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五百一至五百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百九十九至五百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五百一至五百三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五百四至五百七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86.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86.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86.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4-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86.djvu/5

安順府表                 

                     

大清一統志

 安順府在貴州省治西一百八十里東西距三百一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東至貴陽府貴筑

  縣界一百四十里西至興義府安南縣界一百七十里南至興義府貞豐州界一百里北至大定府

  平遠州界六十里東南至貴陽府廣順州界四百里西南至安南縣界四百五十里東北至大定府

  黔西州界四百里西北至平遠州界一百里自府治至 京師七千八百二十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鶉首之次晉書天文志自東井十二度至柳八度為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荒裔漢牂牁郡地晉為興古郡

  地梁以後入於蠻唐為羅甸國地宋為普里部

  志羅鬼犵狫可(⿰歴刂)苗所居號普里部元初内附置普定府隸雲南省

   至元中改為羅甸宣慰司元史地理志普里部歸附後改普定府烏魯斯

   請剙羅甸宣慰司隸湖南省至元二十七年罷之仍以其地隸雲南 烏魯斯舊作斡羅思今改正

   大德七年改普定路屬曲靖宣慰司明洪武十四

   年仍置普定府十六年又析置安順州屬焉明統志元

   置習安州洪武十六年改曰安順州屬普定府十八年府廢以州屬普定

   衞隸四川通志明洪武十四年復置普定府領州三長官司六屬四川布政司尋增置普

   定衞十八年府廢以州司附於衞仍屬四川正統三年改隸貴州萬厯

   中升州為安順軍民府通志萬厯三十年改安順州為安順軍民府

  本朝為安順府雍正五年以舊屬之普安州及普安

   安南二縣改隸南籠府即今興義府共領州二縣三土

   司三

   普定縣附郭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九十里東至安平縣界六十里西至鎮寕州界六

   十里南至貴陽府廣順州界五十里北至大定府平遠州界四十里東南至安平縣界五十里西南

   至鎮寕州界四十里東北至清鎮縣界五十里西北至平遠州界八十里漢牂牁郡地元置普定縣

   隸普定路尋改為府明洪武初於普定府増置普定衞二十五年升為軍民指揮使司屬四川布政

   正統三年改屬貴州都司 本朝康熙十一年改為普定縣為府治永寕州在府城西

   一百四十里東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東至鎮寕州界七十里西至興義府安南縣界三

   十里南至興義府貞豐州界一百一十五里北至本府郎岱廳界三十五里東南至貴陽府定番州

   界二百二十里西南至興義府安南縣界八十里東北至大定府平遠州界九十里西北至興義府

   普安縣界八十里漢唐為牂牁郡地元置永寕州屬普定府後廢明洪武十六年仍置永寕州屬普

   定府十八年府廢屬普定衞隸貴州都司正統三年改隸貴州布政司萬厯三十年改屬安順府

   本朝因之清鎮縣在府城東一百二十里東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七十里東至貴陽府貴筑

   縣界二十里西至大定府平遠州界七十里南至鎮寕州界二十里北至貴陽府修文縣界五十里

   東南至貴筑縣界十里西南至安平縣界二十里東北至貴筑縣界三十里西北至大定府黔西州

   界九十里漢牂牁郡地唐宋時為覊縻蠻地元為貴州宣慰司地明洪武二十一年置威清站隸貴

   州衞二十三年改置威清衞隸貴州都司崇禎三年又置鎮西衞及赫聲威武二守禦所 本朝康

   熙二十六年改置清鎮縣而以衞所附入之屬安順府安平縣在府城東六十里東西距

   五十里南北距六十里東至清鎮縣界二十里西至普定縣界三十里南至貴陽府廣順州界四十

   里北至清鎮縣界二十里東南至廣順州界三十里西南至普定縣界三十里東北至鎮寕州界三

   十里西北至大定府平遠州界四十里漢牂牁郡地唐宋為羅甸國地元為金竹府地明洪武二十

   三年置平𭐏衞屬貴州都司崇禎三年又置柔遠守禦所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改平壩衞為安平

   縣而以柔逺所附入之屬安順府鎮寕州在府城西五十五里東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

   距一百九十五里東至貴陽府廣順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永寕州界三十里南至永寕州界二十

   里北至安平縣界一百七十五里東南至普定縣界三十五里西南至興義府界一百五十里東北

   至貴陽府貴筑縣界二百二十里西北至大定府黔西州界一百二十里漢牂牁郡地唐宋為羅甸

   國地元置鎮寕州明洪武十四年屬普定府尋改屬四川普定衞正統三年改隸貴州布政司嘉靖

   十二年遷州治於安莊衞城萬厯三十年改屬安順府 本朝因之康熙十一年省衞入州西

   堡副長官司在府城西北九十里元為砦明洪武十九年置司領四砦屬安順州後屬

   安順府 本朝康熙十一年改屬普定縣二十一年仍屬府長官温姓頂營長官司

   在永寕州南一百五十里元為砦明洪武十九年置司領三砦 本朝因之長官羅姓沙營

  長官司在永寕州南明洪武十四年置司 本朝因之長官沙姓

 ︹形勢︺崇山峻嶺為郛郭驚濤急流為溝池明皇輿考西南

  衝劇夷漢襟喉

 ︹風俗︺土俗尚存桴鼓流寓漸有華風明通尚文重信

  甲第雲仍詩書禮樂不減中華科舉題名記

 ︹城池︺安順府城周九里有奇門四明洪武五年本朝康熙九年乾隆十四年三十

  六年重修普定縣附郭永寕州城周半里門二明洪武中建 本朝康熙十二年修嘉

  慶十六年重修清鎮縣城即威清衞舊城周三里有奇門四明洪武二十六年建 本朝

  康熙十一年修乾隆二十七年重修安平縣城即平壩衞舊城周四里有奇門四水關一

  洪武二十三年本朝乾隆二十二年鎮寕州城即安莊衞舊城周五里有奇門

  四明洪武二十五年本朝乾隆三十一年

 ︹學校︺安順府學在府治東明洪武中建 本朝康熙七年修五十五年重修入學額數二

  普定縣學在府治東舊附府學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遷建入學額數十二名

  寕州學在州城外舊附安南縣學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遷建入學額數八名清鎮

  縣學在縣治西舊為威清衞學明洪武中建 本康熙二十六年改為縣學雍正三年修入

  學額數十二名安平縣學在縣城東北舊為平壩衞學明萬厯中建 本朝康熙二十六

  年改為縣學雍正四年修入學額數十二名鎮寕州學在州治東舊為安莊衞學明正

  統八年建嘉靖十二年改為州學 本朝康熙六年修雍正十一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二名

  安書院在府城南 本朝嘉慶十五年

 ︹户口︺原額人丁一千八百三十五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七十六萬九千七百七十五名口計一十三

  萬八千二百一十户

 ︹田賦︺田地山塘共二十五萬二千七百三十八畝四分有奇額徵地丁正雜銀八千六百一十六兩

  八錢七分三釐米三萬二千一百八十五石九斗九升七合八勺

 ︹山川︺東勝山在府治東高數仞長倍之俗名青龍山塔山在府治南通志元泰定二

  年建塔其上常有白光自塔頂出山多樹木四時青蔥郡中勝槩西秀山在府治西黔記

  一名石蓮峯通志與東勝龍虎對峙飛虹山在府城東五里懸崖崒嵂怪樹紆盤巖孔

  山在府城東四十五里府志山勢奇峻盤亘十餘里土人恃以為險旁有砦旗山在府城東

  南遊名山記形勢峻拔如幟馬首山在府城東南四十里屏風山在府城南崖壁

  蒼翠展列如屏馬鞍山有三一在府城西南廢安谷司西十一里狀若天馬一在清鎮縣東

  南山腰有白石如雪一在鎮寕州印山在府城西一里黔記其相近有龍泉山山下有龍泉

  大林山在府城西三里又有小林山唐帽山在府城西三里元真山

  在府城西十五里一逕逶迤達巔建閣於上扁曰元真境舊坡山在府城西北兩峯相對中

  有石關又五里為新坡山其巔長廣五里浪伏山在府城西北西堡司後名勝志元置習安

  州於山下伐木山在府城西北西堡司南六十里山高箐深中多材木雞公背山

  在永寕州東與關索嶺對峙通志亦名雞公背坡形如雞背下臨溪㵎山路艱險往來者視為畏途

  箭眉山在永寕州南頂營司西一百里地名陸堡通志勢極高大周四十餘里河流瀠紆其

  下巔有兩峯峯畔一谷寬平可藝土氣多燠蔬菜四時不乏然多瘴不可居惟土著仲家居焉

  籠箐山在永寕州西廢慕役司北五十里山巒相接林木蓊密周四十里官道經其中險阻

  難行秋冬多霧昏曉不辨靛山在永寕州西廢慕役司通志水迥山轉其中深箐可種藍藍有

  木藍蓼藍耕久而益有收土尚煖寒則不生𡻕必異地以植紅崖山在永寕州西北八十

   里名勝志山畔有洞深廣數十丈居民間聞洞中有銅鼓聲世傳諸葛武侯駐兵之所夷人每祭祀

   用烏牛白馬則𡻕稔筆山在清鎮縣東峯巒尖聳如筆獅子山在清鎮縣東奇峭不

   羣上有佛閣滇行記居人言近有何福者威清人偶遊陰崖逢二老圍棋一老者分半桃食福福歸

   家絶烟火處分家事隨上山養真三十年忽尸解去遂名此山為何福山銅鼓山在清鎮縣

   西四十五里相傳漢諸葛亮南征𫉬銅鼓於此山半有洞每陰雨聞洞中有聲蜜蜂山

   鎮縣西北五里黔記頂有洞每晨嵐霧如烟羊耳山在清鎮縣北明天啟初張彦方敗水

   西賊於此團山在安平縣治南山不甚高大而形圓觀音山在安平縣治西南絶頂有

   洞夏月亦涼金鼇山在安平縣東三里諸峯奔赴如浪湧波翻惟此山高插雲表儼若金

   鼇特高峯山在安平縣東二十里通志僧自然有道行卓錫兹山愛其峯高雲秀樹宻

   泉香棲息於此手植柏樹數千馬頭山在安平縣東南二十五里羣山連絡高聳凌雲又縣

   西一里有天馬山圓帽山在安平縣南一里又南一里有筆山八里有蹲獅山龍鳳

   山在安平縣南五里通志𮞉峯四合秀水雙灣白雲丹嶠崢嶸曰表昔僧自然遊此拂一袈裟於

   地為禪定所至今遊士憩息鹿角山在安平縣南一十五里明統志石峯聳立形如鹿角

   天台山在安平縣南二十里石壁陡峻一線石磴盤旋而上山頂有殿東坡山

   寕州東三里高三十里亘十餘里州之鎮山與山連麓者有筆架山青龍山在鎮寕州南下

   有嘉樂池對峙曰白虎山玉京山在鎮寕州南黔記在州東龜山在鎮寕州西南五里

   以形似名白崖山在鎮寕州西三里山勢起伏自水西至普定歡喜嶺老虎關諸處連亘百

   里至此而止慈母山在鎮寕州西三里名勝志俗名背兒崖形如母負子狀螺山

   在鎮寕州西五里通志下有大河每風雨交作則毒蛇猛獸並出山上建閣鎮之環翠山

   在鎮寕州北明統志在安莊衞北林木四時蒼翠猫兒山在鎮寕州北廢十二營司西北

   三里明統志以形似名歡喜嶺在府城北二里名勝志洪武中蠻賊攻城指揮顧成追殺

   大勝於此故名象鼻嶺在永寕州西廢慕役司西北四十里路出滇黔必經其上險峻難登

   寒坡嶺在清鎮縣東七里香鑪嶺在清鎮縣西山峯陡峻形如古鼎因名又名玉

   關索嶺在鎮寕州西三十里 本朝康熙中於嶺上建   御書樓恭勒   聖

   祖仁皇帝御書黔南鎖鑰四大字明統志在頂營司東勢極高峻周𮞉百餘里上有關索廟滇黔通

   道也洪武十五年呉復等克關索嶺又取其旁土砦數十滇程記雞公背山與關索嶺相對兩山之

   趾界以溪澗嶺凡四十三盤至巔有香樹坡小箐口坡白口東坡安籠箐坡胡淑凹象鼻嶺左右皆

   崖箐萬仞中僅有道如梁行者慄且汗矣餘詳本卷關索廟注石笏峯在府城東郡中諸山

   惟此最高摶翠峯在府城東北五里聳翠峯在清鎮縣北通志相傳明建文帝行

   遯時曾𭔃宿於此袈裟巖在安平縣南五里峭壁千仞如展袈裟其相接者又有包玉巖

   白石崖在府城西北西堡司西南五十里名勝志巖高頂夷有泉四時不竭一逕攀援而上

   名山勝槩記層巖削壁幽藤飛瀑夏月過此清寒逼人真物外佳境也藏甲崖在安平縣

   東五里通志一名金銀山崇山峻嶺石壁嶙峋一户雙扄限閾儼然相傳昔人藏甲於此下有基壘

   紅土坡在府城西南三里名勝志土色如珠又十里有黒土坡土色如墨黃土坡

   在永寕州西北一百六十里州志在州西南十里滇程記自頂站西南行十里為黃土鋪乃上黄土

   坡嶺道險巇打罕坡在永寕州北十里舊名達安坡行道必經凡十里崎嶇險峻

   烘坡在鎮寕州北黔記舊名和宏坡山石高峻其氣燥煖雖隆冬登之亦汗出浹背通志鎮寕

   所轄之火烘落架素苦瘴用火驚之即解散旅途志火烘去永寕州之打罕坡一百里舊鎮寕州治

   此今泗城鎮寕分屬焉自火烘厯高補籠砦有砦夷為盜行者必以火烘兵衞導九十九

   隴在鎮寕州北百餘里通志周圍百餘里兩水界其左右外開重關七八所内藏九十九隴大小

   不等彎環如帶分門别户道通一線中平衍可耕四面竒峯插漢最高者曰高峯山俗傳羅鬼弄兵

   於此至今營壘遺址尚存飛來石在府城東二十里通志石形如佛者九其一在城東十里

   硯臺石在府學右通志平坦方正周二十餘丈穿空石在安平縣東三里通志山

   若晝屏中有一孔直穿山背晶光四射驚蟄魚石在安平縣南十里通志普濟橋百步

   石齒齒環列每年驚蟄前後數日有魚排隊藂聚石邊因名清涼洞在府城東二十里一

   名糧倉洞天開一竅前後通明上下坎窞相傳蜀漢時孟獲曾屯糧於此水雲洞在府城南

   十里遊名山記洞高十餘丈中平曠可容千餘人旁有潭水下注西有一大竅日光穿射備紅黄白

   黒諸色西南隅一石直立若觀音東北有石蓮花形色種種西北特出一石柱龍鱗⿰木莭 -- 櫛比人稱為石

   龍盖石髓淋漓積久所致楚由洞在府城西北西堡司東南五十里名勝志山高數仞洞在

   山畔深廣百里又十里有播老鴉洞洞深不可測而山勢益險峻龍潭洞在府城東北五

  里摶翠峯之麓危峯雄峙洞廣潭深禱雨輒應去洞十餘丈有天生橋聚仙洞在永寕州

  南五里洞門逼窄傴僂以入右渡一小橋漸高敞頂有竅光明下注中有石牀石鐘留節洞

  在永寕州西北十餘里通志石乳凝結狀若盤龍上有宇如蝌蚪中有石塔左右曲房天然不假椎

  鑿昔有節婦避難其中遇賊不屈死因名曹本洞在清鎮縣南一里明敞如堂以石擊之鏘

  然有雲龍洞在清鎮縣西南十里舊名涼繖洞又名華葢洞名勝志洞口扁窄内漸寬

  廣通志其中寬衍可容數十人其上則氤氲之氣望之如雲變幻萬狀其相對者曰扁洞天柱

  洞在清鎮縣廢鎮西衞北三十里通志懸崖千仞一徑盤旋洞極宏敞中有一大石柱孤撐洞頂

  後有河水聲吼如雷土人嘗避兵於此洛陽洞在安平縣東十五里洛陽河側名勝志四

  時有魚躍出漁者張網其上因而有稅其後税免亦不得魚南仙洞在安平縣東南十五

  里黔記舊名南蛇洞後改今名名勝志石壁高數十丈入洞二十餘武地勢寛平折而西深潭隱隱

   若神𰚾逼人不可正視厯磴而上石窻開明垂照如室黒洞在鎮寕州東一里洞深黒中有

   擺山洞在鎮寕州東廢康佐司東七里廣七丈深不可測旁有擺山砦因名又東南五

   里有仙人洞白馬洞在鎮寕州南三里洞内有白石如馬雙明洞在鎮寕州西五

   里又名紫雲洞俗名觀音洞軒敞高朗東西相通如城闕中有流水有橋可渡明時車馬大道經其

   中後因苗賊伏刦乃改路於洞後里許非探奇者莫至明徐樾記兩山夾道下有寒泉注為澄潭白

   石壁立潭流穿石折而西𮞉磷磷有聲崖間石筍數尺狀𩔖佛座其旁如侍童環立者數人

   雲洞在鎮寕州北二十里通志石臺寛廣可布數席水遶其下寒氣襲人盤江在永寕州

   東四十里明統志源自西堡諸溪流經皮古毛口諸屯合規模小溪水至下馬坡轉南入巖穴或見

   或隱下通烏泥江名勝志盤江源出烏撒經曲靖西由七星關下入安南境北轉而東南至慕役司

   烏泥江通廣西入南海三國志諸葛亮南征至盤江即此夏秋暴雨水氣紅綠色為瘴過渡處兩山

  陡夾水勢洶湧行人憚之黔記有盤江渡在頂營司西旅途志盤江下流至打罕舟船始通然迄無

  行者通志盤江舊以舟渡多覆溺明崇禎初㕘政朱家民擬建橋水深不可架石乃鋉鐵為絙懸兩

  崖間覆以板復於橋東西建堞樓以司啟閉岸旁琳宫梵宇金碧交輝明末燬今重建木橋滇程記

  自黃土坡陟頂下坡凡二十里而至盤江江廣三十餘丈水深無底烏泥江在鎮寕州南一

  百里通志源出山箐中匯諸溪澗之水其流始盛東南流經廣順州金筑安撫司界又東北入定番

  州界流急水渾故曰烏泥即都泥江也又東南流入廣西慶遠府南丹州界為右江碧波橋

  河在府城東二里又府西十里有安谷橋河九溪河在府城東南四十里明統志溪流九

  曲故名名山勝概記九曲河綠陰夾岸每𡻕上巳土人浴於此河旁有九溪洞亦曰九溪壩其水流

  入清鎮縣境為滴澄河上源郎公河在永寕州西廢慕役司東南三十里湍流急疾不能

  為橋設舟以濟者馬河在永寕州西北六十里即者卜河之訛也自安南縣流入境下流注

   於盤谷隴河在府城西北西堡司治前西北流五十里下流合於烏江滴澄河

   在清鎮縣西八里一作的澄即修文縣陸廣河之上源也名勝志源出普定九溪壩流經衞城入洞

   伏流十里至青山復出黔記城西又有小的澄河鴨池河在清鎮縣西北一百里府志與

   水西為界明天啟初王三善解㑹城之圍乘勝而前一軍屯陸廣向大方一軍屯鴨池向安邦彥巢

   穴賊糾其黨攻陷陸廣乘勝赴鴨池王師退屯威清既而官軍復振賊塹鴨池以自守即此

   岔河在清鎮縣西北黔記習安三岔河以下地勢劃然而開萬仞壁立一水怒流昔人所詠谷

   暗天如線崖高月不明也山絶巔往往掘地得拳石如卵水漸行而為陸廣為烏江榮紆逶折入蜀

   合岷水而為長江則亦江之源也洛陽河在安平縣東十五里其水東北流入鴨池河通

   志溪流中有兩穴方圓十數丈欄楯若井甃然魚從楯躍出土人設梁楯外伺取為利車頭

   河在安平縣南十里水勢百折漁舟往來其中其下流為洛陽河麻延河在安平縣南二

   十里其水東北流入鴨池河庚鄧河在安平縣西南二十五里黔記此水一流三名右名

   思蜡河左名舊哨河河西屬水西河東屬鎮寕白水河在鎮寕州南三十里流入永寕州西

   廢慕役司西北三十里驛道側入盤江名山記懸崖飛瀑直下數十仞為河湍激若雷平旦雲霧塞

   其下通志飛瀑轟雷下注綠潭相傳水犀潛其中瀑内有水簾洞甚深杳土人多入此避兵滇程記

   對飛泉高岫上舊有望水亭今燬鎮寕永寕二州界壌相錯處楊吉河在鎮寕州西南十五

   里下流注於白水河公具河在鎮寕州北廢十二營司東北四十里旁有公具砦因名灌溉

   田畝軍民利之阿破河在鎮寕州北廢十二營司東北五十里旁有阿破砦因名山京

   海在府城北五十里通志諸水所匯周圍二十里許中一山其上殿閣頗勝乾海子

   城西南廢安谷司東南四十里水泛成湖波面甚闊名勝志水泛時與雲南旱海相反或其地脈迭

   為盈縮云大壩洪在清鎮縣西北一百五十里入水西境内明天啟初别將張彥方敗賊深

   入大壩洪岡島即此文筆水在安平縣東學宫前通志水迤邐數里自㢲轉兌逆折𮞉旋一

   澄如鑑術者云此邑文盛係兹水之靈東溪在安平縣東明統志源出東北石洞中有灌溉

   之利通志東溪平疇十里瀠繞學宫之前即車頭河之上源賀家溪在鎮寕州東府志源

   出石岡流貫城中每𡻕冬涸春三月忽如潮驟至俄頃即退者三以卜𡻕豐石溪在鎮寕州

   南四十里流入廢慕役司界注於白水河龍潭在鎮寕州北廢十二營司北水色深黑禱雨多

   荻蘆池在鎮寕州北六十里周圍八里中有小島建華表於上又州北有宴樂池

   泉在府城東五里大旱不竭其右有啞泉左有禁碑又關索嶺亦有啞泉聖泉在府城南

   五里自山麓流出消長不一置石塔水中以驗之永濟泉在府城西北二里黔記水湧成

   溪洪深清洌周環城中有砥二十曰永濟砥兵備王憲創起東西水關以次而南每砥命之以字曰

   雲雨龍行處文章風動時混涵九里潤靈秀萬年期雙眼泉在府城東北左紅右白甘鹹亦

  龍洞泉在安平縣南十五里龍洞堡側黔記其水消長如潮汐灌田四十餘里

  刻泉在安平縣西五里一名靈泉亦名聖泉名勝志自西郭沿溪流躡石磴可五里許疊嶂中

  一泉自石罅迸出匯為方池毎日潮汐無停置石鼓其内潮溢咫餘下至鼓半而止晝夜凡百次因

  珍珠泉在安平縣西南十里沙作鋪前名勝志鼔吹喧鬧則水珠噴湧因名之曰喜客

  泉通志又名噴珠泉下流入車頭河馬跑泉在鎮寕州南俗傳馬跑泉出因名石泉

  在鎮寕州西三里源出石竇中又豐泉在白崖山下俱溉田清泉在鎮寕州西白崖山左其

  下流為浦泉合於城西五里之碧溪入白水河中產異蠏或赤或紫色極鮮妍既濟泉

  寕州東北名勝志其地極熱此水獨涼馬場井在府城東二里灌田甚多槍鑿井

  在府城西十里相傳諸葛亮駐兵於此以槍鑿之其泉湧出因名侯家井在府城西北隅

  石𨻶泉出味清甘遇旱不竭一名侯家泉臙脂井在府城北自石𨻶出汲水炊飯色如臙脂

  湧泉井在清鎮縣南門外龍井有三一在安平縣東南十里水極清甘上常有烟霧

  𡻕旱屠狗厭之風雨隨至一在鎮寕州北十里石壁上有古⿰釒𮥼 -- 鐫常兆井在鎮寕州學前

  起龍井在鎮寕州西萬安橋下相傳雷雨交作龍羅成井黃井在鎮寕州北郡人取

  水以造𥿄甚潔白

 ︹古蹟︺安順故城在府城東南明洪武十五年建州治地名八十一砦正統中土通判阿窩

  復於普定衞城西南建屋與流官居黔記安順舊州在今府東南正統三年改流官名勝志明初設

  安順州萬厯三十年改今府治普定衞城永寕故城在永寕州北十里元建黔記永寕州

  本烏蠻儂人犵狫所居元置州初為達安夷名打罕至正間為廣西泗城州所并明洪武十四年

  定府土首同知安瓚不恭命傅友德討之砦長葉桂新款附仍置於此通志明宣德間改建於關索

  嶺所俗仍謂之打罕州成化三年打罕州土同知韋阿禮作亂討平之萬厯四年又改建於安南衞

  天啟中移今治普定故城在鎮寕州廢十二營司東南二十里明洪武中建尋遷今治黔

  記普定故城在鎮寕州東南故址尚存洪武十四年大軍克平普定暫立以為守禦尋置普定府築

  城於今城東四十里十五年將軍𫝊古德遷今治鎮寕故城在鎮寕州北地名羅黎砦

  即火烘明洪武十六年建黔記元於羅黎砦置和宏州尋 鎮寕州洪武中仍置州於此後遷治於

  衞城故城廢查城即今永寕州治州志明洪武中置查城站及查城驛在安莊衞南八十里

  許黔記在安莊衞東南六十里舊志州舊與安南衞同城明天啟時移駐頂站名查城即今治

  安廢州在普定縣西元置州於此隸普定府明初廢普定廢衞即今普定縣治

  名勝志洪武十四年復置普定府屬四川尋增置普定衞徙今城十八年府廢衞存 本朝康熙十

  一年改普定衞為普定縣威清廢衞即今清鎮縣治明統志本貴州宣慰司地洪武二十

  一年置威清站屬貴州衞後置衞於此 本朝置縣以威清衞為縣治平壩廢衞

  安平縣治名勝志洪武二十三年始置平壩衞屬貴州都司在省城西九十里 本朝康熙二十六

  年改平𭐏衞為安平縣安莊廢衞即今鎮寕州治黔記本永寕鎮寕二州地洪武十四

  年置納吉堡二十二年改為衞嘉靖十二年遷置鎮寕州與衞同城 本朝康熙十一年併入州治

  鎮西廢衞在清鎮縣西北通志在安順府東北一百里明初為水西地崇禎三年總督朱

  燮元題請建衞有城周四里有竒本朝康熙二十六年併入清鎮縣 定 南廢所

  城北四十里舊名鐵王旗地當水西要衝明崇禎三年設守禦所建城周七里有奇 本朝康熙二

  十六年省入普定縣柔遠廢所在府城北一百里通志明初為水西地崇禎三年設守禦

  所建城周三里有奇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省入安平縣赫聲廢所在府城東北一百十

  里通志亦水西地明崇禎三年設所有城周三里有奇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省入清鎮縣

  武廢所在府城東北一百二十里通志明初為水西地崇禎三年設守禦所有城周四里有

  奇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省入清鎮縣安谷廢司在府城西南三十里通志洪武十九

  年置長官司領二十九砦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慕役廢司在永寕州西一百七十里

  元為砦明洪武十九年置長官司領四砦 本朝乾隆年間裁康佐廢司在鎮寕州東四

  十里元為砦明洪武十九年置副長官司隸普定府尋隸普定衞正統二年改屬鎮寕州 本朝乾

  隆年間裁十二營廢司在鎮寕州北三十里明統志元為十二營砦洪武十九年置長

  官司領三十九砦 本康熙二十三年關索嶺廢所在鎮寕州南五十里明統

  志在安莊衞城南五十里洪武二十一年置關索雞背二堡尋併雞背入關索堡二十五年置為所

  通志在安順府西一百里居萬山之頂北至平遠州界十五里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諸葛

  營有三一在府城西十里一在永寕州紅崖山一在盤江皆蜀漢諸葛亮駐兵處征西營

  在府城北五里明大將軍傅友德征西立營於此觀星臺在府城北坡形如臺相傳諸葛

  亮於此觀星象飛雲閣在鎮寕州西螺山上朝陽樓在鎮寕州東瞻雲樓

  在鎮寕州南明洪武二十二年建又城南有紫霄樓永清樓在鎮寕州西玩畧堂

  在清鎮縣治名勝志指揮劉世爵祖宅有玩畧堂柳色亭在府城西關觀風亭

  在府城西清漣亭在永寕州分司前望水亭在永寕州東六十八里即永寕鎮遠

  交界川上亭在永寕州西白水河上水心亭在清鎮縣西二里河中有積石

  建亭於上仰止亭在鎮寕州西馬跑泉上列峯亭在鎮寕州北列峯寺内

 ︹關隘︺羅仙關在府城東十里又東三十里有楊家關半天關在府城南五里

  蹄關在府城西五里又西十五里有大屯關又西三十里有老虎關與鎮寕州接界舊坡

  石關在府城西北舊坡山上為境内險隘處滴澄關在清鎮縣西八里臨滴澄河因

  名路出滇南明永樂中設巡檢司後廢滴水關在安平縣南三十里羊場塘巡

   司在府城西北八十五里 本朝乾隆二十年慕役巡司在永寕州西一百七十里

    本朝嘉慶三年設壩陽營在府城南七十五里黔記舊有駐防通志 本朝以守備移駐

   平壩猶稱壩陽守備而以督標兵分防山京壩陽諸處普定砦在府城西明洪武十年

   陸侯吳復以楊文擊破普定阿買砦二十四年傳友德以藍玉沐英由辰沅趨貴州攻普定擒土酋

   安瓚羅鬼苗蠻犵狫聞風皆降三岔砦在府城西北與水西接境黔記府境北門自歡喜嶺

   岔路八里至青岡林十里有翦營砦二十里至五岔口係水西境岔路多故名崇禎初總督朱燮元

   討水西分兵一出三岔通志今定南所北有三岔渡阿驢砦在府城西北西堡司境蠻砦也

   洪武十五年呉復擊破西堡賊拔阿驢等砦二十六年顧成平西堡賊拔阿得等砦砦蓋與阿驢

   谷𢪘砦在安平縣西十五里阿咱砦在鎮寕州南明洪武十五年呉復等攻關

   索嶺别將顧成克阿咱等山砦既而蠻攻安莊成復擊破之進擊阿咱砦及圍鹿角當硬諸砦追破

   慕役諸蠻賊是也抄𥿄堡在清鎮縣西北十五里路通水西高堡在安平縣東五

   里其處小路錯雜係水西金筑及廢安順土州同之地白水堡在鎮寕州南二十五里堡

   東為安莊站又北口堡在州北五十五里南口堡在州南八十里堡東為查城站水橋屯

   在府城東三十五里接安平縣界普利驛在府城南上通鎮寕下達平壩又府城南舊有

   盤江江西坡二驛本朝雍正六年郎岱驛在郎岱廳城内 本雍正九年設上通

   安南下達坡貢坡貢驛在永寕州北四十里上通郎岱廳下達安莊州北舊有查城驛雍正

   六年裁改置於此威清驛在清鎮縣南上通安平下達省城為往來要道平壩驛

   在安平縣東南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置上通普定下達清鎮安莊驛在鎮寕州城東門内

   明洪武間置驛於城南二十五里白水堡後移置於此上通永寕下達普定又州南舊有關嶺驛明

   萬厯中置 本雍正六年普定鋪在府治又省羅德鋪阿若鋪楊家橋鋪馬場鋪龍井

  鋪舊皆戍守處新鋪在永寕州境又有黄土鋪頂站鋪安籠鋪北口鋪舊皆戍守處倒樹

  鋪在清鎮縣境又有六砦鋪滴澄鋪阿冬鋪鎮夷鋪舊皆戍守處界首鋪在安平縣境又

  有沙作鋪龍窩鋪飯隴鋪舊皆戍守處納吉鋪在鎮寕州境又有阿橋鋪白水鋪雞背鋪

  關嶺鋪舊皆戍守處楊家橋哨在府境又有石關口哨集翠崖哨楊花關哨山京哨白石

  巖哨大小哨𪷟沮哨舊皆設兵防禦梅子哨在永寕州境又有白口哨小箐哨查城後哨慕

  役哨馬跑哨黃土坡哨舊皆設兵防禦長定哨在清鎮縣境又省黑泥哨平橋哨乾塘哨

  碗口哨六砦哨舊皆設兵防禦鍾彝哨在安平縣境又有龍灣哨哱囉哨高坡哨舊皆設兵

  後山哨在鎮寕州境又有阿里坡哨萬安橋哨大山哨白馬哨象鼻哨舊皆設兵防禦

 ︹津梁︺通靈橋在府城東清水橋在府城東二十里又城東二十五里有穿心堡橋

  南津橋在府城南十五里安谷橋在府城西南廢安谷司東黔記在舊安順州西

  西津橋在府城西索橋在府城西北西堡司谷隴河上通志河廣水急土人繫藤

  通津橋在府城北又有小河橋亦在城北天生橋在府城東北龍潭洞前府

  志石壁千仞環繞如城水經其下驚濤急流乃天設之險也名山記一石跨潭溪廣二丈許長二十

  雙溪橋在府城東北局門橋在府城東北明宣德中建南雲橋

  寕州南頂營司西三十里白虹橋在永寕川西廢慕役司西北白水河上明洪武中建

  江橋在永寕州西三十里通志舊為滇黔孔道波濤洶湧不能舟渡明崇禎間建橋詳前盤江

  者馬橋在永寕州西北跨者馬河平橋在清鎮縣東一里平橋遠望為勝景之一

  雞場橋在清鎮縣西南八里又西南十里有新橋滴澄橋在清鎮縣西跨滴澄河上

  北門橋在清鎮縣北青雲橋在安平縣東門外原名東溪新遷學宫對之易今名

  三元橋在安平縣東學宫前頂有圓石因名又紗帽橋在學隄水口以形似名通南

  橋在安平縣南三里大水橋在安平縣北一里校武場左館驛橋在安平縣

  沙作站關下凌雲橋在鎮寕州學前萬安橋在鎮寕州南又南八里有周殷橋

  通雲橋在鎮寕州南二十五里關索嶺下又有仰橋亦在嶺下錫慶橋在鎮寕州

  西索渡橋在鎮寕州北廢十二營司阿破河名勝志以索為橋而渡故名鴨池河

  渡在清鎮縣東北通黔西要道也

 ︹隄堰︺汲波塘在清鎮縣西南塘壅澗泉曰凡三溢則濁踰時乃清溉田甚廣上壩

  平縣東南以瀦東溪之水下壩在安平縣西南

 ︹陵墓︺︹明︺顧成墓在府城東四十里九溪壩左趙侃墓在府城南岐山之左

  九德墓在府城西楊遵墓在清鎮縣威清站後

 ︹祠廟︺焦公祠在府城南明嘉靖三十六年為兵備道焦希程建院道祠在府城南

  門内明萬厯二十四年為御史薛繼茂兵備道余一龍易以㢲建朱公祠在鎮寕州南祀

  明總督朱燮元關索廟在鎮寕州關索嶺上明胡寶廟記將軍漢前將軍某之子建興初隸

  丞相亮南征恩信孚兹土世祀之洪武初建祠按漢關忠義有二子曰平曰興平及臨沮之難興

  為漢侍中有父風丞相亮愛之征討必從傳志可考無名索者豈帥音與方伯連率之率通當時呼

  關帥訛為索那或曰蠻人呼索為父或曰是嶺以關鎖黔滇故名存以備考

 ︹寺觀︺石佛寺在府城東又有法海寺亦在城東圓通寺在府城南永豐寺

  在府城南大安寺在府城西夀佛寺在永寕州城東崇林寺在清鎮縣治通

  志作叢林寺永福寺在安平縣南觀音山下觀音寺在鎮寕州南白水堡

  峯寺在鎮寕州北金鳴寺在鎮寕州北廢十二營司境崇真觀在府

  水星觀在府城北明萬厯元年建以禦火災元真觀在清鎮縣治又安平縣西亦有

  元真三清觀在安平縣西高真觀在鎮寕州東紫霄觀在鎮寕州

  觀音閣在永寕州城南三清閣在清鎮縣東潮遠菴在永寕州東六

  十八里望水亭側紫雲菴在鎮寕州西雙明洞側曉峯菴在鎮寕州北二十五

  

 ︹名宦︺︹元︺趙將士普定總管府通判立學安邊政平訟理夷人畏威懷德立碑頌之

  容刀沙漠人以將軍守普定明傅友德克城容刀死之︹明︺顧勇江都人鎮遠侯成之

  子饒智勇永樂中任都指揮僉事守普定兵民畏服尋征麓川戰死耿福緣洪熙中為安平

  縣丞以穴員當汰者再皆為民所留最後又當汰民相率言福緣守法奉公視民如子賦役均盜賊

  息適縣令有疾求去乞即用福緣以活百姓朝命嘉歎即擢為安平知縣李騰芳湘潭人宣

  德中知安順州愛人下士政治修舉蠻民素桀驁不供賦騰芳化之乃就約束如編氓劉肇

  萊陽人景泰中知安順州惠愛端謹秩滿部民攀送盈道何卿成都人嘉靖初以𠫵將鎮守永

  寕芒部蠻叛卿征之屢戰皆捷在鎮禮賢敬老以寛惠見稱邱述堯天啟初為威清衞指

  揮安邦彥圍城述堯與平𭐏衞指揮金紹勲召兵拒賊為賊所襲父子皆死徐朝綱

  人天啟初除安順推官安邦彥陷城脅降不屈罵賊死一門死者十六人贈光祿卿立祠祀之

  明重天啟初為普定衛指揮聞安順陷慟哭自縊死段伯炌普寕人天啟中為鎮寕知

  州以力拒安邦彥功超擢僉事分巡鎮寕邦彥宼普定偕胡從儀擊破之尋𠞰把蠟𡉫苗賊破其巢

  外攘寇盜内撫軍民大著聲績遷秩將去軍民奔走乞留命加右㕘議視事如故孫森

  人崇禎中知安順府修城建學分田定賦俱有經畫廉介不阿為時所稱

 ︹人物︺︹元︺容苴大德中普定土知府時蛇節宋隆濟等作亂容苴率衆禦之與其妻適姑宣力

  戎行遂改府為路︹明︺阿窩安順人洪武初率衆歸附授土通判安集人民一時稱能

  伯夀普定人洪武初以才幹授西堡副長官招撫苗蠻諭以威德皆納款劉翀威青衞百

  户勇畧超羣正統中從征麓川冒矢石出入敵陣斬𫉬渠魁累官指揮僉事王銘普定指揮

  同知從征麓川與同郡指揮陳忠俱以戰死趙侃字至剛普定衞人天順中進士為吏科給

  事中屢上疏言事皆切時𡚁帝嘉納之升通政司右通政卒於官陶英普定百户從征廣西

  麓川東苗草塘四十餘處累加指揮使成化中調征山都掌出哨遇伏力戰死贈都指揮汪大

  章普定人宏治中進士累官㕘議有政聲以事忤劉瑾告歸潘瑞普定人正德中由雲陽令

  擢工部主政以忤權貴繫獄尋釋遷郎中厯官雲南㕘議嘗推產於諸昆季人尢多其克讓云

  月普定人厯官川南道副使民間有梅月雙清之謠潘大武普定人嘉靖中舉人知江

  油縣片言折獄多善政厯曲靖府同知告歸以篤行稱楊東明安平人萬厯中為平壩千

  户仲賊劫掠沙作站東明挺身禦敵賊伏壕外東明乘勝擊之戰死車輔安平人為新興站百

  戸勤於職米魯之亂輔率兵拒戰以衆寡不敵手刃七賊被箭而死婁九德字虞廷郡人萬

  厯中進士以工部郎出為萊州知府值𡻕大饑多方賑救全活甚衆遷廣西副使厯雲南布政俱以

  清操張大猷普定人天啟中安邦彥叛大猷與同邑牟嘉粢死之黃運安

  人天啟中貢生安邦彥圍省城撫按以蠟書召援運安募衆往援至太子橋衝突賊營戰死贈光祿

  黃運遠安平人天啟中領兵隨王三善進𠞰大方戰死祀忠烈祠譚先哲

  人萬厯中舉人厯官户部郎解組歸流寇犯黔舉家殉難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烈愍

  蔣勸善字小范清鎮人萬厯中舉人知孟津縣清苦自持民逋賦萬餘金勸善力請蠲之遷

  河間府同知以忤當道告歸明末流寇入黔被執不屈遂遇害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

  石聲和安平人天啟中舉人厯官寕前道㕘政平生以忠義自許流寇入黔舉家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倪勲普定人與弟然烈羔熊五人同爨竭力事母孝

  人著

 ︹本朝︺梅建普定舉人康𤋮閒知山西高平縣精於吏治創宗程書院又立義學延師教貧人子

  弟解組後高平人建祠祀之

 ︹流寓︺︹明︺汪恕字如心徽州黟縣人以兄勝祖征南留守普定歿於戍檄恕補役年十七一姊

  已適人延至家以田畝授之使耕以養母應役數年告歸值母喪結草為廬苫塊三年鹽酪不入口

  服衰徒跣言及親輒泣如初喪人呼汪孝子

 ︹列女︺︹明︺呉復妻楊氏鎮寕人洪武中復以安陸侯留鎮聞楊賢娶之未幾復卒楊自

  縊死事聞贈貞烈淑人一陳玘妻葉氏普定衞人玘為百户以疾卒葉哀毁盡禮自刎

  薛鳳章妻張氏郡人鳯章卒張年二十絶食七日為其姑故復食仍翦髪垢面

  守節終身張耀璧妻洪氏郡人天啟中安邦彦破城洪與璧訣曰君當自為計毋以

  妾與子累君遂焚其屋攜兩子同赴火死霍鍾英妻鮑氏郡人年十八為安邦彦所

  執不辱觸石死譚先哲妻劉氏安平人崇禎末流寇入城以刃脅之罵不絶口遂遇

  張御妻易氏鎮寕人年十九御死有欲奪其志者易持刃誓死得免撫子經襲祖

  職事聞旌表張應宸妻呉氏郡人年十八夫卒不食死牟某妻李氏

  郡人崇禎末遇難自刎未珠從人急救之以手斷喉而死士林多哀輓之龔居敬聘妻

  呉氏郡人年十四未嫁而居敬歿女誓不改適守節終身夏國臣妻王氏

  夫亡守節國臣弟國猷早卒其妻呉氏亦誓不改適妯娌孀居貞操並厲鄉黨稱為雙節建有氷清

  玉潔坊同郡汪大寛妻蕭氏詹淇妻康氏馬龍妻程氏葉立妻蔣氏詹斗妻張氏宋名臣妻丁氏牟

  嘉禾妻邵氏梅紀妻熊氏朱訓妻殷氏何寶妻雷氏孫某妻楊氏俱夫死守志以節孝稱倪鸞

  妻黄氏普定衞人鸞為本衞指揮卒氏守志撫孤年七十餘與同衞馬彪妻景氏時仁妻顧

  氏並以節旌

 ︹本朝︺羅廷勝妻馬氏郡人年二十六夫卒其父與翁屢勸改適不從越數年父遂私

  為許聘已有成議氏聞之至夫墓所𡘜竞日歸家自縊全洪圖聘妻袁氏

  名淑秀幼工書史未嫁而洪圖卒女時年十六聞之書絶命詞一首閉户自縊牟應綬妻

  韓氏郡人應綬卒於粤東氏扶櫬歸里毁容斷髪守志終身梅運昌妻李氏

  郡人運昌令江津遇寇被難氏年二十五之夫任中途聞變抱孤匿山中淬利刃以防不測事定抵

  家守節訓子登賢書年六十餘卒康熙三十一年 旌同郡劉始和妻徐氏羅偉妻杜氏均康熙年

   孫 成祿妻程氏普定人夫歿守節康熙五十七年 旌同縣崔國正妻潘

  氏雍正四年 旌潘奎妻呉氏清鎮人夫卒撫孤以守未幾殤氏曰吾所以不即死

  者以有此孤耳今復何望遂自縊趙君彩妻召氏郡人夫歿守節乾隆四年 旌

  同郡郭承昱妻程氏張應奎妻馬氏梅毓庾妻陳氏孫洪基妻顧氏徐士傑妻舒氏楊芳妻胡氏均

  乾隆年間 旌 按舊志同府節婦楊國柱妻朱氏方世良妻劉氏李茂春妻聶氏李飛龍妻伍氏

  閻士洪妻陳氏朱朝倫妻黄氏張起鳳妻呉氏石文俊妻汪氏嚴恂妻潘氏陳祚隆妻王氏楊玉林

  妻周氏曹雨珠妻古氏張濬妻程氏杜士宏妻劉氏王官妻周氏楊守義妻李氏孔思道妻傅氏邱

  南光妻陳氏宋廷瓖妻張氏李復妻胡氏胡琮妻徐氏烈婦薛紀妻陳氏曹邦杰妻張氏苗人妻阿

  久均乾隆年間 旌俱未詳其州縣本籍謹附記陳純妻張氏普定人夫歿守節乾

  隆十一年 旌同縣王統妻孟氏李浚妻胡氏李國臣妻呉氏鄧忠妻管氏梅庭桂妻齊氏張璠妻

  蕭氏程興安妻宋氏婁煥文妻楊氏貞女周文儁聘妻呉氏烈女邵真聘妻陳氏均乾隆年間 旌

  張恪妻章氏凊鎮人夫歿守節乾隆四年 旌同縣周永盛妻饒氏顏文選妻王氏李

  毓敏妻楊氏熊元璧妻龍氏焦毓棡妻仕氏譚法妻冷氏均乾隆年間 旌譚鏞妻張

  氏安平人夫歿守節其子嵩基尋歿媳張氏復矢志撫孤一門雙節乾隆五十一年同 旌同縣

  王經邦妻梅氏王枚妻譚氏亦姑媳守節五十六年同 旌又黄世相妻王氏李大道妻何氏陳昭

  升妻鄒氏均乾隆年間 旌羅大標妻方氏郡人夫歿守節嘉慶二年 旌同郡

  曾思賢妻郭氏張玠妻雷氏方柱妻余氏朱淮泗妻劉氏烈女陳引娣郎岱廳節婦張紹宗妻舒氏

  王永珮妻陳氏鄧貴賢妻王氏均嘉慶年間 旌蕭興漢妻劉氏普定人夫歿守

  節嘉慶二年 旌劉鰲妻皮氏清鎮人夫歿守節嘉慶五年 旌同縣蔡士儀妻徐

  氏十一年 旌楊志聰妻孫氏安平人夫歿守節嘉慶十年 旌同縣馬登龍妻蕭

  氐二十四年 旌宋流芳妻黄氏鎮寕人夫歿守節撫子調梅成立嘉慶元年

  旌調梅卒妻張氏復矢志撫孤姑媳雙節時論羙之八年 旌同州楊志仁妻曹氏梅毓潤妻黄氏

  吕再尚妻汪氏均嘉慶年間 旌

 ︹仙釋︺︹明︺曾志堅湖廣人天順中戍平壩衞能刻期禱雨除木石妖幻無不驗者塔僧

  隱其名永樂中住白水堡觀音寺用甎壘塔於寺後坐其中與千户丁昱等約曰吾入塔以甎灰固

  塔門明年今日聞塔内有聲始啟之至期啟門僧危坐自如容貌愉懌衆咸吳之後不知所往

 ︹土産︺葛府境所在皆有根可漉粉花可解酲有甘苦二味皮韉通志最柔靭耐久

  蒲產府境水澤中威靈仙通志出永寕州沙參通志府屬俱有其苗可食三月採

  紫石英大小不一皆六方雨角

 ︹苗蠻︺馬鐙龍家在府城西西堡廢安谷二司之間多張劉趙三姓衣尚白喪服則易之以

  青婦人緇布作冠若馬鐙加髻以簪束之一曰大頭龍家男子以牛馬鬉尾雜髮而盤之若葢以尖

  笠覆白羅羅在永寕州廢慕役司亦曰白蠻與黑羅羅同而為下姓飲食無盤盂以三

  足釡灼毛齰血無論鼠雀蚳蝝蠕動之物攫而燔之攢食若彘不通文字結繩刻木為信死以牛馬

  革裹而焚之居普定者為阿和俗同白羅羅以販茶為業青苗在鎮寕州服飾皆尚青頂竹笠

  躡草履佩刀婦人以青布一幅製如九華中著之性强悍好爭鬬頗同於羅羅然不敢為盜

  耳龍家在鎮寕州康佐司好依深林薦莽之間男子衣尚白束髪而不冠善石工婦人辮髪

  螺結上指若狗耳之狀衣斑衣以五色藥珠為飾貧則以薏苡代之春時立木於野謂之鬼竿男女

  旋躍而釋對既奔則女氏之黨以牛馬贖之万通媒妁死以杵擊臼和歌哭舁之幽巖以七月七日

  祭其先塋僰人詳見興義府







                           ⿰糹⿱丿㤙 -- 總纂官廖鴻藻恭纂并覆輯

                           校對官周春祺恭   校

都勻府表

 大清一統志

 都勻府在貴州省治東南三百里東西距三百二十里南北距四百五十里東至黎平府古州界

   二百里西至貴陽府貴定縣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廣西慶遠府南丹州界三百五十里北至平越州

   界一百里東南至古州界二百五十里西南至貴陽府定番州界一百八十里東北至鎮遠府黄平

   州界三十里西北至平越州界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師七千五百六十里

 ︹分野︺天文參井分野實沈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荆梁二州南境漢定西南夷以爲牂

   牁郡地漢書武帝紀元鼎六年定西南夷以爲武都牂牁越巂沈黎汶山郡晉以後

   因之隋屬牂州尋復改屬郡唐屬黔州地唐書地理志牂

   州隸黔州都督府五代時爲都雲蠻地五代史楚世家晉天福中都雲酋長

  尹懷昌率其昆明等十二部附於馬希範宋為羈縻州通志宋為羈縻合江陳𫎇二州

  元置都雲軍民府元史地理志管番氏總管都雲軍民府通志元置都雲軍民府

  領都雲縣定雲府領合江陳𫎇二州俱隸思明路尋合置都雲定雲等處安撫司隸雲南行省

  洪武十六年置都雲安撫司隸四川布政司二十

  三年改置都勻衞軍民指揮司府志自是改雲為勻永樂十

  七年改屬貴州都司明統志都勻衞領七長官司屬四川布政司永樂閒始以

  七長官改屬貴州布政司而本衞屬貴州都司宏治六年置都勻府仍隸

 貴州布政司

 本朝因之屬貴州省領州二縣三土司七

  都勻縣附郭東西距五十里南北距一百里東至本府屬八寨㕔界三十五里西至本府屬

  邦水司界十五里南至獨山州界七十里北至麻哈州界三十里東南至黎平府古州界一百里西

  南至獨山州界九十里東北至麻哈州界三十里西北至貴陽府龍里縣界六十五里漢牂牁郡地

  元置都雲縣隸都雲軍民府明改置都勻衞 本康熙十一年省都勻衞置都勻縣為都勻府治

  麻哈州在府城北五十里東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八十五里東至本府屬太平營界一

  百里西至貴陽府貴定縣界七十里南至都勻縣界五十五里北至平越州界三十里東南至本府

  屬八寨廳界四十里西南至都勻縣界四十里東北至清平縣界五十里西北至平越州界六十里

  漢牂牁郡地元置犵狫砦長官司屬新添葛蠻安撫司明洪武五年改置麻哈長官司隸平越衞宏

  治八年升為麻哈州屬都勻府 本朝因之獨山州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東西距一

  百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東至都勻縣界六十里西至本府屬平州司界四十里南至荔波縣界八

  十里北至都勻縣界五十里東南至本府屬八寨㕔界二百里西南至廣西慶遠府南丹州界一百

   六十里東北至都勻縣界五十里西北至本府屬平州司界五十里漢牂牁郡地元置獨山州長官

   司屬新添葛蠻安撫司明洪武十六年改為九名九姓獨山州長官司隸都勻衞宏治八年升為獨

   山州屬都勻府 本朝因之清平縣在府城東北一百一十里東西距一百三十五里南

   北距四十五里東至本府屬丹江㕔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平越州屬楊義司界十五里南至平越州

   界二十里北至鎮遠府黄平州界二十五里東南至麻哈州界三十里西南至楊義司界十五里東

   北至黄平州界三十里西北至楊義司界三十里漢故且蘭縣地元為麻峽縣地明洪武十四年

   清平堡二十三年置清平衞隸貴州都司宏治八年於衞城増置清平縣屬都勻府 本朝康熙七

   年省縣入麻哈州十一年復置清平縣以衞省入仍屬都勻府荔波縣在府城東南二百里

   東西距二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東至廣西慶遠府思恩縣界一百九十里西至獨山州界

   七十里南至廣西慶遠府南丹州界一百四十里北至獨山州界八十里東南至黎平府古州界一

   百四十里西南至南丹州界八十里東北至本府都江𠫊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獨山州界七十里

   漢牂牁郡地宋置羈縻荔波州元屬南丹安撫司洪武元年併入思恩縣十七年析置荔波縣隸

   廣西慶遠府正統十二年改屬南丹州宏治十七年改屬河池州 本朝雍正十年改隸都勻府

   都勻長官司在府城南七里元爲上都雲等處軍民長官司明洪武十六年改置今司

   屬都勻衞永樂十七年隸貴州布政司尋還屬衞宏治七年屬府 本朝改屬都勻縣正長官呉姓

   副長官王姓邦水長官司在府城西二十里元置中都邦水等處長官司屬管番

   民總管明洪武十六年改置今司屬都勻衞永樂十七年屬貴州布政司尋還屬衞宏治七年屬府

    本朝改屬都勻縣長官呉姓樂平長官司在麻哈州北四十里元爲犵狫砦明洪武

   中改置今司屬平越衞宏治八年改屬麻哈州 本朝因之長官宋姓平定長官司

   在麻哈州北一百里明洪武二十二年置屬平越衞三十年改屬清平衞宏治八年改屬麻哈州

  本朝因之長官呉姓豐寕上長官司在獨山州南一百二十里元為都雲安撫司地

  洪武二十三年改置豐寕長官司隸都勻衞永樂十七年屬布政司尋還屬衞宏治八年改屬獨

  山州 本朝為豐寕上長官司長官楊姓豐寕下長官司在獨山州東南一百四十

  里元為都雲安撫司地明初改置 本朝因之長官楊姓爛土長官司在獨山州東一

  百十里元置峽江州及陳𫎇二長官司俱屬管番民總管明洪武十六年改置合江州陳𫎇爛土長

  官司隸都勻衞永樂十七年屬布政司尋還屬衞宏治八年改屬獨山州 本朝為爛土長官司仍

  屬獨山州長官張姓

 ︹形勢︺北通平越南抵南丹明皇輿考控扼要荒壤僻而險

  明統據桂象之喉引川播之掖横岡虎伏小㵎龍

  𮞉粤以西之脣齒黔以南之藩籬

 ︹風俗︺人重亷恥勇於戰鬭士知讀書民皆興行土

  瘠民貧饒有古風

 ︹城池︺都勻府城即都勻衞舊城周五里有奇門四明洪武二十七年建 本朝順治十八

  年重建康熙六年修乾隆十年重修 都勻縣附郭麻哈州城周二里有奇門四明嘉靖

  三十一年建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獨山州城周四里有奇門四明萬厯五年於南

  北二街修築土牆本朝乾隆十年増建清平縣城即清平衞舊城周四里門四明洪武

  二十三年建萬厯間修 本朝乾隆三年重修茘波縣城周三里有奇門四明嘉靖四十

  年建 本朝順治十六年重建康熙二十年乾隆五年重修

 ︹學校︺都勻府學在府治東舊為都勻衞學明宣德八年建宏治六年改為府學 本朝康

  熙六年修雍正七年修入學額數十八名都勻縣學在府城東舊附府學 本朝康

  熙三十八年遷建入學額數八名麻哈州學在州城北門外 本康熙五十八年

  入學額數八名獨山州學在州城北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建入學額數八名清平

  縣學在縣城北舊為清平衞學明正統八年本朝康熙十一年改為縣學二十六年重建

  雍正九年修入學額數八名茘波縣學在縣城南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建雍正二年

  修入學額數四名南臯書院在府學右明萬厯中鄒元標講學處中有天地正氣堂

  鶴樓書院在府城東明嘉靖中張翀謫戍時寓於此中有問月樓讀書堂紫泉書

  院在獨山州城内 本乾隆四十七年

 ︹戸口︺原額人丁四百一十五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二十二萬二千二百三十二名口計四萬七千八

  百三十七戸又八寨衞男婦共八千六百九十名口計一千二百五十四戸丹江衞男婦共五千二

  百三十二名口計一千二百三十戸凱里衞男婦共六千八百五十七名口計一千四百七十三戸

 ︹田賦︺田地山塘共八萬二千三十三畝九分有奇額徵地丁正雜銀四千一兩七錢六分四釐米一

  萬一千四百五十石四升八合六勺又八寨衞屯田五千三百一十二畝九分有奇額徵米四百八

  十九石三斗二升五合二勺丹江衞屯田五千二百七十四畝六分有奇額徵米五百一石四斗一

  升三合三勺凱里衞屯田六千五百六十六畝一分有奇額徵米六百二十四石七斗九升九合六

  

 ︹山川︺東山在府治東建鼓樓於上其相接者曰譙山又府東南五里有文筆山鳳凰山

  有二一在府城南都勻司南一在麻哈州北先時州城在此孤在府城西二里一名

  龍山在府城西五里黔記本名蟒山明張翀易以今名建龍山道院於上明張翀記郡城

  隔河有龍山雄峙崔嵬雙峯插天躋其巔逶迤若數千里卜築之日有靈龜大尺餘蹲伏其前者三

  日於是建樓閣關殿宇自麓至巔鑿為磴道數千尺殿後石坡高廣平坦其文青赤二色相閒有泉

  左右皆古木觀音坐山在府城西通志與龍山洞門相望號鴛鴦洞又西里許曰笄山

  即龍山之麓盤曲崎嶇三四里而及巔郡山環列城堞市井厯厯在目箐口山在府城西

  邦水司西南二十五里高險多箐絶頂有一椀泉雞冠山在府城西廢平浪司東以形似

  凱陽山在府城西廢平浪司西南六十里明統志山甚險峻有砦在其上名勝志即凱

  口囤也周圍十餘里高四十丈四壁陡絶一徑僅尺許盤旋而登上有天池雖旱不竭府志明嘉靖

  十五年部苗據此為亂撫臣陳光宅檄水西安萬銓討平之後其黨復據囤叛官軍購旁砦順民攻

  復之改凱口囤為滅苗鎮筆架山有二一在府城西北一里一在清平縣東二十里俱以形

  養牛山在府城西北十里上有砦又西北五十里有二龍𭟼珠山二山環繞中有圓山

  其狀若珠夢遇山在府城北三里通志下臨劍河衆水匯流波光浩淼上有碑識曰仙人張

  三丰觀瀾處七星山在府城北七里峯巒拱立如七星通志山内有洞頗清迥梯石而下

  如聞風雨聲初甚紆暗行數武始平曠中有深潭風疾濤沸寒氣逼人波隴山在麻哈州

  東十里一作皮隴又東有三臺山貴人山在麻哈州南高聳獨立又南有天馬山

  鼓山在麻哈州西十里名勝志山有𣗳狀如圓鼓因名山麓有水晝夜三溢不愆其𠉀

  屏山在麻哈州北一里峯巒環列如屏故名龍頭山在麻哈州北上有古寺清泉頗

  堪眺六洞山在麻哈州北樂平司西南七十里明統志山險峻上有大六洞砦

  場山在麻哈州北樂平司東北五十六里明統志與牧馬場相連又平定司北二十里有揚古

  山南三十里有平孔山丙王山在獨山州爛土司東高數百丈獨山在獨山州南二

  十里通志一峯獨峙州以此名鎮夷山在獨山州南名勝志山高而頂平有土酋結砦以鎮

  苗人故名行郎山在獨山州西名勝志山麓陡絶山頂平坦上有蠻民二百餘家居之造梯

  以登半崖流泉湧出四時不涸州志境内仲家苗依山以居棊盤山在清平縣東三里一

   名東山三峯高鋭頂有平石狀如棊盤可坐數十人小華山在清平縣東二十里又縣東二

   十五里有望城山香爐山在清平縣東南四十里通志四面陡絶三叠而上有田有井有

   潭明正統末苗蠻據此總督王驥平之天順中復叛巡撫鄒文盛平之因城香爐為官戍建貯糧倉

   於上今廢萬朝山在清平縣西四里旁有龍王坡龍王廟禱雨輒應石仙山

   平縣西三里上有三石屹立如人盔山在清平縣西三里通志形如覆釡一名鍋底山

   貢山在清平縣西五里下有池曰葛貢蓮塘侍講山在清平縣北二里又縣北六里

   有雙乳山二十里有羅仲山甕壩山在清平縣東北山徑險巇竹石叢密明時苗蠻據此

   遺有營壘天榜山在清平縣東北二十五里永長山在茘波縣東七十里府志又有

   者近山在縣東古南丹州城在其上白崖山在茘波縣東南舊縣東水巖山

   波縣西五十里巖穴幽勝有水出其中因名府志又有董葢山韋家山皆在縣西方林山

  在茘波縣北三十里分水嶺在茘波縣北與獨山州接界明萬厯三十年獨山蠻還所侵甲

  站等村地以此爲限雨花巖在府治府志巉巖曲磴萬木叢陰上多桃李毎春暮時落英繽

  紛宛如雨花故名蘭花巖在獨山州城北二十里生幽蘭芳襲人衣又母魚河巖上亦產

  黄土坡在府城南都勻司境苗砦也府志明宏治三年黄土坡苗蠻作亂官軍討平之

  羊溪坡在麻哈州東北三十里黔記其地田土寛饒爲平定司境木級坡在清平縣

  南五里衆木兩兩交生如階級叢密幽暗苗人出沒之所觀音坡在清平縣北二十里又縣

  東一里有王家坡仙人洞有二一在府城南二里一在府城北三里都勻洞

  城南都勻司東十里名山勝概記洞門北向高廣皆一丈五尺洞中石如象鼻雜草叢生九龍

  洞在府城西廢平浪司西三十里名勝志洞内石龍張露鱗鬛蜿蜒如生郡志亦名凱口洞

  音洞在府城西懸崖峭壁下臨深潭上建飛閣雄黄洞在府城西廢平浪司西北二十

   馬蹄洞在麻哈州東二十里通志又名天焦洞悍苗恃爲窟穴龍洞在麻哈州

   東之漫坡通志有内外二洞中界碧潭遊者過潭探内洞則風起炬滅無能進者世傳龍蟄於内

   梅花洞在獨山州南通志巖水噴瀉白石鑿鑿狀如梅花明宣德九年叛苗據此都指揮顧

   永平之 按州東境多短裙苗依山洞爲窟穴相近有石黄洞天然洞在清平縣北一名小

   空洞宏敞幽深石乳倒垂如蓮花明嘉靖十五年太極洞在清平縣東三里雲谿

   洞在清平縣北十五里一名太空洞高可十丈坐可千人行數十武巖徑險仄又有洞曰中洞徹

   暗尋崖以登又有一洞曰上洞中搆小亭名木果亭頗稱幽勝溪水從旁流出資以溉田名勝志相

   近有賓陽洞魚王石在府城北居水中每春秋水漲魚皆溯流朝之將軍石

   一在清平縣南三里一在清平縣南三十里龍場路旁皆平地突起高十餘丈麻哈江

   哈州南五里通志其上流爲兩岔江爲算水下流邦水河自平越流入州境又南流入都勻縣界

   獨山江在獨山州南州志即都勻河之下流又南入廣西天河縣界黔記有母魚河在州南

   二十里流入獨山江舟溪江在清平縣東八十里縣志其上源即興隆衞之重安江並流而

   南逕平定長官司界合為一川又南合為麻哈江勞村江在茘波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有

   三源一出自縣西水巖山一出自縣北爛土司至縣東南合流一出自縣東北黒猺洞亦流入焉又

   東南逕思恩入河池州界為金城江便河有二一在府城東起自北門厯西南一帶環城圍繞

   阻絶諸苗入城之路今淤一在清平縣治東引溪水入城以資民汲三道河在府城東一里

   通志下流邦水河都勻河在府城南明統志在都勻司治南通志從西北流東南出湖南

   之黔陽地馬尾河在府城南都勻司南有馬尾渡去府東四十里獨山平州等司大路所經

   麥沖河在府城西南下流入於都勻河明通志在平浪司東南十里旁有砦府志明正德三

   年都勻清平閒叛苗作亂官軍討之一由楊安答干麥沖進一由清平索驢撒毛進即此麥沖河也

  平洲河在府城西南廢平州司南明統志水中有洲土人開肆貿易其上邦水河

  在府城西一名劍河通志自邦水司流入南流逕都勻司南為都勻河長河在府城北通志

  有二源俱出山澗中至城東北三里合流為一其下流達湖南黔陽縣可通舟楫擺遞河

  在麻哈州南深河在獨山州北通志東南流入獨山江鳳飲河在獨山州城西二里

  發源飛鳳井故名山江河在清平縣東五十里明統志在平定司東五十里通志源出香

  田港溪在府城北廢丹行司東十五里下流入甕城河樂平溪在麻哈州北樂

  平司南下流合於麻哈江州志司境有紫薑苗夾溪而居平定溪在麻哈州北平定司南

  東門溪在清平縣東又西門溪在縣西五里縣志縣南九里有勇勝溪縣北五里有凱旋溪

  下流皆合於山江河龍潭在府城南明統志深不可測禱雨有應黔記在府南一里衆水所匯

  濟生池在清平縣治西明統志相傳昔苗賊來侵城中無井賴此水濟急故名雙井

  在府城東又城東南隅有大井東北隅有北井皮井在清平縣治水清味甘居民資以汲飲兼

  可造通靈井在清平縣東近便河又縣東南有杉木井

 ︹古蹟︺定雲廢府在府東一百五十里通志元置都雲定雲二府隸思明路尋合置都雲定

  雲安撫司隸雲南陳𫎇廢州在府城東南一百里宋置羈縻蠻州元改長官司明初廢

  合江廢州在府城東南二百五十里宋置羈縻蠻州元改長官司明初廢 按元史地理

  志管番民總管峽江州明統志則云元置合江州長官司疑其後訛峽為合也都雲廢縣

  在府城西南元置縣屬都雲軍民府明初廢黔記元都雲縣治在今都勻司西十里府志都雲廢縣

  在府西南十七里麻峽廢縣在麻哈州南元置縣屬下思同州明廢元史地理志定遠

  府下思同州麻峽縣黔記今麻哈州本元麻峽縣地其廢縣在今州南州志洪武中置司授土酋宋

  氏宏治八年改為土同知清平廢衞即今清平縣治明洪武中置衞宏治八年又置清平

  縣 本朝省衞入縣明統志洪武十四年始開其地置清平堡二十二年改置清平衞指揮使司隸

  貴州都司通志明宏治八年増置清平縣與衞同城 本朝康熙七年省縣入麻哈州十一年改清

  平衞為清平縣隸都勻府茘波故城在荔波縣東南明統志宋置茘波州以羈縻蠻人元

  屬南丹安撫司明洪武初廢入思恩縣十七年復置茘波縣屬慶遠府正統十二年改屬南丹州後

  改屬河池州縣志明初雖置縣其地仍為粤黔二省雷皮𫎇三土司所割據正統中改屬南丹割方

  村𫎇石窮來三廵司屬之宏治中諸苗騷動命將討平之始改土為流然官未嘗履其地萬厯三十

  五年知縣劉邦徴始請兵入縣清定各土司所占地建城於窮來埲喇軫村山麓編其地為十六埲

  起徵賦㑹然亦止納雞鴨米布而已嗣後縣官仍寄治府城苗民仍分屬附近諸土司 本朝順治

  十六年知縣王家楨始遷縣於西北方村埲峩嶺即今治也爐山廢所在清平縣東南

  香爐山上明正德中置守禦所尋廢黔記正德十二年城香爐山置戍兵嘉靖十年増撥清平衞中

  左所兵防守仍屬清平衞今廢都雲洞廢司在府城南都勻司東元置長官司明宏治

  六年平州廢司在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元為六洞柔遠等處長官司明洪武中置

  平州六洞長官司 本朝改為平州長官司康熙五十五年都雲桑林獨立廢

  司在府城西元置長官司明初廢元史地理志管番民總管都雲桑林獨立等處黔記在今府治

  西二百里丹行廢司在府城西元置長官司後廢明洪武末復置屬新添衞後屬貴定縣

  今廢明統志元置丹行長官司屬廣西南寕州後洪武三十年復置屬新添衞尋省永樂元年

  置貴陽府志司屬貴定縣 本康熙五十九年裁併都勻府都鎮馬乃廢司

  城北七十里元置長官司明初廢元史地理志新添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天壩廢

  司在府城東明置長官司 本朝康熙五十年平浪廢司在府城西五十里元都雲

  安撫司地明洪武十年置司屬都勻衞 本朝改屬都勻縣雍正五年獨山廢司

  獨山州治元置長官司明改為土同知黔記洪武十六年改置九名九姓獨山州長官司以司境有

  九姓苗為名授土酋𫎇氏宏治八年改長官為土同知明統志九名九姓司在都勻衞南一百五十

  恭溪望城崖嶺廢司在清平縣東南元置長官司明初廢元史地理志新

  添葛蠻安撫司恭溪望城崖嶺等處通志在縣東南三十五里今為望城堡清平廢司

  在清平縣南明置尋廢明統志清平長官司在清平衞城南一里通志明初置司屬清平衞宏治八

  年省入清平縣凱里廢司在清平縣東四十五里本屬播州土酋楊端世明嘉靖七年

  部尚書伍文定以四川宣慰司子楊友楊愛互爭其地久訟未決奏以愛所轄地方分置凱里安撫

  司改屬貴州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裁四十五年併入清平縣廣化營在府城東四十里又

  府北六十里有老軍營皆明置今廢宣威營在麻哈州東北五十里明置今廢雄黄

  厰在府城西南六千里明置今廢三丰觀瀾處在府城北關外張三丰題石壁聳峭

  下臨劍水至今石上筆跡如新石壁墨刻在府城北明張翀題⿰釒𮥼 -- 鐫曰仁智之情動靜之理

  棲此盤谷飲此泉水宸翰樓在府城内明都御史李估建

 ︹關隘︺石屏關在府城西十里郡志路通平伐威鎮關在府城西四十里明洪武一十

  四年置今改為粟谷堡平定關在府城北二十五里又府北二十里有靖盜關亦名靖盜

  雞公關在獨山州南四十里其相近者為罈子窯關黒石關在獨山州南上

  豐寕司南舊為戍守要地阿坑關在獨山州北三十里雞場關在清平縣南十里又

  羅沖關在縣北羅沖山上俱明洪武二十五年建又縣東北二十八里有老君關答干砦

  在府城東三十八里東至廣化營三里明正德三年官軍討都勻清平叛苗由楊安答干麥沖進即

  擺沙砦在府城西北三十里明天啟初府境長田諸苗為亂平越官軍討之克其擺沙

  大砦砦居諸砦之中去平越百里官軍由開道襲破之進攻甕岳等砦復攻府城西南仲家苗克江

  時户西高平養古數十砦掃蕩二百餘里甕惹蠟姑砦在麻哈州東黔記州東門自火

  攘至甕惹蠟姑砦凡三十五里新牌砦在清平縣東黔記縣南門官道十六里至楊義新牌

  等砦其左有養古六洞等砦龍角砦在清平縣北五十里苗砦也黎樹砦

  平縣東北苗砦也明景泰二年湖廣督臣王來攻香爐山賊分軍進諸將破黎樹翁溝三百餘砦招

  撫衮水等二百餘砦遂㑹兵香爐山下賊黨縛其魁以降羨塘砦在府城西南廢平州司境

  洪武三十一年顧成討司境叛苗破苗坡羨塘光金𫎇臺諸蠻酋是也谷勞砦在獨山州

  南上豐寕司西南又有藩臺揺安二砦皆近司境落乍堡在府城東二十里逼近東苗又

  府東五十七里有楊安堡又東四十里至甲些苗砦抵爛土司境渡船堡在府城南一里

  南至都勻司六里麥沖堡在府城西南七里𥙷林堡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邦水大堡在府城西十里西四里至邦水司館驛堡在府城北又北八里有秦

   羅蔑堡在清平縣東索驢堡在清平縣南又南有撒毛堡明正德三年官軍

   討叛苗由索驢撒毛進又南五十里有䕶城堡猺箕堡在茘波縣東南八十里與思恩縣苗

   巢接界又金竹隘堡在縣東南七十里與黒苗巢接界甲站堡在縣西北二十里皆明時與縣同置

    本朝皆廢惟於舊縣撥兵防守董界堡在茘波縣南一百六十里與廣西南丹州接界

   明萬厯八年南丹酋莫之厚謀侵縣地燬董界官堡據喇立喇歌董界翁隆吉利喇離上下七村督

   臣劉堯誨諭郤之羊角𡉫在獨山州西北𫎇石埲在茘波縣南五十里又窮來埲

   在縣東舊皆置土巡司來遠驛在府城北一里又府北七十里有都鎮驛為都勻平越之

   清平驛在清平縣南一里明洪武十六年建為翁霾驛隸四川黄平安撫司十九年改

   清平五家鋪在府境又有大河鋪黄梁鋪五里鋪橋頭鋪文德鋪蛇傷鋪高梘鋪禪林

   鋪麥沖鋪舊皆戍守處邦在清平縣境又有蠟梅鋪洛登鋪縣前鋪喇皆鋪水巖鋪

  水浪鋪巴炭鋪蘆山鋪老董河鋪木𡲆鋪掛丁鋪開懷鋪牌落河鋪舊皆戍守處甕袍哨

  在府境明萬厯十二年因通者牙要路兵備副使邦光置又有平定哨爛塘哨南哨北哨歸化哨

  虎場哨一碗水哨觀音堂哨土地堂哨舊皆設兵防禦爐草哨在清平縣境又有五里哨

  滴水哨龍場哨大塘哨永安哨箐口哨舊皆設兵防禦

 ︹津梁︺永定橋在府城南門外謫仙橋在府城西龍山麓又城北一里有迎恩橋

  定橋在府城北明末圯 本朝康熙三年重建又有來遠橋亦在城北惠民橋

  哈州南又州北有必撥橋深河橋在獨山州北跨深河上勇勝橋在清平縣南明

  知縣王倣建又南有報捷橋凱旋橋在清平縣北五里凱旋溪上宗伯橋

  平縣北明尚書孫應鼇建因名水龍橋在茘波縣東邱賤里茅灘橋 水慶

  橋俱在茘波縣東南𤝎地鵞橋在茘波縣西南巴乃里水圍橋在茘波縣

  東北韋農里馬尾渡在府城東四十里楊安渡在府城東五十里即長河渡處

  雲津渡在府城西一里邦水河渡處也藤茶渡在府城西廢丹行司南十里水源出

  藤茶山東北流縣前渡在荔波縣南門外山溪險惡 本康熙二十一年始設立官渡

  巴灰渡在茘波縣南六十里

 ︹隄堰︺板水塘在府城西邦水司前胡公堰在府城北明衞指揮胡綱築引水灌城西

  

 ︹陵墓︺︹明︺孫應鼇墓在清平縣西一里邦憲墓在清平縣北三里

 ︹祠廟︺張鄒二公祠在府治南祀明張翀鄒元標孫文恭公祠在清平縣

  治祀明孫應鼇碑記祠即公書舎故址蔡公祠在清平縣治祀明分守道蔡潮清源

  廟在府治東山麓明洪武中建後移舊堡

 ︹寺觀︺觀音寺在府城中明洪武中建中有藏經樓聖夀寺在清平縣西明萬厯中建

  高真觀在府治東山之北中有千年古杉大可數抱三清觀在府治南水府

  觀在府城北夢遇山龍興觀在獨山州城中廣福觀在清平縣南舊名迴龍觀

  紫霞宫在清平縣北明指揮石宣建清泉菴在清平縣西明宏治中建龍山

  院在府城西龍山上旁有丹臺明張翀有記

 ︹名宦︺︹明︺石宣夀光人洪武中為清平衞指揮建學興賢讀書好禮公亷有威兵民咸服

  原定遠人永樂初為都勻衞指揮有材畧善謀能斷正統末苗冦圍城原罄產給軍城賴以全

  丁實成化中為都勻衞指揮使遷都指揮同知以征仲苗死於陣事聞以其孫揮為都指揮僉

  杜禮豐城人宏治中知府興學化民平寇有功從龍安陸人宏治中知麻哈州時民

  未知學龍聘名儒訓之俗為一變民立祠以祀邦萬厯三十五年為茘波知縣茘介黔

  粤極邊内蠻外苗交互為患凡之官者皆駐府城不身厯其地例以為常邦徵至邑檄諸蠻於前推

  誠撫諭蠻為慴服凡所規畫無不聽命白上官請置縣治於喇軫村厯任數年蠻終不敢蓄異志

  李時茂乾州人天啟中知府重學校恤軍民值仲苗圍城與民固守多所斬𫉬城賴以安

 ︹人物︺︹五代︺︹晉︺尹懷昌都雲人以雄傑為都雲酋長天福中率其所屬十二部附於楚

  ︹明︺屠巒都勻人正德中知江夏縣亷介不阿以忤劉瑾調蘆山多善政高繼恩亂巒有城守

  功民祠祀之王木字子升清平衞人正德中舉人由學正召為御史彈劾不避權貴嘗薦楊

  一清王守仁可大用時稱知人尋出為雲南兵備僉事以鯁直罷歸李佑字吉甫清平衞人嘉

  靖中進士授南大理寺評事累升按察司副便備兵南贑時岑岡盜猖獗佑單車入巢譬曉諸賊聽

  命未幾廣東賊亂擢佑為僉都御史往撫其地佑綜理精密海賊林道乾山賊張韶南等次第就擒

  後以病歸孫應鼇字山甫清平衞人嘉靖中進士改庶吉士授户科給事中出補江西僉事

   禦流冦有方畧累遷僉都御史巡撫鄖陽奏免光化諸縣秋糧陳勤學勵政親賢遠奸諸事兼劾太

   和宫大璫吕祥貪暴狀上皆納之尋病歸萬厯初召起原任請錄建文死事諸臣並復革除年號奏

   雖留中識者韙之厯禮部侍郎掌國子監事請停納粟入太學之令進南工部尚書卒諡文恭

   邦字希尹清平衞人嘉靖中署都指揮僉事充銅仁㕘時累破苗冦進署都督僉事充貴州

   總兵官平定諸叛苗官至右都督邦憲熟苗情善用兵大小數十百戰無不摧破所得俸賜悉以饗

   士家無贏資為總兵官十七年威震蠻中與四川何卿廣西沈希儀並稱一時名將卒贈左都督

   陳尚象字心易都勻人萬厯中進士由中書舍人櫂户科給事中值河南饑尚象請蠲逋糧

   七十餘萬石詔可之轉刑科左給事中疏陳建儲事廷杖削籍旋復原官以母老不拜卒贈光祿寺

   陸從龍都勻人萬厯中舉人知湖廣新化縣告歸值安邦彥叛圍省城從龍罄資募兵

   督征陣亡贈光祿寺少卿呉錫都勻人萬厯中舉人任四川墊江縣值流賊冦川力禦陣亡贈

  尚寳司丞楊鳴高都勻人知浙江湯溪縣告歸適安邦彥叛鳴高倡義捐金募兵援省城至

  谷龍司敗績死之子廷烈年十八聞父陣亡誓復父讐屢立奇功加㕘將轉戰至鴨池河亦死之

 ︹本朝︺邱應宸都勻人康熙甲子舉人任柏鄉知縣居官廉靜弭盜安民興學校置義田士民

  德之康熙五十六年入祀鄉賢祠曾攀桂都勻人乾隆六十年湖北鄖陽協副將署宜

  昌鎮總兵值宜都枝江奸民聶人傑劉盛鳴等聚衆滋事宜都城内僅有兵五十名益以鶴峯州兵

  不滿二百人攀桂率往𠞰捕克白田賊卡屢有斬𫉬嘉慶元年二月賊撲佛山營攀桂迎擊敗之追

  至山坳遇伏奮勇力戰連中數鎗歿於陣事  聞加等議卹   賞給騎都尉世職

 ︹流寓︺︹明︺張翀字子儀柳州人由進士授刑部主事疏嚴嵩專權之罪被廷杖謫戍都勻讀書

  不輟士多從之遊稱鶴樓先生鄒元標字爾瞻吉水人萬厯中進士𮗚政刑部疏論輔臣張

  居正被廷杖謫戍都勻日與士講學陶然自得居六年召還門人為之創南臯書院

 ︹列女︺︹明︺老功妻乜氏都勻衞夷人萬厯中道遇賊逼汚不從以刀脅之延頸受害

  楊七妻𫎇氏郡人天啟中安邦之亂被掠罵賊而死劉進妻包氏

  進溺水中包時年二十二往求其屍得之負歸尋自縊而死同郡龔應賓妻王氏其夫中苗藥箭而

  歿王亦自縊郭秀妻趙氏郡人秀以渡江溺死趙悲號逾月遂自縊陳昱妻

  馬氏郡人昱為都勻衞指揮以病卒馬時年二十一𡘜曰吾夫既死吾生何為閉門自縊

  廷烈妻呉氏郡人廷烈死安邦彥之難家財盡散無以為生時氏年十八苦節撫孤

  賴成立同郡桂世卿妻劉氏朱國臣妻呉氏李茂春妻鮮氏楊應乾妻司氏呉正春妻陸氏張今盛

  妻江氏屠珏妻王氏俱以節孝稱

 ︹本朝︺呉道暹妻江氏都勻人年二十七夫亡撫子子故撫孫甘貧茹苦夀至八十餘

  康熙五十二年 旌同縣邱之秀妻劉氏凃述銑妻孛氏均康熙年間 旌周文盛妻

  姚氏都匀人年二十六夫亡立志守節以奉姑鞠子為已任厯三十二年如一日雍正五年

  旌同縣鄭良侯妻周氏七年 旌解芳銓妻胡氏郡人夫歿守節乾隆五十一年

   旌同郡李向榮妻姜氏周賜樂妻何氏金光庭妻伍氏魏懷仁妻楊氏何佩玉妻黄氏均乾隆年

  問 旌 按舊志同府節婦徐啟文妻黄氏徐應爵妻胡氏張祖德妻陳氏張大成妻王氏均乾隆

  年間 旌俱未詳其州縣本籍謹附記黄相乾妻邱氏都勻人夫歿守節乾隆十

  七年 旌同縣呉守正妻楊氏蕭運啟妻王氏王道春妻馬氏何鍾琇妻徐氏羅恒世妻蕭氏馬汝

  鳳妻周氏王道廣妻葉氏均乾隆年閒 旌胡鎮國妻范氏清平人夫歿守節乾

  隆二十九年 旌同縣孫有謨妻劉氏張素妻任氏丁為彦妻劉氏王純修妻盧氏劉瑄妻王氏唐

  德泰妻余氏均乾隆年間 旌楊和鑾妻馬氏郡人夫歿守節嘉慶二年 旌

  璠妻金氏都勻人夫歿守節嘉慶三年 旌同縣蕭毓靈妻古氏二十五年 旌

  池妻周氏麻哈人夫歿守節嘉慶二十五年旌同州烈女王滿妹十三年 旌 張

  炅妻孫氏清平人夫歿守節嘉慶十六年 旌同縣顧汝妻陳氏余培妻顧氏雷熙妻余

  氏王嘉梅妻孫氏王世塤妻李氏羅誾妻雷氏呉自湘妻夏氏李鍾璠妻段氏烈婦羅定科妻方氏

  均嘉慶年間 旌

 ︹土産︺斜文布出獨山州爛土司出府城東久禁未開又清平縣香爐山亦出鉛能療

  出獨山州九名九姓苗地其俗以茶為業雄黄出府城西北益母草

  境山谷中銀杏出麻哈州出麻哈州桂實出清平縣方竹府境出可作杖

  魚出府境春夏之交開網𫉬之不多得

 ︹苗蠻︺紫薑苗在府境與獨山州之九名九姓苗同𩔖狠詐而饕詖以十一月朔為節元日忌

  門不出二七而解犯者以為不祥嗜殺尤甚犵狫苗詳見貴陽府其在清平者頗通漢語

  聽約天苗在府境陳𫎇爛土壩等處一名黒苗緝木葉以為上服衣短裙女子年十五六

  構竹樓野外處之死不葬以藤蔓東之樹間木老苗詳見貴陽府仲家苗

  貴陽祥獚苗詳見石阡府蠻人詳見貴陽府










                           總纂官廖鴻藻恭纂并覆輯

                           校對官林紀材恭   校

 大清一統志

  鎮遠府在貴州省治東三百八十里東西距一百八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五里東至思州府青谿

   縣界三十里西至平越州餘慶縣界一百五十五里南至黎平府界一百二十五里北至石阡府界

   八十里東南至湖南靖州界二百六十里西南至都勻府清平縣界一百四十里東北至思州府界

   四十里西北至石阡府界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師七千二百六十里

 ︹分野︺天文翼軫分野鶉尾之次晉書天文志自張十七度至軫十一度為

   

 ︹建置沿革︺禹貢荆州南裔漢為武陵郡無陽縣地晉

   改無陽為舞陽唐長安四年以夜郎渭溪二縣地

   置舞州開元十三年更名鶴州二十年又改業州

  大厯初更名奬州唐末沒於蠻宋開寶九年奬州

  刺史田處達來貢爲覊縻州元置鎮遠府屬思州

  軍民安撫司名勝志德祐元年田氏降置鎮遠沿邊溪洞招討使司尋改軍民總管府

  以田氏爲⿰糹⿱丿㤙 -- 總治鎮遠中河山洪武五年改爲鎮遠州屬湖廣

 通志時改置思南宣慰司治鎮遠州二十二年始徙治水德江永樂中仍置府改

 隸貴州布政司明地理考永樂十一年仍改府屬貴州領長官司二曰偏橋曰邛水

  領縣二曰鎮遠曰施秉正統三年省州入府明實錄正統三年革貴州鎮遠

  府附郭鎮遠州以本州所屬鎮遠施秉二長官司屬府

 本朝因之屬貴州省嘉慶三年以黄平州來隸舊屬平越

  府至是降平越府爲直隸州始改隸今領州一縣三土司三

  鎮遠縣附郭東西距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東至思州府青谿縣界三十里西至施秉

  縣界三十里南至本府屬邛水司界七十里北至石阡府界八十里東南至邛水司界三十里西南

  至施秉縣界三十里東北至思州府界六十里西北至思南府界一百五十里漢無陽縣地唐峨山

  縣地元置金容金達等處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明洪武五年改為鎮遠金容金達

  蠻夷長官司屬鎮遠州正統三年改屬鎮遠府宏治十一年始改置鎮遠縣為府治 本朝因之

  施秉縣在府城西南六十里東西距九十三里南北距八十里東至鎮遠縣邛水司界九十

  里西至本府屬偏橋司界三里南至黄平州界三十五里北至鎮遠縣界四十五里東南至黄平州

  界五十里西南至黄平州界四十里東北至鎮遠縣界四十里西北至偏橋司界三里漢無陽縣地

  宋邛水縣地元置施秉前江等處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明洪武五年改為施秉蠻

  夷長官司屬思南宣慰司正統九年改置施秉縣屬鎮遠府 本朝因之天柱縣在府城東

  南一百八十里東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東至湖南靖州㑹同縣界八十里西至黎

  平府屬湳洞司界六十里南至湳洞司界八十里北至湖南沅州府芷江縣界一百里東南至靖州

  界一百里西南至湳洞司界一百里東北至㑹同縣界九十里西北至鎮遠縣界八十里漢鐔成縣

  地南北朝宋為舞陽縣地隋為龍檦縣地唐為朗溪縣南獠地宋為㑹同縣地明洪武二十五年

  天柱千户所萬厯二十五年升為縣屬湖廣靖州 本朝因之雍正五年改隸黎平府十一年改屬

  鎮遠黄平州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東西距八十五里南北距八十里東至施秉縣

  界二十五里西至平越州甕安縣界六十里南至都勻府清平縣界四十里北至平越州餘慶縣界

  四十里東南至施秉縣界六十里西南至清平縣界七十里東北至餘慶縣界五十里西北至平越

  州湄潭縣界八十里漢唐為牂牁蠻地宋為羈縻黄平府地號狼洞元因之明洪武八年改黄平府

  為黄平安撫司隸播州而於司治添設黄平守禦所十五年改隸貴州都司二十二年分置興隆衞

  萬厯二十八年改黄平安撫司為黄平州隸平越府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裁興隆衞以其地併入

  州而徙州治於衞治仍隸平越府嘉慶三年改隸鎮遠府邛水長官司在府城東南八

  十里元置定安縣後改邛水縣明洪武五年改置邛水十五洞蠻夷長官司今為邛水長官司屬鎮

  遠縣正長官楊姓副長官袁姓偏橋長官司在府城西六十里元置偏橋中砦長官司

  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明洪武五年改置偏橋長官司屬鎮遠州正統三年屬府今屬鎮遠縣正長官

  安姓左右副長官皆楊姓巖門長官司在黄平州東北明為巖門苗砦 木朝順治十

  五年改今司長官何姓

 ︹形勢︺溪河旋遶山巖森列明統東通沅水西接貴州

  明皇輿考白崖東枕碧峯西峙辰沅上游雲貴門戸

 ︹風俗︺習俗質野服用儉約明皇輿考風氣漸開人文丕振

  男務耕桑女勤織絍

 ︹城池︺鎮遠府城周二里有奇門二明正德閒建 本康熙十年乾隆二年重修 鎮

  遠縣附郭施秉縣城周二里有奇門四明嘉靖四十四年建 本朝康熙十一年修乾隆

  二年重修天柱縣城周一里有奇門四明洪武初建 本朝順治九年黄平州

  城即興隆衞舊城周二里有奇門四明洪武二十六年建 本朝乾隆三年

 ︹學校︺鎮遠府學在府治東明嘉靖二十三年建 本康熙三十一年修入學額數十六

  鎮遠縣學在縣治南舊附府學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遷建入學額數八名

  秉縣學在縣城西北舊為偏橋衞學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改為縣學入學額數十二名

  天柱縣學在縣城北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建入學額數十二名黄平州學

  在州治西舊為興隆衞學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改為州學四十六年修入學額數十五名

  陽書院在府城内 本乾隆六年鳳山書院在施秉縣城内 本朝嘉慶十

  鳳城書院在天柱縣城内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建嘉慶十年龍淵書

  院在黄平州城内 本乾隆五十四年星山書院在黄平州城内 本朝乾隆四

  十八年建 按舊志有紫陽書院在府城東北明嘉靖中建開化書院在天柱縣城東明萬厯中建

  今俱

 ︹户口︺原額人丁五千五百有四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五十五萬三百三十四名口計一十一萬四千

  九百九戸又台拱衞男婦共五千九百名口計一千四百六十戸黄施衞男婦共四千七百二十八

  名口計一千一百四十一户清江左衞男婦共六千二百六十八名口計一千四百有八戸清江右

  衞男婦共六千七十名口計一千五百一十七户

 ︹田賦︺田地山塘共一十七萬八千三百二十一畝一分有奇額徴地丁正雜銀三千九百九十六兩

  八錢一分六釐米一萬六百七十九石七斗六升六合九勺又台拱衞屯田七千四百二十六畝有

  奇額徴米六百四十七石二斗四升一勺黄施衞屯田五千二十九畝三分有奇額徴米四百五十

  二石五斗五升七合八勺清江左衞屯田七千六百九十七畝九分有奇額徵米六百九石九斗四

  升二合七勺清江右衞屯田七千六百七十三畝九分有奇額徵米六百七石五斗四升二合

 ︹山川︺中河山在府城東半里元置鎮遠軍民總管府以授田氏即此地名勝志兩水夾流山

  南麓為元妙觀北崖產白石光潤可琢硯兩崖巨石獨立水中上豐下儉名香爐崖觀音山

  在府城東十里崖石錯立明統志在府治東上有觀音崖太平山在府城東二十五里明統

  志上有小池雖旱不竭有太平觀故址筆岫山在府城東南五里通志以峯巒尖秀而名

  都來山在府城東南十里明統志在廢思邛縣東二十里接錦州常豐縣邦

  在府城東南四十五里黔記在邛水司西二十里山勢壁立昔人避冦於此土人呼石為巴

  邛山在府城東南八十里舊思王縣治北府志山連思邛水在故思邛縣東都波山

  在府城東南九十里明統志在舊思邛縣東接錦州洛浦縣筆架山在府城東南邛水司

  東南二里山凡五峯中峯獨高餘峯以次而低左右排列又司東南八里有岑樓山馬首山

  在府城東南邛水司南一里府志其山東昂西伏狀如馬首昔長官鄧章嘗保聚於此又司西十五

  里有金朝山五老山在府城南通志有五峯傴僂相連故名山麓即鎮遠廢衞治

  飛山在府城西南廢偏橋衞東南一里鳳凰山在府城西南廢偏橋衞北一里林木

  蒼翠可愛雲臺山在府城西南廢偏橋衞北二十里黔記山前五里有望元關對山相望下

  五百餘丈至河内有石鼓石鐘扣之有聲名鐘鼓洞吉祥山在府城西半里名勝志臨江狀

  如燕窩上有吉祥寺寺前水深磯石崚嶒天樞山在府城西下有北極宫雙峯山

  在府城西三里一名平冒山名勝志自白羊坡頓伏而來至此止雙峯圓聳江水環其前四山𮞉合

   中有平原府志明成化中嘗議遷郡治於此獅子山在府城西四里名勝志自東南望之

   如獅自北望之如展旗又六里有白石柱臨江駢立一大一小皆高數十丈西峽山

   城西十里路通偏橋巖石奇勝名勝志西峽諸山為崖者如樓臺鼓角為巚者如銀牆鐵壁有飛瀑

   數處掛崖石高百餘丈稀者如輕綃薄霧厚者噴沫如撒珠春夏盛時飛過南岸馬鞍山

   在府城西偏橋司東二十里一名天馬山黔記兩峯相並其北有鹽井石屏山在府城北

   府之鎮山遊名山記山巔有石高百丈許端直蒼潤如屏通志山半有石竇久雨竇中水出其明如

   虹則江必溢居民避水以此為候山右有路上通屈曲旋繞今塞石崖山有大小二山俗

   呼崖門大崖山在府城北小崖山在廢鎮遠衞北名勝志大石崖山苗自金堡狗洞來由此又有小

   石崖山苗自施秉鼓樓坡來由此通志昔人於大崖山壘石築崖門以守之小崖山昔於鼓樓坡建

   營皆要隘也鐵山在府城東北黔記在衞東北三里高峻突兀石色如鐵下為鐵溪溪之第

  一灣有巨石下瞰如屋名曰石厂其第二灣有長潭潭之北岸爲鐵山絶頂南岸石委積成洞有蹊

  隧通鎮陽江江邊羣石錯立急湍奔瀉名浮石灘其東有石側立上多樹木名古牛崖三台

  山在施秉縣南岡巒連峙遥望如畫岑麓山在施秉縣北四面陡立岡巒重複名勝志

  初縣治在從化鎮明正統十四年叛縣燬景泰閒招撫復業依此以居岑嶅山在施秉縣

  北一里爾雅小山多石曰嶅黔記土人呼高山爲岑故稱岑嶅相傳元末郷人苦苗四川陳帥屯兵

  於此營壘尚存巴施山在施秉縣北一十五里圓聳插天狀如卓筆又有癩頭坡涼繖

  山在天柱縣東十里以形似名林排山在天柱縣東三十里巖門砦山勢排列如林下

  有泉茨嶺山在天柱縣東四十里長數里兩峯對立中闊丈餘樹木蓊鬱爲縣要地舊

  設大平堡於此今廢或作茨貢山新舟山在天柱縣東五十里縣志山形如舟有水環流

  高雲山在天柱縣東六十里山最高雲生其下故名相近有元正山大靈山

  在天柱縣東七十里一名大林山烟墩山在天柱縣南三里春花山在天柱縣

  南三十里山下有砦砦畔有池廣半畝許清光夜發四時明晦皆然土人謂之春花夜月黄少

  山在天柱縣南七十里一名黄哨山對山有五龍嶺鐵山在天柱縣西二十里石色如鐵

  幞頭山在天柱縣西三十里縣志霧濛山頂則大雨蓮花山在天柱縣西六十里

  蓬萊山在天柱縣西北八十里三山列峙俗以其似三島故名曡山在天柱縣北五

  里峯巒層折迤邐而南相近有尖山如浮圖插天筆架山在天柱縣北十里形如掌指

  柱石山在天柱縣北十五里上有石如柱縣以此名急溜山在天柱縣北三十里

  前後有溪山當急溜故名金鳳山在天柱縣東北十五里互數十里高數百丈岑朗

  山在天柱縣東北四十里形如垂翅有溪水暗流其下又十里有簸箕山白雲山

  柱縣東北六十里四圍村砦環繞晨暮炊烟如雲生其麓寶林山在天柱縣東北七十里

   銅釘山在黃平州南四里黔記聳秀如朝冠亦名七星山以山有七峯也宜孃山

   在黄平州南五里黔記相傳宋有宜孃者營兵於此朝陽山在黄平州南十五里黔記山左

   列琴板山右列石旺山為州城屏障鼓臺山在黄平州南五里絶頂孤峯危懸天半中有一

   徑至山巔屈曲陡峻梯石為磴挽鐵索而上香爐山在黄平州西南十五里峭拔高竦明

   時叛苗常屯據於此黔記在州東四十里金星山在黄平州西三里端直圓秀斗崖

   山在黄平州西五里名勝志有洞高五丈闊減其半崖中無路左有虛崖長二丈常有泉下滲每

   旱時崖輒有狂風洞後山頂有穴一道人墜入穴中見洞口兩邊曡曡有金鱗似龍出與老樵語其

   事引往視之崖閒隱隱有字剝落不堪讀都凹山在黄平州西北三十里名勝志有寺在萬

   山巔曩一老人數日始陟其處寺右小石池池側一小井上有索擲之於井綆直不可汲入寺若有

   烟大氣而不見人少頃陰風怒號難以復留老人歸語所知有詣遊者但遥見一茅茨在雲中耳

  北辰山在黄平州北頗高聳相近又有五星山峯巒錯峙如五星環列朝拱北斗故名

  梁山在黄平州北孤摩天一望千里龍巖山在黄平州北一里一名龍洞山名勝

  志又名狼洞石𫝑嶄巖水色清碧相傳有龍居其中黔記亦名龍崖又謂之龍淵揭榜山

  在黄平州北二里崖壁端直而峻峭故名琴坡山在黄平州北五里黔記起自白泥界南行

  為大章嶺至黄平江邊横列如琴大榜山在黄平州北二十里雄峙出諸峯之上

  翁山在黄平州北二十里通志形勢雄偉其對峙者曰馬鞍山巖石甚勝石林山

  平州北八十里𣗳林蔭翳頗稱幽勝又北十里有九龍山分水嶺在府城東五里馬鬉

  嶺在黄平州東四十里黔記左枕上塘小江右襟地松大江名勝志嶺之陽有馬蹄井大不盈尺

  深入石竅丈餘相傳唐末一將追苗賊至此軍渴馬蹄忽陷清泉湧出馬墜髮於此二仙峯

  在府城西五里油榨關兩峯對立形如二仙故名岑東峯在黄平州西為州治賓山

   曲岡在府城北石屏山右名勝志有路上通旋繞屈曲彈子巖在府城西十五里通

   志兩山對峙相去數百步左山頂有一石圓如彈丸右山中虛有一竅明透如牖漏日巖

   在府城西偏橋司東半里通志高數十丈有竅中空隨日早暮東西漏景又偏橋司西五里有張果

   老崖亦幽邃江東巖在天柱縣東六十里極高敞又縣北一里有紫雲巖却峒巖

   在天柱縣北五十里峭壁臨水鑿石通路如廊廡下有溪橋繞其麓觀音巖在天柱縣北隔

   江數十里累級而登傍壁有洞門極高敞飛雲巖在黄平州東二十里一名東坡山又名月

   潭明王守仁記興隆飛雲巖壁立千仞簷垂數百尺其上澒洞玲瓏浮者若雲霞亘者若虹霓豁若

   樓殿門闕懸若鐘鼓編磬不可具狀其下澄潭𮟏谷不測之洞環密𮞉伏呉維嶽記興隆東行三十

   里有月潭寺寺左為巖距地百餘尺中虚而下嵌乳液融結竪者柱矗懸者絡綴揚者鳥厲突者獸

   蹲邃洞谽谺而窅際清渠激注而前繞羊子崖在府城西南廢偏橋衞東五里黔記山皆

   黒色中一石獨白如羊又衞南十五里木葉沖有石柱高數十丈苗界止此七里谷

   平州東二十里俗名七里衝名勝志兩山壁立中通一路楊酋叛時屯兵二十七營於此窺黄平此

   谷為貴筑咽喉鎮夷石在府城東八里形如方櫃横卧道左以當苗路之衝因名亦曰落星

   鳳凰石在府城西西峽山下臨江下懸宛如鳳形馬場坡在府城東十五里名

   勝志兩傍皆深谷中通一路苗自邛水來者由此府志舊為戍守要地昔人建大勝堡於此後徙於

   鼓樓坡在府城南十里通志重岡峭阜望之若鼓角譙樓上有雙峯駢立每晴朝挂雲

   輒雨苗自施秉來者由此分水坳在天柱縣北七十而接湖南沅州府界山墺一水入縣一

   水入太和洞在府城東中河山南其旁又有南洞名勝志洞廣一丈二尺袤一丈八尺

   旁有支洞深黒不可入大洞在府城東五里分水嶺北明嘉靖閒改名淩元洞名勝志洞中

   寛廣如七閒屋故俗即名洞為七閒屋觀音巖洞在府城東十里名勝志山高數十丈

   屹立江上其址劈分為洞廣一丈袤三丈高如之内涵清漪可比船而進洞半有竅如牕上有石如

   佛像洞頂色碧有紋隱起如龍蛇岑藥洞在府城東南邛水司西八里崆峒深𮟏莫測其

   甕蓬洞在府城西偏橋司東十五里一名諸葛洞鎮陽江水所逕行亂石窟中盤渦傾

   仄挽舟而上相傳漢諸葛亮漕長沙以西粟至牂牁嘗議鑿之以隘塞而止黔記江水逕此洞而出

   有阨口五處第一洞長七十丈水口高四丈第二洞長十五丈水口高一丈五尺第三洞長六尺水

   口高一丈鷺絲灘長三十丈水口高一丈三尺芙蓉洞長十丈水口高六尺甕蓬者言舟楫過此如

   入甕中如居蓬底也水自芙蓉洞西至甕蓬長不滿百丈高約九十丈加以兩崖多積石所以旋鑿

   旋塞終不能成坦流也華嚴洞在府城西北三十里通志洞臨官道繚繞百折中閒石乳

   結成大士像色相莊嚴畢具旁有石羅漢二内黒暗秉炬而入路漸狹更入丈餘復得空曠至此為

   水所限不能窮極東巖洞在府城東北一名北洞較南洞更深廣鐘鼓洞

   柱縣西三里中可容數百人有石懸若鐘鼓擊之有聲有清流從中出冬温夏涼梅子洞

   在黄平州東名勝志以多產梅𣗳而名截洞在黄平州南通志明景泰初苗賊韋同烈糾衆

   數萬屯聚截洞官軍擊敗之遂退據香爐山洞蓋與香爐山接燕子洞在黄平州西十五里

   名勝志燕千百藏此洞口二丈其土疏而黏黒而肥土人用之糞田入洞二里持炬至大洞内泉聲

   如鳴金擊楫靖黎洞在黄平州西北明巡撫郭子章帥師戡定黎平凱旋至此洞適開因

   葛浪洞在黄平州北一山連互中多洞穴古磉洞在黄平州北黔記黄平城

   北十里有翁坡龍灘其山自白泥逆上起伏三十餘里至此直立爲州捍門其灘下三十里即古磉

   洞州與偏橋分界處徑亨洞在黄平州北二十里名勝志洞内有房室器用閒聞杵聲或時

   見米槺浮水出九里箐在黄平州北一百里連亙如畫屏黔記其地控接播地州境北關也

   明萬厯二十八年王師渡此土人於石崖鑿太平渡三字鎮陽江在府城南一名鎮南江即

   古之無水也自黄平州流入又東北入思州界漢書地理志無陽縣無水首受故且蘭南入沅八百

   九十里水經注無水出故且蘭南流至無陽故縣對無水因以氏縣無水又東南入沅謂之無口名

   勝志鎮陽江即㵲水又名㵲溪蓋五溪之一也在府治前受黄平興隆諸水過府城東流三百里入

   沅水黔記偏橋司西有黄平河首受黄平諸水其水東流逕司南又東出為大江又有杉木河首受

   播州水繞鳳凰山後東出合大江又東合偏橋衞南小江又東逕府南曰鎮陽江又東逕金盆大哨

   九曲至清浪衞南亦名清浪江折而東北入思州界即㵲水也通志水經諸葛三洞巨石嵯峨横亙

   江心明萬厯中巡撫郭子章鑿作開新河記 本朝順治十六年重加疏鑿後漸淤塞烏江

   在府城西南廢偏橋衞西北五十里蓋小烏江也黔記地名崖門哨江闊一里許深莫測大江

   在府城西偏橋司東南受黄平杉木二河水東流入鎮陽江又司西南有小江流合大江而入鎮陽

   前江在施秉縣南即重安江之下流又南流數十里為洪江沅江在天柱縣東自

   黎平府境流入又東北入湖南㑹同縣界漢書地理志沅水東南至益陽入江過郡二行二千五百

   三十里水經注沅水出且蘭為旁溝水東至鐔成縣為沅水又東至無陽方輿勝覽靖州有沅水出

   西南番界明統志在㑹同縣西一百五十里源出西南番界產九肋鼈舊志源出黎平府西北苗地

   東北流合八舟溪又東北逕銅鼓衞西北合赤溪又東北逕縣東而至㑹同北門江

   柱縣北源出縣西新溪流百餘里至縣北繞城而下三十餘里逕小江入沅江又有西江源出縣西

   鬼拈砦順流五十餘里至縣城北合北江重安江在黄平州南三十里通志源出苗境

   兩山夾岸水深莫測又南入清平縣界州志發源麻哈逕湖南靖州界為黔楚要津毎𡻕黄平清平

   分造舟以渡 本朝康熙十二年創立石橋兩岔江在黄平州西南十五里江有二源一

   出上塘一出大原流轉三坡合而為一即麻哈江之上源杉木河在府城西偏橋司北出黄

   平州及平越州湄潭縣界流入境又東南入鎮陽江又黄平河在司西其上源即黄平州之西門河

  也下流亦入鎮陽江冷水河在黄平州東名勝志水白而寒通志下流入兩岔江俱㑹施秉

  縣城西門河在黄平州西即㵲溪源府志流逕城南折而東北逕偏橋諸葛洞㑹鎮陽

  江下流入湖南沅州界為㵲溪之上源本朝順治十六年疏灘鑿口以通楚運 處 洞河

  在黄平州西十里通志源出苗境東流逕處洞至衞城西有興龍大河及興龍小河合流又東入鎮

  北門河在黄平州北東南流合西門河邛水在府城東南邛水司南黔記首受縣

  南松明藁把諸水東入於洪江首尾三百餘里宛溪在府城東十五里溪源出龍羊洞石竇中

  東行三十餘里委曲入鎮陽江焦溪在府城東四十里其流常涸故名梅溪在府城東

  五十里舊為清浪水馬驛秋溪在府城東一百三十里鎮遠地界止此江凱溪

  城東南邛水司東十里黔記在偏橋司東十里首受馬鞍山水西北行入大江松溪在府城西

  南三里多美田迤東有小田溪在府城西十里山足有洞曰龍孔水深四五尺洞口望之漏日光故

  牙溪在府城西五里名勝志牙溪又名雪溪溪中有物舟過此者寂不敢譁湧溪

  在府城西十里犵狫所居旁多隘口白水溪在府城西三十里水自盤石奔注入江潔白如

  鐵溪在府城東北三里南流入鎮陽江首受鐵山諸巖壑水故名名勝志鐵山下為鐵溪

  其水清淺產蠃蠏及小魚味極佳府志其水剛利可淬鐵衆水交流别溪在施秉縣南居民資

  以溉田下流入洪江秉溪在施秉縣北黔記首受縣東藁勝洞水西南入前江農人資以灌溉

  通志溪在縣南又縣西南有鳳溪縣南三里有鶴溪皆流入前江高溪在黄平州東十五里

  旁有高溪屯又州溪在州東三十五里東坡堡下流皆入重安江龍池在府城北一里明統

  志俗傳有龍出其中取水禱雨即應府志地名翁種四面高山中有一池雲氣蓊鬱白日晦㝠蓋神

  物所居云荷花池在天柱縣南青龍㵎在天柱縣南南坡下四時不涸郭外之田

  賴以灌溉者五六百畝初名白水沖明萬厯中知縣朱梓改名伏泉在府城東半里中河山南

   湧珠泉在府城西南廢偏橋衞城内西隅泉自地湧出如珠味極甘涼青油泉

   城西油榨關石有五竅泉自中迸出一名雲根五竅泉雲露泉在府城東北一里湧於山

   半石竇中循崖西下達於鐵溪響泉在施秉縣北地名巴團通志泉聲觸石如雷冬亦不减

   百丈飛泉在施秉縣北一里泉自崖上飛下如白練數百丈流注跨虹橋下龍泉

   在天柱縣東北隅舊在城外明知縣朱梓展城圍入城内冬温夏涼灌田百餘畝大瀑布

   在府城西六里黔記在西峽山西地名骨董沖有瀑布數條自巖巔飛下高百餘丈又中河山南有

   小瀑布高二丈許清淙激石潔白如練伏泉流地中穿崖石而出與小瀑布相連龍羊井

   在府城東宛溪之源昔人見雙羊在井旁就之躍入井香井在府城東六十里水味香如蘭

   聖婆井在府城東南邛水司治東南八里岑樓山上府志昔傳有老婦率五男行至岑

   樓以手拄竹杖卓地水隨杖出又手植竹成林揮涕竹上今竹有液如涕味井在府城西一名

  味泉水極甘通志水自竇中出其味清冽四方井在黄平州治源出石𨻶今名大井

  井在黄平州西南黔記明洪武閒岷王之國無水命鑿於驛

 ︹古蹟︺思王故城在府城東唐武德三年置屬思州後廢舊唐書地理志思王屬思州貞觀

  元年改屬務州四年改屬思州元和志縣至思州水路三百里思南府志今鎮遠府東八十里有思

  王故思邛故城在府城東南唐開元四年開生獠置屬思州五代時廢元和志思邛

  縣西北至思州二百九十里寰宇記按縣道四夷述云此邑最僻遠東南至錦州常豐縣二百里東

  北至溪州三亭縣四百里府志思邛廢縣在府東南九十里邛水故城在府城東南宋

  置屬思州元改為定安縣後復故名明置邛水司於此宋史地理志思州政和八年領邛水縣宣和

  四年廢為堡隸黔州紹興元年復明統志元置定安縣後改邛水縣洪武五年改置邛水十五洞蠻

  夷長官司府志邛水廢縣在府城東南八十里元帥府故城在府城東中河山黔記元

   置鎮遠沿邊溪洞招討司以田氏為總管治中河山今有元帥府城黄平故城在黄平州

   西北四十里本宋元時黄平府土司地明初為黄平守禦所萬厯中置黄平州 本朝康熙二十六

   年移今州治此城遂廢元史地理志播州軍民安撫司黄平府明統志宋為黄平府立上下三曲二

   長官司洪武八年併二司入安撫司通志明洪武八年以地皆夷獠於安撫司添設黄平守禦所正

   統十四年苗陷黄平所萬厯二十九年平楊應龍改置黄平州與所同城而治州志 本朝康熙十

   一年裁黄平所入州二十六年州移治興隆衞平越行府故城在黄平州舊城北里

   許明萬厯三十一年巡撫郭子章建以便催征糧馬今廢洛浦廢縣在府城東唐天授中

   置屬錦州後廢唐書地理志錦州洛浦本隸溪州天授二年折辰州之大鄉置長安四年來屬文獻

   通考宋無錦州其地則入辰沅二州鎮遠廢衞在府城西南㵲水西岸五老山之麓明初

   置 本朝省入鎮遠縣明史洪武二十二年置湖廣鎮遠衞指揮使司通志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

  割屬貴州尋併入鎮遠縣偏橋廢衞在施秉縣西北偏橋司南隔江明𥘉置 本朝省入

  施秉縣明史洪武二十三年置清浪偏橋二衞指揮使司於思南宣慰司之地黔記城周一千二百

  二十八丈門四西南俱坡恃為險峻東北逼近溪河通志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省衞入施秉縣

  興隆廢衞即今黄平州治宋時曰狼洞明洪武中置興龍衞後改曰興隆 本朝康熙二

  十六年省入黄平州明統志興隆衞在重安長官司東三十里名勝志宋號狼洞隸黄平府洪武二

  十二年傅友徳南征以地當西南要害始置衞隸貴州衞城北龍巖山下洲有龍居之時出雲雨故

  名衞曰興龍後改為隆通志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移州來治以衞省入卑帶洞大小

  田廢司在府城東七十里元置長官司明初廢元史地理志思州軍民安撫司卑帶洞大小

  田等金容金達廢司在府城東八十里元置長官司明初改為鎮遠金容金達

  長官司尋改為鎮遠縣元史地理志思州軍民安撫司金容金達等處明統志元置鎮安縣尋改安

  夷縣後改金容金達及楊溪公俄等處兩蠻夷軍民長官司明地理考鎮遠縣即金容金達楊溪公

  俄二長官司地曉愛瀘洞赤溪廢司在府城東元置長官司後廢元史地理志

  思州軍民安撫司曉愛瀘洞赤溪等處德明洞廢司在府城南元置長官司後廢

  楊溪公俄廢司在府城西元置長官司明初并入鎮遠金容金達長官司施秉

  前江廢司即今施秉縣治元置長官司明正統中改爲縣司廢明統志元置施秉前江等

  處蠻夷軍民長官司洪武五年改施秉蠻夷長官正統九年改爲縣明地理考施秉縣即施秉長

  官司溱洞涪洞廢司在施秉縣西北鎮遠廢衞西七十里元置長官司明改爲

  溱涪六洞横波長官司屬鎮遠衞後廢又有容山司在施秉縣前西南江外亦明初置後廢

  浪洞廢司在黄平州西元置長官司明廢元史地理志播州軍民安撫司葛浪洞等處通

  志元置葛浪洞等處長官司屬播州安撫司明𥘉廢入黄平安撫司上塘廢司在黄平州

   西北一百十里元置長官司明廢元史地理志播州軍民安撫司上塘黔記黄平州西北七十里有

   上塘重安廢司在黄平州西三十里明初置長官司萬厯中廢明統志宋黄平府地

   洪武八年置司於此屬播州宣撫司通志明初授土酋張佛保又以馮鐸副之世守其地萬厯二十

   八年以其地廢入黄平州改正副二長官俱爲土吏目郡志司近重安江故名天柱廢所

   即今天柱縣治明洪武二十五年楚王楨率兵征大坪小坪等處苗始撤靖州衞左千戸改置守禦

   千户所於此屬湖廣靖州萬厯二十五年將天柱所原轄十八砦編爲三里又割㑹同縣下同遠口

   二鄉四里共七里置天柱縣與所同治苗轄於所民附於縣崇禎十年移治龍塘在今縣東十里改

   名龍塘縣後又移治雷砦復爲諸苗攻燬仍還故治復故名 本朝康熙元年併天柱所入焉明統

   志在靖州城西北二百里汶溪廢所在天柱縣東北五十里明洪武末調靖州後千户所

   移治汶溪砦因名 本朝順治十八年裁明統志屯鎮汶溪後千户所在靖州西北二百五十里洪

  武三十年建宜孃壘在黄平州南世傳楊再興之妹宜孃屯兵於此楚王宫

  柱縣南十五里明楚王楨駐兵於此懷周堂在府治明正德中知府羅鳳懷前守周翠渠建

  籌邊堂在府治明嘉靖二十八年建翫易堂在府署左六梧堂在府治明

  嘉靖中知府程㸅建又有德禮堂朝元閣在府城東中河山上明萬厯閒巡撫畢三才建

  臨清閣在府城東太和洞前澄江閣在府城東元妙觀前聽松閣在天柱縣

  西二十五里又有𮞉龍閣在縣東寶帶橋左濯香亭在府城西天樞山獨嘯亭

  在府城北石屏山上天一亭在府城北九曲岡上又元妙觀石巖下有𡻕寒亭竹園内有有

  斐亭又三永碑亭在府城西枕流潄石亭在天柱縣西三元官之後其前又有八角

  亭今俱廢又縣南有稻香亭聖果亭在黄平州飛雲巖前小峯上德馨樓

  江樓在府城東北鐵溪上定西樓在府城西木家灣又有永固通津樓在沙灣

  南樓在黄平州治南君子居在府治又石崖書屋亦在府治又治後有壺中邱壑

  鼇洞天在府城東

 ︹關隘︺鎮東關在府城東舊名東關又府城東三里有復古關兩山對峙石門關

  城東舊名河關焦溪關在府城東三十里又城東六十里有梅溪關永安關

  鎮西關在府城西思南坡關在府城西三里小田溪油榨關

  城西五里府志在府西二仙峯崖壁險固控扼所資望雲關在府城西二十里相見堡河東

  河之西又有九曲關甕蓬關在府城西甕蓬洞又城西七十里有爛橋關溜沙關

  在府城西北四十里又城西北八十里有紫岡關北津關在府城北又城北九十里有凱

  料關接銅仁府界鐵山關在府城東北三里又城東北九十里有老鷹關接思州府都素

  馬鬉嶺關在黄平州東馬鬉嶺上十里關在黄平州東十里深溝

  關在黄平州北又州北有爛泥關大石關在黄平州北遠口巡司在天柱縣

  東五十里 本朝乾隆中置舊州巡司在黄平州西北四十里 本朝乾隆中置

  化鎮在施秉縣北縣嘗治此後設哨守禦清江鎮在天柱縣東鸕鷀渡又新民鎮在鸕

  鷀渡對河今廢新市鎮在天柱縣北七十里甕洞往來魚鹽木商泊舟於此茅坪砦

  在府城南苗砦明成化二年苗作亂官軍討平之鎮遠砦在天柱縣東四十里鸕鷀渡明

  初置巡司屬湖廣㑹同縣萬厯中屬本縣後移於上新市十里又江東巡司在縣東五十里亦明初

  置屬㑹同後屬本縣久廢董丙砦在黄平州西黔記自黄平城西經董丙等苗砦出平越路

  五十里皆苗夷地丹章砦在黄平州西廢重安司西南舊為苗屯聚處高車砦

  在黄平州北三十里黔記黄平城北路有三左路三十里為高車砦中路十里為新砦十五里至上

  塘砦十里至水洞阿亮砦大勝堡在府城東十五里通邛水司小路相見堡

   城西通志初屬沅州後屬鎮遠衞明嘉靖中改屬府又名相見坡黔人謂嶺曰坡有大相見坡小相

   見坡府志在偏橋之東三重迭起高皆千仞計途周三十里起伏偃仰石垂烟接陟首坡則尾坡見

   至尾坡𢌞矚則首坡見立中坡則首尾俱見蕩洞堡在府城東南邛水司東北明成化八

   年建又司東南有得民等堡黔畧邛水施秉與紅江一帶生苗相接防禦最切岑麓堡

   秉縣北明嘉靖中建邀營堡在天柱縣東三十里明萬厯十九年建又太平堡在縣東三十

   五里明萬厯二十三年撤朗江堡建今廢遠口堡在天柱縣東五十里洪武二十三年

   萬厯中因朝陽坡苗人出沒遂撤建朝陽堡於縣東南百里今廢幞頭堡在天柱縣西四

   十里舊建茅營堡在縣東十里明萬厯二十五年撤建於此今廢偏橋堡在黄平州東三

   東坡堡在黄平州東二十里舊置東坡站重安堡在黄平州南三十里舊置

   站於朗城堡在黄平州北十五里舊爲朗城司通志黄平州有朗城司土吏目

  果堡在黄平州北二十里黔記自衞北小道十五里為朗城堡又五里為白果堡又十五里為

  野洞苗砦又十五里至月黒苗砦十萬屯在府城西南六里臨江通志田宣慰屯兵處

  㵲陽驛在府城内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鎮遠驛在府城西明洪武二十五年置

  通志又有鎮遠站上走偏橋下走清浪為往來孔道偏橋驛在府城西偏橋司東明洪武二

  十五年置今屬施秉縣黄平驛在黄平州治亦名興隆驛 本朝順治十五年

  安江驛在黄平州西南 本朝康熙十年置為清平要道十二年置驛丞於此今裁

  隆站在黄平州境宛溪鋪在府城東又有府前鋪焦溪鋪小溪鋪梅溪鋪白羊鋪皆

  鎮遠縣管理又有在城鋪南市鋪排哨鋪排畧鋪稿貢鋪番招鋪皆台拱同知管理又在城鋪烏包

  鋪者磨鋪那磨鋪梁上鋪東聳鋪烏溜鋪賴受鋪白索鋪九丢鋪反擁鋪柳拉鋪雞砦鋪皆清江通

  判管司前鋪在府城西偏橋司前又有乾溪鋪草塘鋪鉛沙鋪谷寶鋪皆施秉縣管理

   縣前鋪在天柱縣又邦洞鋪執營鋪款場鋪魁梅鋪六洞鋪長安鋪八弓鋪歸烏鋪盤山鋪

   皆天柱縣管理在城鋪在黄平州治又州境有波洞滃霾鐵關地送小黎龍洞碗水燈草周

   洞黄猴對江羅重十里東坡長沖大翁等鋪邛水哨在府境又有青銅哨巴團哨焦源哨

   響水哨大塘哨塘頭哨從化哨舊皆設兵防禦鬼里哨在天柱縣南十三里又高坡哨在縣

   南十五里永安哨在縣南四十里西安哨在縣西四十里相近曰地損哨尤為要隘又大穴哨在縣

   西四十五里平蠻哨永安哨皆縣西北四十里諸哨皆明萬厯中建縣時置久廢 本朝置漢砦哨

   在縣西北鴉地哨在縣東南七里哨在黄平州境又有爛泥關哨及深溝冷水燈草石頭

   榔木楊柳長沖等哨舊皆設兵防禦興文官莊在天柱縣東十里又永豐莊在縣東十三

   里銀鳳莊在縣東十五里金鳳莊在縣東二十里阜國莊在縣南十里玉屏莊在縣南十二里永安

   莊在縣南二十里育民莊在縣西南十里永興莊在縣西南十五里安樂莊在縣西二十里定遠莊

  在縣西三十里太平莊在縣西四十里永泰莊在縣北五十里皆明萬厯中知縣朱梓置以控禦險

  聚溪公館在天柱縣北七十里又黄田朝陽新市皆有公館

 ︹津梁︺永安橋在府治前祝聖橋在府城東門外利涉橋在府城東三十五里

  又府城東二十里有高橋偏橋在府城西南廢偏橋衞西北斵石架木以通往來跨虹

  橋在府城西南廢偏橋衞北本名柳塘渡明萬厯中建橋相見橋在府城西二十里

  乾溪橋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迎仙橋在鎮遠縣東松溪橋在鎮遠縣

  南三知政橋在施秉縣治前普慶橋在施秉縣東十里濫橋在施秉縣

  南二十八里保泰橋在天柱縣東五里明初建曰寶帶後重修改名遠口橋

  柱縣東五十里嗣夀橋在天柱縣西北跨西江紫雲橋在天柱縣北門外

  勝橋在天柱縣北三里平龍橋在黄平州治東靈泉橋在黄平州東又三十

  里有重安江橋跨重安江上江水湍急當滇黔孔道昔以舟渡往往有覆溺之患 本朝康熙十三

  年建石橋於上往來稱利涉焉㑹通橋在黄平州西路通甕安縣永安橋在黄平州

  西北舊城東十里明洪武中建又東十里有通濟橋滄浪橋在黄平州北路通餘慶縣

  溪渡在府城東六十里下坪渡在府城東九十里木家灣渡在府城西

  永安渡在府城西沙灣渡在府城西平冒渡在府城西三里鸕鷀

  渡在天柱縣東四十里

 ︹隄堰︺平安陂在府城西六十三里明統志土人引水溉田數千畝其源不絶龍塘

  柱縣東十里灌田百餘頃又縣東有巖頭壩灌田一千二百畝博皮砦壩灌田九千九百畝

  公隄在天柱縣南明知縣朱梓築

 ︹祠廟︺武侯祠在府治祀蜀漢諸葛亮明嘉靖中知府程㸅建朱文公祠在府城東

  關内舊在東巖洞明知府黄希英建後知府程㸅徙於此東山祠在府城東關内祀明知府

  顏澤劉善周瑛劉武臣程㸅郡丞何瑄别駕楊瑄㕘將彭倫張公祠在府城東迎仙橋左

  祀明知府張守讓忠烈祠有二一在府治西祀郡人㕘將黄如龍一在柴家坪祀衞指揮

  周仕朱公祠在天柱縣東門内祀明知縣朱梓石龍廟在府城西門内

  巖廟在府城東中河山龍鼇洞龍王廟在天柱縣東北宋紹興中建南公廟

  在黄平州西門外祀唐南霽雲俗謂之黑神廟黔書土人以其長冠㦸髯而貌故曰黒神

 ︹寺觀︺鎮江寺在府龍㑹寺在府城東舊為田氏屯糧之所吉祥寺

  城南明永樂初建中有古柏二株蒼翠盤曲西天寺在府城西華嚴寺在府城西

  北華嚴洞中峯寺在府城北地名立仞屯中山寺在府城東北東巖洞雷震

  寺在天柱縣東五十里相近有羅漢堂報恩寺在天柱縣南門外明初建名太平寺後改

   名報恩今又名興寶禪林寶相寺在黄平州東唐宋古刹元至正中重建月潭寺

   在黄平州東二十里飛雲巖之右明正統八年建以寺前有池甚清澈故名善化寺

   平州南門外明洪武中建圓通寺在黄平州西五里太平寺在黄平州北後移建

   七星巖上蓮花寺在黄平州北門外明萬厯中建元妙觀在府城内玉虛觀

   在府城内北極觀在府城西門外三清觀在天柱縣東門外雲臺觀

   柱縣西三里元真觀在黄平州治福智觀在黄平州南元時舊刹明永樂中重

   白雲菴在府城東門外長松菴在黄平州北石林山上九龍菴

   平州北九龍山上紫皇閣在府治西北石徑盤旋藤蘿垂䕃瀑布如練登閣望之西南諸

   山宛如圖畫玉皇閣在天柱縣東門外明初建迎仙宫在府城西五里油榨關

   迎聖宫在施秉縣北三十里三元宫在天柱縣西三里鐘鼓洞右

 ︹名宦︺︹明︺顏澤江陰人永樂中初設鎮遠府以澤知府事勤政恤民秩滿民請留復任建府治

  立學校政績甚著劉善泰安人正統初知府政敎兼施公餘進諸生講論經史竟日不倦多

  所造戴仁大理人成化末知府舊有羨税仁至盡為裁革或勸之上聞曰張已形人非吾

  心也考最擢松茂兵備劉宇鈞州人成化中以貴州巡按御史降施秉縣典史有虎為民患

  宇牒城隍明日兩虎相噬死後起為吏部侍郎周瑛莆田人宏治初知府博學能文勤於政事

  建城置堡至今賴之劉武臣宜賓人正德中知府愛民課士郡為立祠程㸅建昌人嘉

  靖末知府去煩苛寛市𣙜公聽斷抑暴横清郵傳節供億毁淫祠建社學民至今稱之張守

  讓南海人萬厯中知府時值兵燹後民供億驛馬十室九空讓甫下車為設法調停民困𫉬紓郡

  人立祠祀之朱梓淮安人萬厯中知天柱縣建學校擴城垣清田賦編里甲安哨堡創市鎮

  百務具舉為設邑以來賢令之冠鄭廷英綏陽人以州同署黄平州事值𡻕大旱廷英步

  行泣禱雨立應𦗟斷明決民呼為神君肖像以祀黄虞龍廣東人崇禎末知黄平州土賊

  藍二攻陷州城虞龍死之

 ︹木朝︺杜廣諸暨人順治十五年知黄平州仁恕不事𫾣朴食脱粟衣布每有征徭集衆共議必

  悦從而後行視民如子以勞瘁卒於官民為罷市卜世儼上元人康熙初任鎮遠衞守備

  適呉三桂陷城儼自經死事   聞贈都司僉書羅鳴序漢陽人雍正十三年以麻哈知

  州署理黄平州事值逆苗叛鳴序知孤城難保豫解所佩兩州印令家人潛齎赴省及城陷與幕客

  陳憲俱投繯死事   聞贈布政司㕘議廕一子入監憲亦贈國子監學錄各   賜祭𦵏祀

  忠義

 ︹人物︺︹明︺何瑄鎮遠土同知為人沉毅剛果有遠識正統中苗叛瑄率土兵破諸砦擒劇賊内

  撫外攘政務修舉士民賴之楊瑄鎮遠土通判成化初茅坪賊亂從㕘將呉經進𠞰至江口

  遇賊力戰死之贈奉議大夫朱應旌黄平人隆慶開任雲南縣討鐵嶺賊有功署保山縣

  多惠政民立祠以祀升湖廣巨津州值水患悉心賑恤民免失所調廣東潮陽府同知築隄衞民

  本朝乾隆十年入祀鄉賢祠楊正位施秉人生七𡻕父再翔出遊不返者十餘年正位徧

  厯西南求數載遇於泗城州迎囘侍養父病衣不解帶者三月子通宇萬厯中舉於鄉知湘潭縣累

  遷黄州知府所在有聲蕭寀天柱人樂善好施信義素著萬厯中苗酋𫝊良嘴負固梗化時

  初議設縣吏目朱梓多方撫諭之良嘴必欲得寀為質然後出寀欣然往謂家人曰若得縣成苗順

  雖死何恤良嘴見寀至始率衆就撫諸苗聞風向化建縣乃定黄如龍鎮遠衞人萬厯中平

  播靖諸苗積功官至㕘將天啟三年從征水西内莊戰歿贈都督僉事周仕達鎮遠衞人

  為衞指揮天啟三年從征水西陣亡贈都督僉事劉以仁溱洞司人安酋叛以守備督兵

  力戰死之張應期字惟屺鎮遠縣人以貢生為清平衞敎授攝縣篆愛民課士政皆可紀居

  鄉方正樂易貧約自甘人稱為君子龔國瑄天柱人崇禎末以𡻕貢為茶陵州訓導流賊破

  城從容自經死子宏盛亦𬒳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入祀忠烈祠何承光鎮遠人萬厯中

  舉人崇禎末任夔州府通判張獻忠圍城承光帥義勇拒守城陷死之其妻趙氏亦自刎以殉 本

  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陳憲度施秉人崇禎壬午舉人官石阡府敎授父宦粤

  東卒於官與仲兄扶柩歸里廬墓盡哀事繼母朱氏至孝兄弟同爨無閒言麻陽渠冦莫崇文等肆

  行擄掠憲度以大義責之賊相戒勿犯全活甚衆著有麟經稿行於世徐登高偏橋人崇

  禎時鎮平越孫可望自滇遣白文選陷平越被執不屈死之

 ︹本朝︺周鳳毛字羽瑞鎮遠人事母以孝聞卜築深山守令欲識其面不可得豪强或侵其產

  不與較曰無以土田故而拂鄉人心年八十餘卒李蕃施秉人一日三虎入市其父逐之虎

  撲父幾危蕃奮勇格殺之父乃得生巡撫上其事被 旌湯之新天柱人廩生事親以孝聞

  父柩在堂值戊于嵗苗變破城之新守父柩不去賊殺之鄉人皆為流涕又同縣李德芳少孤事母

  孝明崇禎甲申後流冦與苗賊相繼擾亂德芳奉母避亂辛苦間關卒全其母至老孺慕不衰又同

  縣義士胡靖安以義烈著於鄉俱乾隆年間 旌張兆舉黄平州人事親孝父縉患痺疾

  不能動履者六七年兆舉躬自負之朝夕不離雍正十三年值苗亂舉家八口同時被難乾隆四年

  張于昌黄平州人六歲時得果不食以奉父母雍正十三年苗匪攻城父緘適寢疾于

  昌侍湯藥不忍離緘責令攜家避之至以頭觸地子昌乃令諸弟負其母逃以身守父俄而城破父

  子俱被害乾隆四十年 旌

 ︹流寓︺︹明︺黄龍光江西人官少卿以忤魏璫謫戍偏橋衞崇禎初召囘

 ︹列女︺︹明︺何承宗妻錢氏郡人夫卒時年二十四或勸其再醮曰吾有姑當事有子

  當撫此言何為至於我哉守節終身雷葵陽妻成氏郡人葵陽卒有女前三歲子甫

  七月成奉舅姑生死盡禮撫子女成立守節備極艱辛錢法妻史氏鎮遠人法歿史

  年十八甘貧厲節夀至九十六嵗歐時雍妻田氏鎮遠人年二十夫殁守節夀至

  八十五歲楊枝棟妻徐氏天柱人流宼入黔氏攜㓜女避木杉苗寨賊至度不能免

  以所佩翦刀先刺其女遂自殺宋繼宏女施秉人小字關娘年十七未字流宼破城女恐

  被辱登樓自縊張國揚妻劉氏黄平人國揚卒劉年二十三矢志守節舅姑欲改適

  之遂自刎朱玉妻張氏黄平人玉卒張年二十一泣曰婦人從一而終吾何生為自縊

  

 ︹本朝︺江某妻柯氏閩人嫁鎮遠江某未幾夫死於水柯泣曰吾聞婦人有三從之義今

  吾夫死無子吾何從焉乃自縊李之賓妻白氏施秉人年二十而寡姑老子㓜家貧

  甚日食豆粥衣僅蔽體有巨豪慕其色百計求娶之白自毁其容乃得免撫子成立守節終身與同

  縣李逢春妻王氏蔣事魯妻汪氏陳琦妻穋氏廖定䇿妻劉氏鄭天錫妻郭氏均雍正元年 旌

  孫上元妻顧氏施秉人為上元繼室僅三月上元赴京會試聞父訃一痛而絶顧無

  子撫前妻子如已出四壁蕭然女紅餬口三十餘年以苦節 旌石聲啟妻師氏

  黄平人年二十二而寡遺二子俱㓜有欲奪其志者氏投繯死李之顗妻郭氏

  人值苗亂全家被害氏激烈罵賊觸石自盡女二姑時年十五亦死之乾隆三年 旌詹昂

  妻王氏郡人夫殁守節乾隆二年 旌同郡鄧鍾妻夏氏伍茂昌妻楊氏伍茂喬妻楊氏王

  永芳妻黄氏馬之斗妻羅氏陳上䇿妻胡氏楊再卿妻蕭氏胡起麟妻唐氏張昌贊妻安氏劉芳妻

  汪氏龔秀英妻楊氏曾子龍妻白氏徐世傑妻顧氏楊經盛妻易氏曹萬卷妻舒氏余文炳妻彭氏

  田仁民妻鄒氏呉程銘妻羅氏李廷芳妻張氐李天林妻王氏潘文濤妻劉氏孫成洪妻楊氏楊金

  言妻李氏周郁文妻鄧氏蕭遇漢妻許氏均乾隆年間 旌石崑山妻王氏

  人夫殁守節乾隆四年 旌同縣羅萬春妻劉氏趙國瑾妻彭氏聶淑昌妻鄭氏鄢文叙妻張氏均

  乾隆年間 旌葉愈雄妻黄氏施秉人夫殁守節乾隆元年 旌同縣孫紹登妻陳

  氏汪兆鵬妻陳氏宋致妻杜氏李璀妻陳氏均乾隆年間 旌楊應震妻易氏

  人夫殁守節乾隆九年 旌同縣蔣某妻龔氏羅崗妻吳氏蘇朝俊妻張氏龔又郯妻陳氐王春魁

  妻劉氏蔣朝琛妻龔氏王永夀妻黄氏王朝梓妻龔氏蔣朝琮妻呉氏王永舉妻歐氏呉先殿妻羅

  氏李某妻張氏李清妻王氏孫某妻楊氏宋朝玉妻李氏貞女羅青山聘妻魏氏均乾隆年間 旌

  蔣天祚妻何氏黄平人夫殁守節乾隆四年 旌同州聶正龍妻寥氏高恒𥙿妻權

  氏陳一徳妻余氏王錫紱妻時氏周又望妻王氏呉攀雲妻馮氏呉士元妻鄭氏沈馥妻張氏金炯

  妻戴氏林天寵妻何氏林棫妻楊氏王俊臣妻張氏王煥堂妻馮氏丁其昌妻林氏陳其詩妻林氏

  聞瑶妻郭氏楊士蘭妻馮氏李堂妻王氏戴承烈妻谷氏黄純妻王氏均乾隆年間 旌陳仲

  福妻羅氏郡人夫殁守節嘉慶三年 旌同郡鄧錫禮妻劉氏楊景霖妻王氏彭東霑妻

  田氏周占元妻莫氏貞女艾廷𤇍聘妻王氏均嘉慶年間 旌龍朝瑞妻粟氏

  人夫殁守節與同縣鄢國禎妻楊氏並嘉慶二十五年 旌郭光尚妻葉氏

  人夫殁守節嘉慶二十四年 旌諶克遠妻張氏天柱人夫殁守嘉慶八年

  張金邦妻孟氏黄平人夫殁守節嘉慶六年旌同州鄭佩妻戴氏戴溢仁妻

  商氏楊新舉妻任氏盧岱宗妻張氏均嘉慶年間 旌

 ︹仙釋︺︹明︺譚守真鎮遠衞人習道精勤時人多稱之祖復號立禪住西天寺三載趺

  坐一龕未嘗見其寢息張懷陽綿竹人雲游至黄平視病即知死生可療者藥之立愈年

  八十三將卒前三日謂門弟子曰某日某時吾當逝矣至期談笑而終廣能興隆衞僧正統

  中卓錫月潭寺戒行不玷嘗晝誦經有虎入寺衆僧驚走能不為動虎見能遂去苗賊宼興隆衆僧

  皆逃能獨不去賊至能曰幸殺我於外毋汚此佛地賊義而釋之寺賴以全

 ︹土產︺緜竹出府境可織器竻竹通志即䈟竻嶺南竹也又名澁勒出府境皮細者

  府境俱出其皮可作粉以禦飢萱草出府境各谿邊竹雞出府境黄平州亦有

  油魚出府城東溪味極鮮美南星出黄平州黄精出黄平州亦名天精製服

  之輕身延年

 ︹苗蠻︺生苗在施秉縣與銅仁府紅苗均為一𩔖有呉龍石麻田五姓衣被俱用斑絲女工以此

  為務畜牲不宰多掊殺以火去毛帶血而食之死用棺將所遺衣服裝像擊鼓歌舞名曰調鼓每歲

  五月寅日夫婦各宿不敢言不出户以避鬼恐虎傷卜用梳同𩔖相殺必以婦人勸方解凡出刦富

  者出牛酒以集衆有𫉬則中分之遇殺死出銀以償之被掠者必索金贖少則加以非刑𦍕獚

  在施秉縣一曰楊荒其種亦夥都勻石阡𥠖平萬山之中皆有之荆壁四立而不塗門户不扃出則

  以泥封之男子計口而耕婦人度身而織暇則挟刀操笱以漁獵為業婚䘮以犬相遺九股

  黑苗在黄平州凱里司與偏橋之黒苗為一𩔖色尚青性尤兇惡處深穴被重鎧挽强弩名為

  偏架一人持之二人蹷張矢無不貫








                           總纂官廖鴻藻恭纂并覆輯

                           校對官葉志詵恭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