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圃陰集/附錄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 圃陰集
附錄
作者:金昌緝
1726年

年譜

[编辑]

先生諱昌緝。字敬明。姓金氏。安東人。號圃陰。

大明毅宗皇帝崇禎紀元後三十五年本朝顯宗大王三年壬寅九月二十八日戊戌。午時先生生于漢城第。

癸卯。先生年二歲

甲辰。先生年三歲遘痘疾。先生生而面貌淸粹白晳。克肖考文忠公。及經痘疾甚危惡。殆換形。父母常恨之。然目視有神。烱若晨星。○文忠公諱壽恒。

乙巳。先生年四歲

丙午。先生年五歲

丁未。先生年六歲

戊申先生年七歲二月。祖考贈議政公卒。議政公諱光燦。

己酉。先生年八歲

庚戌。先生年九歲

辛亥。先生年十歲

壬子。先生年十一

癸丑先生年十二五月。隨考文忠公。出寓果川之盤溪村。○九月。隨文忠公還京第。

甲寅。先生年十三學于童蒙敎官趙公逢源。

肅宗大王元年乙卯先生年十四七月。文忠公抗疏竄靈巖。○九月。同諸兄奉妣羅夫人。往靈巖謫所。羅夫人。海州牧使星斗之女也。

丙辰先生年十五二月。同叔氏遊月出山之道岬寺。山在靈巖十月。同伯氏季氏遊孤山寺。寺亦在靈巖十一月冠文忠公以纍居棲遑。未能備三加之禮。作詩戒。祝詩曰。我年未半百。已看爾弁突。冠者禮之始。聖人重斯節。加爾以元服。辰良日又吉。幼志自玆棄。成德自玆述。威儀必祗愼。造次罔或失。名緝字敬明。望爾深且切。爲學貴接續。惟敬德乃一。勉勉久不息。光明終透徹。率性斯踐形。庶不愧前哲。毋忝祖先訓。毋若乃翁拙。天其禔爾躬。福履到耈耋。顧我方處困。未免儀度缺。然念成人責。在德不在物。短篇代祝辭。欽哉爾毋忽。十二月。還京。聘南陽洪氏。縣令處宇之女也。

丁巳先生年十六二月。往靈巖謫所。○十月。陪文忠公及伯氏仲氏弟昌立。遊月出山。遍觀道岬寺,北池,東浮屠,南菴諸勝。有奉和諸詩。同伯氏仲氏還京取路同福遊赤壁有酬唱詩

戊午先生年十七四月。往靈巖謫所。○五月。往海南。訪松湖石門諸勝。○九月。文忠公量移鐵原。隨至廣州。入京。○十一月。往鐵原謫所。

己未先生年十八二月。同伯氏仲氏叔氏及弟昌立。遊冷泉。○八月。同伯氏仲氏。遊佛巖。○十月。陪文忠公伯父谷雲先生仲父退憂公及諸兄弟。遊三釜淵。宿龍華寺而歸十二月。還京。

庚申先生年十九正月。女李氏婦生。○二月。往鐵原謫所。○三月。文忠公蒙宥。○同叔氏遊石川寺。○四月。文忠公承召還朝。先生同仲氏季氏。奉羅夫人還京。○十二月。哭妹李氏婦。

辛酉。先生年二十輯澄懷錄。先生雅好山水。慕禽尙之遊。而顧善病。且難於久違親側。旣未遂志。則乃遍覽古今名山記。旁搜諸書。掇其契意者。編成一書。名曰澄懷。作序以識之。見文集後。又選名山記爲四冊。目之曰名山最勝。

壬戌。先生年二十一夏。讀書于衿川之三邈寺。

癸亥。先生年二十二三月。女生。十一月。夭。○十二月。哭弟昌立。

甲子先生年二十三十月。中生員三等第二十名。先生自初决意不赴大科。至是中生貟進士兩解。會闈初日。所製詩。大爲家庭所稱賞。而只參生貟。人皆稱屈焉。自此益絶外慕。好讀書。尤甚思索切深。知解日廣。間喜六朝人詩文。時倣其作。而亦不屑焉。

乙丑。先生年二十四秋。讀書于三角山之白雲菴。

丙寅。先生年二十五

丁卯。先生年二十六八月。文忠公退居楊州。先生往侍。○隨文忠公。移寓渼陰村。旋移成陵村。自是專意爲己之學。讀朱書。

戊辰。先生年二十七二月。隨文忠公。又移渼陰。○七月。隨文忠公。入居楊州之木食洞新屋。

己巳。先生年二十八二月。文忠公南遷于珍島。送至龍仁。○三月。奉羅夫人。往珍島謫所。○四月。文忠公受後命。卒于珍島謫所。奉靈柩及羅夫人。發珍島。五月。至楊州。葬文忠公。時奸兇當國。坤位將傾。文忠公首及於禍。先生遭千古罕有之變於千里窮溟。叫號寃屈。豈有一分生意。而文忠公遺令申申勉戒。以抑哀全保。且以羅夫人在。故忍痛含寃。扶櫬出島。至溫陽改棺斂。達于故山。以禍機之亟。急擧襄事。三年內不離苫堊。執喪諸節。有踰禮制。哀毁柴削。杖而後起。哭泣之聲。痛苦慘裂。聽者雖頑如石木。亦爲之動。至痛貫心。積火熏骨。遂得搖證甚苦。爲終身病根。晩來攝養有方。雖少减而猶未快祛。末疾背腫。盖祟於此云。七月。奉几筵及羅夫人。移寓于金化邑內。○八月。移寓于永平之燕谷村。旋移居鷹巖舊屋。先生旣志於道。至是益俛焉。孜孜饋奠。晨昏之暇。輒誦西銘。體認親切。名齋以惺惺。以主敬存心爲務。日與諸兄講劘。而著正蒙太和篇解,理氣辨,人心道心辨等文字。又箚記爲學節度。以自警省。隨地加工。馴致大進焉。裒集文忠公遺稿。皆手自繕寫。祁寒盛暑。無少怠倦。編成十數卷。

庚午。先生年二十九上仲氏書。論持敬之法。書見文集十月。仲父退憂公卒于長鬐謫所。返櫬楊州。十二月。往哭之。

辛未。先生年三十六月。服闋。○七月。奉羅夫人。移居木食洞。

壬申。先生年三十一秋。營屋于木食洞。○十月。爲文祭仲父靈筵。

癸酉。先生年三十二六月。女生。○十一月。往積城。會外舅洪公外姑趙氏葬。皆爲文以祭女夭。

甲戌。先生年三十三四月。上命復文忠公官爵。致祭。天心悔悟。誅黜兇賊。再正坤位。而文忠公亦復官賜祭。先生情事雖少伸。而猶茹哀。未嘗自同平人。麤衣草履。以終身焉。九月。奉羅夫人。移寓盤溪。

乙亥。先生年三十四二月。女生卽夭。○五月。奉羅夫人。移寓漢江。

丙子。先生年三十五九月。奉羅夫人。還居木食洞。

丁丑。先生年三十六

戊寅。先生年三十七二月。奉羅夫人。還北洞舊第。○八月。同季氏及趙定而,正萬金生時瑞。遊曹溪。金生。湖南人。有酬唱詩。十一月。奉羅夫人。往江都。時伯氏居留江都。

己卯先生年三十八三月。同仲氏往遊松都。歷觀天磨諸勝。金參奉器夏亦偕。從子濟謙,好謙,崇謙,厚謙從之。有酬唱詩。校刊文忠公遺集。

庚辰先生年三十九三月。女李氏婦夭。○五月。往抱川雙谷。葬亡女。○九月。往松都。侍羅夫人。時伯氏居留松都同季氏游覽天磨諸勝。從子致謙,濟謙,彦謙從焉。

辛巳。先生年四十三月。往松都。○伯父谷雲先生卒。爲文以祭四月。除內侍敎官。不就。○往松都。五月。奉羅夫人還京。

壬午。先生年四十一正月。始居圃陰第。第在俊秀坊司圃署舊廨北。先生少嘗自號以杞圃。至是改稱圃陰。五月。子用謙生。

癸未。先生年四十二六月。羅夫人卒。先生天性至孝。羅夫人素有宿患。又經喪變。轉輾沈痼。寧日恒少。先生一心焦憂。竭力將護。晝夜所思度。惟在便親衣服燠寒及飮啖藥餌之節。必審視。而適其當盛暑。深室或侍坐終日。汗出透衣而無倦色。左右服勞。極其便給。夫人性度素嚴。而未嘗少忤。疾患困篤之時。惟先生在側。則心乃安焉。其婉愉之容。洞屬之誠。有足動人。如是者數十年如一日。至是夫人卒。哀毁之至。克盡情文。觀者感服。八月。遷葬文忠公于楊州金村。仍合葬羅夫人。

甲申。先生年四十三十月。往廣州池谷。看亡妹李氏婦遷窆。爲文以祭妹壻及亡妹答金進士楷書。論深衣制度。金進士。是先生同宗而居嶺南。書問深衣制度中可疑處。先生條答之。是後屢有往復書。竝見文集。

乙酉。先生年四十四八月。服闋。

丙戌。先生年四十五十一月。往楊州。會仲母尹夫人葬。

丁亥。先生年四十六五月。復除內侍敎官。不就。○九月。哭女壻李望之。爲文以祭十一月。往高陽城山。看女壻亡女合葬。

戊子。先生年四十七二月。除世子翊衛司副率。不就。○三月。同伯氏仲氏季氏泛舟于三洲。從子濟謙從焉。魚有鳳亦來。有聯句及酬唱詩。四月。仲氏農巖先生卒。爲文以祭

己丑。先生年四十八宿疾添㞃。自己巳後。疾恙輾轉深篤。仲氏卒。哀傷過度。益致澌敗。至是。又添嘔吐泄瀉等證。十一月。擧家出棲于石郊村舍。○文忠公年譜成。初仲氏創草年譜。未及成而屬于先生。自癸未以後。不住編錄。至是成。

庚寅。先生年四十九二月。還京第。○箚辨李霈霖四書異同條辨。李霈霖四書異同條辨。初出來。先生賞其辨博精詳。而以間有未確處。就中庸諸章辨。隨手箚辨焉。

辛卯。先生年五十二月。往交河。看亡女遷窆。○九月。以薦除王子師傅。十月。陞除禮賓寺主簿。皆不就。○疾少愈。同季氏遊水落山之玉流洞。從子養謙,濟謙,彦謙,族孫明行,春行從焉。有酬唱詩。答李參奉顯益書。論大學明德。李辨異同條辨。明德正心章諸說來質。先生就加籤論。李又以籤論。中四條反難。先生答之凡再往復。書並見文集。

壬辰。先生年五十一三月。同季氏遊道峰書院。回龍寺玉流洞。從子養謙,彦謙,信謙,族孫純行從焉。有酬唱詩。秋。往遊楓嶽。歷觀嶺東諸勝。轉入雪嶽。會叔氏數日而還。從子彦謙從行。族姪時保。自楊口縣。來待于雪嶽。內弟羅浚從子厚謙。亦俱會。有酬唱詩及遊記。十一月。送伯氏季氏燕行于坡州。有酬唱詩十二月。擧家出棲于廣州之狎鷗亭村。先生雅有卜居林泉之志。而以羅夫人年高疾篤。爲便承奉。遲留城內。及遭大故。又以疾病沈綿。且苦未得可居之所。常恨遷就。及是。疾恙頗痊。遂决意鄕居。寓于鷗湖之凌虛亭。卽外舅家舊榭也。讀周易。先生自近歲留心周易。至是。以江居靜寂。專意諷讀。玩心高明。有自得之樂。日臻於昭曠。上叔氏三淵先生書。報以手舞足蹈。三淵先生稱其所聞之灑落焉。

癸巳。先生年五十二三月。爲迎伯氏季氏燕行之歸入京。卽還。○五月初三日。卒于伯氏第。四月念後。得背腫。爲便調治。來留伯氏第。初不甚重。醫治失方。證遂危劇。竟至不救。閏五月二十七日。葬于楊州東金村先兆內壬坐丙向之原。在文忠公墓右百餘步許。

今上二年。丙午。文集成。先生早攻文章。旣志道。以爲無益害工。絶不致意。以此所著述甚尠。旣卒。三淵先生裒聚詩文。爲若干卷。至是。門人兪拓基爲慶尙監司。取而印之以活字。

祭文

[编辑]

維歲次癸巳閏五月丁未朔二十四日庚午。叔兄三淵翁。略備酒果之奠。哭祭于亡弟敬明之靈。嗚呼。人之所不免者。一死耳。死之謂歸也。而眞能得所歸者鮮矣。父母之與其身。受以無虧。天地之賦其性。養以無鑿。兩全而復之。方可謂得其所歸。嗚呼。豈易言哉。善乎。朱閱之論。以愚鄙而死者。謂之窮困而歸。强暴而死者。謂之憂鞠而歸。道達於生前者曰榮顯而歸。仁惠於生前者曰欣喜而歸。盖窮困憂鞠。則其路茀矣。榮顯欣喜。則其路坦矣。若君之歸。其庶坦而不茀者乎。嗚呼。君雖未壽。亦五十年在世矣。考其終始。盖無有不善。幼而婉色。得父母之憐。長而恭職。無子弟之過。深體惟疾之憂。則如履淵氷。永執終身之喪。則若抱霜雪。又將推親親之厚。極其孝乎乾父坤母。廣身體髮膚之愛。求全夫仁義中正。積屋漏不愧之敬。上達乎踐形盡性。此其仁孝之大任。而君嘗擔荷之矣。畢竟大限攸局。所留恨者。神化上面事耳。自餘亦可以無憾。吾兄弟素以道義相勉。哀其忝所生而憂命之不立。自其平日而然矣。今日哭君。雖以孔懷之難處。而誠欲撥涕而羨其歸矣。若夫自悼則有之。道之孤也。質之亡也。天根有未究之案也。林下無相從之日也。嗚呼。君於此道。向之忒早矣。自在夫洞陰苫堊之中。抆血刳心。以從事乎聖學者。惟西銘一部。服膺切至。以是立根脚而恢範圍焉。至於玄通之思。精確之見。凡有硏索究勘。必透過數重。務在絶滲漏而遮病弊。論定則莫可奪。雖以仲氏之韶音令辭。動輒摧鋒。而往往屈見而從之。若余鹵莽。意偏而言窒。其於精微可否之卞。無甚參涉。稍稍受君資益而相悅者深。則一合氣味。有大同焉。盖篤信朱子也。病世儒之膚淺也。悶經學之埋沒也。惟此意見。自是吾家法門。未易爲外人道也。以是宮商不出於塤箎。薰郁只存乎棣林。子雲堯夫。不必萬世之俟。而百年知己。取諸天倫而足矣。桑楡晩景。謂保斯樂。而戊子何歲。仲氏捨我而逝矣。今歲何歲。又見君之亡矣。三洲半破之琴。終復絶絃於圃陰乎。噫。朱子以後。義理難盡。農巖稿出。旁註之疑晦橫生。惟是闡繹緖言。以承紫陽之謦咳。恃有君在而今失之矣。君篤於躬修。雅不喜張皇駕說。而然其折衷羣言。啓牖後學。則亦不欲讓於人。比年以來。間有箚錄。皆淵識所發。足知其講道機熟也。余自雪山。始勸以從事大易。謂是神化上事。亦以仲氏之所留恨也。略示以入門假令。則君有犁然之答。旣讀矣。又報以手舞足蹈。去秋過板屋。有靑燈講易之咏。意又耿耿也。至冬所聞。尤極灑落曠然。鷗亭之上。坐想其雪雲魚鳥皆足以觸機會象。何限活潑。余於是時方在玩心樓中。積有玩索。徐待連床而合符焉。覿旣怱怱。仍之以倉卒變故。遂使余抱終身不决之疑。而君則與不可傳者。戢于一木。已矣已矣。痛矣痛矣。平生怡偲之意。衰晩征邁之願。豈只若是而止乎。所欲抽十重之玄關而進步於百尺竿頭者。我實以君爲導師。而今倀倀矣。嗚呼。人有一死。無憾者惟君。若齡筭之盈朒。祿命之窮通。未可混合論也。死有後先。自悼者在我。卽鴈行之疎缺。身世之悽廓。亦宜別項說也。然則在君有乘化翛然之樂。在我有己事難明之憂。以是較之。則雖謂之生不如死。可也。嗚呼。豈不痛哉。始謀君窆所。憂地愜。而邂逅先壠之足。卜得一丘。此殆天隲孝思。使之密邇妥魄。以完其生順死安也。西銘末後語。吾爲君一誦而送之。已矣。嗚呼痛哉尙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