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微書 (四庫全書本)/卷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古微書 巻一 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古微書巻一
  明 孫㲄 編
  尚書緯
  賁居子按隋史經籍志尚書緯三卷其目凡五曰旋璣鈐曰考靈曜曰刑德放曰帝命騐曰運期授皆主言天咫地游帝王運歴之大事而五逸其三矣稍可窺者考靈曜帝命騐二文亦復無篇第無章次姑循其義類而𣙜為班部至其叢沓錯零不可為顛委者雖一語雖三數語猶復綴之以志探賾之助其中候諸䜟别自為篇
  尚書考靈曜
  賁居子曰學莫大於稽天自堯歴象舜璣衡於是禮樂兵刑一祖以天矣後世以宣夜為殷制周髀託於周公然於天度多不相應惟渾儀之圖師准璿璣歴代寳用自漢張衡鑄為銅儀迄唐之梁令瓚李淳風以至許衡郭守敬莫能外焉而不知其秘皆原於緯書漢儒竆緯故談天為至精此考靈曜所繇名也孔門之學揆合唐虞以故其傳天官亦最宻云謂緯書不出於孔門者漢儒亦何自而溯其術哉此亦可為闢緯者抉疑
  天從上臨下八萬里天以圓覆地以方載
  鄭康成注曰天者純陽清明無形聖人則之制璿璣玉衡以度其象
  張衡靈憲曰天有九位自地至天二億一萬六千二百五十里懸天之晷薄地之儀皆千里而差一寸楊泉物理論曰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氣也水土之氣升而為天天者君也夫地有形而天無體譬如火焉烟在上灰在下也又儒家立渾天以追天形猶車輪焉周髀立盖天言天氣循邊而行猶磨石焉斗極天之中也言天者必擬之人故自臍以上人之陽也自臍以下人之隂也自極以南天之陽也自極以北天之隂也
  天如彈丸圍圜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千四百六十一分里之三百四十八
  按孔頴逹疏云周天百七萬一千里者是天圓周之里數也以圍三徑一言之則直徑三十五萬七千里此為二十八宿周囘直征之數也然二十八宿之外上下東西各有萬五千里是謂四遊之極謂之四表據四表之内并星宿内總有三十八萬七千里然則天之中央上下正半之處則一十九萬三千五百里地在其中是地去天之數也
  天文錄曰天曰廣南北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東西短減四步周六億十萬七百里二十五步從地至天一億一萬六千七百八十六里半下地至厚與天髙等
  漢書律歴志云二十八宿之度角一十二度亢九氐十五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東方七十五度斗二十六牛八女十二虚十危十七營室十六璧九北方九十八度奎十六婁十二胃十四昴十一畢十六觜二參九西方八十度井三十三鬼四柳十五星七張十八翼十八軫十七南方一百一十二度丒為星紀初斗十二度終婺女七度子為𤣥枵初婺女八度終於危十五度亥為娵觜初危十六度終於奎四度戍為降婁初奎五度終於胃六度酉為大梁初胃七度終於畢十一度申為實沈初畢十二度終於井十五度未為鶉首初井十六度終於柳八度午為鶉火初柳九度終於張十六度已為鶉尾初張十八度終於軫十一度辰為夀星初軫十二度終於氏四度卯為大火初氐五度終於尾九度寅為析木初尾十度終於斗十一度
  二十八宿之外各有萬五千里是為四遊之極謂之四表
  按天鏡經天有四表三道四表者房星也三道者房間三道南間為上道中央為中道北間為下道也
  春則星辰西遊夏則星辰北遊秋則星辰東遊冬則星辰南遊
  地有四遊冬至地遊北而西三萬里夏至地遊南而東三萬里春秋二分其中矣地常動不止譬如人在舟中閉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覺七戎六蠻九夷八狄據形而言之謂之四海言皆近海海之言昬晦無所睹也鄭注云天旁行四表之中冬南夏北春西秋東皆薄四表而止地亦升降於天之中冬至而下夏至而上二至上下盖極地厚也地與星辰俱有四遊升降四遊者自立春地與星辰西遊春分西遊之極地雖西極升降正中從此漸漸而東至春季復正自立夏之後北遊夏至北遊之極地則升降極下至夏季復正立秋之後東遊秋分東遊之極地則升降正中至秋季復正立冬之後南遊冬至南遊之極地則升降極上至冬至復正 地盖厚三萬里春分之時地正當中自此地漸漸而下至夏至之時地下遊萬五千里地之上畔與天中平夏至之後地漸漸向上至秋分地正當天之中央自此地漸漸而上至冬至上遊萬五千里地之下畔與天中平自冬至後地漸漸而下孔疏云此是地之升降於三萬里之中也但渾天之體雖繞於地地則中央正平天則北髙南下北極髙於地三十六度南極下於地三十六度然則北極之下三十六度常見不没南極之上三十六度常没不見南極去北極一百二十一度餘若逐曲計之則一百八十一度餘若以南北中半言之謂之赤道去南極九十一度餘去北極亦九十一度餘此是春秋分之日道也赤道之北二十四度為夏至之日道去北極六十七度也赤道之南二十四度為冬至之日道去南極亦六十七度 但日與星辰四遊相反春分日在婁則婁星極西日體在婁星之東去婁三萬里以度言之十二度也則日没之時去昬中之星近較十度旦時日極於東去旦中之星逺較十度若秋分日在角則角星極東日體在角星之西去角三萬里則日没之時去昬中之星逺較十度旦時日極於西去旦中之星近較十度此皆歴乖違於數不合也
  日道出於列宿之外萬有餘里正月假上八萬里假下一十萬四千里
  鄭注夏日道上與四表平下去東井十二度為三萬里又云夏至日與表平冬至之時日下至於地八萬里上至於天十一萬三千五百里也
  孔疏云所以有假上假下者鄭意以天去地十五萬三千五百里正月雨水之時日在上假於天八萬里下至地一十一萬三千五百里夏至之時日上極與天表平也後日漸向下則是夏至之日上極萬五千里星辰下極萬五千里故夏至之日下至東井三萬里也計夏至之日日在井星正當嵩髙之上以其南遊之極故在嵩髙之南萬五千里所以夏至有尺五寸之景也於時日又上極星辰下極故日下去東井三萬里也
  日有九光光照四極日光隆照四十萬六千里
  地書說曰日照四十五萬里也
  周髀曰日光外照徑八十一萬里周二百四十三萬里
  淮南子曰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登於扶桑爰始將行是謂朏將明也至於曲阿是謂旦明至於曾泉是謂蚤食至於桑野是謂晏食至於衡陽是謂禺中至於昆吾是謂正中至於鳥次是謂小還至於悲谷是謂餔時至於淵虞是謂髙舂至於連石是謂下舂至於悲泉爰止其御爰息其馬是謂縣車至於虞淵是謂黄昬至於蒙谷是謂定昬日入於虞淵之汜曙於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有五億萬七千三百九里自暘谷至虞淵几十六所為九州七舍也
  日萬世不失九道謀
  鄭注黄道一青道二出黄道東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黑道二出黄道北
  廣雅云立春春分東從青道二出黄道東交於房二度中立夏夏至南從赤道二出黄道南交於七星四度中立秋秋分西從白道二出黄道西交於胃十二度中立冬冬至北從黑道二出黄道北交於虚二度中四季之月還從黄道日月五星行黄道始營室東璧奎婁胃之陽入昴畢間行觜觽參之隂度東井輿鬼行柳七星張翼軫之隂入角間貫氐房出心尾箕之隂入斗牽牛間行須女虚危之陽復至營室
  凡九百四十分為一日二十九日與四百九十九分為一月 日月東行而日行遲月行疾何君舒臣勞也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按隋志日行自秋分以後至春分其勢速計一百八十二日而行一百八十度自春分以後至秋分日行遲計二百八十二日而行一百七十六度每氣之下即其率也月行月道二十七日有餘一周天月道交絡黄道每行黄道内十三日有奇而出又行黄道外十三日有奇而入終而復始歴象之說則月一日至於四日行最疾日行十四度餘自五日至八日行次疾日行十三度餘自九日至十九日行則遲日行十二度餘自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又小疾日行十三度餘自二十四日至於晦行又最疾日行一十四度餘此是月行之大率也二十七日月行一周天至二十九日强半月及於日與日相㑹乃為一月
  周髀曰日月俱起建星月度疾日度遲日月相逐於二十九日三十日間而日行天二十九度餘未有定分於是三百六十五日南極影長明日反短以歲終日影反長故知之三百六十五日者三三百六十六日者一故知一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歲終也
  孔疏云凡二十八宿及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一周天一周天之外更行一度計一年三百六十五周天四分度之一日月五星則右行日一日一度月一日一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是一月二十九日之外至第三十日分至四百九十九分月及於日計九百四十分則四百七十為半今四百九十九分是過半二十九分也
  分周天為三十六頭頭有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十四長日分於寅行二十四頭入於戍行十二頭短日分於辰行十二頭入於申行二十四頭此之謂也
  按周髀冬至晝極短日出辰而入申陽照三不覆九照三者南三辰巳午未也東西相當正南方夏至晝極長日出寅而入戍陽照九不覆三不覆三者北方三辰亥子丒冬至日出入之三辰屬晝晝夜互見是出入三辰分為晝夜各半明矣
  仲春仲秋日出於卯入於酉仲夏日出於寅入於戍仲冬日出於辰入於申
  按晉志日最南去極最逺故景最長黄道斗二十一度出辰入申故日亦出辰入申日晝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彊故日短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夜長自南至之後日出極稍近故景稍短日晝行地上度稍多故日稍長夜行地下度稍少故夜稍短日所在度稍北故日稍北以至於夏至日在井二十五度去極六十七度少彊是日最北去極最近景最短黄道井二十五度出寅入戍故日亦出寅入戍日晝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日長夜行地下百四十六度强故夜短自夏至之後日出極稍逺故景稍長日晝行地上度稍少故日稍短夜行地下度稍多故夜稍長日所在度稍南故日出入稍南以至於南至而復初焉斗二十一井二十五南北相應四十八度春分日在奎十四少强秋分日在角五少弱此黄赤二道之交中也去極俱九十一度少强南北處斗二十一井二十五之中故景居二至長短之中奎十四角五出卯入酉故日亦出卯入酉日晝行地上夜行地下俱百八十二度半强故日見之漏五十刻不見之漏五十刻謂之晝夜同夫天之晝夜以日出没為分人之晝夜以昬明為限日未出二刻半而明日入二刻半而昬故損夜五刻以益晝是以春秋分漏晝五十刻諸家歴法參差不齊
  日永景尺五寸日短一十三尺一作景尺三寸日正南千里而減一寸
  按周髀夏至南萬六千里冬至南十三萬五千里日中立竿測影此二者天道之數周髀長八尺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髀者股也正晷者勾也正南千里勾一尺五寸正北千里勾一尺七寸日益表南晷日益長候勾六尺即取竹空徑一寸長八尺捕影而視之空正掩日而日應空之孔繇此觀之率八十寸而得徑一寸故以勾為首以髀為股從髀至日下六萬里而髀無影從此以上至日則八萬里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為勾日髙為股勾股各自乗并而開方除之得邪至日從髀所旁至日所十萬里以率率之八十里得徑一里十萬里得徑千二百五十里故曰日晷徑千二百五十里
  隋志祖暅推地中其法曰先騐昬旦定刻漏分辰次乃立儀表於凖平之地名曰南表刻漏上水居日之中更立一表於影末名曰中表夜依中表以望北極樞而立北表令參相直三表皆以懸凖定乃觀三表直者其立表之地即當子午之正三表曲者地偏僻每觀中表以知所偏中表在西則立表處在地中之西當更向東求地中若中表在東則立表處在地中之東也當更向西求地中取三表直者為地中之正又云宋元嘉十九年使使往交州測影夏至之日影出表南三十二分何承天遙取陽城云夏至一尺五寸計陽城去交州路當萬里而影實差一尺八寸二分是六百里而差一寸也後魏信都芳稱梁天監之七年見洛陽測影又見公孫崇集諸朝士共觀祕書影同是夏至日其中影皆長一尺五寸八分以此推之金陵去洛陽北畧當千里而影差四寸則二百五十里而影差一寸也
  唐志僧一行作大衍歴其議曰周禮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鄭氏以為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下萬五千里地與星辰四游升降於三萬里内是以半之得地中今頴川陽城是也開元十二年測交州夏至在表南三寸三分與元嘉所測畧同使者大相元太言交州望極纔髙二十餘度八月海中望老人星下列星粲然明大者甚衆古所未識迺渾天家以為常没地中者也大率去南極二十度已上之星則見又鐡勒囘紇在薛延陀之北去京師六千九百里其北又有骨利幹居瀚海之北北距大海晝長而夜短既夜天如曛不瞑夕胹羊髀纔熟而曙盖近日出没之所太史監南宫說擇河南平地設水凖繩墨植表而以引度之自滑臺始白馬夏至之晷尺五寸七分又南百九十八里百七十九步得浚儀岳臺晷尺五寸三分又南百六十七里二百八十一步得扶溝晷尺四寸四分又南百六十里百一十步至上蔡武津晷尺三寸六分半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晷差二寸餘而舊說王畿千里影差一寸妄矣其北極去地雖秒分微有盈縮難以月較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極差一度極之逺近異則黄道執景固隨而變矣若令距陽城而北至鉄勒之地亦差十七度四分與林邑正等則五月日在天頂南二十七度四分極髙五十二度周圓百四度常見不隠北至晷四尺一寸三分南至晷二丈九尺二寸六分定春秋分晷五尺八寸七分其没地纔十五餘度夕没亥西晨出丑東較其里數已在囘紇之北又南距洛陽九千八百一十五里則極長之畫其夕常明然則骨利幹猶在其南矣今測日晷距陽城五千里已在戴日之南則一度之廣皆三分減二南北極相去八萬里其徑五萬里宇宙之廣豈若是乎十三年南至岱宗禮畢自上傳呼萬歲聲聞於下時山下夜漏未盡自日觀東望日已漸髙據歴法晨初迨日出差二刻半然則山上所差凡三刻餘其冬至夜刻同立春之後春分夜刻同立夏之後自岳趾升泰壇僅二十里而晝夜之差一節設使因二十里之崇以立勾股術固不知其所以然況八尺之表乎今更為覆矩圖南自丹穴北暨幽都每極移一度輙累其差可以稽日食之多少定晝夜之長短而天下之晷皆協其數矣



  古微書卷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