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寶鑑/國朝寶鑑序御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重定向自國朝寶鑑/序
國朝寶鑑
國朝寶鑑序御製
作者:權擥 申叔舟
進國朝寶鑑箋

正祖大王[编辑]

實錄與寶鑑。皆史也而其軆不同。事巨細得失。無不筆。藏之名山。以竢天下萬世者。實錄是已。取其訓謨功烈之大者。特書而昭揭。爲後嗣王監法者。寶鑑是已。故實錄秘而寶鑑彰。實錄期乎遠而寶鑑切於今。是二者皆不可闕。而揆諸虞夏商周之史。夫子所刪百篇之旨。則寶鑑爲尤近之。然有國者。皆有實錄。而寶鑑則惟我朝有之。其作自光廟始也。攷之前代。如宋之三朝寶訓。傳法寶錄。皇明之祖訓錄文華寶訓之類。非不亦揚先而裕後也。若其幷記言動。兼該德業。約而不遺。信而可徵。未有若我朝之寶鑑大聖人制作。信乎其盡美矣。夫然寶鑑有三。而國朝寶鑑。載太祖太宗世宗文宗四朝而止。宣廟寶鑑。肅廟寶鑑。各自爲一書而不及乎後前盖美矣而未備也。粤若定宗端宗世祖睿宗成宗中宗仁宗明宗仁祖孝宗顯宗景宗玆十二朝之謨烈。無述焉。雖其名山之藏罔有墜逸。而孰得以窺之。肆惟我先大王有志補輯。甞與羣臣謀而不遑擧也。逮予嗣服之五年辛丑九月。先大王實錄成。議將纂修寶鑑。仍竊惟念先大王道本孝弟。政先鱞寡。五紀憂勤。一念繼述。用咸和臣庶。允升于大猷。苟有以揄揚萬一。其爲後嗣監也。無以尙之。寶鑑之役。固宜亟毋緩。而昔之不遑補輯者。亦安知不有待於今也。夫以十二朝之有功有德丕顯丕承。而竟未有以特書昭揭。則是豈予奉承宗廟意哉。詩書所載成王周公之所諷誦勸戒。雖多道文武之事者。然又必追述太王王季。以及乎公劉后稷之迹。盖欲其揄揚者備而監法者廣也。予其敢專於昵而忽於遠乎。於是命館閣臣。幷取十二朝實錄。分編纂修。越明年三月工告訖。十二朝曁先大王寶鑑皆成。乃與四朝寶鑑。宣廟肅廟寶鑑。通爲一而次以世。摠而名曰國朝寶鑑。凡六十有八卷。予敬受而讀之。曰嗚呼。美矣又備矣。四百年心法典章。盡在是矣。凡其典學修德之要。敬天尊祖之實。與夫節用愛民興敎正俗之方。列聖相因萬目畢張而記載無闕。功化孔彰。炳日月軒天地。將以垂諸無窮。愈久而愈光。斯則先大王之志而今焉有成。豈不幸哉。嗚呼。卽是書而仰軆先大王之心法。修明先大王之典章。因而溯乎列祖之心法典章。用勿墜列祖曁先大王之所以予詒者。而詒之予子予孫。寔予之責也。雖然。君之有臣。猶天之於四時也。故列聖朝盛德大業。尙亦有賴于名臣哲輔左右協贊之力。矧予寡昧微羣工勵翼。曷其有獲。且古之承弼。亦惟廷臣乃祖乃考。今其嘉謨嘉猷。班班見乎是書。則是書之爲鑑。奚獨予一人也哉。詩曰。於乎皇王。繼序思不忘。又曰。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盍相與勖之。遂書以爲序。時予踐位之六年。壬寅陽月。

憲宗大王[编辑]

昔我正宗大王。聖知天縱。道冠百王。制作侔於造化。聲明彌於寰宇。成己成物。躬致太平者二十有四年。尤以崇奉宗廟承先謨揚先烈爲制行之本。由是卿士庶民。咸服其大孝焉。始我世祖大王命輯太祖太宗世宗文宗四朝謨訓之有關監法者。號曰國朝寶鑑。其後宣祖肅宗兩朝寶鑑。各自成書未爲一統文字。我英宗大王嘗有意於會通而未遑焉。及正廟初。始修英廟寶鑑。仍並修十二朝寶鑑未及編者。彙爲一書。凡首尾幾三百年。歷屢聖而後。書始成。媺矣哉。正廟親撰序文。畧曰。詒之予子予孫。寔予之責也。大哉言乎。書云。啓佑我後人咸以正罔缺。詩云子子孫孫勿替引之。予小子曷敢不敬遵而繼成之乎。肆我純宗大王躬曾閔之行。軆勛華之德。恭儉寅畏。道洽政治。盖三紀如一日。其嘉謨嘉猷之當大書特書者。不可悉數。亦我皇考翼宗大王明達之姿仁孝之性。克繼克承。德爲聖人。雖大統未集。而追王之禮已擧矣。况代聽四年之間。厚澤至善。有沒世而不能忘。今玆三宗寶鑑之續纂。不宜緩也。此正建天地質鬼神而百世以俟聖人者也。詢謀旣同。考校旣訖。有以仰光廟之事英廟之志正廟之繼述之盛也。且是年。卽我東朝殿下恰躋六旬。慈聖殿下光届望五之歲。而我家罕有之慶也。於是乎銘之以琬琰。播之以管絃。以揄揚慈德之萬一。而又追上我純翼兩廟徽號。予小子靡極之誠。庶或少稱。此際寶鑑適成。有若湊合者然。宗邦之幸。孰大於是。原編旣有正廟御題弁卷。故予小子又不敢不敬遵之。是亦奉先思孝之一大義諦云爾。

予踐位之十有四年戊申八月。

純宗皇帝[编辑]

國朝寶鑑之書。始於光廟丁丑。大備於正廟壬寅。繼而三朝寶鑑成於憲宗戊申。於是列聖相傳之心法政謨。粲然具備。秩然有序。足以垂示於永久。惟憲哲兩朝寶鑑。未遑續纂。堂搆繼述之責。在我後人。予小子何敢辭焉。書曰。監于先王成憲。其永無愆。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後嗣王繼統守成之道。惟在於監于成憲不忘舊章而已。雖然。監法于遠。未若監法于近之爲親且切也。以其耳目之所覩記。風敎之所擩染。不待想像而自有觀感之效耳。猗我憲哲兩朝之豐功盛德。夫人皆可得而言之。憲宗則冲齡御極。乾剛在手。右賢左戚。朝著淸明。哲宗則舊勞于外。知稼穡之艱難。藹然惻怛之詔。不絶于策。是以三紀之間。風雨時若。年糓屢豐。四境寧謐。人民樂業。至今黃童白叟歌詠聖化。尙切朱絃綠竹之思。此豈非近而可監者乎。或以兩朝享國不永。施澤於民未久。爲憾。然。竊稽周之成康。漢之文景。明之仁宣。賢聖相繼。號爲郅隆之世而考其歷年。近者十年。遠者不過三四十年。而其遺風善政。洽于民心。綿國祚於數百年之久。我兩聖在宥。亦僅二十有九年矣。其親賢樂利之化。使人久不能忘也。佑啓我萬億年無疆之基。可以媲成康而軼漢明。豈不休哉。朕旣命館閣耆老諸臣。採輯日錄。掇拾遺聞。纂述兩朝寶鑑各四卷。以續前編。又於前編略加刪補。合爲一統之書。閱十月而鋟梓告成。書凡九十卷。於戱。兩朝治化。如太虛過雲。無跡可尋。若無是書。予小子何所監法焉。遂書弁文。以寓自勖之義。

隆煕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