主簿
額設逰夫五十名豐縣邵家大壩乃斷絶秦溝舊路最為喫𦂳今已倍幇髙厚又接長數百丈毎歲宜謂徐北堤夫赴此加修加守若日後夫役錢糧有餘再於華山續築大壩直至樓子集將秦溝濁河二口俱斷則全勝之築也但壩湏髙大斜向東南勿令兠水乃可經久姑識之以俟將來
嘉靖六年河決曹縣城武縣楊家口梁靖口吳士舉等處冲入雞臺
嘉靖九年河由單縣侯家林決塌塲口冲谷亭十一年十二年水俱不至十三年廟道口淤塞
嘉靖四十六年河決沛縣二三等鋪冲入運河亦由湖陵城口入湖城本年九月馬家橋堤成障水南趨至冬沛縣斷流
沛縣〈南㟁西南碭山縣南㟁東南蕭縣〉 飛雲橋 郭貫樓 支將軍廟 舊茶城口 塔山 鎮口閘〈漕黄交㑹〉
沛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岸大行堤上自豐縣界起下至本縣西門外頭堡止計三十三里
縷堤上自豐縣華山界起下至徐州位家莊止長二十七里
蕭縣
北岸上自豐碭界起下至徐州界止長七十五里
蕭縣知縣 管河主簿
額設徭夫一百名
鎮口閘徐州上河管河判官管舊運黄河上自鎮口閘起下至徐州洪七里溝止長三十七里
鎮口古洪二閘以東多傍山𪋤以西一里平曠濁河紅流更無隄防黄水出㟁横截閘河腹心受病故於塔山支河接築縷堤九百四十二丈而牛角灣係茶城運河舊渠又築壩一道東接塔山西接長堤計二里許以遏黄流旁入但壩地原係河身下多積沙創築卑薄連歲失守肘腋為患已於本壩之南自舊縷堤支將軍廟起東接塔山増築長堤七百餘丈頗得重門禦暴之意冬春之際多加幇䕶伏秋之時晝夜防守預辦樁草以備不虞夏鎮第一要害宜殫心力勿忽
正徳四年河決沛縣飛雲橋入運河
嘉靖八年飛雲橋水北徙魚臺谷亭舟行閘面嘉靖四十四年黄水異常郭貫樓淤平全河溢行泛濫自沙河至徐州全河俱入北股至曹縣塘林集以下向北分二股南一股繞沛縣戚山楊家集入秦溝入徐北一股繞豐縣華山向東北由三教堂出飛雲橋分十三股至湖陵城口散漫湖坡達徐隆慶六年剏築縷水長堤捍之水不北浸萬厯六年築邵家大壩遏之南徙迄今由濁河至鎮口㑹運河並流達徐隆慶六年所築縷堤萬厯八年大加幇築髙厚十八年又復加幇係運河關鍵以後湏歲加修守
萬歴十七年塔山東南築堤九百餘丈
萬歴十八年塔山西北築堤七百餘丈
徐州在河南職官見南岸
黄河上自蕭縣起下至靈璧縣止長一百四十五里北岸縷堤自獅子山起至土山寺計十二里長山堤十五里花谷黒山三堤各長三里
北岸長樊大壩險工一道關係運道全河直射每歲春初估計其事宜與城堤同〈城堤見南㟁〉額設夫一百五十三名本州境内狼矢溝吳家堂韓壩等工亦係埽灣要害額設堤夫九十名〈徐州代沛縣出入將沛縣之夫扺徐州之夫故名換夫〉長夫三百六十名停役一半實在一百八十名宿州恊濟夫十五名
北岸小浮橋 駱駝山 東岸驛 土山寺 長山狼矢溝 赤蘭村 樊家店 塔山 塘臍溝 吕梁城 谷山 栲橯灣 郭山 泇河 花山 龎家山 七墩山 蚧蟃湖 上二山 岠山
磨臍溝減水壩徐州東岸南去十餘里有狼矢溝又東去十五里有磨臍溝毎歲黄水漲發則從狼矢溝直下至磨臍溝洩出赤龍潭經蚧蟃諸湖駱馬湖出宿遷董陳二溝嘉靖年間全河俱從此出而兩洪正河俱為之奪萬歴七年已于本溝築遥堤一道但地形甚卑水入囊㡳隨復冲決遂議築減水石壩一座余郎中親往視之不可而止今此議尚存總河潘躬率中河沈郎中往視之地形較之河口卑數丈黄水暴漲之時必至逾堤漫流豈肯循軌入壩今議于長塔二山新築堤中建石壩一座長三十丈水漲則洩水退歸漕自無奪河之患矣但壩西與徐州居民甚不利此恐有盗決之患湏特設一老人常用㸔守庶可久耳
小浮橋故道今淤伏秋大漲僅出三分之一
徐州洪石岩今已削平建迴瀾亭于其上
吕梁城中河分司〈東南靈璧縣〉
北岸遥堤字號鋪徐州界起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睢寧界起〉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吕施張曹嚴華〈邳州界〉
江南鳯陽府靈璧縣〈西北吕梁城〉
靈璧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黄河北岸上自徐州栲橯灣起下至睢寧界止長一十五里
淮安府睢寧縣在河南職官見河南岸
黄河北岸上自靈璧界起下至象山止長六十四里
中河分司
淮徐道兼轄
淮安府邳宿河務同知駐劄邳州
邳州〈南㟁睢寧縣〉 周湖 栁湖 直河 黄墎湖 駱馬湖 董家溝 陳家溝
邳州知州 管河判官
北㟁黄河上自睢寧界平山起下至宿遷界直河止長六十里泇河界〈見泇河〉
北㟁董家堂五工頭二處迎溜頂冲每歲春初估計動支河銀辦築工完具結題銷
青墩營 康熙六年築月堤一道二千二百丈十年又築遥堤四千六百一十七丈
邳州東南六十里原有直河以宣泄䝉沂諸山之水近因濁流倒灌直河遂淤諸山水俱迤邐由駱馬湖經董陳二溝以出入大河水勢紆迴則近邳田地常被淹浸湖波淼𣺌則𠉀風舟楫遲滯艱危不特直河居民失市㕓之利已也昔已開復通行而迤裏閻家集等口乃原係駱馬湖故道築長堤遏水此堤之堅瑕乃直河所視以通塞者須水發之時嚴行防守不令復入駱馬湖庶直河可保不淤也此與耿車時灘之堤同一關捩在司河者加之意耳
北岸遥堤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栢水竇字號
自直河至古城因河外諸湖藉以容蓄泛漲之水湖外髙岡乃天然遥堤故不議築
中河分司
淮徐道兼轄
新設北岸淮安府管宿桃山清河務同知駐宿遷縣宿遷縣〈南岸西南鳯陽府南岸東南虹縣〉
宿遷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岸上自邳州直河起下至桃源古城界止長二百一十里〈順濟河見泇河〉
北岸古城險工每歲春初估修
宿遷縣遥堤北岸自邳州起至桃源界止長一萬八千八百九十丈
宿遷縣前髙謝羅口水勢冲刷堤㟁單薄危險見經估修淺夫二百三十名
桃源縣〈在河南岸〉 古城 崔鎮〈石壩〉 徐昇〈石壩〉 李大〈石壩〉三義〈石壩〉 吳城 七里溝 黄家嘴 新莊口
桃源縣治在河南職官見南㟁
北岸上自桃源古城起下里清河駱家營止長八十里淺夫七十三名
北岸遥堤自桃源古城起至清河界止長一萬四千三百四十七丈
南北兩岸遥堤既築水歸正河田廬可免水患但恐異常之漲河水盈溢或至横決故設減水壩於遥堤之中以便分殺且無衝決遥堤之患徐昇李大三義三壩之意皆然而俱設於北岸者以其從灌口入海之順也
原有崔鎮徐昇李大三義四壩為洩水之區今皆冲沒見具題築
清河縣〈南岸王簡張福堤南㟁東南清江浦又東南淮安府〉
灣河 赤晏廟 顔家河
清河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黄河上自桃源駱馬營起至運河二十五里又自運河口起至王家營三十里又自王家營起至娘子莊四十里共九十里
北岸吳城起至四鋪溝止内有險工儒學門前至龍王廟止縣西起至吳城止遥堤三千三百三十七丈龍王廟至四溝工係民修遥夫三百一名
草灣河嘉靖三十二年開衝時通時塞萬歴十七年後大通奪正河十分之七今又移草灣之東至頭鋪乃歸正河
山陽縣治在河南岸職官見河南岸
北岸自清河四堡溝起至永豐店安東界止長三里工係民修
安東縣 雲梯關〈河南岸廬浦〉 各套 廟灣海口〈縣東南〉五港口〈在縣北新河一路〉
中河分司
淮道兼轄
淮安府清安管河同知駐劄安東縣
安東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黄河北岸自清河四鋪口起至廟灣止二百五十里新開黄河北岸上自清河界娘子莊起下至五港海口止康熙三年河冲便益門四年茒良口駱家口張家口二鋪口河决水勢横流十年總河王 堵塞茆良口張家口駱家口尚有二鋪口邢家口見議挑築歴代治河
漢武帝元光三年春河北徙從頓丘東南流夏復決濮陽瓠子注鉅野通淮泗汛郡十六
元帝永光五年冬河決初武帝既塞宣房後復決于館陶分為屯氏河東北入海廣深與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是歲河決清河靈鳴犢口而屯氏河絶
成帝河平元年河決平原流入濟南千乘以王延世為河堤使者治決河
杜欽薦王延世為河堤使者延世以竹絡長四丈大九圍盛以小石兩船夾載而下三十六日功成賜爵關内侯黄金百斤
成帝綏和二年求能濬川疏河者
待詔賈讓奏言治河有上中下三䇿徙冀州之民當水冲者決黎陽遮害亭放河使北流入海出數年治河之費以業所徙之民使神人各安其所而不相奸且以大漢方制萬里豈與河争尺寸地哉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載無患故為上䇿若乃多穿漕渠于冀州使民得以溉田分殺水怒雖非聖法然亦救敗術也故謂之中䇿
若乃繕完故堤増卑培薄費勞無已數逢其害是為下䇿
謹按賈讓之論多非䇿後人有稱述之者恐貽誤來世集中屢有駁正
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河汴決壊有薦樂浪王景能治河者四月詔發卒數十萬遣景與謁者王吳修治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里十里立一水門令相洄注無復潰漏之患雖簡省役費然猶以百億計焉自明帝及魏晉六朝至唐開元數百餘年數書連雨大水而河無横決之患其功大矣
唐昭宗乾寧三年四月河漲將毁滑州朱全忠決為二河夾城而東為害滋甚
後唐同光二年七月唐發兵塞決河先是梁于楊劉決河以限晉兵累年為曹濮害至是塞之未幾復壊
宋太祖乾徳五年帝以河堤屢決分遣使行視發畿甸丁夫繕治自是歲以為常皆以正月首事季春而畢
開寳五年霖雨不止河堤又決詔縉紳多士草澤之中有素習河渠之書深知疏導之䇿許詣闕上書朕當親覽勉副詢求當示甄異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五月河決滑州泛澶濮曹濟東南流至彭城界入于淮
真宗咸平三年五月河決鄆州浮鉅野入淮泗
大中祥符四年九月河棣州屢塞屢決民苦久役而終憂水患六年乃徙州于陽信之八方寺
天禧六年六月滑州河溢歴澶濮漕鄆注梁山泊又合清水古汴渠東入于淮
天禧五年正月知滑州陳尭佐恐西北小壊城無外禦築大堤于城為䕶復鑿横木下高木數條置水旁以䕶岸謂之木龍當時頼焉有詔嘉奬
明道二年徙朝城于社婆村廢鄆州淄州之二鎮以避水
神宗熙寧十年河大決于澶州流段絶河道南徙東滙于梁山張澤濼分為二派一合南清河入于淮一合北清河入于海
丘文莊曰此黄河入海之始
徽宗大觀元年河決䧟鉅鹿縣冀州河溢壊信都南宫兩縣
元成宗大徳元年秋河決杞縣浦口塞之明年復决塞河之役無歲無之是後水北復入故道
順帝至正四年五月大雨二十餘日黄河暴溢水深二丈北決白茅堤又北決金堤濱河郡縣濟寧虞城碭山魚臺金鄉豐沛定陶楚丘武城以至曹州等處皆罹水患止浸安山湖沿入㑹通運河濟南間將壊兩漕司鹽塲至正十一年四月詔賈魯治之發汴梁大名府十三路民十萬人廬州等戍軍二萬人是月二十二日鳩工九月工成舟楫通行賈魯河記云翰林學士歐陽懸曰司馬遷班固記河渠溝洫僅載治水之道不言其方後世任斯事者無所考則今從賈魯訪問方畧又詢過客質史牘作至正河防記使來世罹河患者按而求之可得其法治河一也有疏有塞有濬三者異焉釃河之流因而導之謂之疏去河之淤因而深之謂之濬抑河之暴因而扼之謂之塞疏濬之别有四曰生地曰故道曰河身曰減水河生地有直有紆因直而鑿之可就故道故道有髙有卑髙者平之以趨卑髙卑相就則髙不壅卑不豬不慮夫壅生潰豬生堙也河身者水雖通行身有廣狹狹難受水水溢悍故狹者以計闢之廣難為岸岸善崩故廣者以計禦之減水河者水放曠則以制其狂水隳突則以殺其怒治堤一也有剏築修築補築之名有治水堤有截河堤有䕶岸堤有縷水堤有石船堤治埽一也有岸埽水埽有龍尾埽攔頭馬頭等埽其為埽臺及推捲牽制埋掛之法有用土用石用鐡用草用木用找周䋎之方塞河一也有缺口有豁口有龍口缺口者已成川豁口者舊常為水所豁水退則口下于堤水漲則溢出於口龍口者水之所㑹自新河入故道之處也此外不能悉書因其用功之次第而就述于其下焉其濬故道深廣不等通長二百八十里百五十四步而强功始自白茅長百八十里繼自黄陵岡至南白茅闢生地十里口初受廣百八十步深二丈有二尺以下停廣百步髙下不等相折深二丈及泉曰停曰折者用古筭法因此推彼知其勢之昂相凖折而取勻停也南白茅至劉庄村接入故道十里通折墾廣八十步深九尺劉莊至專固百有二里二百八十步通折停廣六十步深五尺專固至黄固墾生地八里面廣百步底廣九十步髙下相折深丈有五尺黄固至哈只口長五十一里八十步相折停廣墾十步深五尺又濬凹里減水河通長九十八里百五十四步凹里村缺河口生地長三里四十步面廣六十步㡳廣四十步深一丈四尺自凹里生地以下舊河身至張賛店長八十二里五十四步上三十六里墾廣二十步深五尺中三十五里墾廣二十八步深五尺下十里二百四十步墾廣二十六步深五尺張賛店至楊青村接入故道墾生地十有三里六十步面廣六十步㡳廣四十步深一丈四尺其塞專固缺口修堤三重並補築凹里減水河南岸豁口通長二十里三百十有七步其剏築河口前第一重西堤南北長三百三十步面廣二十五步底廣三十三步樹置樁橛實以土牛草葦雜稍相兼高丈有三尺堤前置龍尾大埽言龍尾者伐大樹連稍繫之堤旁隨水上下以破囓㟁浪者也築第二重正堤並補兩端舊堤通長十有一里三百步缺口正堤長四里兩岸相接舊堤置樁堵閉河身長百四十五步用土牛葦草稍土相兼修築㡳廣三十步修高二丈其岸上土工修築者長三里二百一十五步有竒髙廣不等通髙一丈五尺補築舊堤者長七里三十步表裏培薄七步増卑六尺計髙一丈築第三重東後堤并修接舊堤髙廣不等通長八里補築凹里減水河南㟁豁口四處置樁木草土相兼長四十七步于是堤塞黄陵全河水冲及㟁上修堤長六十六里百三十八步其修大堤制水者二長十有四里七十步其西復作大堤制水者一長十有二里百三十步内剏築㟁上土堤西北起李八宅西堤東南至舊河㟁長十里百五十步顛廣四步趾廣三丈髙丈有五尺仍築舊河岸至入水堤長四百三十步趾廣三十步顛殺其六之一修接入水兩㟁埽堤並行作西埽者夏人水工徴自靈武作東埽者漢人水工徴自近畿其法以竹絡實以小石每埽不等以蒲葦綿腰索經寸許者縱鋪廣可一二十步長可二三十步又以曵埽索綯經三寸或四寸長二百餘尺者横鋪之相間復以竹葦麻𥣻大䌇長三百尺者為管心索就繫綿腰索之端於其上以草數千束多至萬餘勻布厚鋪於綿腰索之上櫜而納之丁夫數千以足蹅實推捲稍髙則以水工二人立其上而衆人同聲力舉用大小推梯推捲成埽髙下長短不等大者髙二丈小者不下丈餘又用大索或呼為腰索轉致操管心索順埽臺立蹅或掛之臺中鐡猫大橛之上以漸縋之下水埽後掘地為渠䧟管心索于渠中以散草厚覆築之以土其上復以土牛雜草小埽稍土多寡厚薄先後隨宜修築埽臺務使索制上下縝密堅壯互為犄角埽不動揺日力不足夜以繼之積累既畢復施前法捲埽以壓先下之埽量水淺深制埽厚薄壘之多至四埽而止兩埽之間置竹絡或三丈圍四五尺實以小石土牛既滿繫之竹纜其兩旁並埽密下大樁就以竹絡上大竹腰索繫于樁上東西兩埽及其中絡之上以草土等物築為埽臺約長五十步或百步再下埽即以竹索或麻索長八百尺或五百尺者一二雜厮其餘管心索之間𠉀埽入水之後其餘管心索如前埋掛隨以管心長索置逺五七十步之外或鐡猫或大樁之上曵而係之通管束累日所下之埽再以草土等物通修成堤又以龍尾大埽密掛于䕶堤大椿分析水勢其堤長二百七十步北廣四十二步中廣五十五步南廣四十二步自顛至趾通髙二丈八尺其截河大堤髙廣不等長十有九里百七十七步其黄陵北㟁者長十里四十步築岸上土堤西北起于東北故堤東南至河口長七里九十七步顛廣六步趾倍之而強二步髙丈有五尺接修入水施土牛小埽稍草雜土多寡厚薄隨宜以修疊及下竹絡安大樁繫龍尾埽如前兩堤法唯修疊埽臺増用白䦨小石并埽上及前㳺修埽堤一長百餘步直抵龍口稍北攔頭三埽並行埽大堤廣與剌水二堤同通前列四埽間以竹絡成一大堤長二百八十步北廣百一十步其顛至水面髙丈有五尺水面至澤腹髙二丈五尺通髙三丈五尺中流廣八十步其顛至水面髙丈有五尺水面至澤腹髙五丈五尺通髙七丈并剏築縷水横堤一東起北截河大堤西扺西剌水大堤又一堤東起中剌水大堤西扺西剌水大堤通長二里四十二步亦顛廣四步趾三之髙丈有二尺修黄陵南岸長九里百六十步内剏岸上堤東北起新補白茅故堤西南至舊河口髙廣不等長八里二百五十步乃入水作石船大堤盖由是秋八月二十九日乙巳故道河流先所修北㟁西中剌水及截河三堤猶短約水尚少力未足恃決河勢大南北廣四百餘步中流深三丈餘益以秋漲水多故河十之八兩河爭流近故河口水刷岸北行洄漩湍激難以下埽且埽行或遲恐水盡湧入決河因淤故河前功遂隳賈魯乃精思障水入故河之方以九月七日癸丑逆流棑大船二十七艘前後連以大桅或長樁用大麻索竹絙絞縳綴為方舟又用大麻索竹絙周船身繳繞上下令牢不可破乃以鐡猫於上流硾之水中又以竹絙絶長七八百尺者繫兩岸大橛上每絙或硾二舟或三舟使不得下船腹畧鋪散草滿貯小石以合子板釘合之復以埽密布合子板上或二重或三重以大麻索合之急復縳横木三道于頭桅皆以索維之用竹編笆夾以单石立之桅前約長丈餘名曰水桅復以木搘柱使簾不偃仆然後選水工便㨗者各船各二人執斧鑿立船首尾岸上槌鼓為號鼓鳴一時齊鑿須㬰船宂水入並沉遏河水怒溢故河水暴増即重更水令後復布小埽土牛白䦨長稍雜以草土以物隨冝填垜以繼之石船下詣實地出水基趾漸髙復捲大埽以壓之前船勢畧定尋用前法沉餘船以竟後工昏曉百刻役夫畨休甚勞無少間斷船堤之後草埽三道并舉中置竹絡盛石并埽置樁繫䌫四埽及絡一如修北截水堤之法第一中流水深數丈用物之多施工之大數倍他堤船堤距北㟁纔三四十步勢廹束河流峻若自天降深淺叵測于是先卷下大埽約髙二丈者四五始出水面修至河中一二十步用工尤艱薄龍門喧豗猛疾勢撼埽基䧟裂欹傾俄逺故所觀者變色衆議騰沸以為難合然勢不得已魯神色不動機觧㨗出進官吏工徒十餘萬人日加奬諭辭㫖懇切衆皆感激赴工十一月十一日龍口遂合決口絶流故道復通又於堤前通捲攔頭埽各一道多者或三或四前埽出水管心大索繫前埽硾後攔頭埽之後後埽管心大索亦繫小埽前攔頭埽之前後先覊縻以錮其勢又於所交索上及兩埽之間壓以小石白䦨土牛草土相半厚薄多寡相勢措置埽堤之後自南岸後修一堤抵已閉之龍口長二百七十步船堤四道成堤用農家塲園之具曰轆軸者穴石立木如比櫛埋前埽之旁每步置一轆軸以横木貫其後又穴石以經二寸餘麻索貫之繫横木上密掛龍尾大埽使夏秋潦水冬春凌□不得肆力于岸此堤抵北岸截河大堤長二百七十步南廣百二十步顛至水面髙丈有七尺水面至澤腹髙四丈二尺中流廣八十步顛至水面髙丈有五尺水面至澤腹髙五丈五尺通髙七丈仍治南岸䕶堤埽一道通長百三十步南㟁䕶㟁馬頭埽三道通長九十五步修築北岸堤防髙廣不等通長二百五十四里七十一步白茅河口至板城補築舊堤長二十五里二百八十五步曹州板城至英賢村等處髙廣不等長一百三十三里二百步稍岡至碭山縣増培舊堤長八十五里二十步歸徳府哈只口至徐州路三百餘里修完缺口一百七處髙廣不等積修計三里三百五十六步亦思剌店縷水月堤髙廣不等長六里三十步其用物之繁樁木大者二萬七千榆栁雜稍六十六萬六千帶稍連根株者三千六百藁枯葦蒲雜草以束計者七百七十三萬五千有竒竹竿六十二萬五千葦席十有七萬二千小石二十艘繩索大小不等五萬七千所沉大船百有二十鐡䌫三十有二鐡猫三百三十有四竹篦以斤計者十有五萬硾石三千塊鐡鑚萬四千二百有竒大釘三萬三千二百三十有二其餘若木龍蠶椂木麥稭抶樁鐡又鐡吊枝麻搭火鈎汲水貯水等具皆有成數官吏俸給軍民衣糧工錢醫藥祭祀賑恤驛置馬乘及運竹木沉船渡船下樁等工鐡石竹木繩索等匠傭貲兼以和買民地為河併應用雜物等價通計中統鈔百八十四萬五千六百三十六錠有竒魯嘗有言水工之功視土工之功為難中流之功視河濱之功為難決河口視中流又難北岸之功視南岸為難用物之效草雖至柔柔能押水水積之生泥泥與草並方重如錠然維持夾輔䌫索之功實多
是役也君相知魯習知河事推心委任魯能竭其心思智計之巧乗其精神膽氣之壯不惜劬勞不畏𮗸評以報君相知人之明故悉書之使後人有所考證也
此見魯治河亦是修復故道黄河自此不復北徙功不可冺至嘉靖三十九年河從上源潰決此河遂淤
二十六年春黄河北徙自東明曹濮下及濟寧民皆被害明太祖洪武元年河決曹州從雙河口入魚臺大將軍徐達開塌塲口入于泗以通運時運河未開
二十年河決開封城自安逺門入渰沒官民廨宇甚多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經開封城北五里又南行至項城經潁州潁上東至夀州正陽鎮全入于淮而故道遂淤
三十年河溢開封南徙入陳州
永樂九年河決工部主史藺芳言縁河築岸埽座止用蒲繩泥草故不能堅久用木編成大囤實以小石横木貫之入水築堤可固從之河塞擢芳工部侍郎
洪治六年河決黄陵岡命都御史劉大夏治之大夏遂自張秋決口視潰決之源以西至河南廣武山洊涸之歸以北至臨清衛河地勢事宜既悉然以時當夏半水勢方盛又漕舟鱗壅口南因相與議曰治河之道通漕為急乃于決口西㟁鑿月河三里許屬之舊河以通漕舟舟既通又議黄陵岡在張秋之上而荆隆等口又黄陵岡潰決之源築塞固有緩急然治水之法不可不先以殺其勢遂鑿滎陽孫家渡口河道七十餘里濬祥符四府營淤河二十餘里以達淮濬賈魯舊河四十餘里由曹縣糧進口出徐州運河支流既分水勢漸殺而於是乃謂築塞諸口其自黄陵岡已上凡地屬河南者悉用河南兵民夫匠即以其方面官分統臣大夏往來總督之博采羣議晝夜計思殆忘寢食故官屬夫匠悉用命築臺捲埽齊心畢力遂獲成功初河南諸口之塞惟黄陵岡屢合屢決為最難既塞之後特築堤三道以䕶之髙各七丈厚半之又築長堤荆隆口東西各二百餘里黄陵岡東西各三百餘里直抵徐州俾河恒南行故道而下流張秋可無潰決之患矣是役也用夫匠五萬八千名有竒柴草一千二百萬束有竒竹木大小一萬二百根有竒鐡生熟一萬九百斤有竒麻三十二萬斤有竒其興功以𢎞治甲寅十月次年二月而畢
正徳四年九月河決曹縣揚家口奔流曹單二縣達古蹟王子口直抵徐沛舟楫通行遂成大河
五年二月起工修治至五月中雨漲埽臺衝蕩不克完合
八年七月河决曹縣以西娘娘廟口孫家口二處從曹縣城北東行而曹單居民被害益甚是年驟雨漲娘娘廟口以北五里焦家口衝決曹縣以北城武以南居民田廬盡被漂沒
嘉靖六年河決曹單城武楊家口梁靖口吳士舉莊衝鷄鳴臺七年河決淤廟道口三十餘里河道都御史盛應期奏開趙皮寨白河一帶分殺水勢
八年飛雲橋之水北徙魚臺谷亭舟行閘面
九年河決塌塲口衝谷亭水經三年不去
十三年又淤廟道口都御史劉天和役夫一十四萬濬之是年河決趙皮寨入淮本年忽自河南夏邑縣大丘回村等集衝數口轉向東北流經蕭縣出徐州小浮橋下濟二洪趙皮寨等亦塞
十九年河決野鷄岡由渦河經亳州入淮二洪大涸兵部侍郎王以旂開李景髙支河一道引水入徐濟洪役丁夫七萬有竒八日而成尋淤
二十六年決曹縣冲谷亭運河下淤
三十二年决房村約淤三十里都御史曽鈞役丁夫五萬六千有竒濬之
三十七年新集淤七月忽向東北冲成大河而新集河由曹縣循夏邑丁家道口司家道口出蕭縣薊門由小浮橋入洪七月淤凡二百五十餘里趨東北叚家口析為六股曰大溜溝小溜溝秦溝濁河烟脂溝飛雲橋俱由運河至徐洪又分一股由碭山堅城集下郭貫樓又析五小股為龍溝母河梁樓溝楊氏溝胡店溝亦由小浮橋㑹徐洪河分為十一派遂淤然分多則勢弱勢弱則并淤之機也
四十四年七月河果大淤全河南遶沛縣戚山入秦溝北遶豐縣華山漫入秦溝接大小溜溝泛濫入運河至胡陵城口漫散湖坡從沙河至二洪八月工部尚書朱衡乃請開都御史盛應期原議新河自南陽至留城僉都御史潘季訓請接濬留城舊河併力挑濬八閲月而成
隆慶四年七月黄河決睢寧縣曲頭集王家口馬家淺等處運道沙墊一百餘里俱為平陸淤重儲船九百餘隻河臣潘季馴築塞諸決河水仍歸正道儲船乃出
隆慶以來髙家堰大潰淮水東趨決黄浦八淺而興鹽髙寳諸邑匯為巨浸淮城水困民不聊生黄河亦決崔鎮等處而桃清河塞運道梗阻者數年萬歴六年命潘季馴總督河漕築髙家堰六十餘里歸仁集堤四十餘里栁浦灣堤東三十餘里西四十餘里塞崔鎮等決一百三十餘處徐睢邳宿桃清兩岸築遥堤共長五萬六千四百三十餘丈馬厰城堤七百四十餘丈防河外決築碭山大壩豐縣邵家大壩各一道約水不得北徙築徐沛豐碭縷堤一百四十餘里砌八淺寳應湖石堤共長一千五百七十餘丈建崔鎮徐昇等四減水壩修復淮安新舊閘遷通濟閘於淮安甘羅城南河患遂息
萬歴三十一年河決歸徳命都御史曽挑濬開新河而初開之處深廣地勢迤𨓦而南反淺而狹議者私憂之下流反淺何以能行况所决河廣八十餘丈而新開僅三十丈勢必不能容泛溢之患在所不免而一董役者奏記督府若河流既廻勢若雷電藉其自然之勢以衝之何患淺者之不深乎督府大以為然遂下令放水不知黄河濁下皆淤沙流勢稍緩下已淤過半矣一方水漲魚臺單縣豐沛之門皆罹水患
天啓四年河决魁山堤潰徐州城平地水深丈餘崇禎十六年逆賊李自成決河水灌汴城明宗室士民皆被渰沒時大亂未治
本朝治河
黄河南北情形必目擊足遍廣訊博訪如行路者歴一步知一步之艱非揣摩臆度者可幾也盖常熟察水之情與天之時地之利大扺中州之河趨下桃清之河趨上下者冝埽上者可隄南岸之勢昻北岸之勢低昻者猶可修于事後低者必先防于未然夏秋水漲走灘冬春水落趨灣其灣也可以隄塞其灘也可以挑引皆所以順水之性也茍拂其性雖有聖智寧能與水角力哉
順治七年封丘縣馬神大王廟決工難塞塞後復潰此近歳第一河患也河勢趨射東北大王廟一帶正當頂冲當時非不極力堵塞以決口迤南無下流分㵼之路隨塞隨決遲至乙未年從口迤南相度頂冲灣刷之處開引河河勢漸次分行决口兩壩捲埽不至仍前冲淌由是引河日漸湥濶決口合尖報竣矣
順治十四年陳留縣南岸孟家埠口從上源圏河冲刷西㟁坍塌此為掃灣河勢監司誤議埽工辦料搶下䕶堤糜費無功則河功之成敗貴于虚懐博訪耳若河勢果係頂冲方議下埽所下之埽正迎其溜雖水汛日猛而埽個安然無恙若河係埽灣埽不迎河則埽隨水淌計一晝夜坍塌立盡埽灣河患頭堤難固須内議月堤如在内地勢髙亢須加風埽以䕶新堤使免坍刷倘在内地勢低窪月堤亦難折擋須從月堤䕶縁邉埽六七尺不等遮迅湧河勢不得肆其冲潰矣此埽灣河勢與頂冲不同而治之得法則成失法則敗者也
順治十四年儀封三家庄東河患河勢變遷自南北冲直射堤根治之之法照堤加幇髙厚外隨加䕶埽層層又從上源受冲處挑引河一千餘丈所以北堤得固此三事並舉之工
順治十八年儀封縣北岸三家庄西河患從上源大埽灣處挑引河從來河夏月走灘冬月走灣三冬從埽壩流刷引河直奪大河十分之七又于中流築截河大埽全河歸引北河今為平陸
康熙元年曹縣北岸石香爐河患本年五月河水大漲埽灣冲決旋塞旋開至十一月始得埽築完固次年北築重堤䕶埽南挑引河河患乃息從來埽灣河勢潰決𦂳溜奔刷築之功難於驟施須待時而興工若輕舉鮮有不壊者爾時方五月彼中紳士百姓力爭搶築待決口合尖之時外門壅漲内堤處處傾危果從新壩潰決數十丈衆方信前言停工然物料蕩費已盡直至冬月晝夜搶築始克完功
康熙十一年祥符縣南岸黒堽河患開引河分行兩載大堤保全十二年南岸埽頭集河勢從西北直射東南岸近大堤集人夫搶築月堤又下䕶堤邉埽又挑引河得保無虞
康熙十一年陽武縣北岸潭口寺河勢上堤潭口寺一帶直當其冲河勢猛刷堤根下埽隨蟄隨套又隨套隨蟄原估埽個三層加至六七層纔得出水堤身始免坍塌至十二年河勢東徙張家莊王家莊姜家莊一帶冲激靡定處處防危需埽不貲幸河道崔某先于上源挑引河一道長二千五百餘丈至六月河水滔漲西南烈風颷起引河始得分流北堤上下冲激少平幸保無虞但十三年歲修北㟁猶不可已而南岸引河頭南沙北徙猶須相機開導
康熙十二年考城縣芝麻莊河患其北堤距南五六里有大埽灣形勢可挑引河儀封縣北岸蔡家樓考城縣南㟁石家樓當挑引河亦與芝麻莊同
康熙十二年徐州南㟁賈家樓上源新挑引河
桃源縣北㟁九里堽河流自西東流其性也今崔鎮西九里堽河勢一變自南而北又變自北而南倒行逆流決裂已極且堤内地勢低下外河髙數尺建瓴危險殊切驚心治法上流曲折之處可以挑濬施工深廣如法待時開導此河成可保無虞且東南崔鎮一帶亦免衝射之患矣
桃源縣南岸龍窩大河直走南㟁勢難遷徙且下流七里溝黄家嘴新莊一帶北堤河患皆此倒灣河勢為厲之階總因河勢北徙離堤逼近而又河岸卑窪孤堤易傷今欲保北堤須改河勢欲改河勢惟相度上源曲折冲刷之處因勢利導以挽狂瀾不然河勢一日不變則北岸一帶歲歲隄防並無息肩之期矣
兩河清彚卷六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572年 (提及)
- 1547年 (提及)
- 1671年 (提及)
- 1691年 (提及)
- 1543年 (提及)
- 1527年 (提及)
- 1530年 (提及)
- 1529年 (提及)
- 1565年 (提及)
- 1667年 (提及)
- 1553年 (提及)
- 1664年 (提及)
- 前132年 (提及)
- 前39年 (提及)
- 前28年 (提及)
- 前7年 (提及)
- 69年 (提及)
- 896年 (提及)
- 983年 (提及)
- 1000年 (提及)
- 1011年 (提及)
- 1183年 (提及)
- 1077年 (提及)
- 1107年 (提及)
- 1344年 (提及)
- 1351年 (提及)
- 1560年 (提及)
- 1411年 (提及)
- 1643年 (提及)
- 1650年 (提及)
- 1657年 (提及)
- 1661年 (提及)
- 1662年 (提及)
- 1672年 (提及)
- 1673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