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勞山圖誌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勞山圖誌序
作者:顧炎武 
本作品收錄於《顧亭林文集/2

勞山在今即墨縣東南海上,距城四五十里,或八九十里。有大勞小勞,其峰數十,總名曰勞。《志》言:「秦始皇登勞盛山,望蓬萊。」因謂此山一名勞盛,而不得其所以立名之義。案《南史》:明僧紹隱於長廣郡之嶗山。則字或從山。又《漢書》:成山作盛山,在今文登縣東北。則勞盛自是兩山。古人立言尚簡,齊之東偏,三面環海,其鬥入海處南勞而北盛,則盡乎齊東境矣。其山高大深阻,旁薄二三百里,以其僻在海隅,故人跡罕至。凡人之情以罕為貴,則從而誇之,以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其說云:吳王夫差登此山,得《靈寶度人經》。考之《春秋傳》:吳王伐齊,僅至艾陵,而徐承率舟師自海道入齊,為齊人所敗而去。則夫差未嘗至此,而於越入吳之日,不知度人之經將焉用之?余遊其地,觀老君、黃石、王喬諸跡,類皆後人之所托名,而耐凍白牡丹花在南方亦是尋嘗之物。惟山深多生藥草,而地暖能發南花,自漢以來,修真守靜之流多依於此,此則其可信者。乃自田齊之末,有神仙之論,而秦皇、漢武謂真有此人在窮山巨海之中,於是八神之祠遍於海上,萬乘之駕常在東萊,而勞山之名由此起矣。夫勞山皆亂石巉岩,下臨大海,逼仄難度,其險處土人猶罕至焉。秦皇登之,是必萬人除道,百官扈從,千人擁挽而後上也。五穀不生,環山以外,土皆疏脊;海濱斥鹵,僅有魚蛤,亦須其時。秦皇登之,必一郡供張,數縣儲偫,四民廢業,千里驛騷而後上也。於是齊人苦之而名曰勞山也,其以是夫?古之聖王勞民而民忘之;秦皇一出遊,而勞之名傳之千萬年,然而致此則有由矣。《漢志》言:齊俗誇詐,自太公、管仲之餘,其言霸術已無遺策。而一二智慧之士倡為迂怪之談,以聳動天下之聽,彼其意不過欲時君擁篲,辯士詘服,以為名高而已,豈知其患之至於此也。故御史黃君居此山之下,作《勞山志》未成,其長君朗生修而成之,屬余為序。

黃君在先朝抗疏言事,有古人節概,其言蓋非誇者。余獨考勞山之故,而推其立名之旨,俾後之人有以鑒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