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朝金粉錄/第29回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南朝金粉錄
◀上一回 第二十九回 開府兩江整官察吏 提巡五省戢暴安良 下一回▶


卻說吉慶和因蘇江兩湖等省吏治太壞,亟宜大加整頓,遂上了本章,請旨欽派大臣查辦。這表章洋洋灑灑,有千餘言,皆說那些候補人員,上自道府以及佐貳雜職,皆有營私巧詐,苟且貪婪者,宜一律嚴加參辦。現在督撫司道往往重於人情,偏於請托,以致卑污輩出,或差或缺,百計鑽謀,甚至賄賂私人,營求僕役,甘言媚語,務使大吏巧受其欺,及至委辦一差,則又任意搜括,以飽欲壑,上下朦混,不可勝言。最重者莫如各項釐金,為若輩藏金之窟。蓋釐金本為助餉而設,百貨經過不過抽其釐末,以期積少成多,國家定章本極寬厚,一自若輩經辦,遂即任情剝削,敲詐妄為,司事局差,上下其手,除應繳國課而外,餘皆中飽私囊,以致一次釐差,無不囊橐充實。究其此等巨款從何而得,又皆朘削民之脂膏,小民何辜,受其重累,其地方州縣各缺,或補或署,弊竇尤不可問,諸如挪移雜稅,侵蝕錢糧,報熟為災,私自賄賂,甚至假賑蠲之舉,勒索商捐;藉積穀之名,漫加清價,弊端百出,無非為吞沒之階,負國負民,莫此為甚。其有被人參劾,自知罪不可逃,則又百計彌縫,就輕避重。即使萬無法想,不過僅一革職,以了其事,而若輩已挾貲甚富,任爾優游。所以那些不顧聲名的,都存了這個心,以致吏治日壞。

皇上看了這道表章,覺得切中時弊,遂放了吉慶和為查辦大臣,著令悉心考察,其有貪贓不法之輩,著即隨時從重參處,以清吏治而肅官方。吉慶和奉了這個諭旨,卻暗想道:「整頓吏治責任綦嚴,若不做出一番出色驚人事,不特言不顧行,且無以上報天恩。」於是就謝了恩,過了兩日將都察院左都御史所有事務交卸後任已畢,即陛辭請訓。又向趙弼商請了許多整頓的言語,然後輕車減眾,只帶了一位幕友兩名家人,仍由航海南下,不日已到金陵,先在私第悄悄住下,又囑家丁幕友,不可洩漏風聲,為的是要私訪數日,家中的老母妻子敘談闊別,自是樂不可言,抽著空便作了書,寄往襄陽顧家莊囑顧全前來任所,一連訪了好幾天,胸中已有成竹。又去妙相寺訪了法真,此時法真已經圓寂,也就不必細說。

諸事已畢,才遣家丁到省預備行轅人夫驕馬,往官碼頭迎接,候了兩日都接不到,那裡曉得吉慶和卻從私第暗暗扮作辦差委員的模樣,帶了幕友家丁,混入行轅,當即飭傳府縣諭話,外面派來伺候的差役,一聞傳諭,皆嚇得面如土色,個個咂嘴伸舌,不知欽差何時進來的,當下不敢怠慢,飛報去了。

一會子一府兩縣飛轎而來,到了轅門,在官廳內坐下,遞進手版,在那裡伺候,少停有人傳進府縣,趕著趨入,參見已畢一旁坐下,吉慶和便面諭了接印日期,又諄囑了好些話,府縣才唯唯而退。隔了一日,具折申奏視事的日期,差弁馳遞前去。閒話休表。

且說吉飲差抵省以後,果然剛方自矢,守正不阿,無論往來大小公事,悉皆親自批閱,從不假手於人,而接見僚屬,又必悉心考察,凡於民情風俗政事,無不細細諮訪,賢良者則面加獎勵,貪劣者亦暗記存查,其一種和藹融通,令人可親可愛,真個是溫而不厲,威而不猛,那些實缺候補人員,其素來清正自持,賢能夙著的,自有把握。其為身污苟且,巧詐鑽營的,無不百計圖謀,藉邀獎賞。有的營求信禮,請托裁培,有的賄賂私人,暗道線索。吉慶和卻立了個一定主意,凡有前項情事,一概收留,毫不拒絕。那些屬吏見此光景,以為是重人情,受賄屬的了,於是苞苴日甚,紛至沓來。內中卻有個候補同知,姓韓名宏,本與吉公同鄉,他的底細這書中已說得不少,只因他從前與吉公稍有芥蒂,當吉公才點翰林時,他已驚心吊膽,惴惴不安;現在吉公查辦事件,他更嚇得魂消膽裂,連衙門都不敢上,恐怕觸起他的念頭就要參處。及至聽說苞苴不拒,賄賂公行,他又用著那鑽營的本領,先是托人說項,探聽得口碑尚好,便放了一半心,後又親自到轅稟安,吉公居然傳見,接談之下,頗覺親密異常,不是從前那樣光景,他便歡喜無限。

這日吉公又傳他進去,先談了許多閒話,後就同到釐金的積弊起來,他想在吉公前討好邀公,也就和盤托出,吉公便問道:「如此說來,這釐金到是個優差了,如老兄自到省已來,聞者所委釐差已不下七八次,這老兄所得自必充實有餘。兄弟雖蒙皇上天恩,卻是一貧如洗,遠不及老兄挾有厚資,實是可羨之至。」韓宏聽了這番話,便疑惑吉公想他的賄賂,趕著斂容答道:「大人如肯賞納,卑職當聊表微忱。」吉公道:」老兄多金卻從辛苦而得,若雲分潤,某何敢當?」韓宏道:「區區微忱,當得孝敬。」

又談了一會,才稟辭而去。到了次日午後,便赴行轅稟見,吉公知其來意,即令傳進,韓宏行了常紮,四面看了看,見無旁人在此,趕著在靴桶內取出一個封套,上寫著「菲敬」二字,恭呈上去。吉公接過,將封套拆開,抽出內囊,卻是一張五千兩的銀票,吉公先行藏好,然後說道:「未免破費,只好徐圖良報了。」韓宏更加歡喜,少頃便欣然而去,不表。

且說吉公用意極深,凡有請托賄賂的,外面雖不拒絕,暗中卻立了一本賬簿,如某人係某人請托,某人托某人賄屬,某人賄銀若干,某人禮物多少,細細注明簿上,所有銀兩物件以及信禮等類,皆封固寄庫,又具了一道密折馳奏皇上。不必說外人不知底細,即署中幕友亦不能稍知情形。過了半個多月,奉到上諭,那些被參的人員有的革職,有的降級,皆憑奏折上的考語,分別究懲,連那個候補道鄔廉也在其內,惟有韓宏那廝最為利害,不獨革職,還要查抄,所有送吉公的那五千銀子,亦奉諭旨存庫,遇有災禍,撥為賑濟。吉公既奉了諭旨,當即札飭兩縣,並另委妥員,監抄韓宏家產。可憐二十年的辛苦,千百人的脂膏,好容易鑽謀朘削而來,忽然一敗塗地,只落得一家數口仍作窮民,可勝浩歎,這且不表。那官場中無論實缺候補,及現有差人員,見吉公這樣利害,無不奉公守法,清節自操,吉制府又將州縣釐金各種積弊,大加搜剔,澈底澄清的整頓了一番,不到半年,真是吏治肅然,風清弊絕。

惟有行伍中的弊竇亦復不少,陸營如剋扣糧餉,兵額不足;水師如修造船隻,添置帆纜,皆係生財之道,然莫如海軍兵輪船之弊竇尤甚。蓋兵輪不用人力,專仗火工,運動機器,故全船以煤、紗、油三項為大宗,開船之時機器運動,慮其互相摩擦,機件一熱便有剝蝕之患,非油以滑澤之不可,而又慮油之有渣滓,則必用棉紗刻刻揩擦,使機器毫無滯鈍,然此項用度皆在管帶官公費內,所賺不甚過巨。惟煤斤一項則歸開支,因此浮報之弊,不可指屈。即以大概而論:如行船一點鐘,需用煤一噸者,則倍其數以報之,諸如巡閱海口,習練風濤,極而至於移錨位留火門,無不以少報多,為浮冒之地。此外全船應用之物又復極伙,若鋼鐵銅錫番布象皮之類難以悉數,自公家領來從暗地賣出,更有吞吸水勇,設額剋扣糧餉,種種不一。大府不諳此中情節,惟有聽其浮冒,受其欺瞞而已。故管帶兵輪之員,往往以數千金謀之,緣此中之出息可以五倍其數,謀此者不患以多金賄買,特患不能遂其所謀。及至謀得到手,則又朋從往來,酒食徵逐,花天酒地,賭博冶游。揮霍既多,則應得薪資自不敷所用,而且各當道親近之輩,猶須點綴點綴,如乾修節敬之類。試同月得薪水能有多少?不設法以彌補之,則所得尚不償所失,遑計中飽私囊!此弊竇之所以開也。

這日吉公訪悉兵輪有如此的弊竇,亦國家一大漏卮,於是力籌整頓,以冀公歸實用。卻好洪提督從湖北辦理善後已畢,乘舟東下察看水師各營情形,便道金陵接取家眷,前赴松江本衙門駐紮,所帶本部兵馬,以一半分紮上游一帶各路要隘,以一半分紮江寧江蘇。這日到了金陵,先往公館,白夫人及公子俱歡喜無限,夫妻暢敘一晚,次日即往督署拜謁吉制府,當即請見,洪提督先與制府作了揖,即進去內室,給吉老夫人暨夫人請安已畢,然後同制府退出書房,彼此談了半日,吉制府就留洪提督午飯。酒席之上談起陸營水師暨兵輪上各種的弊竇,兩人熟商了一會,急欲除剔,覺得未盡妥善。洪提督午飯已畢,就告辭往兩司道府各處拜謁,至晚方回,一夕無話。次日洪提督又去督署,與制府商議整頓除弊的良策,整整熟商了一日,才覺妥善。

吉公又將參劾貪劣不職各員的話說了一遍,洪提督聽到那候補道鄔廉亦被革職,便觸起前事,拍案稱快。吉公道:「今日才算為尊夫人消了從前的惡氣,老弟其何以謝我。」洪提督道:「若非仁兄記意清切,小弟竟把這件公案忘卻了。」吉公道:「愚兄卻非困老弟而設,實是為弟夫人從前受他的鳥氣,且因他實係貪劣,若不盡法參處,何以清吏治而肅官方,此所謂公私皆當,一舉兩得。」

洪提督又道:「鄔廉雖屬可惡,究不若韓宏之荒唐,今被仁兄如此,實係痛快人心之事。」彼此痛談了一日,至晚飯後洪提督方回。吉制府又與洪提督會銜,具了一道表章,將這陸營水師海軍各弊竇宜如何破除整頓,各營統帶兵輪管帶等擇其尤為貪劣者,分別請旨懲處。以後奉到諭旨,均著照所請,於是水陸各營及海軍內,又參革了幾個統領營官,及管駕兵輪之管帶。由是風行雷厲,無不肅然懼畏起來,而行伍中又為之一振作。

且說洪提督在金陵住了幾日,又將杜海秋李亦仙二人聘入提署幕府,並將所部的兵馬,度地分紮已畢,即掣眷前往松江。原來江南水陸提督衙門,卻是兩處,陸路提督駐紮松江,水師駐紮安慶,洪提督以其夫人本係南方生長,恐在安慶白夫人不慣居住,故將官眷住在松江,洪提督卻常往來於松江安慶,以便巡察。過了兩個月,卻好狼山鎮總兵出缺,洪提督以狼山繫緊要重地,非老成諳練智勇足備之將,不足以資鎮守,遂與吉公會銜出奏,即以褚飛熊補授斯缺。其時長江一帶伏莽甚眾,洪提督又會同吉公,嚴飭所屬及地方官,認真拿辦,由是安靜異常,小民無不頌禱。

後來洪提督的白夫人生了兩男一女,吉制府王氏夫人也生了兩男兩女。彼此又結了兒女親戚。趙弼後至大拜,趙鼎銳兩兄弟,一至侍郎一至道府,鄭垣也升至藩臬,其子鄭洪鈞亦點入詞林,放了一任浙江主考。這幾家子孫均綿綿不絕。褚飛熊補了狼山鎮,也將姚夫人接到任所,後亦生了兩個兒子,皆是後話,不必細表。

且說此時四海昇平,萬民樂業,真是時和世泰,國富民康,那些走南到北的客商,亦復車馬雲騰,梯航畢集。小子受了我那朋友游慕湖兄之托,照著他那本隨筆錄胡亂謅扯,雜湊成書,卻於書中有幾處要緊的關鍵,尚未曲曲傳出,未免掃人興致,且不免令看官說小子筆墨不緊,脫節甚多,卻不知游慕湖那本隨筆錄,實只於此,做書的不便代他添造,放此有脫節的,不能錯怪小子眼光射不到底。看官,你道書中有那幾處脫節呢?待小子慢慢道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回 ↑返回頂部 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