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經解鉤沉 (四庫全書本)/卷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下 古經解鉤沉 巻三 巻四

  欽定四庫全書
  古經解鈎沈巻三
  長洲余蕭客撰
  尚書上
  尚書
  序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曉使其女傳言教錯齊人語多與潁川異錯所不知凡十二三畧以其意屬讀而已衛宏 顔師古漢書注八十八 大誓後得按其文似若淺露又春秋引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従之國語引泰誓曰朕夢協朕卜襲於休祥戎商必克孟子引泰誓曰我武惟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侵于之疆則取于凶殘我伐用張于湯有光孫卿引泰誓曰獨夫紂禮記引泰誓曰予克紂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紂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今之泰誓皆無此言吾見書傳多矣所引泰誓而不在泰誓者甚衆不復悉記畧引五事以明之亦可知已馬融傳序宋本春秋疏二十五 虞夏書二十篇商書四十篇周書四十篇鄭𤣥序疏二
  贊後又亡其一篇故五十七鄭𤣥贊漢書注三十
  解孔子求書得黃帝𤣥孫帝魁之書迄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逺取近定可以為世法百二十篇以百二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𠉀鄭𤣥論玉海三十七
  堯典
  曰若稽古帝堯
  堯順考古道而行之賈逵訓冊府元龜四十王注魏志四 稽古同天言堯同於天也鄭𤣥注魏志四 稽同也古天也同後漢書注六十三
  曰放勲
  堯名馬𫝊 放如字鄭𤣥音並釋文三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言堯德光耀及四海之外至於天地所謂大人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齊其明鄭注詩疏十九之二
  克明峻徳
  摯立九年而唐侯德盛因禪位焉衛宏訓㫖史記索隱一
  以親九族
  九族謂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夏侯 歐陽林之竒全解一九族乃異姓有親屬者歐陽玉海三十七 父族四者
  五屬之内一也父之女昆弟適人者及其子二也已之女昆弟適人者及其子三也已之女子適人及其子四也母族三者母之父族一也母之母族二也母之女昆弟適人者及其子三也妻族二者妻之父族一也妻之母族二也夏侯白珽湛淵靜語二 九族者従髙祖至𤣥孫凡九皆同姓古尚書説宋本春秋疏六
  章百姓
  辨别也章明也鄭注後漢書注三十九 辨明也同王楙野客叢書四 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同史記注一
  乃命羲和
  髙辛之世命重為南正司天犂為火正司地堯育重犂之後羲氏和氏之子賢者使掌舊職天地之官亦紀於近命以民事其時官名盖曰稷司徒鄭注賈公彦周禮疏序
  欽若昊天
  羲氏掌天官和氏掌地官四子掌四時馬傳王應麟小學紺珠五
  日中
  日中宵中晝夜各五十刻馬傳 日中宵中者日見之漏與不見者齊鄭注並詩疏五之一
  星鳥
  鶉火之方同詩疏八之一
  日永
  日長晝漏六十刻馬傳史記注⚋ 日長者日見之漏五十五刻於四時最長也鄭注周禮疏三十
  星火
  大火之屬同詩疏八之一
  鳥獸希革
  夏時鳥獸毛疏皮見同詩疏十一之二
  宅西
  西者隴西之西今人謂之兌山同史記注一
  寅餞納日
  淺在演切馬融音影宋本集韻六
  星虚
  𤣥武中虚宿鄭注詩疏八之一
  鳥獸毛毨
  毨理也毛更生整理同周禮疏七
  日短
  晝漏四十刻馬傳 四十五刻鄭注並史記注一
  星昴
  昴白虎中宿同詩疏八之一
  厥民隩
  奥内也同文選注十四
  以閏月定四時成嵗
  以閏月推四時使啟閉分至不失其常著之用成嵗厯將以授民時且記時事同公羊疏一
  共工
  水官名同史記注一 堯未時羲和之子皆死庶績多闕而官廢當此之時驩兜共工更相廌舉同周禮疏序
  四岳
  堯既分隂陽為四時命羲仲和仲羲叔和叔等為之官又主方岳之事是為四岳同陶潛羣輔録 羲和子死分四岳為八伯同詩疏十八之三 八伯皆王官惟驩兜共工放齊𩨬四人而已其餘四人無文可知同周禮疏序
  异哉
  异音怡孔安國音釋文三
  試可乃已
  堯意不能明鯀是以試用王注魏志四
  往欽哉
  堯雖獨明於上衆多不達於下故不得不副倒懸之望以供一切之求耳李顒注疏二
  汝能庸命㢲朕位
  言汝諸侯之中有能順事用天命者入處我位統治天子之事者乎鄭注史記注一
  于媯汭
  水所出曰汭馬傳水經注四 水所入曰汭同宋本御覽六十四媯汭虞地名王注水經注四
  慎徽五典
  五教也盖試以司徒之職鄭注
  賓于四門四門穆穆
  四門四方之門諸侯羣臣朝者舜賓迎之皆有美徳也馬傳並史記注一
  三載
  賓四門之後三年也鄭注
  上日
  朔日馬傳並史記注一
  受終于文祖
  文祖天也天為文萬物之祖馬傳釋文三 文祖者五府之大名猶周之明堂鄭注史記注一
  在璿璣玉衡
  璿美玉也機渾天儀可轉旋故曰機衡其中橫筩以璿為機以玉為衡盖貴天象也馬傳史記索隱九 其轉運者為機其持正者為衡皆以玉為之鄭注隋書十九璿為衡璣者轉也衡者平也若今渾天矣王者所以正天文之器范寗注宋本御覽二
  以齊七政
  七政者北斗七星也各有所主第一曰主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謂熒惑也第四曰煞土謂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謂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謂嵗星也第七曰剽金謂太白也日月五星各異故曰七政馬傳史記索隱九 七政者日月五星也以機衡視其行度以觀天意鄭注隋書十九
  肆類于上帝
  以類祭天者以事類祭之夏侯歐陽説 非時祭天謂之類古尚書説並朱校宋本禮記疏十七 禮祭上帝於圜㐀鄭注史記注一 肆綏也王注文選注十七
  禋于六宗
  六宗上不及天下不及地旁不及四時在六者之間助隂陽變化歐陽和伯 夏侯建山堂考索前集三十五 陳經詳解二 謂日宗月宗星宗岱宗海宗河宗賈逵訓劉昭注補後漢書八 謂日月星辰泰山河海馬傳鄭𤣥尚書大𫝊注一 天地春夏秋冬同許謙讀書叢説二 六宗天地神之尊者謂天宗三地宗三日月屬隂陽宗北辰為星宗岱為山宗河為水宗海為澤宗祀天則天文従祀祀地則地理従祀古尚書説周禮疏十八 北辰為皋宗同 六宗乾坤六子孔晁義問並通鑑音注三十七 考觀衆議各有説難鄭氏證據最詳是以附之范注注補後漢書八
  徧于羣神
  若丘陵墳衍鄭注
  五瑞
  揖斂也五瑞公侯伯子男所執以為瑞信也堯將禪舜使羣牧斂之使舜親往班之馬傳
  嵗二月
  舜受終後五年之二月同 建卯之月鄭注並史記注一
  東廵狩
  廵俞倫切徐邈音司馬光類篇二中 廵養純切同歐陽德隆押韻釋疑一
  
  考績燎也鄭注公羊疏三 祭山曰燔柴范注注補後漢書七
  望秩于山川
  遍以尊卑次秩祭之鄭注詩疏十九之四 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其餘小者或視卿大夫或視伯子男矣秩次也同公羊疏三
  協時月正日
  協正四時之月數及日名備有缺誤同史記注一 其節氣晦朔恐諸侯有不同故因廵守而合正之同通典五十四
  同律度量衡
  律音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兩也鄭注史記注一 稱上曰衡同宋本文選注五十二
  修五禮
  吉凶軍賓嘉馬傳史記注一 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禮鄭注公羊疏三
  五玉
  五等諸侯之瑞圭璧也范注注補後漢書七
  三帛
  三孤所執馬傳 髙陽氏後用赤繒髙辛氏後用黒繒其餘諸侯皆用白繒鄭注並史記注一 受瑞玉者以帛受之周禮改之為繅同公羊疏三
  二生
  卿執羔大夫執雁范注注補後漢書七
  一死
  雉士所執馬傳史記注一
  
  總謂上所執之以為贄范注注補後漢書七
  如五器
  五器上五玉五玉禮終則還之三帛以下不還馬傳史記注一 如者以物相授與之言授贄之器有五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也器各異飾飾未聞所用也周禮改之飾羔鴈飾雉執之而已皆去器鄭注公羊疏三 如乃箇切鄭音影宋本集韻八
  格于藝祖
  藝禰也馬傳釋文三
  用特
  毎歸用特鄭注通典五十四
  羣后四朝
  廵守之年諸侯朝於方岳之下其間四年四方諸侯分來朝於京師嵗徧同朱校宋本禮記疏十六
  肇十有二州
  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北廣大分置并州燕齊遼逺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馬傳史記注一
  濬川
  更為之定界濬水害同
  象以典刑
  言咎繇制五常之刑無犯之者但有其象無其人也馬傳
  流宥五刑
  流放宥寛也一曰幼小二曰老耄三曰惷愚同並史記注一 謂君不盡刑殺宥之以逺方王肅王元亮唐律疏議釋文一
  鞭作官刑
  為辨治官事者為刑馬傳
  扑作教刑
  為教官為刑鄭注
  金作贖刑
  金黃金也意善功惡使出金贖罪坐不戒慎者馬傳並史記注一 正刑五加之流宥鞭扑贖刑此之謂九刑鄭注周禮疏三十六
  眚災肆赦
  眚災為人作患害者也過失雖有害則赦之同
  怙終賊刑
  怙其姦邪終身以為殘賊則用刑之同
  于幽州
  北裔馬傳
  于崇山
  南裔同並史記注一
  竄三苗于三危
  三苗國名縉雲氏之後為諸侯盖饕餮同釋文三 三危西裔同
  殛鯀于羽山
  殛誅也羽山東裔同並史記注一 禹治水既畢乃流四凶鄭注宋本春秋疏二十二
  月正
  夏而上皆寅正王注路史後紀注十一
  闢四門
  卿士之職使為已出政教於天下言四門者亦因卿之私朝在國門魯有東門襄仲宋有桐門右師是後之取法於前也鄭注詩疏四之二
  有能奮庸
  奮明庸功也馬傳史記注一
  熙帝之載
  載事也王注文選注十九
  伯禹作司空
  初堯冬官為共工舜舉禹治水堯知其有聖德必成功故改名司空以官名寵異之非常官也至禹登百揆之任捨司空之職為共工與虞故曰垂作共工益作朕虞是也鄭注周禮疏序
  
  然其舉得其人鄭注
  汝往哉
  汝往居此官不聴其所讓同並史記注一
  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
  阻讀曰俎阻厄也時讀曰蒔始者洪水時衆民厄於飢汝居稷官種蒔五穀以救活之鄭注詩疏十九之二
  五品
  父母兄弟子也同 五常也王注
  敬敷五教
  五品之教馬傳並史記注一
  寇賊
  强聚為寇殺人為賊鄭注周禮疏三十六
  姦軌
  由内為姦起外為軌同
  汝作士
  獄官之長馬傳
  五服三就
  三就謂大罪陳諸原野次罪於市朝同族適甸師氏既服五刑當就三處同
  五流有宅五宅三居
  謂在八議君不忍刑宥之以逺五等之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國之外同並史記注一 宅讀曰咤懲刈之器謂五刑之流皆有器懲刈五咤者是五種之器謂桎一梏二拲三鄭注朱校宋本禮記疏十六
  惟明克允
  當明其罪能使信服之馬傳
  疇若予工
  謂主百工之官同
  汝共工
  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馬傳史記注一 司空兼理百工之事同全解三
  疇若予上下
  上謂原下為隰同
  汝作朕虞
  虞掌山澤之官名同
  有能典朕三禮
  天神地祗人鬼之禮同 天事地事人事之禮鄭注
  汝作秩宗
  主次秩尊卑同並史記注一
  教胄子
  胄子國子也王注初學記十五
  歌永言
  歌所以長言詩之意馬傳史記注一鄭注孔穎逹詩譜序疏
  聲依永
  聲之曲折又依長言鄭注
  律和聲
  聲中律乃為和也同
  神人以和
  祖考來格羣后德讓其一隅也同
  百獸率舞
  百獸服不氏所養者也率舞言音和也同
  朕堲讒説殄行震驚朕師
  所謂色取仁而行違是驚動我之衆臣使之疑惑同
  汝二十有二人
  稷契臯陶皆居官久有成功但述而美之無所復敕禹及垂已下皆初命凡六人與上十二牧四岳凡二十二人馬傳 皆格於文祖時所敕命也鄭注並史記注一
  分北三苗
  北猶别也同宋景文筆記中
  徴庸
  徴庸三十謂歴試三十年同
  三十在位
  歴試三載其一在徴庸之年其餘二載與攝位二十八年凡三十嵗王注並劉恕通鑑外紀一
  臯陶謨
  惇敘九族庶明勵翼
  庶衆也厲作也敘次序也序九族而親之以衆明作羽翼之親也鄭注裴松之蜀志注二
  邇可逺在兹
  此政由近可以及逺同史記注二
  惟帝其難之
  堯實不以此為難今云難者俯同流俗之稱也顧彪正義疏四
  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禹為父隱故言不及鯀鄭注史記注二
  夙夜浚明
  浚大也馬傳宋本文選注十九
  亮采
  亮信采事也同史記注二
  五服
  十二也九也七也五也三也鄭注周禮疏十九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天之所謂聰明有德者由民也言天所善惡與民同同詩疏十八之三
  曰贊贊襄哉
  襄因也劉焯正義疏四
  濬畎澮距川
  畎澮田間溝也鄭注史記注二 澮所以通水於川也同宋本文選注十八
  庶艱食鮮食
  禹復與稷教民種澤物菜蔬難厄之食授以水之衆鱻食謂魚鼈也同詩疏十九之二
  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乂養也衆民乃復粒食萬邦作相養之禮同同上
  安汝止
  安汝之所止無妄動動則擾民同
  天其申命用休
  天將重命汝以美應謂符瑞也同
  予欲左右有民汝翼
  我欲左右助民汝當翼成我也馬傳並史記注二
  作㑹
  㑹讀為繢謂畫也鄭注宋本春秋疏三十一 繢讀為繪同文選注十一
  宗彞
  虎也馬傳 鄭注並影宋本釋文三 宗廟之中鬱尊同周禮疏二十
  
  讀為繡謂刺也同宋本春秋疏三十一 讀為紩同聶崇義三禮圖一讀為黹同陳祥道禮書一 畫與紩皆有六畫以為繪施
  之於衣紩以為繡施之於裳同全解六 黹紩也紩以為繡也同胡士行詳解二
  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采施曰色未用謂之采已用謂之色同朱校宋本禮記疏二十四
  在治忽以出納五言
  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以出内政教於五官同史記注二 出納政教五言同史記索隱一
  朋淫于家
  朋淫淫門内同史記注二
  惟荒度土功
  荒奄也同
  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敷土既畢廣輔五服而成之至於面各五千里四面相距為萬里同並詩疏二十之四
  州十有二師
  每一師領百國州十有二師則毎州千二百國畿外八州總九千六百國其餘四百國在畿内同宋本春秋疏三十五 禹㑹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同朱校宋本禮記疏十五 禹朝諸侯於㑹稽同魏了翁讀書雜抄一
  外薄四海
  薄補各芳夫二切鄭音宋本羣經音辨一 薄蒲各翻徐邈音六經正誤二
  戞擊鳴球
  戞櫟也櫟擊鳴球已下數器鳴球即玉磬也鄭注
  搏拊
  以韋為之裝之以康所以節樂同
  以詠
  謂歌詩也同
  虞賓在位
  謂舜以為賓即二王後丹朱也同
  下管鼗鼓
  謂舜廟堂下之樂故言下同並周禮疏二十二
  合止柷敔
  柷狀如漆筩而有椎合樂之時投椎其中而撞之同三禮圖五 敔狀如伏虎背有刻以物擽之所以止樂同
  笙鏞以間
  東方之樂謂之笙笙生也東方生長之方故名樂為笙也西方之樂謂之鏞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亦謂之頌頌亦是頌其成也以間者堂上堂下間代而作同並周禮疏二十二
  鳥獸蹌蹌
  奏百人之樂致𤣥鶴之舞内傳北堂書抄一百七
  簫韶九成鳯凰來儀
  樂備作謂之成簫韶作九備而鳯凰乃來儀止巢乘匹鄭注
  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䕫語舜云磬有大小予擊大石磬拊小石磬則感百獸相率而舞同
  庶尹允諧
  尹正也允信也言樂之所感使衆正之官信得其諧和同並周禮疏二十二
  念哉
  使羣臣念帝之戒同史記注二
  乃賡載歌
  賡皆行翻劉昌宗音影宋本釋文三
  禹貢
  圖書之説由來尚矣自古立象垂制而賴其用三代置其官國史掌厥職暨漢屠咸陽丞相蕭何盡收秦之圖籍今秘書既無古之地圖又無蕭何所得惟有漢氏輿地及括地諸雜圖各不設分率又不考凖望亦不備載名山大川雖有麤形皆不精審不可依據或荒外迂誕之言不合事實於義無取大晉龍興混一六合以清宇宙始於庸蜀罙入其阻文皇帝乃命有司撰訪吳蜀地圖蜀土既定六軍所經地域逺近山川險易征路迂直校騐圖記罔或有差今上考禹貢山海川流原隰陂澤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國縣邑疆界鄉陬及古國盟㑹舊名水陸徑路為地圖十八篇制圖之體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廣輪之度也二曰凖望所以正彼此之體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數也四曰髙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險之異也有圖象而無分率則無以審逺近之差有分率而無凖望雖得之於一隅必失之於他方有凖望而無道里則施於山海絶隔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無髙下方邪迂直之校則徑路之數必與逺近之實相違失凖望之正矣故以六者參而攷之然逺近之實定於分率彼此之實定於道里度數之實定於髙下方邪迂直之算故雖有峻山鉅海之隔絶域殊方之迴登降詭曲之因皆可得舉而定者凖望之法既正則曲直逺近無所隱其形也裴秀禹貢地域圖序晉書三十五鄭樵通志一百二十一上
  禹敷土
  敷分也馬傳
  奠髙山大川
  定其差秩祀禮所視同
  冀州
  兩河間曰冀州鄭注並史記注二
  既載
  事謂作徒役也不書其界者時帝都之使若廣大然同公羊疏七
  壺口
  地理志壺口山在河東北屈縣東南同史記索隱一
  治梁
  梁山在左馮翼夏陽同史記注二
  及岐
  岐山在右扶風美陽西北同詩疏一之一
  至于岳陽
  大原之南同周禮疏三十三
  
  縣屬河内同史記注二
  至于衡漳
  漳水橫流入河鄭注周禮疏三十三 漳水在上黨沽縣大黽谷東北至安平阜城入河同詩疏二之一
  惟上上錯
  一井上上出九夫税上中出八夫税上下出七夫税中上出六夫税中中出五夫税中下出四夫税下上出三夫税下中出二夫税下下出一夫税鄭注朱校宋本禮記疏十五
  恒衛
  地理志恒水出恒山衛水在靈夀鄭注史記注九
  大陸
  澤名在鉅鹿北同樂史太平寰宇記五十九












  古經解鈎沈巻三
<經部,五經總義類,古經解鉤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