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溪先生朴文純公文正集/卷七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十九 南溪先生朴文純公文正集
卷第七十
作者:朴世采
1731年
卷七十一

[编辑]

獅子硯銘幷引[编辑]

楊萬世字理一。蓬萊士彥之枚皐也。善書多技能。當天啓年間。爲玄谷趙公。用木刻一狻猊。背負方硯。左右容置筆墨。制度奇妙。時公方守襄陽府。後經丙子兵燹。得無所損。以至于今。故世采爲銘其實云。

非龍非龜。百獸之雄。非圖非書。四友之宗。孰爲爾乘。孰爲爾負。文明之祥。宜趙氏世守。

釰銘幷引○丁巳[编辑]

吾家無長物。只有一劍。自先人時挂在頭邊。屢經流徙而不失。近倩工改粧。銘以揭之。

吁嗟劍兮。氣可以衝斗精。誠可以回日光。然猶上不能爲傅介子而刺樓蘭。下不能與朱游甫而斬安昌。吁嗟劍兮。德之衰。庶幾以斷吾慾之內萌。

一所銘幷引○庚申[编辑]

余自壯歲。嘗欲以一所自號。又欲作齋銘以自警。久而患未暇成也。今適意到賦之。蓋非有假于辭者然爾。

曰吾人希賢聖。稽心學無如敬。敬何形一爲主。一何依惟其所。當內直於此一。當外方於此一。當靜存於此一。當動察於此一。當始知於此一。當終行於此一。造次間非所離。能若是一之謂。萬善本千聖法。念在玆終身業。

[编辑]

四十箴庚戌正月十六日[编辑]

人生惟學。學成惟時。稽諸敎法。具有遺規。十年曰幼。請習書計。廿歲曰冠。敦行孝悌。三十乃室。四十始政。道明德尊。體全用盛。譬如嘉穀。繇秀而實。昔我先師。孔與孟匹。自誠而明。知實洞貫。自明而誠。行罔疑憚。不惑不動。是其準程。嗟余顓蒙。學而無成。爰洎發軔。務求其志。義有微昧。非不愼思。行有拂亂。非不忍性。奈何怠廢。逮強猶病。是曰無聞。亦不足畏。聖訓凜然。寔我之謂。顧影多慙。噬臍靡怨。尙賴一事。桑楡匪遠。我筆斯奮。我心斯銘。天地變化。無時少停。春生夏長。秋斂冬藏。日至物遂。歲周人康。四德有常。萬品具濟。君子體之。以學自厲。宵養朝驗。晝乾夕惕。惜分及寸。忘寢與食。蘧德年化。湯警日新。昔或已蹉。今可追伸。矧玆博約。作聖之功。卓彼考亭。主敬于中。群哲同源。殆無餘法。知及仁守。靜存動察。夙興夜寐。孶孶不已。而今而後。庶幾有此。

六十箴幷引○庚午[编辑]

余始爲四十箴矣。庶幾小心增慮。以進其學。而到今循省。無一喫緊工夫。粗償宿志。惄然懼歎。未知所濟也。今年且六袠矣。摧頹已甚。又無餘力可得收補於崦嵫之域。慙靦愈切。第此區區一心不敢自已。適於冬至前夕。獨居書室。爰命子墨。略申警告之意。箴曰。

歲隨運轉。年與身馳。指使之制。倏爾如期。非肉不飽。非杖不行。筋骸已頹。心志焉強。撫躬失圖。有靦天地。嗟嗟小子。而視此識。昔我思脩。聖師是準。於傳有之。六十耳順。知命而後。從欲之前。聲入心通。衆理怡然。精粗交盡。表裏洞徹。全體旣明。纖疵亦絶。由誠而明。不思不勉。是謂大聖。萬世其顯。千六百載。晦翁乃騫。人或有言。庚戌聖賢。道傳一心。旨闡諸經。亦旣六旬。繼開爲程。惟學與庸。始弁厥首。三代敎法。舜禹授受。抽關啓鑰。群矇遂盼。猶不自足。望道斯見。無疑之歎。枉死之曉。下學上達。庶幾言表。耳順之次。盛德彌光。亘古亘今。孰與比方。念犬馬齒。而忽相及。仰承哲軌。俯循迷習。歲月徒積。理義靡依。慨焉中夜。發憤歔欷。乃誓方寸。乃繹遺編。惟二三訓。倘補前愆。孔云好仁。中道不止。俛有孶孶。斃而後已。朱曰人老。不衰者志。移于血氣。是皆自棄。其說炳炳。破聾起跛。矧乎大法。具可擬議。主敬窮理。尊性道學。敬是追補。性又先立。冥塗指南。大川底柱。覆轍匪遠。其敢不武。嗟嗟小子。而視此詞。念玆在玆。日夕毋怠。

婚書[编辑]

趙氏聘幣書戊申四月五日[编辑]

自詩書以來。蓋重大婚之禮。有夫婦然後。始正生人之倫。矧族望之非華。豈聲氣之無貪。玆以僕男泰殷。綠加元服。將涖親迎。恭承賢閤小娘子。性敎以成。德容有協。旣因從游之好。久許配匹之緣。惟男帥女從。所以順剛柔之義。則幣誠辭腆。敢不脩玄纁之儀。穆卜良辰。敬將先典。

尹氏聘幣書十一月十一日[编辑]

男女行媒。古謹采擇之禮。玄纁束帛。玆附誠信之儀。蓋將重乎大倫。實惟順以先典。玆以世采第二男泰輿。行蔑孝悌。猶及委禽之年。令女小娘子。德宜室家。已諧加笄之義。夙因宗黨之誼。久託伉儷之歡。竊奉誓言。寧負申好。雖婚姻六禮之盛。莫備請期。然夫婦萬世之源。庶告事人。敢涓良辰。敬報嘉命。

李氏聘幣書庚戌[编辑]

非有媒妁。久憑東岡之賢。申以昏因。深喜稼亭之舊。敢稽采擇。恭納玄纁。僕第三男泰正。學業未聞。年及執贄。令女小娘子。敎法素懋。禮將受笄。玆蓋世德之求。亦惟先典之順。湯湯錦水。挹餘波於乘龍。膴膴韓原。載遺踪於飛鳳。幣必誠辭必腆。豈曰多儀。男有室女有家。是謂重禮。

回宋氏書癸丑[编辑]

奕世通好。竊儗北海之親。同氣相求。仰追紫陽之誼。玆順先典。庶謹大婚。伏承台慈第四令孫。久已學詩。未膺受室之禮。謂世采長女子甫將及字。倘聞宜家之風。賜之函書。重以皮幣。顧惟四德之闕。徒忝二姓之歡。必須量才。終有愧程氏之訓。敢不從命。初無煩鮑子之憂。旣用傾忻。幷切悚戢。

申氏聘幣書甲寅[编辑]

易稱取女。克協婚姻之時。詩詠歸妻。聿脩皮帛之制。惟乃正始之體。寔亦率祖之常。玆以僕第四男泰晦。未聞周召之敎。齒猶及冠。恭承賢閤小娘子甫。諧室家之道。儀將及笄。矧族望之相宜。抑典禮之粗備。維先壯節。固是樹雲仍之風。繄今采徵。所以附誠信之義。謹涓令日。用致少儀。

回申氏書辛酉[编辑]

兩黨相稱。婚姻方篤。講好二姓。合爲忼儷。復煩納徵。敬循嘉敎。誠激鄙忱。伏承令長男秀才。夙聞詩禮。年及委禽。而世采第二女子。粗相蘋蘩。儀將同卺。過謂臭味之少協。遽蒙皮幣之遠臨。雖婦人宜室宜家。愧無副華實之詠。然君子以言以行。冀有繹風火之辭。傾幸之私。並此仰告。

回李氏書己巳[编辑]

舊都承顏。久歆家世之德。幼齡託契。每切婚姻之誠。玆蓋率以嘉敎。寔將謹乎重禮。伏承令大胤秀才。克膺聞詩之訓。學當有方。而不佞第三女子。雖乏助奠之儀。年及可字。乃謂聲氣之粗合。遂煩書幣而肯臨。惟先地先臣。敢不服夫婦之正。抑宜人宜室。庶幾獲子孫之昌。旣庸傾忻。幷增感戢。

上樑文[编辑]

魯岡書院上樑文癸丑三月七日[编辑]

兒郞偉。學傳心節扶倫。要必由本而由末。廟祠賢院養士。肆實有典而有刑。非廢偏邦。加崇近世。述陶翁肇敎之意。推考亭並祀之文。恭惟八松尹先生。行著婉愉。志切經濟。節儉好善。早已薰德於坡山。洪毅盡忠。晩乃比義於石室。凜凜戊午之讜議。恂恂安定之門徒。魯西尹先生。務實存心。篤敬爲學。遠師松,默。近接沙,愼。卓爾遺緖之雙傳。外謹華夷。內同甸侯。炳然大義之獨立。奚啻德行之純備。抑亦敎法之尊嚴。雖百年間出而猶希。矧兩世繼作而愈大。生玆殷太師域。蓋莫非陳法罔僕之風。老我孔夫子鄕。誠有愜浮海何陋之志。故一方之齊仰。幸五岡之特尊。衡宇載欣。維南徵士之舊里。桑梓式敬。直北吏部之新塋。苟謀祠堂而瞻依。盍卽中間而經理。固虔奉於往哲。將昭示於後生。宅明宮於奧幽。墻高九仞。闢精舍於爽塏。階嚴三層。錦流經前。想朝宗來王之義。鷄岫峙後。怳言行蓄德之功。是謂魯有賢人。勉敢詩書禮樂之訓。莫曰齊無莊嶽。思廣藏脩息遊之方。如果終守其規模。何異日侍於函丈。敢效善頌。用升脩梁。

兒郞偉抛梁東。朝雨春噓萬象融。生意藹然元一致。君看惻隱滿腔中。

兒郞偉抛梁西。草木嚴霜日夕低。一氣收藏亦天道。君看處物義兼齊。

兒郞偉抛梁南。榦葉成林午熱酣。一物無非天地化。君看執禮曲經參。

兒郞偉抛梁北。寒急夜長群動息。終始是非吾有聞。貞元交際卽無極。

兒郞偉抛梁上。上帝赫然昭萬狀。對越潛心以事之。善斯方始號存養。

兒郞偉抛梁下。下學工夫異速化。兼須實踐在眞知。傷虎由來能獨怕。

伏願上梁以後。師法不改。友德益親。明君臣父子夫婦之衷。天經地義。講修身處事接物之要。日就月將。寧使堂空而士嬉。庶得澤厚而報遠。有光湖學。毋替鹿規。

晩醒亭新居上梁文丁卯[编辑]

兒郞偉。心遠地猶偏。旣息四方之游。身安室自寬。聊謀一畝之築。是曰苟合。庶矢弗諼。主人少輒志學。晩益遯世。衰周季宋。徒誦聖賢之微言。西海東關。非耽川巖之遐境。幸嘗依歸於松檟。然且密邇於城闉。每想招虞以旌。愧負溝壑之願。時詠考槃在澗。奈乏窹言之居。玆眷溪山新區。寔協申酉舊卜。門庭天府。介爾無關於漢松。人物地靈。卓然可師於牛栗。長湖中匯。起含弘淵靜之思。鉅野前鋪。挹寬平正直之象。雖欠嵁岩泉石之勝。抑多桑麻雨露之趣。載相北隅。遂營南嚮。四勢環擁。殆是鬼爲祕而神爲慳。數架縱橫。奚翅山若高而水若廣。內正堂之粗備。於焉追遠而奉親。外精廬之隨恢。以之講學而肄禮。爰居爰處。乃寢乃興。紫色鼃聲。幾痛尊攘之不競。丹霞明月。詎忘忠愛之靡違。惟眞實心地刻苦工夫。力已莫逮。矧從容禮法沈潛仁義。志徒思尊。謹攄幽懷。並就嘉頌。兒郞偉抛梁東。左水源源遠自東。逝者如斯無晝夜。非惟取義在流東。

兒郞偉抛梁南。前麓隆隆正面南。更有高峯似拱極。旁人漫說是狐南。

兒郞偉抛梁西。右壟蜿蜿交走西。極目神州隴外是。那將好音願歸西。

兒郞偉抛梁北。後丘嶷嶷峙家北。遙知直背乃朝路。周孔幾時能學北。

兒郞偉抛梁上。仰瞻赫赫象垂上。苟能肅然事我天。豈獨薰爐棐几上。

兒郞偉抛梁下。俯臨膴膴田鋪下。衰羸本不祟躬耕。好擬羲皇北窓下。

伏願上梁之後。山林引興。理義悅心。左圖右書。不恨道喪而聖遠。東阡北陌。佇見國泰而民安。徵萬一肯堂之休。倘二三同志之作。克新耳目。永鎭軒屛。

祝文[编辑]

告高祖僉正公還安文代族父林川公作[编辑]

維歲次己亥十二月丁亥朔十四日庚子。孝玄孫通訓大夫前行林川郡守炳。敢昭告于顯高祖考贈崇政大夫議政府左贊成兼知經筵春秋館事。行通德郞守司贍寺僉正承文院校勘府君。顯高祖妣贈貞敬夫人坡平尹氏。伏以國家許令士大夫祭先。只得三代。厥有常典。蓋在昔年。炳旣守緖。而適當其限。且實愚昧。慮不足以及他。乃敢祧遷顯高祖考顯高祖妣于最長之房。今者尊行已盡。主祭無人。炳於是皇懼。竊稽古禮。非特所謂有服不可不祭。無廟不可以爲僭之說。已成先儒定論。復訪諸近世世家。亦亡不遵用此制。祗竭其追養之誠者。始克悼撫前愆欣思後圖。玆以謹請神主還入舊廟之西室。伏惟祖考祖妣。明有鑑臨。俾獲更承先祀。炳不勝大幸謹告。

出寓西湖時告家廟文壬寅[编辑]

年月日孝子世采。敢昭告于顯考通訓大夫行司憲府掌令知製敎府君。顯妣淑人平山申氏。伏以世采曾於癸巳年間。移住此洞。欲爲定居之地。不意爾來不能奉承先訓。內招疾病。外增窘束。日益倍蓰。勢難支撑於城市。自知無狀。惶恐靡容。然又不可置而勿救。玆故夏中出寓西江村舍。庶便調護。服事田畝。仍有過冬之計。敢請顯考顯妣神主往卽新居。實爲大願謹告。

超授宗簿寺主簿告家廟文乙巳七月日[编辑]

竊念世采病蟄以來。尤悔怠荒。亡一善狀。夙夜惟忝先人之是懼。不意朝廷猥與收錄。已於孝宗大王十年己亥。除授世子翊衛司洗馬。自以庸陋。不敢祗命。昨因主上遇災脩省。乃使宰執侍從。論薦人材。而世采姓名亦在其中。至今七月三日。蒙恩超拜宗簿寺主簿。事體異常。愈切惶悚。重念世采癃疾不肖。守志屛居。而反致此擧。玆旣不能扶曳肅謝。以伸世臣之分。又未黽勉供仕。以爲菽水之計。俯仰慙靦。進退罔措。尙恐今日處義不審。以爲我先人羞辱。略將泂酌。敢控危悃。伏惟父母。實鑑臨之謹告。

謁先祖潘南先生墓文[编辑]

維崇禎歲次乙巳十月癸丑朔十二日甲子。十世孫世采。謹以酒果之奠。告于先祖判典校寺事潘南先生之墓。嗚呼。東方自殷太師歿。聖學不傳。貿貿然淪於夷狄之域者幾千有餘年。以訖于勝國。幸賴其間有一二大儒先生興焉。乃克倡明斯文。扶植大義。以得夫考亭海外之緖。則若圃隱文忠公是已。惟我先祖實與之同道。其講劘實迹。見於長沙之傳。掌敎學宮誘掖之功。著於牧老之行譜所謂尤邃於性理者。此可驗也。逮當獻琛共主累歲。而有事北之議。先生義形于色。旣不署呈省之文。繼且先後上書。指陳逆順大體君臣大分。昭昭若日月麗天。遂與諸賢。觸奸兇之虓怒。以被淫禍。比先生歿而高皇帝譴問甚急。麗以此負不義於天下。馴致於不振也。可勝痛哉。夫先生生玆偏季。能自志學。涵濡詩書。以至於羽翼斯文。固已罕覯。而其當冠屨向背之際。不計禍福利害。惟天下之大義是扶是崇。卒至九死而不悔。是非有聞於春秋尊中國攘夷狄之義者。夫孰能與此。以世采所見。其於孟子所謂百世之師而使頑者廉懦者立。先生或庶幾焉爾。嗚呼盛矣。世采自在童騃。知誦先義。間釐遺牒。益切羹墻之思。今來此地。瑩域如新。去先生之世殆將三百年所。而怳然接乎其容聲。徘徊瞻仰。愴懷無窮。抑恐世采不肖。忝于先祖之雲仍。撫時揣己。慄慄淵氷。玆當奠掃。敢布鄙誠。伏惟尊靈。實鑑臨之謹告。

自坡山歸告家廟文[编辑]

維歲次己酉十月壬辰朔十五日丙午。孝子世采。敢昭告于顯考通訓大夫行司憲府掌令知製敎府君。顯妣淑人平山申氏。昨歲聖朝過聽儒臣之言。纔褫講職。復申召命。采實愚陋不學。益念亡以堪玆寵光。暫歸坡壟。有便辭謝。不料厥後召除相望。身旣稽滯。家且遷次。以至時月屢改。霜露載繁。瞻言昊天。悲慕何極。敢因展掃。祗暴事由謹告。

立碑時告曾祖考墓文代從祖兄廈卿作○甲寅十月[编辑]

緬惟捐館迨七十歲。而我三祖述德考制。高文大筆。寔選一世。亦旣訖功。逢時之替。維石有泐。潛然反袂。諸父諸兄。豈不思繼。艱虞未定。風燭奄掣。眇眇遺孫。始究大計。眷彼新邑。其石若礪。伐之琢之。靡有不勵。繪之刻之。悉遵舊例。于以築址。墓西南際。良辰在卽。百尺高揭。雲仍來集。罇簋並詣。撫古傷今。興言增涕。維此碑功。克艱乃濟。罔非先德。與大國惠。繇今以往。百世其逝。日月長新。金石亡敝。敢申悲慶。用侈牲繫。尙饗。

到延安喪次。告亡子文。己未[编辑]

老父聞汝訃之日。因汝母病急。周月而後始到喪次。越一日爲己未正月望朝。乃克銜慟。爲文以告汝之靈。嗚呼痛哉。世有恒言。死生有命。脩短有數。獨吾於汝之死。不能不號天而稱冤何哉。人或衆兄弟至七八人而無恙。汝堇居其半而死也。人或遠父母而居。近則數年。遠則數十年。汝未及踰歲而死也。自汝同高祖兄弟幾二十有餘人。汝齒纔居下之中而先死也。吾家不幸。自曾王考喪主器以來。自丙寅而戊寅。而至于汝凡四世。夭閼於客土。大略相同。而汝獨離吾而死也。吾之使汝住延。爲汝治婦之病。去秋趣汝西歸。又爲汝有兒病。蓋皆以汝素無疢病。不恤其奔走。庶幾安頓家人。而汝反乃死也。夫是數者。在人皆不然。而在汝備極至此者。豈非吾之平生獲罪神明。不讁其躬而先及於汝。使吾抱無涯之戚。痛毒底死也。然則吾之號天而稱冤者。其亦不自量。而獨汝以吾而死。冤之甚矣。汝兄弟四人。伯疏而仲泛。威也少不解事。惟汝稍有斟酌。吾旣不天。獨侍兩家偏親。而汝能並承歡意。迨寓玄石。留汝西門。未嘗有咈。十年如一日。其於父母則愈甚愛之敬之。惟心是因。服勤致養。惟力是殫。斯亦足謂之孝矣。汝慈祥而精明。於兄弟族黨舊故。無不周洽。不以婦孺而忽之。不以貧陋而賤之。至遇孤嫠則爲之惻怛哀憐。當是非則不隨衆而同流。見非義則亦輒爲之不安。汝於爲人。不可謂不志於善矣。吾在家如客。往往屋破壁立。而賴汝經紀。其或出外時。乃更憂念。區畫來告。要爲經遠之計。而不苟目前。制事明而稱情恕。小者如此。大者可知。汝之於世務。其必有所用矣。惟其少也。別居遊學。近復出入往還。未暇專治。而亦能不輟誦閱。吾間使之屬文編書。具有條理。精切可觀。其學業又可以有進矣。蓋吾未嘗以嚴臨汝。而汝自知畏。未嘗勤勤敎汝。而汝欲不違吾。則一惟吾意是順。吾亦察汝之心嘉汝之行。將以買田疇鳩書帙。使汝開歲卽歸。一面代勞。一面勉學。以究其致。而汝遽死矣。嗚呼痛哉。汝未死時。汝母偶問諸兒何如。吾乃指汝而諗之曰。昔在白州當東還。而事勢掣肘。吾累日不懌。擧家莫知。獨此兒知之。以謂何不觀於父親之顏色。吾至今感其言。七月之祭。吾不使渠來與。而渠能自至。吾不覺涕零。以是二者。知此兒最優矣。汝母曰諾。慈闈聞之。亟稱其是。蓋皆不謀而同辭也。汝死後汝母又言去秋汝因幼妹之吮亂。爲之一吮。吾亦記汝來見衿寓。因著衣以手撫吾肌膚。異於常日。辭別之際。愍然幾乎出涕。又謂其母曰。子今行甚不樂。特爲父親之命不可拒。退與其妹相泣。此則汝之將死之形。殆已見於兆眹。而吾乃以汝常有深愛於父母如前所擧。終不料其如是矣。以此言之。汝之欲留在吾側甚切。而吾之督令西歸甚恝。斯實所以致汝於死者。疾病之不及救。含殮之不得視。猶在此外。金石可銷。此痛難滅。奔赴之始。略用敷告。倘汝有知。其亦領吾之哀衷哉。嗚呼痛哉。

拜司業時因歲事告廟文庚申五月晦日[编辑]

孝子世采。伏以往在顯宗大王朝。以論親黨家變禮。被人指斥。待罪秋司殆周一朞。適値宮車晏駕。時事隨變。竟亦以此削名仕版。禍固難保。事且靡暇。訖稽追告。每切悚蹙。玆者主上思欲更化。誅黜群凶。登進善類。旣已敍復。又因大臣進言。命除世采成均館司業。仍使出入經筵。裨補聖學。自顧無似。不宜冒承寵光。貽羞國家。方將瀝血申辭。以遂素計。以守先訓。惟其後先榮辱之故。有不得不終加仰暴者。敢憑歲事。略陳厥由。伏地皇恐。益增愴痛謹告。

奉安朴思菴畫像文九月十一日[编辑]

惟先生淸氷異姿。貞松一節。少旣從師。際我聖哲。正色于朝。群姦遂掇。推賢進善。囿世大猷。在宋涑水。比功孰優。洎道再否。卷懷某丘。澤流邦域。聲振儒紳。稽彼滄洲。矧伊樂園。翼翼明宮。雲溪之濆。惟玆肖像。幸無䵝昧。多士合謀。載摹載畫。玉貌金聲。凜然如對。是用揭妥。彌切嚮往。丹靑匪形。典則靡爽。秋月在空。敬陳菲享謹告。

白川文會書院奉安二先生祠並配重峯趙公祭文辛酉五月七日[编辑]

恭惟海域。聖師所涖。間數千載。道喪言閟。繇羅訖麗。豪傑始起。天祚吾邦。眞儒並跱。寤寐洙泗。型範洛閩。孰繼其後。曰維兩賢。顯顯文成。生稟間氣。玉潤金精。獜祥鳳瑞。志伊尹志。學顏子學。進而行道。庶幾禮樂。退且著書。性理再闡。全體大用。眞知實踐。嶷嶷文簡。麗澤道同。繩準其法。銖寸其功。譬如曾魯。三省在身。早歲投匭。志切君民。晩際大難。出處愈正。理明義精。行尊德盛。亦有文烈。兩師是繼。性全秉彝。氣自剛大。發軔淸朝。用夏其志。始焉上章。斥絶僭僞。爰洎討賊。殺身成仁。志節冠古。學行超倫。繄玆西海。寔有白州。設院其中。多士藏修。乃蒙聖祖。褒額文會。獨無腏享。以式以賴。推原溯本。考跡仰名。士爭奮謂。唯三先生。按轡倡敎。寓公樹風。矧爾姓鄕。今昔攸同。遂相謀度。建此祠宇。西北之偏。聖額是主。制倣南康。位取婺源。有儼四賢。又在東垣。翼翼堂廟。秩秩冠紳。肇脩祀事。聿妥明神。樽俎淨潔。黍稷芬芳。倘冀俯歆。鑑我微誠。開我蒙昧。勖我扞格。自今萬世。永永無射。

春秋享祀祝文[编辑]

栗谷先生[编辑]

體用之學。博約之功。繼往開來。道明吾東。

牛溪先生[编辑]

學成德尊。規繩在躬。淵源洛閩。百代儒宗。

奉安四賢祠文同日[编辑]

鬱鬱西畿。巨海奫淪。秀氣亭毓。代各有人。昔我貞愍。生際己卯。莊重節儉。儒林之表。推賢好善。見義又果。斯慍群小。竟罹大禍。世道再彰。主聖臣良。嗟惟白麓。器量渾成。重以淸裁。玉立無累。留心禮學。晦菴是軓。迨乎季歲。乃得晩翠。寇難將啓。擧朝欺媚。公奮其義。如執左券。亦旣敎子。遂張正論。猗歟忠貞。有大其節。金墉事迫。胥淪爲狄。片言出口。人紀以崇。操履端確。克始克終。念玆諸賢。繼踵一鄕。是宜腏食。垂範後生。乃始營度。士勤工趨。曾未幾何。廟䫉孔都。以及栗牛。載分東西。衿佩坌集。籩豆絜齊。將事之始。謹告誠意。伏惟明靈。尙加歆涖。

春秋享祀祝文[编辑]

貞愍安公[编辑]

功存斯道。聲垂儒林。好善守正。皎然一心。

白麓辛公[编辑]

厚德峻節。標準明時。首闡朱禮。俾作我師。

晩翠吳公[编辑]

孝友之行。博雅之姿。始終二事。樹立愈希。

忠貞金公[编辑]

淸修苦節。倫常大義。廉立之功。一邦是被。

拜承旨後因歲事告家廟文壬戌六月十一日[编辑]

孝子世采。伏以昨在金川壟下。方辭憲職。遽蒙朝廷納用大臣言。超授承政院同副承旨。顧惟世采每以守志爲重。未嘗一謝恩命。而事禮殊異。乃至此境。雖已因朝家多故。旋得褫改。向後自靖之道。愈益抗捏。夙夜兢惕。罔知攸措。玆於歲事之成。略告厥由。伏惟尊靈。實鑑臨之謹告。

尼山魯岡祠春秋享祭文癸亥[编辑]

沿襲宗儒。表著大義。風聲所漸。懦夫立志。

右八松

懿德蘊躬。峻節聞邦。克嗣先烈。有光吾東。

右石湖

正學醇行。大義淸節。淵源焯然。百代矜式。

右魯西

詣闕陳情後告家廟文九月二十六日[编辑]

世采昨承朝廷以災異特召。仍授吏曹參議。玆不獲已始爲詣闕陳疏之計。幸蒙聖上許遞職名。且命除肅謝。引對于煕政堂。旋請辭歸。第恐有忝于先訓。倍切惶悚。所賜肉物。亦已敬陳於祭需。敢用追告梗旣。伏惟尊靈。實鑑臨之謹告。

魯湖祠春秋享祀祝文癸亥[编辑]

朴先生[编辑]

孟云取義。孔曰成仁。一心無改。萬世忠臣。

成先生[编辑]

在周伯夷。在明正學。廉頑立懦。六人同德。

李先生[编辑]

禹鼎生大。鴻毛死榮。舍魚取熊。于祖有光。

柳先生[编辑]

草敎痛哭。入祠殉節。濟濟先朝。卓卓同烈。

河先生[编辑]

始痛王狩。終辭周粟。成一箇是。爲百世則。

兪先生[编辑]

武不愛死。文足扶義。一堂明禋。萬古忠毅。

乞退後因歲事告家廟文癸亥六月[编辑]

世采於今年首春。當宁因洊召之餘。別遣史官。宣諭促行。乃不獲辭。至二月初。八對煕政堂奏事。重拜吏曹參議。五月擢授工曹參判。今月十日。因言計多不用。上章乞身而歸。世采孤露屛蟄。務守素志。旣以君臣之分。世祿之義。不可遂廢。冒出世路。恐致顚躓。愈增愧懼。春暮之日。亦暫歸省。未皇申告。今因歲事敢陳本末。伏惟尊靈。特賜昭鑑。庶免他虞謹告。

吳林溪遺服埋安祝文代人作○甲子[编辑]

古崇守祧。衣裳並藏。葬魂非禮。典有明訓。吁嗟祖考。志在尊周。迨至臨命。寄以所御。寔初依神。洎他遺衣。訖祖妣世。抱痛謹守。惟罔循俗。憑起冢塋。宜藏于廟。一倣古義。顧玆藐孤。喪慘靡家。禍亂之作。誠亦難料。苟簡疏虞。勢將不虔。敢謀埋安。兩妣墓後。處變則然。衆議攸同。第惟薄劣。乃不克嗣。撫躬揆禮。惶愧無堪。祗事之始。略申厥意。

平山雲峯祠移安祝文丙寅[编辑]

廟久將圮。有忝盛烈。玆當營始。敢請移卽。

還安祝文[编辑]

棟宇易新。班次稽古。象德妥靈。百世增慕。

遷居坡山告土地文[编辑]

維歲次丁卯四月戊申朔十八日。潘南朴世采。敢昭告于新基土地之神。昔在申酉。爰卜玆基。世故遷就。始克經理。將除將豎。川原改觀。惟神降鑑。永垂休佑。謹以酒果。用伸虔告。

新居成報祀土地文[编辑]

維歲次丁卯十月丙午朔二十二日丁卯。潘南朴世采。敢昭告于土地之神。世采終年奔走。幸玆奠居。老稚無虞。時維冬始。寔蒙神休。報事敢愆。庶冀顧歆。永垂庇祐。尙饗。

高陽文山書院奉安四先生祠祭文戊辰[编辑]

於皇煕運。敎隆化被。院祠相望。無遠無邇。眷言德陽。匪敢或後。推原賢躅。孰居其首。猗歟杏村。厥有授受。學專爲己。功尊主靜。是曰立本。猶裘挈領。喜怒之前。善惡之幾。務加體究。餘可類推。知行交進。孝義幷彰。旌招狎至。羽儀于廷。遂正王禮。喪紀以植。儒林增氣。聖主動色。惟出與處。飢飽是適。不受世累。砥柱中流。卓卓先生。所就已優。德尊行成。體立用均。於焉爼豆。無媿前人。亦有數公。行輩較先。造詣雖殊。門戶攸同。蓋聞秋江。始事畢翁。因友二哲。麗澤不倦。謂此昭陵。天地大變。抗章陳義。凜若秋霜。乃從梅月。物外徜徉。稽諸聖訓。殆近淸權。以及思齋。淵源愈專。入處論思。出典方岳。陳謨宣化。寔行其學。鉅禍旋作。屛迹歸鄕。生徒坌集。敎條詳明。允矣君子。始終無替。矧如服齋。師友則大。志同道合。自相講論。愛親敬兄。堯君舜民。斂身棄綬。亦旣發端。鄧林之材。遽纏風雪。推素所蘊。奚止矜式。是爲四賢。寔共腏食。曰閔曰金。又多英育。秋巒退脩。克闡天命。亹亹陶山。樂與訂正。慕堂進用。規繩自守。穎悟之稱。師旨豈偶。于以升配。在其左右。繄玆新基。有丘有水。文峯後峙。丹溪前迤。濟濟章甫。尙德趨風。爰度爰程。棟宇穹窿。行路咨嗟。始知歸宗。迨夫涓吉。敬妥明靈。筵几維序。樽罍維馨。維神陟降。洋洋在上。庶歆芬苾。啓我深省。惠以遺矩。綏以大法。自今世世。其永無斁。

擢授吏曹判書。因忌事告家廟文。五月二十二日[编辑]

世采自癸亥乞退以後。六年之間。屢承召除。一以義難再進爲辭。仍請收還職秩。乃於今月十九日政。超授吏曹判書。益切震惑。方將以頃年僨敗之咎。今日衰昏之狀。控章祈免。惟是擢用之旨。趣召之擧。有非他日循例召除之此。不可一向違忤。亦念世道臲卼。材力綿薄。無以有爲。進退維谷。莫知所濟。伏惟尊靈。實賜鑑臨。俾有覆祐謹告。

忤旨遞職後告家廟文八月十一日[编辑]

世采於前月初九上辭章。未蒙允許。益切皇感。乃以十日至城。十三日祗恩入對煕政堂。袖進五箚而退。旋以所言宗班事。下嚴旨。繼以大臣伸救。請用其言。命遞職名及兼帶。又下嚴旨。不勝震懼。前後待罪者幾一月。今始不獲已歸家。世采識未量時。寵實過分。欲效愚忠。遽遭震薄。荒墜先訓。皇媿無地。謹因移安之節。敢伸處告謹告。

蒙仍授職名後告家廟文十一月十五日[编辑]

竊聞今月二日。聖上因館學生陳疏。始許仍授世采兼帶職名。翌日又因筵臣陳請。盡還本職。並且還收前後嚴旨。可見朝廷轉環之美。夐出尋常。昨上辭章批旨。又頗溫厚。今將續辭。以得請爲期。謹因還安之節。敢伸虔告謹告。

改立石表時告七代祖僉樞公文代宗孫之相作[编辑]

維歲次己巳三月戊辰朔四日辛未。七代孫前縣令之相。適坐病故。謹屬同宗章陵參奉世集。敢昭告于顯七代祖考通政大夫僉知中樞府事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義禁府事府君。顯七代祖妣贈貞夫人陽川許氏。豆谷世葬。殆二百年。墓石粗具。惟公闕焉。後孫齊懼。謀表于阡。幸獲舊刻。幽顯並全。事行昭著。豈憚再鐫。役旣告竣。歲又屢禪。玆卜吉日。克樹克堅。經事之始。敢昧厥緣。謹以酒果。用伸虔告謹告。

海州二子廟奉安祭文辛未五月六日[编辑]

孤竹國伯子。伏以皇降我衷。寔爲彝倫。君臣惟義。父子惟仁。窮天亘古。人紀攸係。卓哉伯子。生丁殷季。父命是尊。棄國如蹝。心安理正。千駟奚以。爰及東伐。扣馬而諫。天經地義。萬世罔間。唯兄及弟。功莫與敦。昭洗日月。撑柱乾坤。孔曰得仁。又無怨志。孟云聖淸。不勉猶至。所扶者經。所造者聖。論道比德。孰謂獨行。遺敎之被。薄海內外。凡玆下民。疇敢少背。眷言首陽。蓋嘗終身。淸風不改。薇蕨長春。於焉有地。古傳斯炳。沿名思義。詎昧高景。乃卽州東。載度載營。翼翼廟貌。秩秩衿纓。有覺松楹。尊罍若馨。明靈陟降。海闊山長。啓祐我人。頑廉懦立。自今千秋。永永無斁謹告。

孤竹國叔子。伏以羲農云邈。世運迭嬗。昆弟道衰。君臣義遷。惟彼天經。孰爲根柢。猗歟叔子。是實夷弟。天倫爲重。乃終讓國。惟心所安。惟理斯得。盟津之會。並奮大義。以洎隱餓。各遂其志。天敍五典。人有二休。白日長夜。砥柱奔流。矧伊元聖。論世考德。求仁得仁。不念舊惡。始謂古賢。又稱逸民。豈曰名彰。蓋待尙論。伯兮叔兮。夫誰與比。義明百代。化被四裔。念玆孤竹。西海之濱。地雖少遐。名固相因。有臺有島。風物如在。莘莘多士。嚮慕靡怠。爰建新祀。敬妥雙靈。幽明陟降。是依是寧。重惟德義。絶類拔萃。地維天綱。賴以弗墜。庶垂歆顧。增我彝常。自今萬歲。永永彌光謹告。

春秋享祀祝文[编辑]

伯子[编辑]

德並四聖。義明三綱。頑廉懦立。百世景仰。

叔子[编辑]

天地大經。宇宙淸風。同德比義。享此閟宮。

平山遷葬時告考妣文[编辑]

維歲次辛未九月壬子朔二十二日癸酉。孝子世采。敢昭告于顯考通訓大夫行司憲府掌令知製敎府君。顯妣淑人平山申氏。世采不天。惡大禍極。蚤喪怙恃。各窆兩鄕。爰逮丙辰。並遷於此。誠猶罔格。慮且不明。始疑土濕。終嫌石窟。闕陷之患。最後乃知。適聞比境。山蟠地美。衆論紛如。克定于今。贖前毖後。唯在改卜。一時雖艱。百世庶安。惟是先喪。曰月愈積。玆當啓墓。大懼震驚。痛結幽明。哀貫心骨。伏惟尊靈。特賜鑑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