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古經解鉤沉 (四庫全書本)/卷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巻二十四 古經解鉤沉 巻二十五 巻二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古經解鈎沈巻二十五
  長洲余蕭客撰
  論語
  論語
  序易詩書禮樂春秋策皆尺二寸孝經謙半之論語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謙焉鄭𤣥序儀禮疏入
  贊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德則大矣比德中庸斯言之善莫不歸宗□者乖本妙極令終嗟我懐矣興言攸同孔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謝道韞論語贊藝文類聚五十五
  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
  子者男子之通稱謂孔子也馬融古論語訓說集解一凡學有三時一身中時學記云發然後禁則扞格
  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故内則云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十五成童舞象是也二年中時王制云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鄭𤣥云春夏陽也詩樂者聲聲亦陽也秋冬隂也書禮者事事亦隂也互言之者皆以其術相成又文王世子云春誦夏弦秋學禮冬讀書鄭𤣥云誦謂歌樂也弦謂以絲播時陽用事則學之以聲隂用事則學之以事因時順氣初功易也三日中時學記云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日日所習也皇侃義疏疏一
  不亦說乎
  說深而樂淺譙周注
  而不慍
  慍怨也鄭𤣥注並釋文二十四
  有子曰
  弟子有若孔安國訓解高麗本何晏集解一 魯人鄭𤣥論語篇目弟子史記注六十七
  與朋友交
  同門曰朋同志曰友鄭注影宋本易疏六周禮疏十四
  道千乘之國
  道猶治也包咸章句蔡節集說一 司馬法云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出革車一乘鄭注詩疏十三之二
  子夏曰
  子夏溫國卜商篇目弟子史記注六十七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其言可反覆故曰近義馬說韓李論語筆解上
  恭近於禮逺恥辱也
  恭不合禮非禮也以其能逺恥辱故曰近於禮也包章句高麗本集解一馬訓說筆解上
  異句未若貧而樂道唐石經一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磋琢磨以成寳器鄭注詩疏三之二
  為政
  一言以蔽之
  蔽塞也鄭注文選注五十四
  道之以徳
  六徳謂智仁聖義中和同釋文二十四
  孟懿子
  慶父輈稱死時人為之諱故曰孟氏同朱校宋本禮記疏九
  樊遲御
  樊遲齊人篇目弟子史記注六十七
  父母唯其疾之憂
  言孝子不妄為非唯疾病然後使父母憂馬說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犬以守禦馬以待勞皆養人者包章句並集解一
  色難
  言和顏悅色為難也鄭注
  先生饌
  食餘曰餕同並初學記十七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尋也尋繹故者又知新者可以為師矣孔解筆解上
  君子周而不比
  忠信為周阿黨為比鄭注宋本春秋疏十五
  誨汝知之乎
  誨猶教也孔解蔡集說一
  子張學干祿
  顓孫師陽城人篇目弟子史記索隠十八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言行如此雖不得禄得祿之道鄭注史記注六十七
  或謂孔子曰
  或之言有也同書疏十 或云言有人不顯其名而畧稱為或同宋本春秋疏三十三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
  大車為柏車小車為羊車同周禮疏二十二
  雖百世可知也
  物類相招勢數相生其變有常故可預知馬說高麗本集解一
  八佾
  與其易也
  易簡鄭注釋文二十四
  子謂冉有曰
  冉有魯人篇目弟子史記注六十七
  素以為絢兮
  成章曰絢鄭注儀禮疏八
  繪事後素
  素用繪同儀禮疏一
  禘自既灌而往者
  禘祭之禮自血腥始同周禮疏五
  吾不與祭如不祭
  孔子或出或病不自親祭使攝者為之不致肅敬於心與不祭之同同儀禮疏十五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
  諸侯告朔以羊則天子特牛與同朱校宋本禮記疏三十九 詩疏十九之二
  哀而不傷
  哀世夫婦不得此人不為减傷其愛同詩疏一之一
  哀公問社於宰我
  主田主謂社也同初學記二十八 宰我魯人篇目弟子史記注六十七
  始作
  謂金奏鄭注周禮疏二十二
  繹如也
  繹調達之貌同後漢書注四十下
  未盡善也
  謂未致太平同詩疏一之三
  里仁
  里仁為美
  里者民之所居鄭注高麗本集解一
  知者利仁
  知仁為美故利而行之王肅義說集解二
  顛沛必於是
  顛沛僵仆也馬說宋本文選注六
  無適也無莫也
  莫音慕鄭𤣥音 適莫猶厚薄也范甯釋文二十四
  君子懷徳
  懷思也孔解文選注十一
  何有
  言不難也同
  如禮何
  言不能用禮也同並蔡集說二
  忠恕而巳矣
  附補何注闕文忠以事上恕以接下本一而已惟其人也恵校相臺岳氏本二
  事君數
  數謂速數之數包章句筆解上 數世角翻何晏音色具翻梁武帝音釋文二十四
  公冶長
  子謂公冶長
  公冶長名芝字子長范甯釋文二十四 字子芝同史記索隱十八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
  南容南宫縚魯人不廢言見用孔解史記注六十七
  瑚璉也
  黍稷器夏曰瑚殷曰璉鄭注世說注上之上讀書雜鈔一
  雍也
  魯人篇目弟子史記注六十七
  子使漆雕開仕
  漆雕姓開名子若其字也仕仕於朝也孔解蔡集說三
  乘桴
  桴編竹木大曰栰小曰桴鄭注詩疏一之三
  無所取材
  適用曰材好勇過我用故曰無所取欒肇釋疑史記注六十七
  可使治其賦也
  賦魯論作傅梁武帝毛扆影宋蜀大字本音義
  赤也
  魯人篇目弟子史記注六十七
  孰愈
  愈猶勝也鄭注宋本春秋疏二十二
  宰予晝寢
  寢卧息也同文選注十五資暇集上 晝當作畫字言其繪畫寢室故夫子嘆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圬梁武帝資暇集上
  申棖
  蓋孔子弟子申續鄭注釋文二十四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深㣲故不可得而聞也孔解筆解上 性謂人受血氣以生有賢愚吉凶天道七政變動之占也鄭注後漢書注二十八上
  敏而好學
  敏行之疾也孔解詩疏十八之四
  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梲
  節栭也刻之為山梲梁上楹也畫以藻文蔡謂國君之守龜出蔡因以為名焉山節藻梲皆非文仲所當有之鄭注宋本春秋疏十四
  未知
  但聞其忠事未知其仁也孔解高麗本集解二
  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
  簡略也同文選注四十三 吾黨之小子於大道妄作穿鑿以成文章同任淵山谷詩注四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焉猶安也言小室之邑雖小必有忠信如丘者也安不如我之好學也言亦不如我之好學也衛瓘集注疏五 焉於䖍翻衛瓘音釋文二十四
  雍也
  仲弓問子桑伯子
  子桑秦大夫鄭注釋文二十四
  原思為之宰
  魯人篇目弟子史記注六十七
  九百
  九百斗孔解集解一
  季氏使閔子騫
  閔子騫魯人篇目弟子
  伯牛有疾
  伯牛魯人同並史記注六十七
  一簞食
  簞笥也鄭注儀禮疏一
  一瓢飲
  瓢瓠也孔解高麗本集解三
  賢哉回也
  非大賢樂道不能若此故以稱之衛瓘注史記注六十七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君子儒將以明道小人儒則矜其名何休注北堂書鈔六十六
  行不由徑
  步道曰逕鄭注史記索隠三
  則野
  野人粗略同儀禮疏十一
  文質彬彬
  彬彬文質相半之貌孔解文選注十七
  人之生也直
  始生之性皆正直鄭注詩疏七之二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陷陷入於井也孔解蔡集說三 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包章句高麗本集解三 惠校日本本集解三
  夫子矢之
  矢誓也鄭注 繆播論語旨序並釋文二十四 矢陳也夫子為子路陳天命也蔡謨史記注四十七
  予所否者
  否備鄙翻王弼音 李克音 方有翻繆播音並釋文二十四
  天厭之
  見南子者時不獲已猶文王之拘羑里也天厭之者言我之否屈乃天命所厭也欒釋疑史記注四十七
  可謂仁之方也已
  方猶道也鄭注後漢書注四十上
  述而
  竊比於我老彭
  老耼周之太史鄭注朱校宋本禮記疏二十六 彭彭咸也同文選注八
  自行束修以上
  謂年十五以上同後漢書注六十四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用已而後行不假隠以自高不屈道以要名時人無知其實者惟我與爾有是行欒釋疑史記注六十七
  則誰與
  與音餘皇侃音釋文二十四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齊聞習韶樂之盛美故忘於肉味也周氏章句史記注四十七周生烈義說高麗本集解四文選注十八 三月作音字韓愈注王楙野客叢書二十八
  飯蔬食
  蔬食菜食皇侃疏兼明書三
  子不語怪力亂神
  或無益於教化或所不忍言孔解高麗本集解四 力不由理斯怪力也神不由正斯亂神也怪力亂神有與於邪無益於教故不言也李充集注史記注四十七
  陳司敗問昭公
  司敗人名齊大夫鄭注釋文二十四
  揖巫馬期而進之
  巫馬期魯人篇目弟子史記注六十七
  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正如所言弟子猶不能學况仁聖乎包章句高麗本集解四
  
  謂疾益困也鄭注宋本春秋疏六
  子路請禱
  禱請也包章句世說注上之上
  丘之禱乆矣
  明素恭肅於鬼神且順子路之言也鄭注後漢書注八十二
  泰伯
  泰伯
  泰者善大之稱伯者長也周太王之元子故曰泰伯范甯史記索隠十
  三以天下讓
  泰伯少弟季歴生文王昌有聖徳泰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傳位於季歴以太王病託採藥於呉越不反太王薨而季歴立一讓也季歴薨而文王立二讓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讓也江熙釋范成大呉郡志四十八
  則絞
  絞刺也壬說筆解上
  啓予足啓予手
  父母全而生之亦當全而歸之論語注後漢書注五十二
  可以託六尺之孤
  六尺之孤年十五以下鄭注周禮疏十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㝠也其見人道逺同儀禮疏十一 由從也言王者設教務使人從之若皆知其本末則愚者或輕而不行同後漢書注八十二
  不至於穀
  穀祿也孫綽注
  不易得也
  易音亦孫綽音並釋文二十四
  異句予有亂十人唐石經四
  亂理也理官者十人孔解高麗本集解四 十人謂文母周公太公召公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宫括鄭注宋本春秋疏二十四
  而致美乎黻冕
  黻祭服之衣冕其冠也同宋本春秋疏十七
  子罕
  與仁
  寡能及之故希言包章句筆解上
  達巷黨人曰
  巷黨黨名也鄭注讀書雜鈔一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不任意無専必無固行無有其身壬說筆解上
  我叩其兩端
  兩端末也鄭注釋文二十四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恍惚不可得而形容包章句筆解上
  吾未見好徳如好色者也
  使好徳如好色則棄邪而反正矣李充注史記注四十七
  未成一簣
  簣土籠也鄭注書疏十三
  秀而不實者
  莠草似稷無實韋昭魯論解爾雅翼八
  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雖能之道未必能有所立雖有所立未必能權量輕重孔解筆解上
  唐棣之華
  唐棣棣也同兼明書三
  鄉黨
  恂恂如也
  恂恂恭愼貌鄭注後漢書注二十七
  踧踖如也
  踧踖敬恭貌同後漢書注二
  過位
  謂入門右北面君揖之位同朱校宋本禮記疏五
  屏氣
  屏除也孔解文選注十八
  紅紫不以為褻服
  紅紫間色不正䙝服私居服也䙝服不用則正服可知同蔡集說五 䙝衣袍襗也鄭注詩疏一之四
  緇衣羔裘
  諸侯視朝之服同儀禮疏十三 亦卿大夫士祭於君之服同周禮疏七 其服緇布衣而素裳緇帶素韠同朱校宋本禮記疏六十二 卿大夫朝服亦羔裘唯豹袪與君異耳同
  素衣麑裘
  諸侯視朝之服其臣則青豻褎絞衣為裼同並詩疏一之四視朔之服同朱校宋本禮記疏四十
  長一身有半
  今小臥被同周禮疏六
  非帷裳必殺之
  帷裳謂朝祭之服其制正幅如帷非帷裳者謂深衣削其幅縫齊倍要同宋本春秋疏二十六
  𤣥冠
  𤣥冠委貌諸侯視朝之服同榖梁疏七
  必朝服而朝
  朝服皮弁服同朱校宋本禮記疏二十六
  食不厭精
  食麄則誤人生疾故調和不厭精潔也皇疏
  食饐而餲
  謂經久味惡如乾魚肉久而味惡也同並兼明書三
  魚餒
  魚敗曰餒孔解史記注四十七
  不時不食
  不時非朝夕日中時一日之中三時食鄭注儀禮疏十三
  不使勝食氣
  食謂他饌皇疏兼明書三
  不撤薑食
  齊禁葷物薑辛而不臭故不去孔解集解五
  鄉人儺
  十二月命方相氏索室中驅疫鬼鄭注朱校宋本禮記疏二十五儺却之也以葦矢射之譙周注注補後漢書五
  廏焚
  廏公廏也王弼釋疑釋文二十四
  入大廟
  為君助祭也鄭注高麗本集解五
  異字居不客唐石經五
  式負版者
  版謂邦國籍也負之者賤𨽻人也鄭注世說注上之下
  必變
  敬天之怒孔解兼明書三
  山梁雌雉
  孔子山行見一雌雉食其梁粟同文選注三十五
  子路共之
  非本意不苟食故三嗅而作周氏筆解上
  先進
  先進於禮樂
  先進謂仕也包章句 謂學也鄭注釋文二十四
  則吾從先進
  將移風易俗歸之純素先進猶近古風故從之也包章句高麗本集解六
  皆不及門也
  皆不及仕進之門而失其所鄭注集解六
  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言閔子騫為人上事父母下順兄弟動靜盡善故人不得有非間之言也陳羣義說高麗本集解六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衛蒯聵亂子路興師往有孤黯者當師曰子欲入耶曰然黯從城上下麻繩鈎子路半城問曰為師耶為君耶曰在君為君在師為師黯因投之折其左股不死黯開城欲殺之子路目如明星之光曜黯不能前謂曰畏子之目願覆之子路以衣袂覆目黯遂殺之論語隠義宋本御覧三百六十六
  柴也
  魯人篇目弟子史記注六十七 衛人同史記索隱十八
  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論篤是口無擇言君子是身無擇行色莊者不惡而嚴孔解筆解下
  且知方也
  方常也鄭注文選注十二
  洛乎沂風乎舞雩
  沂水出沂山同水經注二十五 沂水在魯城南雩壇在其上同朱校宋本禮記疏三十四
  顏淵
  請問其目
  欲知其要鄭注周禮疏二十四
  舉臯陶
  臯陶為士師號曰庭堅同路史後紀注十一
  子路
  必世而後仁
  周道至美武王伐紂至成王乃致太平由承殷紂敝化之後故也鄭注
  冉子退朝
  朝於季氏之私朝同並詩疏四之二 謂冉有從季氏自魯君之朝而退也周氏蔡集說六
  吾黨有直躬
  直人名弓鄭注釋文二十四 葉公見聖人之訓動有隠諱故舉直躬江熙集解疏十三
  狂者進取
  仰法古制不顧時俗是進取一概之義鄭注詩疏三之二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言巫醫不能治無恒之人同
  不占而已矣
  無恒之人易所不占同並集解七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切切勸競貌怡怡謙順貌同詩疏九之二
  憲問
  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四者行之難未足以為仁鄭注史記注六十七
  危言危行
  危猶高也同文選注三十五後漢書注四十一
  危行言孫
  據時高言高行者皆見危同宋本春秋疏二
  奪伯氏駢邑三百
  三百家齊下大夫之制同朱校宋本禮記疏五十九
  卞莊子之勇
  卞莊子秦大夫鄭注釋文二十四
  霸諸侯
  天子衰諸侯興故曰霸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同書疏十一
  何以報徳
  徳謂恩惠也同蔡集說七
  下學而上達
  下學人事上知天命同後漢書注五十九
  吾力猶能肆諸市朝
  大夫於朝士於市公伯寮是士止應云肆諸市連言朝耳同周禮疏三十五
  作者七人矣
  伯夷叔齊虞仲辟世者荷蓧長沮桀溺辟地者栁下惠少連辟色者荷蕢楚狂接輿辟言者七當為十字之誤也同疏十四 七人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栁下惠少連欒釋疑孟子疏十三上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
  石門魯城外門也晨門主晨夜開閉者鄭注後漢書注六十下
  深則厲
  由膝以上為厲同詩疏二之二
  高宗諒隂
  諒闇謂凶廬也同後漢書注四十四
  原壤
  孔子幼少之舊故同魏書八十四
  衛靈公
  在陳絶糧
  粻糧也鄭注影宋蜀本音義
  斯濫矣
  濫竊也同同前
  知栁下惠之賢
  栁下惠魯大夫展禽食采栁下諡曰惠同文選注五十七
  動之不以禮
  夫知及以得其失也蕩仁守以静其失也寛莊莅以威其失也猛故必須禮然後和之以禮制知則精而不蕩以禮輔仁則溫而不寛以禮御莊則威而不猛故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李充注 知以通其變仁以安其性莊以安其慢禮以安其情化民之善必備此四者顏延之並疏十五
  固相師之道也
  相扶工鄭注儀禮疏四
  季氏
  自諸侯出
  亦謂幽王之後也鄭注賈公彥序周禮廢興 平王東遷政始微弱同詩疏四之一
  四世矣
  文子武子悼子平子同高麗本集解八
  狎大人
  狎慣忽之言慣見而忽也同書疏十一 大人謂天子諸侯為政教者同儀禮疏三
  陽貨
  陽貨欲見孔子
  陽貨名虎字貨孔解
  歸孔子豚
  豚豕之小者同並孟子疏六十
  子路不說
  夫子豈實之公山佛肸乎欲往之意以示無係以觀門人之意子路見形而不及道故聞乘桴而喜聞之公山而不說升堂而不入室安得聖人之趣江熙解疏十七
  吾其為東周乎
  興周道於東方故曰東周孔解筆解下 據時東周鄭注詩疏四之一
  吾豈匏𤓰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不得如不食之物繫滯一處孔解筆解下 我非匏𤓰焉能繫而不食者冀往仕而得祿鄭注文選注十一
  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爾時禮壞樂崩三年不行宰我大懼其往以為聖人無微旨以戒將来故假時人之謂啓憤於夫子義在屈已以明道也繆協疏十一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
  既稱君子不職為亂階也其於赴患致命而不知正顧義者則亦陷於為亂而受不義之責李充注史記注六十七
  惡訐以為直者
  發人之私曰訐孔觧蔡集說九
  微子
  殷有三仁焉
  三人行異而同仁其憂亂寜民孔解筆解下 箕子比干不忍去皆是同姓之臣者親屬之恩君雖無道不忍去之也然君臣義合道終不行雖同姓有去之理故微子去與箕子比干同稱三仁鄭注詩疏二之二
  吾老矣不能用也
  聖道難行故言老不能用孔解筆解下
  孔子下
  下堂出門也鄭注釋文二十四
  滔滔
  悠悠者周流之貌孔解史記注四十七 宋本文選注四十九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言凡天下有道者己皆不與易也己大而人小故也同高麗本集解九
  子路從而後
  孔子至蔡解於客舍人夜有取孔子一隻屐去盗者寘屐於受盗家孔子屐長一尺四寸與凡人屐異論語隠義注御覽六百九十八論語隠義事物紀原三
  以杖荷蓧
  蓧草器名包章句史記注四十七
  朱張
  字子弓荀卿以比孔子王弼注釋文二十四 言其行與孔子同故不論也同疏十八
  放言
  放置也置不復言世務包章句史記注四十七
  我則異於是
  不為夷齊之清不為惠連之屈故曰異於是也鄭注後漢書注六十一
  大師摯適齊
  師摯以下周平時人同漢書注二十
  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
  亞飯三飯四飯皆舉食之樂同周禮疏四
  故舊無大故
  大故謂惡逆之事同朱校宋本禮記疏十四
  周有八士
  宣王時劉向 馬融訓說並釋文二十四 周公相成王時所生鄭注詩疏十六之三
  子張
  雖小道
  小道如今諸子書也鄭注
  恐泥
  泥謂滯陷不通同並後漢書注六十下
  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
  謂在諒陰之中父臣及父政雖有不善者不忍改也馬說集解十
  堯曰
  天之厯數在爾躬
  謂有圖録之名鄭注書疏四
  敢用𤣥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
  帝太微五帝同詩疏二十之二 用𤣥牡者為舜命禹事於時總告五方之帝莫適用用皇天大帝之牲同書疏八
  帝臣不蔽
  桀居帝臣之位罪過不可隠蔽包章句筆解下
  簡在帝心
  簡閱在天心言天簡閱其善惡也鄭注書疏八



  古經解鈎沈卷二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