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真經口義/莊子口義發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南華真經口義
全書始 莊子口義發題 下一卷▶

莊子,宋人也,名周,字子休,生睢陽蒙縣。在戰國之初,與孟子同時,隱遁而放言者也。所著之書名以莊子,自分為三,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雖其分別次第如此,而所謂寓言、重言、巵言三者,通一書皆然也。外篇、雜篇則即其篇首而名之,內篇則立為名字,各有意義,其文比之外篇、雜篇為尤精,而立言之意則無彼此之異。陳同甫嘗曰:天下不可以無此人,亦不可以無此書,而後足以當君子之論。若莊子者,其書雖為不經,實天下所不可無者。郭子玄謂其不經而為百家之冠,此語甚公。然此書不可不讀,亦最難讀。東坡一生文字,只從此悟入。大藏經五百四十函,皆自此中細繹出。左丘明、司馬子長諸人筆力,未易敵此,是豈可不讀。然謂之難者,何也。伊川曰:佛書如淫聲美色,易以惑人,蓋以其語震動而見易搖也。況此書所言仁義性命之類,字義皆與吾書不同,一難也;其意欲與吾夫子爭衡,故其言多過當,二難也;鄙略中下之人,如佛書所謂為最上乘者說,故其言每每過高,三難也;又其筆端鼓舞變化,皆不可以尋常文字蹊徑求之,四難也;況語脉機鋒多如禪家頓宗所謂劍刃上事,吾儒書中未嘗有此,五難也。是必精於語、孟、中庸、大學等書,見理素定,識文字血脉,知禪宗解數,具此眼目而後知其言意,一一有所歸著,未嘗不跌蕩,未嘗不戲劇。而大綱領大宗旨未嘗於聖人異也。若此眼未明,強生意見,非以異端邪說鄙之,必為其所恐動,或資以誕放,或流而空虛,則伊川淫聲美色之喻誠不可不懼。希逸少嘗有聞於樂軒,因樂軒而聞艾軒之說,文字血脉稍知梗概。又頗嘗涉獵佛書而後悟其縱橫變化之機,自謂於此書稍有所得,實前人所未盡究者。最後乃得呂吉甫、王元澤諸家解說,雖比郭象稍為分章析句,而大旨不明。因王呂之言,愈使人有疑於莊子。若以管見推之,則此書自可獨行天地之間,初無得罪於聖門者,使莊子復生,謂之千載而下,子雲可也。非敢進之作者,聊與諸同志者共之。鬳齋林希逸序。

莊子宋人也,名周,字子休。生睢陽蒙縣,嘗為蒙漆園吏,學無所不窺,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已,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聞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周笑謂使者: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太廟,當是之時欲為孤豚,其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唐封南華真人書為南華真經。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