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凌虛先生文集/卷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 凌虛先生文集
卷之四
作者:朴敏
1799年

附錄[编辑]

師友錄[编辑]

寒岡鄭先生諱逑字道可。淸州人。嘉靖癸卯生。弱冠謁退溪,南冥兩先生。皆見器重。薦授參奉。累遷至大司憲刑曹參判。値臨海君獄。屢上䟽爭之。及國舅金悌男死。而光海累大妃。連抗章言之。所著冠昬儀,五先生禮說,心經發揮,洙泗言仁錄,治亂提要,五服沿革圖諸書。皆儒家指南。七十八而卒。贈領議政。謚曰文穆。

守愚堂崔先生諱永慶字孝元。和順人。嘉靖己丑生。性至孝。丁內艱居廬。患上食乏肉。有虎將猪而來。從南冥先生學。窮居守志。初授參奉。連有都事持平之命。而辭不就。以觸忤權要。爲己丑人所誣告。庾死王獄。公議寃之。追爵大司憲。

東岡金先生諱宇顒字肅夫。義城人。嘉靖庚子生。師事南冥退溪兩先生。厲志篤學。十九成進士。二十八擢文科。在玉署製進聖學六箴。在賢舘草學制七條。累遷至副提學,吏曹參判。己丑之獄。坐流會寧。壬辰因海冦之變蒙宥。詣行在。條陳恢復機。時廟堂議遣陳奏使。奏本中有縻之以欵之語。先生啓曰萬世必復之讎。而許欵之說。寧以國斃。非可忍聞。癸卯冬卒于西原寓舍。謚曰文貞。

竹村公諱安室字和卿。先生之堂叔父也。嘉靖庚寅生。自少力學勤苦。非孔孟程朱之書不讀也。事親至誠。家貧妻子飢寒。而甘旨常餘裕。親歿啜粥哀毁。祭器手自滌。以孝名於世。

朴篁巖諱齊仁字仲思。雞林人。嘉靖丙申生。重厚有長者風。早遊南冥先生門。鄭寒岡每穪其德量弘毅。初除參奉不就。後以王子師傅赴召入對。上顧謂王子曰得明師愼旃。年八十三而終。寒岡先生及竹村公朴先生師門。守愚東岡兩先生。雖無執贄之禮。事之一如寒岡。而於篁巖亦嘗曰終身景仰。無異師門云。故謹首書如右。而此下諸賢皆以年紀爲次。

李竹閣諱光友字和甫。江陽人。嘉靖己丑生。早及南冥先生門。講論中庸。先生奬許之。有婦黨在要路欲薦之。辭不從。居窮守約。囂囂而樂。平居晨興盥櫛拜廟。事親色養如古人。人以至行穪。

李桐谷諱晁字景昇。星山人。嘉靖庚寅生。三十八釋褐。除晉慶二州學官。嚴課程訓諸生。爲護送官。倭進以胡椒不受。倭服其廉。每居官。有疾不能視事。則必計祿還司。同列忌之。師事南冥先生。喜講問義理。於書尤喜易。讀之忘寢食。臨終慨然以不盡讀聖賢書爲恨。

愼處士諱公弼字士勳。性軒昂不羣。不以外物動其心。早及南冥先生門。先生曰此人天品淸高。知識通明。雖嘗學詩禮者。殆不及也。

吳守吾堂諱僴字毅叔。咸陽人。忠厚好學。受業於從兄德溪先生。復從南冥先生而卒業焉。棄擧子。專意經學。手不釋薛文淸讀書錄。

金白巖諱大鳴字聲遠。鶴城人。嘉靖丙申生。性全孝。能盡事親。與鄭仁弘同司馬榜。人穪榜有人。公獨曰彼強戾自用。非好人。及釋褐。以禮郞充書狀官朝天。奏對穪旨。帝賜玉龍硯以奬之。壬辰招諭使金鶴峯勸起。爲召募將。與固城義兵擊賊退之。

河覺齋諱沆字浩源。晉州人。嘉靖戊戌生。弱冠登南冥先生門。先生每自多其得人。以親命赴擧成生員。謝絶公車。專意性理。日必淨几炷香。整衣冠危坐。講明聖學。孜兀不怠。壁上分書百勿旗三字符。各盡節目。爲修省之要。居家律己。以孝友爲本。丁內外憂。十年侍湯。六年居廬。至誠如古人。

鄭栢谷諱崑壽字汝仁。寒岡先生之仲氏。嘉靖戊戌生。幼穎秀異常。十四遭父憂。哀戚如成人。及長謁退溪先生。受心經。未幾釋褐。魁重試。進秩爲參判。壬辰扈聖至平壤。差請兵陳奏使如京。痛哭陳懇。帝感而許之。旣復命。特加崇祿。以禮曹判書陞左贊成。丁酉差謝恩兼辨誣陳奏使。奉表而行。周旋陳辨。天疑洞釋。錄一等勳。卒贈領議政。

李日新堂諱天慶字祥甫。江陽人。嘉靖戊戌生。性至孝。十歲遭父憂。持喪如成人。事母至誠。母歿而遭壬辰難。奉廟主避地入山。朝夕必上食。及期痛無以供祭。忽有雉掛罥於林梢間。取以供。人異之。師事南冥先生。日必整衣冠危坐。讀書竟夕。始與鄭仁弘有契分。見其父子不相能。遂絶之。

成處士諱汝孝字▣▣。昌寧人。性簡嚴。居家有禮。壬辰以校長奉五聖祀板入矗石城。雖在兵戈間。釋菜無一闕。癸巳城陷。抱版投江。

河寧無成諱應圖字元龍。晉州人。嘉靖庚子生。性軒豁不苟。早從南冥先生學。終身尊信之。兄弟奉母同居。妻子飢寒而常怡如也。中進士。薦授召村丞。癸巳城陷後。州民渙散。李相國元翼擧以爲州判官。民心賴安。後監綾城,禮山兩縣。擊豪猾撫鱞寡。

河新溪諱天澍字解叔。寧無成之堂侄。嘉靖庚子生。有器度。外和內剛。事父母盡至誠。謁南冥先生。受近思錄。又就崔守愚而學焉。守愚重之。嘗讀書羣居。夙興盥櫛。一遵小學規矩。同學歎曰如君可謂黃卷中人。每憤世降俗敗。士趨不正。嘗爲校長。黜世族不法者四十人。一州爲之肅然。

成浮査諱汝信字公實。處士汝孝之弟。嘉靖丙午生。早有文名。俱中生進。從南冥先生受尙書。嘗讀書于斷俗寺。僧爲尊佛黜儒之書而印布之。造佛像形甚魁偉。公怒毁其像焚其板而來謁先生。先生喜曰此事恐欠調適。然後生輩務爲調適。無以進就。夫子之取狂簡此也。

陳栢谷諱克敬字景直。驪陽人。嘉靖丙午生。性剛直。嫉惡如讎。家貧固守。人以慷慨穪。早遊南冥先生門。踐履篤實。先生甚重之。及先生歿。師友錄編纂及德川書院創建重修。公皆首倡而主其事。其終始服勤之誠如此。

申伊溪諱檟字養仲。高靈人。嘉靖丙午生。天資篤實。抑抑有威儀。早遊崔守愚門。守愚許之。居家有孝友至行。處鄕落落自守。以嚴見憚。隱居讀書。明於詩律。而常鞱晦不顯。

柳潮溪諱宗智字明仲。文化人。嘉靖丁未生。少穎悟端詳。謁南冥先生。受小學近思錄。强志力行。先生甚重之。薦授參奉不就。與崔守愚爲道義交。及己丑獄起。坐庾死。公議痛惜之。

朴大庵諱惺字德凝。密陽人。嘉靖己酉生。生有異質。九歲丁外憂。哀毁感人。早陞國庠。棄擧業。專意性理。從裵洛川鄭寒岡而學焉。居家晨則盥櫛拜廟。退而靜坐讀書。事母至誠。待姊妹處宗族。恩愛備至。壬辰之難。聞郭忘憂金松庵起義兵。遂以調度自任。募粟給餽。金鶴峯李梧里辟爲參謀而皆許之。左右籌畫。多所裨益。

李茅村諱瀞字汝涵。載寧人。弱冠事南冥先生。以學性明銳見穪。壬辰之難。在咸安倡起義旅。累立奇功。招諭使金鶴峯奬諭之曰隻手入渙散之鄕。得數千之兵。非信義素著於人。何以及此。朝廷除沙斤察訪。旋拜丹城縣監。以生擒逆孽。陞通政。授淸州,昌原。皆有政績。

李佐郞諱郁字文哉。驪興人。聰睿能文章。早捷生員。遊南冥先生門。樂聞性理之說。立志堅介。慷慨自勵。壬辰之難。以義兵將入城。城陷殉節。享彰烈祠。贈佐郞。

李雪壑諱大期字任重。全義人。嘉靖辛亥生。十六七文理大通。就學於南冥守愚之門。丁內外艱。守制居廬。服未闋壬難起。旣練募集鄕兵。與郭忘憂互爲聲援。江右賴以得全。行朝拜爲別提。連有守令郞署之命。光海時以欲直文嶧陽景虎之寃。坐流白翎隖。及反正蒙赦。

郭忘憂諱再祐字季綏。玄風人。嘉靖壬子生。器宇宏遠。慷慨有大節。弱冠從南冥先生受論語。丁外憂。守制甚嚴。有愛妾臨死請訣。不許之。服關棄擧業。漁釣自娛。壬辰之難。杖劒首起。以滅賊報國告家廟。募士擊賊。江右湖南賴完。初授幽谷丞。陞晉星二州牧。丁酉守火旺。以母憂去。上三命起復而終不起。難靖入琵瑟山。餐松辟糓。爲道引之術。連有統制觀察之命而辭不就。光海朝上䟽言永昌無罪事。謚曰忠翼。

兪主簿諱𦛜字▣▣。靈山人。性慷慨毅然不挫。壬辰之變。以義兵在行伍。軍中推以爲將。勒兵入城。效死守之。城陷殉節。享彰烈祠。贈主簿。

孫撫松諱天祐字君弼。密陽人。天資醇厚。事母至孝。奉祭祀誠敬備至。受學於南冥先生。平生行事。無一點瑕疵。

崔天民堂諱餘慶字積元。守愚先生之弟。自幼有孝友至性。與守愚同居一室。事母至誠。事伯氏如嚴父。藥圃鄭先生薦其行。授監役縣監。己丑之變。先守愚而遇害。追爵參議。

鄭南溪諱承尹字任仲。晉州人。早有文名。成進士。居家孝友。親喪啜粥廬墓。守制甚嚴。平生居窮守約。不以貧窶易其操。

鄭玉峯諱大淳字煕叔。延日人。嘉靖壬子生。性謹厚有古人風。德川書院爲壬辰倭所燬。與李茅村,河滄洲協心重建。後又爲河覺齋營立大覺祠而祀之。其篤於尊賢如此。

河松亭諱受一字太易。覺齋之從侄。嘉靖癸丑生。受業於覺齋。勵志篤學。以生員擢明經科。仕爲都事。性孝友。親病刺指。連喪父與王母。六年居廬。未嘗一到于家。與仲氏同室而居。怡怡如也。有才不見用。而未嘗介意。日凈几明窓。閒暇讀書以終老。

旅軒張先生諱顯光字德晦。玉山人。嘉靖甲寅生。十七八學旣通。作宇宙要括十圖。後丁母憂。有喪制手錄。薦授參奉不就。仁祖初。以大司憲陳建極之本。又進天德王道累百言。時有章廟追崇之議。累上䟽爭之。丙子冬。有南漢之變。通諭父老。各擧兵勤王。及聞下城。辭先人之墓。入立巖山居。巖在東海上。改其名曰立卓巖。旣卒贈領議政謚文康。

文茅溪諱緯字順甫。丹城人。嘉靖甲寅生。九歲能通尙書。弱冠已有求道之志。謁南冥德溪。又造寒岡門。講業勤苦。壬辰簽鄕兵。與金義將沔合。遏倭冦。尋遭母憂。丁酉又丁父憂。前後喪。皆大難中。而無一事不自盡。服除築學室。敎授生徒。金東岡柳西厓交薦除敎官。光海政亂棄歸。與鄭仁弘舊相識。居相近。而絶不與。其黨劾以謗訕。遂削仕版。及反正。除高靈縣監。

河處士諱光國字君賓。嘉靖甲寅生。天質純明。氣宇寬嚴。以有才局穪。而因亂失學。未克成就。識者惜之。

李百忍齋諱鯤變字子擧。東城人。龜巖先生之孫。早有文名。成進士。爲文章不爲碌碌語。眉叟序之曰吾少時事梧里李相國。相國每論南州人物。必穪泗上李上舍傑出爲高人。讀其遺篇。信而好古。有不汚穢於塵俗者。

奇晩全堂諱自獻字士靖。德陽人。宣廟朝擢第入翰苑。沉毅有力量。上信任之。進拜爲右相。光海時復入相。時羣小用事。屢起大獄。公議從寬平。及永昌獄起。鄭桐溪蘊上䟽爭。將以大逆論殺。公以首相。力執不可。大妃廢。極言往古成敗。以冀改悟。終不聽。斥逐之。竄吉州。蓋李爾瞻秉政日久。爲公卿畏事。而獨公自重無所憚。故陷之。尋赦還。東遊海上。不復預國事。及反正時。功臣等私遣人試公意。公心知之。佯聾不答。旣成功。異己者皆殺之。公不得免。後梧里及李延平貴白上復其官。

李蘆坡諱屹字岦。星山人。嘉靖丁巳生。早以文辭得名。一擧而陞上庠。廢擧子業。窮居守約。不求聞達。喜觀書。經傳子史無不强記手箚。爲學本源澄澈。取舍分明。平居恂恂若無甚可否。至於判義利明是非。截然有不可犯者。鄭桐溪薦除洗馬不就。

李心遠諱堉字士厚。晴暉堂承之子。爲人簡重。好禮篤學。師事東岡先生。及東岡卒于西原。治喪返葬。後從寒岡先生多質疑答問。萬曆壬寅。與鄭桐溪上䟽伸崔守愚寃。

河松岡諱恒字子常。晉陽人。性沉靜力學篤行。以孝友聞。丁母憂廬墓啜粥終三年。羸疾不能起。早棄擧業。鞱晦江湖以終。

李梧月諱惟諴字汝實。桐谷之子。嘉靖丁巳生。性醇謹。事親待弟。孝友兼備。師事崔守愚,河覺齋。講學忘倦。擢大小科。歷都事郡守。有才而位不穪。人惜之。

姜公諱敏孝字士順。晉陽人。性純孝。父病斷指。以八歲喪母。未克行制。寢食每涕泣。七十追喪。啜粥寢苫。宣祖及金大妃喪。皆方喪三年。事聞㫌閭。號鳳臺。

金公諱天翼字冲擧。白巖之子。嘉靖己未生。少好學。講說經籍。至老不怠。居家孝友。鄰里效之。薦授奉事不赴。

金東籬諱允安字而靜。光州人。嘉靖庚申生。性軒豁不覊。慨然有求道之志。師事西厓先生。得聞爲學宗旨。終身從事於性理。薦授察訪直長。

李公諱大約字善守。雪壑之弟。嘉靖庚申生。早以能文名。取司馬。便自鞱晦。築室藏書。無復名利意。與同志諸賢。上䟽伸崔守愚寃。薦授察訪。

鄭淸風諱允穆字穆如。淸州人。藥圃先生之子。豪邁不覊。能文章善書畫。少時陪藥圃先生奉使行入中朝。中朝士皆慕與交。薦授召村丞。平生不求仕進。好巖居自守。以故位不穪德。

河滄洲諱憕字子平。松岡之弟。嘉靖癸亥生。生而穎悟。九歲丁內艱。守殯如成人。旣長律己甚嚴。讀書思繹佩服。不事涉獵。事親躬執爨。待兄弟飢寒猶己。多妻庄而分與諸弟。從子智尙十歲遇壬難陷賊中。援救獲全。弟忭被擄在日本。至誠懇乞於泛使。竟得還。早中進士。絶擧子。專意爲己。讀性理書。南冥學記裒輯印行。德川書院難後重修。皆公之力也。

李耇巖諱三省字希聖。▣▣▣嘉靖甲子生。少有才名。擢文科除晉州提督。爲政淸簡。吏民便之。

吳思湖諱長字翼承。咸陽人。德溪之子。嘉靖乙丑生。五歲文理頗透。十歲有親病。沐浴禱天。及喪絶而復甦。成童已專意性理。從寒岡先生學。先生大器之。東岡先生薦授鎭安縣監。後登第。光海時再除正言棄歸。竟以救鄭桐溪。坐流兔山而卒。反正後特命贈承旨。

鄭桐溪諱蘊字輝遠。八溪人。隆慶己巳生。十五六。法度已成。壬辰避難奔竄而遭外憂。守制如平常。事母身親鄙事以奉養。暇則讀書求道。從趙月川鄭寒岡學。以進士薦授參奉。旣釋褐。連爲正言弼善。時永昌獄起。見李爾瞻言其不當殺。爾瞻啣之。及大妃閉。上䟽極言之。光海大怒。焚其䟽。安置濟州。仁廟改玉。以獻納徵還。累遷至副提學吏曹參判。丙子之難。扈駕入南漢。上䟽言背城一戰。守禮義死。及車駕下城。拔佩刀自刎。腹殊而不絶。歸入金猿山中。不復近新曆日。花開葉落。以驗時序。居五年而以疾卒。追爵贊成。易名曰文簡。

李石潭諱潤雨字茂伯。廣州人。隆慶己巳生。少師事寒岡先生。得聞爲學之方。登第在史院。直書鄭仁弘所爲。爲韓纘男所劾去。仁祖初。選入玉署。時有啓運之喪。一用后妃禮。以司諫上䟽爭之。上怒遞爲司成。尋出守潭陽。治以先學敎禁姧猾。府大治。以參議辭疾歸。卒贈參判。

趙鳳岡諱㻩字瑩然。林川人。知足堂之瑞之曾孫。隆慶己巳生。性孝友。十歲父有病。斷指得愈。父歿啜粥廬墓。應公車。累擧不中。嘗赴省試。舘吏請賂馬得科。叱卻之。人以爲難。旣歿以孝行贈參判。

鄭公諱樟字直夫。寒岡先生之子。隆慶己巳生。文藝夙成。有才有德。濟以家庭之學。初以仲父西川君陳奏辨誣勳。蔭除別提。後擢文科。官止都事。不幸早世。

李公諱壕字士固。鐵城人。雲塘琰之子。性好善嫉惡。居家有孝友至行。不幸短命。士友惜之。河松亭爲文祭之曰松之茂。栢欣欣。芝旣焚。蕙其歎。蕙其歎。吾黨之殘。

陳公諱寅字養初。栢谷之子。自少力學不怠。志不在溫飽。母病斷指。及喪葬祭一遵家禮。己丑之變。守愚就理。人皆畏避。獨不離獄門外。及守愚赦。不辭而歸。將以報喜於親也。其好善篤行如此。

朴龍湖諱文楧字君秀。潘南人。隆慶庚午生。自幼愛親敬長。儼然若成人。早從寒岡先生學。特見器重。事親以禮。臨喪廬墓三年。柴毁幾滅性。成進士。仍自鞱晦。山水自娛。時鄭仁弘有重名。專書要見。遂批之曰伽倻老賊。胡不遄死。聞者吐舌。吳思湖長以癸丑獻議。西竄而死。無嗣。出私財返其櫬。晩年與鄕人議創西溪書院。祀德溪先生。

河公諱惺字子敬。滄洲之弟。隆慶辛未生。落落有大節。龍蛇之難。從郭忘憂倡義於火旺城。擧生員。薦授長水縣監。在長水。朝家設完山科。使道內守令許赴。時鄭仁弘方用事。欲推挽之。公避而不赴。人以爲難。及光海閉大妃。約與鄭桐溪同䟽。以母故事不諧。號竹軒。

河公諱仁尙字任甫。松岡之子。隆慶辛未生。性豈弟。事親至誠。丁母憂廬墓。處兄弟怡如也。光海時中生員。捷癸丑東堂。赴省試。時姧黨用事。議廢母后。歎曰彝倫歝矣。安用應擧爲。仍棄歸。謝絶擧子。隱居守志。鄭稜仁弘之孫也。公有臧獲而欲以非理奪之。公不少挫。辨於官而正之。人皆嘖舌。

白公諱弘悌字汝順。隋城人。隆慶壬申生。素以勇力自負。聞義不避死。壬辰以老母匿山中。猝遇賊。出而當之。以全其家。賊得之。知其勇大悅。尋先以諸擄遣歸其國。公亦在遣中。日夜伺隙。竊其劒。盡殺舟中賊。與被俘者男女七十輩還國。事聞賞職軍資奉事。年六十一。遭母憂。廬墓執喪。人以爲善行。

李公諱惟說字汝賫。梧月堂之弟。自在髫齔。趨向已正。雖從事擧業。早捷司馬。不以詭遇爲心。喜讀書。夜以繼日。雖疾病未嘗一日去手。處兄弟篤友愛。喪仲氏。食不下咽。竟不起。人皆悲之。臨終曰死生常理。但差有早晩耳。與人談笑自如。

李友梅諱城字汝義。處士壕之弟。以傳家行誼。見穪於士流。河謙齋弘度祭公文曰危言危行。亦有過人。

裵藤庵諱尙龍字子章。星州人。萬曆甲戌生。才識過人。少師事寒岡先生。强志力學。家貧力作以養母。有一弟敎訓不怠。有過則涕泣而撻之。隱居自守。從武屹巖泉以終老。平生好善無窮。規人之過。若耻之在己也。居家嚴而有恩。所重冠昬喪祭。

權東溪諱濤字靜甫。安東人。萬曆乙亥生。生而穎悟。十歲以知漢書名。早從寒岡旅軒兩先生師事之。知壬辰難作。移家黃山中。衆皆笑之。及賊至。皆服其智。避難者多來集。遂分資而賑之。所濟活甚衆。丁內外憂。廬墓守制。光海時擧進士及第。見政亂歸田里。不求仕。時鄭仁弘方用事。擧世趨附不敢後。公獨唾棄之。及仁廟靖難。進爵爲大司諫。上䟽言章廟追崇之非。卒贈判書。

河守肯諱天一字太初。松亭之弟。幼性魯。及讀論語。始通其方。以詩書春秋。篤學不倦。擧生員。晩而喜易學啓蒙。凡筮儀及大衍之數。無不旁通曲暢。薦授察訪。

李公諱重訓字謹之。全義人。性恬靜不羣。生長京華。無意干祿。挈家而南。卜居頭流山下。杜門讀書。㓗身修道。行事無一點疵累。常斂退不伐。故人莫能知之。

河公諱鏡輝字公廓。守肯齋之弟。性穎悟善屬文。擧生員。居家事親至孝。壬辰之難。所后父遇賊。賊欲害之。以身翼蔽。張兩手拒白刃。幷遇害。事聞旌閭。

李公諱尙訓字志甫。處士重訓之族。兄弟早有文名。捷司馬。萬曆辛丑。與金應成,李益壽,李泂諸公。上䟽訟崔守愚寃。

黃朽淺諱宗海字大進。長水人。萬曆己卯生。性至孝。幼未知學。能解事親。前後喪。廬墓三年。早事寒岡先生。得聞爲學宗旨。上䟽論鄭仁弘詆誣先賢。時弘黨諂光海。厄殺永昌閉大妃。喟然歎曰人道絶矣。廢擧業。强求經旨。及反正除參奉敎官不就。爲學以孝悌爲本。祭祀有法。居家必嚴。處兄弟主恩愛。常以藏怒宿㤪爲戒。

許公諱𡩁字宗之。陽川人。荷谷篈之子。萬曆癸未生。早捷大小科。忤時議不顯。及戊午獄起。一門當禍。謫泗川。及仁廟克難得釋。性雅㓗踈蕩。喜笑語。其謫在泗川無聊。日飮醉自遣。公雖不言。知許氏必敗。早得處變之方。故大禍不及。

朴無悶諱絪字伯和。高陽人。萬曆癸未生。自在匍匐。見書籍欣然頂戴之。不踐履。早棄擧業。專心經學。鄭仁弘於公母黨也。從遊有年。及其締結權姧。貽書斥之。弘罪死。絶口不言其是非。人益多之。再除參奉不就。立學規課旁近後進。性至孝。父喪廬墓。事繼母盡誠。尊慕南冥先生。編纂年譜及師友錄而印行焉。

河公諱悏字子幾。竹軒之弟。萬曆癸未生。性孝友。弱齡遭母憂。因壬難葬未盡禮。逮成人殫誠而改之。兄忭爲丁酉倭所獲在日本。泛使之行。泣血陳情。使感而載與歸。其至誠如此。擧進士。晦迹江湖。漁釣自娛。

河公諱璿字士潤。生員鏡輝之子。萬曆癸未生。少以文詞致名譽。早取進士。薦授監察。性溫良端正。有孝友之行。晩年樂遊名山澤。喜吟詩。蕭散自遣。

權東山諱克亮字士任。東溪之從子。萬曆甲申生。英邁夙成。七歲丁父憂。哭踊如成人。壬難背負廟主。雖在奔竄。不廢祭奠。從旅軒先生學。奮勵劬書。飭躬如不及。絶擧子業。高㓗自守。薦授參奉不赴。著江湖雜詠漁樵問答以自娛。

趙磵松諱任道字德勇。咸安人。漁溪先生之五世孫。萬曆乙酉生。幼瑩秀不凡。十四受學於金槃泉中淸。後從旅軒先生遊。潛心經傳。自治甚嚴。事父母盡誠敬。居喪啜粥終制。有過人行。光海時鄭仁弘用事。嗾列邑上䟽斥退陶先生。引逄蒙庾公之斯拒之。爲所惡避地㓒原江上。躬漁以養親。仁廟改紀。除參奉不就。後繡衣啓。下旨褒諭。賜米豆。上䟽謝。仍陳治務十四條。上嘉歎之。卒贈持平。

趙公諱英沂字聖與。磵松之族子。雅喜山水。絶意世事。丙子北虜之變。爲嶺右義兵將。除軍資主簿。

林林谷諱眞怤字樂翁。恩津人。瞻慕堂先生之孫。萬曆丙戌生。儀狀抑抑。有巨人氣像。受學於盧立齋欽李蘆坡屹。學益博行益修。光海時擧生員。見世亂不復求進。隱居自守。仁廟靖難。召爲大君師傅。卽辭去。事母至孝。嘗受訓戒。終身誦之。敦厚好禮。尤致意於喪祭。有所定禮略一書。

許滄洲諱燉字德輝。盆城人。萬曆丙戌生。自幼力學不怠。師事李蘆坡屹。成就益廣。光海世擢文科。時李爾瞻方用事。因人求見。公曰染迹權門。吾平日所耻。瞻啣之。卽謝歸田園。鞱晦自守。仁廟改紀。除全羅都事。未幾終。

鄭學圃諱暄字彥昇。延日人。圃隱先生之后。萬曆丁亥生。性嚴厲。飭己有度。嘗與鄭仁弘善。及其締結權姧。恣用威命。遂絶不與。江上築孤山亭。漁釣自娛。薦授別提縣監。

韓釣隱諱夢參字子變。淸州人。萬曆己丑生。資性穎悟。十歲文理大通。十五丁父憂。廬墓如成人。取進士。棄擧子。從寒岡旅軒兩先生學。時鄭仁弘有盛名。因人求見。公曰非吉人也。不從。丙子之變。倡義勤王。衆推以爲將。薦授察訪敎官。平居對案靜坐。不設惰容。讀書窮理。務要實得。有見聞則體行之。

姜公諱在明字▣▣。鳳臺之子。性至孝。事親如古人。父病斷指得愈。

姜寒沙諱大遂字學顔。晉州人。萬曆辛卯生。聰明嗜學。自少得才名甚盛。光海世。登第爲正言。永昌獄起。鄭桐溪蘊諫而當死。公以爭論幷得罪。時鄭仁弘方貴用。公嘗目之以執拗。故陷之。竟付處淮陽。旣反正赦還。官至參議。在玉堂。論章廟隮祔之非。凡五箚累千言。庚寅丙申應旨兩䟽。多格言至論。平居好讀易。日誦一卦。作石泉書齋。以待學者。同郡作伊淵書院。宜寧作德谷書院。其重儒術右文學如此。

成疆齋諱好正字尙夫。昌寧人。萬曆辛卯生。早師鄭仁弘。後赴省試。李爾瞻方主文。知其爲鄭門弟子。潛使人求見試草。卽裂券而出。歸見仁弘。責以交結權姧。仁弘怒不聽。遂絶之。平生行事正大。無一毫苟且。爲學强健篤實。見善如不及。以上承先喆自任。

文梅村諱弘運字汝幹。南平人。性傑傲卓犖不覊。成進士。卽廢擧。晦迹江湖。不肯干祿。從人喜遊名山澤。爲文章思致淸越。無一點烟火氣。

河謙齋諱弘度字重遠。處士光國之子。萬曆癸巳生。生有異姿。十二三。已有求道之志。從河松亭受一受論語通大義。棄擧業。專以經學自勉。累被召不起。顯廟世因繡衣啓。賜之粟。又有旨尊禮之。遂上䟽謝。仍陳君道九事。其學本於彝倫日用。必先行而後言。篤於禮俗。重冠昬喪祭。女子之笄。國俗所不擧而獨行之。

金東溟諱世濂字道源。一善人。省庵孝元之孫。萬曆癸巳生。自幼端重有儀。二十三擢甲科第一。時羣小用事。議廢母后。公爲正言斥劾之。坐流郭山。又遷之江陵。旣反正。召還以副應敎。上箚論章廟追崇之非。未幾充副使如日本。關白尊禮之甚勤。多贈遺皆不受。所贐金百七十錠。投之金絶河。後爲咸鏡觀察使。申明大同法。上倚任之。擢爲戶曹判書。

許眉叟諱穆字煕和。陽川人。萬曆乙未生。生有異質。自幼樂聞前言往行。長謁寒岡先生。沒身師事之。喜讀書。入紫峯山讀古文孔氏傳。五十成文章。孝宗世以遺逸徵。時用事者言伐胡策。勸上開遼左之役。上玉几銘。後上薨。朝廷有爭禮事。累上䟽言之。斥爲三陟府使。肅廟嗣服。以先王末命首正邦禮。以大司憲被召。一年五遷至右議政。以老乞歸。未幾時事又大變。因以罪黜。旣道窮而志益固。遂修經禮類纂。又著經說東事二書。

河台溪諱溍字晉伯。晉陽人。萬曆丁酉生。性聰明。十六學旣通。早捷大小科。丙子之難。以義兵將募兵勤王。在臺省上䟽言金自點專權無忌狀。又言諸王孫幼穉無罪事。時王孫坐母姜氏獄流濟州矣。連爲執法。勵廉耻尙風稜。謇謇有古直臣風。官至執義。

崔竹塘諱濯字克修。完山人。萬曆戊戌生。以武進。癸未以秋官郞特拜翊贊。時世子在瀋中擇官僚。而公應是選。世子重之。後又朝廷有事。擇使北京。上憂其人。世子薦之。命賫咨赴燕。纔報命而卒。公寬厚和平。有禮有法。立心行己。默契儒行。自丙子後常憤悒不樂於朝。常曰吾死以乙亥前官銘吾旌。家人從遺命。

鄭秋潭諱頠字子儀。延日人。圃隱先生之后。萬曆己亥生。天姿英發。博學多通其術。事親敬養兩至。兄弟四人。共財而居。敎行於家。朝廷選才學。擧公者非一。而卒無推挽者。沒而不見。眉叟爲作秋潭居士銘。

鄭公諱昌詩字鳴周。桐溪先生之子。性端正溫雅。有古人風。仕爲高靈縣監。一時名流如許眉叟,趙龍洲諸賢皆友善。

成公諱錞字而振。浮査之子。自少習詩書通義方。棄擧業。專意學問。家貧朝晡不繼。不以爲意。人以爲有父風。○公丱角時。以父命從先生學。樂聞爲己之方。先生妻以女。

鄭公諱惟煕字景緝。寒岡先生之嗣孫。性純孝。事親至誠。與諸弟友愛。寒岡先生之喪。承重持喪。過哀滅性。士流悼之。

鄭公諱必達字德膺。晉陽人。早以文章致名譽。登第仕爲司藝。

許公諱懿字仲徽。眉叟先生之弟。萬曆辛丑生。少聰明多藝。精通律呂。聞鼓琴吹簫。不學而傳其操。工於畫。人物惟肖。筮仕爲太樂主簿。考雅樂修樂器。咸曰得人。尋出爲松禾縣監。

河公諱弘達字致遠。謙齋之弟。萬曆癸卯生。幼踔厲不凡。六歲丁外憂。致哀若成人。稍長從伯氏讀諸經書。事母誠孝備至。臨喪毁瘠幾滅性。謝擧業。專意學問。築齋曰慕寒。與學者日講說聖賢。操履甚嚴。爲文簡而明。書法遒勁。星數醫藥兵流。無不旁通。鑑識甚明。論人窮達壽夭輒驗。

李公諱瑴宇遵晦。梧月堂之子。爲人沉靜剛毅。有大節。擧司馬。薦授參奉。光海時。桐溪先生以請斬鄭沆䟽事。禍將不測。道儒將上章伸救。公與成浮査吳思湖及李進士會一贊成之。

成公諱好晉字詢之。彊齋之弟。溫雅端重。有孝友至性。事母養志。事兄如事父。及兄歿治斂葬盡▦禮。低瘁病幾不能起。平生隱居自守。不樂從人自售。以故人莫能知。

白公諱瑞羽字雲程。隋城人。萬曆癸丑生。學讀書能夙成。弱冠遊泮宮。泮宮士多愛之。與人無表𧟊。思欲必忠必信。聞人之善。慕之如嗜欲。嘗累擧不中棄之。恬淡自守。漁樵自娛。眉叟銘其墓曰篤於親仁。見善若得於其身。可穪於後人。

先生早遊鄭先生門。與同時名勝往來於門下者。皆有道義之契。且先生之生。在宣仁培養作育之會。而嶺以南儒賢輩出。於斯爲盛。水火燥濕。聲氣相感。麗澤金蘭。臭味相合。則先生之所與源源相從磨礱而切磋者。顧如是寂寥也耶。嗚呼。旣先生歿。及門諸賢從河覺齋故事。編纂淵源錄一部。爲一家之書。其後不幸書龕經火。先生遺集之藏在巾衍者。幷歸灰燼。而斯錄也亦不見保焉。嗚呼。豈非天也。不肖竊不自知懼夫逾久逾失。而後之視今。尤有甚於今之視昔。謹取火餘斷爛文字之猶有憑信者。與夫一時諸賢遺事及古老相傳間一二可據。分爲如右四篇。以附諸遺卷之末。特泰山之毫芒耳。然後之有尙論而想先生平日端取之大槩。則未必無萬一之補云爾。歲赤龍南呂下弦。曾孫泰茂敬書。

右錄。卽西溪公所纂輯。而諸賢事蹟。務要詳盡。今於登梓。有工役浩穰之歎。故謹依權冲齋先生交遊錄例。撮其大要。而逐節刪定。以從簡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