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六藝之一録 (四庫全書本)/卷0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十 六藝之一録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錄卷六十一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三十七
  北齊帝堯碑
  武平二年立有碑隂金石錄
  夫子廟碑
  廢帝乾明元年金石錄
  八分書乾明元年今在曲阜縣廟中字剝落不可辨金石文字記
  天柱山銘
  鄭述祖撰天統元年五月立在今萊州膠水縣初後魏永平中鄭道昭為郡守名此山為天柱刻銘其上至北齊天統元年其子述祖繼守是邦復刻銘焉按後魏書道昭之父羲諡文靈而道昭所立羲碑乃云諡為文今其碑又云諡文貞皆莫可考金石錄
  蒙山碑
  王思誠八分書天統五年三月金石錄
  雲峯山題記
  鄭述祖撰河清三年金石畧
  西門君碑
  在鄴縣今臨漳鄴城故事云西門豹為令造 渠決漳水以溉民田因是户口豐饒   㒒射為立此碑寰宇記
  郁久閭業碑
  右北齊郁久閭業碑郁久閭其姓本出東胡見於北朝者有後魏景穆恭皇后郁久閭氏云河東王毗之妹今魏書列傳但有閭毗又有閭大肥皆云蠕蠕人蓋同族也大肥道武時歸國尚華隂公主以此碑考之業乃大肥之孫魏書於皇后傳氏姓郁久閭而於毗與大肥傳止言姓閭毗於景穆皇后為兄弟其姓不應有異使後嘗更姓史家亦當具載兼大肥之孫亦不當復用舊姓也蓋史之闕漏又碑云祖名大泥鵲起而史作大肥碑又云業茹茹國王步渾之𤣥孫蠕蠕或稱茹茹見於前史惟魏書蠕蠕列傳自木骨閭以来叙其世系甚詳無名步渾者亦莫知其為何人也金石錄
  華陽公主碑
  公主諱季艷蓋魏孝文帝之孫廣平王懐之女北齊趙郡王叡之母也按北史叡列傳其前云母華山公主而其後乃作華陽今此碑及北齊書皆正言封華陽蓋北史誤也碑以河清二年八月立金石錄
  長樂王尉景碑
  武平三年七月立按北齊書景字士真而碑云字副羽蓋傳之誤金石錄
  白長命碑
  武平四年立碑云公字長命而其名已殘闕長命白建之父也北齊書及北史白建傳皆云父名長命者蓋齊魏間人多以字為名耳金石錄
  此碑在青州北門外大佛寺中髙齊武平四年建其書不能大佳然猶有漢晉隸分法弇州山人藁
  司空趙起碑
  右北齊趙起碑按北齊書列傳云起天統二年除滄州刺史武平中卒于官今以碑考之起自滄州還闕除吏部尚書判外兵省事遷光禄大夫以本官兼尚書左僕射出行懐州事轉膠州刺史封南泉郡王乃卒史皆不書而云卒于滄州誤矣金石錄
  贈司空趙奉碑
  右北齊趙奉碑奉彦深父也碑云公諱奉字奉伯而北齊書及北史但云名奉伯而已碑又云父清河府君剖符東秦著績齊土久於其職遂即家焉今為平原貝邱人也而史乃云彦深髙祖難為清河太守遂家清河清河後改為平原此二事不同皆當以碑為正惟史以謂彦深本名隠避齊廟諱故以字行而碑直書為隠何哉金石錄
  宜陽國太妃傅氏碑
  右北齊宜陽國太妃傅氏碑其額題齊故女侍中宜陽國貞穆太妃傅氏碑碑云太妃諱華清清河貝邱人也按北史魏置女侍中視二品然本後宫嬪御之職今以宰相母為之惟見於此傅氏趙彦深之母有賢操事載于史金石錄
  赫連子恱清徳頌
  右北齊赫連子恱清徳頌據北史列傳子恱為鄭州刺史郡人請為立碑詔許之碑所載亦同而碑乃在今許昌者按隋書地里志潁川郡舊置潁州東魏改曰鄭州後周改曰許州又傳云子恱天保中為揚州刺史而碑作陽州者按地里志東魏於宜陽置陽州後周改為熊州云金石錄
  李威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威字鍾葵趙郡柏仁人此碑字畫古怪不可悉辨其題額曰大齊府君之碑以天保九年集古錄目
  後魏曹公碑
  隸書其文之亡者過半書撰之人與公之名字鄉里皆不可見公後魏人也孝昌中官至散騎常侍其子顯于齊為侍中追贈公鴻臚卿趙州刺史諡曰宣以武平元年立此碑碑之所存如此而已集古錄目
  隴東王胡長仁碑 武平二年八月金石錄
  邸珍碑 武平六年二月金石錄
  楚陽太守張樂碑 澶州金石畧在衞南縣西北二十五里訪碑錄
  兖州刺史劉傑碑 澶州金石畧在衞南縣西北三十里訪碑錄
  隴東王感孝頌
  武平二年八月立隴東王者胡長仁也武平中為齊州刺史道經平隂有古冢詢訪耆舊以為郭巨之墓遂命僚佐刻此頌焉墓在今平隂縣東北官道側小山頂上隧道尚存惟塞其後而空其前與杜預所見邢山上鄭大夫冢無異冢上有石室制作工巧其内鐫刻人物車馬似是後漢時人所為余自青社如京師往還過之屢登其上按劉向孝子圖云郭巨河内温人而酈道元注水經云平隂東北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謂之孝子堂亦不指言何人之冢不知長仁何所據而以為巨墓乎 按頌有孝子堂之語故知即水經所載也金石錄
  孝子郭巨墓碑正書武平元年正月其文曰開府中兵參軍梁恭之盛工篆隸騎兵參軍申嗣邕微學摛藻則此碑文嗣邕撰恭之書乃後人列名之權輿也金石文字記
  建陵山修靖館碑 天保六年十月金石錄
  權法師碑 河清二年十月金石錄
  大安樂寺碑
  武平五年四月立右北齊大安樂寺碑其額題廣業王大安樂寺碑廣業王者尉長命之子破侯也碑云魏末離亂萇命嘗營䕶此寺其後破侯與其弟興敬復加營葺故立此碑 按北史及北齊書有尉長命傳今碑乃作萇命又史云其卒諡曰武壯而碑乃作武莊當以碑為正破侯嘗仕為中書令尚書左㒒射尚書令錄尚書事封廣業王官甚顯而史無傳金石錄
  崇因寺碑
  陸義文姚溆八分書皇建二年三月立
  馮翊王平等寺碑
  武平三年八月立右北齊平等寺碑題太宰馮翊王定光像寶殿碑馮翊王者名潤齊神武子也碑云寺魏廣平王懐所立永平中造定光銅像一區髙二丈八尺屬魏季像在寺外未果移入其後齊髙祖過洛陽始遷像入寺至潤又増修殿宇焉據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云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兩目垂淚三日而止其後爾朱榮北海王爾朱兆入洛陽像皆悲泣如初每經神驗朝野惶懼其事甚異而碑不載金石錄
  唐邕造寺碑
  隸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北齊錄尚書事晉昌王唐邕造四生咸覺寺之記也不著所立年月集古錄目
  碑樓寺碑
  天保八年丁丑立其碑蓋紀劉碑為首造碑之緣起也今在本寺俗稱劉碑寺嵩陽石刻記
  㑹善寺碑 武平七年嵩陽石刻記
  大佛寺碑
  此碑在青州北門外大佛寺中髙齊武平四年建歐陽公嘗守青矣而不載集古錄物之顯晦固有時耶其書不能大佳然猶有漢晉隸分法文筆瑣冗是江右體中最下者内連衽與宻雲争暗㫖酒共澠流競深孝子與順孫叢芳節妻共義士相望國道與華胥競髙帝業共虚空比壯落霞秋水之法一篇三見能不令覧者嘔穢耶然亦見爾時習尚如此不止庾家射賦舎利碑已也寺檀越為青州刺史司空公寧城縣髙城縣開國公昌國公臨淮王婁公者當是婁定逺也其爵有加封有别封悉著之者其俗陋故耳碑隂有李北海龍興之寺四大字遒偉圓健尤可賞玩余别搨一本置山房因附識於此弇州山人藁
  相里寺碑
  八分書天保三年正月今在汾陽縣大相里崇勝寺碑刻佛像其下方及兩旁皆題名金石文字記
  少林寺碑
  正書武平元年正月今在本寺大殿前刻佛像與相里寺碑無異書法甚劣齋字作□ 會善寺大殿前有武平七年十一月造像記其製亦同是年十二月改元隆化其明年國亡矣金石文字記
  南陽寺碑
  八分書武平四年六月今在青州府北門外龍興寺金石文字記
  大祖大師正覺寺重修佛殿二記
  一後魏武定四年一北齊大統二年金石略
  二祖大師碑 西京金石略
  二聖龍華讚佛碑 天保八年金石錄
  朗公道場碑 無年月碑文殘缺金石錄
  鳴球山禪房記
  不著書撰人名氏前有比邱邑子題名其後有頌亦無書撰人名氏皆北齊人造經像立浮圖記也鳴球山碑以河清元年集古錄目
  三像頌
  不著書撰人名氏前有比邱邑子題名豫州參軍宋元進書邑主宋士端造釋迦定光彌勒三佛石像作此頌其後有東豫州中兵外兵參軍宋歡雋等題名者數十人河清二年集古錄目
  天保造像碑
  右北齊造像記云天保四年歳次己丑按齊文宣帝以東魏武定八年受禪改元天保是歳庚午至四年當為癸酉而此記誤書癸酉為己丑其字畫不工特以甲子差誤恐後来疑焉因錄於此金石錄
  牟道志造像碑
  青州刺史牟道志功曹劉徽逺天保元年歳次庚午六月乙未朔二十九日丁亥建復齋碑錄
  郭道尊等造像記 天保四年八月金石錄目
  孫士淵造像記 天保五年九月同上
  石當門等造像碑 天保七年十二月同上
  東兖州須昌縣玉像頌 天保八年十二月同上
  皇建造像碑 皇建元年同上
  石像頌 皇建元年同上
  閻亮造像記 比邱道常書河清元年九月同上
  造石像記 河清二年九月同上
  邑義人造像記 天統二年七月同上
  趙智和造像碑 天統五年十一月同上
  造石像記
  無書撰人名氏南濟隂功曹髙志逺等與邑人造石像記天統四年刻其後題名百餘人集古錄目
  鎮國大銘像碑
  天統三年立右齊鎮國大銘像碑銘像文辭固無足取所以錄之者欲知愚民當晉室東遷之際事佛尤篤耳其字畫頗異雖為訛謬亦其傳習時有與今不同者其錄之亦以此也集古錄
  唐邕造像碑
  北齊散騎常侍中書侍郎李徳林撰通直常侍中書舎人姚淑隸書驃騎大將軍錄尚書事唐邕造佛像三萬二千軀以武平五年立此碑集古錄目
  臨淮王造像碑
  武平四年歳次辛巳六月乙未朔二十七日辛酉建臨淮王者婁定逺也復齋碑錄
  右北齊臨淮王像碑臨淮王者婁定逺也據北齊書和士開傳定逺與趙郡王叡謀出士開為兖州刺史未行士開納賂定逺得留復出定逺為青州刺史責叡以不臣之罪而殺之定逺歸士開所遺加以餘珍賂之乃免如史所書定逺可謂小人矣定逺本傳但云封臨淮郡王而不書其為青州者闕也金石錄
  造像記
  武平五年張買等造像記有銘辭及題名不著書撰人名氏集古錄目
  觀世音石像碑 武平二年八月金石錄
  開明寺彌勒像碑 武平五年八月金石錄
  賈羅侯等造像碑 武平五年十月金石錄
  宋恱和等造像記 武平七年七月金石錄
  宋使君像碑 無年月金石錄
  髙隆之造像記 無年月金石錄
  龍門山造像記
  正書武平六年六月立洛陽西南二十五里伊闕山亦謂之龍門左傳謂之闕塞兩山相對伊水出其中泉出石竇下注於伊固昔日神都名勝之地後魏胡太后崇信浮屠鑿岸為窟中刻佛像大者丈餘凡十餘處後人踵而為之尺寸可磨悉鐫佛像至於今未巳蚩蚩之氓謂鐫佛之功可以得福報而其出於女子者尤多余嘗過而覽之既不可遍唯此武平六年者書法差可畫方格如棊局而其半亦已磨滅唐人則多總章以後及武后年號乃知魏齊唐三代之時無非女主為之崇飾耳 按魏書宣武帝景明元年詔大長秋卿白整準大京靈岩寺石窟於洛南伊闕山為髙祖文昭皇太后營石窟二所初建之始窟去地三百一十尺至正始二年終始斬山二十三丈大長秋王質謂斬山太髙費功難就奏求下移就平地去一百尺南北一百四十尺又言永平中中尹劉勝奏為帝復造石窟一凡為三所其所謂大京靈岩寺者在魏舊都平城今大同府城西三十里雲岡堡岩上刻佛像無數是其作俑也金石文字記
  九級㙮像銘
  不著書撰人名氏北齊天保三年衆造九級塔像之碑也其間多稱後魏年號集古錄目
  右魏九級塔像銘不見書撰人名氏蓋北齊時人所作也其年號見於文者三曰真君九年者後魏太武號也又曰武定四年者東魏孝静號也又曰天保三年者北齊年號也 按髙洋以後周大統十六年受東魏禪是歳庚午改元天保三年壬申此碑云歳在涒灘是矣碑文淺陋蓋鄙俚之人所為惟其字畫多異往往竒怪故錄之以備廣覽集古錄
  常山義七級碑
  右不著書撰人名氏文為聲偶頗竒怪而字畫亦佳往往有古法碑云常山太守六州大都督儀同三司綦連公以天保九年造浮圖天保齊文宣年號也北齊書有綦連猛而不為常山太守都督儀同等官不知此所謂綦連公者何人也又云常山義七級碑不著書撰人名氏文辭聲偶而甚怪書字頗有古法其碑首題云慕容儀同麴常山石氏諸邑義七級之碑其文云常山太守六州大都督儀同三司綦連公以天保九年為國敬造七級浮圖一區至天統中使持節都督𤓰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瓜州刺史常山太守六州大都督頻陽縣開國子樂平縣開國男慕容樂及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前給事黄門侍郎繕州大中正食新市縣幹新除常山太守麴顯貴與功曹石子和等増成之蓋北齊時碑也綦連公不見其名北齊有綦連猛不為常山太守不知此何人而慕容樂官兼刺史太守並封兩縣不可詳也又食縣幹入官銜蓋當時之制亦不可詳也義者衆成之名猶若今謂義井之類也集古錄
  不著書撰人名氏七級者浮圖也義者蓋邑人為衆所造若義井也碑首題云慕容儀同麴常山義七級之碑據碑文常山太守綦連公以天保九年造浮圖其後慕容樂麴顯貴相繼為太守而増葺之也綦連公不知其名集古錄目
  永樂十六角題名
  右永樂十六角題名不著年月列名人甚多皆無顯者莫可考究不知為何時碑其字畫頗怪而不精似是東魏北齊人所書十六角者庸俗所造佛塔其後又書云造十六角鎮國大浮圖則知為塔矣其謂之十六角只見此碑而後魏時又有常山義七級碑蓋當時俚俗語類皆如此集古録
  不著書人名氏刻石年月不知為何時所立永樂十六角者浮圖也題名凡二百餘人集古錄目
  石浮圖記
  右齊造石浮圖記云河清二年歳在癸未河清北齊髙湛年號也碑文鄙俚而鐫刻訛謬時時字有完者筆畫清婉可喜故錄之又其前列題名甚多而名特竒怪如馮戬郎馮貴買之類皆莫曉其義若名野义伽耶者蓋自於浮圖爾自胡夷亂華以来中國人名如此者多矣最後有馮黒太者予謂太亦音撻意隋末有劉黒闥呉黒闥皆以此為名太闥轉冩不同耳然隋去北齊不逺不知黒闥為何等語也集古錄不著書撰人名氏建州長史馮文顯等造石浮圖以河清二年刻此記題名者稱維那或稱佛主左右菩薩東西碪主其稱號甚多凡百七十餘人集古錄目
  龍華寺造浮圖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據碑稱維那劉顯等于雙井村共造龍華浮圖一區爵離一區碑以北齊武平元年立釋氏謂寺為雀離今北朝石刻往往見之集古錄目
  造雙塔碑
  天統三年十月立金石錄
  造石經并記
  天統四年六月金石錄
  朱彜尊記曰太原縣之西五里有山曰風峪風峪之口風穴存焉相傳神至則穴中肅然有聲風之所從出也愚者捧土塞穴建石佛於内環列所刻佛經凡石柱二百一十有六積歳既久虺蝎居之雖好遊者弗敢入焉丙午三月予至其地率土人燎薪以入審視書法非近代所及徘徊久之惜皆掩其三面未獲縱觀其全也由唐以前書卷必自傳冩甚者編韋續竹截蒲葺栁而浮屠之言亦惟山花貝葉綴集成文學者於時窮年筆札不能聚其百一難矣石經肇自蔡邕歳久淪缺至唐鄭覃周墀復勒於京兆後唐長興中始更傳冩為雕印舎至難而就至易由是書籍日以盛顧世之學者忽其易反或束而不觀何與豈其所謂日盛者乃其所以衰與北朝之君臣崇奉釋氏故石刻經像在處多有今佛宫所棲少者百人多者數千人然通其旨者率以語言文字為無用見講說佛經往往鄙置不屑嗚呼佛之說雖異於吾儒要皆彼國中之先生長者也既用其法盡棄其先生長者之言果何如哉九經之文在西安府儒學儒者雖不能盡觀而得之者咸知愛惜風峪所藏其徒雖繁莫有顧焉者矣是則釋氏之無人不尤甚於吾道之衰也夫金石文字記
  救疾經偈
  河清二年二月立金石錄
  佛龕碑
  天統三年武平三年刋在西京金石略





  六藝之一錄卷六十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