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初群雄事略/卷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滁陽王 國初羣雄事略卷之三
天完徐壽輝
作者:錢謙益 
漢陳友諒
壽輝,一名貞一,姓徐氏,蘄州羅田縣人。至正十一年八月起兵於蘄,十月僭稱皇帝,國號天完,改元治平,在位十年,爲陳友諒所弒。

至正十一年辛卯治平元年。八月,蘄州羅田縣人徐貞一,名壽輝,與黄州麻城人鄒普勝等以妖術陰謀聚衆,遂舉兵爲亂,以紅巾爲號。

初,徐貞一本湖南人,姿狀龐厚,無他長,生平以販布爲業,往來蘄、黄間。是時,瀏陽有彭和尚,能爲偈頌,勸人念彌勒佛,遇夜,燃火炬、名香,念偈拜禮,愚民信之,其徒遂衆。將爲亂,思得其主。一日,貞一於鹽塘水中浴,[1]衆見其身有光,皆驚異,遂立爲帝,反於蘄春,[2]東南遂大亂。湖廣、江西、浙江三省城池多陷没,開蓮臺於蘄春。然資性寬縱,權在臣下,徒存空名爾。《草木子》。
壽輝卽貞一,體貌魁岸,木強無他能,以燒香聚衆起。初,袁州慈化寺僧彭瑩玉以妖術惑衆,其徒周子旺因聚衆欲作亂,事覺,元江西行省發兵捕誅子旺等。瑩玉走至淮西,匿民家,捕不獲。既而麻城人鄒普勝復以其術鼓妖言,謂:「彌勒佛下生,當爲世主。」遂起兵爲亂。以壽輝相貌異,衆乃推以爲主,舉紅巾爲號。《太祖實録‧徐貞一本傳》。
至正辛卯,中原盗起,壽輝行山中,獲鑒鐵十斤。麻城鐵工鄒普勝居耦壽輝,夜夢有黄龍蟠其鐵碪。明日,壽輝携鐵過之,令製䥳鉏,蹲坐鐵碪上。普勝心異之,告之曰:「今天下尚須䥳鉏活耶?當煉一劒贈君耳。」于是兩人深相結,陰謀舉大事。會彭和尚妖黨作亂,普勝乃與衆共推壽輝爲主,舉兵,以紅巾爲號,借聖人堂於多雲山中。[3]溪水日再潮,溪傍有巨石狀類艤舟,壽輝命鑿一穴,樹桅其上,祝之曰:「天助壽輝,當揚帆出溪口。」石爲行十餘丈,壽輝遂決意反。《湖廣總志》。
彭祖師惑荊、襄民,徐貞一據蘄州稱帝,徵饒郡民,率衆掠江浙。俞本《紀事録》。

九月,徐壽輝陷蘄水路及黄州路。

徐壽輝僞將倪文俊擊敗元威順王寬徹普化於金剛臺。

壽輝起蘄、黄,威順王寬徹普化與其子別帖木兒、答帖木兒引兵至金剛臺,壽輝部將倪文俊敗之,執別帖木兒。威順王,世祖之孫,賜金印,鎮武昌。《元史‧威順王傳》。
沔陽盗倪文俊,號蠻子,世以漁業,居黄州黄陂。其生之夕,母夢有白虎入室。及徐僭號,倪爲僞相,用多[槳]漿。船,疾如風,晝夜兼行湖江,出人不意,故多克捷,所至殺害,擄威順王諸子,妻其妃子。庚申帝特降詔招撫,然亂端已成,俱無所及,王諸子皆爲所殺,荊、岳、潭、鄂、黄、蘄、澧、六、常德、寶慶、江、處、洪、吉等州,[4]皆爲所據。然驕恣不撫其下,後竟爲其下所殺。[5]先一夕,母復夢白虎死,遂遇戮。戮之二日前,有大星落蠻子舟前,蠻子曰:「又有大官人當死吾手!」不知其身當之也。其弟倪文郁同亂,後封長沙王,鎮岳州。蠻子誅,文郁亦見殺。獨季弟倪七不從亂,亦不及禍,今尚居漢川縣,耕稼爲業,富於牛田。《草木子》。
是時蘄州總管李孝先分守蘄州縣,死之,贈河南參政,謚義愍。王逢《詩序》。

十月,徐壽輝據蘄水爲都,國號天完,僭稱皇帝,改元治平,以鄒普勝爲太師。

攻陷饒州,又陷信州。

時魏中立以陜西行臺御史中丞遷守饒州,以義兵擊賊,被執,以紅巾被其身,中立叱之,鬚髯盡張,執歸蘄水,大駡不已,遂被害。信州總管于大本,[6]值賊首項甲破東門而入,執大本至蘄水,爲俘獻,僞主釋其縛,畀僞印一紐,大本投印於地,指僞主痛詈之,亦遇害。《元史‧忠義傳》。

至正十二年壬辰治平二年。正月丙辰,徐壽輝遣僞將丁普郎、徐明遠陷漢陽。丁巳,陷興國府。己未,徐壽輝遣鄒普勝陷武昌,威順王寬徹普化、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和尚棄城走。

詔追奪寬徹普化印,而誅和尚。《元史‧寬徹普化傳》。
正月,孟海馬陷襄陽,徐真逸陷湖廣,其將曾元帥陷安陸、江陵。《庚申外史》。

辛酉,徐壽輝僞將曾法興陷安陸府,知府丑閭戰不勝,死之。

蘄賊曾法興犯安陸,丑閭敗賊前隊,乘勝追賊,而賊自他門入,亟還,朝服坐公堂。賊脅以白刄,丑閭疾叱之,賊以刀斫右脅,斷而死。《元史‧忠義傳》。

辛未,徐壽輝兵陷沔陽府。

蘄黄賊逼境,推官俞述祖領民兵守緑水洪。城陷,被執。械至僞主徐壽輝所,述祖駡不輟,壽輝怒,支解之。《元史‧忠義傳》。

壬申,中興路陷,山南宣慰司同知月古輪失出戰,衆潰,宣慰使錦州不花、山南亷訪使卜禮月敦皆遁走。

寇犯中興,山南廉訪使卜禮敦以兵與抗,射賊多死。明日,擁衆來襲東門,力戰被執,不屈而死。又明日,賊復來攻中興,判官上都統兵出擊之。既而東門失守,上都倉皇反鬪,被執,大駡,賊刳其腹而死。《元史‧忠義傳》。
按:《順帝本紀》:「廉訪卜禮月敦遁。」而《忠義傳》云:「被執死。」當以《忠義傳》爲正。

二月乙酉,徐壽輝兵陷江州,總管李黼死之,遂陷南康路。

初,盗陷蘄、黄,造船北岸,銳意南攻。九江雖下流,實東西襟喉之地。黼上攻守之策於江西行省,請兵屯江北,以扼賊衝,不報。及渡江,陷武昌,舳艫蔽江而下,江西大震。乘勝破瑞昌,右丞孛羅帖木兒方軍於江,聞之遁。遊兵至境,倉卒無號,墨士卒面,統之出戰,賊大敗,殺獲二萬餘。[7]黼曰:「賊不利於陸,必以舟薄我。」乃以長木數千,冒鐵錐於杪,暗植沿岸水中,逆刺賊舟,謂之「七星樁」。賊舟揚帆順流而下,舟遇樁不得動,黼發火翎箭射之,焚溺無算。時西自荊湖,東際淮甸,守臣往往棄城遁,黼守孤城,提孱旅,中外援絶。二月甲申,賊將薄城,分省平章政事禿堅不花自北門遁。賊攻入東門,與之巷戰,知力不敵,揮劒叱曰:「殺我!無殺百姓!」賊自巷背來,刺黼墜馬,與從子秉昭俱駡賊而死。《元史‧忠義傳》。

丙戌,徐壽輝兵陷岳州。

徐壽輝僞將歐普祥陷袁州。

普祥,黄州黄岡人。歲辛卯,從徐壽輝以燒香起兵,爲元帥,人稱爲歐道人。壬辰二月,引兵掠江西諸郡縣,攻陷袁州,焚室廬掠人民以去,遣別將守之。既而分宜縣人彭繼凱與元帥別速堅起義兵復袁州,普祥怒。九月,復往攻之,不克,乃攻陷分宜、新喻等縣,括其丁壯,團結營寨。癸巳二月,復攻袁州,元帥別速堅與萬戶寶同等堅守。[8]城中民困食盡,死者相枕藉。十二月,城陷,普祥遂據之,分兵陷吉安、福瑞之上高等縣。與元兵屢戰屢勝,壽輝累加普祥左丞、大司徒、袁國公。普祥性殘暴,所過,室廬皆焚蕩俘掠無遺。[9]庚子歲,陳友諒弒壽輝,徵兵於普祥,普祥不聽其節制。壬寅,王師取江西,普祥令其子文廣納欵歸附,上厚賜之,命普祥仍以本部軍馬守袁州。甲辰六月丁巳卒。《太祖實録‧歐普祥本傳》。
至正十二年,歐道人據袁州。俞本《紀事録》。

三月丁未,徐壽輝僞將許甲攻衡州,洞官黄安撫敗之。僞將陶九陷瑞州,總管禹蘇福、萬戶張岳敗之。甲子,僞將項普畧陷饒州路,[10]遂陷徽州、信州。

壬辰正月,湖廣陷,禿堅不花由江州遁還。二月,普顔不花將兵往江州,至石頭渡,遇賊,戰敗,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卽懷省印遁走。普顔不花還,與章伯顔定城守之計。後數日,道童始自南昌民家來歸。三月,賊衆來圍城,凡兩月,民無離志,因奪擊,敗賊,走之。《元史‧道童傳》。
《饒志》:彭翼達、項普畧破吉安路。彭翼達卽彭和尚,一名妖彭。《平胡録》。[11]

閏三月乙酉,徐壽輝僞將陳普文陷吉安路,鄉民羅明遠起義兵復之。

閏月十三日,蘄黄紅巾自江州直抵廬陵,攻破吉安,鄉民羅明遠復之。《平胡録》。
已而,陳普文反兵復陷其城。《太祖實録》。

丁酉,湖廣行省參知政事鐵傑以湖南兵復岳州。

四月乙卯,鐵傑及萬戶陶夢楨復武昌、漢陽,[12]尋再陷。

辛未,荊門知州聶炳復荊門州。

炳知荊門州纔半歲,淮、漢賊起,荊門不守。炳出募士兵,得衆七萬,復荊門。又與四川行省平章咬住復江陵,其功居多。《元史,忠義傳》。

五月己卯,[13]咬住復中興路。

野峻台升四川行省參政,與平章咬住討賊。賊方據巴東縣,攻拔之,平歸、峽等州,[14]進拔枝江、松滋兩縣,乘勝趨江陵,據清水門,與賊戰三時頃,咬住軍止百步外不救,賊飛鎗刺之,遂死。《元史‧忠義傳》。

七月庚辰,饒、徽賊犯昱嶺關,陷杭州路。

賊攻昱嶺關,鎮撫桂完澤再戰關下,皆勝。尋與其妻弟全德皆被執,[15]反縛於樹,臨以白刄。完澤呼德曰:「全舅,男子漢卽死,不可聽賊!」因大駡。賊怒,剖二人之腹而死。《元史‧忠義傳》。
賊犯餘杭,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樊執敬調兵出戰,皆不利。賊至,執敬遽上馬率衆出,中途與賊遇,射死七人。賊填咽街巷縱火,衆潰,執敬奮刀斫賊,中槍而墮,從僕田也先馳救之,亦中槍死。《元史‧忠義傳》。
壬辰秋,蘄、黄徐壽輝賊黨攻破昱嶺關,徑抵餘杭縣。七月初十日,入杭州城,僞帥項、蔡、楊、蘇,一屯明慶寺,一屯北關門妙行寺,稱「彌勒佛出世」以惑衆。浙省參政樊時中執敬死於天水橋,寶哥與妻同溺于西湖。其賊不殺不淫,招民投附者注姓名於簿,籍府庫金銀,悉輦以去。至二十六日,浙西廉訪使自紹興率鹽場竈丁過江,同羅木營官軍剋復城池,賊遂潰散。三平章定定逃往嘉興,郎中脫脫過江南,越數日,携省印來會,權署省事,至是,亦回。四平章教化自湖州統軍歸,舉火焚城,殘傷殆盡。附賊充僞職者范縣尹等,明正典刑,里豪施尊禮、顧八爲迎敵官軍,咼於市,家產悉没縣官,明慶、妙行亦然。省都事以下,坐失守城池,罷黜不敍;省官復任如故。朝廷法度既墮,刑賞失宜,欲天下太平,不可復得矣。《輟耕録》。

董搏霄率兵攻杭州,遂復徽州。

摶霄從江浙平章教化移軍援江南,遂渡江至湖州德清縣,而賊已陷杭州。摶霄曰:「賊皆野人,見杭城子女玉帛,必縱慾,不暇爲備,宜急攻之。今若退保湖州,賊乘勢直趨京口,則江南不可爲矣。」拔劒誓諸將,遂進兵杭城。賊迎敵至鹽橋,凡七戰。追殺至清河坊,賊奔接待寺,塞其門而焚之,遂復杭州。徽、饒賊復自昱嶺關寇於潜。摶霄以臨安、新溪爲入杭要路,分兵守之,而進兵叫口及虎檻,遇賊,大破之,遂復於潜。既又復昌化縣及昱嶺關,降賊將潘大淵二千人。[16]賊復攻獨松、百丈、幽嶺三關,摶霄乃先以兵守多溪,扼三關要路,而分三軍出三關,會兵搗賊巢,遂乘勝復安吉,克廣德。有蘄賊與饒、池諸賊復陷徽州,賊中有道士能作十二里霧。摶霄以兵擊之,已而妖霧開豁,諸伏兵皆起,襲賊後,斬首數萬級,獲道士,焚其妖書而斬之。遂平徽州。《元史‧董摶霄傳》。
七月,紅巾陷錢塘。九月,陷吴興、延陵。十月,陷江陰州。州大姓許晉,字德昭,與其子如璋聚無賴惡少,資以飲食。賊四散抄掠,誘使深入,殪而埋之。戰於城北之祥符寺,父子皆死。《輟耕録》。

徐壽輝僞將王善、康壽四、江二蠻等陷福安、寧德等縣。趙普勝、周驢等據池陽、太平諸州郡。

賊自邵武間道逼福寧,知州王伯顔與監州阿撒都剌分扼險阻。賊帥王善俄擁衆直壓州西門,伯顔麾下惟白挺市兒數百人。賊以長鎗舂馬,馬仆,見執。善說伯顔降,爲我尹此州。伯顔嚼舌出血,噀善面,唾駡之,挺頸受刄。頭斷,湧白液如乳。明年,州有僧林德誠起兵討賊,望空呼曰:「王州尹宜率陰兵助我!」賊方祀神,覩紅衣軍來,以爲僞帥康將軍,亟往迎之,無有也,四面皆青衣官軍。賊大敗,斬其酋江二蠻,福寧遂平。《元史‧忠義傳》。

八月,安陸賊將俞君正復陷荊門州,知州聶炳死之。賊將黨仲達復陷岳州。

俞君正合兵來攻荊門,炳率孤軍晝夜血戰,城陷,被執,極口駡不絶。賊以刀抉其齒盡,乃斷左臂而支解之。未幾,賊陷潜江縣,達魯花赤明安達爾擒其將劉萬戶,進營蘆洑,賊衆奄至,其家殲焉。《元史‧忠義傳》。
襄陽路達魯花赤孛羅帖木兒率義兵進次潜江縣,[17]梟賊將劉萬戶、許堂主等。賊大至,與戰抵暮,咬住等軍各當一面,不能救。孛羅帖木兒被重創,見執,駡賊遇害,一家死者二十有八人。《元史‧忠義傳》。

九月乙亥,俞君正復陷中興路,咬住領兵與戰於樓臺,敗績,奔松滋,[18]本路判官上都死之。

癸未,中興義士范忠偕荊門僧李智,率義兵復中興路,俞君正敗走。

江西平章星吉與賊戰於湖口,死之。

星吉至江東,詔令守江州。時江州已陷,賊據池陽,號百萬。吉募兵得三千人,泝江而上。四月,復池州,又復桐陵,敗賊於白馬灣,追及於白湄,擒其僞相周驢,奪船六百艘,死者蔽江,江水爲赤。[19]乃命諸將分道討賊,復貴池、石埭、建德諸縣。時賊久圍安慶,焚營解去。進復湖口縣,克江州,命王惟恭栅小孤山,而自駐番陽口,綴江湖要衝以圖恢復。時湖廣已陷,江西被圍,淮、浙亦多故,[20]轉戰六月餘,[21]兵食俱竭。九月二十日,賊取蘆葦編爲大筏,杜上下流,縱火夾攻,我軍殊死戰,且盡,星吉從子伯不花將親兵數千人亦死。賊射星吉,中目,仆舟中。賊素聞其名,舁置密室中。至旦少蘇,饋以食,星吉斥之,不復食,凡九日,忽自力起,北面再拜而絶。九月二十九日也。《元史‧星吉傳》、宋濂《星吉公神道碑》。

江浙行省平章卜顔帖木兒救安慶,賊解圍去。

徐壽輝兵侵江東、西,詔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顔帖木兒討之。時星吉、蠻子海牙皆駐太平,宿留不進。[22]卜顔帖木兒乃與俱前,復銅陵、池州,[23]遂遣將分討,而自駐池口,以防遏上流。江州再陷,星吉死之,蠻子海牙與威順王軍俱潰而東。安慶被圍益急,卜顔帖木兒卽大發帑藏以周之,潰軍皆大集,安慶之圍遂解。《元史‧卜顔帖木兒傳》。
冬十一月,賊悉衆寇安慶,水陸並進,上萬戶蒙古丑厮連破之,輕舟往追,中流矢卒,是月二十九日也。先是,丑厮鎮江陰,時海內無事,州人王逢謂曰:「太歲在辰,侯當保障一方,戰勝,後恐不利。」已而果然。《梧溪集》。
按︰星吉之死,《元史續編》、《平胡録》載在十一月。今以《星吉神道碑》正之。

冬,徽州陷,常萬戶張珍引兵伏橫林,連敗之,乘勝深入,常悉平。

至正十三年癸巳治平三年。三月,卜顔帖木兒復江州。

三月,賊衆十萬攻池州,卜顔帖木兒命諸將分番與戰,大敗之,乘勝率舟師以進。五月,與戰於望江,又戰小孤山及彭澤,又戰龍開河,皆破走之,進復江州。《元史‧卜顔帖木兒傳》。

五月辛未,江西行省左丞相亦憐真班、江浙行省左丞老老引兵取道自信州,元帥韓邦彦、哈迷取道由徽州、浮梁,同復饒州,蘄、黄等賊望風皆奔潰。

六月,答失八都魯克復安陸府。

七月壬申,湖廣行省參知政事阿魯輝復武昌及漢陽府。江浙行省平章卜顔帖木兒復蘄州。

七月,卜顔帖木兒進兵攻蘄州,擒僞帥魯普泰,遂克其城。進兵道士洑,焚其栅,抵蘭溪口,[24]殲黄連寨賊巢。[25]分兵平兩巴河,於是江路始通。[26]《元史‧卜顔帖木兒傳》。

十月丁未,廣西元帥甄崇福復道州,誅賊將周伯顔。

十二月,江浙平章卜顔帖木兒等擊徐壽輝於蘄水,敗之,壽輝遁走。

十一月,卜顔帖木兒與蠻子海牙、四川行省參知政事哈臨禿、左丞桑禿失里、[27]西寧王牙罕沙軍合,而湖廣左丞伯顔不花等軍皆會。十二月,分道進攻蘄水縣,拔其僞都,獲僞將相而下四百人,徐壽輝僅以身免。《元史‧卜顔帖木兒傳》。
星吉大夫以舟師自安慶征湖廣,至湖口,適與蘄黄紅巾遇,風勢不利,敗績,死之。紅巾遂順江而下,攻安慶,爲義兵所破,大敗南還。既而蠻子海牙中丞復總水軍義軍南征,破黄連大寨,徐貞逸等遁入黄梅山中及沔陽湖中。官軍盡復武昌等處。未幾,盡抽軍下據廬州,官軍勢退,而賊勢復熾矣。亦憐真班丞相以馬步軍由江東援江西,至龍興,逾月而卒。左丞火爾赤總其兵,攻臨江,復瑞州,進攻袁州,與歐軍相持,數年不決,後卒敗亡。《庚申外史》。

僞將王善陷福州府,巡檢劉濬敗死。濬子健起兵誅善。

江西賊帥王善寇閩,破羅源,分兩道攻福州。連江縣寧善鄉巡檢劉濬拒之辰山。俄聞福州陷,衆多潰去。濬帥其子健進兵,遇賊於中麻,鏖戰三時頃,濬中箭墮馬,健下馬掖之,俱被擒。濬戟手大駡,賊斫其手指盡,次兩腕與足。濬駡彌厲,遂割其喉舌而死。健亦以死拒賊,善義之,舍健使瘞父屍。健歸,請兵於帥府,弗聽。盡散家貲,結死士百人,詐爲工商流丐,入賊中。夜半,發火大譟,賊驚擾,自相屠戮,健手斬殺其父者張破四,并擒善及寇首陳伯祥來獻,磔之。《元史‧忠義傳》、《龍飛紀畧》。

至正十四年甲午治平四年。三月,江西左丞相亦憐真班卒。

江西自道童政治懈弛,亦憐真班至,風采一新,盗賊謀歸欵。至是卒,所部爲之喪氣。《元史續編》。

十二月,詔威順王寬徹普化還鎮湖廣。

寬徹普化率領王子及本部怯薛丹,屢討賊立功。十四年,詔復鎮武昌,還其金印。《元史‧威順王傳》。

至正十五年乙未治平五年。正月丁丑,徐壽輝僞將倪文俊復陷沔陽府。

寬徹普化命其子報恩奴、接待奴、佛家奴同湖廣元帥阿思南,以大船四十餘只,水陸並進,至沔陽攻徐壽輝僞將倪文俊,且載妃妾以行。兵至漢川縣雞鳴汊,水淺,船擱不能行,文俊以火筏盡焚其船。接待奴、佛家奴皆遇害,而報恩奴自死,妃妾皆陷,寬徹普化走陜西。《元史‧威順王傳》。

三月癸巳,徐壽輝兵陷襄陽路。

五月庚戌,倪文俊自沔陽陷中興路,元帥朶兒只班死之。

七月壬寅,倪文俊復陷武昌、漢陽等路。

蘄黄賊陷宣州,嘉議大夫、禮部尚書致仕汪澤民死之。

九月己亥,倪文俊圍岳州路。

十一月庚戌,賊陷饒州路。

至正十六年丙申治平六年。正月,倪文俊建僞都於漢陽,迎徐壽輝居之。

三月壬午,徐壽輝復寇襄陽。

丙申,倪文俊陷常德路,總兵官俺都剌遁。

五月丙申,倪文俊陷澧州路。

六月,卜顔帖木兒復池州,以軍守之,尋卒。

是年十一月,卜顔帖木兒卒。《元史‧卜顔帖木兒傳》。

八月庚申,倪文俊陷衡州路,元帥甄崇福戰死。

十二月,[28]倪文俊陷岳州路,殺威順王子歹帖木兒。湖廣參知政事也先帖木兒與左江義兵萬戶鄧祖勝合兵復衡州。[29]

至正十七年丁酉治平七年。二月,倪文俊陷峽州,[30]破轆轤關。明玉珍進陷川蜀諸郡,因據守之。

五月丙申,大明將常遇春克青陽縣,[31]趙普勝敗走。

遇春遣興國翼分院院判趙忠、元帥王敬祖等攻池州之青陽縣。蘄州徐壽輝將趙普勝出兵來距,敬祖以數十騎衝其陣,陣亂,衆兵乘勢疾擊,遂破之,克其縣。趙普勝者,本巢湖水軍元帥,初與與俞通海等皆來降,中道叛去,降於壽輝。爲人驍勇,善用雙刀,人號爲雙刀趙云。《太祖實録》。
至正十二年,雙刀趙據含山,聚衆結水寨,稱彭祖家。十五年正月,克彭祖水寨、含山縣。十六年六月,院判趙子忠攻池州青山,[32]不克,守賊乃雙刀趙。十七年,郎中段興守銅陵,雙刀趙聞興威名,不敢侵。十一月,院判趙子忠并帳前黑先鋒攻青不克,俱陷。[33]俞本《紀事録》。

九月,倪文俊謀殺其主徐壽輝不果,自漢陽奔黄州,壽輝僞將陳友諒襲殺之,友諒遂自稱平章。

十二月,明玉珍據成都。

玉珍爲文俊守蜀,文俊死,玉珍遂自據之,蜀中郡縣皆附。《平胡録》、《元史續編》。

陳友諒寇安慶,守將余闕拒却之。

十五年,拜闕江淮行省參知政事,仍守安慶。池州趙普勝帥衆攻城,連戰三日敗去。未幾又至,相距二旬始退,懷寧縣達魯花赤伯家奴戰死。十七年,趙普勝同青軍兩道攻城,拒戰一月餘,竟敗而走。秋,拜淮南行省左丞。[34]安慶倚小孤山爲藩蔽,命義兵元帥胡伯顔統水軍戍焉。[35]十月,沔陽陳友諒自上游直擣小孤山,伯顔與戰四日夜不勝,急趨安慶。賊追至山口鎮,明日癸亥,遂薄城下。[36]闕遣兵扼於觀音橋。俄饒州祝寇攻西門,闕斬却之。乙巳,賊乘東門,紅旗登城,闕簡死士力擊,賊復敗去。[37]戊申,賊并軍攻東西二門,又却之。《元史‧余闕傳》。

至正十八年戊戌治平八年。正月丙午,陳友諒陷安慶路,守將余闕死之。

賊樹栅起飛樓,[38]金鼓震地,晝夜不得息。癸卯,賊益生兵攻東門。丙午,普勝軍東門,友諒軍西門,祝寇軍南門,四面蟻集。西門勢尤急,闕自當之,徒步提戈爲士卒先,孤軍血戰,斬首無算,而闕亦被十餘創。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闕引刀自剄,墮清水塘中。妻及子女皆赴井死。《元史‧余闕傳》。
闕三上宰相書,不達,援兵亦不至,故城陷而死。《庚申外史》。
友諒義闕之死,求其屍,殮葬於西門之外。《陳氏事蹟》。

四月甲申,陳友諒陷龍興路,省臣道童、火你赤棄城遁。[39]

陳友諒復攻江西城,火你赤素與道童不相能,且貪忍不得將士心,見城且陷,遂夜遁去。道童亦棄城退保撫州路。賊追者至,遂爲所害。《元史‧道童傳》。
吴當字伯尚,[40]澄之孫也。陳友諒陷江西諸郡,火你赤棄城遁,當乃戴黄冠,着道士服,杜門不出。友諒遣人辟之,當卧床不食,以死自誓,乃舁床載之舟,送江州,拘留一年,終不爲屈。遂隱居廬陵吉水之谷坪。[41]逾年,以疾卒。《元史‧吴當傳》。
是歲,陳友諒陷江西龍興,司徒道童、左丞火你赤、總管安謙棄城從西門走撫州。[42]賊陷瑞州,[43]守臣臨江同知、給事中死之。[44]至臨江,守臣定住降之。陷吉安,宣差尚書總管海尚書死之。陷撫州,達魯花赤完者帖木兒被獲,義不屈節,死之。《庚申外史》。
甲午,陳友諒遣王奉國陷瑞州路。己巳,徐壽輝平章陳友諒遣其將趙普勝自樅陽寇池州,陷之,樞密分院院判趙忠被執。

五月壬寅,陳友諒遣康泰、趙琮、[45]鄧克明等以兵寇邵武路。庚戌,陳友諒陷吉安路。辛酉,陷撫州路。

六月癸酉,大明中翼右副元帥謝再興、元帥趙德勝、總管劉貞率兵畧石埭縣,與陳友諒兵遇,戰敗之,擒其將錢清、孟友德、張遵道等及部卒四百餘人。

八月庚辰,陳友諒兵陷建昌路。

九月乙丑,陳友諒陷贛州路,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全普庵撒里及總管哈海赤死之。

江西下流諸郡皆爲友諒所據,遣其將幸文才率兵圍贛,登城拒戰凡四月,義兵萬戶馬合某沙欲舉城降,普庵撒里不從,遂自剄。城陷之日,哈海赤謂賊曰:「與汝戰者我也,毋殺贛民,當速殺我。」遂見殺。《元史‧忠義傳》。

十月戊子,元帥羅友賢復取建德縣。

時陳友諒將趙普勝既陷池州,又攻建德縣,陷之。友賢退軍祁門,收集精銳,復出與戰,敗普勝於葛公嶺,斬其萬戶汪彦章,普勝遁去,友賢遂復取建德。《太祖實録》。

十一月,陳友諒陷汀州路。

至正十九月己亥治平九年。正月甲午,陳友諒兵陷信州路,守臣廉訪副使伯顔不花的斤力戰死之。

十八年,友諒遣王奉國寇信州,號二十萬。明年正月,伯顔不花的斤自衢引兵援焉。遇奉國城東,力戰,破走之。二月,友諒弟友德營於城東,繞城植木栅,攻我益急。日夜與賊鏖戰,糧竭矢盡,而氣不少衰。軍民食草苗、茶紙,既盡,括靴底煮食之,又盡,掘鼠羅雀,及殺老弱以食。六月,奉國親來攻城,穴地百所,或魚貫梯城而上。城陷,伯顔不花的斤力戰不勝,遂自刎。《元史‧忠義傳》。

三月癸巳,陳友諒遣兵由信州略衢州,復遣兵陷襄陽路。丁巳,陳友諒將趙普勝寇寧國之太平縣,總制胡惟賢命萬戶程允同、[46]義士汪秉叔率鄉兵五千擊敗之。普勝復寇陵陽、石埭等縣。大明僉院張德勝與戰於栅江口,復破走之。

四月癸酉,大明兵復池州。

初,趙普勝既陷池州,遣別將守之,而自據樅陽水寨,數往來侵掠境上。元帥徐達遣院判俞通海等往擊,敗之,俘其將趙牛兒等。普勝棄舟陸走。又擒其部將洪鈞等,并獲艨艟數百艘,遂復池州。《太祖實録》。

五月,趙普勝破石埭、太平二縣,段興、王卿力戰死。

六月,大明僉院俞通海率兵攻趙普勝,不克而還。

諸將患之,上曰:「普勝雖勇而寡謀,友諒挾主以令衆,上下之間,心懷疑貳,用計以離之,一夫之力耳。」時普勝有門客頗通術數,常爲普勝畫策,普勝尊爲謀主。乃使人陽與客交,而陰間之。又致書與客,故誤達普勝,普勝果疑客,客懼不能安,遂來歸。於是厚待客,客喜過望,傾吐其實,盡得普勝平日所爲。乃重以金幣資客,潛往說友諒所親以間普勝,普勝不之覺,見友諒使者輙自言其功,悻悻有德色,友諒由是忌之。《太祖實録》。

八月辛酉,倪文俊餘黨陷歸州。

九月癸巳,大明元帥徐達敗趙普勝,克潛山縣。

徐達、張德勝率兵自無爲登陸,夜至浮山寨,擊走趙普勝部將胡總管,敗之於青山,追至潛山界。陳友諒參政郭泰引兵自瀇沙河迎戰,德勝復大破之,斬郭泰,獲馬騾牛畜千餘,軍資無筭,遂克潛山縣,命詹元帥守之。《太祖實録》。
七月,上以姪朱文正同徐達、俞通海等水陸進攻安慶,不克。八月,大軍由潛山回,遂克無爲州。張德勝攻淝州,俞通海青溪口破雙刀趙海船。[47]俞本《紀事録》。

乙未,陳友諒殺其將趙普勝。

初,友諒既忌普勝,又有言普勝欲歸於我者,及是,憤潛山之敗,友諒益欲殺普勝。乃詐以會軍爲期,[48]自至安慶圖之。普勝不虞友諒之圖己,聞其至,具燒羊迎於鴈汊,登舟見友諒,友諒就執殺之,併其軍。初,友諒與普勝攻陷安慶,令普勝守之。至是殺普勝,卽生釁於我。《太祖實録》。

十月壬申,大明元帥俞廷玉攻安慶,不克,卒於軍。

十一月戊辰,陳友諒兵陷杉關。

十二月,陳友諒以江州爲都,迎僞主徐壽輝居之,自稱漢王。

友諒遣兵畧衢州,破杉關,而自引兵至江州,迎壽輝。初,壽輝聞友諒破龍興,欲徙居之,友諒忌其來不利於己,不從,壽輝不得已而止。至是,壽輝復欲往,友諒遣人止之,不聽,引兵發漢陽,十二月至江州。友諒陽出迎,而伏兵於城西門外。壽輝既入,門閉而伏發,盡殺其部屬,惟存壽輝。乃以江州爲都,奉壽輝居之。友諒遂自稱漢王,立王府於城西門外,置官屬。自是,事權一歸於友諒,壽輝但擁虛位而已。《太祖實録‧徐壽輝本傳》。

至正二十年庚子治平十年。正月,陳友諒兵寇池州,徐達擊敗之。

友諒既殺趙普勝,卽有窺池州之意。上察知之,乃遣常遇春往池州與徐達共禦之,[49]使謂曰:「友諒兵至,當以五千人守城,遣萬人伏九華山下,俟彼兵臨城,城上揚旗鳴鼓,發伏兵往絶其後,破之必矣。」友諒兵至,其來甚銳,直造城下。城上揚旗鳴鼓,伏兵悉起,緣山而出,循江而下,絶其歸路;城中出兵夾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生擒三千餘人。友諒遣使來曰:「此戰非我意,乃巡邊者偶戰耳。」其矜詐如此。《太祖實録》。

閏五月丙辰,陳友諒陷太平。

友諒攻城,三日不得入,乃引巨舟泊城西南,士卒緣舟尾攀堞而登,城陷,守將樞密院判花雲及院判王鼎、知府許瑗俱死之。《太祖實録》。

戊午,陳友諒弒其主徐壽輝於采石。

初,友諒之犯太平,挾壽輝以行。既陷太平,志盈滿,急謀僭竊。乃於采石舟中,先使人詣壽輝前,佯爲白事,陰令壯士持鐵撾自後擊碎其首,弒之。壽輝死,友諒遂以采石五通廟爲行殿,舁殿中神像顛倒置門外,而僭位其中。羣下草次行禮於江岸,又值大雨,冠服皆濡濕,畧無儀節,識者知其必無成。《太祖實録》。
陳友諒乘勝下江南,[50]至太平,弒徐真逸於舟中而自立。既而大敗於金陵,南還後,於江州建都焉。《庚申外史》。
友諒既殺倪文俊,遂率兵攻金陵,謀篡位,乃勒死徐壽輝於采石。是年五月,友諒既弒壽輝,改大義元年,則天啟、天定,豈友諒已不用治平乎?《平胡録》。
按《元史‧順帝紀》五月丁亥朔,陳友諒弒其僞主徐壽輝於太平路。《實録》載在閏五月陷太平之後,似當以《實録》爲正。

校勘記

[编辑]
  1. 「水中浴」,原本訛「中」爲「口」,據《草木子》改。
  2. 「蘄春」,原本訛「春」爲「黄」,據《草木子》改。
  3. 「借」,原本作「駐」,意不明,據《適園》本改。
  4. 原本訛「六」爲「陸」、「處」爲「虔」,據《草木子》改。
  5. 「後竟爲其下所殺」,原本脫「其下」,據《草木子》補。
  6. 「于大本」,原本訛「于」爲「於」,據《元史》卷一九五《忠義傳》改。
  7. 「殺獲二萬餘」,原本訛「二」爲「一」,據《元史‧忠義傳》改。
  8. 「寶同」,原本訛「寶」爲「實」,據《太祖洪武實録》卷一四改。
  9. 「室廬皆焚蕩俘掠無遺」,原本作「室廬皆焚掠俘斬無遺」,據《太祖洪武實録》卷一四改。
  10. 「僞將項普畧陷饒州路」,原本脫「陷」,《元史》卷四二《順帝五》至正十二年三月條載︰「甲子,徐壽輝僞將項普略陷饒州路。」從補。
  11. 此條疑是錢氏按語。《平胡録》按稱︰「《饒志》作彭翼遣(達)項普略破吉安路。」
  12. 「陶夢楨」,原本訛「楨」爲「禎」,據《元史》卷四二《順帝五》改
  13. 「五月己卯」,原本訛「己」爲「乙」,五月無「乙卯」,《元史》卷四二《順帝五》至正十二年五月條載︰「己卯,咬住復中興路。」據改。
  14. 「平歸、峽等州」,原本訛「峽」爲「陝」,據《元史》卷一九五《忠義傳》改。
  15. 「全德」,《元史》卷一九五《忠義傳》作「金德」,下文「全舅」作「金舅」。
  16. 「二千人」,原本衍「等」,訛「二」爲「三」,據《元史》卷一八八《董霄摶傳》删、改。
  17. 「孛羅帖木兒」,原本訛「孛」爲「索」,據《元史》卷一九五《忠義傳》改,下同。
  18. 「奔松滋」,原本脫「奔」,據《元史》卷四二《順帝五》補。
  19. 「江水爲赤」,原本訛「赤」爲「白」,據《星吉公神道碑銘》改。
  20. 「淮、浙亦多故」,原本訛「多」爲「厄」,據《星吉公神道碑銘》改。
  21. 「轉戰六月餘」,宋濂《宋學士文集》卷一八《星吉公神道碑銘》作「轉戰六百餘所」。
  22. 「宿留不進」,原本訛「留」爲「流」,據《元史》一四四《卜顔帖木兒傳》改。
  23. 「銅陵」,原本訛「銅」爲「桐」,據《元史》一四四《卜顔帖木兒傳》改。
  24. 「抵蘭溪口」,原本訛「蘭」爲「瀾」,據《元史》一四四《卜顔帖木兒傳》改。
  25. 「殲黄連寨賊巢」,原本訛「連」爲「速」,據《元史》一四四《卜顔帖木兒傳》改。
  26. 「江路始通」,原本訛「江」爲「河」,據《元史》一四四《卜顔帖木兒傳》改。
  27. 「桑禿失里」,中華書局標點本《元史》卷四三《校勘記》[五]引《蒙兀兒史記》,改「禿」爲「哥」。
  28. 「十二月」,原本訛「二」爲「一」,《元史》卷四四《順帝七》至正十六年十二月條載︰「十二月,倪文俊陷岳州路……。」據改。
  29. 「左江」,原本舛作「江左」,據《元史》卷四四《順帝七》改。
  30. 「峽州」,原本訛「峽」爲「陝」,《元史》卷四五《順帝八》至正十七年二月條載︰「甲戌,倪文俊陷峽州。」據改。
  31. 「常遇春」,原本脫「春」,據《太祖洪武實録》卷五補。
  32. 「青山」,《適園》本作「樅陽」。
  33. 「攻青,不克俱陷」,《適園》本作「攻池州、樅陽,俱克之」。
  34. 「左丞」,原本訛「左」爲「右」,據《元史》卷一四三《余闕傳》改。
  35. 「戍焉」,原本訛「戍」爲「據」,據《元史》卷一四三《余闕傳》改。
  36. 中華書局標點本《元史》卷一四三《校勘記》[一一]云︰按《青陽集‧忠節附録》卷一《答禄與權死節本末》有「十一月壬寅,陳寇率衆萬餘水陸並進,屯于山口鎮,距安慶十五里。癸卯,寇兵至城下」。此處脫「十一月」,又「癸亥」當作「癸卯」。是年十一月辛丑朔,癸卯初三日,下文乙巳、戊申、庚戌日皆在十一月。
  37. 「闕簡死士力擊」,原本訛「力」爲「以」,據《元史》卷一四三《余闕傳》改。
  38. 「賊樹栅起飛樓」,原本訛「樹」爲「柱」,據《元史》卷一四三《余闕傳》改。
  39. 「省臣」,原本訛「臣」爲「城」,《元史‧道童傳》載,時道童、火你赤均爲江西行省平章,「省城」顯爲「省臣」之誤,據改。
  40. 「吴當字伯尚」,原本訛「字」爲「自」,據《元史》卷一八七《吴當傳》改。
  41. 「谷坪」,原本訛「坪」爲「平」,據《元史》卷一八七《吴當傳》改。
  42. 「從西門走撫州」,原本訛「西」爲「新」,據《庚申外史》改。
  43. 「賊陷瑞州」,原本脫「賊」,據《庚申外史》補。
  44. 「給事中死之」,原本脫「中」,據《庚申外史》補。
  45. 「趙琮」,原本訛「琮」爲「宗」,據《元史》卷四五《順帝八》改。
  46. 「程允同」,原本訛「程」爲「陳」,《太祖洪武實録》卷七己亥三月條載︰「丁巳,……總制胡惟賢令萬戶程允同……」據改。
  47. 「俞通海」,原本脫「海」,據《適園》本補。「俞通海青溪口」,不文,疑爲「俞通海攻青溪口」。
  48. 「乃詐以會軍爲期」,原本訛「乃」爲「仍」,據《太祖洪武實録》卷七改。
  49. 「共禦之」,原本訛「共」爲「等」,據《太祖洪武實録》卷八改。
  50. 「江南」,原本訛「南」爲「東」,據《庚申外史》改。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