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陽縣學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壽陽縣學記
作者:元好問 金朝
本作品收錄於《元好問集/32》和《元遺山集/卷32

近代皇統、正隆以來學校之制,京師有太學、國子學,縣官餼廩,生徒常不下數百人,而以祭酒、博士、助教之等教督之。外及陪京、總管、太尹府、節度使鎮、防禦州,亦置教官,生徒多寡,則視州鎮大小為限員。幕屬之由左選者,率以提舉係銜,刺史州則係籍生,附於京府,各有定在。外縣則令長司學之成壞,與公廨相授受,故往往以增築為功。若仕進之路,則以詞賦、明經取士,預此選者,多至公卿達官。捷徑所在,人爭走之。文治既洽,鄉校家塾弦誦之音相聞。上黨、高平之間,士或帶經而鋤,有不待風厲而樂為之者。化民成俗,概見於此。自大安失馭,中夏版蕩,民居官寺毀為焦土。天造草昧,方以弧矢威天下,俎豆之事宜有所待也。

甲辰之春,予歸自燕、雲,道壽陽,知有新學,往觀焉。見其堂廟齋廡,若初未嘗毀而又加飾焉者。問所以然,諸生合辭曰:「吾邑舊有廟學,元祐中,知縣事張不渝實更新之,既乃廢于貞祐甲戌之兵。大變之後,民無百家之聚,縣從事李通、李天民者竊有修學之議,而病未能也。會台牒下,於壬寅之冬課所在舉上丁釋菜之典,乃得偕令佐暨縣豪傑諸人經度之,蓋三年而後有成。久欲謁文吾子,以紀歲月,顧以鬥食之役之故,而無以自達也。」予謂二三君言:「公輩寧不知學校為大政乎?夫風俗,國家之元氣,而禮義由賢者出。學校所在,風俗之所在也。吾欲塗民耳目,尚何事於學?如曰:『如之何使吾民君臣有義而父子有親也?夫婦有別而長幼有序也?』則天下豈有不學而能之者乎?古有之:『有教無類』,雖在小人,尤不可不學也。使小人果可以不學,則武城之弦歌,當不以割雞為戲言矣。予行天下多矣,吏奸而漁,吏酷而屠,假尺寸之權,朘民膏血以自腴者多矣。崇祠宇、佞佛老,捐所甚愛以求非道之福,顰呻顧盼,化瓦礫之場為金碧者,又不知幾何人也!能自拔於流俗,崇儒重道如若人者乎?且子所言『無以自達』者亦過矣。興學之事,賢相當任之,良民吏當為之。賢相不任,良民吏不為,曾謂斗食吏不得執鞭於其後乎?使吾不為記茲學之廢興則已,如欲記焉,吾知張不渝之後,唯此兩從事而已,奚以斗食之薄、萬鍾之厚為計哉?」

通字彥達,縣人;天民字仲先,上世秀容人,其先世皆儒素云。

本金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