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增壹阿含經/卷第 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四十八 增壹阿含經
卷第四十九
卷第五十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九

[编辑]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非常品第五十一

[编辑]

(一)

[编辑]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云何,比丘!汝等流轉生死,經歷苦惱,於中悲號涕泣,淚出為多耶?為恒水多乎?」

爾時,比丘前白佛言:「我等觀察如來所說義,經歷生死,涕泣之淚,多於恒水。」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諸比丘!如汝所說無有異,汝等在生死,淚多於恒水。所以然者,於生死中亦更父母終亡,於中墮淚不可稱計。長夜之中父兄、姊妹、妻子五親,及諸恩愛,追慕悲泣不可稱計。是故,比丘!當厭患生死,去離此法。如是,比丘!當作此學。」當說此法時,六十餘比丘漏盡意解。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编辑]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云何,比丘!汝等在生死中,身體毀壞,流血多耶?為恒水多乎?」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如我等觀察如來所說者,流血多於恒水。」

佛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如汝所言,流血多於恒水。所以然者,在生死中,或作牛、羊、猪、犬、鹿、馬、鳥獸,及餘無數所經歷苦惱,實可厭患,當念捨離。如是,比丘!當作是學。」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六十餘比丘漏盡意解。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

[编辑]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思惟無常想,廣布無常想,以思惟、廣布無常想,盡斷欲愛、色愛、無色愛,無明、憍慢皆悉除盡。猶如以火焚燒草木,永盡無餘。比丘當知,若思惟無常想,廣布無常想,盡斷三界愛著。

「昔有國王名曰清淨音響,統領閻浮地,有八萬四千城郭,有八萬四千大臣,有八萬四千宮人婇女,一一婇女各有四侍人。爾時,音響聖王無有子息。時,彼大王便作是念:『吾今領此國界,以法治化,無有枉理,然我今日亦無繼嗣,設我終後,門族斷滅。』時,彼國王以息因緣故,自歸諸天、龍、神、日、月、星辰,自歸釋、梵、四天王、山神、樹神,下及藥草果神,願求福,使我生息。

「爾時,三十三天有一天子,名曰須菩提,命將欲終,有五應瑞自然逼己。云何為五?又此諸天華終不萎,此天子華冠自萎;是時,諸天衣無垢坋,爾時此天子衣生垢坋;且三十三天身體香潔,光明徹照,爾時彼天子身體臭處,不可親近;又且三十三天恒有玉女,前後圍繞作倡伎樂,五欲自恣,爾時彼天子命將欲終,玉女離散;又且三十三天有自然之座,四尺入地,設天子起座,離地四尺,然此天子命將欲終,不樂本座。是謂五瑞應自然逼己。

「時,須菩提天子以有此瑞應,爾時釋提桓因告一天子曰:『汝今往至閻浮地,語音響王曰:「釋提桓因致敬無量,興居輕利,遊步康強。閻浮地無有德之人與王作息,但今三十三天有天子,名曰須菩提,今有五瑞應自然逼己,必當降神與王作息。雖爾,年壯盛時必當出家學道,修無上梵行。」』諸天對曰:『如是,天王,受天王教。』猶如力士屈申臂頃,從三十三天沒,來至閻浮地。

「爾時,音響大王在高樓上,及持蓋一人。是時,彼天在樓上虛空中,告王曰:『釋提桓因致敬無量,遊步康強,興居輕利。閻浮地無有德之人與王作息,今三十三天有天子名須菩提,今有五瑞應以逼於己,當降神下應與王作息。但年壯盛時必當出家學道,修無上梵行。』時,音響王聞此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報天曰:『今來所告,甚過大幸,但降神與我作息,欲求出家,終不違逆。』是時,彼天還至釋提桓因所,即白天王:『音響王者甚愛所白,音響王言:「但使降神,欲出家者終不違逆。」』

「時,釋提桓因便往至須菩提天子所,語須菩提天子言:『汝今發誓願生音響人王宮中。所以然者,音響人王無有子息,恒以正法治化,汝昔有福,造眾功德,今應降神生彼宮中。』須菩提天子曰:『止!止!天王!我不樂願生人王宮中,意欲出家學道,在王宮者學道甚難。』釋提桓因告曰:『汝但發願生彼王宮中。我當將護,令汝出家學道。』比丘當知,爾時,須菩提天子即發誓願生王宮中。

「是時,音響人王與第一夫人,共相交接,覺身懷妊。是時,夫人白音響王曰:『大王當知,我今覺身懷妊。』時王聞已,踊躍歡喜,不能自勝,更以殊特布好坐具,食以甘美如王無異。是時,夫人經八、九月生一男兒,極為端正,顏貌奇特,世之希有。時,音響王召諸外道梵志群臣使令占相,以此因緣本末,具向諸相師說。諸婆羅門報曰:『唯願大王當察此理!今生太子世之殊特,昔為天子名須菩提,今尋前號名須菩提。』時諸相師立姓號已,各從座起而去。

「時,王子須菩提為王所敬重,未曾離目前。是時,音響王便作是念:『我昔日已來無有子息,緣子息故,禱謝諸天,使有一子,經歷爾許時,今方生子;然天帝所記,當出家學道。我今要設巧便,使不出家學道。』是時,音響王為太子故,設三時宮殿;寒時設溫殿,熱時設涼殿,不寒不熱時設適時宮殿。與設四種宮女居處,第一宮有六萬婇女,第二有六萬婇女,第三有六萬婇女,第四有六萬婇女,各有侍從四人,作轉關坐具,令彼太子於上而臥。若須菩提王子意欲在前遊戲,是時諸婇女輒在前立,是時彼座具隨身迴轉,前有六萬婇女及侍者有四;若彼意欲在後遊戲,是時座床輒隨身迴轉;若復欲與諸婇女共相娛樂,是時座具隨身迴轉,使王子須菩提意在五欲,不樂出家。

「是時,釋提桓因夜半非人之時,便往至王子須菩提所,在虛空中告須菩提王子曰:『王子!昔日豈不作是念乎:「若我在家年壯盛時,當出家學道。」今日何故在五欲中而自娛樂?意不復願出家學道乎?然我亦有斯言:「勸樂王子使出家學道。」今正是時,設不出家學道者,後悔無益!』釋提桓因說斯語已,便退而去。

「時,王子須菩提在宮人中便生此念:『音響王者,已與我作愛欲羅網,因緣此愛欲羅網故,不得出家學道。我今可斷此羅網,不與穢濁所拘牽,以信堅固,出家學道,在空靜之處,勤學經業,使令日新。』

「是時,王子須菩提重作是念:『音響父王有此六萬婇女前後圍繞,我今當觀察頗有斯理在世永存乎?』爾時,王子須菩提遍觀宮裏,無有女人久存世者。

「時須菩提復作是念:『我今何故觀於外物?當觀身內因緣所起。今此身中頗有髮、毛、爪、齒、骨、髓之屬,久存於世乎?』從頭至足觀三十六物污露不淨。然自觀察無一可貪,亦無真實,幻偽非真,皆歸於空,不久存於世。

「是時,王子須菩提復作是念:『我今當斷此羅網,出家學道。』是時,須菩提觀此五受陰身,所謂此色苦,此色習,此色滅,此色出要;痛、想、行、識苦,識習,識滅,識出要。爾時,觀此五陰身已,所謂習法皆是盡法,即於座上得辟支佛。

「時,須菩提辟支佛以覺成佛,便說斯偈: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則汝而不有。』

「是時,辟支佛說此偈已,飛在虛空而去。在一山中,獨在樹下,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

「爾時,音響王告傍臣曰:『汝往觀須菩提宮內,王子為寤寐安隱乎?』爾時,大臣受王教令,即往至王子宮內,然所寢內室門戶牢固。時彼大臣還至王所,前白王言:『王子寤寐安隱,門戶牢固。』時王再三問:『汝往看王子為善眠乎?』爾時,彼臣復至宮門,然門戶牢固。復往白王:『王子在宮眠寐不覺,門戶牢固,至今不開。』時音響王復作是念:『我息王子少時猶不眠寐,何況今日年壯盛時有眠寐乎?宜自往看知子吉凶,我子將不得疾病也?』

「是時,音響王即往至須菩提宮內,至門外立告一人曰:『汝今施梯踰墻入內與吾開門。』彼人受王教勅,即施梯踰墻入內與王開門。時王入內觀內宮中,所臥床空,不見王子;不見已,告婇女曰:『王子須菩提今為所在?』諸婇女曰:『我等亦不知王子所在。』時音響王聞斯語已,自投乎地,良久乃穌。是時,音響王告群臣曰:『我息小時猶生斯念:「設我長大,當剃除鬚髮,著三法衣,以信堅固,出家學道。」然今王子必當捨我出家學道,汝等各各四面求索王子竟為所在?』即時,群臣乘駕流馳,處處求索。

「爾時,有臣逕往至彼山中,中道復作是念:『若王子須菩提出家學道者,必當在此學道。』爾時,大臣遙見王子須菩提在一樹下,結加趺坐。時臣便生斯念:『此是王子須菩提。』熟視察之,還詣王所,前白王言:『王子須菩提近在山中樹下,結加趺坐。』時音響王聞斯語已,即往至彼山中,遙見須菩提在山樹下,結加趺坐,復自投于地:『我息昔日自誓願曰:「設我向二十,當出家學道。」今將不誤。又且天告我言:「汝子必當學道。」』時音響王直前語須菩提曰:『汝今何故捨我出家學道。』時辟支佛默然不對。王復告曰:『汝母極懷愁憂,須見汝乃食。時起詣宮。』時辟支佛不言不語默然而住。

「時音響王即前捉手,亦不動搖。王復告群臣曰:『王子今日已取命終,釋提桓因先來告我:「汝應得息,但當出家學道。」然今王子已出家學道,今輿此舍利,詣王國界,當蛇旬之時。』

「彼山中諸神祇,現半身白王曰:『此是辟支佛,非是王子;蛇旬舍利法,不如王子法。所以然者,我是過去諸佛弟子,諸佛亦有此教。世有四人應與起偷婆。云何為四?如來.至真.等正覺應起偷婆;辟支佛應起偷婆;如來弟子漏盡阿羅漢應起偷婆,當蛇旬轉輪聖王身時,蛇旬如來、辟支佛身,亦復如是。』

「爾時,音響王復語天曰:『當云何供養蛇旬轉輪王身?』樹神報曰:『轉輪聖王與作鐵槨,盛滿香油,沐浴轉輪聖王身,以白淨劫波育衣,纏裹其身,復以綵畫之衣而覆其上,而著槨中,復以鐵蓋而蓋其上,處處施釘,復以百張白疊而裹其槨,以種種雜香積在乎地,以鐵槨安著其中,七日七夜之中,華香供養,懸繒、幡蓋,作倡伎樂。過七日後,復取王身而蛇旬之,以取舍利,蛇旬復經七日七夜不絕,於四徼道中而起偷婆,復以香華、幡蓋種種供養。大王當知,供養轉輪聖王舍利,其事如是;諸佛如來、辟支佛、阿羅漢亦復如是。』

「時音響王語彼天曰:『以何因緣供養轉輪聖王身?以何因緣供養佛、辟支佛、阿羅漢身?』天報王曰:『轉輪聖王以法王治,自不殺生,復教他人使不行殺;自不與不取,復教他人使不竊盜;己不婬妷,復教他人不犯他妻;己不妄言、綺語、惡口、兩舌鬪亂彼此、嫉妬、恚、癡,己意專正,恒行正見,亦使他人習其正見。是謂,大王!由此因緣,轉輪聖王應起偷婆。』

「王問天曰:『復以何因緣漏盡阿羅漢應起偷婆?』天報王曰:『漏盡阿羅漢比丘欲愛已盡,瞋恚、愚癡已除,已度有至無為,是世間良祐福田,由此因緣,漏盡阿羅漢應起偷婆。』

「王復問曰:『以何因緣辟支佛應起偷婆?』天報王曰:『辟支佛者無師自覺,出世甚難,得現法報,脫於惡趣,令人生天上,由此因緣,辟支佛應起偷婆。』

「王復問曰:『以何因緣如來應起偷婆?』天報王曰:『如來十力具足,此十力者非聲聞、辟支佛所能及逮,轉輪聖王所不能及,世間群萌所不能及也。如來四無所畏在大眾中,能師子吼轉於梵輪。如來不度者度,不脫者脫,不般涅槃者令般涅槃,無救護者與作覆蔭,盲者作眼目,與諸疾病作大醫王,天及世人、魔、若魔天,靡不宗奉,可敬可貴,迴於惡趣令至善處。是謂,大王!由此因緣,如來應起偷婆。是謂,大王!由此因緣本末,四種之人應起偷婆。』爾時,音響王語彼天曰:『善哉!善哉!神天!我今受汝教,令供養此舍利,當如供養辟支佛。』

「爾時,音響王告諸人曰:『汝等各輿須菩提辟支佛舍利往王國界。』群臣聞王教已,臥著金床,輿詣國界。是時,音響王即勅使作鐵槨,盛滿香油,沐浴辟支佛身,以劫波育衣纏裹其身,復以雜綵好衣,而覆其上,安處鐵槨中,復以鐵蓋而蓋其上,處處安釘,極令牢固,以百張白疊而覆其上,取種種好香以辟支佛身而著其中,七日七夜香華供養;過七日後,蛇旬辟支佛舍利,復供養七日作倡伎樂,於四衢道頭起一偷婆,後以香華、繒綵、幡蓋,作倡伎樂而供養之。

「比丘當知,其有眾生恭敬供養辟支佛舍利者,命終之後即生三十三天上,其有眾生思惟無常之想,迴三惡趣,生天人中。諸比丘!汝等莫作斯觀。爾時音響王者,豈異人乎?則我身是。其思惟無常想者,多所饒益。我今觀此義已,告諸比丘,當思惟無常想,廣布無常想。以思惟無常之想,便欲愛、色愛、無色愛盡斷,無明、憍慢永無遺餘,猶如以火焚燒草木、高好講堂窓牖門間。比丘!思惟無常想亦復如是,盡斷欲愛、色愛、無色愛,永無遺餘。是故,比丘!當盡心意,無令違失。」當說斯法時,於彼座上六十餘比丘漏盡意解。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编辑]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比丘尼心五弊而不斷,不除心五結,彼比丘、比丘尼日夜於善法減而無增益。云何心五弊而不斷?於是,比丘!有狐疑心於如來所,亦不解脫,亦不入其正法,彼人心不在諷誦,是謂斯比丘心弊不斷。

「復次,比丘!有疑心於正法,亦不解脫,亦不入其正法,彼人亦不諷誦,是謂斯人心弊不斷。

「復次,比丘!有疑心於聖眾,亦不解脫,亦不施意向和合眾,亦復不在道品法中,是謂斯比丘心弊不斷。

「復次,比丘!犯於禁戒,不自悔過,彼比丘已犯禁戒,不自改悔,亦不施心在道品之中,是謂斯比丘心弊不斷。

「復次,比丘!心意不定而修梵行:『我以此梵行之德,生於天上,若諸神祇。』然彼比丘以此心行修於梵行,心不專在道品之中;心已不在道品之中,是謂心弊不斷。如是比丘心五弊不斷。

「云何比丘五結不斷?於是,比丘!懈怠不求方便,彼比丘已有懈怠,不求方便,是謂斯比丘心結不斷。

「復次,比丘!恒喜多妄,貪在眠寐;彼比丘以喜多妄,貪在眠寐,是謂斯比丘第二心結不斷。

「復次,比丘!意不定,恒喜多亂;彼比丘心已亂不定,是謂比丘第三心結不斷。

「復次,比丘!根門不定;彼比丘已根門不定,是謂比丘第四心結不斷。

「復次,比丘!恒喜在市,不在靜處,是謂比丘第五心結不斷。

「若比丘、比丘尼,有此五心弊、五心結不斷,彼比丘、比丘尼晝夜之中善法斷絕,無有增益。猶如雞子若八、若十二,不隨時覆蔭,不隨菢,不隨時將護,彼雞雖生此念:『使我雞子得全無他。』然此雞子終不安隱。所以然者,皆由不隨時將護之所致,後復斷壞不成其子。此亦如是,若比丘、比丘尼、五心結不斷、五心弊不除,晝夜之中於善法減,無有增益。

「若復比丘、比丘尼,五心結斷、五心弊除,晝夜之中善法增益,無有損減。猶如雞子若八、若十二,隨時將護,隨時育養,隨時蔭覆,彼雞雖生斯念:『使我雞子全不成就。』然彼雞子自然成就,安隱無為。所以然者,隨時長養,令得無為,時諸雞子尋得出外。此亦如是,若比丘、比丘尼,五心弊斷、五心結除,彼比丘、比丘尼於長夜之中善法增益,無有損減。

「是故,比丘、若比丘尼、當施設心無有猶豫狐疑於佛、猶豫狐疑於眾。具足於戒律,心意專正,無有錯亂,亦不興意希望餘法,亦不僥倖修梵行:『我當以此行法作天、人身,神妙尊豪。』

「若復有比丘、比丘尼無有狐疑猶豫於佛、法、聖眾,亦無犯戒,無所漏失。我今告汝,重囑累汝,彼比丘當趣二處:若生天上、若在人中。猶如人處極熱之中,兼復飢渴,遇得陰涼之處,得冷泉水飲。彼人雖生斯念:『我雖遇陰涼冷水飲之,猶不斷飢渴。』但彼人暑熱已盡,飢渴已除。此亦如是,若比丘、比丘尼無狐疑猶豫於如來所者,彼比丘便趣二處:若生天上、若處人中。若比丘、比丘尼,當求方便,斷心五弊,除心五結。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编辑]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或有是時,王威不普,盜賊競興;賊已競興,村家、城廓、人民之類皆悉敗亡,或遭遇飢饉,取命終者;設彼眾生於飢饉取命終者,皆墮三惡趣。今此精進比丘亦復如是,若持戒減少,爾時惡比丘兢起;惡比丘已競起惡,正法漸衰,增益非法;非法已增益,其中眾生皆墮三惡趣。

「若復是時,王威遠接,賊便隱藏;王已遠接,城廓、村落、人民熾盛。今此精進比丘亦復如是,若持戒完具,爾時犯戒比丘漸衰耗,正法興隆,非法衰耗,其中眾生命終之後皆生天上、人中。是故,比丘!當念具足戒律,威儀禮節,無令缺減。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编辑]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寧常眠寐,不於覺寤之中思惟亂想,身壞命終,生於惡趣。寧以火燒鐵錐而烙于眼,不以視色興起亂想。興想比丘為識所敗;比丘已為識所敗,必當趣三惡道:地獄、畜生、餓鬼。

「今我所以說者何?彼人寧當睡眠,不於覺寤之中思惟亂想;寧以利錐刺壞其耳;不以聽聲興起亂想。興想比丘為識所敗,寧恒睡眠,不於覺寤起於亂想。

「寧熱鉗壞其鼻根,不以聞香興起亂想。興想比丘為識所敗;已為識所敗,便墮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寧以利劍截斷其舌,不以惡言、麁語墮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寧常睡眠,不於覺寤興起亂想。

「寧以熱銅葉纏裹其身,不共長者、居士、婆羅門女共相交接;設與交接言語往返者,必墮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寧恒睡眠,不以覺寤意有所念,欲壞聖眾;已壞聖眾,墮五逆罪,億千諸佛終不療救。夫鬪亂眾者,必當墮不救之罪。是故,我今說寧常睡眠,不於覺寤意有所念,欲壞聖眾,受無救之罪。是故,比丘!當將護六情,無令漏失。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编辑]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阿那邠祁長者有四兒,不事佛、法、聖眾,亦復不自歸命佛、法、聖眾。是時,阿那邠祁長者告四兒曰:「汝等各各自歸佛、法、聖眾,長夜之中獲福無量。」

諸兒白父:「我等諸子不堪自歸佛、法、聖眾。」

阿那邠祁長者告曰:「我今各賜卿等純金千兩,隨我教勅,自歸命佛、法、聖眾。」

諸子白言:「我不堪任自歸佛、法、聖眾。」

父復告曰:「加賜汝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兩純金,宜當自歸佛、法、聖眾,長夜之中獲福無量。」

爾時,諸子聞斯語已,默然受之。是時,諸子白阿那邠祁長者曰:「我等當云何自歸佛、法、聖眾?」

阿那邠祁長者報曰:「汝等盡來,隨吾至世尊所。若世尊有所說者,汝等當念奉行。」

諸子白父:「如來今為所在?去此遠近?」

其父報曰:「今如來.至真.等正覺近在舍衛國,止吾園中。」

時阿那邠祁將四兒往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長者白世尊言:「我今四子不自歸佛、法、聖眾,近昨各賜五千兩金,勸令事佛、法、聖眾,唯願世尊各與說法,使長夜之中受福無量。」

爾時,世尊與長者四子漸漸說法,勸令歡喜。長者諸子聞說法,踊躍歡喜,不能自勝,前自長跪,白世尊言:「我等各各自歸世尊、正法、聖眾,自今已後,不復殺生,乃至不飲酒。」如是再三。

時阿那邠祁長者白世尊言:「若使有人出物雇人使事佛者,其福云何?」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長者!乃致斯問,天、人得安,乃能問如來斯義,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說。」時長者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有四大藏。云何為四?有伊羅鉢龍在乾陀衛,此名一藏,無數珍寶積滿其宮。復有斑稠大藏在蜜締羅國,珍寶積聚不可稱計。復有賓伽羅大藏在須賴吒國,珍寶積聚不可稱計。復有蠰佉大藏在婆羅[木*奈]國,珍寶積聚不可稱計。設閻浮地男女大小,各各探抱四年四月四日取伊羅鉢藏者,終不減少;斑稠藏,四年四月四日各來取者,不知減少;賓伽羅藏,四年四月四日各各取者,不知減少;蠰佉大藏在婆羅[木*奈]國,四年四月四日取者,不知減少。是謂,長者!四大寶藏。若閻浮地男女大小,各各探抱經四年四月四日不知減少。

「將來之世有佛名彌勒,出現於世。爾時,國界名雞頭,王所治處,東西十二由延,南北七由延,人民熾盛,穀米豐登。雞頭王治處,繞城七匝有池水,各縱廣一由延,金沙在下;優鉢蓮華、拘勿頭花、分陀利華各生其中,外像金色、銀色、水精色、琉璃色,設銀水凝凍化成為銀,若金水凍化成為金,若琉璃水凍化為琉璃,若水精凍化為水精。

「長者當知,爾時,有四大城門,銀池水中金作門閾,金池水中銀作門閾,琉璃池中水精作門閾,水精池中琉璃作門閾。

「長者當知,爾時,雞頭城中周匝懸鈴。是時,鈴聲聞皆出五樂之音。爾時,城中恒有七種之聲。云何為七?貝聲、鼓聲、琴聲、小鼓聲、員鼓聲、鞞鼓聲,歌舞聲為七。爾時,雞頭城中生自然粳米,皆長三寸,極為香美,出眾味上,尋取尋生,皆不見所取之處。爾時,有王名蠰佉,以法化,七寶具足。

「長者當知,爾時,典藏人名為善寶,高德智慧天眼第一,皆能知寶藏處所。有主之藏自然擁護,無主之藏便奉上王。爾時,伊羅鉢龍王、般稠龍王、賓伽羅龍王、蠰佉龍王,是時四龍王主典寶藏,皆往至善寶典藏所,而語之曰:『欲所須者,我等相給。』時四龍王:『唯願奉上四藏之寶,以自營己。』時,善寶典主即取四藏之寶,奉上蠰佉王金寶羽車。」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伊羅在乾陀,    蜜絺在般稠,
   賓伽須賴國,    蠰佉婆羅國。
   此是四寶藏,    種種藏充滿,
   爾時常出現,    功德之所至。
   奉上彼聖王,    金銀寶羽車,
   諸神皆擁護,    長者受其福。

「爾時,有佛出世名為彌勒,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教化人民。長者當知,爾時,善寶典藏者,豈異人乎?莫作是觀。所以然者,爾時藏主者,今長者是也。

「時,蠰佉王以金車廣作福德,將八萬四千大臣,前後圍繞,往至彌勒所,出家學道。爾時,典藏亦復廣作福德,亦當出家學道,盡於苦際,皆由長者將道四子,使自歸於佛、法、比丘僧。緣是功德,不墮三惡趣,復緣此德得四大藏,亦緣此報與蠰佉作典藏主,即於彼世盡於苦際。所以然者,歸佛、法、僧,其德不可量。其有自歸佛、法、眾者,其福如是。是故,長者!當慈愍有形之類,求其方便,向佛、法、眾。如是,長者!當作是學。」

爾時,阿那邠祁長者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從坐起,繞佛三匝,作禮而去,及其四子亦復如是。

爾時,阿那邠祁長者及四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编辑]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阿那邠祁長者身抱重患。時,舍利弗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見阿那邠祁長者身抱重患,尋告阿難曰:「汝來共至阿那邠祁長者所問訊。」

時,阿難報曰:「宜知是時。」

爾時,阿難到時持鉢,入舍衛城乞食,以次漸漸至阿那邠祁長者家,即便就座。時舍利弗即於座上,語阿那邠祁長者曰:「汝今所疾有增有損乎?覺知苦痛漸漸除,不至增劇耶?」

長者報曰:「我今所患極為少賴,覺增不覺減。」

舍利弗報曰:「如今,長者當憶佛,是謂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亦當追憶念法,如來法者,極為甚深,可尊可貴,無與等者,賢聖之所修行;亦當念僧,如來眾者,上下和順無有諍訟,法法成就。聖眾者,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見慧成就。所謂僧者,四雙八輩,此名如來聖眾,可尊可貴,是世間無上福田。長者!若修行念佛、念法、念比丘僧者,其德不可稱計,獲甘露、滅盡之處。

「若善男子、善女人念三尊已:佛、法、聖眾,墮三惡趣者,終無此事!若彼善男子、善女人修念三尊,必至善處天上、人中。然後,長者!不起於色,亦不依色而起於識;不起於聲,不依聲而起於識;不起香,不依香而起於識;不起於味,不依味而起於識;不起細滑,不依細滑而起於識;不起意,不依意而起於識;不起今世、後世,不依今世、後世而起於識;不起於愛,莫依愛而起於識。所以然者,緣愛有受,緣受有有,緣有有生、死、愁、憂、苦、惱,不可稱計。是謂有此五苦盛陰,無有我、人、壽、命、士夫、萠兆、有形之類。若眼起時,亦不知來處;若眼滅時則滅,亦不知去處。無有而眼生,已有而眼滅,皆由合會諸法因緣。所謂因緣法者,緣是有是,無是則無。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更樂,更樂緣痛,痛緣愛,愛緣受,受緣有,有緣生,生緣死,死緣愁、憂、苦、惱、不可稱計。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無有而生,已有而滅,亦復不知來處,亦不知去處,皆由合會諸法因緣。是謂,長者!名為空行第一之法。」

是時,阿那邠祁長者悲泣涕零不能自止。

時,舍利弗語阿那邠祁曰:「以何因緣悲感乃爾乎?」

長者報曰:「我不悲感。所以然者,我昔日來數承事佛,亦復尊敬諸長老比丘,亦不聞如斯尊重之法,如舍利弗之所演說。」

是時,阿難語阿那邠祁曰:「長者當知,世間有二種之人,如來之所說。云何為二?一者知樂,二者知苦。彼習樂之人,所謂尊者耶輸提族姓子是。彼習苦之人,婆伽梨比丘是。又復,長者!耶輸提比丘解空第一;信解脫者,婆伽梨比丘。又復,長者!知苦之人、知樂之人,二人心俱解脫,二俱如來弟子無與等者,由其不沒不生,二人勤受佛教,亦無懈廢,但心有增減故。人有知者,有不知者,如長者之所說:『我昔已來承事諸佛,恭敬長老比丘,初不聞如斯尊重之法,如舍利弗之所說。』耶輸提比丘視於地,而心得解脫;婆伽梨比丘觀視於刀,即時心得解脫。是故,長者!當作如婆伽梨比丘之比。」

是時,舍利弗廣與說法,勸令歡喜,使發無上之心,即從坐起而去。

舍利弗、阿難去未久,須臾之頃阿那邠祁長者命終,便生三十三天。爾時,阿那邠祁天子有五事功德,勝彼諸天。云何為五?所謂天壽、天色、天樂、天威神、天光明。爾時,阿那邠祁天子便作是念:「我今獲此天身,皆由如來之恩。今我不宜於五欲自娛樂,先應至世尊所,拜跪問訊。」

時,阿那邠祁天子將諸天人,前後圍繞,持諸天花散如來身上。時如來在舍衛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天子在虛空中,叉手向世尊,便說斯偈:

   「此是祇洹界,    仙人眾娛戲,
   法王所治處,    當發歡悅心。」

爾時,阿那邠祁天子說斯偈已,如來默然可之。時,彼天子即生此念:「如來已然可我。」即捨神足,在一面立。

時,阿那邠祁天子白世尊言:「我是須達,又名阿那邠祁,人所明了,亦是如來弟子受聖尊教。今取命終,生三十三天。」

世尊告曰:「汝由何恩今獲此天身?」

天子白佛:「蒙世尊之力,得受天身。」時,阿那邠祁天子復以天華散如來身上,亦散阿難及舍利弗身上,遍遶祇洹七匝還沒不現。

是時,世尊告阿難曰:「昨夜有天子來至我所,便說斯偈:

   「『此是祇洹界,    仙人眾娛戲,
   法王所治處,    當發歡悅心。』

「是時,彼天子繞祇洹七匝便退而去。汝今阿難!汝頗識彼天子乎?」

阿難白佛言:「必當是阿那邠祁長者也。」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善哉!乃能以未知智而識彼天子。所以然者,彼是阿那邠祁天子。」

阿難白佛言:「阿那邠祁!今生天上為名何等?」

世尊告曰:「即名阿那邠祁。所以然者,彼天即生之日,諸天各各有此言:『此天子在人中時,是如來弟子,恒等心普施一切,周窮濟乏,作此功德已,此是三十三天,今故續名阿那邠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大功德智慧成就,阿難比丘今在學地,智慧無與等者。所以然者,阿羅漢所應知者,阿難便知之。過去諸佛世尊所應學者,阿難皆明了知。過去時亦有斯人,聞便了知,如我今日阿難比丘瞻望方知之:『如來須是;如來不須是。』過去諸佛弟子入三昧方知未然之事,如我今日阿難比丘覩便曉了。」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聲聞中博有所知,有勇猛精進,念不錯亂,多聞第一,堪任執事,所謂阿難比丘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

[编辑]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阿那邠祁長者有兒婦名曰善生,顏貌端正,面如桃華色,王波斯匿大臣之女,憑其姓望,恃其豪族,亦不恭敬姑嫜及其夫聟,亦不事佛、法及比丘僧,亦不敬奉三尊。

是時,阿那邠祁長者便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長者白世尊言:「近與兒取婦,是波斯匿王第一大臣之女,自恃其姓望,不承事三尊、長老尊卑,唯願世尊當與說法,使發歡喜,心開意解。」

爾時,如來默然許可長者所說。

時,長者復白佛言:「唯願世尊當受我請及比丘僧。」

爾時,長者以見如來默然受請,即從座起,禮佛三匝而去。還至家中,辦具種種飲食,敷好坐具,尋白:「時至,唯願世尊當受我請,飲食已具。」

爾時,世尊將諸比丘眾,前後圍繞,至長者家,就座而坐。爾時,長者更取小座,在如來前坐。

爾時,世尊告善生女人曰:「長者女當知,夫為婦人有四事。云何為四?有婦如似母,有婦似親,有婦似賊,有婦似婢。汝今當知,婦似母者,隨時瞻視夫主,不令有乏,承事供養。爾時,諸天便復將護,若人、非人不得其便,死便生天。是謂,長者!此名婦人似母者也。

「彼云何有婦似親親?於是,長者婦見夫已,無有增減之心,同其苦樂,是謂其人似親親者也。

「彼云何名為婦如似賊?於是,女人若見夫已,便懷瞋恚,憎疾夫主,亦不承事恭敬禮拜,見輒欲害,心在他所。夫不親婦,婦不親夫,不為人所愛敬,諸天不擁護,惡鬼侵害,身壞命終,入地獄中,是謂斯人如似賊也。

「彼云何名婦人如似婢也?於是,賢良之婦見夫主隨時瞻視,忍其言語,終不還報;忍其寒苦,恒有慈心,於三尊所,亦生斯念:『此存我在,此衰我耗。』以此之事,諸天擁護,若人、非人皆悉愛念,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是謂,長者女!有此四婦,汝今為在何條?」

時,彼女人聞世尊說此語已,前禮佛足,白世尊言:「唯願世尊,我今改往修來,更不敢為,自今已後,常行禮法,如似婢也。」

是時,善生女人還至夫所,頭面禮足:「唯願瞻視,當如婢也。」

是時,善生女人復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漸與說法,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想,婬為大穢。是時,世尊已知女人心開意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爾時世尊盡與女人說之,即於座上得法眼淨,猶如新衣易染為色。此亦如是,分別諸法,善解深妙之義,自歸三尊,而受五戒。

爾時,善生女人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

[编辑]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便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須臾退坐白世尊言:「尊恒稱譽豪尊高位,不說卑賤,然我,世尊!不歎豪尊,不說卑賤。處中而說,使得出家學道。」

佛告舍利弗:「汝等自稱言:『不歎豪尊,不說卑賤,處中而說,得出家學道。』然我今日亦不說上、中、下及受生分。所以然者,夫生甚苦,不足願樂,如彼糞除,少尚極臭,何況積多!今受生分亦復如是,一生、二生猶尚苦難,何況流轉終始而可甘處?由有有生,由生有老,由老有病,有死、愁、憂、苦、惱,何可貪樂,便成五盛陰身。吾今觀此義已,而作是說:『一生、二生猶尚苦難,何況流轉終始而可甘處?』

「若當舍利弗意欲生者,便當發願生豪貴家,不生卑賤。所以然者,舍利弗!眾生長夜為心所縛,不為豪族所縛。然我,舍利弗!處豪貴家,是剎利種,出轉輪聖王。設我不出家學道者,應為轉輪聖王,今捨轉輪聖王位,出家學道,成無上道。夫生卑賤家者,不得出家學道,反墮惡趣。是故,舍利弗!當求方便,降伏於心。如是,舍利弗!當作是學。」

爾時,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