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兵民是胜利之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兵民是胜利之本
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公社 农宣兵
1970年7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以强烈的革命激情,丰丽多彩的艺术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宏伟图景,奏出了一曲“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响彻云霄的凯歌。

林副主席指出:“广大的群众运动和革命的武装斗争相结合,是我们战胜敌人最重要的保证。”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通过军民载歌载舞,热烈欢庆娘子军连的诞生和乡亲们编斗笠、采荔枝慰问红军等场面,生动地描绘了“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动人情景,显示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伟大力量。第二场,阳光灿烂的革命根据地,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军民一心,练兵杀敌。洪常青率领红军战士们手持大刀,奋臂挥舞,纵横驰骋;魁梧矫健的赤卫队员们,双手紧握五寸钢刀,迈开雄健的步伐,英姿勃勃地跳起了奔放刚健的“五寸刀舞”。他们一个个如出海蛟龙,似下山猛虎,气势豪迈,威武雄壮。舞剧通过这一场面,既反映出革命根据地内群众武装的成长壮大和他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也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军民团结一致,怀着对阶级敌人的深仇大恨,勤学苦练,常备不懈的高度革命警惕性。“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第四场,当敌人进攻根据地的炮声传来,随着响彻长空的军号声,红军战士、赤卫队员立即紧急集合,列队出发,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战场。乡亲们也纷纷抬起担架,支援前方,誓用生命和鲜血来保卫红色根据地。这一切,深刻地体现了毛主席的光辉思想:“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武装起来的革命群众和人民军队的坚强团结,犹如铜墙铁壁,是任何力量也打不破、摧不垮的。在“山口阻击”一场中,正规军和民兵武装并肩战斗的强大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山口阵地,巨岩矗立,硝烟滚滚。红军战士们和赤卫队员们英勇顽强,灵活机动,利用各种有利地形,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战斗。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的心窝,雪亮的大刀向匪军的头上砍去。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们越战越勇,越战越强。舞剧成功地运用了“滑叉”等舞蹈动作,表现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勇敢机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他们在敌众我寡、弹药将尽的情况下,凭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一颗红心,怀着强烈的阶级仇恨,钢铁般地团结在一起,刀劈石砸,打得匪兵焦头烂额,狼狈溃逃。当阻击排完成任务,主动撤走,阵地上只留下了洪常青和一个红军战士、一个赤卫队员的时候,他们三个人象三棵倔强高大的青松,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巍然屹立在阵地上,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舞剧通过这样一个军民团结,并肩战斗的场面,歌颂了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革命军民血肉相连的战斗团结,是有深厚的阶级基础的。战斗越激烈,这种血肉联系越是紧密;斗争越艰辛,这种革命情谊越加深厚。在弹雨纷飞的阵地上,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互相掩护,英勇奋战。当一个赤卫队员猛然发现敌人在向洪常青瞄准时,他飞身向前,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人的子弹。这是何等动人心弦的壮丽诗篇!赤卫队员为掩护工农子弟兵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行为,来源于对工农子弟兵的无限爱戴。他们深深懂得:工农子弟兵是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希望和依靠。因此,他们打心眼里热爱工农子弟兵,全力支持工农子弟兵,不惜牺牲一切来掩护工农子弟兵。

火红战旗,迎风招展,万道霞光,染红天边。工农红军和武装起来的革命群众,在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指引下,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一举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最后,无数得到翻身解放的奴隶,高举刀枪,纷纷加入红军的战斗行列,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冲向吃人的旧世界。舞剧以这样一个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场面结束,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革命军民团结的力量无敌于天下!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就会使他们寸步难行。”我们要正告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革命军民的战斗团结是击不破的钢铁长城。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你们如果胆敢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就一定要把来犯的侵略者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