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之一録 (四庫全書本)/卷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十三 六藝之一録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十四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九十
  顧南原碑考
  帝堯碑 熹平四年 字原云在濮州集古録目天下碑録俱云在濟隂縣誤以漢之濟隂郡為宋之濟隂縣也説見前靈臺碑下 額題云帝堯碑三篆字為一行字作隂文凸起碑式云有穿有棊局紋文十九行行四十四字故濟陵太守平闕後空一行書歳月及將作吏姓名集古録作堯祠碑
  帝堯殘碑隂 隸續云開元中濮州刺史趙冬曦磨其上數列刻所作祭文止存其下一列有故吏處士九人題名後四行紀事無上文可讀傳者以為堯廟碑隂考其中一行有云成陽令陳國闕其一下有真字案堯廟碑中成陽令乃河南吕亮帝堯碑則是成陽令陳國鄭眞知此乃帝堯碑隂也上一列磨不盡尚有五百及千字數處
  尹宙碑 熹平四年 今在鄢陵縣 額題從銘二篆字上有穿額横書在穿之右文十四行行二十七字金石文字記作豫州從事尹宙碑云豫字磨滅以其潁川人而言本州知其為豫州今碑甚完好無一字磨滅惟云仕郡歴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守昆陽令州辟從事而已無豫字也或亭林所見之本傳拓不清以為磨滅耳
  鄭子真宅舎殘碑 熹平四年 字原云在雲安軍即今䕫州雲安縣 隸釋云所存其上十數字餘石碎矣碑式云所有者二十四行可見者行或十一字
  沈子琚碑 熹平五年 字原云在漢州墨寳云在緜竹縣緜江堰側光武廟中 隸釋云沈君字子琚其名不可辨石多剥缺文句斷續蜀人謂之緜竹江堰碑天下碑録琚作璩
  斥彰長田君斷碑 熹平六年 字原云在華州華隂縣 金石録云碑已斷裂惟存下一叚故其姓名皆亡有云先高祖時以吏二千石自齊臨淄徙充關中按史記及漢書本紀高祖九年徙齊楚大族昭屈景懷田五姓關中而其四姓皆楚人自齊徙者惟田氏斥彰東西漢史皆作斥章隸釋云斥彰非所終之官姑仍其舊碑中字札嫵媚甚類華租華山亭碑書之者好用竒字皆他碑所無者
  費汎碑 金石録云在湖州天下碑録云在烏程縣字原云集古云在南京非是 額題云漢故梁相費府君之碑九篆字為三行碑式云碑十行行五十字穿與額相直在碑第八九十行之上其左蓋有餘石按費汎即費鳯之父此碑乃其適孫均所立無年月鳯以熹平六年卒碑載鳯所終之官則立於鳯卒之後蓋汎未有碑或與鳯碑同立於是時也集古録作費府君碑謂其諱況而疑為汎金石録與隸釋皆作費汎碑云其先季文為魯大夫有功封費因𡚼為姓季文左傳作季友金石録云費有兩姓其一音蜚嬴姓出於伯翳費直費長房費禕之徒是其後也其一音祕姬姓出於魯季友此碑所謂梁相費君是其後也今則俱呼為蜚矣
  費鳯碑 熹平六年 隸釋云在湖州 額題云漢故堂邑令費君之碑九篆字為三行碑圖云額在穿之右其左有物如螭垂其首者三文九行行三十五字中分其石此銘居其半其餘則低三字載施業戚忠之事又七行行四十四字題名五行行二人隸釋云費君以熹平六年卒其妻之弟卜君追誄之乃作此碑其辭皆五言石磨滅文不相屬碑中無名字見於别碑
  費鳯别碑 金石録以為費君碑隂隸釋云費氏父子三碑今並列於吳興校宫之壁不知者指此為碑隂趙氏亦有斯誤無額碑圖云二十二行行二十七字隸釋云碑刻舅家中孫甘陵石⿰詩一篇其詩先叙世系官爵繼以韻語六十句其三句六言餘皆五言集古録作費鳯碑跋云卒葬年夀不載其後悉為五言韻語葢歐公未見前碑也
  徐氏紀産碑 光和元年 輿地碑目云在雲安軍即今夔州府雲安縣 碑圖云碑上若有額已漫滅而石紋尚有兩旁有龍虎其辭十八行行三十五字隸釋云其辭云光和元年五月中旬金廣延母自傷紀考妣徐氏元初産永夀元年出門託軀金掾季本自此之後其石半滅所存者其下叚爾
  陳球碑 光和二年 金石録云在下邳字原云在淮陽軍下邳即今邳縣屬淮安府宋屬淮陽軍 額題云漢故太尉陳公之碑八篆字為兩行字作隂文凸起碑圖云圭首甚大一暈覆其左其右復有二暈文在穿下凡十九行後有裂者所存者行二十四字
  陳球碑隂 碑圖云碑隂穿暈皆同縱横亦有裂文前兩行書二人之事餘存二十行行二人隸釋云此碑惟存穿之下横兩列餘皆剥落矣水經云下邳陳球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寧華歆等造此碑所見皆故吏故民而無管華姓名豈與劉寛碑相類其一則弟子所立乎又姓苑引漢太尉陳球碑隂有城陽炅横此碑亦不見之若非石損則恐是彼一碑也陳公兩碑皆在淮陽莫適為先後趙氏但有一碑隂而水經謂墓有三碑似亦⿰扌𭥍 -- 指碑隂為一也
  陳球後碑 光和二年 金石録云兩碑皆在下邳額題云漢故太尉陳公之碑八篆字為二行碑圖云與前碑穿暈略同文二十行行三十七字其下亦有斷者隸釋云公既不得其死門人或畏憚凶焰必不敢立石雙表也兩碑之前㡬二百字可讀其末則文字凋落豈其間葢有憤懟哀切之語後来益有所懼而剔之乎
  華山亭碑 光和二年 集古録目云在華州天下碑録云在華陽縣 額題云西嶽華山亭碑六篆字為二行碑式云文十六行行三十三字西嶽至尊平闕皇帝永思髙出二字集古録作樊毅脩華嶽碑金石録作樊毅西嶽碑華嶽有樊毅三碑皆立於光和二年此碑先脩齋亭在其年之正月脩廟則在十月别有一碑歐趙皆未見碑額故莫辨也
  脩華嶽碑 光和二年 天下碑録云在華隂嶽廟内碑式云無額凡十九行行三十五字髙祖應道出
  格一字有碁局之紋碑云孟冬十月齋祠西嶽以廟舍舊久牆屋傾亞特部行事荀班與縣令先讜以漸補治此乃是樊毅脩廟碑集古録作樊毅華廟碑金石録無樊毅二字
  復民租碑 光和二年 天下碑録云在華隂縣 隸釋云此碑全載光和二年十二月壬午樊毅乞復華下民租田算狀别無他辭碑後有唐興元中縣令盧倣題字云碑在廟北隟地没於荒榛時方徙之縣治云集古録作脩西嶽廟復民賦頌
  郭禧斷碑 光和二年 未詳所在 金石録云禧郭躬從孫也其事迹附見躬列傳代劉寵為太尉郭氏世為陽翟人自躬以下皆葬陽翟其墓尚存今此碑缺處猶有陳留扶溝字疑禧嘗寓居是邑其卒也返葬故都後漢書注以為扶溝人恐誤則碑當在陽翟今開封府禹州即漢陽翟地也 隸續云所存其上一叚字畫方勁前後數行僅有數十字可認其中强半剥落篆額亦然
  郭禧碑隂 金石録云其首有四大字云故吏人名其下列故吏故民凡百餘人又有右河南右河内郡右𢎞農郡右扶風字字畫完好者甚多筆法淳古可愛
  郭禧後碑 光和二年 未詳所在 金石録云殘缺尤甚其略可辨者惟光和二年夏五月甲寅大中大夫故太尉郭公薨又云公之𦙍子故五原太守餘不復成文而其額題云漢故太尉郭公神道字畫尚完
  郭禧後碑隂 金石録無跋尾
  郭旻碑 光和二年 未詳所在 額題云漢故丹陽太守郭君之碑十篆字為五行題滿其額碑式云文十二行銘四行後有三行書重立碑之事行二十八字石已下斷有得之不全者隸續云郭旻太尉之兄也禧以延熹元年卒三載禮闋諸子已刻墓道之銘矣而碑石狹小加有瑕瘢後十餘年當光和之二年其從子五原太守鴻因葬太尉公遂與其孫范不改舊文重立此碑
  冀州從事郭君碑 光和三年 未詳所在 額題云故冀州從事郭君碑八隸字隸續云碑之字曖昧者甚鮮獨首行刓剥故不得其名字
  義井碑 光和三年 字原云在隨州今屬湖廣德安府 碑圖云圭首在右額之上有暈一重左有半暈者四凡二十三行行三十七字隸釋云石理皴剥僅有五十餘字依約可辨碑在隨之舜子巷元祐丁卯年郡守許覺之始移於後圃識其隂云五大夫秦爵也秦距今千數百年漢東故物獨此尚存又刻詩一篇於碑之額云一千二百餘年外萬事銷磨不可尋舜子井泉誰記古隨人閭巷祗知今隸書字雜科蟲體民爵名存樂石隂登覽時来醒醉目猶勝他物在園林 許君不能詳視碑中光和紀年遂⿰扌𭥍 -- 指此為秦碑非也金石録作魏殘碑
  義井碑隂 碑圖云碑隂重暈亦同每行五人中無闕空有名氏字多者則侵用下列題名之下又有記事之辭隸釋云稱五大夫者三十一人稱分子者六十人磨滅者數人紀事之辭殘缺無成文者漢承秦制爵二十級其九爵曰五大夫帝紀安帝永初三年三公以國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錢穀得為關内侯虎賁羽林郎五大夫緹騎營士又靈帝光和元年初開西邸賣官自關内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則知漢末以貲受爵比屋皆然此碑五大夫所以若是之衆也金石録作魏殘碑隂
  右侍無名人墓闕 光和三年 未詳所在 隸續云漢右侍之墓五字藏碑者宣和間中分為兩黏裝作帙侍字之下必有漫滅之文為貼碑者所翦其左有光和三年四小字
  逢盛碑 光和四年 金石録云舊在濰州昌邑縣近歲移置郡中字原云政和三年徐修之遷於倅治之墨妙亭濰州今為縣與昌邑俱屬莱州府 額題云逢童子碑四篆字為一行碑式云有穿文十行字多少不等後空一行又低二十許字刻立石年月日文之上則碑漸削其鋭如錐然天下碑録云俗云董孝碑蓋誤以童子為董孝也
  逢盛碑隂 碑式云兩列在穿之下上一横七人下一横六人金石録云題云右縣中士大夫右家門生凡十三人隸釋云縣中士大夫者其父黨也故不名刁真逢信在家門生之左又其微者
  三公山碑 光和四年 集古録目在定州金石録云在真定元氏定州與元氏縣今屬真定府後漢書郡國志常山郡元氏有三公塞即此山也定州漢為中山國集古誤也 額題云三公之碑四隸字兩旁又有封龍君靈山君六隸字頗大隸釋云封龍山與靈山是兩山之名揭其神於額之旁者是配食三公之祠光和四年左衛樊子義立而讚美舉將馮巡㡬二百言馮君乃常山相也金石録云集古以為北嶽碑豈歐陽公未嘗見其額乎
  無極山碑 光和四年 字原云在真定府一統志云無極山在元氏縣西三十里上有無極神祠并漢隸碑刻即此碑也額題云無極山碑四篆字隸釋云男子葢高范遷請於太常乞官給珪璧四時祠具詔從之吏民更造廟宇而立此碑
  殽阬神祠碑 光和四年 集古録目云在華州鄭縣華州今屬陜西西安府鄭縣省入華州 額題云殽阬君神祠之碑八篆字為二行碑式云文十二行行二十七字末行空九字有一人題名又空三字書年月後有題名七行第一行書丞尉郡邑名氏下有三人題名餘者每行八人又有十四人題名分别於正碑之下雖有碁局之紋而題名行裂甚欹斜水經注云鄭縣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廟廟前有碑漢光和四年鄭縣令河東裴畢立集古録云碑文已磨滅初不可辨以麫填其刻稍尋其㸃畫命工鐫治之乃可讀惟裴曄姓名為鄉人鑱去殽阬君祠今謂之五部神廟其像有石堤西戍樹谷五樓先生東臺御史王翦將軍皆莫曉其義金石録云今此碑有云石堤樹谷南通商雒又云前世通利吏民興貴有御史大夫將軍牧伯故為立祠以報其功乃知石堤樹谷御史將軍之號自漢以来有之裴君水經以為名畢而集古録云名曄今詳其㸃畫頗近畢字疑集古録誤
  殽阬碑隂 碑式云二十八行行十三人金石録云郡吏及鄉人題名其完好可識者二百餘人磨滅者又百餘人小字淳勁可喜隸釋云其前四十餘人稱之曰郡吏其間四十人皆字其名而繫以阿字如劉興阿興潘京阿京之類必編户民未嘗表其德書石者欲其整齊而强加之猶今里巷之婦以阿挈其姓也又有複姓數人但云北宫世平夏侯阿升可見其不欲參差也
  蔡湛頌 光和四年 字原云在真定府天下碑録云在藁城縣西二十五里集古録云在鎮府按宋之真定府即唐之鎮州既改州為府鎮為真定而曰鎮府何也 額題云漢故藁長蔡君之頌八隸字為二行碑式云文十三行行三十四字空一行方刻銘凡五行聖朝明哲平闕又空一行低二十三字刻年月續書除并州事却與銘辭相接無空字隸釋云蔡君治藁二載而遷高邑吏民思其惠政故栗尹等共刋斯石頌後又志其并州之除葢續書也集古録云故天章閣待制楊畋嘗為余言漢時隸書在者此為最佳畋自言生平惟學此字余不甚識隸書因畋言遽遣人至常山求得之遂入於録
  蔡湛碑隂 金石録云載出錢人名有故吏賤民議民故三老故處士義民其稱故吏義民之類他漢碑多有之惟議民賤民獨見於此碑然莫詳其義
  孫根碑 光和四年 金石録云在高宻隸釋云在宻州高宻縣宋屬宻州今屬莱州府 額題云漢故安平相孫府君之碑十隸字隸釋云此碑體豐而勢逸與漢代他碑絶不類惟華山一碑差相近爾唐韓擇木史惟則輩葢得此筆意
  孫根碑隂 隸釋云可辨者凡二百四十四人異姓纔十之一爾有嘗仕郡邑者則陽豐長太末尉是也其稱駙馬都尉祭酒舎人中郎五官掾督郵計吏計掾則漢官也有愽昌領校等數人張納碑亦有領校安漢長樊敏稱領校巴郡太守葢是未命於朝者其中軍督則非漢官甚明又有大中十四人陳勝傳以朱房為中正兩漢無之魏陳羣始擇州之有鑒裁者為中正晉宣帝加置大中正故有大小中正乃是晉官當時省其正字此碑字畫茍且尚不及魏末諸刻殆類吳晉間下品書札爾似是孫根後裔衆多譜其名於上世碑隂也異姓有王劉數人雜其間豈其姻戚乎
  校官碑 光和四年 今在溧水縣儒學隸釋云紹興十三年溧水尉喻仲逺得之固城湖中都穆金薤琳瑯云溧水即漢溧陽地也 額題云校官之碑四隸字為一行額下有穿文十六行行二十七字溧陽長潘君翼翼聖慈皆别作行後有題名三横列上一列丞尉三行下二列刻將作吏名各五行最後一行書歲月與上一字齊溧陽為其長潘乾所作以叙為誄以誄為叙有不可解元至順四年文學掾濟隂單禧考正碑文與隸釋不同者十餘字刻石其旁
  魏元丕碑 光和四年 字原云在濰州今為縣屬莱州府 額題云漢故凉州刺史魏君之碑十篆字為二行碑式云文十六行石已斷剥所存者行三十一字題名四行行四人直行者有線道隸釋云碑損其名有其字曰元丕故吏雲中守門生曹君共立此碑
  孔躭神祠碑 光和五年 隸釋云在亳州水城縣永城今屬河南歸德府 額題云漢故行梁相事碭孔君之神祠十二隸字金石録云文詞字畫皆古怪而不工又時有難曉處刻畫甚完隸釋云其文自左而右數行之後字畫頓小其末又有小字數十叙孔君之年及其子歴官與工師姓名其文云定吉兆於天府目覩工匠之所營心欣悦於所處又有子得述父之句則是孔君自作夀藏而厥子刋石也按額題云孔君之神祠碑於心欣悦於所處下又云其内洞房四通外則長廡則孔君自作神祠非作夀藏也
  白石神君碑 光和六年 今在無極縣 額題云白石神君碑五篆字為一行文十四行行三十五字空一行方刻銘又空一行書年及常山相長史丞尉掾史石師姓名共二行後空一行有燕元璽二年題字元璽慕容雋號聞有碑隂予未之見隸釋云漢人分隸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雖布置整齊略無纎毫漢字氣骨全與魏晉間碑相似雖有光和紀年或後人用舊文再刻者爾
  唐扶頌 光和六年 金石録云在濮州雷澤縣濮州今屬東昌府雷澤縣省入濮州 額題云漢故成陽令唐君頌八篆字隸釋云唐君自成陽令換治昌陽邑人慕戀處士閭葵斑等共立此碑字原云碑首之旁又刻題名二十餘字集古録作唐君碑云其名已磨滅金石録云字畫尚完而歐陽公乃云其名殘缺何哉
  唐扶碑隂 金石録云載出錢造碑人有故從事故督郵故吏處士門生門童等姓名
  石室梁上題字 光和六年 在成都府學 隸續云太守張景題字四行在髙眹石室梁上磨滅鮮成章句首云光和六年四月太守張景中有追念先祖早先覆孤煢自悲紀刋先象之句相去尺許有少子早悴之文前有治郡二字葢張公追逺之詞也按華陽國志文翁為蜀郡守造講堂作石室一名玉堂安帝永初間烈火為災堂及寺舎並皆焚燎惟石室獨存至獻帝興平元年太守髙眹於玉堂東復造一石室為周公禮殿此字乃光和六年所題下距興平改元尚有十一年不應於未造石室之前梁上先有題字全蜀藝文志載李石成都府學十詠其石室詩注云漢孝景時太守文翁始作西室西為文翁稍南為高眹比文翁石室差大皆有石像蜀守席益奏秩文翁高眹於祀典竊疑二者蜀人所以祠二公之意必非自作則石室之像為髙眹蜀人謂其自作者也而此題字乃有紀刋先象之語因疑石室非高眹所造其像亦非高眹水經注李剛墓有祠堂石室三間魯恭冢前有石祠石廟又金石録武氏墓前有石室皆四壁刻古聖賢畫像武梁碑云孝子孝孫躬修子道竭家所有選擇名石前設壇⿰後建祠堂雕文刻畫羅列成行亦是叙其作石室刻畫像事葢漢時子孫多有為其祖父作石室刻畫象者此題字云追念先祖紀刋先象則此石室乃是太守張景為其先祖所作而刋先象於壁與李剛魯恭武氏石室不同耳隸續又云此題字蜀人多未知近歲好事者秉燭入室而模之始傳於世故承華陽國志之誤遂謂之高眹石室并謂其像為高眹自作也高眹所作者周公禮殿語在周公禮殿記石室非即禮殿華陽國志乃謂興平元年眹復作一石室為周公禮殿葢其誤也此題字紀刋先象上又有歸文學三字疑張景即蜀人所云太守非本郡太守歸成都後作此石室於文翁之旁以追崇其先祖考周公禮殿記高眹於光和五年到官景作石室眹已在郡一時安得有兩太守且未有為先祖作石室而作於其所治之郡者
  石室壁間題字 凡三叚其一叚隸續作愽士題字跋云題字七行可識者五十六字不可識者六十餘字亦在高君石室中末行有愽士二字上下末皆湮没其中云以詩書發下闕一字京師受業春秋下闕二字仲舒智非胡母末云道為國師出典方州忠著金石其人受春秋業而以仲舒胡母為比葢是傳公羊春秋者一叚隸續作𢎞農太守張君題字跋云題字五行亦在石室中末行云洪農太守張子陽張叔之子也首行有故孝廉陵相君伯高𢎞農十字陵之上闕五字相之下闕一字其文有著德義方襲父經業春秋尚書海内歸高之句與前一人皆是以經學名家者按此二叚題字有𢎞農太守張字又在石壁間即張景稱述其祖父之文也其前一人云受業春秋者疑是其祖後一人云襲父經業春秋尚書者疑是其父末云𢎞農太守張子陽張叔之子也而闕其名豈即張景梁上題字所云太守即𢎞農太守耶其祖父皆以經學名家故得作石室於文翁之旁又一叚隸續作髙眹石室六題名跋云刻在石壁之間所題前後不同時其一杜審公乗四人其一武陵守其一武陵令其一中郎將太尉掾并州刺史三人其人清白士娉士三人其一揚子雲司馬相如太守趙三行卿雲二公葢後人追書者字畫清逸可愛疑此石室亦如李剛魯恭武氏石室壁間皆刻古聖賢畫像題識姓名所云揚子雲司馬相如乃畫像上題識之字隸續以為後人追書者非也壁間所刻亦不僅此二人或是年久摧剥或是秉燭而入傳模者未見爾杜審公乘諸人則如他碑題名乃共作石室者也
  掾杜峻等題字 字原云在髙公石室隸續作任君殘碑隂跋云蜀人謂之武帝先生任君碑隂可辨者不盈百字惟掾杜峻孟珍姓名獨存今按隸續所載碑文有見左石廟就時之語張景所作石室在文翁之左而此題字又在石室疑亦是共作石室者故中又有石官字直千二百直九百及四千五千字石室作於光和六年而前有四年九月十日字者豈經營於光和六年落成於中平四年耶隸續信蜀人之傳譌以任君碑隂非也
  郭究碑 中平元年 集古録目云在河陽天下碑録云在孟州濟源縣孟州即今孟縣與濟源屬河南懷慶府河陽孟州舊名 額題云漢故司隸從事郭君碑九篆字為三行字作隂文凸起碑式云碑十三行行三十九字銘辭規歩履方之上虛一字隸釋云碑歴叙其姓字諸父與郭仲竒碑同
  朱龜碑 中平二年 天下碑録云在譙縣墓下集古録云在亳州界後余守亳州徙碑置州學中亳州今屬鳯陽府譙縣省入亳州水經注云濄水東逕朱龜墓北冢南枕道有碑即此碑也 額題云漢故幽州刺史朱君之碑十篆字為二行碑式云有穿文十七行行三十三字有碁局之文水經注云龜字伯靈光和六年卒官故吏别駕從事史右北平無終牟化中平二年造隸釋云石有碎落不能詳其官閥
  朱龜碑隂 水經注云碑隂刋故吏姓名悉薊涿及上谷北平等人金石録云文字殘闕初余讀水經注知此碑有隂因託人就亳社模得之
  高彪碑 中平二年 隸釋云紹興中吳郡取土於郭外而得之字原云平江守王㬇移置郡齋今碑已不存 額題云故外黄髙君碑六隸字為二行隸釋云石已損疑其上當有漢令二字碑式云文十五行直有界道後一行書歲月及范府君立碑事行三十九字隸釋又云文苑傳有髙彪吳郡無錫人家無錫而葬姑蘇不逺也
  劉寛碑 中平二年 集古録目云在洛陽天下碑録云在河南府上東門弓手營内東觀餘論云在上東門外官道之北洛陽尉射圃中寶劍亭内 額題云漢故大尉車騎將軍特進逮鄉昭烈侯劉公碑十八篆字為二行碑式云有穿文二十行行三十七字天子閔悼高出一字穿在第九至十二凡四行之間中兩行廢三至六各四字餘兩行各廢第三字集古録云故吏李謙等所立東觀餘論云是碑蔡中郎書不知何據
  劉寛碑隂 隸續云故吏廷尉以下題名僅存兩列十數人官稱或有郡而無邑或有字而無名上有十五葉孫周王記室爽題數百字大略云中平二年故吏立碑於洛陽道隋作東都改立於此至唐咸亨元年四百八十四年矣傾仆野中移建墓南二百八十歩上東門之道
  劉寛後碑 中平二年 集古録目云在洛陽金石録云寛有兩碑皆在洛陽上東門外 額題與前碑同碑式云文十八行末行低數字書門生殷苞等姓名裂其上所存者行三十二字第二第十四行皆平闕而無文可考集古録云此碑門生殷苞等所立金石録云此碑據藝文類聚云桓麟撰隸續云兩碑遣文頗相犯字畫又不相逺
  劉寛後碑隂 隸續云自王曜至於李廉守相臺郎令長九十七人三河九十一人與其後八郡皆無爵秩者三輔六十五人漫滅之字什五六五郡國百餘人可辨財什二三劉公兩碑俱有隂此則門生所刻之隂也其字畫剛勁法度森嚴與石經公羊詩書相軋
  劉寛神道 隸續云劉寛神道二刻其一曰漢太尉劉公諱寛字文饒其一曰漢太尉車騎將軍特進昭烈侯劉公神道各有一螭蟠屈平其上而下作獸面如彞鼎間饕餮之象當是雙闕所刻字法與正碑相類劉公葬於洛非僻陋遐逺之域自昔訪石刻録古事者惟知上東門外有門生故吏兩碑耳俱不知更有此碑信乎天下之放失舊聞皆若是也碑圖云劉寛神道二刻隸字各二行其上皆有螭左右相向其下有一獸之面兩旁頗不具
  曹全碑 中平二年 今在郃陽縣石墨鐫華云萬厯初郃陽縣舊城掘得此碑 無額文十九行行四十五字末餘一行書年月曹君為郃陽令門下掾王敞録事王畢等所立葢其紀功碑也石墨鐫華云隸書遒古碑且完好無一字缺壞真可寶也
  曹全碑隂 凡四列共五十七人上一列二十六人處士岐茂一人超上一列書之第二列八人第三列右八人左八人中空第四列四人
  街彈碑 中平二年 金石録云在汝州界故昆陽城中汝州今屬河南汝寧府 額題曰都鄉正街彈碑六隸字為二行隸式云文十一行頌四行張芑杜則數人題名二行按金石録作街彈碑隸釋據水經注魯陽縣有南陽縣鄉正衞為碑平氏縣有南陽都鄉正衞彈勸碑以街為衞譏趙氏之誤非也周禮里宰以歲時合耦于耡鄭注云耡者里宰治處也若今街彈之室於此合耦使相佐助因放而為名疏云鄭以漢法況之漢時在街置室一間彈一里之民於此合耦使相佐助因放而名鋤也此碑雖殘缺其文義猶可尋考乃縣令寧陵君承昆陽喪亂之餘愍繇役之害結單言府斑董科例收其舊直臨時募顧不煩居民太守東郡王瓌丞濟隂華林優䘏民隠為之立約自是之後吏無苛擾之煩野無愁痛之聲其大略如此葢設都鄉正街彈之室立此碑以為民約非都鄉正姓衞名彈也劉熊碑云愍念烝民勞苦不均為作正彈造設門更所云正彈即都鄉正街彈也考水經之注為衛亦以為衛彈此傳冩之譌何可為據當從金石録作街彈而乃云莫知其為何碑者葢未考周禮之注耳
  秦頡碑 中平三年 字原云在襄陽府宜城縣故牆水經注云宜城有南陽太守秦頡墓墓前有二碑頡⿰人也以江夏都尉為南陽守道過宜城見一家東向頡駐車視之曰此可作塚後頡卒於南陽喪還至此車不肯進故吏因市此宅葬之集古録云在南陽界中河南南陽與湖廣襄陽接境故云南陽界中也天下碑録載秦君二碑一云在宜城一云在南陽非是金石録疑頡墓在宜城此碑乃在南陽或是郡人所立德政碑亦非 額題云漢故南陽太守秦君之碑十篆字集古録云字已磨滅獨其碑首字大尚完筆畫頗竒偉蔡君謨甚愛之金石録云文字已磨滅惟其額十大字尚完好隸釋云予所得者猶有九十餘字其後有孝廉十一人上計掾吏五人題名靈帝紀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趙慈反殺南陽太守秦頡碑有光和三年字葢是述其前事天下碑録云熹平年立非也
  張遷碑 中平三年 今在東平州儒學山東通志云近掘地得之 額題云漢故穀城長蕩隂令張君表頌十二篆字為二行文十三行行四十二字空一行書年月及立碑人名祝頌之語後空四行聞有碑隂余未見金石文字記以碑中賓誤殯忠誤中暨誤既且疑好事者得古本而摹刻之石遂譌謬至此按以殯為賓見禮記曾子問以中為忠與魏吕君碑同説在第一卷東真二韻惟以既且為暨有不可解然字畫古拙恐非摹刻也
  鄭季宣殘碑 中平三年 今在濟寧州儒學 額題云漢故尉氏令鄭君碑八篆字此額見隸續今已磨滅金石録云鄭君字季宣而其名已殘缺其他字畫時有可識處皆斷續不成文理隸續云穹碑多有裂文字半湮晦少成章句有其字而亡其名官閥略不一見僅存卒葬年月其中數十言載𣧑賊侵略事前稱其有吳札之髙末叙故吏欲子車之殉却班班可考據隸續所載尚有二百六十餘字鄭君以中平二年卒三年四月葬故吏為之立碑今止存碑之上截張弨濟州學碑釋文云就其所存者得四十三字
  鄭季宣殘碑隂 隸續云以八篆字横刻其上曰尉氏故吏人名上下凡四横列最後空十餘行有一行刻字似是造碑者所識據隸續所載四横得六十人今止存其上一横二十人張弨濟州學碑釋文云碑隂完好故轉向外頂有垂虹三條與曲阜孔宙碑相似其横刻篆文八大字一筆不缺圓竅下列人名二十行得一百六十九字又察此碑甚大下半埋入土者應尚有字倘得好事者掘起重立是所厚望焉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十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