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二百五十三至二百五十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卷二百五十一至二百五十二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二百五十三至二百五十六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二百五十七至二百六十

大清一統志

 蘭州府

︹古蹟︺金城故城在臯蘭縣西南漢置縣屬金城郡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薛瓚曰

  稱金取其堅也東晉時為金城郡治咸康元年駿分郡屬河州秦苻堅建元七年移涼州治金城

  郡尋罷乞伏乾歸太初元件自苑川遷都金城稱河南王明年稱金城王七年稱秦王遷都西城涼

  呂光龍飛二年伐秦克金城其年南涼秃髮烏孤攻涼金城克之皆金城縣也後魏省尋復置子城

  縣兼移金城郡來治隋書地理志金城縣舊曰子城帶金城郡大業初改為金城隋末䧟薛舉其後

  又改縣曰五泉唐為蘭州治元和志州南至臨州一百九十里西南至河州三百里舊唐書地理志

  五泉漢金城縣幵羌所處乞伏乾歸都此稱涼隋志五泉縣咸亨二年復為金城天寶元件復為五

  泉後䧟吐蕃宋時入西夏元豐四年宦者李憲帥五路之師伐夏收復蘭州崇寕三年復改置蘭泉

  縣爲倚郭金省入州元統志有石龜城在州城北河畔蘭州志石龜城即州基也北臨黄河有石如

  龜伏城垣下又有西古城在州西南四十里河南岸即金城故址眀宏治十八年置堡允吾

  故城在臯蘭縣西北漢置縣爲金城郡治應劭曰音鉛牙後漢因之晉初徙郡治榆中縣廢隆

  安元年乞伏乾歸攻涼允吾郡克之四年乾歸爲姚興所敗西保允吾即故城也水經注允吾縣在

  大河之北湟水之南元和志在廣武縣西南一百六十里 按漢允吾在黃河之北明統志謂允吾

  城在蘭州西南五十里蘭州志土人謂之西古城宏治十年爲堡皆誤榆中故城

  縣西北戰國策蘇厲說趙曰楚扞關至榆中千五百里史記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北自榆中並河以

  東漢置榆中縣屬金城郡水經注河水東過榆中縣北昔𫎇恬爲秦北逐戎人開榆中之地即此晉

  初爲金城郡治十六國春秋西秦乞伏乾歸更始二年攻秦拔金城郡以乞伏務和爲東金城太守

  鎮之蓋東晉後移郡治金城故以此爲東金城也後魏亦爲金城郡治後郡徙縣廢後漢書注在今

  金城縣東通鑑注在蘭州東五十里 按寰宇記謂即大小榆谷明統志又云在蘭州西二百里皆

  勇士故城在金縣東北漢置屬天水郡地理志縣有屬國都尉治滿福後漢屬漢陽

  郡晉廢十六國春秋苻秦皇始中鮮卑乞伏司繁自麥田遷於廣堅山建元七年苻堅使王統攻之

  司繁兵敗詣統降以其從叔吐雷為勇士護軍撫其部衆尋復使司繁還鎮勇士川及堅敗司繁子

  國仁遂擊併諸部以晉太元十年稱秦河二州牧分其地置十二郡築勇士城居之十三件國仁弟

  乾歸又遷於金城顔師古漢書注勇士縣即今俗呼為健士者也隋初避太子諱因而遂改舊志在

  靖遠䘙西南二百里狄道故城在狄道州西南史記匈奴𫝊隴西有翟豲之戎百官表縣

  有蠻夷曰道漢因置狄道縣為隴西郡治後漢永初五年羌亂詔隴西郡徙襄武延光二年還治狄

  道晉建元元年張駿以狄道立武始郡水經注洮水逕降狄道故城西闞駰曰今曰武始也後魏時

  武始郡治勇田縣仍領狄道及陽素二縣隋屬金城郡唐初屬蘭州乾元初為臨州治寶應初䧟廢

  寰宇記縣在蘭州南一百九十里宋熙寕五年王韶破羌族遂城武勝建為鎮洮軍更名熙州金元

  增修在洮河之上亦曰洮城臨洮府志有舊土城俗名番城在縣南一里許東西南三面與府城濠

  相連即故城也又舊志有武始城在縣北七十里蓋即故勇田縣其陽素無考安故故城

  在狄道州南漢置縣屬隴西郡後漢因之晉初省前涼復置兼置安故郡十六國春秋永昌元年

  茂分安故郡屬定州又乞伏國仁建義元年置安固郡後廢水經注洮水逕安故縣故城西十三州

  志曰縣在隴西郡南四十七里蓋延轉擊狄道安故五谿羌大破之即此也 按寰宇記安故城在

  五泉縣西南明統志在蘭州西八十里舊志在今狄道縣西南一百六十里皆與水經注不合

  陽故城在渭源縣東北漢置縣屬隴西郡漢書永光二年隴西羌多姐旁種反詔馮奉世討

  之屯首陽西極上如淳曰西極山名也水經注首陽縣高城嶺上有城號渭源城隋志無首陽而有

  渭源縣元和志渭源縣正東微南至渭州九十里西魏文帝分隴西置渭源郡因渭水為名開皇三

  年罷舊唐書地理志渭源漢首陽縣地後魏分置渭陽郡又改首陽為渭源縣上元二年改首陽縣

  仍於渭源故城分置渭陽縣儀鳳三年廢首陽併入渭源九域志熙州有渭源堡𤋮寕五年置在州

  東九十二里金志屬康樂縣臨宋界元志至元十三年復升堡為縣明統志在府東一百二十里臨

  洮府志渭源故城在縣東北與今城相連又渭源堡在縣西北三百歩許岡上周五里明嘉靖萬厯

  閒重祖厲故城在靖遠縣西南漢置縣屬安定郡李斐曰音嗟賴後漢屬武威郡晉

  省魏書地形志隴東郡有祖厲縣在今平凉府界非故縣也寰宇記祖厲城一名馬城明統志祖厲

  地在衞城西南一百三十里烏蘭故城在靖遠縣西南唐置屬會州元和志縣東南至

  州一百四十里本漢祖厲縣地前涼張軌收其縣人於涼州故武威縣側近别置祖厲縣周武帝西

  巡於此置烏蘭𨵿又置縣在會寕𨵿東南四里舊城内沙石不堪久居天授二年移置於東北七里

  平川寰宇記縣在州西北驛路一百八十里 按元和志東南當為東北寰宇記西北當作西南

  鸇陰故城在靖遠縣西北漢置鶉陰縣屬安定郡後漢曰鸇陰屬武威郡魏黄初二年張

  既為涼州刺史至金城渡河賊騎逆拒於鸇陰口晉省十六國春秋苻秦建元二十一年尉祐據允

  吾叛從弟隨據鸇陰起兵應之即此魏書地形志平涼郡治鸇陰縣在今平涼府界非故縣也章懷

  太子曰故城在姑臧東南因水為名寰宇記鸇水名某城俗名正陰城枹罕故城

  州治漢置縣屬金城郡應劭曰故罕羌侯邑也後漢改屬隴西郡靈帝時隴西宋建聚衆據枹罕自

  稱河首平漢王建安十九年曹操遣夏侯淵討平之十三州志枹罕縣在郡西二百一十里灕水在

  城南門前東過也晉初廢惠帝時置枹罕護軍十六國春狄咸和二年劉曜將劉引攻涼枹罕護軍

  辛晏降之遂失河南地五年張駿收復河南地咸康元年分晉興郡置河州秦苻堅建元三年克枹

  罕以彭越為涼州刺史鎮之七年徙涼州治金城以李儼子辨為河州刺史領晉興太守鎮枹罕西

  秦乞伏乾歸太初二年枹罕羌彭奚念來附以為北河州刺史更始元件以屋列破光為河州刺史

  鎮枹罕乞伏熾磐永康元年遷都枹罕魏書地形志河州乞伏乾歸都眞君六年置鎮後改州治枹

  罕元和志河州晉惠帝立枹罕護軍前涼張軌立晉興郡張駿二十一年以州界遼遠分置河州後

  乞伏熾磐又自金城都於此後魏置枹罕鎮太和十六年復為河州大業三年改為枹罕郡武德二

  年討平李軌改置河州寶應元年入於吐蕃宋史吐蕃傳嘉祐中瞎氈子木征居河州後徙安江城

  九域志𤋮寕六年收復置河州以唐枹罕縣地置枹罕縣九年省金史地理志枹罕縣貞元二年

  置臨洮府志枹罕廢縣在河州西有西古城在州西二十里相傳宋時築又有北古城在州北一里

  俗名番城疑即金貞元時城也大夏故城在河州東南漢置屬隴西郡後漢因之晉初縣

  廢惠帝時張軌復置屬晉興郡張駿又置大夏郡十六國春秋咸康元年張駿以大夏郡屬河州永

  和二年石趙將麻秋克金城進取大夏執太守朱大和二年張天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擊李儼克大夏郡皆即故城

  也後郡廢後魏皇興三年復置大夏郡後復為縣屬金城郡隋屬枹罕郡唐屬河州貞觀元年省入

   枹罕五年復置元和志縣西北至河州七十里廣德後没於吐蕃白石故城在河州西

   南漢置屬金城郡永光二年馮奉世討隴西叛羌以典屬國任立為右軍屯白石後漢改屬隴西郡

   晉初縣廢十三州志白石縣在狄道縣西北二百八十五里十六國春秋苻堅建元三年張天錫攻

   李儼於枹罕王猛馳救使姜衡屯白石乞伏熾磐永康三年討破休官於白石川進據白石城即故

   鳳林故城在河州西南本漢白石縣地晉惠帝時張軌分置永固縣屬晉興郡唐改

   置鳳林縣屬河州元和志縣東北至州八十里儀鳳元年於河州西移安鄉縣理此天寶元年改名

   鳳林舊唐書地理志鳳林漢白石縣張駿改為永貞觀七年於廢縣置烏州十一年州廢於城内

   置安鄉縣天寶元年改為鳳林取關名也 按漢白石縣晉末其城尚在舊唐志謂張氏改為永固

   特置於其地耳寰宇記又云張駿八年改晉志張軌時已有永固縣亦非駿改也安鄉新唐志作安

   昌諸書多不同河𨵿故城在河州西漢置縣屬金城郡水經注引地理志曰宣帝神爵二

  年置蓋取河之關塞也後漢改屬隴西郡晉初省惠帝復置屬狄道郡十六國春秋後涼呂光龍飛

  二件攻西秦克河關即此後入吐谷渾廢會寕舊城在靖遠縣東北元和志㑹州古西羌

  地周太祖爲西魏相來巡㑹師於此土人張信罄資饗六軍太祖悅因命置州以會爲名周保定二

  年廢州改爲㑹寕防隋開皇元年改防爲鎮武德二年討平李軌置西會州貞觀八年以此州倉儲

  殷實改爲栗州其年又爲㑹州東南至原州三百九十里西南至蘭州三百八十里治會寕縣本漢

  鸇隂縣地周太祖置會寕縣屬會州大業二年爲涼州縣武德二年又改㑹寕宋史雍熙二年

  繼遷破㑹州焚毁城郭而去元統志宋崇寕三年置㑹州倚郭縣曰敷川金大定二十二年置保川

  縣明年州䧟河西遷治復修廢城置䘙即今治州城明統志正統二年按今治即宋之敷川廢

  縣而唐之會寕縣又在其東北也敷川縣宋志怍敷文誤武城廢郡在河州東晉時前涼

  張氏置十六國春秋咸康元年張駿分武城郡屬河州永和初趙將麻秋來伐武城太守張悛同守

  枹罕又西秦乞伏國仁亦置武城郡澆河廢郡在河州西古西羌所居後漢延熹中燒當

  等八種羌爲宼段熲擊破之遂定其地東晉時呂光置澆河郡隆安初爲南涼秃髮烏孤所取後入

  吐谷渾宋景平元年拜吐谷渾阿豺爲澆河公水經注河水東逕澆河故城北有二城東西角犄東

  北去西平二百二十里宋少帝拜阿豺爲澆河公即此城也隋書地理志澆河郡後周武帝逐吐谷

  渾以置廓州總管府開皇初府廢治河津縣後周置洮河郡領洮河廣威安戎三縣開皇初郡廢併

  三縣入焉大業初置澆河郡元和志秃髪烏孤河南地爲澆河郡後周建德五年於今州理西南

  逹化縣界澆河故城置廓州以開廓邊境爲義舊唐書地理志澆河城在達化縣西一百二十里寰

  宇記澆河城亦謂之故廓州城相傳趙充國所築即阿豺舊理 按唐時廓州治化隆别見西寕府

  積石廢州在河州西唐書地理志達化縣西有積石軍本靜邊鎮元和志積石軍在廓州

  西南一百五十里儀鳳二年置北枕黃河即隋澆河郡所理宋史地理志積石軍本溪哥城元符閒

  為吐蕃溪巴温所據大觀二年臧征撲哥以城降即其地建軍東至廓州界八十里西至青海一百

  餘里北至西寕州八十里金大定二十二年升為積石州眀初廢又宋時西夏亦置積石州夏國傳

  河外有積石州元太祖本紀二十二年伐西夏留兵攻夏王城自帥師渡河攻積石州此别自一城

  或謂即唐宋積石軍非是阿干廢縣在臯蘭縣南九域志元豐六年置阿干堡在州西南

  四十里元統志金大定二十二年升阿干堡為縣屬蘭州至元七年併入州明統志廢縣在州南四

  十五媪圍廢縣在臯蘭縣東北漢置縣屬武威郡後漢因之晉省水經注河水逕媪

  圍縣界東北流龕谷廢縣在金縣南宋史吐蕃傳景德中西涼府率龕谷蘭州諸族攻者

  龍族嘉祐中唃廝囉子瞎氈居龕谷屢通貢九域元豐四年置龕谷砦在州東九十四里宋史地

  理志龕谷砦元祐七年紹聖三年復修為堡東至定遠砦二百里西至阿干堡七十里南至通谷

  堡一百二十里北至定邊城三十里元統志金大定二十二年升龕谷為縣正大三年以龕谷縣為

  金州治所元史地理志至元七年併龕谷縣入州明統志洪武初改金州為金縣廢龕谷縣在金縣

  南二十里定遠廢縣在金縣西北宋史种誼知蘭州以蘭與通遠皆絶塞中閒保障不相

  接腴田多棄不耕乃請城李諾平以扼衝要地理志蘭州定遠城元祐七年築舊名李諾平本屬龕

  谷砦因地窄無水廢之後築為定遠軍城東至安西城八十里西至東𨵿堡五十里南至龕谷堡三

  十里北至黃河一百七里元統志金大定二十二年升為定遠縣正大中屬金州元廢明統志故縣

  在金縣北三十里 按唐志有警州本定遠城在今寕夏府靈州東北二百里明統志以為即此城

  武街廢縣在狄道州東晉惠帝分狄道置武街縣屬狄道郡咸和中張駿收河南地

  置武街屯護軍水經注濫水西北逕武階城南即武街之譌也唐置武街驛開元二年隴右防禦使

  薛納擊吐蕃軍至武街即此水池廢縣在狄道州西南魏書地形志河州洪和郡領縣

  三水池眞君四年置郡後改藍川貞君八年置郡後改蕈川延興四年置隋書地理志枹罕郡統水

  池縣後魏曰蕈川後周改舊志水池城在洮州䘙東北一百六十里長樂廢縣在狄道州

  西唐天寶初分狄道置安樂縣屬臨州乾元後改曰長樂寶應初陷吐蕃廢康樂廢縣

  在狄道州西九域志𤋮州領康樂砦熙寕六年置在州東三十六里金時升為縣屬臨洮府元廢

  當川廢縣在狄道州西九域志熙州領當川堡熙寕六年置在州西四十里金升為縣屬

  臨洮府元廢定羌廢縣在河州東南宋史地理志熙寕七年改河諾城為定羌城九域

  志城在河州東七十里金亦曰定羌城元升為縣嘗為州治元末廢 按此城當在州東南臨洮府

  志在州北一百里誤懷羌廢縣在河州西南宋史地理志河州懐羌城崇寕三件王厚收

  復東至南川砦六十里南至洮州界一百七十餘里金升為縣屬積石州金志縣西至生羌界八十

  米川廢縣在河州西本漢枹罕縣地唐貞觀五年於比置米州及米川縣貞觀十年

  州廢屬河州永徽六年移於河北改屬廓州此城遂廢寰宇記有米川水源岀縣東南小米川北流

  入河縣蓋以此得名又見西寕府臨津廢縣在河州西北晉惠帝時張軌置屬晉興郡

  後魏省水經注臨津溪水自南山北逕臨津城西而北流注於河又河水東逕臨津城北白土城南

  為緣河濟渡之處隋書煬帝紀大業五年自將伐吐谷渾出臨津關州志臨津城在州之西北一百

  二十里下臨河津安鄉廢縣在河州北宋置安鄉關屬河州宋史地理志安鄉關舊城

  橋關元符二年賜名南至河州界三十五里金曰安鄉關城元升為縣元末廢州志城在州東北五

  十里臨河寕河舊縣在河州東南九域志興寕七年置寕河寨在州東南四十五里宋史

  地理志崇寕四年升寕河砦為縣舊香子城也别有寕河寨東至定羌城三十里西至河州四十五

  里南至通會關三十里北至河州界二十里明統志在河州南六十里宋升為縣金元因之後廢為

  鎮舊志明洪武初廢五年復置十二年又廢後置守禦千户所尋廢守禦置和政驛王保保

  城有二一在臯蘭縣東東岡坡一在縣北金城關北皆明初王保保據州時築西市新

  城在臯蘭縣東南宋元豐四年李憲敗夏人於此蘭州志城在州東南七十里又大定城在縣北

  宋元豐中與夏人分界處明嘉靖中議者謂復大定城則可屯礦兵守河北蓋衝要之地安西

  城在臯蘭縣南天都山嵻㟍城在臯蘭縣南嵻㟍山下晉義熙四年西秦乞伏乾歸子熾

  磐在苑川畏姚秦之逼築城於嵻㟍山以據之七年乾歸以子木奕干爲武威太守鎮嵻㟍城後廢

  瓦川㑹城在臯蘭縣西南一百二十里馬銜山宋時李元昊所築石城在臯蘭縣

  西北晉太元初苻秦伐涼軍於西河荀萇濟自石城津水經注河水東逕石城南謂之石城津闞駰

  曰在金城西北定火城在臯蘭縣北黃河北四十五里宋時堡也明置鐡古城堡於其地

  苑川城在金縣東北後漢書西羌傳建光元年忍良等攻金城諸縣馬賢擊之戰於牧苑

  兵敗十六國春秋東晉初鮮卑乞伏述延破别部莫侯於苑川自牽屯徙居之咸和中遷於麥田其

  後國仁又遷於勇士太元十年分其地置苑川郡十二年苻登署國仁爲苑川王二十年乾歸自金

  城遷都西城隆安四年又遷苑川水經注苑川水北逕牧師苑故漢牧苑之地羌豪迷吾等到勇士

  抄苑馬焚燒驛亭即此有東西二苑城相去七里西城即乞伏所都也 按唐時未置金縣故元和

  志謂苑川即蘭州元統志云在蘭州西誤平地城在金縣北四十里又三角城在縣東十里

  東古城在縣東二十里皆唐時戍兵所築桑城在狄道州南晉書載記太興三年劉曜䧟安定

  南陽王保遷於桑城水經注洮水東北逕桑城東鞏令城在狄道州西南宋史王韶傳𤋮

  寕六年韶圖武勝使德順將景思立分兵制敵於南路自南甲趨鞏令城舊縣志鞏令城在府西南

  一百五十里南甲在府南三十里鳴鶴城在狄道州西南相近又有三足城明統志皆唐

  時吐谷渾所築呂布城在狄道州西二里洮水東岸相傳呂布所築故關城

  道州北三十里佛兒崖廢址尚存長城在狄道州北秦築長城所起唐置長城堡開元二年

  隴右節度使王晙襲吐蕃追奔至洮水復戰於長城堡即此臨洮府志在狄道縣北三十五里

  威城在靖遠縣南宋史地理志政和六年築清水河新城賜名屬秦鳳路東至麻累山二十五

  里西至黃河四里金廢新泉城在靖遠縣西南唐書郭元振置新泉軍地理志會州有新

  泉軍開元三年廢為守捉宋史地理志㑹州有新泉砦舊名東北冷牟元符元年賜名屬秦鳳路南

  至會川城三十里北至會州四十里金廢會川城在靖遠縣西南八十里宋史地理志舊名

  青南訥心元符二年建築賜名屬秦鳯路南至㑹寕關六十里元統志金㑹州䧟於河西僑治西南

  一百里會川城名新㑹州元初又遷西寕麥田城在靖遠縣東北十六國春秋晉咸和中乞

  伏傉大寒自苑川遷於麥田無孤山秦皇始中乞伏司繁又遷於度堅山水經注河水逕麥田城西

  又東北逕麥田山西在安定西北六百四十里定連城在河州東南宋元嘉三年乞伏熾磐

  為夏將呼盧古所攻自枹罕遷保定連六年乞伏暮末初嗣位會沮渠𫎇遜來伐復自枹罕遷保定

  㬪蘭城在河州東南晉義熙七年乞㐲乾歸徙羌衆於㬪蘭城以兄子阿柴為興國太

  守鎮之通鑑注㬪蘭仕大夏縣西南嵻㟍東北金柳城在河州東南十三州志大夏縣西有

  故金柳城去縣曰十里本都尉治寰宇記大夏縣西二十里有金劒城一名金柳城前凉曾置金劒

  縣於講米城在河州南宋史地理志河州講米城元符二年洮西安撫司收復河南講

  米一公錯鑿當標彤撒東迎六城尋棄之崇寕二年再收復講米錯鑿一公當標皆在河州之南元

  符二年邊厮波結先以此四城來降未幾王贍乃進據之州志在州西南一百里列渾城

  在河州西南一百八十里宋永初二年乞伏熾磐遣乞伏孔子擊契汗秃眞於羅川大破之三年以

  乞伏是辰為西胡校尉築列渾城於汁羅以鎮之通鑑注汁羅即羅川之地平夷城

  志平夷守捉在河州西南四十餘里開元三年郭知運置厯精城在河州西南宋史吐蕃傳

  唃廝囉三妻喬氏居厯精城舊志按宋志州南有下橋家族地臨洮府志州西南有國家關厯精城

  當在其地鹽泉城在河州西唐開元二十六年杜希望奪吐蕃河橋於河左築鹽泉城號鎮

  西軍元和志鎮西軍在河州西一百八十里開元三年哥舒翰於索恭川置又天成軍在州西八十

  開元三年哥舒翰於索磨川置振威軍在天成軍西百餘里天寶十三年哥舒翰攻吐蕃雕窠城

  置又曜武軍在廓州南二百里黑峽川又唐天寶初河西節度使王倕攻破吐蕃漁陽及遊奕等軍

  其後郭子儀破枹罕等十寨取漁海等五縣蓋吐蕃所置縣也舊志漁海在洪濟橋東大通

  城在河州西宋史地理志大通城舊名達南城崇寕二年收復改名東至通津堡界十五里北至

  樂州寕川堡界十五里金史地理志城臨河夏界譚郊城在河州西北晉義熙七年乞伏

  乾歸克秦水洛城徙其民三千餘户於譚郊因城其地八年徙都之通鑑注譚郊在治城西北 按

  乾歸本都譚郊至熾磐始都枹罕而譚郊本亦枹罕縣地故魏收志遂以枹罕為乾歸都也

  城在河州西北一百十里宋元嘉六年西秦南安太守翟伯承等據罕开谷叛應河西乞伏暮末

  擊破之進至治城八年夏赫連定畏魏人之逼擁秦民自治城濟河欲擊河西而奪其地通鑑注其

  地當在黃河南來羌城在河州西北宋史地理志河州來羌城崇寕三年王厚收復東至安

  鄉關七十里北至黃河二十里金史地理志城臨夏邊踏白城在河州西北宋熙寕七年

  吐蕃首領鬼章誘知河州景思立偏將王安會於踏白城伏發二將俱没八年王韶解河州之圍以

  兵循西山繞出踏白城後燒賊廬帳瞎征窮蹙丐降州志城在銀川驛西蘭州故衞

  治東明初建領五所臨洮故衞在狄道州治東明洪武三年建領五所河州故

  䘙在州治東明洪武十三年建領五所又領中右所一黃沙戍在河州西唐書地理志達

  化縣東有黃沙戍鐵冶在臯蘭縣境元統志去蘭州五十里又有磁窰去州四十五里

  河樓在臯蘭縣西北二里黃河南岸明洪武中建今名觀瀾閣棲雲閣在金縣西三十

  里馬寒山口有宋人詩刻石壁臨川閣在狄道州城内唐天寶中建元昊臺

  蘭縣西十五里有級十數重相傳元昊攻阿干駐兵於此超然臺在狄道州東一里本名鳳

  臺宋熙寕中蔣之奇改名明嘉靖中楊繼盛建書院於此平遠堂在臯蘭縣西北六里宋建

 ︹關隘︺阿干鎭關在臯蘭縣南即宋阿干堡明初置關與金城關俱蘭州䘙兵防守後廢

  京玉關在臯蘭縣西宋史地理志京玉關本號把拶橋元符三年賜名東至西關堡四十里

  南至臨洮堡一百三十九里元廢舊州志在州西北四十五里金城關在臯蘭縣北隋書地

  理志金城縣有關官元和志金城關在蘭州城西周武帝置金城津隋開皇十八年改津為關宋史

  地理志金城關紹聖四年進築南距蘭州約二里崇寕三年王厚乞移置斫龍谷口不行明統志在

  州北黃河西北山要隘處今於河南置巡司舊志眀景泰中鑿石重建某西為土城女牆直冠白塔

  山巔迤邐循山而東復為一𨵿於白塔山下仍築羅城萬厯二十五年易以磗南關在狄道州

  南九域志南關堡在熙州南二十里北𨵿堡在州北二十里宋史地理志北𨵿熙寕五年置南𨵿六

  年置明統志又有下襯𨵿在府南一百里八角關在府南一百十里十八盤關在府南一百二十里

  三岔關在府西三十里打壁峪關在府北三十五里皆臨洮䘙戍卒防守摩雲嶺關

  道州北一百五十里最高險明置巡司今裁分水嶺關在渭源縣西十五里分水嶺新

  志又有𣵀家關在縣西三十里西南通河州二十四關要口為入府孔道烏蘭關在靖遠縣

  南一百二十里詳見古蹟會寕關在靖遠縣西南元和志東南去會州一百四十里宋史地

  理志㑹寕關舊名顛耳關元符元年建築賜名通㑹未幾改今名又保川縣有㑹寕關元統志金大

  定八年改為會安關嫌與會寕府同也舊志在䘙西南一百三十里又西南至安定縣界一百里

  通會關在河州東南七十里宋熙寕七年置金曰通㑹關寨元廢又宋置安鄉關在州東北

  麻山關在河州東南一百四十里接鞏昌府洮州廳界又東南為安龍關陡石關

  在河州南八十里有堡迤東為大馬家灘關小馬家灘𨵿皆有堡殺馬關在河州西南八

  十里林麓控搤足以守禦自此而西舉足浸高又行一日至嶺西其地益高元遣達什訪河源路岀

  於此俗又名沙麻關迤東為思巴思關 達什舊作都實今改土門關在河州西南九十里

  迤東為石觜兒朶只巴船板槐樹西兒喬家岔牙塘等關癿藏關在河州西七十里又老鴉

  關在州西九十里癿藏關南又南為莫泥關鳳林關在河州西北唐書地理志鳳林縣北

  有鳯林關咸通中吐蕃尚延心獻款高駢收鳳林關即此又臨津關在州西北廢臨津縣積石

  關在河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東去積石山五十里明初於州置茶馬司此為市易之處有官軍守

  戍迤東有樊家峽崔家峽五臺西小路紅崖子等關州境之關凡二十四循化廳在府西即

  故循化城今為循化營城 本朝乾隆二十八年設廳移蘭州同知駐此東至河州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西寕府貴徳廳界一百九十里南至鞏昌府洮州廳界三百五十里北至西寕府巴燕戎格廳

  界一沙泥州判城在狄道州境有州判駐此兼設外委防守太子寺

  州境設州判駐此邊牆在臯蘭縣北有新邊衝邊明初舊址自鎮番直抵寕夏中衞後以番

  郎入據松山改築由靖虜䘙北界傍黄河西岸迤邐而南繞蘭州之北至苦水堡折而北歷莊浪古

  浪至涼州凡千四百里謂之衝邊萬厯二十六年以松山平定加築新邊東自靖虜䘙界黄河索橋

  起至莊浪䘙界土門山共長四百里又於邊内築索橋蘆塘三眼井紅水阿壩裴家大靖土門諸堡

  設官兵守之 本朝乾隆五十年添設塘汛十六曰沙溝口水頭崖渠一壑峴前河蔡家河深河溝

  口拐角渡大牌岔鹿角峴紅柳窟窩喇牌土泉灣萱帽塔腰溝聶家窰納米鎭

  蘭縣東金史地理志蘭州有原川豬觜納米三鎮臨洮府志納米鎮在州東豬觜鎮在金縣西北四

  華林山在府城外西郊乾隆四十八年移督標右營駐此循化營在河州與

  循化廳同城舊設遊擊及千把總駐防乾隆四十七年改設參將屬河州鎮通安砦

  遠縣東南宋史地理志西安州有通安砦崇寕五年築烏雞三岔新砦賜名通安東至寕安砦六十

  一里西至管下同安堡三十五里元統志金新㑹州仍領通安砦至元七年併入州南川砦

  在河州西南七十里九域志𤋮寕七年置在河州南四十里臨洮府志明河州䘙轄十里屯水泉坪

  安遠坡古城等田寨安疆砦在河州西宋史地理志安疆砦舊名當標崇寕二年收復改今

  名南至循化城一百十里北至黃河十里金廢東關堡在臯蘭縣東十八里宋元豐四年

  鞏哥關六年改曰東關元廢明景泰初重築質孤堡在臯蘭縣東五十里宋史地理志元

  豐五年置勝如質孤二堡广年廢元祐五年復修尋廢金復置質孤堡元廢買子堡

  蘭縣東五十里又把石溝堡在縣東六十里十字川堡在縣東北一百三十里皆在河南接金縣界

  明宏治十八年置臯蘭堡在臯蘭縣南九十五里宋元豐四年置七年廢明宏治十八年

  西古城堡在臯蘭縣西南四十里又積積灘堡在縣西南八十里皆在河南明宏治

  十八年置通川堡在臯蘭縣西宋史地理志蘭州通川元符三年自京五關至囉𠮾抹通

  城中路鏹廝狐川新築堡賜名尋棄之崇寕二年再收復東至京五關四十里今廢西關堡

  在臯蘭縣西九域志在蘭州西二十里元豐五年置金史地理志關臨黄河夏邊元廢安寕

  堡在臯蘭縣西北三十里黄河北西北去莊浪沙井驛二十里明宏治十八年置鎮路堡

  在臯蘭縣北一百八十里舊曰鎮虜又保定堡在鎮路東一百二十里皆明萬厯三十二年置周一

  百六十丈永泰城堡在臯蘭縣北二百四十里紅水堡西南一百二十里明萬厯三十二

  年總督李汶巡撫顧其志以紅水三眼井二堡去州遼遠因於⿺辶商中之地舊老虎城置堡周三里名

  曰永泰設副總兵鎮守又立保定鎮虜二堡與紅水堡相脣齒 本朝初設遊擊康熙十六年改設

  千總乾隆三十六年改設把總三眼井堡在臯蘭縣北二百九十里明萬厯二十七年建

  城周二里有奇 本朝初設守僃今改都司屬涼州鎮鎮羌營紅水河堡在臯蘭縣北三

  百三十里明萬厯二十七年平松山建堡於此設守備駐防城周一百二十丈二十九年以極邊衝

  要改設遊擊復於城東西南三面接築新城一百四十九丈所管邊牆東自靖虜䘙永泰川西至莊

   浪䘙界長九十里 本朝康熙十六年改設守備屬鎮羌營又設縣丞分駐鹽場堡

   蘭縣東北十里其地環匝二十餘里皆斥鹵可為鹽縣人賴之明宏治十八年置萬厯三十三年設

   守備駐此一條城堡在金縣東北一百里明萬厯二十五年兵備張棟以龍溝堡改建一

   條城移黨家堡守備於此輿程記十字川東二十里為一條城又東北九十里為平灘堡又九十里

   至靖遠䘙通谷堡在狄道州東九域志在州東二十二里熙寕五年置又南川堡在州南三

   十里熙寕六年置結河堡在州北二十里熙寕七年置明統志結河堡在府北六十里即宋所置堡

   也臨洮府志通谷堡一名寸金城舊址尚存臨洮堡在狄道州北宋史地理志元豐七年

   置臨洮堡南至熙州六十五里北至阿干堡七十里金志屬康樂元廢臨洮府志在縣北七十里明

   洪武二年改築大城周五百七十丈有奇城北築郭東西北三門設都司駐防屬陜西河州鎮

   平堡在渭源縣西北宋𤋮寧五年置屬熙州九域志在州東六十七里臨洮府志在今渭源縣

  西北三十里城垣尚存懷戎堡在靖遠縣東宋史地理志會州有懷戎堡崇寕二年築西

  由香谷至會州六十里南至會州城分界三十五里打刺赤堡在靖遠縣東七十里其地

  本名癿麻川明天順中官軍討满四分道岀此成化十年巡撫馬文升置堡又乾鹽池堡在縣東一

  百二十里接固原州界成化十八年巡撫阮鶚置周四里靜勝堡在靖遠縣西南宋史地理

  政和六年賜清水河新城接應堡名靜勝係㑹州城管下在黃河南石觜上至本城一百二十里

  又通泉堡屬新泉砦管下在黃河南嶺上至本砦四十里平灘堡在靖遠縣西南九十里黄

  河自此入境舊爲蘭州地明成化二十二年築堡改屬靖虜䘙又西南九十里即金縣之一條城爲

  往來要道迭烈孫堡在靖遠縣北九十里明置巡司久廢蘆塘營堡在靖遠縣

  北二百二十里黃河外明萬厯二十二年築新邊建堡周二里設參將駐守 本朝改設遊擊東至

  河一百里北至邊牆十五里永安營堡在靖遠縣東北一百三十里河東裴家川城周

  二里今設守備蘆溝堡在靖遠縣東北一百四十里明萬厯二十四年築堡周二里今設外

  委又小蘆塘堡在縣東北二百里河外索橋堡在蘆塘東四十里河北岸皆同時置東谷堡

  在河州東南唐會昌四年吐蕃叛將論恐𤍠攻鄯州為尚婢婢所拒退保東谷九域志熙寕七年置

  東谷堡在河州東南十五里金廢雙城堡在河州南又龍溝堡在州西南及馬灘陡吹麻

  千觀臺等共十堡皆轄於河州鎭營闊精堡在河州西九域志熙寕八年置在河州西南十

  五里宋志作閻精堡又元豐三年置西原北河二堡金皆廢來同堡在河州西宋史地理

  志來同堡舊名甘樸堡崇寕三年築賜今名東至南川砦九十里金屬積石州元廢通津堡

  在河州西一百六十里宋史地理志通津堡舊名南逹堡崇寕三年賜今名東至安疆砦四十五里

  今屬積石州元廢順通堡在河州西宋置屬積石軍宋史地理志東至廓州界五十里北

  至黄河十五里今皆廢起臺堡在河州西二百四十里明萬厯中修築周一百六十丈設

  守備駐防本朝因之 保 安堡在河州西三百五十里有城明置保安站及保安操守所

   本朝舊設守備今設都司臨灘堡在河州西北宋史地理志臨灘堡東至安鄉關四十

  里北至黄河四十里金屬積石州元廢大通堡在河州北八十里河北岸有邊牆自大通

  河起至迭遜溝長八十里又景古城堡在州東南一百三十里明萬厯十八年設守備於此三十三

  年移駐蘭州定羌堡在河州北一百里有千總駐防州境又有黨家和政銀川長安韓家

  尹家吹麻黒石山高陵山紅土坡等堡茶馬司在河州治東南明洪武七年建四夷考唐

  時回紇入貢即以馬易茶宋熙寕閒復行之明洪武二十六年製金牌信符頒給諸番遇有差發合

  符乃應正統十四年停金牌成化十七年給衛藏諸番王及長河西漁通寕遠等宣慰司敕書勘合

  令貢時於陜西四川驗入宏治十八年都御史楊一清及巡按李璣言國初金牌僉發之功請復其

  舊正德初伊伯勒之亂金牌散失嘉靖二十八年兵部議金牌不可數給宜給勘合如成化故事從

  之 衛藏舊作烏思藏伊伯勒舊作亦不刺今並改蘭泉驛在臯蘭縣南關洪武九年

  東至定遠驛西至沙井驛南至摩雲驛皆從此分摩雲驛在臯蘭縣南六十里南接沙泥

  沙井驛在臯蘭縣西北四十里又西七十里為莊浪廳之苦水驛清水驛

  縣東三十里清水鎮其地有城堡明置驛於此有驛丞今裁又東六十里至安定之枰鈎驛

  遠驛在金縣西北四十里定遠鎮亦有堡明置驛 本朝因之去臯蘭五十里窰店驛

  在狄道州東五十里沙泥驛在狄道州北九十里北去蘭州一百二十里明洪武十三年

  有驛丞今裁洮陽驛在狄道州東北一里明洪武四年慶平驛在渭源縣東又

  舊有石井遞運所在縣西二十里和政驛在河州東南六十里又定羌驛在州東南一百

  二十里去洮陽驛七十里路通狄道州又舊有銀川驛在州西北六十里長安驛在州西北一百二

  十里路通西寕今裁鳳林驛在河州南明洪武中置

 ︹津梁︺通濟橋在臯蘭縣東二十里望仙橋在臯蘭縣西南三里後改名惠遠又西津

  橋在縣西二里皆跨阿干水鎮遠浮橋在臯蘭縣西北二里金城關明洪武五年宋國

  公馮勝建於城西七里以濟師師還遂撤九年衞國公鄧愈移建州西十里名曰鎮遠十八年又移

  建於此用巨舟二十四橫亙黃河上架以木梁南北兩岸為鐵柱四長二丈維鐡纜二各長一百二

  十丈以通河西甘肅等路為往來要津清水鎮橋在金縣東二十五里閤門河

  橋在金縣南門外迎善橋在金縣西南十里均利橋在金縣西南十里

  安橋在狄道州西北洮河上宋𤋮寕中建浮梁賜名永通明初移於縣西三里造舟十二兩岸

  置木柱十二維以鐡纜草纜各二更今名 本朝康𤋮十三年靖逆侯張勇仍移建城西北五里

  宏濟橋在狄道州西北一百三十里洞才溝為蘭河通道明萬厯中建用船十二闊四十餘

  大冬撤春建又長濟橋在州東五里萬厯三年建渭河橋在渭源縣北五里摺橋

  在河州東十里兩岸禹鑿石蹟尚存洩湖橋在河州東三十里相傳上古時州境皆湖禹疏

  鑿之導水入河因名大夏橋在河州南三里凡五十六空又有洪水河橋廣通河橋

  河上渡在河州西北積石關路通西寕黄河下渡在河州東北刺麻川通涼州府

  平番

 ︹陵墓︺︹隋︺薛舉墓在臯蘭縣西四里︹唐︺李晟墓在狄道州西明統志在臨洮府

  西五里地名西平莊臨洮府志在狄道縣西二十里 按雍勝略云晟墓在高陵縣南有碑現存春

  秋致祭此墓係晟父母墓考據最為確當又據舊志明萬厯三十一年京山李維楨至狄謂西平乃

  其遠祖訪得一石刻上有知熙州宋京五言律一首題曰謁西平祠則此處向有西平祠而無西平

  墓也州志即注為李晟父母墓︹金︺和吞墓在狄道州北 和吞舊作故土門今改︹明︺

  趙安墓在狄道州東五十里閻家嶺李光啓墓在靖遠縣東南八里劉昭

  墓在河州南十五里王竑墓在河州東北萬頃原下

 ︹本朝︺王進寶墓在靖遠縣東馬營水

 ︹祠廟︺三將軍祠在府城東門外舊在臯蘭山下祀漢霍去病趙充國鄧訓明嘉靖元年

  建於王莊毅祠在河州學宫㦸門西祀明王竑明馬應龍記祠舊附鄉賢正德十年

  題准專祭楊忠愍祠舊在狄道州東超然臺祀明楊繼盛 本朝雍正六件遷於舊衞署

  奮威將軍祠在靖遠縣東馬營水祀 本朝王進寶河神廟在府城西

  河南岸又有廟在河州積石關外 本朝雍正六年   敕建有   御製碑文大禹

  廟在河州西北晉地道記大夏縣有禹廟括地志在河州枹罕縣西七里臨洮府志在河州西北

  積石關又有廟在渭源縣城内

 ︹寺觀︺嘉福寺在府治西北隅唐建有浮圖十三級一名木塔寺丙靈寺在河州北

   六十里唐建下臨黄河琢山石為佛高十餘丈地産檀香有泉清冽異常金天觀在府城内

   明建 本朝乾隆元年以雷祖靈應  賜名曰顯仁應瑞額曰宣暢太和








                        前編修官温予巽恭 纂輯

                        前提調官張日華恭 覆輯

                        校 對官賀式韓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蘭州府

︹名宦︺︹漢︺袁盎楚人孝文時調爲隴西都尉仁愛士卒士卒皆爭爲死馮野王

  人元帝時遷隴西太守以治行高入爲左馮翊馮逡野王弟成帝時爲隴西太守治行廉平

  厙鈞光武初爲金城太守與河西都尉竇融等共全五郡建武中封輔義侯馬援

  建武十一年拜隴西太守擊破先零羌於臨洮守塞諸羌八千餘人詣援降諸種有數萬屯聚寇

  鈔拒浩亹隘援擊之羌因移其妻子輜重於允吾谷援潛行閒道掩赴其營羌驚潰遠徙時朝臣以

  金城破羌之西塗遠多寇欲棄之援以爲不可帝然之於是詔武威太守令悉還金城客民歸者三

  千餘口援奏置長吏繕城郭起塢堠開導水田勸以耕牧郡中樂業又遣羌豪楊封譬說塞外羌皆

  來和親十三年武都參狼羌與塞外諸種爲寇援將四千人擊之羌在山上後軍據便地奪其水草

  不與戰羌遂窮困豪率數十萬亡出塞諸種萬餘人悉降隴西清靜劉盱中元初為隴西太守

  遣兵擊武都參狼羌斬其酋豪首虜千餘人餘悉降張紆元和中為隴西太守燒當羌迷吾與

  弟號吾寇隴西紆擒𫉬號吾號吾曰誠得生歸必不復犯塞紆放遣之羌即解散侯霸

  永元中為金城太守與𫉬羌校尉周鮪討迷唐鮪還營自守唯霸兵䧟陣斬首四百餘級降者六千

  餘口迷唐遂弱曹鳳和帝時拜金城西部都尉鳯初為隃麋相時迷唐衰弱西海及大小榆谷

  無復羌寇鳳上言宜及此時建復西海郡縣規固二榆廣設屯田隔塞羌胡交關之路植穀富邊可

  以無西方之憂帝乃拜鳳為都尉徙士屯龍耆魯謙平陵人為隴西太守有名績霍諝

  鄴人順帝時為金城太守性明達篤厚以恩信化誘殊俗為羌種所敬服孫羌延熹中為隴西

  太守擊破滇那羌︹三國︺︹魏︺蘇則武功人為金城太守時䘮亂之後户口損耗則撫循

  之甚謹外招懷羌衆得其牛羊以養貧老與民分糧而食旬月之閒流民皆歸得數千家乃明為禁

  令有干犯者輒戮其從敎者必賞親自敎民耕種是嵗大豐由是歸赴者日多︹晉︺宋矩

  人張重華以為宛戍都尉太守宋晏為石季龍將麻秋所得秋遣晏以書致矩矩旣至謂秋曰辭父

  事君當立功與義苟功義不立當守名節矩终不背主覆宗偷生於世先殺妻子自刎而死秋命葬

  車濟燉煌人張重華以為金城令為石季龍將麻秋所陷濟辭色不撓伏劒而死

  蘭姚興時為金城太守乞伏乾歸以衆叛攻䧟金城執蘭蘭厲色責乾歸以背恩違義乾歸怒而

  囚之蘭不食死︹南北朝︺︹周︺李賢成紀人保定四年授河州總管河州舊非總管至是

  創置賢乃大營屯田以省漕連多設斥堠以備寇戎於是羌戎斂迹不敢向東長孫紹遠

  代人為河州刺史河右戎落之俗同姓為婚紹遠導之以禮大革弊風政在𥳑恕百姓悅服︹隋︺

  段文振期原人高祖時為河州刺史有威惠遷蘭州總管崔仲方安平人開皇中

  爲會州總管時諸羌猶未賓附詔令仲方擊之與賊三十餘戰諸部悉平裴倫河東人大業末

  為渭源令為薛舉所陷遇害︹唐︺崔知温鄢陵人高宗時累遷蘭州刺史党項羌三萬入

  侵州兵寡衆懼莫知所出知温披闔不設備羌怪之不敢進㑹將軍權善才率兵至大破其衆善才

  欲窮追之知温曰古善戰弗從奔且谿谷復深萬一有變不可悔善才曰善分降口五百贈知温辭

  曰我議公事圖私利耶安敬忠開元中為㑹州刺史黃河横浸州城敬忠築堰以捍之

  ︹五代︺︹晉︺楊承信沙陀人少帝時領蘭州刺史為政不苛及卒蘭民表乞祠之︹宋︺

  王嗣宗汾州人通判河州太宗遣武德卒潛察遠方事嗣宗因奏請委任天下賢俊不宜猥

  信此輩以為耳目王韶德安人𤋮寕中知通遠軍引兵城渭源堡破蒙羅角抹耳水巴等族

  遂城武勝建為鎮洮軍更名𤋮州以韶知州事六年取河州攻破諾捫桑城穿露骨山南入洮州連

  拔宕岷二州曡洮羌皆以城附七年入朝還至興平聞景思立敗於踏白城賊圍河州日夜馳至𤋮

  直扣定羌城破結河族斷夏國通路又循西山繞出踏白後焚八千帳瞎征窮蹙丐降遂俘以獻

  苗授潞州人熙寕中從王韶為先鋒盡得河湟地鬼章寇河州詔授往一戰克撒宗論功第一

  遂知州事復討生羌於露骨山斬首萬級𫉬其大酋冷雞朴羌族十萬七千帳内附威震洮西徙知

  熙州元豐中取定西蕩禹臧花麻諸族降户五萬城蘭川遇賊數萬於女遮谷登山逆賊敗之又踰

  天都山焚南牟屯汲煙凡師行百日轉鬬千里始入塞王君萬寕遠人熙寕中為熙河路

  鈐轄洮西羌叛圍河州君萬請於王韶以為南撒宗城小而堅强勇所聚若併兵破之圍當自解韶

  用其計圍果解趙隆成紀人崇寕中鈐轄熙河兵將前軍出邈川豫復鄯廓夏人寇涇原詔𤋮

  河深入師至鐵山隆先登士皆殊死戰敵解去召詣闕慰勞之張守約濮州人神宗時為𤋮

  河鈐轄仍統秦鳳羌兵駐通遠河州羌率衆三萬屯於敦波欲復舊地守約度洮水擊破之取窖粟

  食軍羌老弱畜産走南山左右欲邀之守約曰彼非敢迎戰逃死耳輒出者斬張詵浦城人𤋮

  寕中知熙州薫氊遣鬼章逼岷州詵往討破之於錯鑿城斬首萬級元豐中權經畧𤋮河事時倉卒

  冶戎有司計產調夫民多流亡詵訴其狀乞敕劒外招攜之劉仲武成記人𤋮寕中遷熙

  河都監知河州吐蕃趙懐徳狼阿章衆數萬叛仲武以伏兵敗之復西寕州未幾懷德阿章降

  浩西河人神宗時為熙河鈐轄李憲討山後羌浩將右軍至合龍嶺會戰遣降羌乞嘊輕騎突敵

  帳俘其酋冷雞朴李密撒馘三千王文郁新秦人元豐中為𤋮河路鈐轄夏人圍蘭州已

  奪兩關門文郁募死士夜縋而下持短兵突入賊即埽營去擢知蘭州諜知夏人將大入清野以俟

  果舉國趨臯蘭文郁乘城禦之殺傷如積圍九日而解進秩知河州築安西城金城關劉舜

  卿開封人元祐初知熙州夏人聚兵天都連西羌鬼章青宜結先城洮州將大舉入寇舜卿欲乘

  其未集擊之會諸將議方畧使姚兕部洮西領武勝兵合河州熟羌𢷬講朱城遣人閒道焚河橋以

  絶西援种誼部洮東由哥龍谷宵濟拜金川黎明至臨洮城下一鼔克之俘鬼章并首領九人斬馘

  數千种誼雒陽人元祐初知蘭州蘭與通遠皆絶塞中閒保障不相接腴田多棄不耕誼

  請城李諾平以扼衝要姚兕五原人元祐初為𤋮河副總管與种誼合兵討鬼章於洮州破

  六浦宗城夜斷浮橋援兵不得渡遂擒鬼章范育三水人元祐初出知熙州時議棄質孤

  如兩堡育爭之曰熙河以蘭州為要塞此兩堡者蘭州之蔽也棄之則蘭州危熙河有腰背之憂矣

  又請城李諾平汝遮川曰此趙充國屯田古榆塞之地也不報紹興中採其抗論棄地及進築之策

  贈寶文閣學士孫路開封人元祐初司馬光議棄河湟邢恕謂路嘗為河蘭二州判官在彼四

  年有捍禦之功光亟召問路挾輿地圖示光曰自通遠至熙州纔通一徑熙之北已接夏境今自北

  關辟土百八十里瀕大河城蘭州然後可以捍蔽若捐以予敵一道危矣光幡然曰賴以訪君不然

  幾誤國事議遂止王厚韶子紹聖中幹當熙河公事㑹瞎征隴拶爭國河州守將王瞻與厚

  同獻議復故地元符元年師出塞下邈川降瞎征隴拶出迎遂定湟鄯命厚知湟州崇寕中為𤋮河

  經畧安撫使擊溪賖罷撒大敗之其母與諸酋開鄯州降遂入廓州蔣之奇宜興人元祐中

   知熙州夏人論和請畫封境之奇揣其非誠務守僃謹斥侯常若敵至夏人不敢犯塞范純

   粹吴縣人哲宗時知𤋮州章惇蔡卞經畧西夏疑純粹不與共事改知鄧州游師雄

   人元祐初吐蕃謀據𤋮河詔遣師雄與邊臣措置師雄請於帥劉舜卿分兵二道以攻之遂破洮州

   擒鬼章紹聖中詔攝熙州以夏人擾邊詔使者與熙帥秦帥共謀之使者鋭於討擊師雄謂進築城

   壘以自蔽未應深入上章爭之不報旣而卒用師雄策何常京兆人哲宗時為𤋮河轉運副

   使議者欲貸民金帛而使入粟塞下常曰車牛轉輸民力已病然未至死亡者粟自官出而民無害

   也今强以金帛使自入粟懼非貧弱之利鍾傅樂平人哲宗命幹當𤋮河涇原秦鳳三路公事

   夏人䧟金明渭帥毛漸出兵攻其没煙寨傅合擊破之又與𤋮州王文郁進築安西城遂作金城關

   种朴誼子紹聖中為熙河鈐轄知河州安撫洮西沿邊公事河南蕃部叛拒官軍朴至州才二

   日熙帥胡宗回迫之出討遇伏力戰而死事聞贈朴雄州防禦使官其後十人姚雄五原人哲

  宗時知河州种朴戰殁王贍軍䧟敵中雄自鄯至湟四戰皆捷拔出之遂築安鄉關夾河立堡以䕶

  浮梁通湟水漕運商旅負販入湟者始絡繹於道苗履授子元符初以𤋮河蘭會都鈐轄知

  蘭川詔同王瞻取青唐與姚雄合兵討峗羌箋羅結焚其族帳而還程之邵眉山人徽宗時

  為𤋮河都轉運使敵犯熙河之邵攝帥事屯兵行邊境解去鄭驤玉山人姚古奏為熙河蘭

  廓路經畧司屬官地震秦隴金城六城壞驤自請董兵䕶築益機灘新堡六百步以控西夏堡成以

  功遷官嘗撫𤋮寕迄政和攻取建置之迹為拓邊錄十卷兵將蕃漢雜事為别錄八十卷圖畫西蕃

  西夏回鶻盧甘諸國人物圖書為河隴人物志十卷序贊普迄溪巴温董氊世族為蕃譜系十卷

  吳擇仁永興人徽宗時擢𤋮河路轉運判官即以直秘閣為副使從招討使王厚領兵深入

  克蘭廓城柵十三何灌祥符人徽宗時提舉𤋮河蘭湟弓箭手入言漢金城湟中穀斛八錢

  今西寕湟廓即其地漢唐故渠尚可考若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則人樂應募而射士之額足矣從

  之甫半載得善田二萬六千頃募士七千四百人改知蘭州攻仁多泉城砲傷足不顧卒拔之

  遹開封人徽宗時知𤋮州諸蕃聞遹至相賀曰朝廷真欲無事矣爭出鉏耨牛價為頓高時議更

  陜西大鐵錢價與銅錢輕重等遹上言銅重鐵輕自然之理今反其禁民誰信之以人奪天雖厲其

  禁終不可行也張叔夜開封人徽宗時為蘭州録事參軍州本漢金城郡地最極邊恃河為

  固每嵗河水合必嚴兵以備士不釋甲者累月叔夜曰此非計也有地曰大都者介五路閒羌人入

  寇必先至彼㸃集然後議所向毎一至則五路皆悚叔夜按其形勢畫攻取之策訖得之建為西安

  州自是蘭無羌患劉韐崇安人徽宗時王厚鎮熙州辟狄道令提舉陜西平貨司河湟兵屯

  多食不繼韐延致酋長出金帛從易粟就以餉軍公私便之張浚綿竹人徽宗時為熙河幕

  官徧行邊壘覽山川形勢時時與舊戍將握手飲酒問守邊舊法及軍陣方畧之宜故能通知邊事

  劉惟輔涇州人建炎中為熙河馬歩軍副總管金得秦州經畧使張深遣惟輔將三千

   騎禦之夜趨新店黎明短兵相接惟輔舞矟刺殺其先鋒貝勒哈富敵遂退㑹都䕶張嚴遇伏死金

   兵掠熙河惟輔為所執百方誘之終不言而死贈昭化軍節度使立廟號忠烈 貝勒哈富舊作孛

   堇黑鋒今改高子孺狄道人建炎中知蘭州龕谷砦金兵執劉惟輔子孺聞其尚存固守

   以待及城䧟先刃其家而後死韓青建炎中為熙河馬步軍第六將閒行從劉惟輔為金兵所

   擒亦罵不絶口而死︹金︺龎迪延安人天眷中為臨洮尹兼𤋮秦路兵馬都總管陜右大饑流

   亡四集迪開渠漑田流民利其食居民藉其力郡人立碑紀政績璞薩忠義上京巴爾

   古河人為臨洮尹兼𤋮秦路兵馬都總管海陵召至京師謂之曰洮河地接吐審木波異時㔄害良

   民州縣不能制汝宿將故以命汝賜條服玉具佩刀閲再考乃徙去 璞薩忠義舊作僕散忠義巴

   爾古河舊作拔盧古河今並改楊仲武保安人海陵時同知臨洮尹臨洮地接西羌與木波

   雜居邊將貪暴木波苦之遂相率寇掠仲武時改同知河中府以前治臨洮乃從數騎入其營諭之

  曰此皆將校侵漁汝等以至此耳今懲治此輩不復擾害汝也并以禍福曉之羌人喜悅寇掠遂息

  後復掠熙河𤋮河主帥使人諭之不肯去曰楊總管來吾乃解去熙河具奏詔復遣仲武及至與其

  酋帥相見責以負約對曰邊將苦我今之來求訴於上官耳幸見公願终身不犯塞乃舉酒酹天折

  箭為誓仲武因以卮酒飲之曰當為汝更請若復背約必舉兵矣羌人羅拜而去張中彦

  張義堡人大定中為臨洮尹華州劉海搆亂旣敗籍從亂者數千人中彦惟論為首者戮之西羌吹

  折密臧隴逋龎拜四族恃險不服使侍御史何醇之就中彦論方畧中彦曰此羌叛服不常非中彦

  自行不可即至積石達南寺酋長四人來與之約降事遂定卒於官百姓哀號輟市立像祀之

  克坦哈希上京人為臨洮尹時關陜以西初去兵革百姓多失業圖克坦哈希守之以靜

  民多還歸 圖克坦哈希舊作徒單合喜今改璞薩揆忠義子章宗初知臨洮府事陜西提

  刑司舉揆剛直眀斷獄無冤滯禁戢家人百姓莫識其面積石洮二州舊寇皆遁商旅得通於是晉

  官一階仍詔襃諭 璞薩揆舊作僕散揆今改圖們和吞貞祐三年知臨洮府兼本路兵

  馬都總管叛賊蘭州奇徹克森等誘夏人入寇圍臨洮凡半月城中兵數千粟且不支衆皆危之圖

  們和吞為開諭禍福皆自𡚒乃夜岀襲賊壘夏兵大亂遂大捷夏人遁去正大三年復為臨洮府總

  管元兵破臨洮圖們和吞被執誘之降不屈遂殺之詔贈中京畱守立像襃忠廟 圖們和吞舊作

  陀滿胡土門奇徹克森舊作極陳僧今並改︹元︺趙阿爾班世居臨洮世祖時為臨洮

  府元帥嵗饑發私廪以賑貧乏人賴不饑郡當孔道傳置旁午有司敝於供給趙阿爾班以私馬百

  匹充驛騎羊千口代民輸帝聞而嘉之詔京兆行省酬其值趙阿爾班曰我豈以私惠邀公賞耶卒

  不受 趙阿爾班舊作趙阿哥潘今改︹明︺𡩋正壽州人洪武三年河州䘙指揮使奏言

  民閒轉輸甚勞而茶布可以易粟以茶給軍士令自相貿易庶省西民之勞詔從之正初至䘙城空

  虚正勤於勞徠不數年遂為樂土璽書嘉勞張忠太康人永樂中知蘭縣時邑中户僅满千

  而毎月役以萬計嵗修黄河浮橋尤為民累忠奏請軍民並役而浮橋令各縣衞協修境中水利舊

  為豪家所占忠令均之於民民困始甦劉昭全椒人宣德中以都督同知鎮西寕河州厯二

  十年番漢畏服西陲晏然楊繼盛容城人嘉靖中以兵部員外郎諌馬市貶狄道典史地雜

  番俗罕知詩書繼盛𥳑子弟秀者百餘人聘三經師教之鬻所乘馬出婦服装市田資諸生番民信

  愛之呼曰楊父縣有煤山番人制之不開民仰薪二百里外繼盛往召番諭之咸曰楊公即須我曹

  穹帳亦舍之况煤山耶劉綎南昌人萬厯中為臨洮總兵官和爾啟宰桑昆都楞岱青塔布

  囊等掠番境窺内地綎遣部將擊之莽刺川斬𫉬甚多帝為告郊廟宣捷進綎秩予廕 和爾啟舊

  作火落赤宰桑舊怍真相昆都楞舊作昆都魯岱青塔布囊舊作歹成他卜囊今並改曹變

  蛟大同人崇禎中為臨洮總兵官時陜西諸將𠞰賊皆無功惟變蛟降小紅狼餘賊走竄不敢大

  逞闖賊自洮州出番地變蛟偕賀人龍追敗之轉戰千餘里不解甲者二十七晝夜賊潰入塞洮州

  將扼戰不力遂復入岷州及西和禮縣山中變蛟還剿賊敗入山尋復東遁變蛟追之設三覆於潼

  關南原賊奔入伏中死者相枕藉賊妻女盡失僅從七人竄錄功進左都督

 ︹本朝︺李絮飛奉天正黄旗人順治五年為臨鞏道甫至任會同人米刺印叛殉節死又蘭州

  同知趙翀學正白旗人同時死難魏勷柏鄉人順治閒任臨洮道厯政四載苞苴不行士民

  李淐定興人順治二年為渭源知縣政尚平恕遭回變淐議守城姦民為賊内應遂被執

  罵賊不屈死季佺正定人康熙初為西寕遊擊從張勇王進寶恢復臨洮時軍務填委以佺

  有文武才奏授臨洮知府佺撫綏流移經理輓運事集而民不擾王之鯨黄岡人知金縣

  前令王鯤化因虧空倉穀二千餘石繫獄逮段四十餘人之鯨至檢縣中荒地買牛種募人耕墾計

  嵗所穫納糧外即以貯倉積三年乃以代償逋課由是官吏皆得釋歸時方興屯田數多虛報之鯨

  力請減免民有鬻子女者為贖還民勒石頌之楊宗仁奉天正白旗人康熙中由階州知州

  遷臨洮同知監蘭州鎮遠橋商稅值嵗歉請發倉賑饑減税額招流亡上官有疑獄輒付宗仁一訊

  即決郡多盜有老𤓰賊尤為民害因讞他獄得百餘案皆為窮治捕置諸法盜風頓息

 ︹人物︺︹漢︺辛慶忌狄道人父武賢宣帝時為酒泉太守拜破羌將軍慶忌少以父任為右校

  丞屯田烏孫赤谷城與歙侯戰䧟陳卻敵元帝初舉茂才遷郎中車騎將軍朝廷多重之者遷張掖

  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成帝時大將軍王鳯薦為光祿大夫執金吾後拜為左將軍慶忌居處恭儉

  食飲被服尤節約為國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親附敬其威信長子通中子遵少子茂出為郡守

  皆有將帥之風宗族支屬至二千石者十餘人牛邯狄道人有勇力才氣雄於邊陲隗囂據隴

  坻使邯軍瓦亭帝征囂王遵與邯舊故以書喻之邯得書乃謝士衆歸命洛陽拜為大中大夫杜林

  馬援並薦之以為䕶羌校尉與來歙平隴右︹晉︺辛勉狄道人博學有貞固之操懷帝時為

  侍中隨帝至平陽劉聰將署為光祿大夫勉固辭不受聰遣其黄門侍郎喬度齎藥酒逼之勉引藥

  將飲度遽止之曰相試耳聰嘉其貞節深敬異之為築室平陽西山月致酒米勉亦辭不受年八十

  辛賓勉族弟愍帝時為尚書郎帝𫎇塵於平陽劉聰使帝行酒洗爵賓起而抱帝大哭遂

  辛謐狄道人博學善屬文工草隸書性恬靜不妄交遊永嘉末兼散騎常侍慰撫關中及

  長安䧟没於劉聰聰拜大中大夫固辭不受石勒季龍之世並不應辟命雖處䘮亂之中頽然高邁

  及冉閔僭號備禮徴為太常謐遺閔書勸以歸身本朝因不食而卒辛恭靖狄道人隆安中

  為河南太守姚興陷河南被執至長安欲官之恭靖厲色曰我願為國家鬼不為羌賊臣興怒幽之

  别室三年至元興中誑守者乃踰垣遁歸於江東︹南北朝︺︹魏︺趙柔金城人少以德

  行才學知名河右沮渠牧犍時為金部郎太祖平涼州内徙京師厯著作郎河内太守甚著信惠

  辛紹先狄道人父淵仕西涼為驍騎將軍涼後主歆與沮渠蒙遜戰於蓼泉軍敗失馬淵以

  所乘授歆而身死於難以義烈見稱西土涼州平紹先内徙家晉陽有至性丁父憂三年口不甘味

  頭不櫛沐自中書博士轉神部令皇興中為下邳太守卒於郡子鳳達耽道樂古有長者名為京兆

  王子推國常侍辛琛狄道人少孤曾過友人見其父母無恙垂涕久之釋褐奉朝請滎陽郡丞

  景明中為揚州征南府長史刺史李崇多事産業琛每諫折卒於官琛寛雅有度量涉獵經史喜愠

  不形於色當官奉法所在有稱辛穆鳳達弟舉茂才東雍州别駕初隨父在邳州與彭城陳敬

  文友善敬文病臨卒以𮦀綾二十疋託穆與其弟敬武穆久訪不得經二十年始於洛陽見敬武還

  之封題如故世稱廉行厯東荆州司馬轉長史帶義陽太守領戍轉汝陽太守有惠政正光中除平

  原相卒於郡辛雄狄道人有孝性清河王懌為司空辟為左曹雄用心平直加以閑明政事

  經其斷剖莫不悦服厯尚書駕部三公郎每有疑議與公卿駁難事多見從孝莊時累除度支尚書

  兼侍辛祥鳳達子舉司州秀才再選司空主簿咸陽王禧妃即祥妻之妹及禧構逆親知

  多罹塵謗祥獨不預後除郢州龍驤府長史帶義陽太守白早生反梁遣來援祥堅城固守州境𫉬

  辛子馥穆子累遷平原相元顥入洛子馥不從天平中除太尉府司馬白山連接三齊

  瑕邱數州之界多有盜賊子馥受使檢覆因辯山谷要害宜立鎮戍之所諸州豪右在山鼔鑄姦黨

  多依之又得密造兵仗上表請破罷諸冶朝廷喜而從之卒於清河太守辛少雍祥弟有孝

  行為祖父紹先所愛紹先性嗜羊肝及卒少雍終身不食肝性仁厚有禮義門内之法為時所重稍

  遷司空高陽王雍田曹參軍清正不憚强禦積年久訟造次決之請託路絶時稱賢明卒於給事中

  辛慶之狄道人少以文學徵至洛陽對策第一除祕書郎大統中厯度支尚書遷南荆州刺

  史位遇雖隆而率性儉素志量淹和有儒者風度又以其經明行修令與盧誔等敎授諸王拜祕書

  ︹北齊︺辛術琛子仕魏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累遷散騎常侍武定六年侯景叛除東

  南道行臺尚書與高岳等破侯景擒蕭淵明齊天保元年侯景徴江西租稅術率諸軍渡淮斷之燒

  其稻數百萬石還鎮下邳人隨術北渡淮者三千餘家及王僧辯破景術招攜安撫城鎮相繼款附

  於是移鎮廣陵厯遷吏部尚書遷鄴以後大選之職知名者數四互有得失術取士以才以器循名

  責實新舊參舉管庫必擢門閥不遺考之前後銓衡最為折衷術清儉寡嗜欲勤於所職臨軍以威

  嚴牧人有惠政少愛文史晚更勤學雖在戎旅手不釋卷︹周︺王傑本名文達金城直城人善

  騎射有膂力從魏孝武西遷周文奇其才擢授羽林監嘗謂諸將曰王文達萬人敵也從復潼關破

  沙苑爭河橋戰芒山皆以勇敢聞親待日隆賜姓宇文氏進爵為公魏恭帝元年從于謹拔江陵孝

  閔踐阼進爵張掖郡公為河州刺史建德初除涇州總管為百姓所慕辛昂慶之族子尉遲

  迥平蜀表為龍州長史領龍安郡事威惠洽著尋行成都令遷梓潼郡守入為司隷上士遷吏部天

  和初陸騰討信州蠻詔昂運糧饋之莫有怨者巴州萬榮郡人反叛昂募人岀其不意直趨賊壘望

  風瓦解厯渠州刺史轉通州進位驃騎天將軍辛威隴西人初從賀拔岳征討有功假輔國將

  軍都督及周文統岳衆見威奇之引為帳内從擒竇泰復宏農戰沙苑並先登䧟敵勇冠一時為河

   州刺史本州大中正頗得人和累封宿國公威性持重有威嚴厯官數十年未嘗有過故得以身名

   終其家五世同居時并稱之劉雄臨洮子城人初為文帝親信後拜中大夫賜姓宇文氏天

   和中封周昌侯尋為河州刺史宣政元年突厥入幽州雄戰殁贈亳州總管︹隋︺李禮成

   狄道人沈深有行檢周時以軍功拜車騎大將軍時朝廷有所徵發禮成度蠻必為亂上表固諌周

   武帝從之從伐齊拜北徐州刺史未幾徴為民部中大夫高祖受禪進封絳郡公辛德源

   術族子沈靜好學博覽强記齊中書侍郎劉逖上表薦之除散騎侍郎聘陳還待詔文林館高祖受

   禪隱林慮山祕書監牛宏以徳源才學顯著奏與著作郎王邵同修國史撰集注春秋三傳三十卷

   注楊子法言二十三卷有集二十卷子素臣正臣並博涉有文義李安狄道人仕周授儀同

   少師右上士高祖引之左右遷職方中大夫復拜安弟悊為儀同安叔父璋與周趙王謀害高祖誘

   悊為内應安隂白之及趙王等伏誅將加官賞安頓首曰豈可將叔父之命以求官賞俯伏流涕髙

  祖為之改容命有司罪止璋身高祖即位厯黄門侍郎平陳之役安率衆先鋒大破陳師進位上大

  將軍高祖嘗愍安兄弟滅親奉國拜安悊俱為柱國安歔欷悲感不能自勝疾甚而卒辛公

  義狄道人早孤母氏親授書傳周天和中選任大學生以勤苦著稱武帝時知入露門學每月集

  御前與大儒講論數被嗟異從平齊遷掌治上士開皇元年除主客侍郎從平陳以功除岷州刺史

  境内呼為慈母遷牟州刺史亦有異政仁壽初充揚州道黜陟大使後為司隸大夫辛彦之

  狄道人九嵗而孤博涉經史文帝初除太常少卿累拜禮部尚書與袐書監牛宏撰新禮吳興沈重

  名為碩學彦之與重議論重不能抗謝曰辛君所渭金城湯池無可攻之勢後為隨州刺史遷洛州

  俱有惠政所撰有墳典六官祝文禮要新禮五經異義︹唐︺渾瑊蘭州人本鐵勒九姓部落

  之渾部也父釋之有才武從朔方軍積功封寕朔郡王廣徳中與吐蕃戰殁於𤫊武瑊年十一即善

  騎射從破賀魯部勇冠三軍後從李光弼定河北又從郭子儀復兩京敗安慶緒數破吐蕃有功累

   遷單于大都䕶徳宗幸奉天授都虞候京畿渭北節度使朱泚兵薄城瑊力戰卻之遷檢校尚書左

   僕射同平章事兼奉天行營副元帥朱泚平論功加侍中封咸寕郡王卒贈太師諡忠武瑊通春秋

   漢書天性忠謹功高而志益下世方之金日磾辛雲京金城人世為將家有膽決以擒生斬

   馘常冠軍遷太常卿史思明屯相州雲京以鋭兵襲滏陽追破其衆加代州都督太原軍亂帝以雲

   京沈毅授太原尹進封金城郡王數年太原大治加檢校尚書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卒贈太尉

   諡忠辛京杲雲京從弟信安王褘節度朔方京杲與弟雯以策説褘評咨加異後從李

   光弼出井陘督趫盪先驅戰嘉山尢力粛宗召見許為黥彭關張之流累遷鴻臚卿召為英武軍使

   代宗立封庸國公遷左金吾䘙大將軍進晉昌郡王後為工部尚書致仕朱泚盜京師以老病不能

   從西嚮慟𡘜而卒贈太子少保雯亦從光弼定恆趙後署太原三城使史思明屯相軍及㵚陽雯逆

   擊走之東都䧟退宁河陽卒於屯辛讜雲京曾孫學詩書能擊劒重然諾賑人之急龎勛反

   攻杜慆於泗州讜趨泗口貫賊柵入城見慆乃夜踰淮至洪澤見戍將郭厚本告急厚本付兵五百

   即濟淮與慆表裏擊賊大破之圍三月救兵外敗城益危讜復夜斬賊柵出見淮南節度使令狐綯

   詣浙西見杜審權合兵五千與賊決戰圍乃解以功拜亳州刺史終嶺南節度使︹宋︺王淵

   熙州人善騎射應募擊夏國屢有功累遷西河路部將宣和中從劉延慶討平方臘靖康𥘉爲真定

   府都統制討平叛寇吳湛高宗即位羣盜蜂起以淵爲制置使提兵四出所向皆捷拜僉書樞密院

   事爲苗傅劉正彦所害贈少保諡襄愍︹金︺郭哈瑪爾㑹州人世爲保甲射生手與兄

   羅丹俱以善射應募羅丹以功授會州刺史夏人攻破會州兄弟俱被擒羅丹見殺哈瑪爾獨拔歸

   元光二年復取會州以功遥授知鳳翔府事本路兵馬都總管元帥左都監兼行蘭會洮河元帥府

   事甲午春金亡西州無不歸元獨哈瑪爾堅守孤城元兵盡力攻之哈瑪爾集州内金銀銅鐵𮦀鑄

   爲礮以擊攻者殺牛馬以食戰士軍士死傷者衆乃命積薪州𪠘呼集家人及城中將校妻女閉諸

   一室將自焚之火既熾率將士於火前持满以待城破鏖戰既久士卒弓盡矢絶者挺身入火中哈

   瑪爾獨上大草積以門扉自蔽發二三百矢無不中者矢盡自焚 郭哈瑪爾舊作郭蝦䗫羅丹舊

   作禄大今並改︹眀︺趙安狄道人永樂初除臨洮百户使西域從北征立功進都指揮同知宣

   德中從陳懷討平松潘番進都督僉事復以左參將從史昭討曲先又與侍郎徐晞偕出塞討阿勒

   台俱有功正統初進都督同知充右副總兵協任禮鎮甘肅明年與王驥任禮蔣貴分道進師安至

   刁力溝縶鼐呼及烏克台等封會川伯子英嗣官立功進都督同知 阿勒台舊作阿台鼐呼舊作

   乃顔怱烏克台舊作奄克台今並改王䡌河州人正統中進士授户科給事中英宗北狩郕王

   攝朝羣臣劾王振誤國請夷振族錦衣指揮馬順叱言者去竑怒奮臂捽順髮衆共擊之立斃額森

   入犯命守禦京城尋擢右僉都御史鎮守居庸關改督漕運兼巡撫江北時道殣相望竑不待報開

   倉賑之全活以百萬計英宗復辟追論擊馬順事除名編管江夏及於宫中得竑疏見正倫理篤恩

   義語遣官送歸尋起故官參贊都督馮異軍討伯埒克師還仍督漕撫淮揚憲宗初進兵部尚書竑

   剛方廉直執法以道不合時抗疏力辭去聲重於朝野正統中追贈太子太保諡莊毅 額森舊作

   也先伯埓克舊作孛來今並改毛忠初名哈喇本西陲人曽祖哈喇台歸附居蘭州忠襲職為

   永昌百户正統中厯都督僉事賜姓名充右參將協守甘肅番僧扎實琳沁憾之宣言忠與額森交

   通景帝因遣忠福建徙其家屬京師英宗在塞外知之比復辟即擢副總兵鎮甘肅伯埓克以數萬

   騎分掠甘肅諸道忠力戰大破之積功封伏羌伯成化四年討固原賊满四中流矢卒從子海孫塏

   前救忠亦死事聞忠贈侯諡武勇宏治中詔建忠義坊於蘭州以表其里 哈喇台舊作哈喇歹扎

   實琳沁舊作加失領真今並改周敖河州衞人正統末聞英宗北狩犬哭不食七日死子路為

   諸生方讀書别墅聞父死慟哭奔歸以頭觸庭槐死路妻方氏守節撫其子堂成立後為知縣

   堅蘭州人正統中以舉人入國子監景泰初上書請悉徴還四方監軍罷天下佛老官疏奏不行

   尋成進士授福山知縣成化初擢萊州知府期年化大行改知南陽居數年大治引疾去堅之學私

   淑河東薛瑄務致知而踐其實故儒術吏治並稱於世及卒南陽祠祀之彭澤蘭州人宏治二

   年進士厯知徽州真定府遷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所至以威猛稱擢右副都御史偕仇越討平劉

   惠趙鐩等於河南進右都御史總督川陜諸軍復破平川賊進左都御史太子太保與王瓊忤乞歸

   斥為民世宗初起兵部尚書時部事積壞澤覈功罪杜干請兵政一新引疾歸復以事奪職卒隆慶

   初復官諡襄毅殷承敘蘭州人正德中進士任南陽推官升刑部主事㑹議大禮抗疏極諌

   廷杖死隆慶贈光祿大夫劉漳蘭州人正德中進士授户部主事世宗初上正朝廷安中

   國固要圉要務十四事帝嘉納之厯開封知府治行最累擢右副都御史㝷撫遼漳居官廉直所在

   張萬紀狄道人嘉靖中進士授行人遷吏科給事中劾罷僉事尹耕為嚴嵩所銜改禮

   枓給事中帝進醮西城萬紀執弗進香𬒳廷杖嵩欲殺楊繼盛萬紀上疏抗救遂出為盧州知府以

  星變考察奪職歸朱家仕河州人崇禎𥘉進士授户部主事厯大同兵僃副使李自成犯

  大同總兵官姜瓖開門降家仕盡驅妻妾子女入井而已懷敕印從之一家死者十六人

 ︹本朝︺王世德河州衛人以軍功授臨洮守順治五年遇回變不屈死郝璧蘭州人任

  安徽按察使順治初由太常寺博士擢給事中前後章疏凡數十上有漕運鹽法河道諸議所著蘭

  石集二十二卷行世康𤋮初入祀鄉賢祠岳昇龍臨洮衞人父鎮邦戰功擢洮岷副將吴

  逆叛昇龍從將軍王進寶復臨洮禁戢步卒還所掠人口遊擊許進忠濳通賊昇龍擒斬之厯遊擊

  參將扈從北征平噶爾丹累官四川提督征建昌涼山諸番降十萬户昇龍事母孝友愛兄弟為人

  所稱雍正十二年入祀郷賢祠周化鳳狄道人初從王進寶討吴逆復天水收岳州進取辰

  龍關克偏橋興隆諸處奪沙子哨攻拔臘茄陂復新興普安賊平㩴襄陽總兵官調雲南永順攝提

  督事化鳯為將所向有功在鎮部伍整肅威徳並著王潮海狄道人智勇過人呉逆叛黃河

  以東悉爲賊有潮海以先鋒破賊夜渡河克復臨洮蘭州進𠞰寶雞連雲棧生擒賊將三百餘名又

  進取漢中寶寕等處凡經數百戰累官至重慶總兵改貴州咸寕鎮討平蠻賊王成龍等擢貴州提

  張憲載狄道人由武生效力康𤋮十西年以千總從張勇征吴逆有功又從趙良棟進

  𠞰四川克成都解永寕圍收復寕越趙巂等城直抵建昌擢涼州參將累遷陜西興安總兵

  進寶靖遠人驍勇善騎射順治中從總督孟喬芳討平河西叛回又從提督張勇破李定國以

  功累遷西寕總兵康𤋮十三年平涼提督王輔臣叛附吴逆陷蘭州進寶統兵渡河大破賊衆乘勝

  破臨洮克蘭州擢陜西提督鎮秦州隴右旣平進𡚒威將軍與趙良棟分路進師由漢中奪朝天關

  抜廣元昭化直抵保寕遣子用予斬門入賊帥王屏藩自縊死餘悉降全蜀遂定論功授三等子世

  職卒 贈太子太保諡忠勇子用予從父征蜀先登䧟陣所至披靡蜀平授松潘總兵後厯太原固

  原涼州凡四鎮藩育龍靖遠人初效力陜督摽下屢𠞰賊有功吳逆亂以參將從大將軍圖

  海討王輔臣累戰皆捷進𠞰川東復大行等縣蜀平乘勢進兵雲南定曲靖授肅州副將尋擢總兵

  康𤋮三十五年同孫思克征噶爾丹於兆摩多飛礮中右頣貫耳後仍奮戰賊大敗改鎮天津擢固

  原提督進鎮綏將軍仍管提督事卒 贈太子少保諡襄勇 兆摩多舊作昭莫多今改潘之

  善育龍從孫隋營效力擢肅州鎮標前營遊擊康熙五十四年策妄阿刺布坦遣賊二千侵哈密

  之善率兵二百擊敗之後隨靖逆將軍富𡩋安擊準噶爾於烏嚕木齊多俘𫉬雍正元年青海台吉

  羅卜藏丹津叛之善與參將孫繼宗等併力夾擊斬𫉬無算擢四川川北鎮總兵署四川提督奏請

  賞給土兵口糧僃𠞰金格等蠻調安西總兵又奏言於伊遜察罕齊老圖及察罕烏蘇諾爾等處多

  設卡路以備偵禦皆奉   㫖允可後署固原提督卒   賜祭葬崔  琪渭源人邑庠生

  祖岱攜赴省試不第歸至鳳翔祖病劇百計療治𥸤天願以身代尋愈未幾岱卒琪父拱辰亦卒琪

  廬墓三年足迹不入家庭母張氏憫其瘠臨殁戒勿復廬墓琪行之益力未及一年卒於墓次乾隆

  七年 旌陳琦靖遠人孝友性成乾隆三十四年邑荒歉琦貸於人以煮粥活者甚衆四十六

  年逆回猖亂金城靖遠應運糧草檄到無人敢前琦獨赴縣認辦四十九年軍需承辦亦如之嘉慶

  年閒以孝 旌王守官靖遠人敦學卹貧幼失怙事祖盡嘉慶四年以順孫題請 旌表

  又同邑孝子黃元並於嘉慶年閒 旌劉炯狄道州武舉盡孝敦倫終身孺慕乾隆四十一

  年 旌又壽民楊正年百嵗嘉慶元年 旌吳世廣臯蘭人以考友稱與同邑順孫劉世

  延壽民海三魁年逾百嵗五世同堂均於嘉慶二十五年 旌劉尚傑臯蘭縣陰陽學訓術

  遇賊不屈被戕嘉慶二十三年入祀忠義孝弟祠

 ︹流寓︺︹漢︺繆彤召陵人為郡決曹吏安帝初送太守梁湛喪還隴西始葬會西羌叛湛妻子悉

  避亂他郡彤獨畱不去為起墳冢乃潛穿井傍以為窟室晝則隱竄夜則負土及賊平而墳已立其

  妻子意彤巳死還見大驚關西咸稱傳之共給車馬衣資彤不受而歸樊志張南鄭人嘗

  遊隴西時破羌將軍段熲出征西羌請見志張其夕熲軍為羌所圍畱軍中三日不得去夜謂熲曰

  東南角無復羌宜乘虛引出住百里還師攻之可以全勝熲從之果以破賊

 ︹列女︺︹晉︺梁緯妻辛氏狄道人緯為散騎常侍西都陷没為劉曜所害辛有殊色曜將

  妻之辛據地大哭仰謂曜曰妾聞女不再醮乞就死地下事舅姑遂號哭不止曜曰貞婦也任之乃

  自經而死曜以禮葬之︹南北朝︺︹魏︺辛少雍妻王氏有德義少雍與從弟

  懷仁兄弟同居閨門禮讓人無閒焉︹眀︺金國宗妻陳氏蘭州人一云金縣人國宗

  死氏平十八以首觸柱不死復至墓前謚死文晉妻陳氏蘭州人晉以郡吏給由京

  都陳從之晉死陳扶櫬歸自縊死董守中妻毛氏狄道人毛芾女守中舉賢良任

  四川布政使都事卒於官毛聞訃慟哭遂自經死又魏大信妻任氏李時郁妻陳氏皆以夫殁自縊

  張建中妻趙氏狄道人建中為諸生早殁遺一女在襁褓趙撫之而泣曰未亡人為

  汝勉活耳後女長及嫁之夕饌女畢鍵門焚香再拜自縊萬厯年閒旌甄鼐妻韓氏

  渭源人鼐為邑諸生正徳中兵亂執鼐及韓鼐以賄得脱賊欲汚韓韓大罵遂遇害劉烈女

  河州人劉思信女名秋喜年十七許同里任國卿國卿死女欲往母不允遂投井死

 ︹本朝︺張友科妻駱氏臯蘭人科早殁值囘變攜其婦及已嫁女投河死又張希堯妻

  顏氏王學文妻韓氏值回變夫被害俱自縊以殉周國璧女臯蘭人年十四值回變為

  賦所掠至黄河中流𡚒身躍水死楊智妻李氏臯蘭人夫亡殉節又同縣韓陛寵妻

  周氏孔啟忠妻楊氏于養鯤妻陳氏王三問妻張氏皆夫亡殉節雷從龍妻趙氏

  狄道人呉逆叛城陷遇難自刎未死夫亡守節乾隆四年 旌馬有驥妻張氏

  人夫死自縊路寅妻郭氏靖遠人夫亡守節同邑烈婦馬海妻楊氏陳啓堯妻王氏

  俱康𤋮年間 旌韓萬才妻辛氏河州人同州柴門興妻吳氏皆夫亡殉節

  翺妻李氏臯蘭人年二十九夫亡守節撫孤夀至百有一𡻕雍正三年 旌又同縣節婦

  牟堯妻廖氏張從發妻許氏唐祚堯妻張氏姚誥妻楊氏邱永正妻陳氏高峋妻吕氏劉垣妻張氏

  方毓賢妻王氏高德鳳妻海氏胡延夀妻李氏羅文成妻賈氏陳棟妻王氏孫爾茂妻賈氏王國器

  妻鄭氏陳妻劉氏顔鳳朝妻唐氏高玉成妻海氏石琦妻岳氏陳忠妻陳氏沈林妻朱氏王者權

  妻孔氏邸連捷妻張氏李文選妻故氏崔萬峯妻楊氏顔奉文妻崔氏金探妻王氏靳登䇿妻馬氏

  楊爾楠妻張氏楊積榮妻安氏駱宏基妻劉氏方洛妻金氏曾欽妻顔氏孫慧妻呉氏劉珠妻王氏

  劉時和妻王氏楊振關妻鄭氏顔偲如妻徐氏史瑜妻徐氏匡九成妻韓氏陳嘉貴妻史氏劉芃妻

  宋氏基續妻徐氏徐光義妻邢氏田錫爵妻趙氏陳嘉棟妻顏氏陳秉仁妻封氏楊自材妻海氏徐

  秉義妻石氏彭好商妻石氏黄錫妻彭氏彭翏鳯妻王氏陳介妻王氏吕周儒妻宋氏劉登第妻柴

  氏劉登髙妻陳氏劉奉瑲妻柴氏吳昌妻王氏陳秉忠妻段氏閆深妻楊氏閆勸龍妻張氏邢貞文

  妻侯氏張象祖妻陳氏陳登科妻蔣氏李葶妻王氏張申妻牟氏王藴珍妻任氏張俊妻徐氏吕周

  謙妻侯氏陳邦孚妻竇氏張啟貞妻王氏楊爾權妻徐氏耿澤昌妻楊氏李䕃妻段氏范牲妻劉氏

  并烈婦盧㯢妻張氏良國連妻梁氏又蘭州民賀洪道養螅方氏守正𬒳戕俱乾隆年閒 旌又節

  婦朱國伯妻楊氏徐登邦妻黄氏劉大璘妻竇氏耿銳妻張氏趙爾明妻江氏王運成妻顔氏李積

  福妻陶氏張廷相妻駱氏劉成妻陳氏楊生林妻段氏第五文燦妻王氏毛傑妻石氏劉承昭妻段

  氏劉承烈妻戴氏任世隆妻孫氏鄭漢妻王氏劉于孝妻李氏守僃毛明妻葉氏史可久妻張氏吳

  國遴妻趙氏鍾林妻蔡氏鍾世俊妻王氏顔文說妻楊氏張邦俊妻陸氏徐英妻談氏曾維章妻李

  氏吳子能妻王氏祁有士妻李氏邵國柏妻杜氏黄廷獻妻陳氏徐順義妻林氏吳國寶妻史氏外

  委張得妻張氏楊生株妻劉氏蒲漢有妻王氏陶德妻李氏周榮聖妻鄭氏楊若松妻馬氏范學仁

  妻王氏錢尚臧妻陸氏羅爾英妻王氏許克敬妻王氏吕源裕妻周氏孫嗣鳳妻徐氏黄佩蘭妻呂

   氏金彩妻黄氏劉得觀妻陳氏史鑑妻徐氏雷守體妻安氏張其孝妻劉氏李滲妻王氏張爾能妻

   章氏唐永盛妻劉氏賈正元妻魏氏張士俊妻王氏李元慶妻王氏金毓彩妻陳氏王則陽妻邢氏

   陶盛璽妻李氏秦基會妻沈氏王建奎妻侯氏劉超祖妻趙氏段安仁妻蘇氏孫訓建妻劉氏王汶

   妻劉氏崔爾果妻董氏黄永泰妻王氏鄧廷蔚妻鄒氏劉萬鎰妻王氏并烈婦蔡紹祖妻張氏楊生

   蓮妻唐氏俱嘉慶年閒 旌王好學妻劉氏金縣人夫亡事姑至孝矢志撫孤

   隆二年 旌又同縣節婦趙居正妻李氏宼臣隆妻陳氏魏炌妻白氏張懋績妻李氏張舉翮妻李

   氏劉清妻張氏張榮妻章氏俱乾隆年閒 旌韋可覲妻高氏周易妻祁氏魏明相妻邱氏俱嘉慶

   年閒 旌張璠妻劉氏狄道人夫亡吞金不隕遂自縊乾隆二十二年 旌又同州節

   婦黄世清妻趙氏牛顯堯妻裴氏牛昭妻江氏劉中淑妻張氏劉加明妻畱氏趙志文妻許氏楊文

   選妻蘇氏楊進爵妻羊氏趙天相妻楊氏王世隆妻李氏王章妻田氏孫錞妻桑氏魏榮妻張氏楊

  文元妻趙氏石荆璽妻楊氏袁世雄妻于氏黄養存妻魏氏黄銳妻李氏文天達妻朱氏許𡚒鼇妻

  石氏王成總妻陳氏楊生華妻孫氏張端妻吳氏牟來妻張氏牟樺妻蘇氏智文煜妻宋氏杜尚智

  妻宼氏黄其榮妻趙氏于志公妻陳氏楊梠柏妻羊氏楊緒宗妻郭氏馬朝卿妻王氏師聖璽妻潘

  氏劉瑜妻楊氏任正謤妻仁氏劉啟鞏妻林氏徐懷麟妻魏氏魏徽妻吴氏張國寶妻魏氏張綛良

  妻劉氏杭棟妻劉氏文鐶妻孫氏𥠖爲霖妻張氏張可選妻許氏張汝荃妻史氏韓景賢妻苟氏又

  劉杭妻沈氏夫亡殉節俱乾隆年閒 旌又節婦于宁廷妻杜氏袁文炤妻李氏張仲魁妻章氏羅

  文華妻包氏馬元魁妻晏氏張應闈妻趙氏李蕙妻劉氏閻恭妻黨氏王之端妻汪氏安文華妻趙

  氏漆毓棟妻沈氏周廷元妻馬氏雍中行妻邊氏姜世臣妻史氏梁定妻賈氏馬振榮妻王氏閻國

  英妻袁氏劉緒妻趙氏李歩雲妻史氏周良妻王氏趙涵鼎妻周氏王文鎮妻司氏線國遴妻趙氏

  文翥妻趙氏馬興祖妻劉氏趙守典妻李氏趙琮妻宋氏趙耀祖妻李氏劉應舉妻王氏張克儉妻

  任氏黎文生妻黄氏岳魏秀妻姚氏岳壘妻何氏李正乾妻梁氏韋學琴妻趙氏梁𤩶妻黎氏梁文

  煥妻毛氏又烈婦陳貌妻劉氏陳茂妻劉氏楊噶三兒妻張氏均嘉慶年閒 旌蕭文美

  妻陳氏渭源人夫亡守節撫子璠成立娶婦閻氏未幾璠又卒姑婦共勵苦節始終如一乾

  隆七年 旌又同縣節婦朱顯祖妻金氏魏大宅妻毛氏鄭鑑妻張氏丁紹尹妻朱氏崔雲端妻魏

  氏張瑜妻田氏姚光增妻劉氏吳建功妻張氏俱乾隆年閒 旌王德元妻劉氏

  靖遠人自二十三歲夫亡守節至百有二嵗乾隆年閒 旌又同縣節婦常懷寶妻楊氏劉滚妻陳

  氏白作璽妻王氏葉苾英妻王氏孟福相妻張氏劉光琮妻徐氏楊存儒妻訾氏房作翰妻劉氏焦

  瑋妻石氏趙國璽妻師氏王得祿妻王氏宋品妻吳氏焦頴妻張氏郭應貴妻吳氏李若芝妻杜氏

  張可權妻楊氏俱乾隆年閒 旌張維翰妻王氏胡有德妻馮氏孟敏妻趙氏劉朝維妻白氏劉建

  統妻姚氏高科妻杜氏張譽妻章氏黒有連妻侯氏劉宜浩妻董氏趙龍妻閻氏任士錦妻葛氏劉

  如楓妻田氏高岱妻問氏季發斌妻杜氏黃浩妻李氏葉起蔚妻苟氏畢達妻吳氏李名靖妻陳氏

  芮成全妻羅氏劉應琪妻師氏劉霞妻楊氏呂連妻昝氏姚三級妻黄氏馮尚友妻楊氏劉偉妻吴

  氏陳禮妻賀氏蘇起貴妻張氏呂作義妻張氏李世爵妻楊氏李養韡妻張氏李敷穰妻任氏王廷

  翰妻李氏王廷祐妻曹氏楊景昌妻吳氏張守儒妻石氏王一滿妻張氏蘇有悌妻薊氏張忠妻房

  氏魏天佑妻丁氏彭自福妻來氏劉續功妻師氏高鉞妻葉氏王夢熊妻趙氏李榮貞妻詹氏王樹

  槐妻楊氏許兆鵬妻來氏鄭邦盈妻吳氏又烈婦裴保泰妻馬氏均嘉慶年閒 旌杜文倫

  妻羅氏河州人夫亡守節撫孤乾隆四年 旌脱有德妻馬氏河州人遇

  暴不從被殺同州烈婦潘倫紀妻蘇氏陳倫妻賈氏及張王氏均夫亡自殉俱乾隆年閒 旌又節

  婦張素妻朱氏盧宗世妻耿氏范仲魁妻楊氏陳所逹妻何氏俱嘉慶年閒 旌

 ︹仙釋︺︹南北朝︺︹齊︺元暢金城人往涼州出家復至揚州洞曉經律深入禪要占記吉凶

  無有不驗遊成都止大石寺入齊后山結草為菴齊太子遣使徵迎曰吾數盡矣至京而卒︹梁︺

  寶誌金城人七歲出家長修禪業止江東道林寺梁武即泣下詔曰誌公神遊冥寂勿禁出入

  嘗與白鶴道人爭得灊山麓武帝以二人俱靈通俾各以物識其地巳而鶴飛去至麓忽聞空中錫

  飛聲遂卓於山麓鶴止他天監十三年無疾而終︹元︺程守善狄道人含真養素禱雨立

  應所居萬壽觀枯槐復茂至正中無疾而逝賜號通真子

 ︹土産︺青稞麥府境俱出出臯蘭縣及狄道州有牛羢羊羢羊毛三品元和志蘭州貢毼

  宋史地理志熙州貢毛毼樺皮府境俱出𣯛牛府境出其尾可為旌旄又有犏牛力如水

  駱駝本府及河西俱出黃羊各縣俱有通志環羊出蘭州府境大角其形巨如牛

  冬果府境俱出又有果單以赤奈為之府境岀種甚多宋史地理志蘭州貢甘草金史

  地理志臨洮府産甘草菴閭子大黄出臯蘭縣有數品味皆甘美硇砂各縣俱有 按

   唐書地理志蘭州土貢麩金屬香鼧鼥鼠河州貢麝香宋史地理志熙州河州貢麝香又狄道州有

   麝香坡中産麝香因附識於此









                           前協修官温予巽恭纂輯

                           前總纂官蔣元溥恭覆 輯

                           校對官賀式韓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鞏昌府在甘肅省治東南四百二十里東西距二百九十五里南北距九百十里東至秦州界二

  百二十里西至蘭州府渭源縣界七十五里南至階州界五百三十里北至蘭州府靖遠縣界三百

  八十里東南至階州成縣界三百八十里西南至岷州番界三百四十里東北至平涼府固原州界

  七百四十里西北至蘭州府金縣治二百九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師三千八百里

︹分野︺天文東井輿鬼分野鶉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雍州之域春秋時為羌戎所居秦為

  隴西郡地漢為隴西天水二郡地時郡治狄道為今蘭州府狄道

  州東北置天水郡兼為安定郡地後漢中平五年分置南安郡三

  國魏移隴西郡來治南安治豲道隴西治襄武晉因之後魏永

  安三年於隴西郡置渭州見元和志隋開皇初郡廢大

  業初州廢復曰隴西郡唐武德初復曰渭州天寶

  初仍曰隴西郡乾元初復曰渭州屬隴右道寶應

  後䧟於吐蕃大中五年收復五代時為覊縻之地

  宋熙寕五年始置通遠軍屬秦鳳路崇寕三年升

  為鞏州屬熙河路金仍曰鞏州皇統二年置通遠

  軍節度屬臨洮路元志金為鞏昌府而金志止稱鞏州元初置鞏昌

  路總帥府屬陜西行省明為鞏昌府屬陜西布政

  使司

 本朝屬甘肅省雍正七年升秦階二州俱為直隸州

  又改岷州衞為州乾隆三年移靖遠縣屬蘭州府

  十三年改洮州衞為廳凡領州一廳一縣八

  隴西縣附郭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東至寕遠縣界四十五里西至蘭州

  府渭源縣界七十五里南至漳縣界六十里北至安定縣界九十里東南至漳縣界六十里西南至

  岷州界一百里東北至通渭縣界七十里西北至安定縣界七十里漢置襄武縣屬隴西郡後漢因

  之三國魏移隴西郡來治晉因之後魏真君八年縣廢尋復置仍為郡治後兼為渭州治隋為隴西

  郡治唐為渭州治寶應以後没於吐蕃宋皇祐四年置古渭砦屬秦州熙寕五年為通遠軍治元祐

  五年改置隴西縣為鞏州治金因之元為鞏昌路治明為鞏昌府治 本朝因之安定縣

  在府北一百六十里東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東至㑹寕縣界六十里西至蘭州府

  狄道州界八十里南至隴西縣界七十里北至蘭州府靖遠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隴西縣界七

  十里西南至蘭州府渭源縣治二百里東北至㑹寕縣界六十里西北至蘭州府金縣治一百二十

  里漢天水郡勇士縣地後漢以後為豲道縣地唐屬渭州為西市貿馬之所寶應中䧟於吐蕃宋築

  定西安西二城屬通遠軍金初升二城皆為縣屬鞏州貞祐四年升定西為州以安西屬之元至元

  三年併安西縣入州屬鞏昌路後改為安定州明洪武初降州爲縣屬鞏昌府 本朝因之

  寕縣在府東北二百十里東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東至平涼府靜寕州界一

  百二十里西至安定縣界二十里南至通渭縣界六十里北至蘭州府靖遠縣界一百八十里東南

  至靜寕縣界一百里西南至隴西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平涼府固原州界二百五十里西北至

  蘭州府金縣界一百里漢安定郡祖厲縣地後漢為武威郡地晉後廢西魏以後為會州地金置西

  寕縣屬秦州貞祐四年升為西寕州尋復為縣屬會州元初移會州來治屬鞏昌路至元七年併西

  寕縣入州明洪武初降州為會寕縣屬鞏昌府 本朝因之通渭縣在府東北二百里東

  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東至平涼府靜寧州界五十里西至㑹寕縣界二十里南至伏羌

  縣界一百里北至㑹寕縣界五十里東南至秦州秦安縣治一百里西南至隴西縣界一百二十里

  東北至靜寕州界一百里西北至會寕縣界三十里漢置平襄縣元鼎三年兼置天水郡治焉後漢

  屬漢陽郡晉屬畧陽郡後魏省隋唐為隴西縣地宋元豐中置通渭縣屬鞏州崇寕五年廢金復置

  縣仍屬鞏州元屬鞏昌路明屬鞏昌府 本朝因之漳縣在府南七十里東西距七十里南北

  距三十里東至寕遠縣界二十五里西至岷州界四十五里南至岷州界十五里北至隴西縣界十

  五里東南至秦州禮縣界七十里西南至岷州界五十里東北至寕遠縣界五十里西北至蘭州府

  渭源縣界一百二十里漢隴西郡襄武縣地後漢分置鄣縣屬隴西郡晉永嘉後縣廢東晉時西秦

  置廣寕郡後魏景明三年復置鄣縣為廣寕郡治西魏為廣安郡治後周郡廢屬畧陽郡隋曰障縣

  屬隴西郡唐復曰鄣縣屬渭州天授二年改曰武陽神龍初復故廣德後陷於吐蕃宋熙寕六年置

  鹽川砦屬鞏州金爲鹽川鎭屬定西州元至元十七年改置彰縣屬鞏昌路明曰漳縣屬鞏昌府

  本朝因之寕遠縣在府東南九十里東西距八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東至伏羌縣界

  四十里西至隴西縣界四十五里南至秦州禮縣界九十里北至通渭縣界六十里東南至禮縣界

  六十里西南至漳縣治一百里東北至通渭縣界八十里西北至隴西縣界六十里漢隴西郡襄武

  縣地後漢中平五年析置新興縣屬南安郡晉因之後魏改屬廣寕郡後周廢隋唐爲隴西縣地宋

  天禧二年置寕遠寨屬通遠軍崇寕三年升爲縣屬鞏州金廢元復置屬鞏昌路明屬鞏昌府 本

  朝因伏羌縣在府東南一百九十里東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九十里東至秦州界三十

  里西至寕遠縣界五十里南至秦州禮縣界七十里北至通渭縣界二十里東南至秦州治一百二

  十里西南至寕遠縣界六十里東北至秦州秦安縣界三十里西北至隴西縣界八十里古冀戎地

  秦置冀縣漢屬天水郡後漢自平襄移郡來冶永平十七年改郡曰漢陽𤫊帝後兼爲涼州治三國

   魏復改郡曰天水晉初屬天水郡泰始五年置秦州泰康三年州廢永嘉以後縣亦省後魏真君八

   年改置當亭縣仍屬天水郡後周改曰冀城尋省入黄𤓰縣隋大業二年改黃𤓰縣曰冀城唐武德

   三年改置伏羌縣又於縣置伏州八年州廢縣屬秦州至德後没於吐蕃宋建隆三年置伏羌寨屬

   秦州𤋮寕三年升為伏羌城金屬秦州秦安縣元至元十三年升為縣屬鞏昌路明屬鞏昌府 本

   朝因西和縣在府東南三百十里東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十里東至秦州界

   一百里西至秦州禮縣界三十里南至階州成縣界八十里北至禮縣界三十里東南至成縣界七

   十里西南至階州界一百十里東北至禮縣界六十里西北至禮縣界二十里漢隴西郡西縣及武

   都郡地晉改置始昌縣屬天水郡後廢後魏太平真君二年置水南縣七年於縣置天水郡屬南秦

   州後周郡縣皆廢入漢陽隋為漢陽郡長道縣地唐置漢源縣蜀成州寶應中入吐蕃廢宋為長道

   縣之白石鎮紹興十二年移岷州來治改曰西和州亦曰和政郡元屬鞏昌等處總帥府明初降州

  為縣屬鞏昌府 本朝因之岷州在府西南二百四十里東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三百

  五十里東至寕遠縣界一百三十里西至洮州廳界六十里南至階州西固城界一百七十里北至

  蘭州府狄道州界一百八十里東南至階州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生番界二百五里東北至漳縣

  界一百三十五里西北至洮州番界一百二十里古西羌地秦置臨洮縣屬隴西郡漢為隴西南部

  都尉治後漢因之晉亦曰臨洮縣惠帝分屬狄道郡後魏太平真君六年置臨洮郡屬河州西魏大

  統十年改置溢樂縣兼置岷州及同和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改縣曰臨洮屬臨洮郡義寕

  二年復曰溢樂於縣置岷州唐武德四年置總管貞觀十二年府罷天寶初改和政郡乾元初復

  曰岷州屬隴右道上元二年陷於吐蕃宋𤋮寕六年收復仍曰岷州和政郡屬秦鳳路紹興元年

  全改為祐州十二年收復徙廢元復置岷州初屬鞏昌路至元八年割屬圖沙瑪路明洪武十一年

  置岷州衞軍民指揮使司屬陜西都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八年改為岷州屬鞏昌府 圖沙瑪舊

  作脱思麻今改洮州廳在府西南二百六十里東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東

  至岷州界五十里西至生番界一百里南至番界五十里北至蘭州府狄道州界一百四十里東南

  至番界五十里西南至番界一百五十里東北至岷州界七十里西北至蘭州府河州界一百二十

  里古西羌地秦漢為隴西郡臨洮縣地東晉後為吐谷渾所據後魏太平真君中置洪和郡屬河州

  尋復䧟廢後周武成中逐吐谷渾置洮陽防保定元年置洮州及洮陽郡治美相縣隋開皇初郡廢

  大業初改置臨洮郡唐武德二年復曰洮州貞觀四年移州治洪和城五年於故州治置臨潭縣八

  年復移州治臨潭縣永徽元年置都督府開元十七年廢入岷州二十年又於臨潭置臨州二十七

  年復曰洮州屬隴右道天寶初仍曰臨洮郡乾元初復曰洮州廣德後陷吐蕃宋大觀二年收復仍

  曰洮州屬秦鳯路金屬臨洮路元初屬鞏昌路後屬吐蕃等處宣慰司明洪武四年改置洮州䘙軍

  民指揮使司屬𨹍西都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八年屬鞏昌府乾隆十三年改為洮州廳設撫番同

  知仍屬鞏昌府

 ︹形勢︺黄河清渭前帶後環軒谷羲臺左遮右拱遠眺

  岷嶓秀啟西傾鞏昌府題名記西控番戎東蔽湟隴諸邊

  之要地明統

 ︹風俗︺高上氣力民俗質木漢書地理志尚儉約習仁義勤

  稼穡多畜牧隋書地理志婚葬之儀多循古制

 ︹城池︺鞏昌府城周九里有奇門四濠廣三丈宋元舊址明正德初増築外郭東西北三面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重修 隴西縣附郭安定縣城周三里有奇門四濠深二丈宋

  紹聖二年建 本朝乾隆十三年修三十二年重修嘉慶十七年𥙷修十八年復修㑹寕縣

  城周四里門四池廣二丈明洪武二年 本朝乾隆十三年修二十七年重修通渭縣

  城舊城在東西二河之間明洪武三年築周三里門三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地震城圮雍正八

  年移治於故安定監城乾隆十三年復還舊治三十一年重修嘉慶十四年復修漳縣城

  周一里門三外有重濠明正統中築寕遠縣城周四里門四濠深一丈明洪武初築 本

  朝乾隆三十一年重修伏羌縣城周四里有奇門四濠深一丈明永樂初因舊增築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修西和縣城舊在南山上名十二連城明初改建山下周四里門

  二明末復遷山上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仍移治山下乾隆五十四年岷州城周九里三

  分門四濠深二丈明洪武十一年築宏治十一年増修甕城隆慶二年展築北城萬厯九年重修

  洮州廳城周九里門四濠深一丈二尺明洪武二年築 本朝乾隆五十五年重修

 ︹學校︺鞏昌府學在府治東南元中統初建 本朝康𤋮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七名

  西縣學在縣治東南舊在縣治北明成化末遷建入學額數十五名安定縣學

  在縣治西元至正十七年建入學額數十五名㑹寕縣學在縣治南明洪武六年建入學

  額數十五名通渭縣學在縣城内新建入學額數十五名漳縣學在縣治東

  北明洪武四年入學額數十八名寕遠縣學在縣治東元至元五年建入學額數十二

  伏羌縣學在縣治西南明天啟七年河北遷建入學額數十五名西和縣

  學在縣治西北明洪武中建入學額數八名岷州學在州治北明宏治中建入學額數八

  洮州廳學在廳治西 本朝雍正七年因舊址重建入學額數八名南安書

  院在府治西 本朝乾隆十四年風臺書院在安定縣 本朝嘉慶十四年

  近聖書院在通渭縣 本朝乾隆年間建新興書院在寕遠縣本朝乾隆年

  朱圉書院在伏羌縣 本朝乾隆年間建上祿書院在西和縣 本朝乾

  隆年間建洮州學館在洮州廳 本朝嘉慶十四年

 ︹戸口︺原額民丁共六萬二千一百五十六屯丁共四千九百五十七今滋生民丁男婦大小共一百

  六十三萬八千四百三名口屯民男婦大小共二十五萬六千八百五十七名口統計三十一萬九

  千六百九十户

 ︹田賦︺田地共一萬六千三十四頃十一畝三分番地共八千一百十六段額徵銀共五萬八千二百

  二十六兩八錢六分一釐糧共一萬九千五百二十八石六升四合

 ︹山川︺赤山在隴西縣東十里渭水經其下又東十里有妙娥峪相傳漢武西巡得其女於峪中

  樺林山在隴西縣東南四十里峯巒秀拔多産樺木仁壽山在隴西縣南一

  里山自漳縣來延互百餘里其東為盤龍山鎖峪山在隴西縣南五里山下有烽火臺

  翠屏山在隴西縣南四十二里五峯錯列為郡案山西秦乞伏國仁襲鮮卑三部於此

  鋪山在隴西縣南六十里山多藥草與漳縣分界布雲山在隴西縣西南五十里一

  名黄石坪又翠峯山在縣西南六十里上有黒池石門山在隴西縣西南八十里兩峯相

  對如馬鹿山在隴西縣西南九十里四圍山崖甚險有五峯分列一名蓮峯山亦名西

  五臺怪石林立草木芬芳為一方之勝其旁有老君山壁崖線道上有貨郎泀二仙洞有獅子崖武

  成水出焉首陽山在隴西縣西南一百里有關在其上府志以為卽夷齊採薇處山麓有二

  聖母墓旁有祠其西有露骨山連渭源縣界高峯峻絶盛暑積雪三品石山在隴西縣

  西七里俗名安家山脈自岷嶺蜿蜒而來其上寛平可耕山腹有三巨石參列如品字西渭二河交

  㑹其前縣之主山也山麓有歧路西北通狄道西南通洮岷八角山在隴西縣西北九十

  里峻峭㟏岈有懸溜從石崖亂下如篩安都山在隴西縣北元和志在隴西縣西四十九

  赤亭山在隴西縣北二十里山色正赤上有堡甚險桃華山在隴西縣東北

  三十里山色紅潤如桃華故名有魯班峽蠎洞深不可測其右有枲麻谷多種麻枲照城山

  在安定縣東五里與西巖山脈皆自馬苑來又東有鳯凰山二山對峙蜿蜒數百里為邑中諸山綱

  温泉山在安定縣東南七十里其山雄峻温泉出焉南安山在安定縣南一

  里以地舊屬南安郡而名上有東嶽廟俗呼廟坡山麓有路通郡城西巖山在安定縣西二

  里與鳯凰山對峙亂山在安定縣北八十里亦曰百巒山接蘭州府金縣界其山形𫝑錯出

  稠曡萬狀因名鴉盆山在會寕縣東二里為縣主山又桃華山在縣東南三里脈自寕靜六

  盤來色若桃華旁有神泉前有黒池湫其支麓為式虎山蒸餅山在㑹寕縣南五十里明時

  太僕寺牧馬之地周圍百餘里古堆平山在㑹寕縣城西五峯森列參差雲表又牧馬原

  山在縣西二里其上寛平可耕周八十里鐡木山在㑹寕縣西北一百里山色如鐵故名

  龍頭山在㑹寕縣北二里麓有元武水流繞城北紫微山在會寕縣北七里俗名稍

  岔墩有稍岔水出焉紅山在會寕縣北九十里山勢壁立上有五洞屈吴山在㑹寕縣

  東北一百里紅山之左接靖遠縣界峯巒森聳多産獐鹿居民射獵於此東山在通渭縣東五

  斗底山在通渭縣東南五十里形如覆斗秦仙山在通渭縣東南五十里石

  峯秀峻下有洞俗傳有秦仙修煉於此屏風山在通渭縣南二里其陰有洞深數百丈上

  有東嶽廟俗呼廟山衙頭山在通渭縣南五十里有元總帥汪世顯行臺發雲山

  在通渭縣西南二里山高峻可瞰城市十八盤山在通渭縣西南五十里山徑險仄路

  凡十有八盤始得至頂爲縣境控扼之處筆架山在通渭縣北三里山自平涼府界來延亙

  二百餘里至此有五峯崒嵂峙城北爲縣主山玉狼山在通渭縣東北三十里箭筈

  山在漳縣東南四十里山有兩峯髙險插天東匝谷水出焉南山在漳縣南五里一曰汪山

  山以元汪世顯葬此故名三岔山在漳縣西七十里山下有路東連縣境西抵洮岷北接秦

  隴故龍馬山在漳縣西四十里縣志今縣西四十里有翠屏山西傾山

  縣西七十里脈連隴西之露骨山縣境諸山皆其支阜明統志謂卽禹貢之西傾誤馬鋪山

  在漳縣西北十里四圍石崖烟波山在漳縣西北四十里與三岔山相連下有紅崖洞

  青霧山在漳縣東北峯巒高聳林木蓊鬱延亘而東與寕遠縣之斗底山相接翠屏

  山在寕遠縣治東學宫前老君山在寕遠縣南五十步俗名南山山脈自岷州迤邐而

  來屹然聳峙為縣案山上有仙人洞斗底山在寕遠縣南二十里上有堡董墨山

  在寕遠縣南三十里中有湫池水黒如墨太陽山在寕遠縣南一百二十里接秦州禮縣界

  産鐵舊置鐵冶於此𤓰牛山在寕遠縣西南二十里高五百餘丈上有日月空日月未出其

  光先箭桿山在寕遠縣西南四十里山峯挺峙上有石洞柏林山在寕遠縣

  西南六十里内有水泉流通又十里為水溪山高三百餘丈武城山在寕遠縣西南魏甘

  露元年姜維緃董亭趣南安鄧艾拒之於武城山水經注新興川東逕武城縣西蓋後魏時嘗於山

  下置縣也廣呉山在寕遠縣西二十里漳水經其下九龍山在寕遠縣西北二十

  魯班山在寕遠縣東北四十里上有洞俗傳魯班鑿此以居石門山在寕遠縣

  東北五十里四圍皆峽中闢一門曰石門山口為要隘處下有洞光映如月名夜月洞鼉山

  在伏羌縣東二十里居渭水之口山形如鼉天門山在伏羌縣南一里林木蓊鬱三峯聳

  峙縣之主山也有兩穴如門中有湫池錦鏡山在伏羌縣南三十里朱圉山之支峯舊志

  訛為錦纜山大像山在伏羌縣西南寰宇記在廢伏羌縣東一里石崖上百大像一軀長

  八丈其山自下至頂凡一千二百三十丈有閣道可登縣志山在縣西南三里嶺有大佛就山刻像

  上有隗囂歇涼臺麥垜山在伏羌縣西南二十里與朱圉山相連形若麥垜為秦隴通衢

  懸崖設棧又十里為見龍山上有堡又五里為半博山下有玉部峪峪水東流入渭朱圉山

  在伏羌縣西南漢書地理志禹貢朱圉山在冀縣南梧中聚水經注朱圉山有石鼔不擊自鳴鳴則

  兵起漢鴻嘉三年天水冀南山有大石自鳴隱隱如雷有頃止聞於平襄二百四十里石長丈三尺

  廣厚畧等著崖脅去地百餘丈民俗曰石鼓隋書地理志冀城縣有石鼔崖元和志朱圉山在伏羌

  西南六十里寰宇記朱圉山一名自巖山舊志朱圉山在縣西南三十里又石鼔山在縣南四十里

  西連朱圉有三巨石其形如鼓蓋即朱圉之别峯 按通典謂山在上邽九域志在成紀大潭二縣

  吕祖謙據禹貢經文朱圉當在鳥鼠山西北明統志直云在伏羌縣西南三百里大抵朱圉山連峯

  曡嶂延亙於縣西南者皆可以朱圉名之其錦鏡石鼔木梅大門固隨地異名者也木梅山

  在伏𦍑縣西二十里下有木梅川其山南倚朱圉北臨渭水豐臺山在西和縣東二里其

  山起草關止黒谷黒谷水經其下又元統志有獨起山在西和縣東十里玉泉山在州北一里

  祖山在西和縣東南方輿勝覽在天水縣南九十里元統志山巖聳秀下瞰數州横嶺

  山在西和縣南三十里其下連十八盤山下有横嶺水祁山在西和縣西北三國志建興六

  年諸葛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晉書大興二年南陽王保稱晉王於祁山水經注漢水北連山秀舉羅

  峯競峙是為祁山在嶓𡺪西七十里山上有城極為巖固昔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漢水逕其南

  在上邽西南二百四十里開山圖曰漢陽西南有祁山蹊徑逶迤山高巖險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

  峻今此山於衆阜之中亦非為傑漢水又西逕南岈北岈之中上下有二城相對左右墳隴低昻互

  山被阜古諺云南岈北岈萬有餘家元和志在長道縣東十里府志在縣北七十里寶泉山

  在西和縣北二十里上有湫池旱禱輒應又方輿勝覽有米谷山去天水縣四十里去成州百餘里

  唐寶應閒吐蕃䧟天水邑人保聚於此應在今縣北界雞峯山在西和縣東北十五里山

  形如圭亦名圭峯東山在岷州東二里疊水經其下冷落山在岷州東五十里山

  孤聳盛夏陰晦即雨雪因名又有班哈山在州東八十里貴清山在岷州東一百五十

  里頂平衍可耕種願虜山在岷州東南元和志接良恭縣城西北隅東西四十里南北三

  賢隱山在岷州東南明統志在岷州䘙宕昌寨西南岷山在岷州南隋書地理

  志臨洮縣有岷山元和志山在溢樂縣南一里寰宇記山黒無樹木洮水經其下 按明統志謂山

  在衞城北又以在衞南者為金通山與元和志寰宇記皆不合斫花山在岷州南元和志在

  宕州懷道縣東北八十里出硃砂雄黄人常採取之露骨山在岷州西南一百里良恭

  山在岷州西南隋書地理志和戎縣有良恭山元和志在懷道縣北四十里出雄黄又唐書地理

  志懷道縣有洞均山崆峒山在岷州西隋志臨洮縣有崆峒元和志在溢樂縣西二十里

  西山在岷州西二十五里上有五臺寺觀音湫池遮陽山在岷州東北一百二十里

  𦊅兀臨官道以日影為山所蔽故名又十里有板寕山鳯凰山在岷州城内北隅半在城

  金通山在岷州東北寰宇記在和政縣南一里東隴山在洮州廳城東三百

  步番人於此耕種眀洪武十二年洮州十八族汪舒朶兒等叛沐英討平之築城於東隴山南川留

  兵戍石門山在洮州廳南十里兩山相對如門山即古曡州之地今爲番界俗名石門

  金鎖限隔羌夷抃傍山在洮州廳西南元和志在臨潭縣東南十一里羌語呼石為抃呼高

  白石山在洮州廳西九十里山多白石石嶺山在洮州廳北十五里舊志山𫝑

  峭抜草木不生 按元和志霧露山在美相縣北十里即此玉笋山在洮州廳北五里極

  高峻登之可望數百里雙峪嶺在安定縣南四十五里胡麻嶺在安定縣西八

  十里接蘭州府金縣界甘河水出焉車道嶺在安定縣北六十五里亦接金縣界一曰車道

  峴其南有沈兒峪明初徐逹敗王保保於此分水嶺在寕遠縣東南九十里與秦州禮縣

  接界又有分水嶺在岷州南四十五里其下有水分流北入曡藏河南為岷口槐樹嶺

  羌縣東三十里與秦州接界摩雲嶺在岷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山下即臨岷口去宕昌寨

  二十普魯嶺在岷州東北七十五里為岷鞏衝要之地明時設寨於此黒松嶺

  在岷州東三十里上多松樹九條嶺在洮州廳西一百里極險要其地有丹巴川為番部

  出入之路白玉峯在㑹寕縣南十里又南十里為青玉峯産白色土可資藻繢硝崖

  在會寕縣北一百里産硝如銀魯班崖在岷州南二百里兩崖懸絶有二𤫊柯插入巖隙閒

  藺家峽在通渭縣東南八十里縣河所經有二十四渡冬冰夏漲桃花峽在寕遠縣

  北五里兩山夾峙溪流經其中其石似玉又硯石峽在縣東南四十里塞峽在西和縣東宋

  書氐傳元嘉十九年裴方明討仇池楊難當北奔參軍魯尚期追難當出塞峽水經注建安東北逕

  塞峽左山側有石穴人言潛通下辨所未詳也屏風峽在西和縣西北方輿勝覽在長道縣

  西四十里大觀閒郭思作祁山神廟記以此為正祁山通志在縣西北百里清崖峽西

  和縣東北水經注始昌峽在始昌縣故城西亦口清崖峽三都谷在伏羌縣西水經汢渭水

  逕落門西山三府谷水注之宋史祥符九年知秦州曹瑋敗西番宗哥族唃厮囉等於三都谷三都

  蓋即三府之訛也望曲谷在岷州西南後漢建初二年防擊破諸羌於臨洮其衆皆降

  惟封養種豪布橋等屯臨洮西南望曲谷不下防復擊破之水經注望曲在臨兆西南去龍桑城二

  青嵐峪在安定縣東三十里山多嵐氣銀觀峪在寕遠縣南三十里舊有銀銅

  鐵冶酒井鹽池冷地峪在洮州廳東五十里與岷州分界錦雞原在安定縣西十

  沙石原在會寕縣北一百四十里周四十里又北六十里有海都原周一百里

  白草原在㑹寕縣北二百二十里接靖遠縣界有瓦烏峪又東北有大白草原宋板

  坡在隴西縣南三十里栗水出此鍊銅坪在通渭縣東南六十里有洞産煤石洞

  在岷州東一百三十里渭水自蘭州府渭源縣流入東經隴西縣北又東南經寕遠縣北又

  東經伏羌縣北入秦州秦安縣界水經注渭水逕首陽縣又東南流廣陽水東流注之又東南逕襄

  武縣東北荆頭川水入焉又東枲水注之又東南逕豲道故城西赤亭水入之又逕城南得栗水又

  東新興水注之又東逕武城縣西武城川水入焉又東入武陽川有關城川水注之又東逕落門西

  山三谷水注之自落門東至黑水峽左石六水夾注又東出黒水峽至岑峽南北十一水注之又逕

  冀縣城北又東合冀水又東出岑峽入新陽川元和志渭水北自渭源縣流入襄武縣又逕隴西縣

  南又逕伏羌縣北一里舊志渭水在隴西縣北一里引流入城分東西南北四池以資灌溉宋熙寕

  八年秦鳳提㸃鄭民憲自通遠軍熟羊寨導渭河至軍溉田即此又有頭渠在縣西十五里二渠在

  縣西教場西三渠在縣西三里岳家墩皆引渭水澆圃轉磨又寕遠縣西有樂善等新舊十四渠東

  有紅峪等新舊十三渠伏羌縣西有隆田通濟廣濟惠民四渠皆引渭水溉田栗水在隴西縣

  東南一作粟水水經注粟水出西南安都谷東北流注於渭府志栗水出縣南宋坂坡由縣南門引

  荊頭川水在隴西縣南水經注荆頭川水出襄武西南鳥鼠山荆谷東北逕襄武故

  城北東北流注於渭府志有南河源出府南三十里之荆谷東北流經府南鎖谷山之烽火臺下北

  入渭又水經注有枲水出西南雀富谷東北逕襄武縣南東北流入渭又有岑溪水同水過水今皆

  廣陽水在龍西縣西水經注廣陽水出西山二源合注成一川東北流注於渭明統志

  西山在府西九十里夷陽水所出府志有西河源岀縣西四十里山谷閒繞城西經三品石山入渭

  即廣陽水也又科羊河在縣西三十里東北入渭明萬厯閒開水利渠引科羊河水入府城以資汲

  取至今利之赤亭水在隴西縣東北亦謂之赤水晉義熙十一年乞伏熾磐遣將討南羌

  彌姐康薄於赤水降之水經注赤亭水出東山赤谷西流逕豲道城北南入渭水府志赤亭水岀東

  山在府東十五里西流經府東五里至府城北南入渭中川水在通渭縣東十五里兩山

  環抱平川如掌南流入西河華川水在通渭縣西南東南流入伏羌縣界亦曰西河即古

  温谷水也水經注温谷水導源平襄縣南山温溪東北流逕平襄縣城南其水東南流厯三堆南又

  東流而南屈厯黄槐川冬則輟流春夏水盛則通川注渭舊志西河在縣南三里源發縣西華川亦

   曰華川水東流經城南與東河㑹亦名縣河又東南流經安遠川出蘭家峽名散渡河下流至伏羌

   縣東北五里入渭又東河在縣東二里源出筆架山南流經縣南入西河又北河在縣東五里源岀

   第二岔流入南河又有甜水河在縣西七里舊引流入城嵗久堙塞明嘉靖中築隄數十丈復引入

   城由西北出民取汲焉又縣西二十里有錦雞峽水縣南十里有龍尾溝水俱有灌溉之利

   水在漳縣南本名彰川又曰鄣水皆從縣名也水經注彰川水出西南溪下東北至彰縣南萬年

   川水出南山東北流注之又東北注新興川元和志彰水南去彰縣一里明統志彰水在彰縣南三

   里自縣西木寨坡發源西北㑹西傾山水西南㑹東匝谷水合流東入於渭舊志漳水源出岷州東

   氆氌嶺東至遮陽山謂之遮陽水左㑹金溝河東流經漳縣南謂之漳水又東北經寕遠縣西合廣

   吳水又東北入渭縣志東匝谷水即水經注之萬年川也又有鹽厰河在縣東一里亦流入漳水

   新興川水在漳縣南源出岷州東界東北流經寕遠縣西合漳水水經注新興川水出西

  南鳥鼠山二源合注東北流與彰川合又東北逕新興縣北又東北與南川水合出西南山下東北

  合北水又東北注於渭水舊志有閭井河在岷州䘙東一百四十里源出禮縣没遮欄山流合馬淳

  河又馬淳河在䘙東一百八十里東北流合漳水又廣呉河在寕遠縣西二十五里自漳縣東北流

  經廣吳山下又東北合漳水入渭 桉馬淳閭井即廣吳之上源廣呉河即古新興水也關城

  川水在寕遠縣東水經注關城川水出南安城谷水出北兩川參差注渭縣志有南峪河在縣

  東三十里來自禮縣大樹關北流㑹縣東南七十里之楊家河又北入渭古流水有二一在

  寕遠縣東一里山石中瀉出為瀉泉一在寕遠縣西南百步平地湧出為湧泉俱引流北注渭資民

  武城川水在寕遠縣西水經注武城川水津源所導出鹿部西山兩源合注東北流

  逕鹿部南亦謂之鹿部水又東北昌邱水出西南邱下東北注武城水亂流東北注渭水縣志有山

  丹河在縣西十里源出岷州界城兒谷東北流經山丹川因名山丹河又北經灘閣川入渭

  水在伏羌縣東南流入秦州界水經注藉水出西山百㵎羣流總成一川東厯當亭川左則當亭

  水注之右則曽席水注之又東與大弁川水合又東南流與竹嶺水合又東北流逕上邽縣通典藉

  水一名洋水又名嶧水半博水在伏羌縣西南源出半博山谷中東北流入渭又有天門

  水源出天門山東北流經縣東入渭落門水在伏羌縣西水經注渭水又東有落門西山東

  流三谷水注之三川統一東北流注於渭水元和志隴西有落門水出縣東南落門谷後漢建武十

  年來歙大破隗囂軍於落門即此縣志永寕河在縣西四十里源出南山東北流經永寕鎭又北入

  渭又十里曰落門河亦出南山經落門入渭又沙溝河在縣西南三十里東北入永寕河蓋所謂三

  川統一者也建安水在西和縣南自階州成縣流入合西漢水水經注建安川水自建安

  城又東合錯水又東北有雉尾谷水又東北有太谷水又北有小祁山水並岀東溪揚波西注又北

  左會胡谷水又東北逕塞峽出峽西北流注漢水府志有橫水在今縣治南二里源出橫嶺經縣東

   北入西漢水在西和縣北自秦州流入又西南經禮縣轉東南入階州成縣界水經注

   漢水西南合楊廉川水又西南逕始昌峽又西南逕宕備戍南左則宕備水自東南西北注之右則

   鹽官水南入焉又西南合左谷水又西南合蘭臯水又西南逕祁山軍南雞水注之又西建安川水

   入焉又逕祁山城南三里又西南與甲谷水合又西南逕南岈北岈之中又西南逕武植戍南合武

   植水又西南逕平夷戍南又西南夷水注之又西逕蘭倉城南又南右會兩溪又南入嘉陵道元和

   志長道縣西漢水自上邽縣流入經縣南府志水在今縣北六十餘里鹽官水在西和縣

   東北水經注鹽官水在嶓𡺪西五十許里相承營煮不輟味與海鹽同故地理志云西縣有鹽官是

   也其水東南逕宕備戍西東南入漢水寰宇記鹽官水在長道縣北一里自天水縣界流來府志在

   縣東北九十里源出嶓𡺪山西南流經長道川入白水江雞水在西和縣東北水經注雞水南

   出雞谷北流逕水南縣西北流注於漢岷江水在岷州東南一名白龍江源出分水嶺東

   南流合江水入階州界又荔川水在州東南九十里宋荔川歩和水在岷州北水經注水

   出西山下東北流出逕步和亭北又東北注洮水寰宇記步和川羌人謂之天泉明統志在䘙西門

   洮水在洮州廳南自番界流入東北流逕岷州又西北入蘭州府狄道州界漢書地理志

   臨洮縣洮水出西羌中北至枹罕入河水經注洮水出嵹臺山東北流吐谷渾中又東北流逕陽會

   城北又東逕共和山南又東逕迷和城北又東逕甘枳亭厯望曲又東逕臨洮故城北又東北流屈

   而逕索西城西又屈而北逕龍桑城西又西北逕步和亭東步和川水注之又北出門峽厯求厥川

   元和志洮水出臨潭縣西南三百里嵹臺山又岷州和政縣洮水西南自溢樂縣界流入歐陽忞輿

   地廣記西傾之北洮水出焉北流入河元史洮河出羊撒嶺北東北流過臨洮府凡八百餘里入黄

   河明統志洮河在洮州衞南三十五里每初冬水凍凝結圓如彈子蔽水而下俗呼爲珠子凌又至

   岷州衞西四十五里亦曰野狐河羌水源出洮州廳西南番界東流經岷州又東入羌州界

   合岷河一名白水亦名墊江水漢書地理志羌道縣羌水出塞外南至隂平入白水過郡三行六百

   里山海經注白水從臨洮之西傾山東南流入漢而至墊江魏書吐谷渾阿豺田於西彊山觀墊江

   源問羣臣曰此水東流何名由何郡國入何水長史曽和曰此水經仇池過晉壽出宕渠號墊江至

   巴郡入江水經注羌水出羌中參糧彼俗謂之天池白水東南流逕宕昌城東西北去天池五百餘

   里又東南逕宕昌婆川城東南又東南陽部水注之又東南逕武階城西南元和志曡州城南枕羌

   水又白水一名墊江水在州西六十里寰宇記曡宕成武四州並置在白江之側白江即古羌水也

   舊志白水江在岷州䘙西南一百五十里 按山海經水經注元和志寰宇記諸説皆謂羌水即白

   水惟漢志分為二水謂白水别岀甸氏道徼外山海經注謂白水出西傾山即指羌水也又水流逕

   鄧至陰平合羌水仍即漢志出甸氐道之水源流未清今按輿圖羌水出番界西傾山來泉源數十

   番名襄雜匯流而東曰香出河經廢曡州南折而南又轉東由武都關經階州西固城又東合岷江

   東河在安定縣東門外半里一名鹹河又曰苦水源出縣南四十里麻子川北流繞城東合西

   河又東北入會寕縣界㑹於祖厲河西河在安定縣西源出甸子川東北流遶城西又東㑹東

   河以其味甘亦曰甘水其甸子川在縣西四十里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其閒通渠流水物産繁

   盛大為民利又得羅川在縣西南二十里土脈肥饒廣可千頃横河在安定縣西五十里隆冬

   不凝亦名暖水響水河在會寕縣東一百里水岀懸崖下潺急觸石聲聞數里北流入南河

   又有松樹岔水在縣東三十里東流合響水祖厲河在㑹寕縣南本名岔河亦名南河

   又西北入蘭州府靖遠縣界水經注祖厲水出祖厲南山北流逕祖厲縣而西通志南河在㑹寕縣

   南二里源出保川諸澗流經式虎山苦水從東注之又經縣西又北經郭城驛合安定縣之東西二

   河水名𥘵厲河又北經靖遠衞入黄河什字川河在㑹寕縣北二十里源出縣東北隱

   山谷西流入南河又南峪川在縣雨三十里地頗腴古城川在縣南二十五里有宋時古城又後川

   在縣東十里大川在縣北五里周八十里紅崖川在縣北一百四十里曡藏河在岷州東

   門外源出州西南古曡州界東北流㑹分水河入洮河南河在洮州廳南五十步源出石嶺

   山南流經衞西又東南入洮河托迪河在洮州廳西三百里番界源出薩喇托迪族南流入

   洮河 托迪舊作朶的薩喇舊作川撒今並改西川在岷州南洮河之南延袤五十里又南川

   在曡藏河西岸其地皆可樹藝磨環川在洮州廳西唐天寶十三載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破

   吐番於臨洮西磨環川於其地置神策軍唐書地理志洮州西八十里磨禪川有神䇿軍磨禪即磨

   悠江在通渭縣北五十里彤如半月月夜臨之水天一色靈湫在隴西縣東南三十

   黒湫在㑹寕縣西四十里俗傳中有黒龍禱雨輒應故各中林𤫊湫在通渭縣

   西北十五里其下懸石如臼水從中出祈雨多應聖母池在隴西縣西南五十里禱雨多

   金紫池在岷州東一百二十里州人禱雨處松澤在岷州南十五里又澤潭在州

  西七六泉在隴西縣東南晉太元十一年乞伏國仁襲鮮卑密貴等三部於六泉元和志

  六泉水在襄武縣東北原上泉源有六因以爲名府志泉在府西南五里西泉在隴西縣西里

  許味甘美冬夏不涸雙泉在安定縣東南四十里邑境之水惟此獨甘温泉有四一在

  安定縣東南三十里從山石閒湧出如沸浴可愈疾俗名王家泉一在通渭縣西南十五里隆冬若

  沸一在漳縣南十五里百孔迸流望之如里一在西和縣東五里九眼泉在通渭縣東南

  七十里泉出九孔望若聚星壤泉在㑹寕縣北四十五里又紅柳泉在縣北二百里九眼泉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皆資灌溉龍頭泉在寕遠縣東北三十里泉流三派相近有霧罩

  龍馬泉在伏羌縣西寰宇記源出伏羌縣西北平地下渥洼沙作龍馬之狀相傳每春

  夜放牝馬飲此泉水自能懷孕生駒而無毛不能起以氊裹之數日内生毛不至三𡻕與大宛馬畧

  九龍泉在西和縣西北通志在故長道縣西三里四時湛然水旱如一夏凉冬温居民

   引以灌溉又府志有官泉去縣百步平泉在岷州東二十里又有卧龍泉在州西南五里

   井有二一在漳縣西南一在西和縣東北元和志漳縣鹽井在縣南二里遠近百姓仰給焉又長

   道縣鹽井在縣東三十里水與岸齊鹽極甘美元統志井在西和州六十里西和縣志在縣東北九

   





                   前協修官温予巽恭纂輯

                   前總纂官蔣元溥恭覆輯

                   校對官賀式韓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鞏昌府

︹古蹟︺通遠軍城今隴西縣治九域志皇祐四年以渭州地置古渭砦熙寕五年以砦建通

  遠軍宋史地理志元祐五年増置隴西縣崇寕三年升通遠軍為鞏州襄武故城

  西縣西南漢置縣屬隴西郡後漢末移郡治此唐為渭州治寶應後没於吐番縣廢府志襄武故城

  在今縣東五里豲道故城在隴西縣東北渭水北史記秦孝公元年西斬戎之獂王匈奴

  列傳自隴以西有翟䝠之戎漢置豲道縣屬天水郡後漢屬漢陽郡靈帝中平五年分置南安郡十

  六國春秋咸康元年張駿分南安郡屬河州西郡乞伏國仁建義二年南安祕宜降拜為東秦州刺

  史熾磐建宏七年赫連昌遣其叔韋武攻南安拔之宋史州郡志魏書地形志皆作桓道隋書地理

  志隴西郡統隴西縣舊曰内陶置南安郡開皇初郡廢改曰武陽十年又改名括地志豲道故城在

  襄武縣東南三十七里元和志隴西縣西至渭州五十里本漢豲道縣隋開皇元年移武陽縣名於

  郡理八年改為隴西安西故城今安定縣治宋史地理志會州安西城舊名汝遮堡紹聖

  三年進築賜名屬熙河路南至定西砦二十七里金升為縣屬定西州元為州治元史地理志定西

  州本唐渭州西治五代淪於先零宋置定西城金改定西縣為州仍置安西縣倚郭通西二砦並置

  縣來屬至遠三年併三縣入本州舊志按九域志及宋志今縣卽故安西城金志定西安西二縣並

  屬鞏州貞祐中始升定西縣為州以安西縣屬之而元志云金改定西縣為州仍置安西縣為倚郭

  然定西縣未升為州之前當無並置定西安西二縣於安西城之理也蓋必元初移定西州治安西

  縣後始省縣入州又改為安定州元志未詳耳定西故城在安定縣南九域志元豐四年

  置定西城在通遠軍北一百二十里宋史地理志元豐四年以蘭州西使城為定西城五年改定西

  城為通遠軍以汝遮堡為定西城屬通遠軍南至通西砦四十六里北至安西城二十七里金𥘉置

  定西縣貞祐四年升為州元徙州治安西縣此城遂廢通西故城在安定縣南四十里

  本宋鞏州之通西砦九域志元豐六年以蘭州通西寨屬通遠軍在軍北八十里宋史地理志通西

  砦西至熟羊砦七十里北至定西砦四十八里金初置通西縣屬鞏州貞祐四年屬定西州元至元

  三年省入定西州通渭故城在今通渭縣南九域志通渭堡熙寕元年置在通遠軍東

  七十里宋史地理志𤋮寕元年改秦州擦珠堡為通渭堡五年割隸通遠軍為砦崇寕五年通渭縣

  復為砦東至甘泉城五十五里西至鞏州六十四里金復置縣屬鞏州舊志宋時通渭砦本在通遠

  東境不及百里今縣在府東北一百六十里蓋宋廢金復置時移治府志移治鷄川安遠砦是也

  木朝雍正八年以舊城久圯移治於東北六十里故安定監城乾隆十三年復還舊治平襄

  故城在通渭縣西南漢置平襄縣為天水郡治闞駰曰襄故戎邑也後漢更始初隗囂季父崔

  聚衆數千人攻平襄殺鎮戎大尹遂共推囂為上將軍獻帝起居注初平四年分漢陽置永陽郡平

  襄縣屬焉魏志建安十九年省永陽郡後魏時省章懷太子曰平襄故城在伏羌縣之西北

  縣故城在今漳縣西南後漢置縣永元初封耿秉爲侯邑晉永嘉後没於西秦置廣寕郡元

  和志鄣縣東北至渭州六十里本漢鄣縣永嘉南渡縣廢寰宇記後魏景明三年分武陽復置鄣縣

  因水名舊志故城在縣西南五里又有城在古城峪元至元中改置縣於此後圯於水明正統中移

  治三台山麓卽今治新興故城在寕遠縣西南漢襄武縣地後漢中平五年析置新興縣

  屬南安郡晉因之魏書地形志渭州廣寕郡領新興縣眞君八年罷中陶祿部襄武屬焉周隋時廢

  舊志在隴西縣西南二十里誤冀縣故城在伏羌縣南史記秦本紀武公十年伐邽冀戎

  初縣之後漢書五行志王莽末天水童謡曰出呉門望緹羣呉門冀郭門名也緹羣山名也後漢建

  武八年隗囂將玉元等自西域迎囂歸冀九年囂死囂子純降自是遂爲天水郡治後爲凉州治建

  安十七年馬超殺涼州刺史韋康據冀城康故吏民楊阜姜敘梁寛趙衢等合謀殺超超奔漢中晉

  書地理志太始五年置秦州鎭冀城泰康三年罷隋書地理志天水郡統冀城縣後周廢入黃瓜縣

  大業初改曰冀城元和志縣東南至秦州一百二十里後魏以冀為當亭周為黄𤓰隋大業二年

  為冀城唐武徳三年置伏羌縣縣城本秦冀縣也寰宇記曰唐初於伏羌城置伏羌縣天寶後䧟吐

  著宋建隆三年秦州上言吐蕃尚波于等進納伏羌縣地因舊城置砦九域志𤋮寕三年以伏羌砦

  為城在秦州西九十里元史地理志伏羌縣本屬至元十三年升縣通志故冀城在縣南五十步

  又舊土城在縣南與縣城相連宋曹瑋所築當亭故城在伏羌縣南後魏太平真君八

  年以故冀縣地置當亭縣水經注藉水東厯當亭川卽當亭縣治也後周省入黄𤓰縣舊志當亭城

  在秦州西南一百三十里通志有黄瓜城在縣西南四十里蓋卽當亭城也始昌故城

  在西和縣北漢西縣地晉置水經注西漢水逕始昌峽始昌縣故城西晉地道記曰始昌縣故西城

  也魏書地形志黄𤓰縣有始昌城章懷太子曰西縣城一名始昌城在上邽縣西南水南故

  城在西和縣北魏書地形志南秦州天水郡真君七年置水南縣郡治真君二年置又領平泉平

  原二縣隋書地理志後周省水南縣入長道縣按水經注雞水北逕水南縣是縣在漢水之南故

  以為名舊志水南城在縣西南三十里誤臨洮故城今岷州治史記秦始皇八年長安君

  成蟜反死屯留遷其民於臨洮漢書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縣南部都尉治後漢書西羌傳建武十一

  年先零羌宼臨洮隴西太守馬援破降之永初三年鍾羌攻没臨洮縣生得隴西南部都尉陽嘉二

  年復置隴西南部都尉蓋永初中亂至是始復也晉惠帝改屬狄道郡後魏時縣廢西魏大統十六

  年羌首傍乞鐵忽據渠株川史永和討斬之以其地置岷州隋書地理志臨洮郡領臨洮縣西魏置

  曰溢樂并置岷州及同和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更名縣曰臨洮元和志岷州東北至渭州二

  百二十六里溢樂縣郭下本秦漢之臨洮縣義寕二年改曰溢樂上元二年羌叛陷於西蕃九域志

  岷州𤋮寕六年收復仍舊置而無治縣宋志州始治祐川縣崇寕中置紹興元年入金改祐州十二

  年復來歸改曰西和移治長道縣界而故州荒廢元時復於故縣置岷州明初廢為衞明統志洪武

  中建䘙因於舊基築城二東西相連洪和故城今洮州廳治水經注洮水逕洪和山南城

  在四山中後魏置洪和郡屬河州後入吐谷潭郡廢為洪和城周武成元年攻拔之隋為美相縣地

  唐移美相縣於此屬洮州元和志貞觀四年移洮州治故洪武城又美相縣西至州七十里本隋舊

  縣治在州城貞觀四年移洮州在此縣亦隨徙焉舊唐書地理志貞觀八年移洮州理洮陽城仍於

  舊洪和城置美相縣隸洮州天寶中廢入臨潭按洮州䘙卽古洪和城明洪武中西平侯沐英始

  於此建衛 本朝乾隆十三年改為廳洮州故城在洮州廳西南水經注洮水逕洮陽

  曽城北沙州記嵹城東北三百里有曽城城臨洮水漢建初二年羌攻臨洮車騎將軍馬防救之諸

  羌退聚洮陽卽此城也晉惠帝立洮陽縣屬狄道郡後為郡羌所據後魏太和十五年長孫百年攻

  洮陽泥和二戍克之魏亂復陷周武成元年賀蘭詳討吐谷渾拔洮陽洪和二城保定元年於洮陽

  置洮州隋書地理志臨洮郡後周武帝逐吐谷渾置洮陽郡尋立洮州開皇初郡廢治美相縣大業

  初置臨洮郡元和志隋季亂所在䧟没臨洮郡守長孫詢嬰城固守義寕元年舉城歸唐武徳二年

  復於此置洮州貞觀四年州移治洪和城於此置臨洮鎮五年廢鎮置御諱州八年廢州復移洮州

  理此開元十七年廢入岷州二十年又於臨潭置臨州二十七年又改為洮州東至岷州一百入十

  里西南至曡州一百八十里臨潭縣郭下本隋美相縣周保定元年貞觀四年移美相縣於東北

  洪和城内五年於故洮州理置臨潭縣其城東西北三面並枕洮水宋史地理志洮州唐䧟吐蕃號

  為臨洮城大觀二年收復仍為洮州元史地理志元𥘉鞏昌路統洮州至元七年併沈州入安西州

  西寕舊城在㑹寕縣東金置金史地理志秦州西寕縣貞祐四年升為西寕州元統志西

  寕縣本宋甘泉堡金大定二十二年升為縣改名西寕後為州金末廢元初棄新會州移於此至元

  七年併縣入州州東至德順州治二百七十里西至定西州治一百四十里南至匝梅嶺九十里北

   至中興府四百里舊志西寕舊城在今縣東三十里有三城相建俗呼為西寕連城宋靖康時所築

   今遺址猶存寕遠舊城今寕遠縣治九域志寕遠砦天禧二年置在通遠軍東南七十

   七里宋史地理志熙寕五年割秦州寕遠砦隸通遠軍崇寕三年升為縣金史地理志安西舊有寕

   遠砦元復置縣宕昌故國在岷州南古西羌地十六國春秋秦姚興宏始六年伐仇池入

   自宕昌宋書氐傳元嘉九年楊難當拜楊保宗為鎭南將軍鎭宕昌周書宕昌羌梁勤者世為酋帥

   得羌豪心乃自稱王其界自仇池以西東西千里帶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部衆二萬餘落

   勤孫彌忽始通於後魏太武因其所稱而授之自彌忽至仚定九世每職貢不絶大統四年以仚定

   為南洮州刺史後改洮州為岷州仍以仚定為刺保定四年彌定引吐谷渾宼石門戍高祖詔田

   宏討滅之以其地為宕州元和志宕昌故城今為交河成在宕州懷道縣東五十二里九域志𤋮寕

   七年置宕昌砦屬岷州在州南一百二十里明統志宕州城在岷州衞南一百二十里宋時運蜀茶

  市馬於岷及金人據洮州遂置蕃市於此𡻕市馬數千因置宕昌驛為絧馬憩息之所博陵

  故郡在洮州廳西隋書地理志臨洮郡當夷縣後周置博陵郡及博陵寕人二縣開皇初併入

  元和志安西府在臨潭縣東四十里周武成元年博陵公賀蘭詳討吐谷渾築此城以保據後因置

  博陵郡隋又為縣屬洮州貞觀十二年省縣入臨潭十三年於此置安西府元史地理志鞏昌路初

  領安西州至元五年割屬圖沙瑪路蓋即故安西府也 圖沙瑪譯見前廢鐵州在岷州東

  元置與岷州俱屬圖沙瑪路眀初廢或曰宋之鐡城堡即此中陶廢縣在隴西縣東北

  晉書地理志南安郡統中陶縣宋書州郡志中陶縣魏立魏書地形志眞君八年罷屬新興

  泉廢縣在伏羌縣西舊唐書地理志武德九年伏州廢城置鹽泉縣貞觀元年改鹽泉為

  夷賓二年併入伏羌縣縣志縣西二十里有鹽泉鋪卽故鹽泉縣府志唐于伏羌縣西南故平襄城

  置鹽泉縣誤甘谷廢縣在伏羌縣北九域志甘谷城𤋮寕元年置在秦州西北一百八

   十五里金置甘谷縣貞祐四年隸西寕州元廢漢源廢縣𡉄西和縣北唐置唐書地理志

   成州漢源縣寶應元年没吐蕃舊志以近西漢水源故名龍城廢縣在岷州東北魏書地

   形志河州領臨洮郡太平真君六年改置治龍城太和十年置水經注洮水北逕龍桑城西馬防

   建初二年從安故五谿出龍桑開通舊路者也俗名龍城隋書地理志狄道縣後魏置臨洮郡龍

   城縣後周皆廢祐川廢縣在岷州東南隋書地理志臨洮縣後周置祐川郡基城縣尋郡

   縣俱廢元和志祐川縣西北至岷州七十里周武成元年置基城縣開皇九年省義寕二年重置先

   天元年改為祐川取縣西祐川為名上元二年於西蕃宋史地理志岷州治祐川唐縣崇寕三年

   復紹興後徙廢詳見上臨洮良恭廢縣在岷州東南一百三十里隋書地理志宕昌郡

   後周置宕昌國天和元年置宕州總管府開皇四年府廢治良恭縣後周置初曰陽宕置宕昌郡開

   皇初郡廢十八年改名大業初置宕昌郡元和志良恭縣西南至宕州二百一十里宋初廢為鎮九

  域志建隆三年良恭鎮屬大潭縣懷道廢縣在岷州西南本宕昌城隋書地理志宕昌

  郡統懷道縣後周置甘松郡開皇初郡廢元和志宕州唐武德元年天寶元年改為懷道郡乾元

  元年復為宕州因宕昌山為名東南至武州二百五十里北至岷州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曡州二百

  五十里懷道縣郭下周天和元年置屬甘松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宕州寰宇記懷道縣唐貞觀元

  年移於此又隋書地理志宕昌郡統和戎縣周置舊唐書地理志貞觀三年省入懷道當夷

  廢縣在岷州西北洮州廳界隋書地理志臨洮郡統當夷縣後周置又立洪和郡尋廢舊唐書

  地理志神龍元年廢當夷併入溢樂寰宇記當夷縣周武成元年更修金通戍置其城卽吐谷渾所

  赤水廢縣在岷州東北古索西城也後漢書西羌傳建初二年燒當羌宼隴西馬防

  討破之乃築索西城徙隴西南部都尉戍之水經注洮水逕索西城西一名赤水城亦曰臨洮東城

  沙州記曰從東洮至西洮一百二十里魏書地形志臨洮郡領赤縣卽此周隋間廢章懷太子曰索

  西故城在和政縣東明統志在衞東北九十里和政廢縣在岷州東北隋書地理志臨洮

  郡統和政縣後周置洮城郡尋廢元和志縣西南至岷州三十二里本後周洮城郡保定元年郡省

  置同和縣屬同和郡宣政元年改爲和政縣在縣西北七里上元二年陷於吐蕃永寕舊

  縣在漳縣南九域志永寕砦建隆二年置在通遠軍南一百二十里宋史地理志熙寕五年割秦

  州永寕砦隸通遠軍崇寕三年升爲縣屬鞏州金復爲砦金史地理志鞏州永寕砦去宋界三十里

  烏雞城在㑹寕縣東北五十里又縣東北二十里有通安城南二十里古城川有古城

  縣北一百六十里有黒城皆未詳所自甘泉城在通渭縣東宋史地理志渭州甘泉堡崇

  寕五年涇原路經畧司於甜片子修築守禦賜名又秦州甘泉堡南至涇原路治平砦一百五十里

  北至涇原路通安砦一百五十里金史地理志秦州舊有甘泉城堡川城在通渭縣東宋

  史地理志堡川城政和六年於秦鳳東西川口進築賜名東至甘泉堡一十八里北至會川城一百

  二十里金廢鹽川城在漳縣西北九域志熙寕六年置鹽川砦在通遠軍西三十里後改

  為鎮開禧二年金分道來伐使舒穆爾出鹽川嘉定十三年安丙分遣王仕信等伐金自宕昌進克

  鹽川鎭金史地理志定西州領鹽川鎭眀統志元初併鹽川鎮入隴西縣至元中置漳縣 按今漳

  縣在府南七十里與九域志所紀不同元以鹽川鎮地置縣非卽鎮為縣治舊志皆為鹽川砦卽縣

  治誤 舒穆爾舊作石抹仲今改白石鎮城在今西和縣西九域志長道縣有白石鎮

  方輿勝覽宋紹興九年陜西盡入於金宣撫吳玠以李永鎮守岷州遂移州治於長道縣之白石鎮

  據南山建城詔興十二年金人請和以岷犯金太祖嫌名改為西和州以淮西有和州故加西字元

  統志西和州東至成州界黄什一百二十里至州二百里西至西安州二百里舊志白石鎮城在縣

  西北三里宋西和州治此明洪武𥘉降州為縣移今治鹽官城在西和縣東北九十里元

  和志在長道縣東三十里嶓𡺪西四十里相承營煑味與海鹽同唐書地理志成州有靜戎軍寶應

  元年徙馬邑州於鹽井城置卽此麴城在岷州東南一百里魏志陳泰傳蜀姜維率衆倚麴

  山築二城使牙門將句安等守之郭淮與泰謀禦之泰曰麴城雖固去蜀險遠當須運糧非興兵之

  地也率鄧艾等進兵圍之斷其運道反城外流水維來救出自牛頭山與泰相對泰堅壘勿戰使淮

  趨牛頭截其回路淮率諸軍軍洮水維懼遁走安等皆降顛角城在岷州南一百三十五里

  又梅川城在州東北三十里酒店城在州東北四十里明時皆設官軍守禦長城在岷州西

  史記匈奴列傳秦始皇三十四年使𫎇恬築四十四縣城起臨洮至遼東萬餘里括地志秦長城首

  起岷州西十二里元和志起溢樂縣西二十里府志隴西縣北百里烏隆溝北有遺蹟俗名長城嶺

  鳴鶴城在洮州廳東寰宇記洮州有鳴鶴城鎮念城三足城皆吐谷渾所築今屬郡地明統

  志有鶴城鎮在衛東六里卽鳴鶴城也鞏昌故衞在府治西北明洪武三年建 本朝

  順治十六年裁蘇董戌在岷州西南元和志在懷道縣西一百八十三里祁山軍

  在西和縣北水經注漢水西南逕祁山軍南祁山南三里有諸葛故壘壘之左右猶有豐草蓋孔明

  所植神䇿軍在洮州廳西南唐書地理志磨禪川有神䇿軍元和志在洮州西八十里

  天寶十三載哥舒翰置在洮河南岸石營在西和縣西北三國漢延熙十六年姜維自武都出

  石營圍狄道十九年姜維祁山不克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寰宇記石堡城在長道縣南十八里高

  一百丈上有石城中有一石井深一丈四時水湛然飲之不渴酇公營在西和縣西北元和

  志在長道縣西南三里唐武德元年國公竇軌討薛舉餘黨營軍於此因名滔山監

  州西九域志熙寕九年置鑄鐵錢在岷州西一百五十步五谿聚在隴西縣東後漢書郡國

  志襄武有五谿聚建武十年來歙破羌於五谿卽此落門聚在伏羌縣西後建武十年

  囂據冀馮異攻其落門未拔而卒來歙復攻拔之郡國志冀有落門聚水經注落門水東北流注於

  渭水有落門聚唐書吐蕃别將尚恐熱為落門川討擊使通志伏羌縣西四十里有永寕鎮卽羌之

  大落門谷秦嘉村在通渭縣南渭城里衣錦鄉在漳縣東二里元汪世顯祖居

  亭在隴西縣西晉書載記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漢中元未燒當塡虞九世孫遷郍率種人内

  附漢朝嘉之處之於南安之赤亭通志赤亭在隴西縣西三十里密艾亭在隴西縣東北

  漢書地理志豲道縣有騎都尉治密艾亭威遠樓在府治東宋建董卓臺在岷州元

  和志在溢樂縣北十五步讀書堂在府治東宋建

 ︹關隘︺首陽關在隴西縣西南首陽山下與蘭州府渭源縣接界今曰首陽鎭又縣南有赤山

  關又南有藥鋪關西南有後川關烏龍關在安定縣南東西兩河間亦宋置南接隴西縣

  今亦曰烏龍隘巉口關在安定縣北四十里宋置關于此明成化中置巡司今裁縣志有關

  川在縣西北七十里西通蘭州北通靖遠為要隘之區青家關在會寕縣東九十里明置

  巡司今裁華川關在通渭縣南華川水上又閉門關在縣東南接秦州秦安縣界又縣境有

  石門大木樹關在寕遠縣東南五十里分水嶺下與秦州禮縣接界馬務關

  在寕遠縣西南箭竿山下亦曰馬務鎮府志縣境又有水關文盈關槐樹關在伏羌縣東槐

  樹嶺與秦州接界石關在岷州東一百三十里有砦東維秦隴西控番地天然鎖鑰

  嶺關在洮州廳三十里又三岔關在廳東四十五里高樓關在廳東五十里八角關在廳東一

  百四十里洮州關在廳西南三十里石嶺關在廳北十五里羊撒關在廳北六十里大嶺關在廳北

  九十里黒石嘴關在廳東北四十里明時皆有官軍防守今松嶺三岔高樓皆廢為堡錦布

  隘在隴西縣北六十里錦布谷明置錦布鎮遞運所於此又北有瀾安隘亦曰深安隘又有沙灣

  口截道等隘藺家峽隘在通渭縣東南八十里藺家峽又縣有田家峽砥石峽談家峽

  石觜峽袁家峽金帶峽凡七隘研石峽隘在寕遠縣東南研石峽又太陽山魯班山石門

  山皆有隘口又花崖山口木林峽二隘皆在縣東北天門隘在伏羌縣南天門山下

  陽峽隘在西和縣南與階州成縣接界又縣境石堡城鹽官鎮等舊城皆有秦州營兵防守

  天衢鎮在隴西縣東四十五里接寕遠縣界又金志鞏州有赤觜鎮舊志在縣二十里今為

  龜兒觜鎮在安定縣東百里接會寕縣界宋史地理志定西城東至龜兒觜鎮六十

  五里又有西鞏鎮在縣東六十里秤鈎灣鎮在縣北六十里翟家鎭在㑹寕縣東四十五

  里明置翟家遞運所於此安遠鎭在通渭縣東南六十里接伏羌縣界九域志天禧二年

  安遠砦在秦州西北一百二十五里卽此雞川鎭在通渭縣舊城東南七十里與秦州秦安

  縣接落門鎮在寕遠縣東三十里亦曰小落門宋志秦州有小落門砦卽此以伏羌有

  大落門也威遠鎮在寕遠縣南宋置九域志大中祥符七年置威遠砦熙寕八年改為鎮在

  通遠軍南一百里後廢來遠鎭在寕遠縣西南三十里宋置九域志天禧元年置來遠砦

  宋史地理志𤋮寕五年割秦州來遠砦隸通遠軍元豐七年廢砦為鎮屬永寕砦金史地理志來遠

   寨去宋界二十五里舊為鎮納泥鎭在寕遠縣西四十里接隴西縣界榆盤鎮

   在寕遠縣北六十里接通渭縣界長道鎭在西和縣西北接秦州禮縣界九域志長道縣

   有長道故城白石鹽官谷骨崖石平泉馬務八鎮通志有永寕鎮在縣西四十里元烏嚕千户所築

    烏嚕舊作奥魯今改廣恩鎮在洮州廳西元和志廣恩鎮在洮州臨潭縣西一百八十

   馬營監營在通渭縣境今設遊擊駐此熟羊砦在隴西縣北九域志熙寕

   元年置在通遠軍北四十里金史地理志安西縣有熟羊寨臨宋界府志今為鎮平西砦

   在安定縣北宋史地理志會州平西砦紹聖四年賜名地本青石峽屬𤋮河路南至安西城三十三

   里府志明洪武二年元故將烘郭襲據蘭鞏境内三年遣徐達等禦之達至平西砦烘郭退屯軍道

   峴 烘郭舊作擴廓今改南谷砦在西和縣東北元統志在天水東南五十里去成州一百

   二十茶埠峪砦在岷州東十五里自是而東又有泠落山永寕堡弄松堡三砦

  川砦在岷州東九域志𤋮寕六年置在岷州東八十里又七年置𢇲川砦在州東二十旦閭川

  砦在州東一百二十里鴉山砦在岷州東南三十五里又東南有紅土坡答竜溝等七砦

  栗林砦在岷州南十五里又南有凌兀赤分水嶺等十砦臨江砦在岷州南九域

  志在岷州南一百四十里雍熙二年置屬秦州𤋮寕六年改屬岷州又宕昌砦在州南一百二十里

  卽古宕昌城也木昔砦在岷州西南十五里又西南有吳麻溝鹿兒壩柏木植鎭羌三岔五

  曹家砦在岷州西十五里又西有中砦野狐橋泠地峪三砦水磨溝砦

  州北五十里又馬崖子砦在縣北七十里梅川砦在岷州東北三十里又東北有酒店子普

  魯嶺二砦三忿堡在隴西縣北九域志𤋮寕四年置在通遠軍東北二十五里宋史地理志

  熙寕五年割三岔堡隸軍金史地理志安西縣舊有南三岔堡府志又有何家堡在縣北八十里接

  安定縣界内官營堡在安定縣西甸子川明肅王置又有馬家堡汎今設千總防守

  達堡在通渭縣西南宋史地理志熙寕五年廢者達本當七麻三堡今通渭仍領七麻等堡不

  知何年復置石峯堡在通渭縣境今設守備駐此廣吴堡在寕遠縣西廣呉山

  下九域志寕遠砦領廣呉啞兒二堡宋史地理志𤋮寕五年割秦州也羊廣吳渭川啞皃等堡隸通

  遠軍元豐五年廢廣呉等四堡達隆堡在伏羌縣西北九域志逹隆堡慶厯五年置在秦州

  西北一百五十五里又伏羌城領得勝榆林大像菜園探長新水檉林丙龍石人駝項舊水十一堡

  又甘谷城領隴陽大甘火藏隴諾尖竿五堡見龍堡在伏羌縣西南四十五里永寕鎮西

  一面倚山三面懸崖又石峽堡在縣東北三十里渭北一面倚山三面阻水天成險峻湫池

  堡在西和縣東宋置方輿勝覽去天水縣七十里元統志去成州九十里以防秦州隴成縣入本

  州界東柯谷及北馬砦入永川路遮陽堡在岷州東九域志在岷州東一百里𤋮寕七年

  置又置穀藏堡在州西四十里又鐵城堡十年置在州東八十里舊洮州堡在洮州廳

  西七十里卽舊州也自移䘙而東以其地為堡南接生番西鄰川虜明隆慶五年設守備萬厯元年

  修築周二里門二 本朝改設都司烏藏堡在洮州廳西二十里又官落堡在堡西二十五

  里驢房堡汪懷堡皆在廳西又有丁河及土橋小嶺等堡俱係要衝茶馬司在洮州廳治西

  通遠驛在隴西縣東北明初置西至渭源慶平驛七十里東南至寕遠所九十里又東

  至伏羌所一百里舊有北關遞運所在縣北二里又有甸子川遞運所在縣西四十里熟羊鎮錦布

  谷遞運所在縣北六十里今併為一延壽驛在安定縣治北相近有安定遞運所西鞏

  驛在安定縣東七十里西鞏鎮路通固原有驛丞今裁有西鞏遞運所通安驛在安定縣

  南七十里南至府九十里又有好地掌遞運所在縣南四十里秤鈎驛在安定縣西北六十

  里秤鈎灣鎮有驛丞今裁有秤鈎灣遞運所西至蘭州府金縣清水驛六十里保安驛

  寕縣治東有㑹寕遞運所西至西鞏驛六十里青家驛在會寕縣東九十里有驛丞人裁東

  南至平凉府靜寕州九十里乾溝驛在會寕縣北八十里乾溝鎮有乾溝遞運所

  城驛在㑹寕縣北一百六十里郭城鎮有郭城遞運所西北去蘭州府靖遠縣一百里今設把

  總防三岔驛在漳縣西三十里三岔鎮明初置又三岔遞運所亦在焉西至酒店驛六

  岷山驛在岷州治東酒店驛在岷州東九十里酒店城相近有酒店遞運所

  又有梅川遞運所在州東北三十里梅川城西津驛在岷州西南九十里

 ︹津梁︺古渭橋在隴西縣北廣惠橋在安定縣東一里永濟橋在安定縣

  東六十里西寕橋在會寕縣東三十里又東十里有後川橋俱跨松樹岔河朝陽橋

  在通渭縣舊城東百步漑橋在通渭縣舊城東十五里一名苦水橋鳳凰橋

  縣西四十里鳯凰墩南河橋在寕遠縣東樂善鎮又有大小高橋朱圉上橋

  羌縣西二十里俗訛為猪觜橋𡽗底上橋在伏羌縣東北五里渡渭往秦州秦安縣路又

  有𡽗底下橋在縣北三里渡渭往通渭縣路大水橋在西和縣南三百步白水橋

  在西和縣北三百歩又有卧龍橋在縣北九十里曡藏長橋在岷州東門外茶埠

  谷橋在岷州東十五里野狐橋在岷州西十里由洮入岷所必經梅川橋

  在岷州東北三十里舊橋在洮州廳東南四十里又新橋在廳西南七十里明時皆有關官兵

  防守今廢

 ︹陵墓︺︹漢︺秦嘉墓在通渭縣榜羅鎭秦家坪︹三國︺︹蜀︺姜維墓在伏羌縣西南

  五十里又有姜氏墓去維墓不數武維先塋也又平涼府靜寕州亦有姜維墓︹晉︺姚弋仲

  墓在伏羌縣東晉書姚弋仲載記弋仲之柩爲苻生所得生以王禮葬之於天水冀縣舊志在狐

  ︹唐︺李賀墓在隴西縣仁壽山後︹宋︺陳寅墓在西和縣崆峒山北寅諡襄節

  公一門二十八口同時殉節俱附葬墓傍賈承議郎子坤墓在西和縣治與陳寅

  同時殉節王韶墓在岷︹金︺郭斌墓在㑹寕縣東隱山之麓︹元︺汪世

  顯墓在漳縣南山小鹽井河側︹明︺五欽墓在安定縣北郷大柏林劉躍龍

  墓在安定縣東鄉史家山耿桂芳墓在西和縣治桂芳任西和令遇賊殉節長子婦

  王氏次子婦嚴氏㓜女五姐同時殉節俱附葬墓傍於敖墓在岷

 ︹祠廟︺伏羲祠在府治東郭内酇侯祠在伏羌縣治西祀漢蕭何董公祠

  渭縣舊城内文廟後祀漢董仲舒忠節祠在西和縣北明嘉靖二年建祀宋知州陳寅

  夷齊廟在隴西縣南首陽山麓 按夷齊餓於首陽之下馬融以為在蒲坂曹大家註通幽

  賦云在隴西索隱據莊子北至歧山西至首陽之文以為在岐山之西説文以為在遼西劉延之以

  為在偃師方輿勝覽亦云在隴西府志今隴西縣首陽山麓之左有二賢冢故於冢旁立廟明郡人

  楊閎著辨以隴西之首陽為是其説不一今並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