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 (四庫全書本)/卷0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卷二十 唐會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唐會要卷二十一
  宋 王溥 撰
  縁陵禮物
  舊儀注品物時新將堪供進所司先進太常令尚食相知簡擇仍以滋味與斯物相宜者配之冬魚等凡五十六品
  永徽二年七月二十九日有司言謹按獻陵三年之後每朔望上食冬夏至伏臘清明社等節日亦準朔望上食來月之後改復平常昭陵所司上食請依獻陵故事從之
  景龍二年二月太常博士彭景真以為諸陵每日奠祭乖於古禮上疏謹按三禮正文無諸陵日祭之事唯著宗廟月祭之禮故祭法云天下有建國置都設為廟祧壇墠而祭之乃為親疎多少之數是故王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遠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去壇為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則古禮具在文義可求景直又按禮論譙周祭志云天子之廟始祖及高祖曾祖祖考皆每月朔望加薦以象平生朔食也謂之月祭二祧之廟無月祭此譙周所著與古義禮相附近亦無日祭之文今諸陵祭有朔望并節日料則古禮殷事之義也諸節日猶古薦新之義故鄭𤣥注禮記云殷事朔日月半薦新之奠也又註儀禮月朔月半猶平常之朝夕也大祥之後即四時祭此則古者祭皆在廟近代以來始有朔望及諸節日祭於陵寢在廟惟曰時正享及臘為五享前所奏定並依古廟正文且旁稽外𫝊考據禮經更無日祭惟漢七廟議京師自高祖下至宣帝與太上王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廟又園中各有寢殿日祭於寢月祭於廟時祭於便殿至元帝時貢禹以為太煩奏請罷郡國廟丞相韋𤣥成等議七廟外寢園皆無復祭奏可議者亦以祭不欲數數則黷宜復古禮四時祭於廟丞相匡衡亦奏七廟迭毁之義帝從之又數復數改劉歆以為禮去事殺引春秋外傳云日祭月祀時享嵗貢祖則禰日祭曾高則月祀二祧則時享壇墠則嵗貢至後漢陵寢致祭無明文以言魏氏三祖及晉皆不祭於墓至於江右亦不崇園寢及宋齊梁陳其祭無聞臣以為五禮者不刋之書懸諸日月外𫝊所記不與經合不可依凴國家率由典章計論正理模事作法垂裕將來擇善而行依經為允其諸陵日祭請準禮停疏奏上謂侍臣曰禮官奏言諸陵準禮不合日别進食但禮因人情事有沿革陵寢如昨祗薦是常乃援日月之期請停朝夕之奠乍覽此奏哀慕增懐乾陵宜依舊朝晡進奠昭獻二陵每日一進必若所司供辦辛苦可減朕膳以為常式開元二年四月十五日勑頃者别致鷹狗供奉山陵至於料度極多費損有乖儀式無益崇嚴其諸陵所有奉供鷹狗等並宜即停高宗時置三十三年四月獻昭乾定橋恭六陵朔望上食嵗冬至寒食各設一祭如節祭共朔望日相逢依節祭料橋陵除此日外仍每日進半口羊食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勑其建初啟運興寧永康四陵每年四時八節委所司别與陵署相知造食進獻天寳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勑朕纂承丕業肅恭祀事至於諸節常修薦享且詩著授衣令存休澣在於臣子猶及恩私恭事園陵未標令式自今以後每至九月一日薦衣於陵寢貽範千載庶展孝思但仲夏端午事無典實𫝊之淺俗遂乃移風况乎以孝導人因親設教變遊衣於漢紀成獻服於禮文宜宣示庶僚令知朕意大厯十四年九月禮儀使顔真卿奏曰按後漢禮儀志云古不祭墓漢諸陵皆有園寢承秦所為也建武以來關西諸陵但四時特牲祠每帝幸長安諸陵乃太牢祠自洛陽諸陵至靈帝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伏社臘日及四時祠無每日上飯其親陵一所宫人隨皷漏理被枕其與洛陽諸陵及親陵降殺不同之文也又春秋傳曰祖禰則日祭曾高則月祭二祧則時享壇墠則嵗貢大禘則終王固以親疎相推遠近為制又祠部式獻昭乾定橋恭陵並朔望上食嵗及冬至寒食各設一祭唯橋陵除此日外每日供半口羊充薦是則𤣥宗之於親陵與諸陵且有異矣今請元陵除朔望及節祭外每日更供半口羊充薦準祠部式供擬㤗陵建陵則但朔望及嵗冬至寒食伏臘社日各設一祭每日更不合上食制曰可
  元和元年七月禮儀使杜黄裳奏引故事豐陵日祭崇陵唯朔望節日伏臘各設一祭制可
  十五年四月禮儀使奏按禮文令式皇祖以上至太祖陵寢朔望上食其元日寒食冬至臘社日各設一祭皇考陵朔望及節祭外每日進食今豐陵各停日祭景陵日祭如式供奉制曰可至其年五月殿中省奏尚食局供景陵千味食數内魚肉等品委皆肥鮮掩俎之後薫蒸頗極今請移魚肉食於下宫以時進饗仍令尚藥局據數以香藥代之勑脯醢猪犢肉等皆宜以香藥代其酒依舊供用
  諸僭號陵
  神龍二年四月十二日贈后父故上洛郡王𤣥貞為豐王廟號襃德陵置六品八品丞各一員韋庻人父也
  蘇氏曰天寳九年有詔發韋氏冡而平之其時差長安縣尉薛榮先專知及見銘誌發冡日月與葬日月同舊為陵號榮先又與專知官薛榮先名同自閉及開元四十五年而兆應若是足表僭溢過分殃咎宿成有以戒將來暴興者其中寳玉已經盜發罄矣而柩櫬狼狽徒生嘆嗟又足以戒將來厚葬者也
  三年三月二日制令武氏崇恩廟依舊享祭仍置五品令七品丞昊順二陵署令丞如太廟其年七月武崇訓將葬監䕶使司農少卿趙履温諷安樂公主奏依永㤗公主例為崇訓追陵制許之給事中盧粲駁奏曰伏尋陵之稱為本屬皇王及諸君自有國以來諸王及公主墓無稱陵者唯永㤗公主承恩特葬事越常塗不合引以為名左傳曰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魯王哀榮之典誠别承㤙然國之名器豈可妄假借比貞觀以來諸王舊例是得豐厚乎勑曰安樂公主與永㤗公主無異縁此特為陵制不煩固執粲又奏曰臣聞陵之稱謂施於尊極不屬王公以下且魯王若欲論親等第則不親於守禮之父雍王之墓尚不稱陵豐王則不可因尚主而加號且君之舉事則載於方册或稱之往典或考之目前朝臣歴檢貞觀以來駙馬墓無得稱陵者且人君之禮服絶於朞葢為不獨子其子陛下以膝下之㤙愛施及其夫褒贈之儀哀榮足備其得使上下無辨君臣一貫者哉又安樂公主承兩儀之澤履福祿之源指南山以錫年仰北辰而永庇魯王之葬車服有章加等之儀備有常數塋兆之稱不應假永泰公主為名非所謂垂範將來作則羣辟者也上無以答竟從粲奏先是武氏昊陵順陵置守户五百人梁王三思及魯王崇訓墓各置守户六十人又韋氏褒德廟置守户景龍三年三月十六日太常博士唐紹上疏曰謹按昊順二陵㤙勑特令依舊因隨前例守户與昭陵數同又先代帝王陵户準式二十人今雖外氏特恩亦須附近常典請準式量減取足防閑庻無逼上之嫌不失尊崇之道又親王守墓舊制例準得十人梁魯遂加贈不可超於本爵準令贈官用䕃各減正官一等故知贈之與正義有抑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禮不可踰理須裁制請同親王墓户各置十人為限又太廟宿衞準備正兵縱令壖内掃除還以其兵應役褒德别廟户兼配軍人既益煩勞又虧常典縱使恩加極禮須準太廟汙隆别置百人亦請停廢疏奏不納至景雲元年七月一日廢昊陵順陵二名至二年五月五日復昊順二陵太平公主所請先天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又廢並稱太原王墓
  皇后諸陵議
  大厯十三年七月將葬貞懿皇后命起陵寢於章敬寺後嘗遊幸近地左右莫敢言於是右補闕姚南仲上疏曰臣聞人宅於家主宅於國夫長安城陛下皇居也分布十二辰即章敬寺北當帝城寅山之地陛下本命之所在其可穿鑿興動而建陵墓乎此非所宜一也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蓋松栢常靜靈祇貴幽是以古帝前王之葬后妃莫不憑邱原遠郊郭夫豈不愛割情而已今則西俯宫闕南迫康莊事非國經義背神理若使近而可見歿而復生雖在西宫待之可也如骨肉歸土魂無不之章敬之寺北竟何所益空勞思想極乖王度示之兆庶彰於愛垂之萬代損於明此非所宜二也夫帝王者居高明燭幽滯登䑓榭候雲物晨鑒東作遐觀夏苗先皇所以因龍首之岡建望春之殿蓋為此也今若築陵其下種栢其中森然目前動傷宸慮天心一傷數日不平天子之尊豈不自惜且匹夫向隅滿堂為之不樂萬乘不樂國人其可歡心乎伏惟貞懿皇后坤德配天母慈逮下六宫是式九族載和故得家道克昌令聞不朽陛下所以切軫旒扆久俟蓍龜始諡之以貞懿終待之以昵近臣竊惑焉且皇后生而至賢歿而至靈豈願以墳之故累陛下聖明哉非所以稱述后德光被下泉也今國人皆曰貞懿皇后之陵邇於城下者主上將日省而時望焉乃有損於聖德無益於貞懿將欲寵之而反辱之此非所宜三也凡此數事實玷文獻天下咸知準臣獻議人皆愛死臣獨愛君伏惟陛下熟計而取其長也夫以帝王之貴令出惟行愜意於一時之間校德於千載之後陛下三光同耀五岳比崇方得偃武靖人登封頌聖一誤於此所傷寔多臣恐道路是非史官襃貶大明忽虧於掩蝕至德翻後於堯舜不其惜哉今指事尚遥改卜何害避當寅之位遠寧神之居抑皇恩之殊眷成貞懿之美號天下幸甚其疏奏上感悟超加南仲五階賜銀印朱紱
  元和十一年三月莊憲皇太后山陵禮儀使李逢吉上言昊天上帝五方帝五人帝皇地祇神州社稷之祀謹按禮記喪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按周禮及開元禮圜鍾之均六變天神皆降林鍾之均八變地祇皆出謹按不廢天地之祭謂不敢以卑廢尊也將祭必作樂者所以降神也茍有所闕則祭不成禮伏請準元和元年二月勑用樂如舊三年之内不祭宗廟山陵祔廟後四時饗祀如式制曰可
  開成五年二月祭穆宗妃韋氏追諡為宣懿太后武宗母也時初嗣位後追諡之初武宗欲啟穆宗陵祔葬中書門下奏曰園寢已安神道貴靜光陵葬已二十餘載福陵近又修崇竊惟孝思足章嚴奉今若載因合祔須啟二陵或慮聖靈不安未合先㫖又以隂陽避忌實有所疑不移福陵寔合典禮從之乃詔就舊陵增築仍依舊名曰福陵會昌五年二月翰林待詔楊士端奏義安殿大行皇太后陵地準今月五日勑奉光陵準經今年太嵗在己丑季土王年不宜於先陵相城内興工動土宜於先陵封外東西北三靣有地平稳處别擇置陵吉制曰可其年三月太常寺博士崔立上言伏準正月二十九日勅除陵寢外其並約莊憲皇后山陵制度者伏以莊憲皇后合祔豐陵不别置宫殿今義安皇太后於先後陵東别擇陵地與莊憲皇后祔禮不同其宫寢并諸色官員等今與詳定等同商量伏恐合議建置勑㫖宜並不要置
  陪陵名位
  舊制凡功臣宻戚請陪陵葬者聽之以文武分為左右而列墳高四丈以下三丈以上若父祖陪陵子孫從葬者亦如之若宫人陪葬則陵户為之成墳凡諸陵皆致留守領甲土與陵令相知巡警左右兆城内禁人無得葬埋古墳則不毁之
  獻陵陪葬名氏  楚國太妃萬氏館陶公主河間王孝恭襄邑王神符清河王誕韓王元嘉彭王元則道王元慶鄭王元懿虢王元鳯節王元亨徐王元禮滕王元嬰鄧王元裕魯王元䕫霍王元軌江王元祥宻王元曉并州總管張綸榮國公樊興平原郡公王楷譚國公邱和巢國公錢九隴刑部尚書劉德茂刑部尚書沈叔安昭陵陪𦵏名氏  越國太妃燕氏趙國太妃楊氏紀國太妃韋氏賢妃鄭氏才人徐氏鄭國夫人彭城郡夫人蜀王愔趙王福紀王慎越王貞嗣紀王澄曹王明蔣王暉清河公主駙馬程知亮晉國公主駙馬韋思安豫章公主駙馬唐義識新興公主駙馬長孫㬢蘭陵公主駙馬竇懐哲髙宻公主駙馬段綸長樂公主駙馬長孫沖遂安公主駙馬王大禮南平公主駙馬劉𤣥懿衡陽公主駙馬阿史那社爾新城公主駙馬韋政舉城陽公主駙馬薛權長廣公主駙馬楊師道襄城公主駙馬蕭鋭長沙公主駙馬豆懐讓安康公主駙馬獨孤諶臨川公主駙馬周道務普安公主駙馬史仁表中書令馬周中書令岑文本并長男倩中書令崔敦禮英國公李靖虞國公温彦博宋國公蕭瑀申國公高士亷梁國公房𤣥齡鄭國公魏徴高陽公許敬宗趙國公長孫無忌莒國公唐儉吏部侍郎馬戴户部尚書李大亮兵部尚書房仁裕禮部尚書張復𦙍國子祭酒孔頴達禮部侍郎孔志約工部侍郎孔元惠太常卿禇亮禮部尚書虞世南工部尚書閻文德吏部侍郎姜晦太常卿姜皎殿中監唐嘉會學士姚思廉衞尉卿魏叔玉光禄大夫姜遠秘書監岑景倩宗正卿李芝芳光禄卿房光義并男原州别駕仲暉咸陽縣尉叔曜衞尉卿房光敏并男閬州刺史誕清河郡主壻贈鴻臚卿竇廷蘭金州刺史盧正誼洪州刺史吳黑闥晉州刺史裴藝寧州刺史竇義節衞州刺史蕭鄴吏部郎中馬覬幽州都督長孫敞原中都督李政明臨淮公李規瑯琊公李珍常山公李倩華陽郡公李俊中山王李琚汝州别駕房漸左清道率房恒江夏王道宗雍州長史李弼䕫國公𢎞基觀國公楊仁恭原州都督史㓜䖍陜王府司馬史撝謙苪國公豆盧行業西平郡王李琛簡州刺史李震安南都督姜簡薛國公阿史那忠鄂國公尉遲敬德嘉國公周仁䕶丹陽公李客師鴈門公梁建方虢國公張士貴胡國公秦叔寳周國公鄭仁㤗將軍薛咄摩大將軍蘇泥熟大將軍漢東公李孟嘗苪國公盧欽大將軍尉遲寳琳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大將軍邱行恭大將軍賀蘭整大將軍張世師大將軍許洛仁大將軍張延師大將軍瑯琊王駢大將軍懐德公子伯億左金吾大將軍梁仁裕大將軍史大奈大將軍王波利大將軍姜確大將軍可行阿史那歩員大將軍史奕大將軍李森大將軍阿史那德昌大將軍公孫雅靖右監門將軍執失善左金吾大將軍房先忠内侍張阿難横野軍都督渾大寧于闐王尉遲光盧國公程知節將軍仇懐古將軍杜君綽將軍麻仁靖將軍曾何道將軍元沖大將軍豆盧承基將軍斛斯正貴將軍徐定成將軍康野將軍段志𤣥將軍薛萬將軍李思𤣥將軍李承祖將軍薛承慶右衞郎將軍尉遲昱左衞郎將軍段存爽天册府記室薛收右衞大將軍李思摩薩寳王贊普新羅王金德真初長孫無忌自於昭陵封内先造墳墓至上元年九月七日許歸葬
  乾陵陪葬名氏  章懐太子賢懿德太子重潤澤王上金許王素節邠王守禮義陽公主新都公主永㤗公主安興公主特進王及善中書令薛元特進劉審禮部尚書左僕射劉仁軌左衞將軍李謹行左武衞將軍高侃
  定陵陪葬名氏  節愍太子重俊宜城公主長寧公主城安公主定安公主永夀公主并駙馬韋翽駙馬王同皎
  橋陵陪葬名氏  惠宣太子業惠莊太子撝惠文太子範金仙公主梁國公主鄎國公主駙馬李思訓泰陵陪葬名氏  贈揚州大都督高力士
  建陵陪葬名氏  尚父汾陽王郭子儀
  元陵      無陪葬
  崇陵      無陪葬
  豐陵      無陪葬
  景陵陪葬名氏  惠昭太子寧孝明太后鄭氏懿安太后郭氏賢妃王氏
  光陵陪葬名氏  恭僖太后王氏貞獻太后蕭氏莊陵陪葬名氏  悼懐太子普
  章陵      無陪葬
  端陵陪葬名氏  賢妃王氏
  貞陵陪葬名氏  賢妃柳氏
  簡陵      無陪葬
  靖陵      無陪葬
  和陵      無陪葬
  讓皇帝惠陵陪葬名氏  鄭王筠嗣寧王琳同安王珣蔡國公主
  貞觀八年詔曰佐命功臣義深舟檝或定謀帷幄或推身行陣同濟艱危克成鴻業追念在昔何日忘之漢氏將相陪陵又給東園秘器篤終之義恩意深厚自今以後功臣宻戚及德業佐時者如有薨亡宜賜塋地一所及以秘器使窀穸之時喪事無闕十一年十月二日又詔曰諸侯列葬周文曾創其禮大臣陪陵魏武重申其制去病佐漢還奉茂鄉之榮夷吾相齊終託牛山之墓斯葢往聖垂範前賢遺則存曩昔之宿心篤始終之大義也皇運之初時逢交㤗謀臣武將等先朝特䝉顧遇者自今以後自薨之日所司宜即以聞並於獻陵左側賜以墓地并給東園秘器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詔曰周室姬公陪於畢陌漢廷蕭相附彼高園寵錫墳塋聞諸前代從窆陵邑信有舊章蓋以懿戚宗臣類同本之枝幹元功上宰猶在身之股肱今宜聿遵故實取譬拱辰庶在鳥耘之地無虧魚水之道宜令所司於昭陵南左右廂封量取地仍即標誌疆域擬為葬所以賜功臣其有父祖陪陵子孫欲來從葬者亦宜聽許
  永徽六年詔其祖父先陪獻陵子孫欲隨葬亦宜聽許元和九年五月左金吾衞大將軍郭釗奏亡祖故尚父子儀陪葬建陵欲於墳所種植楸松勑如遇年月通便陵寢修營宜令所司許其栽種
  諸陵雜録
  讓皇帝惠陵 在京兆府奉先縣界天寳元年正月葬
  承天皇帝順陵  在京兆府咸陽縣界大厯三年四月七日葬
  殤帝無陵號   在京兆府武功縣
  孝敬皇帝恭陵  在河南府緱氏縣界上元二年八月十九日葬初修陵蒲州刺史李仲寂充使將成而以𤣥宫狹小不容送終之具遽欲改拆之留役滑澤等州丁夫數千人過期不遣丁夫患苦夜中投塼瓦以擊當作官燒營而逃遂遣司農卿韋機續成其功機始於隧道左右開便房四所以貯明器於是樽節禮物校量功程不改𤣥宫及期而就
  奉天皇帝齊陵 在京兆府昭應縣界元年建寅月六日葬
  宣懿太后韋氏福陵  在京兆府萬年縣界
  惠安太后王氏夀陵  在京兆府萬年縣界
  元昭皇后晁氏慶陵  在京兆府萬年縣界
  昭宗太后王氏安陵  在京兆府萬年縣界
  息隱太子建成陵   在京兆府長安縣界
  恭懿太子沿陵    在京兆府長安縣界
  昭靜太子邈陵    在京兆府萬年縣界
  文敬太子諒陵    在京兆府昭應縣界
  惠昭太子寧陵    在京兆府昭應縣界
  莊恪太子永陵    在京兆府昭應縣界
  恭安太子倚陵    在京兆府昭應縣界
  永徽三年四月進獻昭二陵令為從五品丞為從七品景龍二年三月十一日勑諸陵所使來往宜令所支預料所須送納陵署仍令署官檢校隨事供擬不得差百户私備支承
  開元二年昭成皇后靖陵在洛陽上令舅希瓘往樹碑上曰其須取第一手遂令魏知古宣㫖令中書侍郎蘇頲為碑文頲因極言帝王及后禮無神道碑近則天皇后崇尚家代猶不敢稱碑刻為述聖紀且事不師古動不合法若靖陵獨建即陛下祖宗之陵皆湏追建上從其言而止
  二十三年十二月三日勅諸陵使至先立壝封内有舊墳墓不可移改自今以後不得更有埋葬大厯十四年十月代宗靈駕發引上號送於承天門見輼輬不當道指丁未間問其故有司對曰陛下本命在午故不敢當道上號泣言曰安有枉靈駕而謀身利乃命直午而行貞元六年十一月十八日勑諸陵栢城四靣合各三里内不得葬如三里内一里外舊塋須合祔者任移他處元和元年十二月太常奏隱太子章懐懿德節閔惠莊惠文惠靖恭昭靖九太子陵代數已遠官額空存今請除陵户外並停從之二年正月停諸陵留守四年閏三月二十八日勑諸陵臺令每季集宜令正衙辭見八年七月宗正卿至祠奏永康興寧順三陵及諸太子陵並請三百歩外任人興墓從之十五年二月山陵使奏準崇陵例當使合置副使兩員李翺官是宗卿職奉陵寢按行陵地公事已終便請兼充副使專於陵所勾當從之
  大和八年七月大雨雹定陵東郭下地裂一百三十七尺深五尺詔宗正卿李仍叔啟告修塞
  會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勑節文諸陵栢裁今後每至嵗首委有司於正月二月七月八月四箇月内擇動土利便之日先下奉陵諸縣分明榜示百姓至時與設法栽植畢日縣司與守塋使同檢㸃據數牒報典折本户稅錢
  文德元年僖宗晏駕以左僕射平章事孔緯充山陵使祔廟畢準故事不入廟上遣中使日赴延英合令依舊視事



  唐㑹要卷二十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