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義/07.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繫辭上卷七

周易繫辭上第七。

[疏]正義曰:謂之「繫辭」者,凡有二義,論字取繫屬之義。聖人繫屬此辭於爻卦之下,故此篇第六章云:「繫辭焉以斷其吉凶。」第十二章云:「繫辭焉以盡其言。」是繫屬其辭於爻卦之下,則上下二篇《經》辭是也。文取繫屬之義,故字體從「毄」。又音為繫者,取剛繫之義。卦之與爻,各有其辭以釋其義,則卦之與爻,各有剛繫,所以音謂之繫也。夫子本作《十翼》,申說上下二篇《經》文,《繫辭》條貫義理,別自為卷,總曰《繫辭》。分為上下二篇者,何氏云:上篇明無,故曰「易有太極」,太極即無也。又云「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是其無也。下篇明幾,從無入有,故云「知幾其神乎」。今謂分為上下,更無異義,有以簡編重大,是以分之。或以上篇論易之大理,下篇論易之小理者,事必不通。何則?案上《繫》云:「君子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又云:「藉用白茅,無咎。」皆人言語小事,及小慎之行,豈為易之大理?又下《繫》云:「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豈復易之小事乎?明以大小分之,義必不可。故知聖人既無其意,若欲強釋,理必不通。諸儒所釋上篇,所以分段次下,凡有一十二章。周氏云:「天尊地卑」為第一章,「聖人設卦觀象」為第二章,「彖者言乎象者」為第三章,「精氣為物」為第四章,「顯諸仁藏諸用」為第五章,「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為第六章,「初六藉用白茅」為第七章,「大衍之數」為第八章,「子曰知變化之道」為第九章,「天一地二」為第十章,「是故易有太極」為第十一章,「子曰書不盡言」為第十二章。馬季長、荀爽、姚信等又分「白茅」章後,取「負且乘」更為別章,成十三章。案「白茅」以下,曆序諸卦,獨分「負且乘」以為別章,義無所取也。虞翻分為十一章,合「大衍之數」並「知變化之道」,共為一章,案「大衍」一章,總明揲蓍策數,及十有八變之事,首尾相連。其「知變化之道」己下,別明「知神」及「唯幾」之事,全與「大衍」章義不類,何得合為一章?今從先儒以十二章為定。

[疏]正義曰:「天尊地卑」至「其中矣」,此第一章,明天尊地卑,及貴賤之位,剛柔動靜寒暑往來,廣明乾坤簡易之德。聖人法之,能見天下之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坤其易之門戶,先明天尊地卑,以定乾坤之體。

[疏]「天尊」至「定矣」。○正義曰:天以剛陽而尊,地以柔陰而卑,則乾坤之體安定矣。乾健與天陽同,坤順與地陰同,故得乾坤定矣。若天不剛陽,地不柔陰,是乾坤之體不得定也。此《經》明天地之德也。○注「先明」至「之體」。○正義曰:云:「先明天尊地卑,以定乾坤之體」者,易含萬象,天地最大。若天尊地卑,各得其所,則乾坤之義得定矣。若天之不尊,降在滯溺;地之不卑,進在剛盛,則乾坤之體,何由定矣?案乾坤是天地之用,非天地之體,今云乾坤之體者,是所用之體,乾以健為體,坤以順為體,故云「乾坤之體」。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天尊地卑之義既列,則涉乎萬物,貴賤之位明矣。

[疏]「卑高」至「位矣」。○正義曰:卑,謂地體卑下;高,謂天體高上。卑高既以陳列,則物之貴賤,得其位矣。若卑不處卑,謂地在上,高不處高,謂天在下。上下既亂,則萬物貴賤則不得其位矣。此《經》明天地之體,此雖明天地之體,亦涉乎萬物之形。此「貴賤」總兼萬物,不唯天地而已,先云「卑」者,使文爾。案前《經》云「天尊地卑」,「天地」別陳。此「卑高以陳」,不更別陳。總云「卑高」者,上文詳,於此略也。○注「天尊」至「明矣」。○正義曰:「天尊地卑之義既列」,解《經》「卑高以陳」也。云「則涉乎萬物貴賤之位明矣」,解《經》「貴賤位矣」。上《經》既云「天尊地卑」,此《經》又云「貴賤」者,則貴非唯天地,是兼萬物之貴賤。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剛動而柔止也。動止得其常體,則剛柔之分著矣。

[疏]正義曰:天陽為動,地陰為靜,各有常度,則剛柔斷定矣。動而有常則成剛,靜而有常則成柔,所以剛柔可斷定矣。若動而無常,則剛道不成;靜而無常,則柔道不立。是剛柔雜亂,動靜無常,則剛柔不可斷定也。此《經》論天地之性也。此雖天地動靜,亦裛兼萬物也。萬物稟於陽氣多而為動也,稟於陰氣多而為靜也。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方有類,物有群,則有同有異,有聚有分也。順其所同,則吉;乖其所趣,則凶,故吉凶生矣。

[疏]「方以類聚」至「生矣」。○正義曰:方,謂法術性行,以類共聚,固方者則同聚也。物,謂物色群黨,共在一處,而與他物相分別。若順其所同,則吉也;若乖其所趣,則凶也,故曰「吉凶生矣」。此《經》雖因天地之性,亦廣包萬物之情也。○注「方有類」。○正義曰:云「方有類」者,方,謂法術情性趣舍,故《春秋》云「教子以義方」,《注》云:「方,道也。」是方謂性行法術也。言方雖以類而聚,亦有非類而聚者。若陰之所求者陽,陽之所求者陰,是非類聚也。若以人比禽獸,即是非類,雖男女不同,俱是人例,亦是以類聚也。故云「順所同則吉,乖所趣則凶」。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象況日月星辰,形況山川草木也。懸象運轉以成昏明,山澤通氣而雲行雨施,故變化見矣。

[疏]正義曰:「象」謂懸象,日月星辰也。「形」謂山川草木也。懸象運轉而成昏明,山澤通氣而雲行雨施,故變化是也。

是故剛柔相摩,相切摩也,言陰陽之交感也。

[疏]正義曰:以變化形見,即陽極變為陰,陰極變為陽,陽剛而陰柔,故剛柔共相切摩,更遞變化也。

八卦相蕩。相推蕩也,言運化之推移。

[疏]正義曰:剛則陽爻也。柔則陰爻也。剛柔兩體,是陰陽二爻,相雜而成八卦,遞相推蕩。若十一月一陽生而推去一陰,五月一陰生而推去一陽。雖諸卦遞相推移,本從八卦而來,故云「八卦相蕩也」。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天地之道,不為而善始,不勞而善成,故曰易簡。

[疏]「鼓之以雷霆」至「簡能」。○正義曰:「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者,重明上《經》「變化見矣」及「剛柔相摩,八卦相蕩」之事。八卦既相推蕩,各有功之所用也。又鼓動之以震雷離電,滋潤之以巽風坎雨,或離日坎月,運動而行,一節為寒,一節為暑,直云震、巽、離、坎,不云乾、坤、艮、兌者,乾、坤上下備言,艮、兌非鼓動運行之物,故不言之,其實亦一焉。雷電風雨,亦出山澤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者,道謂自然而生,故乾得自然而為男,坤得自然而成女。必云成者有故,以乾因陰而得成男,坤因陽而得成女,故云成也。「乾知太始」者,以乾是天陽之氣,萬物皆始在於氣,故云知其大始也。「坤作成物」者,坤是地陰之形,坤能造作以成物也。初始無形,未有營作,故但云知也。巳成之物,事可營為,故云作也。「乾以易知」者,易謂易略,無所造為,以此為知,故曰「乾以易知」也。「坤以簡能」者,簡謂簡省凝靜,不須繁勞,以此為能,故曰「坤以簡能」也。若於物艱難,則不可以知,故以易而得知也。若於事繁勞,則不可能也。必簡省而後可能也。○注「天地之道」至「易簡」。○正義曰:云:「天地之道,不為而善始」者,釋《經》之「乾以易知」。「不勞而善成」者,釋《經》「坤以簡能」也。案《經》乾易坤簡,各自別言,而《注》合云天地者,若以坤對乾,乾為易也,坤為簡也。《經》之所云者是也。若據乾坤相合皆無為,自然養物之始也,是自然成物之終也。是乾亦有簡,坤亦有易,故《注》合而言之也。用使聖人俱行易簡,法無為之化。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順萬物之情,故曰有親。通天下之志,故曰有功。

[疏]正義曰:「易則易知」者,此覆說上「乾以易知」也。乾德既能說易,若求而行之,則易可知也。「簡則易從」者,覆說上「坤以簡能」也。於事簡省,若求而行之,則易可從也。上「乾以易知,坤以簡能」,論乾坤之體性也。「易則易知,簡則易從」者,此論乾坤既有此性,人則易可仿效也。「易知則有親」者,性意易知,心無險難,則相和親,故云「易知則有親」也。「易從則有功」者,於事易從,不有繁勞,其功易就,故曰「易從則有功」。此二句,論聖人法此乾坤易簡,則有所益也。

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有易簡之德,則能成可久可大之功。

[疏]正義曰:「有親則可久」者,物既和親,無相殘害,故可久也。「有功則可大」者,事業有功,則積漸可大。此二句,論人法乾坤,久而益大。

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天地易簡,萬物各載其形。聖人不為,群方各遂其業。德業既成,則入於形器,故以賢人目其德業。

[疏]「可久」至「之業」。○正義曰:「可久則賢人之德」者,使物長久,是賢人之德,能養萬物,故云「可久則賢人之德」也。「可大則賢人之業」者,功勞既大,則是賢人事業。行天地之道,總天地之功,唯聖人能。然今云賢人者,聖人則隱跡藏用,事在無境。今云「可久」「可大」,則是離無入有,賢人則事在有境。故「可久」「可大」,以賢人目之也。○注「聖人」至「其業」。○正義曰:云:「聖人不為,群方各遂其業」者,聖人顯仁藏用,唯見生養之功,不見其何以生養,猶若日月見其照臨之力,不知何以照臨,是聖人用無為以及天下,是聖人不為也。云「德業既成,則入於形器」者,初行德業未成之時,不見其所為,是在於虛無。若德業既成,復被於物,在於有境,是入於形器也。賢人之分,則見其所為,見其成功始末,皆有德之與業,是所有形器,故以賢人目其德業。然則本其虛無玄象謂之聖,據其成功事業謂之賢也。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莫不由於易簡而各得順其分位也。

[疏]「易簡」至「得矣」。○正義曰:此則贊明聖人能行天地易簡之化,則天下萬事之理,並得其宜矣。○注「易簡」。○正義曰:若能行說易簡靜,任物自生,則物得其性矣。故《列子》云:「不生而物自生,不化而物自化。」若不行易簡,法令茲章,則物失其性也。《老子》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又莊云:「馬翦剔羈絆,所傷多矣。」是天下之理未得也。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成位至立象也。極易簡則能通天下之理,通天下之理,故能成象,並乎天地言其中,則並明天地也。

[疏]正義曰:成位況立象,言聖人極易簡之善,則能通天下之理,故能成立卦象於天地之中,言並天地也。

[疏]正義曰:「聖人設卦」至「不利」,此第二章也。前章言天地成象成形,簡易之德,明乾坤之大旨。此章明聖人設卦觀象,爻辭吉凶,悔吝之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