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三大革命运动中练习写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到三大革命运动中练习写作
湖北圻春县刘河区革委会教育革命小组
1970年7月2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莲花中学革命师生在贫下中农带领下,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的伟大教导,走出课堂,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改造思想,练习写作,为改革作文教学闯出了一条新路。

作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学生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提高用毛泽东思想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关系很大。

旧莲花中学,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影响下,作文课严重脱离三大革命实践,学生被关在教室里,冥思苦想,写不出也要硬写。这样的作文教学,给学生养成了弄虚作假的坏习气和敷衍塞责的坏作风。

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以后,把改革作文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以毛主席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教导为武器,狠批了“智育第一”、“一本书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认识到练文必须炼人。师生只有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搞好思想革命化,才能提高写作能力。认识提高后,革命师生就到三大革命运动中练习写作,改变了作文课的面貌。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莲花中学在改革作文教学时,首先组织学生参加社、队的形势报告会、忆苦思甜会、讲用会、批判会,有计划地进行社会调查,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一些必要的科学实验活动。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第一线,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各种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掌握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采取师生结合,集体讨论和个人执笔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进行写作。如,通过参加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学生写出了《贫下中农恨透了剥削》、《阶级斗争没止息,平静后面有波涛》、《坚决站在阶级斗争第一线》等文章;在和贫下中农一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写出了《心红志大挑重担,越是艰险越向前》、《山顶凿塘蓄水,山坡改田产粮》、《战天斗地再立新功》等作文。 学生写完文章后,在生产队张贴出来,或读给贫下中农听,请贫下中农讲评。这对学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培养认真负责的作风,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好处。

一年多来,莲中革命师生在贫下中农的带领下,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大胆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师生深入工农群众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过程,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过程,是学习社会的过程。作文教学与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师生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新形势,受到深刻的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他们写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人物,促进了自己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写贫下中农的血泪史、翻身史,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斗争教育;写批判资产阶级的文章,进一步肃清了资产阶级思想对自己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说,作文课也是毛泽东思想教育课。它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师生的思想革命化。

作文教学以社会为课堂,使师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提高了思想觉悟,明确了写作目的,学到了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改变了原来矫揉造作、苍白无力的学生腔;发挥了集体力量,改变了原来个人闭门造车的做法;提高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了原来学生跟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

十五岁的学生龚金安,为了写好《我们的好榜样》这篇文章,他和写作对象“五好”社员老贫农龚正华,一起劳动、谈心;还同其他同学一起访问熟悉龚正华的贫下中农和社队干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老师指导下,他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反对党八股》这篇光辉著作,写成了这篇文章,并且到生产队里念给贫下中农听。根据毛主席的教导和贫下中农的意见,又进行了反复修改,使文章主题突出,生动具体。龚金安的作文受到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革命师生的赞扬。

现在,莲花中学学生写的文章,力求体现毛泽东思想,一般能做到观点正确、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学校从学生作文中选了一百篇诗、文,经过贫下中农审批,已作为乡土教材和补充教材。其中,不仅有一般的论说文、记叙文、应用文、诗歌,还有学哲学的心得笔记。

学生的作文来源于三大革命运动,也能直接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他们写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文章,有的被选为社、队的宣传材料;写的批判文章,为社、队的革命大批判提供了炮弹;写的村史、家史、两条路线斗争史,为社、队进行阶级教育提供了教材。莲中学生再也不象过去那样,书信写不清,收条不能写,他们已经成为社、队得力的宣传员和义务通讯员。去年抗洪筑坝和抢收、抢种的时候,学生一面同贫下中农一起劳动,一面办黑板报,发现好人好事,及时宣传报道,把工地的政治空气搞得浓浓的,社员的干劲鼓得足足的,劳动任务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为抓革命促生产作出了贡献。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