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去“巾帼英雄”的画皮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剥去“巾帼英雄”的画皮
思农
1969年1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孙振精心炮制的《战斗的青春》,是一株狂热鼓吹大叛徒刘少奇的修正主义黑货的大毒草。

小说的主人公许凤,是作者呕心沥血塑造的一个人物,作者把她打扮成一个革命的“巾帼英雄”。孙振用他的黑笔,为这个“巾帼英雄”披上了三张漂亮的画皮:一曰“正确路线的代表”,二曰“英勇无畏的战士”,三曰“灵魂纯洁的英雄”。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让我们剥去这三张画皮,看一看这个“巾帼英雄”究竟是什么货色。

许凤是“正确路线的代表”吗?[编辑]

孙振为了替许凤披上这张画皮,煞费心机地在小说中专门安排了一场两条路线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县委副书记潘林代表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主张“以合法斗争为主要方式”;作为区委书记的许凤“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代表着“正确路线”。作者为这位“巾帼英雄”设计了一篇激昂慷慨的演说词,力图表明她是何等的“坚定”地站在“正确路线”的立场上。谁知弄巧成拙,一张口就露出了马脚,这篇演说词的第一句就是:“潘林同志说的是对的”。等到“争论”结束,她又马上表示:要“按县委的指示进行工作”。请看这个许凤,第一,她认为代表错误路线的意见“是对的”,第二,她要按错误路线“进行工作”。孙振笔下的所谓的“正确路线的代表”,就是这么一种角色!

这位口头上标榜武装斗争的“正确路线的代表”,实际上是一个“合法斗争”迷。她亲自找赌棍嫖客窦洛殿谈话,直接和他单线联系,派他打入敌人内部,通过“吃喝玩乐”、“拜盟结义”,大搞其“合法斗争”。她把那位“有奶便是娘”的开明士绅谢长君,当作依靠力量,“完全托在”他的身上。这位“政委”,为了显示她是“正确路线的代表”,也装模作样地搞了一些“武装斗争”。但是,她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行的是彻头彻尾的逃跑主义,几乎次次都打败仗。

孙振的所谓“正确路线”到底是什么路线?我们从小说的第一版中可以找到明白的答案。在题为“云开雾散”的一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区干部和游击队员们坐在地上,听许凤报告“一个最好的消息”,许凤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向大家晃了一下说:“这是彭老总给咱们的指示……”。这个“指示”一传达,乌云滚滚的枣园区顿时“云开雾散”,一筹莫展的游击队立刻有了“信心”。原来许凤代表的“正确路线”,就是刘少奇、彭德怀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推行的机会主义路线。

许凤是“英勇无畏的战士”吗?[编辑]

我们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要有“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气概。这位“英勇无畏的战士”怎么样呢?在日寇大扫荡以后,许凤领导的游击队第一次向敌人袭击,就吃了败仗。在敌人骑兵的追击下,她“心慌意乱”,两手发抖,连枪栓“也拉不开了”。战斗以后,这位“英雄”因惊吓和劳累病倒了,但她仍然心有余悸,惊魂不定,病梦中“敌人的骑兵舞着明光耀眼的战刀又追上来了。她使劲跑,可怎么也跑不动。……她喊叫了一声醒来,心还突突地跳个不住。”所谓的“英勇无畏的战士”,原来就是这样的一个胆小鬼!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就是我们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生死观和英勇的革命气概。“英雄”许凤被俘后的表现如何呢?她透过监狱的窗子,看见“密实实的花蕾,粉盈盈地含苞欲放”,“两只黄雀在柳树上快乐地鸣叫”。于是,这位“含苞欲放”的“花蕾”,从心底唱起了美妙的“生命”之歌:“我们要活下去呀”,“活着是美好的”。她“多么羡慕那两只黄雀啊!什么时候能象它那样,自由地歌唱,自由地飞翔啊?”“只要能活着出去”,就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作者在这里把景色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描写紧密地结合起来,可真是细致入微、淋漓尽致,但这哪里是什么革命者的生命之歌,分明是一个怕死鬼的哀嚎!作者通过许凤之口告诉读者:活着最幸福,活命就是一切。只要能活命,就是“吃糠咽菜”当奴隶,“昼夜不睡觉”,“累得喘不过气来”,也比死强一万倍,也是“至高无上的幸福”。许凤的这一套,是地地道道的活命哲学! 孙振也许会跳出来狡辩:许凤不是“英勇就义”了吗?好,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许凤之死。作者在许凤的结局上是颇费了一番苦心的,他曾经作了三次修改:第一次安排许凤死去,第二次修改让她活下去,第三次修改又让她死掉。作者考虑再三,认为还是让许凤死掉为好。因为让许凤死去,既能贩卖活命哲学,又能宣扬失败主义。孙振在小说的第三版版本中,又“坚决地”把许凤的“生”改为“死”,奥妙就在这里。

许凤是“灵魂纯洁的英雄”吗?[编辑]

共产党人应当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孙振极力美化的许凤根本不是这样的人。

此人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可怜虫,一个活命哲学的信奉者。不管好活还是歹活,“活着是美好的”,这就是她的人生观;象黄雀那样“自由地歌唱,自由地飞翔”,这就是她奋斗的目标。试问:这样的“灵魂”,“纯”在哪里,“洁”在何处?

此人是一个十足的恋爱迷,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她和胡文玉一见钟情。在紧张的对敌斗争中,他们两个卿卿我我,打得火热。当她发现胡文玉和小鸾勾搭上后,又马上转移目标,爱上了李铁。她和李铁大谈其爱情和勇敢的关系,她跑到李铁的母亲那里去认干娘,她穿上漂亮的新装在李铁面前显示自己的“丰满窈窕”……。试问:这样的“灵魂”,“纯”在哪里,“洁”在何处?

剥去“灵魂纯洁”的画皮,就可以赤裸裸地看到这个恋爱迷的肮脏透顶的灵魂!

这个许凤,究竟是什么样的“巾帼英雄”呢?

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残酷斗争的岁月里,许凤突然发现了一本黑《修养》,“忙在灯下看起来”,她“好象饿极了的人,见了肉包子,恨不能一口吞下去,越看越放不下,越看心里越豁亮。”真是妙哉妙哉!原来孙振笔下的这位“巾帼英雄”,是吃了大叛徒刘少奇的黑《修养》的臭“肉包子”苦苦“修养”成功的。刘少奇在《修养》中只字不谈武装夺取政权,这位许凤就醉心于“合法斗争”;刘少奇在《修养》中鼓吹要“钟爱自己”,要“保护自己的生命与健康”,这位许凤就高唱“活着是美好的”,叫卖活命哲学。这位“巾帼英雄”可真算得上是大叛徒刘少奇的忠实门徒了!

这个吃饱了刘少奇的臭“肉包子”的“巾帼英雄”,是一条化成美女的毒蛇。我们要奋起毛泽东思想的千钧棒,剥下许凤的画皮,铲除大毒草《战斗的青春》,彻底砸烂刘少奇的修正主义黑货!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