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性 (王安石)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原性
作者:王安石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王臨川集/卷068

或曰:「孟、荀、楊、韓四子者,皆古之有道仁人。而性者,有生之大本也,以古之有道仁人,而言有生之大本,其為言也宜無惑,何其說之相戾也?吾願聞子之所安。」

曰:吾所安者,孔子之言而已。夫太極者,五行之所由生,而五行非太極也。性者,五常之太極也,而五常不可以謂之性。此吾所以異於韓子。且韓子以仁、義、禮、智、信五者謂之性,而曰天下之性惡焉而已矣。五者之謂性而惡焉者,豈五者之謂哉?孟子言人之性善,荀子言人之性惡。夫太極生五行,然後利害生焉,而太極不可以利害言也。性生乎情,有情然後善惡形焉,而性不可以善惡言也。此吾所以異於二子。孟子以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因以謂人之性無不仁。就所謂性者如其說,必也怨毒忿戾之心人皆無之,然後可以言人之性無不善,而人果皆無之乎?孟子以惻隱之心為性者,以其在內也。夫惻隱之心與怨毒忿戾之心,其有感於外而後出乎中者,有不同乎?荀子曰:「其為善者,偽也。」就所謂性者如其說,必也惻隱之心人皆無之,然後可以言善者偽也,為人果皆無之乎?荀子曰:「陶人化土而為埴,埴豈土之性也哉?」夫陶人不以木為埴者,惟土有埴之性焉,烏在其為偽也?且諸子之所言,皆吾所謂情也、習也,非性也。楊子之言為似矣,猶未出乎以習而言性也。古者有不謂喜、怒、愛、惡、欲情者乎?喜、怒、愛、惡、欲而善,然後從而命之曰仁也、義也;喜、怒、愛、惡、欲而不善,然後從而命之曰不仁也、不義也。故曰,有情然後善惡形焉。然則善惡者,情之成名而已矣。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吾之言如此。然則「上智與下愚不移」有說乎?曰:此之謂智愚,吾所云者,性與善惡也。惡者之於善也,為之則是;愚者之於智也,或不可強而有也。伏羲作《易》,而後世聖人之言也,非天下之至精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孔子作《春秋》,則游、夏不能措一辭。蓋伏羲之智,非至精至神不能與,惟孔子之智,雖游、夏不可強而能也,況所謂下愚者哉?其不移明矣。或曰:「四子之云爾,其皆有意於教乎?」曰:是說也,吾不知也。聖人之教,正名而已。

  ↑返回頂部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