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卷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

卷四

光緒十六年庚寅八月十一日記

總理衙門五月十四日咨開:

准北洋大臣咨,據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文稱:“去年奉令巡洋,抵新嘉坡各島,目擊流寓華民,交涉懋遷尚稱安諡。惟未設領事之處,多受洋人欺陵剝削,環求保護,未便壅不以聞。查新嘉坡附近英屬各島,曰檳榔嶼,曰麻六甲,曰柔佛,曰芙蓉,曰石蘭莪(即石郎阿國),曰白蠟(即卑力國),華商亦頗繁多。新嘉坡領事既無兼管各埠明文,亦遂無遙制各埠權勢。擬請以新嘉坡領事改為總領事;其餘各島,設立副領事一員,即以華民公正殷實者攝之,統轄於總領事。每年經費若干,由總領事查明,撙節議章稟辦,仰祈咨商核辦。”等因。本衙門查外洋各屬境添設領事,均須先與彼國外部商定,核給准照,方能次第籌議。相應摘敘原文,咨行貴大臣酌度情形,試與英國外部商議,如能辦到,實於華民有裨。須至咨者。

十二日記

余查中國從前與各國訂立和約,但有彼在中國設領事之語,而無我在外洋設領事之文,蓋因未悉洋情,受彼欺朦。郭前大臣初設新嘉坡領事時,與英國外部文牘往來,互相辯詰,殊費周折。曾惠敏公擬設香港領事,行文數次,英國外部以咨商藩部為辭,藩部以官民不便為說,管禿唇焦,終無成議。余與參贊等籌商,以新嘉坡旁近各島華民固須保護,而香港一區尤為中外往來咽喉。凡華洋各商貨物,均先至香港然後運轉各省。而交涉事務之緊要者,一曰逃犯,一曰走私,一曰海界。粵省每出巨案,派員至港,祇以未設領事,聲氣隔絕,動多扞格。所以粵東全省政務,往往為香港一隅所牽掣。此處添設領事,萬不可緩。其次則新金山及緬甸之仰江,亦須相機推廣,逐漸設員。惟是設立一處,商議一處,枝枝節節,徒費唇舌,尚難確有把握。英文參贊馬格理,請先辦文照會外部,援照公法及各國常例,聲明中國可派領事分駐英國屬境,暫不必指明何地。且日本、暹羅等國,皆已有領事在香港,而彼獨堅拒中國,本不公允。今但與之泛論通例,彼必無辭以難我。一經答允,則無論何處領事,惟我所派矣。余以為然,因屬馬參贊代擬英文照會稿照會英國丞相兼外部尚書侯爵沙力斯伯里。

十三日記

馬參贊呈送英文照會稿,余屬張聽帆譯漢文閱之,其立言頗中肯綮。惟中西文法往往不同者,中國文尚簡明,而彼則必須煩複,且多前後倒置之句法,否則閱者轉茫然不解。茲特錄之,雖其文法已多經譯者刪潤,亦稍見外洋公牘之體。其文曰:

為照會事,照得華民寓居英屬各地者極多,中英往來交情,日加友睦,日增緊要,而中國領事官仍僅新嘉坡一處。本大臣欲告知貴爵部堂,漸除此等立異之見,稍合各國親睦之道,並體我中國朝廷惠顧寓居外國華民之意,本大臣是以奉總理衙門來文,屬與貴爵部堂相商中國設領事官於英地之事。從前議設中國領事官於新嘉坡之時,一千八百七十八年四月十六日貴爵部堂致郭前大臣照會內曾云:中國與各國往來,係照特定和約之章,非遵各國通好之道;況中國尚未盡准洋人入內地各處,洋人商務亦未處處開辦,是以不能援引別國之式,准派領事官分駐英國之地,等因。此事於一千八百七十八年或有此等情形,但於近日觀之,實無此等情形。中國並未不遵《萬國公法》辦理,而近十五年之內,更覺按照《萬國公法》辦事。中國雖尚未將內地各處盡准西人通商,然即中國所做之事論之,亦足令中國有請准設領事官駐紮英地之理。中國是以望英國允派領事官駐紮英地,照英國許各友邦派領事官分駐之例,一律辦理。中國有二十餘處地方,准令外國人民居住經商,其收稅之輕,為各有約之別國所未有。計有二十二處,英國曾派領事官駐紮其地。本大臣請貴爵部堂審量。本大臣並非恐英廷不肯答允之意,不過為貴爵部堂一講解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貴爵部堂繕寫照會時,《煙臺條約》尚未核准。約內已言中國有派領事宜至英地之權。又一千八百六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條約中,曾明言英國願認中國有派領事官至英國各處之權。此約雖未經照行,本大臣提及此者,欲告知貴爵部堂:英廷已早有允設中國領事官之意,而其約之未經批准者,係由別事之故耳。本大臣又欲向貴爵部堂言明,如此事商妥,中國並非欲一時遍派領事官分駐於英國各處地方。因有酌量派設立處,並為以後陸續派領事官時,請給文憑之事而已。相應照會貴爵部堂,請煩查照,須至照會者。右照會英丞相兼外部尚書侯爵沙。

十四日記

印度煙土販入中國,至今已七八十年。英國統收印度諸部,略地數萬里。在此三四十年內,販運者英商,而栽種製造則皆印度人。印度煙土散入南洋及諸回部,不過二三分;販運中國,常七八分。荷蘭所屬南洋諸島,近皆以栽罌粟為業,多販運中國。

印度西藏往來商務漸見暢旺。西藏出口貨,以硇砂、羊毛、鹽為大宗。

十五日記

今年英國陸師之數,凡陸兵二十一萬一千四百六十二名,馬二萬五千五百七十八匹;額外陸兵五萬五千二百名;民團、農團十五萬五千八百四十八名,馬一萬四千一百匹;義壯(自願當兵者)二十五萬七千八百三十四名,馬五百匹;差捕兵一萬二千七百五十七名,馬四百匹;陸師經費一千六百七十萬零三百磅。以上係專指英倫三島而言。又英國水師,凡鐵甲船二十八艘,巡緝船三十一艘,一枝桅船十八艘,大小礮船六十三艘,大小魚雷船一百四十八艘,兵船一百十三艘,國中遠商雇用兵船一萬七千七百二十三艘,篙工四萬九千六百名,水師步兵礮兵一萬三千名,額外步兵礮兵二萬二千名,在船司理各人約共二十萬二千五百名,水師經費英金一千三百零八萬二千八百磅。以上係兼指英倫三島及印度新金山等各屬地而言。

十六日記

余遣參贊馬清臣,赴外部探問南洋各島設領事官之事,授以辭義而往。且告以余意頗不憚筆舌之煩,不參游移之見;若英廷未允,必當據理力爭,雖至三四至六七不厭也。清臣晤外部侍郎山特生,問前送照會,英廷之意云何?山特生曰:“中英和約,究無中國在英境設領事之明文,所以從前議此事者,每多阻礙。”清臣曰:“和約有准英國在中國設領事之明文,舉此見彼,原是一律。若必一一詳載,則約文不免太繁。且中英方睦,若於此等事件不稍通融,友誼又將隔閡,非大局之益也。”山特生曰:“他處建設領事或易商辦。香港逼近廣東,盡係華人所居,若再設華官,難免喧賓奪主之虞。新金山官民,與華民不能相安,新設禁例方滋口舌。此二處似不易商。”清臣曰:“新金山稍緩再議,自屬無妨。但吾聞使館此次辦文,注意專在香港。蓋因逃犯走私,關繫廣東全省政務之故。且日本暹羅,皆已有領事在香港,而獨不許中國,此理殊難解釋。凡於理說不去者,即於勢不可行,所以特來奉勸,請力顧大局,以重邦交。”山特生曰:“中國風氣初開,恐為領事官者,不自知其職守,有侵權越分之舉,實於兩國均無裨益。”清臣曰:“新嘉坡領事左秉隆,初到埠時與英國官員不甚浹洽,今則熟習華洋情事,辦理恰如分量,遠近均無間言。若香港設中國領事,聞當調左秉隆任之,開辦一切,必可如法。”山特生沉吟久之,曰:“來文已呈沙侯閱過。我等之意,原謂可行,但必須商之藩部,方能定議耳。”清臣私告山特生曰:“吾聞中國欲設香港領事,此意甚決。若英廷不允,尚當據理力爭,雖至三四至六七而不厭,恐英廷終無辭以拒之。今香港既有各國領事,再添一中國領事,於英並無所損,而可以聯絡邦交,何憚而不速允?譬之杯酒待人,苦勸而飲之,已覺乏味,不如先自舉觴之為愈也。”山特生曰:“善。吾當力勸沙侯與藩部,玉成此舉。”告以兩月內當有回音,遂別。

十八日記

總理衙門“保獎出洋遊歷人員”一疏略云:兵部候補郎中傅雲龍、戶部主事繆祐孫、刑部主事顧厚焜、兵部主事程紹祖、禮部主事李秉瑞、兵部主事劉啟彤等,各呈有劄記及繙譯編撰之冊。傅雲龍所著《遊歷日本等國圖經》八十六卷,纂述較多,徵引尚博,實屬留心搜輯,堅忍耐勞。繆祐孫、劉啟彤,亦採訪精詳,有裨時務。除未回京報到各員,屆時察看辦理外,其已到各員,請分別給獎,以示獎勵。傅雲龍、劉啟彤,請發往北洋差遣委用。

二十日記

今天下戰守之具,曰槍,曰礮,而置礮以守者則有臺,載礮以戰者則有艦,防巨礮之轟擊而亦能自用巨礮者則有鐵甲船。五者,戰守之具之大較也。若夫工價廉於巨礮,較之築臺造艦之費更減十倍,其功用則與礮臺鐵艦相若,或尚過之者,莫如水雷。

水雷有三項,曰伏雷,曰送雷,曰行雷。伏雷有三種。一曰伺發之雷。以電線通於岸舍(須藏礮臺中,或敵船不及處),各用弧鏡朝夕(夕用電燈)窺伺,用三角測量之理,敵船一至,急聯電線轟發,不待其觸也(用於潮汐高下懸殊處尤宜)。操縱由我,最為穩當。然有三弊:一恐敵分派小艇撈割電纜;一電線總散頭緒繁多,風浪易於衝斷;一窺望不真,難以命中也。

一曰觸發之雷。不必通至岸上,祇有玻璃管電池相連。有觸必發,不必伺察,不必定設於礮子所及處;可多設於沿岸(以防舢板偷行上岸)、旁流(以防抄襲)、淺水(以防結筏偷渡),及已船不到處;或已船亦到,而中留一路,另設浮表以免誤觸。此雷有五便:一省伺察;二省電纜,雖撈不過一枚;三逐日移置,敵難辨虛實;四無總散電線翏轕,風浪不至衝斷;五各雷不聯,起落較易,常可查看修理。然有六弊:一敵用破船先發;二潮高不易觸;三風浪移動浮表,我船易於誤觸;四撈起放落偶不留心,即致誤發;五已發者不辨其處,不易補入;六設雷之處,不便常以己艇巡邏也。

一曰伺觸兼用之雷。祇以電線通至岸舍,晝派人伺察,敵船將到則聯其電,一觸即發;夜則常聯之,有觸必發矣。然於伺發之雷三弊之處,又有二弊:一潮浪太高,去船太遠,則難觸發;一敵人夜放破船,先發其雷,大船即可長驅直入也。以上伏雷三種,相需為用,不可偏廢;又宜多設浮表、疑雷,以誤敵人。

送雷亦有三種:一曰杆雷,即雷船所用(有艇首桿、艇旁桿、單桿、雙桿之異);一曰拖雷(用長索施於艇後之左右,去艇三四丈,駛送於敵船之下,英人哈氏所創);一曰鼓雷(亦英人所創,儲藥於花鼓桶中,絡於電氣轉舵之艇旁或快艇之帝,載往敵船下拋棄之,少選即發,此雷不易深入船底)。

行雷又有三種:一為懷台氏魚雷。一為黎氏箭雷,一為馬克登那水礮(即蒲恩請試未成者也)。皆所以濟伏雷之窮也。

二十一日記

魚雷乃行雷中之一種,奧國人懷胎脫所造。法國得其秘法較早,然尚以購者為便宜,故法無製雷之廠。十餘年前,日意格代中國與奧商訂議,至少須購五十箇,每箇一萬二千佛郎。中國若欲仿造,又需售法之價數十萬佛郎。惟德國伯靈之刷次考甫廠,仿其意而修改更精,用磷銅以代銅,不生鏽而更準。李丹崖星使遂代北洋定購二十箇,每箇一萬馬克,外加裝射各器;不索售法之價,允許中國仿造。惟此器機簧繁密,斷非倉猝所能試用,故北洋設魚雷營於威海衛以練之。又,德國射魚雷之艇長二十七邁當,與法國同,由士旦丁廠承造。

二十二日記

水雷有魚雷、伏雷、浮雷、撞發、點發、機發、藥發、電發各種,而電氣又有吸鐵、化電、摩電、淡電、濃電,名目繁多。水雷之殼浮於水中者,常作圓錐形,內容棉藥一百磅,上連藥水電池五枚,大約每箇價五六十金。又有伏於水底者,其形如龜,用藥五百磅至二千磅,每箇價百金、數百金不等。夫置一水雷,豈必盡能得力,然價如此其廉,不妨多備以收其效,即使獲什一之效、百一之效,而其效勝於礮臺鐵艦多矣。是故有兵船之責者,不可不防水雷;有守口之責者,不可不知水雷之用。

法國地中海水面射雷之艇,每隻價合規銀二萬二三千兩。

二十四日記

外洋銀錢之流入中國者,向惟日斯巴尼亞所鑄,華人名之曰“本洋”。咸豐年間,始行墨西哥銀餅,以其面鑄一鷹,呼為“鷹洋”。近來廣東購機器鑄銀錢,已有成數。所鑄鋼模,將洋文改鏨蟠龍文外,正面改刻“廣東省造”等字。一面由善後局陸續撥給紋銀,本年四月開爐試鑄。每一員重庫平七錢二分,配成成足銀;次則三錢六分,減配八六成足銀;再次則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三分六釐三種;均減配八二成足銀,陸續解還善後局搭用。今津、閩等處均已行用。

二十五日記

英人於咸豐八年,盡收印度錄入版圖,其大政統於議院,特設專部領之。斯時小國尚存一百五十有三,皆臣屬於英。今考英屬印度之境,計八十三萬一千九百六十三英方里,居民一百八十四兆,歲入之款五十兆磅,戍兵十八萬七千。印度土酋所轄之境,計五十六萬五千一百有六英方里,居民四十八兆,歲入之款十五兆磅,兵丁三十一萬五千人,礮五千三百尊,均統轄於印總督。

英屬南緬甸之都會,譯音曰藍貢,又曰漾貢,《海國圖志》作郎昆,又曰仰光,曰仰江,曰蘭江口,曰琅玕埠。緬都曰莽達拉,一作門得利,又曰曼德米。

二十六日記

英屬香港,洋人不及華民十分之一,然華民亦歸英官治理。英設總管一員,統屬文武,譯者遂以總督或以巡撫稱之。其副為輔政司,代行案牘,職如古之長史。次為庫務司,又次工務司,又次理刑司,次巡理廳、華民政務司,次總緝捕官,又有船務廳。香洪地價,每一畝值洋銀三四萬員至六七萬員不等,每畝歲收地稅數十員至百餘員不等。沿海各船,編列字號,每歲收稅十八員至十二員不等。此外有房屋稅、票稅,而鴉片煙稅極重。歲入之款,除津貼兵船外,其餘作本處公用,如官俸、巡役工食、修理街道衙署等費。故稅雖重而人樂輸,商務日旺焉。

二十七日記

英屬新嘉坡礮臺,因山建築,有外斜坡以護壘牆避敵彈之擊。壘牆與外斜坡,皆用泥土,不用三合土,始可任擊不壞。與中國沿海各礮臺,以三合土作太平面之牆顯露於外者不同。此法,滬局所譯之書已詳言之。英台規模極大,牆有三重,臺內兵房寬敞精潔,火藥庫七八座,軍械庫數座,共費銀三十餘萬兩,此舊臺也。光緒五六年間,又於西面添建新臺。其工程更巨更堅,凡四五年而後蕆事,共用經費銀七八十萬兩云。

二十八日記

暹羅自乾隆以後入貢中國。咸豐年間,因道路梗塞,貢使被劫,遂不復入貢,然非暹王意也。顧以缺貢既久,恐被責問,故不敢來。光緒五年三月接到中國催貢劄文,乃由駐暹英領事轉遞者。或曰,是年英官以戰船假中國旗號,偽云責貢之師,以脅暹人,使之求助於彼。則劄文虛實,似尚未可知。然暹王向其臣下,具道所以歷年欠貢之故,因貢表內前用跪具字樣,近已改用西禮,不無窒礙,蓋其意未嘗不思轉圜也。然卒莫為代達於中國者,故不能不與英人倍加親密云。先是,暹王因勢孤意怯,下令臣民俱易西服,大臣日夜泣諫;王太后出為調停,許以下半體衣裳仍其舊制。今亞洲各國仿效西法者,東洋則有日本,南洋則有暹羅。暹羅王城在曼谷,亦曰船城,彈丸之地也。城外地名班考克,為通商巨埠。十餘年前,闔境華民約有三十萬人,商務樞紐大半歸之。其地每值夏令,有黃水自海中來,及時播種,水退苗熟,不事耕耘。穀米之豐,甲於南海,每米一石價銀二三錢。故自康熙以來,閩粵等省皆賴暹米接濟。其國史所紀,自魯襄公時起迄於今日,鑿鑿可考也。

三十日記

西人之善築隄者曰:荷蘭之來因河、馬斯河,美之密昔西比等河,洶湧澎湃,從前頻年泛決,今始得其法,久慶安瀾。其築隄也寬,讓河流之勢,築之於距口數里之外,料實工堅。五六里外,又築一隄,此外更築一隄,每相距約五六里。每河必有隄三四層,此直隄也。復於隄中見方五六里築一橫隄,如方罫然。平時無礙樹藝,偶遇衝決,一二方罫當之。可一面力為堵禦,不致遍地洪流,無從取土,無從著力。

九月戊辰朔記

本年長江各埠所出新茶,計英商美商采買比往年少英權六百萬磅,俄商采買比往年多英權六百萬磅,適足相抵。運英之茶一千七百三十一萬九千餘磅,運美之茶二百七十六萬五千餘磅,運俄之茶二千一百六十六萬五千餘磅。蓋印度種茶日旺,而美商又往日本采買,致奪中國利益也。

西人論日本近數年來,造器日精,出貨日多,種植製造,蒸蒸日上。即如洋關榷收稅務,租界設立巡丁,皆以本國之人為之,西人莫敢誰何。此則已勝於中國矣。

初二日記

閱邸鈔,督辦礦務、巡撫銜唐炯奏稱:前飭公司次第推廣開辦銅廠,迤西以道遠暫緩。今迤南各屬,陸續見效;而迤西之維西、麗江、順寧、龍陵、騰越,凡屬夷地,民間私挖運出邊外。現另籌辦法,檄迤西道陳席珍,督飭紳耆尹朝安等,於適中之下關設店收買,由官給價,轉運省城,湊供京運。出示曉諭土司,無論漢夷,皆准開辦,但須報官,不准走私。所獲銅斤,赴下關呈繳領價。俾窮民借資生活,盡力開采。數年之後,利源日闢,亦可杜外人覬覦。維西一處,距省尤遠,十兩三錢之價,民間僅敷工本。請將迤西民辦銅廠,暫免課耗二年,以示體恤而廣招徠。又片稱:公司所辦巧家廠,自三月以來,每月出銅七萬數千斤,其餘各廠,每月共出銅二三萬斤。會澤、宣威民開{石曹}硐,與公司接濟油米者,其銅歸公司收買,每月一萬數千斤不等。計在途在廠銅已三十餘萬斤,所有九起二批京銅五十萬斤,七月可齊抵瀘州。至十起頭批五十萬斤,趕飭於年內解齊。

初四日記

英屬北般鳥海關,去年五月底,總結一歲進口各雜貨稅洋銀二百二十四萬五千餘員,出口煙稅四百零八萬七千餘員。今年五月底,總結一歲進口各雜貨稅二百九十萬九千七百餘員,出口煙稅五百十三萬六千餘員。

美國向不種茶。咸豐八年,執政購中國茶秧一萬株,發給農民;厥後愈購愈多,歲發茶秧至十二萬株。今均有收成,然僅供自用。

初五日記

綜計地球之上,約共有一千五百十兆二十八萬人。中國人數約四百兆內外,大抵不外儒、釋、道三教。其從耶穌教者,係歐洲北方與北亞美利加各國並澳大利亞洲,如英、德、荷蘭、瑞士、瑞典、挪威、美國,共一百三兆人;南方各國,亦略有此教。從天主教者,歐洲南方與南亞美利加各國,如法、西、葡、意、奧、比、巴西、秘魯、智利等邦,共一百九十兆人。從希臘教者,最大之國為俄羅斯,尚有諸小國,共七十五兆人。凡天主、耶穌、希臘等教,皆奉耶穌為宗主,統名之曰救世教,又名基督教,合計有三百九十七兆人。此外,從印度教者一百九十兆,從回回教者一百八十五兆,從猶太教者七兆,從日本神道教者二十兆。雜教不在此數。釋教行於中國、日本、西藏、蒙古、緬甸、暹羅、錫蘭,其人數不易稽核。印度教一名婆羅門教,又與釋教不同。凡地球受教之人,一千一百六十兆,作為一百分計算,內救世教有三十四分,回教十六分,印度教十六分,儒、釋、道及日本神道教三二六分。此外尚有三百餘兆人,未受教化,或雜教不足比數者也。

是日,接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電開:“九月初二日奉旨,薛福成補授光祿寺卿,欽此。”

初六日記

英國自乾隆五十八年,始遣使臣馬格里到中國,然事畢退返。道光季年,始派使臣常駐中國。已酉庚戌間,其公使曰文翰;咸豐五六年間,其公使曰包冷;皆駐香港。七年,始派全權大臣額爾金來華,調兵攻入廣東省城,挾兩廣總督以去。及庚申之變,糾合諸國進至京都,遂定《天津條約》。英人謂額爾金有大功於其國,同治初年調為五印度節度大臣,而以其弟卜魯士為中國駐京公使。其後繼之者曰阿禮國,又繼之者曰威妥瑪,又繼之者曰巴夏禮,又權公使者曰歐格訥,又繼之者曰華爾身。

福建省城內,有烏石山、九仙山、屏山,謂之三山,居民指為龍脈所鍾,風水所關。自光緒初年烏石山教堂被毀滋事以後,閩紳以三山附近之地,向無宗糧,稟請大吏禁民盜賣私租,以杜教士之侵佔,由出使大臣照會各國外部。

初七日記

英國國家著名之廠,製造軍械者有二,一在烏理治(一譯作吳爾威此,在倫敦東南之根德省,臨泰晤士江邊),一在拋此毛吳司(在英倫極南罕痕此省,《志略》所謂蘇當波敦省,臨海),二廠皆以地名名之。商家製造軍械著名之廠,一在紐堪塞爾(在諾爾東北爾蘭省,臨太痕江)名阿模士莊(一譯作阿姆斯脫郎),一在滿痕切司脫(在蘭加斯德爾省,歐日而江邊),名回特活德(一譯作毀脫或司),二廠以造槍礮為大宗;一在裴明罕姆(在窩爾維克省),名潘立塞,以造各種礮彈為大宗。

英國沿海礮臺,不可勝數,幾至每英里即有一臺。半係舊式,僅為瞭望海面,備海船失事之用。著名堅固之礮臺,在泰晤士江(一譯作達米塞江)內者,則以烏理治、體而勃為最;瀕海之處,則以都發(在根德省)、拋此毛吳司、司丕舍特、拾搿拋特(皆在罕痕此省)、待罔拋脫、潑來毛吳司(皆在的彎省,泰馬江口)、奔不羅喀、密爾妨特(皆在奔不羅喀省)、立佛普而(在馬舍江口,靠蘇格蘭海)為最。

初九日記

英國上下議院,有公保兩黨,迭為進退,互相維制。公黨者,主因時變通,裨益公務。保黨者,主保守舊章,勿使損壞。兩黨勝負之數,視宰相為轉移。保黨為宰相,則保黨在院皆居右,而公黨皆居左;公黨為宰相,則公黨居右,亦如之。今之首相侯爵沙力斯伯里,實保黨也。沙侯若退,則公黨必有為相者。一出一入,循環無窮,而國政適以劑於平云。

初十日記

拜發恭謝天恩一摺。

雲南蒙自關稅務司哈巴,稟總稅務司赫德稱:蒙自城建於雲南之高妙,約高過海面英度四千五百尺。四面有大山環繞,無樹木。其城橫計英路二十里,直十二里,形勢與美國之咸湖相仿。雲南一省,四圍有連珠大山;中央之平原,高地層疊而成,地仍肥澤。中央地盤之至高者,高過海面英度六千九百尺;至低者,過海面六千四百尺。雲南府、大理府均建在內地之河濱。洋貨入雲南之路有五:一由漢口至洞庭湖,經湖南貴州陸路至雲南省城,行程需四十日,內以騾馬負貨之日過半,輸納經過關卡之稅釐甚重。二由川江水永寧河,已需水程十九日;起貨永寧越外,由陸路運至雲南省城,又需二十日。三由長江至宜昌起旱,經施南至永寧,此路經行者尚少。四由北海起程,十四日至南寧,十七日至百色,三日至保義,八日至廣南,十二日至雲南省城,此路共計行五十四日。五由越南海防附輪船運貨。一日到河內,又附越南民船,二十日至保勝,又附民船七日至蠻耗,又以騾馬負貨三日至蒙自,九日至雲南省城;此路共需行四十日,不但路程稍近,且稅釐較輕。入口洋貨,係每值洋銀百員抽稅五員;土貨在蒙自納進口稅一次,較在通商別口減十之三。若由蠻耗順流至河內,只須十二日或十五日而已。華貨除鴉片煙外,由雲南廣西出口經東京運往香港各處省,法國海關概免抽稅。

十一日記

今外洋各國設中國領事宜者,英國有新嘉坡領事官一;美國有舊金山總領事官一,有紐約領事官一;日斯巴尼亞國有古巴總領事官一,馬丹薩領事官一;秘魯有嘉里約領事官一──嘉里約領事暫駐利馬,併居駐秘參贊署中,俟中秘議有招工善章,再令專駐海口稽查拐販;日本有長崎、橫濱、神戶理事官各一,箱館等處副理事官一。

十二日記

西人造器,以火輪舟車電線為最獲實用。其器之較小者,則顯微、視遠二鏡,亦為用無窮。顯微鏡有裨於光學、化學,而醫學之獲益尤多。視遠鏡有裨於觀星之學、測地之學,而行軍之獲益尤多。

十四日記

英國富強之業,始自乾隆、嘉慶年間創造火輪舟車之後。當其初開鐵路時,國人亦相與疑阻,以倫敦蘇士阿摩登海口,往來車運用馬三萬餘匹,若用汽車,慮妨小民生計也。迨車路開通,用馬乃至六七萬匹,蓋以道途便利,貿易日繁,火輪車祇行幹路,其枝路歧出不窮,相距百里內外來就火輪車者,用馬愈多也。迄於今日,鐵路六通四闢,如蛛網之縱橫相接;乘汽車者益眾,而馬車之生意亦更旺。歐美諸洲各國皆然,人始知汽車、馬車之互相為用也。

十五日記

海軍衙門於京都藍靛廠鳩工庀材創築鐵路一道,七月間告成。計長八里,由外火器營達健銳營,沿路築垣牆以護之。

基隆煤礦有圓井方井之分。圓井於法人入寇時業已衝壞,方井每日可出煤五六十噸。自改歸商辦後,商人以方井中石閘太多且煤層愈採愈深,殊多不便,乃於暖暖地方新開一井。

臺灣清丈田畝,去年一律告竣。此後每年可徵田賦銀七十萬兩,較舊額溢出四十餘萬兩,臺地分省,稍可自立。

十七日記

緬甸於漢為朱波,唐為驃國,至元始為邊患,世祖、成宗征之,不克。明初,立緬甸孟養木邦為宣慰司,蠻暮孟密為宣撫司,勢力本相敵也。厥後,諸土司稍稍服屬於緬。正統間,以麓川司任發遁緬。萬曆間,以緬酋莽瑞體入寇。兩次用兵,連年不解。國朝順治年間,吳三桂以兵臨緬,李定國走死孟艮,緬人縛獻桂王,然未朝貢也。滇邊斜袤四千里,處處與緬連界。大金沙江,即洋人所謂厄勒瓦諦江也,由西藏貫緬甸全國,入於南海。海口富魚鹽,緬人載以上行,十餘日抵老官屯、新街、蠻暮鬻之。而江以西為孟拱土司地,出琥珀;江以東為孟密,有寶井,多寶石。又波竜山者,產銀。華人出邊商販,及屯聚開礦者,常數萬。迤東有茂隆廠,亦產銀。乾隆十年,葫蘆酋長以獻,遂屬內地。然與緬地犬牙相錯。十八年,廠長吳尚賢思挾緬自重,始說緬入貢,貢馴象、塗金塔。其冬,緬酋麻哈祖,為白古夷人撒翁所敗,擒而沉之江。撒翁據阿瓦五年。緬屬之木梳頭甕藉牙起兵,攻白古,走之,遂王緬甸,漸以兵脅服諸土司。於是東至整欠、景邁、孟艮、孟勇,西北至蠻暮、木邦、孟拱,均為緬屬。西南邊外,騷然多事矣。滇督劉藻、楊應琚,皆以失機獲罪;傅文忠、阿文成諸公,屢興師征之,不能克也。緬雖納貢議和,不地羈縻而已。後數十年,英人先攻奪其傅海南半國之地,即今洋國所謂南緬甸者。光緒十一年,乘緬王之昏暴,及中國因法越事厭兵之際,一舉滅之。蓋甕藉牙傳國數世,已一百二十餘年矣。

十八日記

閱王蘭泉侍郎《征緬紀略》:緬人致書求和,其書云“暹羅國、得楞國、得懷國、白古國、一勘國、罕紀國、結{此夕}國、大耳國,及金銀寶石廠、飛刀飛馬飛人,有福好善之王殿下掌事官,拜書領兵元帥”等語。所敘各國雖不盡可攷,然緬勢方強,各國為緬所脅制,概可想見。蓋緬酋孟駮,於乾隆三十六年攻滅暹羅,國王詔氏竄迹他所。四十三年,暹羅遺民推其遺臣鄭昭為主,起兵盡復舊封,進侵緬地。四十六年,航海來貢。緬酋孟雲懼不能支,乃東徒居蠻得,即今所謂莽達拉城也。暹羅掣緬甸之肘,遏其方張之焰,實有功於中國。自是列於朝貢之國,至今王暹羅者尚屬鄭氏,實華種也。咸豐年間,因道路阻塞,貢使遂絕。數十年來,暹羅宗尚西法,與英法諸國交誼頗親,國勢尚稱完固。蓋東洋諸國力摹西法者,日本也;南詳諸國力摹西法者,暹羅也。南洋各邦,若緬甸,若越南,若南掌,或亡或弱矣;而暹羅竟能自立,不失為地球三等之國,殆西法有以輔之。然則今之立國,不能不講西法者,變宇宙之大勢使然也。

十九日記

乾隆十八年,緬甸始入貢一次。厥後,國內擾刮,而甕藉牙之兵起,吞滅諸部,勢焰益橫。雖武臣精卒,徵調半天下,而緬終不服。傅文忠公征緬之役,雖與議和退師,而貢使終不至。迨暹羅興而緬勢稍替。五十二年,緬酋孟雲畏暹羅之逼也,遣官齎金葉表文,貢金塔一,馴象八,寶石、金箔、檀香、大呢、象牙、漆盒諸物。五十四年,復具表祝萬壽,並請封號;願十年一貢,請開關禁以通商旅。乃封為緬甸國王,賜敕書金印,及御製詩章、珍珠手串,用示優異。由是按期入貢。自道光二十三年入貢後,因道路梗塞,貢使久等。光緒元年又入貢一次。十一年冬,英國印度派兵襲滅緬甸。明年六月,總理衙門與英署使歐格納議約五條。第一條內,緬甸每屆十年向有派員呈進方物成例,英國允由緬甸最大之大臣,每屆十年循例舉行;所派之員,應選緬甸國人。當時中外注意,專在申明成例,惟未計及緬甸應於何年入貢,大約須在光緒二十一年矣。

二十日記

明萬曆間,緬吞諸部,并臣木邦(木邦蓋在大金沙江之東新街之南)、蠻暮、隴川、千崖、孟密諸土司,獨孟養再破緬而卒併於緬,遂為貝葉書與中國,自稱“西南金樓白象主”與敵者惟南掌、暹羅、景邁、古刺諸國。國朝雍正九年,景邁求入貢,不許。景邁者,古八百媳婦國也。居景邁城者為大八百,居景線城者為小八百,在緬甸國東,戶十萬。明世,與緬同為宣慰司;中滅於緬,旋恢復。緬偵其貢見卻,興兵攻之,併地日廣,兼有十三路。南路近海,為洞吾古刺(似即今之仰光等處,英人所謂南緬甸也)。北路為孟密(在大金沙江東岸)、孟養、孟拱(孟拱在大金沙江西岸)。東路為木邦、孟艮。絕長補短,約三千里。其孟密之蠻暮、新街、老官屯,為大金沙江達阿瓦之道,直虎踞關外,明桂王舟行入緬之路也。其東木邦、孟艮,在耿馬土司滾龍江南,直普洱邊外,地稍平,李定國、吳三桂趨阿瓦之路也。傅文忠公征緬之役,初議出九龍江,又欲出臼小,皆不果;遂出萬仞關,由戛鳩而進。又議曰,元伐緬甸,由阿禾、阿昔二江進兵。今其蹟不可攷矣,意為大金沙江無疑。前聞騰越之銀江,下通新街;南甸之檳榔江,流注蠻暮。兩江皆在萬山中行,石磡層布,舟楫不可施也。余按銀江殆即大盈江,亦即檳榔江之下遊;而蠻暮、新街,本係一地。然則兩江實一江也。

二十一日記

乾隆年間緬甸猖獗之時,滇督楊應琚移駐永昌。遣軍一路駐宛頂,進剿木邦;一路由鐵壁關進駐新街;提督駐杉木籠山,居中調度。而賊勢益橫,乃議大舉,分兵五路進剿。東路由孟艮及木邦錫箔,中路由孟密,西路渡南大金沙江由孟拱孟養,水路從新街下阿瓦。議未用,旋獲罪。將軍明瑞之征緬也,自宛頂木邦,進渡錫箔江,至象孔糧盡而還;又一路兵至虎踞關,由孟密至新街,水路進攻老官屯,弗能下。傅文忠公之征緬也,經略由江西戛鳩路,阿桂由江東孟密路,阿里袞由水路會軍,進抵老官屯,用大礮擊賊。賊懼請和,乃班師。而阿文成公嘗奏稱:蠻暮、木邦、孟密三土司外,始有緬人村落,距邊已二千餘里。偏師不可以深入,若出近邊,則所殲戮者乃野人濮夷,無損於緬。綜此觀之,則滇緬中間之形勢,大略可睹矣。《水道提綱》曰:雲南通緬甸諸夷水路,世但知有大金沙江可通大舟;不知潞江車里一派,可通擺古,瀾滄鎗竜一派,可通八百交趾,皆可舟可航之水。此又西南水道之形勢也。

二十二日記

騰越為自滇入緬必由之路,亦為至西南各土司境總匯之區。由騰越城南六十里為南甸土司。由南甸左行,百十里為杉木籠山,三十里為蠻隴,六十里為隴川,百四十里為孟卯;由南甸右行,百四十里為千崖,八十里至盞達,三十里至太平街,三十里至銅壁關。由隴川八十里至臘撒,而戶撒在其北三十里。由臘撒八十里至鐵壁關,左行二十里至蠻等,七十里至虎踞關,一百十里至天馬關。又漢龍一關,在孟密土司境內,亦騰越八關之一也。又由隴川西南十程至孟密,轉達緬甸;由隴川東道十程至木邦,轉達景線國。又出天馬關三百六十里可至孟密土司,又百三十里至尼孤,又船行兩日即至阿瓦。此則水陸兼行最便捷之道也。又由騰越西行十八程抵孟養境。又由千崖四程至盞達、蠻哈山,十程由蠻暮至孟密,二十七程至緬甸。

二十三日記

越南北圻江河之源流,以山脈為樞紐。北圻諸山,皆自雲南發派,分南北兩幹,橫亙數千里。南幹循富良江上遊,蜿蜒於興化、山西、壽伯、寧平之間,直達中圻;北幹亦循富良江上遊,盤繞於宣光、太原、北寧、廣安之間,至廣東欽州而止。兩幹之分脈,在山西興化之境。紅江沱江諸水,屬南幹;太平江洮諸水,屬北幹。兩幹同宗,三面環抱,為中越天然界限。北幹之外,山嶺之陰,為諒山、高平二省,皆在山脊東北數十里之下。若援分水嶺為界之例,則二省當屬中國,不應劃歸北圻也。

二十四日記

越南南圻水道最多,水利最厚,尤著者有四。一曰湄江(一譯作母江),即瀾滄江,發源衛藏,歷雲南、暹羅、柬埔寨入南圻,分為二支,其一南流入海為後江,其一東流入海為前江。前江入海之處,又分四水,通舟者二,淤塞者二;而後江一氣貫注,寬廣深闊,為暹羅、柬埔寨市舶必由之路。二曰溶奶江,發源南圻之東北境,西南流匯西貢河,南入於海。三曰西貢河,發源南圻之北境,東南流匯溶奶河以入於海。今西貢出海要路,即溶奶河也。溶奶河與瀾滄江,實為南圻之命脈。四曰渭河,發源柬埔寨,東南流入海。諸河上游多巖石險灘,不利舟楫,下游近海之處始無阻隔;而支派繁衍,汊港紛歧,又有運河縱橫其間,儼然澤國,水田之利,甲於南洋。惟地勢低窪,潮濕蒸熱,水土之劣,亦甚於他方。山嶺之正幹全在中圻,此不過旁脈耳,故不著稱。

二十六日記

總理衙門文開:

本衙門具奏“出使大臣將屆期滿,先期請旨簡放”一摺,七月二十五日奉上諭:二品頂戴、候補翰林院侍讀許景澄,著充出使俄國德國奧國和國欽差大臣,欽此。又奉上諭:二品頂戴、江蘇候補道李經方,著充出使日本國欽差大臣,欽此。

二十七日記

倫敦九達之衢有大石表,峨然矗立,與巴黎石表相同。蓋土耳其之埃及總督所贈,取來未二十年也。當時特造機器,浮海運送,甚費周折。談者謂埃及地氣和暖,此石閱三千餘年,不磨不泐,一存舊觀;倫敦地氣常寒,入冬多雪,恐不及百年,鐫字即須剝削矣。

二十八日記

近聞張薌帥電致海軍衙門,已擇定漢陽府之大別山造鍊鐵廠,期以二年畢工;至大冶之鐵,則取之無盡藏云。

日本隨員蔣子蕃,余在寧波時,崇實書院課生也。來書云:頃著《日本東西兩京賦》將竣。因思劉子政《說苑》有《奉使篇》,欲於《史》《漢》《通鑒》中,採錄奉使專對不辱之才,如蘇武、鄭眾之使匈奴,班超之使鄯善、于闐,燕梁琛之使苻秦,魏李順、于什門之使涼燕,後唐姚坤之使契丹,富弼之力爭獻納,洪皓、張邵、朱弁三人之不辱命,自漢而唐而宋元明至國朝同治光緒以來關涉洋務諸書,無不廣輯,擬次為《行人錄》一書。俟回甬後,再纂述也。

二十九日記

張薌帥來電云:大冶鐵礦極旺,燐僅萬分之八;賀伯生等稱,加孟鐵儘可鍊鋼,附近興國州,即產孟鐵甚旺。又云:礦石係海麥太德(即鐵養,其色紅)與麥泥太德(即吸鐵石之類)相和之質,內含硫磺一百分一百分之六(即一百分之六釐),燐光一百分一百分之十二(即一百分之一分二釐)。又電云:礦鐵每百分計六十三分半;燐金每百分計一百分之八,非是燐酸。又電云:太冶礦詳細攷驗,每百分中得鐵六十四分,燐百分之八,硫磺百分之三,紅銅百分之二十七;中國熟諳機器者,謂可鍊貝色麻鋼。

會辦湖北鐵政局徐建寅來信云:四月間,於大冶之沿江地方名明家灣,勘得真煤層。薌帥委員試開,六七月間竟得煤鐵。其質極佳,與英國之上上等煤足堪匹敵,既無硫氣,又不夾石質。而煤層之厚,有三四尺,足供應用矣。

十月丁酉朔記

洪文卿星使來信云:遼、金、元三史人名地名,乾隆年間全經更改。欲攷原文,須閱語解。更有語解亦未載原作何字者,則須閱監本《元史》,如行冥途。諸巨儒有志搜輯,而津筏罕得,撰述為難。不料西人所攷,有足證明元史者,有足補所未及者,非西人勝華人也。元成宗時,宗王合贊令波斯人修輯國史。自元帝先世譜牒,成吉斯汗創業開基,以及西征之師、三藩之事,悉入紀載。其書根依蒙古國史,最稱詳核;惟係波斯文字,華人所不能譯。此外私家著錄,多係回文。近六十年中,西人譯述其書;今乃得假途西文,裨我掌故,始知《朔方備乘》等書,都非可信。前月覓得俄人所譯之書,皆元太祖始起時事。今計朮赤諸王、察合台諸王、旭烈兀諸王,皆為之補傳,此三藩也。太祖本紀則為之補證;蒙古氏族則為之補攷;西域之師,七年之矣,則為補西域上下傳。此外,地名有考;中土之通泰西,實始於元,亦有考。又紀元事者,中土有《親征錄》、《元秘史》、宋孟珙《蒙達備錄》、邱長春《西遊記》、耶律楚材《西遊錄》,皆須一一為之註釋。有志於此,欲罷不能,須回華後再竭年餘之力,甫能脫稿。中土於輿地一門,長於考古而短於知今,詳於中原而略於邊外,繪圖測地狃於開方計里之說,斫圓為方,萬里之遙便不能合。前見俄有中俄界圖,精細之至,爰於俄館展拓摹譯,閱兩年餘而始告成。上海所譯《四裔編年表》等書,音既不合,事亦不明。蓋輿地族類,名稱各殊,考義釋名,大費稽核也。

初二日記

《泰唔士報》云:聖彼得羅堡來函稱,俄國擬造西伯利亞鐵路三條。一由茲拉托烏斯特(在烏拉嶺下,隸烏發省)起,至多木斯克省城。二由多木斯克,經義爾古德斯科,至東海濱省之屙哥德斯科城,並沿河比江、葉尼賽江、勒拿江各要口岸。三由薩拜喀勒省(譯言跨拜喀爾湖省也,舊隸義爾古德斯科,今別一省)至黑龍江(譯音阿穆爾)並西伯利亞之沿海各地。以上鐵路,係欲開通琿春、海參崴商務,非僅調兵運餉也。

初三日記

英屬五印度,疆圉極廣。英官之在印度者,有總督一,亦稱五印度節度大臣,蓋以東印度總督兼轄中西南北四印度也。一年中,或駐嘎爾格達省城,或往來各省城,不常厥居。按嘎爾格達即孟加臘之省城,孟加臘乃東印度也。巡撫二,一在麻打拉薩,一在孟買。副巡撫三,一在孟加臘,一在印度東北省,一在潑及勃。總委員四,一在阿薩密,一在印度中省,一在上緬甸,一在下緬甸(即仰江),

初五日記

緬甸物產,棉花頗多,次則碧霞{王厶}、翡翠玉、紅藍寶石、琥珀。其玉石等物,雲南、廣東售賣較多。近年英人據有全緬,整頓商務,以厄勒瓦諦江為運貨出入之樞紐。賦稅之旺,雖不如印度,猶勝於新嘉坡等處。出口以米為大宗,楢木、火油、玉石、棉花、牛皮等次之。

越南中南北三圻,除南圻為法地外,其餘用人行政理財之權,歸越王主持者,在北圻不過十之四五,在中圻可得十之七八。無如中圻地尤磽瘠,萬難自立也。

初六日記

倫敦惟四月至八月天氣較為清朗。九月以後直至三月,幾於無日不陰,無日不霧;雖有時天氣稍晴,而日為煙霧所遮,但見紅輪晃漾,其光不甚明亮。蓋英倫三島,四百皆海,本多白霧;而倫敦五百萬煙戶之煤煙,又為霧所掩,不能衝霄直上,聚為黃霧。往往白晝晦冥,室中皆燃燈火,方能觀書寫字。冬春尤甚,每五日中必有兩三日晝晦者。蓋天氣稍冷,則人皆擁護,又多五百餘萬人終日夜焚煤之煙,非特灶突之煙也。太抵倫敦為地球第一繁盛之區,洋房幾無隙地,又多三層四層之樓,平房之下尚有地室,已不啻五六層矣,是不啻以一倫敦化為三四倫敦也。所以英之官紳,每至夏冬必移居鄉間一兩月,名為避暑避寒,實則欲換吸新氣,謂可卻病養身。蓋煤炭薰灼之氣,與人身臟腑之濁氣,惟倫敦為最盛也。此人煙過於稠密之患也。

初七日記

新嘉坡領事左秉隆稟稱:南洋英屬各地,除香港、仰光、薩拉瓦、北慕娘、納閩、文萊暨澳大利亞各埠,暫置不論外,其歸新嘉坡巡撫統轄者,若檳榔嶼、麻六甲,皆全屬英者也;若白蠟、石蘭莪、芙蓉、彭亨,皆歸英保護者也;柔佛,名為自主之國,實陰受英約束者也。其距新嘉坡道里,柔佛不及一邁,麻六甲約一百十邁,芙蓉一百六十邁,石蘭莪二百三十邁,白蠟三百二十邁,檳榔嶼三百八十邁,彭亨二百邁。各處華民之數,新嘉坡約十四萬,檳榔嶼及其附近屬地共約十萬,麻六甲約三萬,白蠟約八萬,石蘭莪約十一萬,芙蓉、彭亨各約二萬,柔佛約十萬,通共約六十萬人。如欲設官統轄,宜先與英外部議,請以新嘉坡領事為新嘉坡、檳榔嶼、麻六甲暨其附近保護諸國之總領事,並准其酌派領事或副領事等官。大約檳榔嶼、麻六甲應作一起辦法,白蠟、石蘭莪、芙蓉應作一起辦法,柔佛作一起辦法。彭亨新歸英國保護,生理尚不甚旺,似可從緩。檳埠宜派正領事,麻埠可派副領事。至白蠟等國,半屬英國,半屬土酋,須兩國允准,方能派員。該國各有華商一人充當甲必丹,既為華民素所仰望,如飭兼充領事,或可允從。

初八日記

旅順興辦船隖大工,丙戌夏秋間,由法人德威尼包辦,工程計價一百二三十萬金。現屆四年,大工甫竣,工料尚稱堅實。惟機器房與船澳毘連,基址用磚石西門土築成,磚石縫中有水沁入,尚須設法。至其規模宏敞,實為中國隖澳之冠。

唐山向有煤礦一所,井口在街前,深一百六十餘丈。井底有極大吸水機器兩副,又有入風之機器筒。井內上下分四層,每層深四五六十丈,有東西大街約二里許,又分無數小巷,出煤之槽洞甚多。井內有馬車六七輛及騾馬運煤不息,誠中國第一佳礦也。

數十年一,洋煙貽害於中國最甚。邇日印度之人多嗜之者。印度產煙之地,得其利自應受其害。浸至美國、日本之人,亦或吸之,法國之人亦吸之。僑居越南東京之法人,多嗜洋煙,始則猶恐人知,今則不復隱諱,且其癮更甚於華人,每日吸至一兩數錢之多。其戍越之兵頗多沾染,猶自解曰:越南水土不佳,不得不借此以辟瘴氣也。

土耳其戰船名“鴉都羅路”者,去年奉國王命駛赴日本,贈日皇以寶星,因與日本新訂和約也。停泊香港時,識者見其船身過舊,均謂恐遭危險。今夏始抵日本,秋間在橫濱海面遭風失事,沉溺死者五百二十七人,遇救者僅六十一人。

初九日記

《泰晤士報》云:住居中國之義大利大主教,接得義國駐華公使傳諭,謂義國教士須遵照中義兩國於西曆一千八百八十年十二月八日所定條規辦理。向賴他國(指法國)官員保護者,此次須領義國護照,方昭妥協。法報頗訾議之,且謂各教士仍願法國保護云。

法人於越南與雲南通商之水道,近尋得一捷徑。據稱可由紅河直達附近滇邊之桃架地方,此乃通商居中之路。海防運貨到滇,祇須二十六日,較舊路可省十四日。英人聞之,甚為著急,擬由緬甸築鐵路直達昆倉渡,以通滇緬之貨云。

初十日記

恭逢慈禧端佑康熙昭豫莊誠壽恭欽獻皇太后萬壽,謹率參贊隨員在英館望闕叩頭行禮。

拜發英屬南洋各島擬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一摺,香港擬設領事官一片。

聞俄國兩伯利等省鐵路,擬分三段建築,每段估費須俄銀三萬五千萬羅布,該戶部擬請政府商借民債。

十一日記

中國駐英稅務司金登幹送到《光緒十五年通商各關貿易總冊》。計共徵收各項稅鈔二千一百八十二萬三千餘兩,較之十四年約短銀一百三十四萬四千餘兩,較之十三年約贏銀一百二十萬二千餘兩。內分七項,此進口正稅三百五十八萬五千八百餘兩,出口正稅八百二十一萬三千九百餘兩,復進口半稅七十九萬四千二百餘兩,洋藥稅二百二十八萬三千三百餘兩,船鈔三十二萬六千四百餘兩,內地半稅四十一萬六千餘兩,洋藥釐金六百八萬五千二百餘兩。

至洋貨進口價值,共一萬一千三百二十六萬九百餘兩;內除轉運出洋之數外,計洋藥價三千四十四萬四千餘兩,棉布紗類價三千六百十三萬五千餘兩,呢羽絨氈類價三百九十七萬五千四百餘兩,雜樣布類價十二萬三千一百餘兩,銅鐵類價六百七十二萬八千三百餘兩,雜貨類價三千三百四十七萬六千餘兩,計共進口貨價一萬一千八十八萬四千餘兩。

土貨出洋價值共九千六百九十四萬七千餘兩,內以絲、茶二項為大宗,綢緞次之,棉花次之,糖、紙又次之,草帽緶、爆竹又次之,牛羊皮骨毛及皮貨、磁窰器、藥材又次之。以入抵出,此年中國之銀應耗去一千三百九十三萬七千餘兩。今以所徵進口貨稅及洋藥稅釐抵之,其數乃無甚出入。若無洋藥之浸灌,則中國之銀固可年多一年,而無如此貨驟難拒絕也。

從前中國以絲之出口抵洋布洋紗之進口,以茶之出口抵洋藥之進口,均尚有贏無絀;今者絲茶貿易日衰,以抵紗布、洋藥,歲各不敷數百萬兩。然補以所徵洋藥釐金,約略足以當之。果能多購紡紗織布機器,勸導華民廣開風氣;暫勿過重土藥稅釐,而於民之嗜此者,徐徐設法禁戒,以杜其源;再於育蠶繅絲種茶製茶之法講求整頓,則中國之利源尚不至見奪於外洋也。他若多購機器教民製造,則呢羽絨氈之利可漸收也;振興礦務,則銅鐵之利可漸收也。能於腹地興造鐵路,俾土貨運銷日暢,出產日多,則一切意計所未及者,如天津草帽緶等物之利,亦可漸收。蓋草帽緶在三十年前,土人視為棄物,今乃歲售得銀二百餘萬兩,此商路通暢之故也。

又查各關所徵稅鈔釐之總數,江海關綰轂長江之口,又有名為代鎮、蕪、潯、漢等關徵收之銀,故為最多,徵銀至五百六十八萬一千餘兩;次粵海關徵銀二百三十九萬八千餘兩;次江漢關徵銀二百一萬三千餘兩;次閩海關徵銀一百九十二萬三千餘兩;次汕頭即潮海關徵銀一百四十二萬八千餘兩;次浙海關徵銀一百十五萬五千九百餘兩,次九江關徵銀一百十二萬八千餘兩;次厦門關徵銀一百六萬五千餘兩;其餘各關則皆在數十萬兩以內;而淡水、打狗兩口則合徵至九十九萬餘兩,頗有蒸蒸日上之勢。粵海關近兩年所徵,視舊徵之數加倍而又過之,汕頭徵數亦倍於舊,皆以歸併洋藥釐金覈實徵收之故也。

十二日記

英國三島豪紳富商尤萃於英倫。英倫當隋唐之世,分為七國,互相戰攻。唐德宗貞元十六年,始併為一。宋高宗時,攻得阿爾蘭島;然蘇格蘭島猶別為一國,與英倫各守險要,時相侵伐。明萬曆三十一年,英女主以利撒畢(一作以利沙泊)將卒,大臣問所欲立。女主未嫁無子,命立前王顯理第八女弟之後曰熱斯給(一譯作惹迷斯)。熱斯給方為蘇格蘭君主,英人迎以嗣王位,由是蘇格蘭遂與英倫合為一國。然猶各立議院,政教號令不能畫一。乾隆年間,始將蘇格蘭議院歸併倫敦,由是三島合一,而英日以強盛。惟阿爾蘭之民,墨守天主教,與英倫之耶穌教不同;其地產稍瘠,民貧俗悍,將弁多出於此。腴田多為倫敦紳富之產業,土人不過為其佃戶,更多貧苦。其流徒至美國之舊金山等處者,曰“埃利士人”,性喜生事,即忌華民之奪其傭工者也。

十三日記

上海製造局創造八百磅子新式後膛大礮,暨仿造曼里夏連珠快槍,均已有成。或稱是槍駕乎德國毛瑟槍、美國黎意槍之上。其槍靈便堅利,開放時不惟無煙,而力量能及三十碼之遠,穿透二分厚之鋼皮;如再能由此研求利病,造到一律精致,洵佳式也。向來造槍所用槍筒,購自外洋。近議添設鍊鋼一廠,自捲槍筒;即數十磅子之礮筒,亦可自捲。派洋匠柯尼斯赴阿姆斯脫郎等廠,攷究鍊鋼造礮等事。

十四日記

泰西各國,近於火車鐵路之外,創行電車,僅於通都大邑試辦,不過數里或數十里而已。蓋火車行於極冷之地,必使煤火永無間斷。稍一停燒,水管等件為寒氣所侵,必致崩裂。且火車笨重,無論有載無載,而車之大小多少,不能隨時增減;電氣則可相機損益。況火車之煤煙灰土,尤覺可厭;以電行車,則清潔無比。俄羅斯現於北海一帶,修築電車鐵路一條,長約一千五百里;中分數節,每節安生電機器,核費每里約三千金。是經費多寡與行之遲速,火車電車約略相等,而清潔穩便則推電車。吾恐數十年後,各國之鐵路火車,又將悉改為電車也。

日本與西洋各國議換舊約,外務卿擬有七款添入舊約:一,日本律例無須盡行商訂。二,毋庸設立外國臬司,三,准西人雜居內地。四,海關收稅倘欲加增,須與各國商允方可。五,不准西人購買地段。六,添開數口通商。七,此約以十二年為期。

十六日記

黎蓴齋星使由日本寄到《自奈良至紀州之新宮訪徐福墓》絕句十二首,頗有奇氣,攷證亦確。奈良即神武天皇始都之橿原,或稱南都。其地有飛鳥山,蓴齋於此訪徐福墓不得,乃附輪遵海而南,至新宮得之。墓在田壩中央,並非高塚,止平土三四丈耳,有古樹二株為記。父老云,福初到時,在新宮東北海岸七里許,故其地名秦須。或言福之子孫多姓秦者,或言藤澤驛福岡平一郎係福之後人,或言有徐姓在和歌山為醫士云。相傳捕鯨之法,得自徐福,故今漁船得鯨,必至墓前報賽。又日本人或寫福作芾。始知前史稱徐市者,乃芾之訛,偶脫草頭耳,蓋福芾本同音也。

十與日記

《泰晤士報》稱,英之帕米爾屬土,與俄之邊界,相距不過三日路程;中間僅隔以中國之哈拉庫爾(大湖也)及一遊牧族。名為局外之地,恐未能久處局外也。查英俄交界相近之故,由堪殺幹歸印度後,奪據帕米爾地,於是辣時幹大利亞沃土,盡為英人所有。惟其東北之刹衣都拉礮臺,為中國喀什噶爾兵所戍守。近日此處並無一人,英人甚願中國之守而勿棄,免為俄人所據也。

十八日記

英國駐俄公使報外部云,中俄通商向由陸路往來,俄人獨獲利益。自蘇伊士河開通後,中俄商務年年遞減,去年俄商由恰克圖運入中國貨價,較之二十年前不及三十分之一,因洋貨均由海道運入中國故也。近來俄商集股經營東邊鐵路,意在重興恰克圖貿易,以便奪復英人刻下所佔俄商之利益。

從前禁煙會,英國官紳入會者甚多,互捐巨費,不時集議大旨。以英為著名大國,不應以此毒物貽害中國,致負不義之名。因相約設法挽回,勸其國家勉罷斯舉,意在不罷不休。嗣因中英定釐稅併徵之約,會紳謂由此以觀中國,亦非意在必禁;且非英之以兵力欺制中國,而強之以必受洋煙也;況聞中國自種罌粟,日甚一日,自是會紳散者大半。

十九日記

接英國外部尚書侯爵沙力斯伯里照會云:

為照會事,照得本爵部堂接准貴大臣西九月二十三日來文內開,中朝欲派領事官駐紮英地,等因。此事已經英廷細心審量,今本爵部堂極喜告知貴大臣,英廷願給文憑與中國所派之領事官,如給與外洋各友邦之領事官同樣辦理。但間有審量地方情形之處,刻下或有不能照給文憑者,此須由英廷察看情景,定奪辦理。相應照會貴大臣:請煩查照。須至照會者。一千八百九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自外部衙門發。

二十日記

余問馬清臣:外部照會所稱“間有審量地方情形之處,不能照給文憑者”,是否指香港、新金山而言?清臣謂專指新金山言之,香港已在允許之列。余乃照復外部,稱其辦事之公道。且告以:“中國應派之領事官首在香港及新加坡附近之地,今已選得二員候總理衙門核定。此二員者,歷練有識,持已謹嚴,接物和平,允堪勝任。駐香港者,擬調新加坡領事左秉隆任之。駐新加坡者,擬派使署二等參贊黃遵憲任之;非僅為新加坡一處之領事官,並為檳榔嶼、麻六甲及附近各處之總領事官。其檳榔嶼各處,有應選派副領事者,俟審定後再當奉聞。”越數日,外部照會稱已領悉,並無異言,此事大局遂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