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加查氏之東西兩洋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加查氏之東西兩洋論
傖父
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1911年4月23日
公布於東方雜誌1911年8卷第2期
本作品收錄於《東方雜誌

  氏爲英國之大政治家。曾任印度總督。本年任克拉斯俄大學總長。此篇卽其就任演說也。其措辭之雄渾。藏蓋世之意氣。洵爲近世有名之演說。原文載倫敦泰晤士報。今譯述之。以介紹於讀者。

東洋之意義

[编辑]

  余之所謂東洋者。指歐羅巴東境至太平洋沿岸間之大地積。及其居住之黃銅赤黑各色人種而言。且余之言東洋。非爲架空之名稱。數千年來。無論在政治上在哲學上。東洋西洋。各收互相切磋之効果。故東洋之於西洋。實爲對峙之名稱。

日俄之戰爭

[编辑]

  第二次之英日同盟。成於一九○五年。東西洋之權力。始見平均。更因俄日戰爭之結果。可供吾人之硏究者有三。一、亞洲民族。驟增道德上之自覺心及自負心。二、不久可見東洋各國之改進運動、自治運動、及議會開設運動。三、西洋人當因此而自省。以改革其從來之積弊。

宗教及教育

[编辑]

  余之所欲言者。卽基督敎不能廣布於東洋是也。其理由有二。一、東洋向來之宗敎。與西洋基督敎以前之神話。不能融合。蓋東洋之宗敎。於神與人之關係。早有確然合於理論之敎理。足以啟發東洋人之向上心。且能應其日常之需要。二、彼等抱東洋人之自覺心。對於基督敎。每生一種之敵愾心。益使其以古來之敎理。爲金科玉律而不肯蔑視。卽令其對於基督敎。無若何反對之感情。然欲其改宗基督敎。則彼等必以失東洋人之特色而不願。余爲此言。非謂基督敎之在東洋。必無若何之影響也。其道德上之感化。亦不可沒。慈善與哀憐。卽基督敎之所敎也。他日東洋婦人解放問題發現時。熱心贊助且與以模範者。卽我基督敎會也。就敎育言之。西洋及於東洋之影響亦不少。今日東西兩洋。於科學上之遺產。已屬共有。故東洋各國。決不能再行其鎖國主義之政策。

東洋之將來

[编辑]

  左右東洋將來之命運者有二。一、人口之增殖也。東洋人口。就現時而論。已超過世界人口總數之半。而其大部分。未受歐人之支配。卽就印度而言。其人口之數。已足令人驚愕。然則此百年間。其人口之增殖如何。其及於政治之影響又如何。是誠不能豫言者也。二、產業之發展也。東洋之產業。今日未發展者居多。混沌而不知其底蘊。故未能豫測其發展如何。然實有心人所當硏究者也。

  今統觀東亞之全局。約可分爲三類。一、獨立國。中國、日本、是也。二、屬於歐人權力以下者。西伯利亞、印度、安南、等是也。三、爲將來東西兩洋之勢力互相衝突之地。阿富汗斯坦、波斯、亞拉伯、小亞細亞、及土爾其全國、是也。又散在於各處之島嶼。亦總括而入於第三類之中。

中國

[编辑]

  今觀東亞獨立國之國勢如何。大凡能預料此百年中中日之關係者。其人卽可稱爲能豫測東洋將來之命運者也。今後當最宜注意者。卽中國新議會運動之結果。使中國或結合或解體。蓋其結果可成亦可敗也。中國果能統一其國內之勢力。改良商工業之組織。則中國實爲世界有數之大國。然中國人之性格和平。決不能使其國爲戰爭尙武之國。且中國之國境以內諸州。猶有人煙稀少。極目荒蕪之處。其地力可養現時二倍以上之人口也。

日本之急務

[编辑]

  今日日本之急務。當保存其愛國心及簡朴之性格。識者謂日本人於此等道德。有墜落之兆。急宜有以挽救之。實爲焦眉之急務。次則當以恢復大戰後之創痍爲務。三則宜防止社會主義。輸入於其勞動界中。四當以平和之手段。安置其年年增加之人口。論者每謂美日之衝突。殆不能免。斯實不祥之言。不幸而是言果中。誠世界上之一大災厄也。

印度之將來

[编辑]

  以僻處歐西一隅之英國。隔六千哩之煙波。控制民族龐大之印度。而掌握其宗主權。果能永久保持其赫赫之名與否。論者每下悲觀之解釋。茲就下列數端硏究之。印度之有權力者。每依英國之後援。以維持其位置。故其依賴之心頗堅。且英國政府之行政及經濟。使印度人受其利益不少。英國之觀念。以握印度之宗主權。爲英國對於世界及印度之義務。無敢放棄。設英國果放棄其義務。則全印度將陷於無政府之境域。勢必爭亂蔓延。不可收拾。爲印度之友。望文明及人道之發展者。諒亦不表同意也。故尊重其自由。而其謬誤之妄想。亦不可不阻止之。在英國國權下諸國。所理想之自治制度。殆不能施行於印度者也。

英國之責任

[编辑]

  調節東西兩洋之利益。對於新東洋之勃興。而爲之籌備。皆英國之責任也。英國之經驗最古。國威旣隆。國力未疲。東洋諸邦。欲求泰西文物者。莫不取法於英國。英國之占領印度。足使英國在東洋之位置。重若九鼎大呂。況英國對於東洋。不弄空言。常表同情。首先撤去在日本之治外法權。使之易於加入國際團體者。英國也。與日本比肩而結同盟之約者。英國也。對於東洋之進步及發展。力任推挽之勞者。英國也。是皆爲英國萬金萬換之利益。然雖積如是之厚惠。若一旦英國之海陸軍。損其威力。不足以應緩急。則皆雲消霧滅矣。

結論

[编辑]

  今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三事。一、東洋及東洋人。決不可侮蔑。二、助東洋之秩序進化。爲西洋人之光榮事業。三、在東洋之西洋人。實爲西洋民族之代表。游中國廣東之寺院。見有戴黑巾之一西洋人之像。受中國人之敬愛。是卽馬可波羅之像也。(馬可波羅。元時仕於中國。今粤人立其像於某寺之五百羅漢中。)其所以受東洋人之敬愛者。因敎西洋人以當敬重東洋人故也。諸君若有遠游東洋之日。吾深望諸君爲第二之馬可波羅。

 本译文与其原文有分别的版权许可。译文版权状况仅适用于本版本。

原文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匿名別名作品發表起95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译文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3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