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蒙揲蓍辨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啓蒙揲蓍辨
作者:韓百謙 高麗

己酉夏。余守制江上。晉陽鄭景任見訪。相與講禮之餘。遂及啓蒙揲蓍之法。所見不無異同。顧哀皇造次之間。未得究其說。其後因舍季叩疑。說來說去。頗得潔淨之妙。言之不足。又形之於筆。旣而讀之。陰陽造化之端。或可卽此而求之。如使景任見之。復以爲如何也。夫掛一之一。初變則棄之。再變三變則倂之。一棄一倂。初無法象。而只出於本數之贏縮。此小子之疑一也。掛一。乃象人之位。所以參贊乎陰陽者也。本無與於積分成閏。今乃並計爲數。此小子之疑二也。象四營。則曰分二掛一。揲四歸奇。而及象五歲。則去分二而分左右揲扐並掛一。以求合其數。此豈法象之自然乎。此小子之疑三也。撲子之法。本不經見。據朱子圖說。老少陰陽。亦多參差不齊。雖以陰陽之饒乏虛實。反覆論辨。僅乃得通。而亦不能無惑於安排。此小子之疑四也。天象圓。故一陽參之爲三。地象方。故一陰圍之爲四。陽以一爲一。故陽用其全。陰以二爲一。故陰用其半。參天兩地之義則然也。今乃一四爲奇之中。去一爲徑而取三爲數。此則猶之可也。二四爲偶之中。旣去四爲圍。而又以四取其半爲數。則是於八數內只取二。實四分之一。安在其圍四用半之義耶。此小子之疑五也。經曰。再扐而後掛。其着而後二字。政是更端起後之意。今若三變皆掛。則此二字。實爲宂長無用之衍文。此小子之疑六也。經曰。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少成云。則十八變似只爲少成之卦。今乃以十八變爲六畫之卦。而復泝三畫時言八卦。則豈得文義之正乎。且易與變。其字不同。則其義宜有別。恐不可混而言之也。若直以變爲易。則當曰十有八易。何必以變爲易。眩亂其文乎。此小子之疑七也。有此七疑橫在肚裏。晝算夜思餘三十年。終不得其說。出於僭妄。敢爲變通之說曰。歸奇乃所以積分成閏之象。則疏家所謂三變之餘。分措三指之間。以爲一爻之終始。恐未必爲少誤也。旣同扐一手之中。則初掛之一。足以經紀三指之用。郭氏所謂後二變不掛。亦未必爲甚戾也。況此非郭氏之說。乃程,張之說也。非特程,張之說。雖邵子之說。亦恐如此也。邵子曰。五與四。四去掛一之數。則四三十二也。九與八。八去掛一之數。則四六二十四也云云。若三變皆掛。而或去或不去。則當云去初掛之一。而今云去掛一。則只初變有掛。而後二變無掛。斷可見矣。其證後變不掛。無過於此。而朱子乃反取此以證彼。抑何歟。郭說雖與朱子之說有違。而還得程,張,邵子之意。則亦不爲無所受也。以五十蓍。虛其一而不用。一者。數之源也。故尊之而不用。用四十九蓍。分二掛一。揲四歸奇。考其文。求其義。其爲四營成易之象。無可疑者。凡有四營。易之大體已成。於是就其上揲而歸之。變化斯出矣。揲左而歸其扐。此爲一變。揲右而歸其扐。此又爲一變也。如是者三。乃得一爻。則一爻之內。實有三易六變。而積三爻。得十有八變。此所謂十有八變而成卦也。易在變前。卦在變後。變在易卦之間。進退分合之妙。有不可得以亂者也。以四十九蓍。除掛一。分左右揲之。有六次過揲。亦有六次歸奇。六次過揲。非六十朔之象乎。六次歸奇。非六十日之象乎。六十朔爲五歲。六十日亦爲二閏。則五歲再閏。旣無餘欠。而其於四營成易。十有八變成卦之文義。亦庶乎爲順矣。經曰。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云。則其以過揲爲五歲之象。歸奇爲再閏之象。皎然明甚。聖人法天取象之意。夫豈偶然哉。今乃以掛與揲扐。錯雜取象。以爲五歲再閏。則恐不合於經文之本義也。其曰再扐而後掛云者。第一所揲之餘。旣與掛一同扐少指之間。以起象閏之例矣。後面又必有再扐。然後積分始滿。恰成再閏。而回視過揲之數。則亦閱五歲矣。於是視其所得之奇偶。畫成一爻。而更合四十九之全數。掛一更端。悉如前法。蓋合左右手二變。同扐一指。故以一指爲二扐。所謂再扐。正指後二變而言。謂不掛而只爲扐者再。初非以再扐象再閏爲文也。然則三營六扐之疑。將不攻而自破矣。至於六七八九。只以過揲爲斷。亦有其說。老陽爲九揲。少陰爲八揲。少陽爲七揲。老陰爲六揲。而其歸奇之數。特其餘分而已。則以過揲之策。定爲七八九六之數。實與經文當期之策。自相符合。恐不必以掛扐參錯於其間也。老陽。過揲三十六而扐爲十二。則四分四十八。扐得其一而策得其三也。老陰過揲二十四而扐亦爲二十四。則四分四十八。扐策各得其二也。二少。扐策或進或退。交其中焉。其判合如符節。低昂如權衡。以此爲徑一圍三。圍四用半之義。則夫誰曰不可。今乃曲喩旁引。必欲以此法並與掛扐而通之。故說話愈多而本義愈晦。豈非千古之一大恨也。余所願則學朱子也。豈敢故爲無稽之說。自取不韙之罪乎。顧疑而不辨。苟焉自欺。實非讀書之法。而亦朱子之所深戒。故漫錄以記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