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真經 (四部叢刊本)/劄記一卷
南華真經 劄記一卷 晉 郭象 注 唐 陸德明 音義 孫毓修 撰劄記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
|
莊子札記
辛壬間滬市出宋刻莊子卷末有二行云安仁趙諌議宅一樣
口子〈様字下一字為人挖去續墨客揮犀七木饅頭大中祥符年一樣造五十隻以此例之挖去者必為數目字矣趙氏〉
〈所刻蓋不止莊子〉𤣥𢎞殷敬竟鏡匡徵讓完構遘等字皆為字不成知
是南宋重開北宋本所見莊子要以此為古矣引陸氏釋文頗
略大抵錄音不錄義如逍遥遊祗云逍音消遥音摇北宋人刻
古書音義輒附卷後不應莊子音義散入注下疑南宋人所為
趙氏原刻不爾也趙本每葉十八行行十五字注倍之予既借
校於世德堂本上又手摹一葉與繆藝風先生今刻入書影者
是也後見雍正中沈寳硯校本一樣下亦闕一字蓋所見即此
本矣叢刋中以世徳堂本影印復錄趙本異同如左壬戌十月
留菴居士孫毓修
南華真經序
河南郭象字子𤣥撰
〈一葉四行〉無〈无下同 十六行〉芒 〈茫 二葉二行〉源 流深長〈源深〉
〈流長 七行〉士 〈壬 八行〉彷 彿〈仿佛〉
南華真經卷第一
莊子内篇逍遥遊第一
郭象注〈下接注文〉
〈一葉四行注〉各〈名 二葉八行注〉足 自〈自足 十三行注〉天 地〈池〉
〈亦訛地〉 槍 〈搶亦作槍 三葉四行注〉而 圖南矣〈無矣字 五行〉
〈注〉逝〈近 四葉三行〉學 〈鷽 六葉十六行〉泰 山〈大山 八葉二行〉
竟〈境 九葉九行注〉王 〈至 十葉三行注〉出 乎無為也〈無也字〉
〈五行注〉由之〈之由 十二行注〉汎 〈訛況 十一葉八行注〉天 〈之〉
〈十四葉三行注〉辟〈避 五行〉� 〈糠 十五葉六行〉瓠 〈瓠下同〉
莊子内篇齊物論第二
郭象注
〈十八葉四行注〉而嗒焉解體〈無解字 九行注〉寂 寞〈寂漠 十行〉
〈注〉一也〈無也字〉 其 于無心而自得〈無心自得 十一行注〉二 也
〈無也字 五行〉女 〈汝下同 十九葉一行注〉音 〈有 二十葉三行〉
〈注〉衆〈異 二十一葉六行注〉明 〈服 二十二葉十五行注〉自 〈其〉
〈二十三葉五行〉注百〈自 六行注〉有 若〈若有 十五行注〉自 〈目〉
說〈恱下同 二十四葉十六行注〉逐 〈遂 二十五葉一行〉薾 〈𦬼〉
〈二十九葉十三行注〉各可〈無各字 三十葉十二行〉莫 〈暮 三十〉
〈一葉十一行注〉我〈此 三十三葉九行注〉遣 〈俱作遺 十一行注〉
寄〈嘗 十二行注〉池 〈訛地 三十五葉六行注〉忘 〈亡 八行注〉自
辯辨已〈二字互異 三十八葉九行注〉言 之耳無〈耳字 十五行〉
〈注〉故試問女〈無故字 三十九葉四行〉且 〈蛆 注〉略 舉四者以明
美惡之无主〈無略舉以之四字 四十葉八行〉沍 〈冱 四十一葉〉
〈七行〉熒〈 十二行注〉夫 不能〈無夫字 四十二葉七行〉䐇 〈脗注〉
〈同 九行注〉 〈波 十五行注〉去 〈失 四十三葉七行注〉不 知〈下〉
〈有所謂二字 八行注〉而 惡〈下無之字 十六行注〉其 於各得〈無〉
〈於字 四十四葉五行注〉大 患〈夫患 四十七葉五行注〉主 〈至〉
〈四十八葉七行〉棹〈停〉
南華真經卷第一
南華真經卷第二
莊子内篇養生主第三
郭象注
〈一葉六行注〉而神氣自若〈而作其 二葉二行〉手 之所解〈所觸〉
〈十三行注〉耳〈且 十五行〉所 見無非牛者〈無非全牛者注無其間〉
〈二字 三葉二行注〉順 理〈理順 四葉八行注〉拭 〈訛試 十六行〉
〈注〉知其〈知之 六葉一行注〉徃 〈住 十五行注〉火 傳〈二字不重〉
莊子而篇人間世第四
郭象注
〈九葉九行注〉苦〈 十葉十五行〉聖 人之所〈無之字 十一葉六〉
〈行注〉快〈使 七行注〉藉 〈籍 十六行注〉性 〈信 十二葉一行〉與 人
之為徒〈無之字 五行注〉有 諷責之旨〈有字上有實字 十四行〉
有而為之〈無之字 八行注〉虚 室〈室虚 十五葉一行注〉謂 〈為〉
〈三行注〉婁〈朱 十六葉十行注〉刑 〈形 十八葉一行注〉以 〈似 三〉
〈行注〉誕妄〈妄誕 十三行注〉則 實䘮矣〈矣作也 二十葉九行注〉
逆〈迕 十行注〉還 〈遂 十五行注〉悶 〈閟 二十一葉十一行注〉而
〈則 十六行注〉著 馬〈著焉 二十二葉六行〉絜 〈㓗 二十四葉九〉
〈行〉喻〈譽 二十五葉七行注〉乘 〈臣 二十八葉十行注〉緇 〈錙 十〉
〈三行注〉徳〈得〉
莊子内篇徳充符第五
郭象注
〈三十九葉八行注〉應物〈物應 三十一葉一行注〉奚 〈其 八行注〉
都亡〈亡訛志 九行注〉擴 〈曠 十三行注〉 〈音恱 三十二葉七〉
〈行注〉鍾〈種 八行注〉為 〈有 三十三葉十二行注〉明 其不遜〈明其〉
〈不遜也 十一行注〉而 不知命之自爾〈知下有我字 十四行注〉
自然而失者也〈無也字 三十七葉十二行〉數 十〈十數 三十八〉
〈葉六行〉知寡人傳國焉〈無而字 八行〉汜 而若〈無而字 十六行〉
〈注〉含徳之厚〈末有者字 三十九葉三行注〉使 形者才徳也〈無此〉
〈句 四行注〉戰 而〈無而字 十行注〉婚 〈昏〉 無 〈猶 四十葉十一〉
〈行〉於〈乎 四十一葉六行注〉徳 元〈元作充 九行注〉徃 〈性 四十〉
〈二葉十六行〉小哉〈哉訛者 四十三葉二行注〉獨 〈及 四十四葉〉
〈九行注〉情〈此〉
南華真經卷第二
南華真經卷第三
莊子内篇大宗師第六
郭象注
〈四葉一行〉受〈愛 十五行注〉澤 者〈上有𫎇字 五葉八行注〉殉 〈效〉
〈六葉十五行注〉羣〈君 七葉四行注〉閒 〈閑 九行注〉彼 彼〈訛彼〉
〈我 八葉二行注〉竟 〈境 五行〉� 〈濡 八行〉而 其譽堯〈而作與〉
〈十五行注〉生死〈死生〉 然 〈衍文 九葉四行注〉豈 常守故哉〈無哉〉
〈字 注〉不 謂〈不作横 十一行注〉乃 〈方 十葉十一行注〉故 夫人
〈人作神 十三行〉而 不老〈老上有為字 十一葉十一行注〉故 為
生果不足以全生〈故字下有夫字 十三葉一行〉道 可得學邪〈無〉
〈道字 七行〉已 外天矣〈天字上有下字 八行〉而 後外物〈後字下〉
〈有能字 十四葉五行注〉成 矣〈成也 十六葉二行〉雞 〈鷄 三行〉
而予之尻〈而下有化字 十七葉六行〉悍 〈捍下同 十八葉一行〉
徃而不可得〈首有惡乎二字 八行注〉夫 體天地〈無夫字〉 冥 而
化者〈而作變無者字〉 手 足異任五藏殊管〈手足五臟異殊 十〉
〈九葉十四行注〉私〈冥 二十葉九行注〉疣 〈𤴯 十五行注〉及 〈極〉
〈二十二葉六行〉小大〈小人 八行〉以 善䘮〈䘮下有處字 九行〉一
〈壹 二十三葉三行注〉生 〈徃 八行注〉似 〈以 十一行注〉夫 常覺
者〈無夫字〉 其 所宜也〈無也字 十二行注〉自 〈是 十三行注〉哉
〈矣二十五葉六行〉捶〈錘 七行注〉冶 〈治 十三行注〉性 〈然 十〉
〈四行注〉我知〈知我 二十七葉四行〉霖 〈淋〉
莊子内篇應帝王第七
郭象注
〈二十八葉八行〉藏〈臧 二十九葉三行〉接 輿〈上有狂字 十三行〉
重〈熏 注〉常 〈帝 十五行注〉如 〈知 三十葉一行〉預 〈豫 十五行〉
疆〈彊 三十一葉二行注〉此 〈比 三十二葉十六行〉鄉 〈曏下同〉
〈三十五葉一行注〉深根寜極也〈首有而常二字 三十六葉一行〉
逆〈迎 二行注〉物 來即鑒〈即作乃〉 天 下之廣〈天下來照〉
南華真經卷第三
南華真經卷第四
莊子外篇駢拇第八
郭象注
〈一葉七行注〉財〈才 三葉二行〉鐘 〈鍾 十五行注〉豐 〈曽〉 辨 〈辯〉
〈四葉五行注〉字〈子 十六行注〉之 〈自 五葉五行注〉舉 〈雖 十四〉
〈行注〉棄〈乘 七葉一行注〉不 出〈出作由 六行注〉上 〈尚 八葉十〉
〈六行注〉辨〈辯〉
莊子外篇馬蹄第九
郭象注
〈十一葉十四行注〉生而〈徃而 十三葉二行注〉而 家殊也〈也作哉〉
〈注〉夫聖迹既彰〈無夫字 注〉形 表而已矣〈無矣字 十四葉七〉
〈行注〉雖〈訛唯〉
莊子外篇胠篋第十
郭象注
〈十六葉三行〉鄉〈向 十七葉十五行〉胣 〈肔 十五行注〉而 同於𤣥
徳也〈無也字 二十四葉四行注〉猶 致斯弊〈斯作其 二十五葉〉
〈六行注〉止〈正 九行〉惴 〈喘 十五行〉機 〈民〉
莊子外篇在宥第十一
郭象注
〈二十六葉十二行注〉迁〈遷 十五行注〉之 世〈世之 二十七葉八〉
〈行注〉失〈天 二十八葉十行〉愴 〈傖 三十葉三行〉强 〈彊 十行注〉
則靜而通〈通上有自字 三十一葉三行注〉天 有堯舜湯武〈首有而〉
〈字 四行注〉聖 〈至 三十三葉二行〉大 〈太 三行〉憂 慓乎廟堂之
上〈憂慄廟堂之上 注〉故 夫任自然〈故作 四行注〉攖 天下之
心〈首有遂字 三十三葉二行注〉思 〈斯〉 矯 〈驕〉 奸 〈姦 三十六〉
〈葉十行〉脾雀〈髀爵下同 三十七葉十二行〉予 〈子 十五行〉亂 天
句〈無下字 三十八葉一行〉止 蟲〈昆蟲 二行〉意 〈噫下同此 四〉
〈行〉僊〈仙 十三行注〉復 知〈復之 三十九葉四行注〉眾 皆以出為
心〈出下有眾字 十三行〉而 不䘮人之國乎〈下有其存人之國也〉
〈句 十四行注〉與 天下〈首有已字 四十業十行注〉歸 之也哉〈無〉
〈也字 十二行〉嚮 〈響 四十二葉一行注〉順 〈下有其字 十三行〉
〈注〉徳〈得 四十三葉一行注〉亂 矣〈矣作也〉
南華真經卷第四
南華真經卷第五
莊子外篇天地第十二
郭象注
〈三葉二行〉韜〈韜 十行注〉已 〈止 四葉十三行〉還 旋 〈七葉四行〉
〈注〉其〈期 八葉八行注〉名 列〈首有已其二字 九行注〉便 〈使 十〉
〈葉一行〉留〈狸 十一行注〉何 所有〈無所字 十一葉十五行注〉舉
皆也〈此是釋文別本皆誤作注趙本無之 十二葉七行〉卬 〈仰〉
〈十八葉八行〉道〈導下同 二十葉五行注〉令 〈舍 十五行〉� 〈惾〉
〈十六行〉濁〈噣〉
莊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郭象注
〈二十二葉六行〉准〈準 二十四葉六行〉自 耳〈耳作爾 十六行〉天
下〈天地 二十六葉六行〉乘 〈上有此字 二十七葉二行注〉言 此
先後〈無言字 三行注〉至 〈無至字 二十八葉三行注〉言 〈官 三〉
〈十葉一行〉大〈太 三十一葉一行注〉以 〈已 三十三葉一行〉竟 〈境〉
〈注〉亦知〈知作如 十五行〉雖 貴之哉〈無哉字 注〉其 貴句〈趙本無〉
〈三十四葉六行〉爲〈者 三十五葉四行注〉當 古〈古作今〉 已 滅
〈滅作減〉
莊子外篇天運第十四
郭象注
〈三十七葉一行注〉矣〈耳 三行〉境 〈謹 三十八葉三行注〉仁 孝〈下〉
〈無之字 八行〉徵 〈徽 十一行〉夫 至樂者〈至〉太和萬物〈趙本無此〉
〈三十五字 十五行注〉全 〈下有矣字 三十九葉十六行〉夫 〈矣〉
〈四十一葉七行〉齊〈齋 四十三葉七行注〉況 夫二字二則字〈俱無〉
〈四十四葉六行注〉者〈下無也字 九行注〉由 假〈性可 十行注〉
天下〈天子 四十五葉一行〉虚 〈墟 六行注〉則 〈斯 十一行注〉則
〈無則字 四十六葉四行〉𢡚 〈㦧 七行注〉秉 〈乘 八行〉傑 〈下重一〉
〈傑字〉
南華真經卷第五
南華真經卷第六
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郭象注
〈一葉十二行〉道〈導 二葉十五行注〉險 阻〈阻險 三葉十五行注〉
合〈下有其字 五葉五行注〉之 也〈之作迹〉
莊子外篇繕性第十六
郭象注
〈七葉八行〉�〈𣻏 八葉十六行〉存 身者〈存作行 九葉一行〉知 窮
〈上有以字 十三行注〉而 得〈而作自 十葉二行注〉置 倒〈倒置〉
莊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郭象注
〈十一葉四行〉鼃〈蛙 五行〉虚 〈墟 八行〉崖 〈涯 十四行〉於 〈無於字〉
〈十五葉十二行〉任理〈下無而字 十四行注〉外 事不棲於心〈無〉
〈此句 十六行注〉通 〈下無不字 十六葉六行注〉齊 之〈下無者字〉
〈十七葉二行注〉天業〈天作失 十一行注〉齊 〈下脫於字 十四〉
〈行〉泛泛〈汎汎 二十葉二行注〉之 〈下有一字 十行注〉不 可〈可不〉
〈二十二葉三行〉數〈下無也字 六行注〉而 生也〈無也字〉 而 行
哉〈無哉字〉 故 足〈無故字 八行注〉器 〈下無也字 二十三葉五〉
〈行注〉不勝者也〈無者也二字 六行注〉天 下〈下無莫不二字〉 此
乃〈無乃字 九行〉惙 〈輟 二十四葉十四行〉鼃 〈蛙 二十六葉四〉
〈行注〉大〈訛之 八行注〉效 〈下有也字 二十八葉十行〉魚 之樂〈下〉
〈有惠施不體物性妄起質疑莊子非魚焉知魚樂十八字注〉
莊子外篇至樂第十八
郭象注
〈二十九葉十二行注〉其所遇者〈無者字 三十葉三行注〉内 其形
知足而已〈内形知足 十五行注〉舉 羣趣其所樂乃不避死也〈無〉
〈此二句 三十一葉一行〉亦 未之不樂也〈之作知 六行注〉是 非
者〈無者字 七行注〉足 〈定 十四行注〉齊 〈濟 三十二葉八行注〉
未〈訛夫 三十六葉四行〉若 〈汝 五行予果予作子〉
南華真經卷第六
南華真經卷第七
莊子外篇達生第十九
郭象注
〈一葉六行〉先之〈下有以字 四葉四行注〉勸 〈勌 十行注〉其 承〈上〉
〈有故字 十四行〉厥 〈橛 五葉三行〉凝 〈毓修按列子作疑注云分〉
〈猶意散專則與神相似者也 六葉十行〉岩 〈巖 七葉十行〉使 〈便〉
〈八葉三行注〉間〈問 十二葉七行〉骨 〈滑 十一行注〉乃 耳〈二字〉
〈無 十四葉十五行〉來 〈下有者字〉
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郭象注
〈十六葉四行〉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下重材與不材之間六字〉
〈十九葉六行〉舩〈船〉 惼 〈褊 二十葉八行〉毫 〈豪 十一行〉子 惡
死乎曰然〈六字無 十四行〉名 〈上有其字 二十葉五行〉患 〈意〉
〈二十二葉六行〉虖〈雩 二十三葉十六行〉騰 〈螣 二十五葉十行〉
偕之偕〈之偕逝 二十六葉十一行〉亦 也〈亦天也 二十七葉十〉
〈一行注〉𢘆相〈𢘆常 二十八葉六行注〉言 以出〈三字無 十二行〉
〈注〉可〈下有也字〉
莊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郭象注
〈十六行注〉无功〈功作故 三十四葉八行注〉故 〈也 三十五葉一〉
〈行〉偃〈假 三十六葉十一行〉般 〈槃 三十八葉七行注〉天 下也〈無〉
〈也字 三十九葉八行注〉自 得也〈無也字 四十葉七行注〉於 〈其〉
莊子外篇知北遊第二十二
郭象注
〈四十二葉十一行注〉效〈教 四十四葉七行注〉焉 〈哉 九行注〉質
〈下有也字 四十五葉一行〉朣 〈瞳 四十六葉四行〉齊 〈齋 四十〉
〈八葉十四行注〉煙煴〈烟煴 五十一葉十六行注〉主 〈王 五十三〉
〈葉六行注〉責〈貴 九行注〉涉 〈步 五十六葉四行〉𩐎 〈𩐈〉
南華真經卷第七
南華真經卷第八
莊子雜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郭象注
〈四葉二行〉櫛〈 八葉十五行〉偏 〈訛徧 九葉三行注〉若 字便欲
自三字〈俱無 十六行注〉與 〈宇 十葉四行注〉自 然〈二字無 十〉
〈二葉五行注〉樵〈燋〉 疑 〈凝 十五葉七行注〉也 〈矣 十六葉三行〉
〈注〉足〈是 十七葉十三行注〉名 〈各 十四行注〉取 〈敗 十八葉七〉
〈行〉胞〈庖〉
莊子雜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郭象注
〈二十二葉一行〉而況〈而作又 二十六葉十行注〉公 〈分 十三行〉
〈注〉外〈下有故可囿也四字 二十七葉一行〉樂 〈教 二十八葉六〉
〈行注〉復〈無復字 十六行注〉未 〈下有爲字〉 能 爲〈無爲字 二十〉
〈九葉二行〉排〈拂 四行注〉使 〈便 五行注〉子 〈手 十五行注〉已 〈以〉
〈三十葉二行〉慢〈漫 三十一葉三行〉皇 〈黄 十行〉 〈𢮞 三十〉
〈二葉二行〉助〈鋤 八行〉中 〈口 三十四葉九行注〉凶 〈下有也字〉
〈三十五葉十一行〉況於〈無於字 三十七葉十三行注〉之 〈下有也〉
〈字 三十八葉十六行〉虚 〈墟 三十九葉四行注〉用 〈相〉 常 全耳
〈無耳字 八行注〉而 致之〈無之字 四十葉六行注〉容 〈貴 四十〉
〈一葉二行注〉夫〈乎 四十三葉三行〉不 亦〈亦不〉
莊子雜篇則陽第二十五
郭象注
〈四十四葉十三行〉誤〈娛 四十五葉五行注〉内 外〈外内 十一行〉
〈注〉其行〈其作而 四十六葉八行注〉若 愛之〈至〉衰也〈無此二句〉
〈十行注〉況〈誤无 四十七葉十四行注〉而 〈耳 四十八葉一行注〉
芥〈介 五行〉首 〈下有公孫衍三字 八行〉抶 〈誤拔 十四行〉明 〈聞〉
〈四十九葉十六行注〉物耳〈無耳字 五十葉十五行〉捐 〈損 十〉
〈六行注〉規是〈視長 五十一葉十四行注〉無 所〈所作為 五十二〉
〈葉三行注〉致〈至 五十三葉十二行注〉責 〈下有也字 五十四葉〉
〈十行注〉惻〈測 十四行〉此 則〈無則字 五十五葉十五行〉里 〈理〉
〈五十六葉六行〉大〈太後同 五十九葉十四行注〉去 〈下有也字〉
〈六十葉二行〉徂〈阻 十三行〉其 有〈有所 注〉議 〈識〉
南華真經卷第八
南華真經卷第九
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郭象注
〈二葉一行注〉莫知〈知作之 三葉六行〉騖 〈驚 十行〉趣 〈趨 四葉〉
〈十行〉壓〈擪 十二行注〉恃 〈持 六葉二行注〉括 進〈恬退 八葉八〉
〈行注〉厚〈下無則字 十一行注〉大 齊同〈大齊下重齊字同下有也〉
〈字 十五行注〉正 〈政 十六行注〉徃 〈性 九葉一行注〉至 〈全 二〉
〈行〉鸇〈顫 十六行注〉也 〈乎 十葉二行注〉立 〈亡 五行注〉覺 〈齊〉
〈十一葉五行〉荃〈筌〉
莊子雜篇寓言第二十七
郭象注
〈十二葉三行注〉借〈下有者字 十三葉一行注〉與 〈於 十五行注〉
也〈化 十四葉一行注〉是 不可常〈誤不可不常 十五葉五行〉觀
作鸛 〈十六葉九行〉景〈影下同 十一行〉捜 〈 十五行注〉似 〈以〉
〈十七葉二行注〉所謂有待者〈無所謂二字〉 率 〈作卒〉 至 矣〈無〉
〈此二字〉
莊子雜篇讓王第二十八
郭象注
〈二十葉九行〉王〈玉 二十六葉十行〉作 〈怍 十五行〉心 居心〈無下〉
〈心字 二十七葉三行〉能 〈下有自字 六行〉重 傷〈下重重傷二字〉
〈七行〉曰〈也 十一行〉擇 〈擇 二十八葉七行〉雪 〈露 十四行〉共
首〈共作丘 二十九葉十一行〉瞀 〈務下同 三十葉十三行注〉外
天下也〈無也字 十五行〉謂 〈曰無曰字 三十一葉二行〉與 之〈無〉
之字 〈三十二葉五行注〉遺〈貴 七行注〉亦 聖人之迹也以下十
二字〈脫 八行注〉矣 〈上有人字〉
莊子雜篇盜跖第二十九
郭象注
〈三十四葉一行〉拒〈距 四行〉大 〈太 十五行〉弟 〈悌 三十五葉一〉
〈行〉餔〈脯〉 幸 〈下有然字 三十八葉十三行〉伯 夷叔齊〈下重伯夷〉
〈叔齊四字 四十葉七行〉汲 汲〈伋伋 四十三葉八行〉徘 徊〈俳佪〉
〈十一行〉勝〈申 十四行注〉尚 〈上 四十五葉四行〉埶 〈𫝑 五行〉
聖〈賢 四十六葉九行〉筦 〈管 四十七葉八行注〉章 〈意〉
南華真經卷第九
南華真經卷第十
莊子雜篇說劔第三十
郭象注
〈四葉八行〉良〈聖〉 傑 〈桀〉
莊子雜篇漁父第三十一
郭象注
〈五葉十二行〉須〈𩯭 十一行〉頰 〈顔 十葉十二行〉湛 於〈下有人字〉
莊子雜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郭象注
〈十二葉八行〉昬〈昏下同 十一行〉𩝫 〈漿下同 十三葉一行〉𩐎 〈䪠〉
〈四行〉若食〈食作是 注〉薄 可〈無可字 十四葉一行〉才 〈性 觀〉
〈注則郭固作性 六行〉食 〈上有飽字 十五葉九行注〉平 性〈性作〉
〈徃 十一行注〉亦 〈則 十五行注〉偽 〈為 十六葉八行注〉貴 〈責〉
〈十三行注〉徃〈性 十四行注〉惔 〈淡 十七葉二行〉道 〈導注同 五〉
〈行〉冥〈瞑 十八葉五行〉汲 〈圾下同 八行注〉從 事〈將然 十九葉〉
〈三行〉士〈事 六行注〉内 外〈外内 七行〉之 離〈支離〉 訙 〈訊 注〉垣
〈坦 十一行〉不 問卜〈不問大小 十三行〉達 者〈無者字 二十葉〉
〈十三行注〉堯〈下有也字 二十一葉一行〉睫 〈眼 十二行注〉涯 〈崖〉
〈十四行〉則〈責 二十二葉九行〉𩐎 〈𩐈 十行注〉以 〈必 十五行〉
芻叔〈叔作菽 二十三葉四行〉齎 〈齋 十五行注〉功 之〈無之字〉
莊子雜篇天下第三十三
郭象注
〈二十四葉二行注〉其所〈以其 八行注〉不 〈目 二十五葉三行〉辟
〈闢 二十六葉一行〉有 〈百 十四行注〉而 急〈而作故 十六行〉順
〈循 二十七葉十六行〉未 〈末 二十八葉十行〉名 山〈山作川 十〉
〈二行〉甚風〈風作雨〉 疾 雨〈雨作風 三十一葉十二行注〉亦 〈必〉
〈三十二葉一行〉當〈黨 十三行〉曰 〈日 三十三葉四行注〉故 〈輐〉
〈三十四葉九行〉見〈聚 三十五葉十二行注〉其 非〈其作豈 十三〉
〈行注〉如谿谷也〈無也字 三十六葉一行注〉其 少〈誤其守 十二〉
〈行〉芴〈寂 三十七葉二行〉儻 〈黨 八行注〉而 〈兩 十五行〉稠 〈調〉
〈三十八葉五行〉厤〈歴 三十九葉十三行〉天 〈下有下字 四十二〉
〈葉八行〉棰〈捶 四十四葉二行注者下有乎字〉
南華真經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