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源/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返回目錄 古詩源/序

作者:沈德潛
古詩源/例言

詩至有唐為極盛。然詩之盛非詩之源也。今夫觀水者至觀海止矣。然由海而溯之。近於海為九河。其上為洚水。為孟津。又其上由積石以至崑崙之源。記曰。祭川者先河後海。重其源也。唐以前之詩。崑崙以降之水也。漢京魏氏。去風雅未遠。無異辭矣。即齊梁之綺縟。陳隋之輕豔。風標品格。未必不遜於唐。自李獻吉以唐詩振。天下靡然從風。前後七子。互相羽翼。彬彬稱盛。然其敝也。株守太過。冠裳土偶。學者咎之。由守乎唐而不能上窮其源。故分門立戶者得從而為之辭。則唐詩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詩者又唐人之發源也。予前與樹滋陳子輯唐詩成軼。窺其盛矣。茲復溯隋陳而上。極乎黃軒。凡三百篇、楚騷而外。自郊廟樂章訖童謠里諺。無不備采。書成。得一十四卷。不敢謂已盡古詩。而古詩之雅者略盡於此。凡為學詩者導之源也。昔河汾王氏。刪漢魏以下詩。繼孔子三百篇後。謂之續經。天下後世羣起攻之曰僭。夫王氏之僭。以其儗聖人之經。非謂其錄刪後詩也。使誤用其說。謂漢魏以下學者不當蒐輯。是懲熱羹而吹韲[1]。見人噎而廢食。其亦翦拘拘之見爾矣。予之成是編也。於古逸存其概。於漢京得其詳。於魏晉獵其華。而亦不廢夫宋齊後之作者。既以編詩。亦以論世。使覽者窮本知變。以漸窺風雅之遺意。猶觀海者由逆河上之以溯崑崙之源。於詩教未必無少助也夫。

                  唐熙已亥夏五長洲沈德潛書於南徐之見山樓

注释[编辑]

  1. 上「艹」下「齏」,同「齏」。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