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之一録 (四庫全書本)/卷287
六藝之一録 卷二百八十七 |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八十七 錢塘倪濤撰
歴朝書論十七
宋朱長文墨池編
始予年十嵗時家君嘗教以顔忠烈書日臨一紙夜則内諸庭家君亦頗悦之後益長則學為大經慕前人著文辭至於少隙無它嗜好以書為事顧存心不専而未得良師口傳指授故卒不至於成既冠屬疾坐卧牀簀間書多則勌由是筆愈拙然其心亦弗忘焉間因閲古人言書論訣者或叢猥或離拆或謬誤竊病其難省乃刋定裒冩以義相别又以所著附成二十通目曰墨池編以藏於家噫戲謔博奕君子猶不罪焉矧於書乎覽者毋吾之多愛也然古之言書者多吾力不能盡得据其有以次之異時尚得傅益或後之君子為吾補焉治平三年丙午冬十月初五日呉郡朱長文序
字學門第一
許慎說文序 已見一百七十五卷書體徐騎省校定說文表 已見一百七十五卷書體
江式論書表 已見二百六十七卷書體王愔文字志目録 已見二百八十三卷書論顔元孫干禄字書序 已見二百六十九卷書體李陽氷論小篆書 已見一百七十一卷書體唐元度十體書 已見二百六十七卷書體韋續五十六種書 已見二百六十七卷書體
朱子曰所謂五十六種書何其紛紛多説耶彼皆聽於傳聞得於曲説或重複或虛誕此未能盡信也
林罕小說序 已見二百六十九卷書體句中正三字孝經序 已見二百六十九卷書體夢英十八體書 已見二百六十七卷書體
朱子曰古之學者志於義理而體勢存焉周官教國子以六書者惟其通於書之義理也是故措筆而知意見文而察本可以勸善可以懲惡可以明事可以辨形豈特畫摹刻而已哉自秦滅古制書學乃缺删繁去樸以趣便易然猶㫖趣略存至行草興而義理喪矣鍾張羲獻之徒以竒筆倡士林天下獨知有體勢豈知有源本惟顔魯公作字得其正為多雖與說文未盡合葢不欲大異時俗耳太宗嘗勅徐鉉校許慎書仁廟申命篆石經於太學欲矯偽為正天下之士茍安素習不能奉明詔意長文願學石經顧未能致竊欲歴考籀篆本㫖以古定𨽻近古便今又不得備見前代小學之說安可以易今次是書故以前儒論著及理者表於前庶學者不㤀其本㫖葢字必有象象必有意此不備
筆法之一第二
李斯用筆法 見前二百七十一卷蕭相國蔡伯喈筆法 見前〈仝上〉
鍾元常筆法 見前〈仝上〉
衞巨山四體書勢 已見二百六十七卷書體
王逸少筆陣圖 見前二百七十一卷
朱子曰舊本謂羲之嘗渡江北遊名山之許洛觀碑據東晉時許洛未平逸少必不可往故删去之凢事理不可者倣此
王逸少筆勢論 補録於後
王逸少書論四篇 補録於後
朱子曰自三端之妙及執筆有七種兩段舊傳王右軍所作後見張彦逺要録以為衞夫人之辭然又莫可考驗也又曰晉史不云羲之著書言筆法此數篇葢後之學者所述也今併存於編以俟詳擇
天台紫真筆法 見前二百七十一卷
王逸少用筆賦 見前二百七十一卷王右軍草書勢〈即梁武帝草書狀〉已見一百七十三卷書體
朱子曰張彦逺以草書勢為右軍自叙按篇中云二王父子可為兄弟薄為庶息羊為僕隸乃在晉宋之後以此言之盖袁昇所作耳必非右軍也
唐太宗論書 見前二百七十二卷
唐太宗論筆法 見前〈仝上〉
唐太宗指意 見前〈仝上〉
虞永興詢筆髓 見前〈仝上〉
虞永興勸學 見前〈仝上〉
歐陽詢傳授訣 見前〈仝上〉
歐陽率更用筆論 見前〈仝上〉
顔魯公筆法十二意 見前二百七十五卷
朱子曰舊本多謬誤予為之刋綴以通文義張彦逺録十二意為梁武筆法或此法自古有之而長史得之以傳魯公耳
徐浩書法論 見前二百七十二卷
朱子曰以技之至精者父子所不能教理之至妙者文字所不能傳葢目擊而道存志專而神凝乃可以至矣然則書法孰為傳哉吾將為未悟者之筌蹄耳世傳諸家筆法其辭多不雅馴葢非其親作乃後人祖述耳然多識而博聞之亦學者之所勉也故芟蕪撮要存諸左方以備觀覽猶病其謬誤未盡正云
筆法之二第二
張懐瓘玉堂禁經 用筆法 見前二百〈七十六卷〉權德輿書訣〈即王僧𧆛筆意賛而删其前十二句〉 見前二百〈七十一卷〉
李陽氷筆法 已見一百七十一卷書體古今傳授筆法 見前二百七十五卷陸希聲傳筆法 見前二百七十六卷雷簡夫江聲帖 見前二百七十三卷
朱子曰張懐瓘書於唐無聞焉至其論議識法詳密如此葢唐之盛時書學大盛師師相承皆有考據而不出於鑿也嗚呼使予得見彼時諸公則豈不可企及耶今雖閱其遺文猶病繆戻而使人難曉也然予集是書大率据所見悉編之以備玩閱至其傳授之序法度之多君子取節焉可也詩云采葑采菲無以下體此之謂也雜議之一第四
趙壹非草書 見前二百七十一卷
王逸少自論 見前二百七十一卷王僧虔答録古來能書人名〈録羊欣所撰〉 見前王僧虔答齊太祖論書啟 詳見後書苑菁華王僧虔論書 又論書 見前
朱子曰此篇當是僧虔與人書耳張彦逺要録二篇合為一非也今雖别之但編簡脱謬不能完備耳
陶隠居上武帝論書啟五首 見前二百七十一卷武帝答隠居書三首 見前二百七十一卷中書侍郎虞龢論書啟 見前二百七十二卷叙二王書事一首 見前
本在虞龢表中編簡脫誤不能次序但叙二王事甚詳不忍棄之别録為一首
梁庾元威論書 〈前半見前二百七十二卷後半見二百六十七卷書體〉蕭子雲論書啟 見前二百七十二卷
朱子曰𨽻草始於秦行於漢魏而特盛於江左觀其君臣所以撰録論議辨析今古可謂勤矣是時名流皆謂之勝事以不能為恥故其盛如此閱隠居書知書法十二意及乎元常逸少獻之優劣乃出梁武而或轉以為張長史顔魯公之辭葢張顔祖述之爾趙壹之言亦足警夫嗜毫翰而㤀功名者也
雜議之二第五
唐太宗髙宗書故事
虞世南書㫖述 見前二百七十二卷張懐瓘文字論 見前二百七十三卷
張懐瓘議書 見前二百八十四卷
張懐瓘書估 見前〈仝上〉
韓文公送髙閑上人序見前
劉夢得論書 補録於後
柳子厚報崔黯秀才書
歐陽永叔書李斯篆後
歐陽永叔論字法
歐陽永叔與石守道書二首 補録於後
朱子曰六藝之目曰禮樂射御書數夫禮貴乎為容樂重乎知音射賞於中鵠御美於如組數優於推歴此五者皆以精能為善至於書豈不然哉為其才有短長故君子不以賢定不肖然徳均則藝勝矣觀韓子之序知書之不可偽觀夢得之論知學之不可已也子厚以為病癖不亦過乎然亦足以警夫躭嗜者也永叔譏守道之恠正矣不然則以直為斜以方為圓之弊至今未息也善哉
品藻門第六
梁武帝書評 見前二百八十三卷
崔子玉 蔡邕 張伯英 曹喜 邯郸淳師冝官 梁鵠 鍾繇〈又鍾司徒〉皇象 索靖衛巨山 王右軍 王獻之 王儀同 桓元羊欣 蕭思話 薄紹之 孔琳之 張融王僧虔 阮研 陶隠居 范懐約 殷均徐淮南 吳施 柳産 程曠平 李鎮東李巖之 蕭子雲 顔倩 蕭特進 王彬之柳惲 郄愔 庾肩吾
右書評三十有八人
朱子曰舊有梁武帝書評皆不倫次乃以兩本㑹而録之略隨其世次之先後故言從漢末至梁三十四人一云二十八人今得三十有七事逺未遑深考艱於去取姑並存之其間有數人無聞者豈當時可觀而後無傳耶然亦慮簡札之誤云爾予既録此又閱袁昻古今評普通四年所上大率相類豈武帝取昻之言而為己辭耶或傳寫者混淆而致然耶予未得善本為之較定也袁昻之評今不復録取其稍異者數條疏於武帝評之下其間有云王褒書悽斷風流而勢不稱意孟光禄書如崩山絶崖人見可畏前評未有其餘亦謬誤難録末云張芝驚竒鍾繇特絶逸少鼎能獻之冠世四英其頺流芳不滅羊真孔草蕭行范篆各一時妙絶此皆可述之辭也
庾肩吾書品并略論 見前二百八十二卷袁昻古今書評 見前二百八十三卷李嗣真書後品 見前二百八十二卷九品書人論〈即韋續九品書人論〉見前二百八十四卷遺名子續書評〈即品總續書評〉見前二百八十三卷
品藻之二第七
張懐瓘書㫁卷上中 見前二百八十二卷
朱子曰懐瓘品藻古今上下数千載斯亦勤矣當唐之盛時古書所存者多博見而精研之能始及此後世秉筆之士雖欲更述不亦難哉然其辭或樸或繁非書之要不復删易其謂今之八分為起於秦謂今之正書為程邈之𨽻皆非是也具續書㫁王原叔篇中又以趙高首妙品不可以訓故易以胡母敬而傳髙之事歐陽公謂天下之事固有出於不幸者此之謂也
品藻之三第八
張懐瓘書㫁卷下 見前
品藻之四第九
續書㫁 朱長文
周官保氏教國子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謂也書之為教古者以叅於禮樂惡可置哉自秦變六體漢興有章草英儒承承故得不廢寖興於西京曹魏之際而極盛於晉宋隋唐之間窮精殚妙變態百出無以尚矣當彼之時士以不工書為耻故師授家習能者益衆形於簡牘耀於金石後人雖相去千百齡得而聞之如揖其眉宇也下至於五代天下罹金革之憂不遑筆札神宋受命聖聖相繼雲章宸翰藝出天縦炳如日月發如龍鸞天下多士向風趨學間有俊哲自為名家古文則郭恕先勾中正篆籀則徐騎省卲餗章友直分𨽻則王原叔真草則楊少師王御史李西臺宋宣獻石曼卿周子發蘇子美蔡君謨咸有遺跡可以觀述雖然學者猶未及晉唐之間多且盛者何也葢經五季之積亂而師法罕傳就有得之秘不相授故雖志於書者既無所宗則復中止是以然也夫書者英傑之餘事文章之急務也雖其為道賢不肖皆可學然賢者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豈以不肖者能之而賢者遽棄之不事哉若夫尺牘叙情碑版述事惟其筆妙則可以珍藏可以垂後與文俱傳或其繆惡則旋即棄擲漫不顧省與文俱廢如之何不以為意也予雖不能每悵然為之嘆息於是集古今字法書論之類為墨池編其善品藻者得三家焉曰庾肩吾曰李嗣真曰張懐瓘而懐瓘者為備然自開元以來未有紀録而唐初諸公或雖有其傳而事迹缺略或未嘗立傳於此篇為缺於是用懐瓘品例綴所聞見㫁自唐興以來至於本朝熙寧之間作續書㫁庶使近時抱藝君子於此具見而不學者觀之亦思勉焉其所缺漏當嗣而益諸熙寧七年八月六日𤄵溪隠夫序
續書㫁卷上 書品論
神品三人 詳見下卷
顔真卿 張長史 李陽氷
妙品十六人 詳見下卷
唐太宗 虞世南 歐陽詢 歐陽通
褚遂良 陸柬之〈髙正臣附〉 徐嶠之
徐浩 釋懐素〈懐仁附〉 栁公權
沈傳師 韓擇木 徐騎省〈弟鍇及李無惑附〉石曼卿 蘇子美 蔡君謨
論曰昔庾肩吾定張芝至於法高一百二十有八人為九品李嗣真録李斯至於張正見八十一人為十等其間有兩存者有互見者網羅前哲固以博矣然肩吾梁人也其去羲獻不逺其所評逺者必有據依近者皆所親見也而嗣真得承羣賢之緒餘而又益以隋唐之近迹故可以錙銖以權之尺寸以度之列為數品然大繁則亂其升降失中者多矣其説止於題評譬喻不求事實虚言潤飾孰為凖繩至張懐瓘乃討論古今自史籀至於唐之盧藏用為神妙能三品人為一傳兼王袁之評庾李之品而附之以名字鄉邑爵位之詳品簡則易推事明則可考此足為學者之便也然其或失於折衷或傷於鄙俚而叙古人之行事未備其猶病諸予欲不踵懐瓘别為一書然自度病處而去古益逺其所見聞皆不及懐瓘之博且詳也雖復増損其能甚異哉於是續而補之自隋以前能書者雖懐瓘所不録而雜見於庾李書品竇臮述書賦迹絶難考此不復載也懐瓘開元中嘗為翰林供奉工書之外無聞焉不以人廢言此謂神妙能者以言乎上中下之號而已豈所謂聖神之神道妙之妙賢能之能哉就乎一藝區以别矣傑立特出可謂之神運用精美可謂之妙離俗不謬可謂之能据所傳覩精為著定茍好惡之異商𣙜之差以俟來哲然同品之間固有優劣覽者可以自知焉
神翰述
神宋之興自太祖震神武敷至仁以大定天下又能敦尚文雅耆儒宿德置於廊廟英髦麗藻列於禁掖然於翰墨之學固未遑暇太宗方在躍淵留神墨妙㫁行片簡已為時人所寳及既即位區内砥平朝廷燕寧萬幾之暇手不釋卷學書至於夜分而夙興如常以生知之敏識而繼博學之不倦功倍前古體兼數妙英氣竒采飛動超舉聖神絶藝無得而名焉帝善篆𨽻草行飛白八分而草書冠絶嘗草書千文勒石於秘閣又八分千文及大飛白數帙以頒輔弼當時工書者莫不歎服上嘗語近臣曰朕君臨天下亦有何事於筆硯特中心好耳江東人能小草累召詰之殊不知向背也小草字學難究飛白筆勢罕工吾亦恐自此廢絶矣葢深慮書法之缺墜而勤勞以興之也始即位之後募求善書者許自言於公車置御書院首得蜀人王著以為翰林侍書時吕文仲為翰林侍讀與著更宿禁中每嵗九月後夜召侍書侍讀及待詔書藝於小殿張燭令對御書字亦以詢採外事常至乙夜而罷是時禁庭書詔筆跡丕變剗五代之蕪謬而追盛唐之舊法粲然可觀矣又嘗命徐鉉句中正刋定許慎說文正天下字學六書之義乃得不廢以隆於今又嘗閲於内府購於天下自漢章帝至唐太宗高宗書及古昔名臣蒼頡張芝鍾繇杜預東晉王謝唐褚陸顔栁之徒與王羲之獻之墨迹並勒石為法帖十卷以賜近臣後二府大人初拜者皆賜之遂傳天下學者得以師法自古帝王好藏書者有之矣然徒寳惜獨善而不能兼唐文皇可謂誼主猶且擇甚愛者藏之於陵墓其次者函之於宫掖没卒為姦臣盜賊所得以至於湮没吁可惜哉未有如吾太宗聖謨閎逺者也至於宸翰亦以藏之天下名山勝地為慮深矣逮章聖朝裒次遺墨其寘於龍圖閣太清數秘閣御書院及賜於名山祠廟者凢數千卷軸真宗睿文精義窮幾入神通紹先誨沈研古藝宸毫煥發形於翠琰者凢九十編寶在天章以永來世仁宗往在東朝己志於書真宗嘗以示大臣及於臨御因閲視先帝靈几有木皮飛白筆偶取作字筆力遒邁如素習者乃置書神位又以頒錫執政由是墨法日進發竒振華雲龍相從鸞鳳交舞無以喻之享國四紀未嘗輟功榜於先廟標於總章凡侍従儒學之臣皆拜貺於上葢飛白之法始於蔡邕工於羲獻蕭子雲而大盛於二聖之間矣自古飛白罕有傳者惟先帝興之於己墜永耀於將來厥惟艱哉英宗建寳文以奉之用踵故事可謂美矣文憲自居藩邸及踐宸極以嚮儒好學稱天下今天子潜精六經通達淵䆳宿儒老學懾服天辨臣以病隠不與縉紳接未獲細聞天縦之竒能也自従親至於舒每有青祠祈謝靈仙竊觀御名出於宸筆氣嚴而法備迹婉而勢遒於一字且如此况覩之多則妙可知也嘗觀自古君天下者功成則志逸治久則氣驕至於恣畋遊邇聲色窮天下之欲極天下之樂以至太甚而階危亂者多矣惟本朝累聖威憺八荒恩被萬物而未嘗親逸欲之事田無車馬之音下無姝麗之求卑宫室儉服用垂拱豐裕惟六經百氏篇章論議諸家書法是務過於寒儒者之為葢堯舜之濬明文武之齊聖夫何足以尚已今臣纂述書㫁豈敢抑居品列謹直述以冠篇云
品藻之五第十
續書㫁卷下
能品 詳見下卷
唐髙宗 唐明皇 唐順宗漢王元昌 臨川公主〈晉陽公主房璘妻附〉楊師道
裴行儉 魏叔瑜〈子華附〉 宋令文王紹宗〈孫虔禮附〉 王知敬〈殷仲容附〉 盧藏用
岐王元範 李邕 鍾紹京〈蕭祐附〉
韋陟 蕭誠 張廷珪
賀知章 司馬子㣲〈盧鴻附〉 王維
吕向 鄭虔 梁昇卿
史惟則 蔡有鄰 李潮
褚廷誨 胡霈然 張懐瓘
張従申 段季展 韓滉
歸登 鄔彤 鄭慶餘
韓愈〈劉禹錫栁宗元附〉 韓梓材 裴潾
李德裕 牛僧孺 李紳
裴休 唐元度 盧知猷
于僧翰 錢惟治 錢侍郎
皇朝錢忠懿王 李煜 王侍御著
郭忠恕 句直館中正 釋夢英范文正公〈歐陽永叔附〉王翰林洙 周子發
邵餗 章友直 唐𤣥猷
雷簡夫 張公達 慎東美李西臺建中〈唐異附〉宋宣獻公 杜祁公
系説
自天聖景祐以來天下之士志於書學者稍復興起如周子發石曼卿蘇子美蔡君謨之儔人亡迹存皆著在篇中矣今列於廊廟布於臺閣復有數公有若韓魏公骨力壯偉文潞公風格英爽介甫相國筆老不俗王大參資質沈厚卲興宗筆思快銳宋次道陸子履碑刻遒麗滕元發王樂道尺牘流便王才叔以婉美稱蘇子曕以淳古重及蔡仲逺沈睿達之徒皆彬彬可觀予固未量其所至安敢品之然金閨玉堂之士布衣韋帶之流豈乏能者哉予病且隱罕與搢紳接固不得而知也後之與我同志者固當搜而次之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八十七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