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咸淳臨安志 (四庫全書本)/卷0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八 咸淳臨安志 卷三十九 卷四十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九  宋 潜説友 撰
  山川十八
  堰
  城外
  清湖堰
  在餘杭門外稅務東
  裏沙河堰
  在餘杭門外仁和橋東
  餘杭縣
  東郭堰
  在舊縣之東南渠河上後漢縣令陳渾置堰廢已久
  千秋堰
  在縣東南二里㑹昌二年廢呉越王復置咸平中又廢景徳四年令章得一復置號千秋堰亦號新堰斗門政和中令孫延夀以斗門漲沙易衝決築土以防之宣和間以其材修西函斗門邑人云縣之東南惟安樂一鄉地勢下而田畝廣常患天目湍水暴至故昔人開湖以殺水勢築塘隄以防其溢又於溪之南岸作大斗門二千秋堰斗門與西函斗門是也小函二許家壩化函斗門是也溪水漲則下板以防水入溪水退壩中水髙則啟板以洩之旱則修千秋堰以遏溪流令水自斗門入南渠河以灌安樂鄉之田自縣至錢塘界溪流皆深濶不可為堰獨千秋堰有灘水淺可施人力斗門當安樂上流水勢亦順今既廢斗門則此堰亦廢矣紹興初大旱南渠河至斷流邑人頗思新堰斗門之利溪塘新堰之上最當衝激方其決也首⿱宀𠮷 -- 𡧱安樂鄉田而邑錢塘崇化鄉田次之欽徳招德二鄉田又次之故每加修繕則安樂與錢塘崇化之人併力為之而責篠木於欽徳招徳兩鄉其後錢塘之人憚於逺役又以安樂鄉居水患之衝恃其必葺漫不加省安樂之人力既不給因陋就寡嵗月浸久故堰易敝臨安縣
  五袴堰
  在縣西三里
  魚躍堰
  在縣南一里
  金鍾堰
  在縣東三里
  萬庾堰
  在縣西四里
  甘棠堰
  新溪堰
  並在縣西二十里灌田甚多
  軋堰
  長橋堰
  黒龍堰
  並在縣東施村
  猷溪堰
  龍口石堰
  並在髙陸
  沃山堰
  在慶雲鄉有潭甚深冬夏不竭
  於潛縣水𭡠附
  後塘堰  石堰   後千堰  紅杏青堰青苦堰  銅盆堰  社木堰  楓木堰
  青木堰  泥塘堰  喻畈堰  陶浮堰
  謝家堰  目源堰
  右並在嘉徳鄉第一都已上一十四堰承接東西天目兩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二千一百四十三畝
  波周堰  東河村堰 何潭堰  葛村堰
  社青堰  念叔畈堰 呉家前堰 金門塢山堰沈堰   牌口堰  寨山下連接三堰下清潭堰亭子山堰 盛堰   朱有堰  牌口盛堰沈堰   勃浴堰  元畝堰
  右並在嘉徳鄉第二都已上二十一堰承接天目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二千五百四十五畝
  震青堰  破坎堰  社木堰  西堰
  呉村堰  烏勞堰  波眉堰  烏塼堰
  杏梅堰  小堰   麻車堰  廣義橋堰右並在嘉徳鄉第三都已上一十二堰承接天目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三百七十畝
  □堰   後門堰  大何堰  上何堰
  中何堰  下何堰  大湧堰  上湧堰
  中湧堰  下湧堰  泥黄大堰 波偷堰
  趙堰   泥酬堰  社堰   何堰
  梅口堰  張堰   山堰   八畝堰
  右並在嘉徳鄉第四都已上二十堰承接天目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二千五百三十八畝一角嘉泰三年今晁百談任内嘉徳鄉盛逸盛端等爭充堰長事考縣逺年官印押堰簿自泥黄大堰止地名張堰凡作小堰八所分為八𭡠注水入田皆承天目大源之水上流下接自元符元年戊寅至嘉泰二年壬戌凡一百五年每嵗扵農務前每𭡠各推小堰管頭三名八𭡠共二十四名同共集田戶修作晁宰遂以自来輪流堰長姓名年載置旁通圗令上五𭡠田戸每充應兩年訖即輪下三𭡠田户充應一年並照田畝𭡠數多寡均差日後周而復始且出給斷由付八𭡠田戸家收一本永為定規
  碟山堰  湖道堰
  右在嘉徳鄉第五都已上二堰承接天目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七百畝
  泉水孔𭡠 下坵𭡠  百筧𭡠  下泉𭡠
  小大𭡠  新田小𭡠
  右並在嘉徳鄉第一都已上六𭡠承接後峴山等䖏泉水流接䕃田六十五畝
  眀空寺前三小𭡠
  右三捺在嘉徳鄉第三都承接天目大源水流入䕃田三十畝
  店前堰  謝直堰  瓦窑堰  黄泥偃
  長堰   濕嶺堰  烏橋堰  李家堰
  捹口堰  湖頭堰  庄前堰  上宅堰
  石嶺堰  何堰   烏昌堰  冷水髙堰八畝堰  挿堰   江家堰  北陳于堰石潭堰  曹堰   徐邱堰  南陳于堰凡石堰  石堰   長田堰  青山堰
  烏鼓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六都已上二十九堰承接千秋嶺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九百二十五畝
  朱家堰  牛堰   官堰   小楊堰
  板堰   青山堰  平科堰  大堰
  大楊堰  棧堰   何家堰  朱家堰
  穿金堰  陳千堰  後墓堰  界干堰
  黄公堰  妙樂寺堰 朱村小令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七都已上十九堰承接千秋嶺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二百八十六畝
  徐家前堰 周浩口堰 馬干溪堰 烏郎口堰平陁堰  波郎堰  田溪堰  鎖如上下堰波藉上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八都已上九堰承接西天目水發源上流下接䕃田二千一百八十畝
  豐撑堰  大干堰  横溪堰  壇石堰
  柴村堰  甲子堰  秋堰   鶴堰
  陳堰   鳯山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九都已上十堰承接天目源水上流下接䕃田六千九百三十畝
  戴家𭡠  石牛水捺 小坑水捺  呉家捺何長塢捺 小坑𭡠 橋頭𭡠   □嶺村𭡠徐家𭡠  徐家前捺 髙坵𭡠  大石𭡠
  湖老塢𭡠 橋下𭡠  塢口小𭡠 村前水捺支𠉀村𭡠 橋頭𭡠  炭竈塢𭡠 栁𤓰口坑𭡠東山𭡠  廣陵岸𭡠 烏山下𭡠 低溪水𭡠喏口𭡠  板如嶺𭡠 髙橋𭡠  塘頭𭡠
  右並在惟新鄉第六都已上二十八𭡠承接千秋嶺山坑水上流下接䕃田七百六畝
  長干𭡠  埂𭡠   撩車𭡠  長橋𭡠
  嚮山𭡠
  右並在惟新鄉第七都已上五𭡠承接千秋嶺水流入䕃田八十二畝
  茶園堰  許村堰  清家堰  雙棧上下二堰水社堰  横路堰  泥干内堰 東陳堰
  東山下堰 西陳堰  山下堰  泥侯堰
  青山堰  板堰   仦姑堰  呉家堰
  旱堰   冷水堰  何干堰
  皁干堰  麻園堰  野堰   蘓干堰
  呉干堰  髙堰   徐百岸堰 金竹岸堰牌前堰  楊岸堰  黄土堰  朱相堰
  樓堰   黄堰   十畝堰  姥鴉堰
  泥杲堰  蘭塢堰  社墓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十都已上四十堰承接大明巖下并昌化縣蘆嶺坑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四百八十九畝二角
  青山堰  社塔堰  池湖堰  小青山堰細堰   洒堰   横溪堰  波稜堰
  長潭堰  天井堰  澤河堰  黎干堰
  鵶鵲堰  泥香新堰 泥秀干堰 富坑干堰右並在惟新鄉第十一都已上一十六堰承接潜川波山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一百七十三畝
  下地堰  朱呉堰  方圎堰  波特堰
  柯婆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十二都已上五堰承接大溪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八百畝
  上貨塢口𭡠
  右在惟新鄉第一都承接黄土堰水流入徐家村䕃田一十畝
  後剪小𭡠 石㶚小𭡠 前干小𭡠 麻車干小𭡠烏青小𭡠 昔干小𭡠 泥浪干小𭡠
  右並在惟新鄉第十二都已上七𭡠承接黄嶺山坑水上流下接䕃田二百九十畝
  官堰一所
  右在豐國鄉第十四都承接周免發源水流入䕃田四十一畝
  泥呉堰  牛車堰  明鏡堰  大田堰
  塘里堰  盛湖堰  朱酉堰  泥愁堰
  趙千堰  淡家堰
  右並在豐國鄉第十五都已上十堰承接臨安縣界東溪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一百九十畝
  盈堰   上欄堰  泥頭堰
  右並在豐國鄉第十六都已上三堰承接東溪水上流下接䕃田共六百六十畝
  抽口𭡠  後塢口𭡠 西畈𭡠  拜干檀木𭡠右並在豐國鄉第十三都已上四𭡠承接神坑水流接䕃田一百四十畝
  周免𭡠  亭口𭡠
  右在豐國鄉第十四都已上二𭡠承接凸石發源水流接䕃田七十畝
  牛堰   塔子嶺堰 景雲堰  王家堰
  忻同堰  于田塢堰 馬退堰  古樓堰
  南山堰  楊山岸堰 陳姑庄堰 楊家塢堰王家堰  徐家堰  巖山堰  于嶺堰
  泥脚堰  泥肚堰  師姑堰  東塢堰
  方家下堰 三畝堰  朱干堰  社木堰
  土地堂堰 小溪堰  頭坑堰  市干堰
  陳家前堰 盛家堰
  右並在豐國鄉十七都已上三十堰承接浪後源等䖏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一百七十畝
  溪西堰  馬坑堰  寄源堰  室干下堰室干上堰 石碧堰  中間堰  錢家堰
  范家前堰 張家田堰 外傍堰  何山人墓堰裏傍堰  外石堰  裏石堰  五坵堰
  盛大塢堰 錢坑堰  九畨水界
  右並在豐國鄉十八都已上十九堰承接黄山等處水流接䕃田八百五十畝
  鉢底堰  扶充堰  善堰   牧亭後干堰祝嶺堰  狹路堰  皂角堰  木嶺小坑堰朱山堰  外髙堰  前坑堰  扶雲嶺髙堰下村堰  神符堰  昔干堰  許家堰
  楊木堰  堰頭堰  石嶺堰  朱陁堰
  下陁堰  青山堰  中陁堰  仲塢口堰右並在豐國鄉十九都已上二十四堰承接祝塢等䖏水流接䕃田計一千四百四十畝
  扶西堰  管堰   波麻堰  朱甫干堰攔坑堰  攔塢路堰 謝家堰  施家堰
  殺猪堰  牛路堰  水路堰  新邱堰
  徐大堰  烏閔堰
  右在豐國鄉二十都已上十四堰承接天目富源溪井欄烏山坑水流接共䕃田一千四百六十八畝
  浪干𭡠  湛干𭡠  老公嶺𭡠 景村横溪捺桃木塢口𭡠
  右並在豐國鄉十七都已上五𭡠承接浪後發源水流接共䕃田一百二十畝
  官堰東岸奤干 小杯堰  冷干堰  嶺背堰
  塔堰樂平寺後 鐵砧堰  小東堰  小背堰
  右在長安鄉二十一都已上八堰承接延湖山源水流接䕃田一千九十六畝
  盛村孔堰 寳山翼堰 湯村潤堰 張村查堰宰堰   下師堰  十畝堰  烏堰
  髙堰   小堰   亭堰
  右在長安鄉二十二都已上十一堰承接沿山坑水流接䕃田一千三百五畝
  徐村堰  髙堰   泥城堰
  右並在長安鄉二十三都已上三堰承接良梅山壠嶺并馬嶺脚發源水流接䕃田三百六十五畝
  神坑下捺 横塢畔𭡠 後宅山坑𭡠 沿村山坑捺二小捺  横塢山坑捺
  右並在長安鄉二十一都已上七捺承接延湖山發源等處水流接共䕃田一百九十畝
  潛環境皆山非澤國比水之源自天目眉山宣秋嶺而發者皆自北而南由穫栁蘆嶺而發者皆自西而東由横塘頂山而發者皆自東而西逶迤曲折至縣南七里始合而下紫溪直西則與唐山水合而下至樂延又合湖之源下至印渚滙於桐江邑山多田寡水行乎兩山之間凡瀕溪低平之地皆有田俗所謂大源田外則倚山厯級而上者水皆無及其所資以灌溉者淺澗斷溜而嵗雨時若其稔幾於大源一有旱暵拱手待槁所藉以為民命者惟大源田而為田之夀脉者塘堰是也合六鄉計之大小堰約計三百二十捺又七十所分并不常而為塘者十有一焉䟽瀹瀦蓄之有方則著於邵公塘堰之叙導決先後之有節則具於晁公八捺之法是皆有民社者所當加意毋使杜公泳崔長官専美於前可也以上見邑志以水利所闗故具載於此富陽縣壩附
  麻車堰溉田一百餘畝
  在臨湖里
  石嶺堰溉田一百餘畝
  青山堰溉田二百餘畝
  涌泉堰溉田五十餘畝
  應墓堰又云應家堰溉田二百餘畝
  朱壩堰溉田二百餘畝
  風溪堰溉田四十餘畝
  梓堰溉田二百餘畝
  大公堰溉田三十餘畝
  後步堰溉田二十餘畝
  烏枝堰溉田四十餘畝
  右在日昇里
  長泉堰東西兩岸各有小浦東岸從周世隆門前入通山下取笪餈橋出大浦約四百丈濶二丈深一丈兩岸從堰入取孫家步出大浦各有浦口并東西兩岸各有車水澳元濶四尺深四尺溉田四千有餘頃
  陳塘堰溉田六百餘畝
  陶溪堰溉田八百餘畝
  杜公堰又云松元堰溉田二百餘畝
  右在安仁里
  黄鶯堰溉田三百餘畝
  潭堰溉田一百餘畝
  東泰堰溉田二百餘畝
  青山堰
  黄山堰
  右在長夀里
  烏枝堰溉田三百餘畝
  閘堰溉田二百餘畝
  大山堰溉田二百餘畝
  馬山下堰溉田二百餘畝
  右在恵愛里
  彈堰溉田二百餘畝
  徐埭堰又云徐袋堰溉田二千餘畝
  右在雊雉里
  長泉堰溉田五百餘畝
  右在祥風里
  罟山潘堰共溉田二千餘畝
  河塘堰溉田四千餘畝
  店弄堰溉田一百餘畝
  横河堰溉田二百餘畝
  武婆堰又云武溪堰溉田三十餘畝
  右在麗景里
  謝塘堰
  閬塘堰又云□塘堰
  西了堰溉田一千畝
  浦裏堰溉田四百餘畝
  上壩堰溉田五百餘畝
  下壩堰溉田二百畝
  小謝湖堰溉田二千餘畝
  右在江隂里
  閘堰
  重塘堰
  黄毛堰
  已上三堰東接鎮橋西接黄毛堰南接黄堰北接大江共溉田二千餘畝
  馬塘堰溉田五百餘畝
  右四堰在望仙村
  路堰溉田三百餘畝
  月程堰溉田四十餘畝
  裘堰溉田二百餘畝
  潘塘堰溉田五百畝
  石堰溉田一千畝
  中堰溉田 餘畝
  瓦竈堰溉田三百餘畝
  人盤堰溉田一百五十畝
  横堰溉田五百畝
  孫漁堰
  東枝堰溉田二百畝
  下路堰溉田三百畝
  石佛堰溉田八百餘畝
  上枝堰溉田三百餘畝
  右在大元里
  羅漢山谿堰溉田二百餘畝
  在感化里上接屠山里界下通江其溪約濶五尺深三尺作一十三處車戽
  白石壩溉田二千餘畝
  笋壩溉田三百餘畞
  右在慶䕶里
  横溪壩溉田三十餘畝
  在儀鳯里
  湖山砩溉田二千餘畝
  支下壩溉田三百餘畞
  安和壩溉田七百餘畝
  右在善政里
  臧村壩溉田二百畝
  梅洲壩溉田七十餘畝
  梅漾壩溉田三百畝
  右在棲鶴里
  鹽官縣
  長官堰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即舊義亭埭
  荘婆堰
  在縣西北三十里
  黄家堰
  在縣西五十里
  通浦堰
  在縣北五里
  瓦石堰
  在縣東北一里半堰東舊有劉郎堰今廢
  李六堰
  在縣東五里
  凌家堰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莫家堰
  在縣西北四十七里
  昌化縣
  平葛渡溪堰
  虞溪堰
  白山頭溪堰
  髙犁村溪堰
  上營村溪堰
  林村溪堰
  右在永豐鄉
  雲老溪堰
  下阮村溪堰
  上博溪堰
  右在呉安鄉
  赤石村溪堰
  余村溪堰
  王村溪堰
  章村溪堰
  金村溪堰
  陳村溪堰
  右在金山鄉
  朱儒村溪堰
  葛千溪堰
  頰口村溪堰
  朱浪村溪堰
  爾干村溪堰
  忻村溪堰
  上巖村溪堰
  王村溪堰
  右在玉仙鄉
  水閘
  城外
  澄水閘
  在長橋南始因錢湖門内諸山之水分流為三道雨甚則泥滓侵濁西湖故於錢湖門之北城下置海子口流出省馬院後為小渠引水直至澄水閘入湖又有南閘者亦分方家峪之水至長橋下入湖古來䟽此水為三渠皆有石橋後渠為居民堙塞然橋猶可記
  西閘
  在赤山教塲側
  龍山渾水閘
  清水閘
  並在龍山
  浙江渾水閘
  清水閘
  並在便門外
  保安閘
  在小堰門外天聖四年侍御史方煦言杭州海潮衝壊水閘舟船阻滯詔復修治乾道五年周安撫淙重修浙江渾水清水保安三閘仍奏請置監官一貟
  清湖上中下三閘
  在餘杭門外
  石函橋閘
  在錢塘門外湖漲則開此泄於下湖詳具白公記
  安溪斗門
  在錢塘縣北
  化灣斗門
  在錢塘縣北
  鹽官縣
  長安三閘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相傳始於唐紹聖間鮑提刑累沙羅木為之重置斗門二後壊於兵火紹聖八年吳運使請易以石埭紹熙二年張提舉重修嵗久莫詳諸使者名凡自下閘九十餘步至中閘又八十餘步至上閘盖由杭而西水益走下故置閘以限之閘兵舊額百二十人崇寧二年有㫖易閘旁民田以浚兩澳環以隄上澳九十八畝下澳百三十二畝水多則蓄於兩澳旱則決以注閘今閘之敝隨治而測岸頽毁居民日侵兵額未復嘉定初令潘景䕫常請開兩澳之塞以濟饑民不果行
  黄灣閘
  在縣東六十里今廢
  
  城内外
  浙江渡
  在𠉀潮門外對西興
  龍山渡
  在六和塔下對漁浦
  魚山渡
  在大朱橋鹽場兩岸相望不逺潮勢已殺浙東士夫憚於渡魚浦者多由此
  渡船頭
  在通江橋北
  周家渡
  在城内柴木巷
  司馬渡
  蕭家渡
  在下中沙巷
  邊家渡
  在仁和倉之東
  陸家渡
  在豐儲西倉後
  時家渡
  在徳勝堰内
  於潜縣
  觀湖渡
  在縣南十八里今為浮橋
  下梅渡
  在縣南二十里
  紫溪渡
  在縣南三十里
  生仙渡
  在紫溪渡之西
  印渚渡
  在縣南六十里
  收生渡
  在縣南五十五里
  富陽縣
  下口渡
  在縣南二百五十步江濶五里二百二十六步今南門外沙洲是也
  題詠范石湖富陽渡詩不到江湖十五年歙山青繞屋頭邊富春渡口明人眼落日孤舟浪泊天
  廟山渡
  在縣東二十一里江濶二百三十步
  剡浦渡
  在縣西南二十里江濶二里餘
  觀山渡
  在縣東本縣十鄉六居江南四居江北凡為津五惟觀山往來者衆始民間自渡紹興間中人張氏剏例買撲錢足舟滿乃始離岸渡者苦之甚至覆溺廟山等渡害亦如之進士謝安頤移書宦官弗聴遂陳於府守韓尚書仲通為敷奏住罷未幾貴戚又復擅之其害尤甚謝乃叩閽投匭劄下版曹大書鏤版永不許陳乞買撲任民私渡嘉泰中權要受賂又有請於府府密咨訪縣令陳晃國具述始末申明諸司其說始寢
  新城縣
  下溪渡
  在縣西南一百步
  南津渡
  在縣南一里
  昌化縣
  泥皛渡
  在縣東南三里
  下阮渡
  在縣東南十五里
  上水南渡
  在縣西南一里
  下水南渡
  在縣東南一里
  平葛渡
  在縣西南二里
  髙犁渡
  在縣西南七里
  遽溪渡
  在縣西十五里
  董溪渡
  在縣西二十里
  無他渡
  在縣西三十里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