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沙論/卷一
目錄 | 十住毗婆沙論 | |
全書始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 〈序品第一 入初地品第二〉 | 下一卷▶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
序品第一
[编辑]敬禮一切佛 無上之大道
及諸菩薩眾 堅心住十地
聲聞辟支佛 無我我所者
今解十地義 隨順佛所說
問曰汝欲解菩薩十地義。以何因緣故說。答曰。地獄畜生餓鬼人天阿修羅六趣險難恐怖大畏。是眾生生死大海旋流洄澓。隨業往來是其濤波。涕淚乳汁流汗膿血是惡水聚。瘡癩乾枯嘔血淋瀝。上氣熱病瘭疽癰漏吐逆脹滿。如是等種種惡病爲惡羅剎。憂悲苦惱爲水。嬈動啼哭悲號爲波浪聲。苦惱諸受以爲沃焦。死爲崖岸無能越者。諸結煩惱有漏業風鼓扇不定。諸四顛倒以爲欺誑。愚痴無明爲大黑闇。隨愛凡夫無始已來常行其中。如是往來生死大海。未曾有得到於彼岸。或有到者兼能濟渡無量眾生。以是因緣說菩薩十地義。問曰。若人不能修行菩薩十地。不得度生死大海耶。答曰。若有人行聲聞辟支佛乘者。是人得度生死大海。若人欲以無上大乘度生死大海者。是人必當具足修行十地。問曰。行聲聞辟支佛乘者。幾時得度生死大海。答曰。行聲聞乘者。或以一世得度。或以二世。或過是數。隨根利鈍。又以先世宿行因緣行辟支佛乘者。或以七世得度。或以八世。若行大乘者。或一恆河沙大劫。或二三四至十百千萬億。或過是數。然後乃得具足修行菩薩十地而成佛道。亦隨根之利鈍。又以先世宿行因緣。問曰。聲聞辟支佛佛。俱到彼岸。於解脫中有差別不。答曰。是事應當分別。於諸煩惱得解脫是中無差別。因是解脫入無餘涅槃。是中亦無差別。無有相故。但諸佛甚深禪定障解脫。一切法障解脫。於諸聲聞辟支佛。有差別非說所盡。亦不可以譬喻爲比。問曰。三乘所學皆爲無餘涅槃。若無餘涅槃中無差別者。我等何用於恆河沙等大劫。往來生死具足十地。不如以聲聞辟支佛乘速滅諸苦。答曰。是語弱劣。非是大悲有益之言。若諸菩薩效汝小心無慈悲意。不能精勤修十地者。諸聲聞辟支佛何由得度。亦復無有三乘差別。所以者何。一切聲聞辟支佛皆由佛出。若無諸佛。何由而出。若不修十地何有諸佛。若無諸佛亦無法僧。是故汝所說者則斷三寶種。非是大人有智之言。不可聽察。所以者何。世間有四種人。一者自利二者利他三者共利四者不共利。是中共利者。能行慈悲饒益於他。名爲上人。如說。
世間可愍傷 常背於自利
一心求富樂 墮於邪見網
常懷於死畏 流轉六道中
大悲諸菩薩 能極爲希有
眾生死至時 無能救護者
沒在深黑闇 煩惱網所纏
若有能發行 大悲之心者
荷負眾生故 爲之作重任
若人決定心 獨受諸勤苦
所獲安隱果 而與一切共
諸佛所稱嘆 第一最上人
亦是希有者 功德之大藏
世間有常言 家不生惡子
但能成己利 不能利於人
若生於善子 能利於人者
是則如滿月 照明於其家
有諸福德人 以種種因緣
饒益如大海 又亦如大地
無求於世間 以慈愍故住
此人生爲貴 壽命第一最
如是聲聞辟支佛佛煩惱解脫雖無差別。以度無量眾生久住生死多所利益具足菩薩十地故有大差別。問曰。佛有大悲。汝爲弟子種種稱讚慈愍眾生誠如所說。汝以種種因緣明了分別開悟引導。行慈悲者聞則心淨我甚欣悅。汝先偈說十地之義。願爲解釋。答曰。敬名恭敬心。禮名曲身接足。一切諸佛者。三世十方佛。無上大道者。一切諸法如實知見通達無餘。更無勝者。故曰無上。大人所行故曰大道。菩薩眾者。爲無上道發心名曰菩薩。問曰。但發心便是菩薩耶。答曰。何有但發心而爲菩薩。若人發心必能成無上道乃名菩薩。或有但發心亦名菩薩。何以故。若離初發心則不成無上道。如大經說。新發意者名爲菩薩。猶如比丘雖未得道亦名道人。是名字菩薩。漸漸修習轉成實法。後釋歡喜地中。當廣說如實菩薩相。眾者從初發心。至金剛無礙解脫道。於其中間過去未來現在菩薩。名之爲眾。堅心者。心如須彌山王不可沮壞。亦如大地不可傾動。住十地者。歡喜等十地。後當廣說。問曰。若菩薩更有殊勝功德。何故但稱堅心。答曰。菩薩有堅心功德能成大業。不墮二乘。軟心者怖畏生死。自念何爲久在生死受諸苦惱。不如疾以聲聞辟支佛乘速滅諸苦。又軟心者。於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燒炙地獄大燒炙地獄無間大地獄。及眷屬炭火地獄沸屎地獄燒林地獄劍樹地獄刀道地獄銅柱地獄刺棘地獄鹼河地獄。其中斧鉞刀槊矛戟弓箭鐵剗椎棒鐵鏘[金*疾]鑗鐵[矛*贊]刀鐵臼鐵杵鐵輪以如是等治罪器物斬斫割刺打棒剝裂繫縛枷鎖燒煮考掠。磨碎其身搗令爛熟。狐狗虎狼師子惡獸競來[齒*(虎-兒+且)]掣食啖其身。烏鴟雕鷲鐵嘴所啄。惡鬼驅逼令緣劍樹。上下火山以鐵火車加其頸領。以熱鐵杖而隨捶之。千釘鏒身剗刀刮削。入黑闇中熢勃臭處熱鐵鍱身臠割其肉剝其身皮還繫手足。鑊湯湧沸炮煮其身。鐵棒棒頭腦壞眼出。貫著鐵丳舉身火燃血流澆地。或沒屎河。行於刀劍鏘刺惡道。自然刀劍從空而下。猶如駛雨割截支體。辛鹼苦臭穢惡之河浸漬其身。肌肉爛壞舉身墮落唯有骨在。獄卒牽抴蹴蹋捶撲。有如是等無量苦毒。壽命極長求死不得。若見若聞如是之事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又於寒冰地獄。頞浮陀地獄。尼羅浮陀地獄。阿波波地獄。阿羅羅地獄阿睺睺地獄。青蓮華地獄。白蓮華地獄。雜色蓮華地獄。紅蓮華地獄。赤蓮華地獄。常在幽闇大怖畏處。謗毀賢聖生在其中。形如屋舍山陵埠阜。粗惡冷風聲猛可畏。悲激吹身如轉枯草。肌肉墮落猶如冬葉。凍剝創夷膿血流出。身體不淨臭處難忍。寒風切裂苦毒辛酸。唯有憂悲啼哭更無餘心。號啕煢獨無所依恃。斯罪皆由誹謗賢聖。其軟心者見聞此事。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又於畜生豬狗野干貓狸狖鼠獼猴[狂-王+加]玃虎狼師子兕豹熊羆象馬牛羊蜈蚣蚰蜒蚖蛇蝮蠍黿龜魚鱉蛟虯螺蚌烏鵲鴟梟鷹鴿之類。如是鳥獸共相殘害。又弶網伺捕屠割不一。生則羈絆穿鼻絡首。負乘捶杖鉤刺其身皮肉破裂痛不可忍。煙熏火燒苦毒萬端。死則剝皮食啖其肉。有如是等無量苦痛。其軟心者聞見此事。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又於針頸餓鬼火口餓鬼火癭餓鬼食吐餓鬼食蕩滌餓鬼食膿餓鬼食屎餓鬼浮陀鬼鳩槃茶鬼夜叉鬼羅剎鬼毗舍阇鬼富單那鬼迦羅富單那鬼等諸鬼。鬚髮蓬亂長爪大鼻。身中多蟲臭穢可畏。眾惱所切常有慳嫉飢渴苦患。未曾得食得不能咽。常求膿血屎尿涕唾蕩滌不淨。有力者奪而不得食。裸形無衣寒熱倍甚。惡風吹身宛轉苦痛。蚊虻毒蟲唼食其體。腹中飢熱常如火然。其軟心者見聞此事。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又於人中恩愛別苦怨憎會苦老病死苦貧窮求苦。有如是等無量眾苦。及諸天阿修羅退沒時苦。其軟心者見此諸苦。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若堅心者見地獄畜生餓鬼天人阿修羅中受諸苦惱。生大悲心無有怖畏。作是願言。是諸眾生深入衰惱。無有救護無所歸依。我得滅度當度此等。以大悲心勤行精進。不久得成所願。是故我說。菩薩諸功德中堅心第一。複次菩薩有八法能集一切功德。一者大悲。二者堅心。三者智慧。四者方便。五者不放逸。六者勤精進。七者常攝念。八者善知識。是故初發心者疾行八法如救頭然。然後當修諸餘功德。又依此八法故。有一切聲聞眾四雙八輩。所謂須陀洹向須陀洹等。辟支佛無我我所者。世間無佛無佛法時有得道者名辟支佛。諸賢聖離我我所貪著故。名爲無我我所者。今解十地義隨順佛所說者。十地經中次第說。今當隨次具解。問曰。汝所說者不異於經。經義已成何須更說。爲欲自現所能求名利耶。答曰。
我不爲自現 莊嚴於文辭
亦不貪利養 而造於此論
問曰。若不爾者。何以造此論。答曰。
我爲欲慈悲 饒益於眾生
不以余因緣 而造於此論
見眾生於六道受苦無有救護。爲欲度此等故。以智慧力而造此論。不爲自現智力求於名利。亦無嫉妒自高之心求於供養。問曰。慈愍饒益眾生事。經中已說。何須復解徒自疲苦。答曰。
有但見佛經 通達第一義
有得善解釋 而解實義者
有利根深智之人。聞佛所說諸深經。即能通達第一義。所謂深經者。即是菩薩十地。第一義者即是十地如實義。有諸論師有慈悲心。隨佛所說造作論議莊嚴辭句。有人因是而得通達十地義者。如說。
有人好文飾 莊嚴章句者
有好於偈頌 有好雜句者
有好於譬喻 因緣而得解
所好各不同 我隨而不捨
章句名莊嚴句義。不爲偈頌。偈名義趣。言辭在諸句中。或四言五言七言等。偈有二種。一者四句偈名爲波蔗。二者六句偈名祇夜。雜句者名直說語言。譬喻者。以人不解深義故。假喻令解。喻有或實或假。因緣者。推尋所由隨其所好而不捨之。問曰。眾生自所樂不同。於汝何事。答曰。我發無上道心故。不捨一切隨力饒益。或以財或以法。如說。
若有大智人 得聞如是經
不復須解釋 則解十地義
若有福德利根者。但直聞是十地經。即解其義不須解釋。不爲是人而造此論。問曰。云何爲善人。答曰。若聞佛語即能自解。如丈夫能服苦藥。小兒則以蜜和。善人者略說有十法。何等爲十。一者信。二者精進。三者念。四者定。五者善身業。六者善口業。七者善意業。八者無貪。九者無恚。十者無痴。如說。
若人以經文 難可得讀誦
若作毗婆沙 於此人大益
若人鈍根懈慢。以經文難故。不能讀誦。難者文多難誦難說難諳。若有好樂莊嚴語言雜飾譬喻諸偈頌等。爲利益此等故造此論。是故汝先說但佛經便足利益眾生。何須解釋者。是語不然。如說。
思惟造此論 深發於善心
以然此法故 無比供養佛
我造此論時思惟分別。多念三寶及菩薩眾。又念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故。深發善心則是自利。又演說照明此正法故。名爲無比供養諸佛。則是利他。如說。
說法然法燈 建立於法幢
此幢是賢聖 妙法之印相
我今造此論 諦舍及滅慧
是四功德處 自然而修集
今造此論。是四種功德自然修集。是故心無有倦。諦者一切真實名之爲諦。一切實中佛語爲真實。不變壞故。我解說此佛法即集諦處。舍名佈施。施有二種。法施財施。二種施中法施爲勝。如佛告諸比丘。一當法施二當財施。二施之中法施爲勝。是故我法施時即集舍處。我若義說十地時。無有身口意惡業。又亦不起欲恚痴念及諸餘結。障此罪故即名集滅處。爲他解說法得大智報。以是說法故即集慧處。如是造此論。集此四功德處。複次。
我說十地論 其心得清淨
深貪是心故 精勤而不倦
若人聞受持 心有清淨者
我亦深樂此 一心造此論
此二偈其義已顯不須復說。但以自心他心清淨故。造此十地義。清淨心至所應至處得大果報。如佛語迦留陀夷。勿恨阿難。若我不記阿難。於我滅後作阿羅漢者。以是清淨心業因緣故。當於他化自在天七反爲王。如經中廣說。
入初地品第二
[编辑]問曰。汝說此語開悟我心甚以欣悅。今解十地必多所利益。何等爲十。答曰。
此中十地法 去來今諸佛
爲諸佛子故 已說今當說
初地名歡喜 第二離垢地
三名爲明地 第四名焰地
五名難勝地 六名現前地
第七深遠地 第八不動地
九名善慧地 十名法云地
分別十地相 次後當廣說
此中者大乘義中。十者數法。地者菩薩善根階級住處。諸佛者。十方三世諸如來。說者。開示解釋。諸佛子者。諸佛真實子諸菩薩是。是故菩薩名爲佛子。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說此十地。是故言已說今說當說。菩薩在初地始得善法味心多歡喜故名歡喜地。第二地中行十善道離諸垢故名離垢地。第三地中廣博多學爲眾說法能作照明故名爲明地。第四地中佈施持戒多聞轉增。威德熾盛故名爲炎地。第五地中功德力盛。一切諸魔不能壞故名難勝地。第六地中障魔事已。諸菩薩道法皆現在前故名現前地。第七地中去三界遠近法王位故名深遠地。第八地中若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無能動其願故名不動地。第九地中其慧轉明調柔增上故名善慧地。第十地中菩薩於十方無量世界。能一時雨法雨如劫燒已普澍大雨名法云地。問曰。已聞十地名。今云何入初地。得地相貌及修習地。答曰。
若厚種善根 善行於諸行
善集諸資用 善供養諸佛
善知識所護 具足於深心
悲心念眾生 信解無上法
具此八法已 當自發願言
我得自度已 當復度眾生
爲得十力故 入於必定聚
則生如來家 無有諸過咎
即轉世間道 入出世上道
是以得初地 此地名歡喜
厚種善根者。如法修集諸功德。名爲厚種善根。善根者不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從此三生故名爲善根。如一切惡法皆從貪恚痴生。是故此三名不善根。阿毗曇中種種分別。欲界系色界系無色界系不繫合爲十二。有心相應有心不相應合二十四。此中無漏善根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修集。余九菩薩地中修集。又未發心時久修集。或一心中有三。或一心中有六。或一心中有九。或一心中有十二。或但集心相應不集心不相應。或集心不相應不集心相應。或集心相應亦心不相應。或不集心相應心不相應。是諸善根分別。如阿毗曇中廣說。此中善根爲眾生求無上道故。所行諸善法皆名善根。能生薩婆若智故名爲善根。行於諸行者。善行名清淨。諸行名持戒。清淨持戒次第而行。是持戒與七法和合故名爲善行。何等爲七。一慚二愧三多聞四精進五念六慧七淨命淨身口業。行此七法具持諸戒。是名善行諸行。又經說諸禪爲行處。是故得禪者名爲善行諸行。此論中不必以禪乃得發心。所以者何。佛在世時無量眾生皆亦發心不必有禪。又白衣在家亦名爲行。善集資用者。上偈中所說。厚種善根善行諸行多供養佛善知識護具足深心悲念眾生信解上法。是名資用。又本行善法必應修行亦名資用。所謂佈施忍辱質直不諂心柔和同止。樂無慍恨性殫盡不隱過。不偏執不佷戾。不諍訟不自恃不放逸。舍憍慢。離矯異。不讚身堪忍事。決定心能果敢受。不捨易教授。少欲知足樂於獨處。如是等諸法隨行已。漸能具足殊勝功德。是法味堅牢故名爲本行。若離是法不能進得勝妙功德。是故此本行法與八法和合故。爲初地資用。善供養諸佛者。若菩薩世世。如法常多供養諸佛。供養有二種。一者善聽大乘正法若廣若略。二者四事供養恭敬禮侍等。具此二法供養諸佛。名爲善供養諸佛。善知識者。菩薩雖有四種善知識。此中所說能教入大乘。具諸波羅蜜。能令住十地者。所謂諸佛菩薩及諸聲聞。能示教利喜大乘之法令不退轉。守護者。常能慈愍教誨。令得增長善根。是名守護。具足深心者。深樂佛乘無上大乘一切智乘。名爲具足深心。問曰。無盡意菩薩。於和合品中。告舍利弗。諸菩薩所有發心皆名深心。從一地至一地故名爲趣心。增益功德故名爲過心。得無上事故名爲頂心。攝取上法故名爲上心。現前得諸佛法故名爲現前心。集利益法故名爲緣心。通達一切法故名爲度心。所願不倦故名爲決定心。滿所願故名爲喜心。身自成辦故名無侶心。離敗壞相故名調和心。無諸惡故名爲善心。遠離惡人故名不雜心。以頭施故名難捨心。救破戒人故名持難戒心。能受下劣加惡故名難忍心。得涅槃能捨故名難精進心。不貪禪故名難禪定心。助道善根無厭足故名難慧心。能成一切事故。名度諸行心。智慧善思惟故名離慢大慢我慢心。不望報故是一切眾生福田心。觀諸佛深法故名無畏心。不障閡故名增功德心。常發精進故名無盡心。能荷受重擔故名不悶心。又深心義者。等念眾生普慈一切。供養賢善悲念惡人尊敬師長。救無救者無歸作歸無洲作洲。無究竟者爲作究竟。無有侶者能爲作侶。曲人中行於直心。敗壞人中行真正心。諛諂人中行無諂心。不知恩中行於知恩。不知作中而行知作。無利益中能行利益。邪眾生中行於正行。憍慢人中行無慢行。不隨教中而不慍恚罪眾生中常作守護。眾生所有過不見其失。供養福田隨順教誨受化不難。阿練若處一心精進。不求利養不惜身命。複次內心清淨故無有誑惑。善口業故不自稱嘆。知止足故不行威迫。心無垢故行於柔和。集善根故能入生死。爲眾生故忍一切苦。菩薩有如是等深心相。故不可窮盡。汝今但說深心相何得不少。答曰。不少也。無盡意。總一切深心相在一處說。而此中分佈諸地。此十住經。地地別說深心相。是故菩薩隨諸地中皆得深心深心之義即在其地。今初地中說二深心。一者發大願。二者在必定地。是故當知隨在十地善說深心。汝說何得不少。是事不然。悲心於眾生者。成就悲故名爲悲者。何謂爲悲。悼愍眾生救濟苦難。信解諸上法者。於諸佛法信力通達。發願我得自度已當度眾生者。一切諸法願爲其本。離願則不成。是故發願。問曰。何故不言我當度眾生。而言自得度已當度眾生。答曰。自未得度不能度彼。如人自沒淤泥。何能拯拔餘人。又如爲水所[漂*寸]不能濟溺。是故說我度已當度彼。如說。
若人自度畏 能度歸依者
自未度疑悔 何能度所歸
若人自不善 不能令人善
若不自寂滅 安能令人寂
是故先自善寂而後化人。又如法句偈說。
若能自安身 在於善處者
然後安餘人 自同於所利
凡物皆先自利後能利人。何以故。如說。
若自成己利 乃能利於彼
自舍欲利他 失利後憂悔
是故說自度已當度眾生。問曰。得何利故能成此事入必定地。又以何心能發是願。答曰。得佛十力能成此事。入必定地能發是願。問曰。何等是佛十力。答曰。佛悉了達一切法因果名爲初力。如實知去來今所起業果報處名爲二力。如實知諸禪定三昧分別垢淨入出相名爲三力。如實知眾生諸根利鈍名爲四力。如實知眾生所樂不同名爲五力。如實知世間種種異性名爲六力。如實知至一切處道名爲七力。如實知宿命事名爲八力。如實知生死事名爲九力。如實知漏盡事。名爲十力。爲得如是佛十力故。大心發願即入必定聚。問曰。凡初發心皆有如是相耶。答曰。或有人說。初發心便有如是相。而實不爾。何以故。是事應分別不應定答。所以者何。一切菩薩初發心時。不應悉入於必定。或有初發心時即入必定。或有漸修功德。如釋迦牟尼佛。初發心時不入必定。後修集功德值燃燈佛得入必定。是故汝說一切菩薩初發心便入必定是爲邪論。問曰。若是邪論者。何故汝說以是心入必定。答曰。有菩薩初發心即入必定。以是心能得初地。因是人故說初發心入必定中。問曰。是菩薩初心。釋迦牟尼佛初發心。是心云何。答曰。是心不雜一切煩惱。是心相續不貪異乘。是心堅牢一切外道無能勝者。是心一切眾魔不能破壞。是心爲常能集善根。是心能知有爲無常。是心無動能攝佛法。是心無覆離諸邪行。是心安住不可動故。是心無比無相違故。是心如金剛通達諸法故。是心不盡集無盡福德故。是心平等等一切眾生故。是心無高下無差別故。是心清淨性無垢故。是心離垢慧昭明故。是心無垢不捨深心故。是心爲廣慈如虛空故。是心爲大受一切眾生故。是心無閡至無障智故。是心遍到不斷大悲故。是心不斷能正回向故。是心眾所趣向。智者所贊故。是心可觀小乘瞻仰故。是心難見。一切眾生不能睹故。是心難破能善入佛法故。是心爲住一切樂具所住處故。是心莊嚴福德資用故。是心選擇智慧資用故。是心淳厚以佈施爲資用故。是心大願持戒資用故。是心難沮忍辱資用故。是心難勝精進資用故。是心寂滅禪定資用故。是心無惱害慧資用故。是心無嗔閡慈心深故。是心根深悲心厚故。是心悅樂喜心厚故。是心苦樂不動舍心厚故。是心護念諸佛神力故。是心相續三寶不斷故。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初必定心。如無盡意品中廣說。是心不雜一切煩惱者。見諦思惟所斷二百九十四煩惱不與心和合故名爲不雜。是心相續不貪異乘者。從初心相續來。不貪聲聞辟支佛乘。但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爲相續不貪異乘。如是等四十句論。應如是知。問曰。汝說是心常。一切有爲法皆無常。如法印經中說。行者觀世間空無有常而不變壞。是事何得不相違耶。答曰。汝於是義不得正理故作此難。是中不說心爲常。此中雖口說常。常義名必定初心生必能常集諸善根不休不息故名爲常。生如來家者。如來家則是佛家。如來者。如名爲實。來名爲至。至真實中故名爲如來。何等爲真實所謂涅槃。不虛誑故是名如實。如經中說。佛告比丘。第一聖諦無有虛誑涅槃是也。複次如名不壞相。所謂諸法實相是。來名智慧。到實相中通達其義故名爲如來。複次空無相無作名爲如。諸佛來至三解脫門。亦令眾生到此門故。名爲如來。複次如名四諦。以一切種見四諦故名爲如來。複次如名六波羅蜜所謂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是六法來至佛地故名爲如來。複次諦舍滅慧四功德處。名爲如來。以是四法來至佛地故名爲如來。複次一切佛法名爲如。是如來至諸佛故。名爲如來。複次一切菩薩地喜淨明炎難勝現前深遠不動善慧法云名爲如。諸菩薩以是十地來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爲如來。又以如實八聖道分來故名爲如來。複次權智二足來至佛故名爲如來。如去不還故名爲如來。如來者。所謂十方三世諸佛是。是諸佛家名爲如來家。今是菩薩行如來道。相續不斷故名爲生如來家。又是菩薩必成如來故。名爲生如來家。譬如生轉輪聖王家有轉輪聖王相。是人必作轉輪聖王。是菩薩亦如是生如來家。發是心故必成如來。是名生如來家。如來家者。有人言。是四功德處所謂諦舍滅慧。諸如來從此中生故。名爲如來家。有人言。般若波羅蜜及方便。是如來家。如助道經中說。
智度無極母 善權方便父
生故名爲父 養育故名母
一切世間以父母爲家。是二似父母故名之爲家。有人言。善慧名諸佛家。從是二法出生諸佛。是二則是一切善法之根本。如經中說。是二法俱行能成正法。善是父慧是母。是二和合名爲諸佛家。如說。
菩薩善法父 智慧以爲母
一切諸如來 皆從是二生
有人言。般舟三昧及大悲名諸佛家。從此二法生諸如來。此中般舟三昧爲父。大悲爲母。複次般舟三昧是父。無生法忍是母。如助菩提中說。
般舟三昧父 大悲無生母
一切諸如來 從是二法生
家無過咎者。家清淨故。清淨者。六波羅蜜四功德處方便般若波羅蜜善慧般舟三昧大悲諸忍。是諸法清淨無有過故名家清淨。是菩薩以此諸法爲家故無有過咎。轉於過咎轉於世間道入出世上道者。世間道名即是凡夫所行道轉名休息。凡夫道者不能究竟至涅槃常往來生死。是名凡夫道。出世間者。因是道得出三界故名世間道。上者妙故名爲上。入者正行道故名爲入。以是心入初地名歡喜地。問曰。初地何故名爲歡喜。答曰。
如得於初果 究竟至涅槃
菩薩得是地 心常多歡喜
自然得增長 諸佛如來種
是故如此人 得名賢善者
如得初果者。如人得須陀洹道。善閉三惡道門。見法入法得法。住堅牢法不可傾動。究竟至涅槃。斷見諦所斷法故心大歡喜。設使睡眠懶惰不至二十九有。如以一毛爲百分。以一分毛分取大海水若二三渧。苦已滅者如大海水。余未滅者如二三渧。心大歡喜。菩薩如是得初地已。名生如來家。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天王梵王沙門婆羅門一切聲聞辟支佛等所共供養恭敬。何以故。是家無有過咎故。轉世間道入出世間道。但樂敬佛得四功德處得六波羅蜜果報滋味。不斷諸佛種故心大歡喜。是菩薩所有餘苦如二三水渧。雖百千億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無始生死苦。如二三水渧。所可滅苦如大海水。是故此地名爲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