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卷92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二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之二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初業菩薩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當捨何法。當修何法。未生慧力能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長。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初業菩薩既出家已。欲令慧力而得增長。當於利養知其過失。應須捨離。若好憒閙世俗言話。耽著睡眠廣營眾務。樂諸戲論。如是過失皆應遠離。是故應捨利養。修於少欲。捨諸憒閙樂於寂靜。捨諸世話觀於實義。初夜後夜遠離睡眠。觀察思惟隨行修習。捨於眾務及諸戲論。修出世道慈念眾生。彌勒。初業菩薩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是法應捨。是法應修。何以故。彌勒。彼諸菩薩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不捨利養。不修少欲。未生慧力當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長。無有是處。不捨憒閙。不住寂靜。未生慧力當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長。亦無是處。不捨世話。不觀實義。未生慧力當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長。無有是處。初夜後夜。耽著睡眠曾不覺悟。繫念思惟不捨眾務。好諸戲論。於出世道不能修行。於諸眾生不生慈念。未生慧力當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長。亦無是處。彌勒。是故菩薩。未得慧力而欲得者。應捨諸法。當須捨離。應修諸法。當須修習。何以故。菩薩智慧從因緣生。若無因緣終不能生。因緣和合爾乃得生。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利養中過。若觀察時。能令菩薩樂於少欲不生熱惱。佛言彌勒。初業菩薩當觀利養。生貪欲故。當觀利養。壞失正念生瞋恚故。當觀利養。念其得失生愚癡故。當觀利養。能生高下嫉妬心故當觀利養。於親友家慳悋耽著生誑惑故。當觀利養。成就愛味生諂曲故。當觀利養。捨四聖種無慚愧故。當觀利養。一切諸佛所不許可。數習憍逸生高慢故。當觀利養。於勝福田起於輕慢為魔黨故。當觀利養。眾惡根本諸善壞故。當觀利養。多所貪著猶霜雹故。當觀利養。於親友家瞻候顏色生憂惱故。當觀利養。愛物損壞憂心亂故。當觀利養。於四念處多所忘失白法羸故。當觀利養。於四正勤多有退失。能令一切他論勝故。當觀利養。自言已得神通智慧違背生故。當觀利養。先得後失怨憎生故。當觀利養。互相瞋嫌說其過惡多覺觀故。當觀利養。為於活命營諸世業。計度思惟安樂減故。當觀利養。乃至禪定解脫三昧三摩鉢底。心如婬女能退失故。當觀利養。捨離智斷。墮於地獄。餓鬼畜生。閻摩羅界。諸惡道故。當觀利養。與提婆達多烏陀洛迦同。於法住墮惡道故。彌勒。初業菩薩。如是觀察利養過失。樂於少欲。不生熱惱。何以故。彌勒。少欲菩薩。於一切過皆悉不生。堪為諸佛清淨法器。而不繫屬在家出家。住於真實最勝意樂。不為卑下亦不驚怖。離諸惡道墮落畏故。無能映蔽捨耽味故。眾魔境界得解脫故。一切諸佛之所稱讚。諸天及人亦當愛羨。於諸禪定而不染著。住邊際故。其心質直無有諂曲。於五欲中亦不放逸。見其過故。如說修行能住聖種。同梵行者亦當愛樂。彌勒。若有菩薩智慧聰敏。於此功德能如是知。以勝意樂當捨利養。以勝意樂住於少欲。為斷貪愛而發起故。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憒閙中過。若觀察時。菩薩獨處閑靜不生熱惱。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憒閙過失有二十種。若觀察時。能令菩薩獨處閑靜不生熱惱。彌勒。云何名為樂於憒閙二十種過。一者不護身業。二者不護語業。三者不護意業。四者多饒貪欲。五者增長愚癡。六者耽著世話。七者離出世語。八者於非法中尊重修習。九者捨離正法。十者天魔波旬而得其便。十一者於不放逸未曾修習。十二者於放逸行常懷染著。十三者多諸覺觀。十四者損減多聞。十五者不得禪定。十六者無有智慧。十七者速疾而得非諸梵行。十八者不愛於佛。十九者不愛於法。二十者不愛於僧。彌勒。是為菩薩觀於憒閙二十種過。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捨離諸貪瞋 不住於憒閙
若有專住彼 是過不應作
憍慢及覺觀 皆由憒閙生
壞行無戒人 稱歎於憒閙
愚人樂世論 退失第一義
放逸多覺觀 是過不應作
比丘捨多聞 言論不如理
損減諸禪定 常思惟世間
耽著思惟者 何得於寂靜
其心常散逸 永離於正觀
速得非梵行 諠雜無儀撿
亦不曾愛佛 及愛於聖眾
棄捨離欲法 耽著非法言
我常捨千身 支分及頭目
為求無上道 聞法無厭足
是諸非法人 少聞便厭捨
我昔作國王 為求四句偈
妻子及財寶 悉皆能施與
何有於智者 而不勤聽法
我甞捨一切 非法之戲論
為於百千劫 難得解脫故
汝等應欣樂 志求微妙法
若樂於解脫 最勝功德者
世間諸事業 皆所不應問
衣食無勝利 亦不證涅槃
當稱嘆最勝 善來諸比丘
應敷座令坐 互說諸法要
人身甚難得 隨分行白法
讀誦及禪定 汝應如是問
如來入涅槃 遺法當滅壞
比丘多放逸 樂眾棄閑靜
為飲食利養 晝夜談世話
愚人於夢中 驚怖而漂溺
自知多毀犯 當墮三惡道
應生歡喜心 獨處於閑寂
若在阿蘭若 志求無上道
不應見人過 自謂最尊勝
憍恣放逸本 莫輕下劣人
彼於遺法中 漸次而解脫
比丘雖破戒 深信於三寶
是則解脫因 不應見其過
摧伏貪瞋難 勿驚於放逸
餘習法應爾 是故不須說
若清淨比丘 伺他人過失
是最非真實 不名修正法
如理修行者 當須自觀察
求道諸比丘 捨離惡言論
常以歡喜心 獨處於閑靜
爾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耽著憒閙。乃有如是無量過惡。退失功德無有利益。增長煩惱墮諸惡趣遠離白法。何有菩薩求善法者。聞是過失而不樂於獨處閑靜。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世話中過。若觀察時。菩薩應住決定之義。由觀是義不生熱惱。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世話過失有二十種。若觀察時。能令菩薩住決定義。由觀是義不生熱惱。彌勒。云何名為樂於世話二十種過。一者心生憍恣不敬多聞。二者於諸諍論多起執著。三者失於正念如理作意。四者為所不應身多躁動。五者速疾高下壞於法忍。六者心常剛強禪定智慧曾不熏修。七者非時而語言論所纏。八者不能堅固證於聖智。九者不為天龍之所恭敬。十者為辯才者常懷輕賤。十一者為身證者之所呵責。十二者不住正信常懷悔恨。十三者心多疑惑搖動不安。十四者猶如倡伎隨逐音聲。十五者染著諸欲隨境流轉。十六者不觀真實誹謗正法。十七者有所希求常不稱遂。十八者其心不調為人棄捨。十九者不知法界隨順惡友。二十者不了諸根繫屬煩惱。彌勒。是為菩薩樂於世話二十種過。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憍傲於多聞 執著諸諍論
失念不正知 是名世話過
遠離正思惟 身心不寂靜
退失於法忍 是名世話過
其心不調順 遠離奢摩他
及毘鉢舍那 是名世話過
不尊敬師長 愛樂於世論
智慧不堅固 是名世話過
諸天不恭敬 龍神亦復然
退失於辯才 是名世話過
聖者常呵責 如是耽著人
唐捐於壽命 是名世話過
諸行皆缺減 遠離大菩提
命終生憂苦 是名世話過
疑惑心動搖 猶如風吹草
智慧不堅固 是名世話過
譬如倡妓人 讚說他勇健
彼人亦復然 是名世話過
隨逐世語言 染著諸欲境
常行於邪道 是名世話過
希求心不遂 諂曲多諍論
遠離於聖行 是名世話過
愚人得少利 其心常搖動
如猿猴躁擾 是名世話過
智慧多退失 無有覺悟心
愚者所攝持 是名世話過
迷惑於眼耳 乃至意亦然
常與煩惱俱 是名世話過
愚人樂世話 盡壽常空過
不如思一義 獲利無有邊
譬如甘蔗味 雖不離皮節
亦不從皮節 而得於勝味
皮節如世話 義理猶勝味
是故捨虛言 思惟於實義
智慧諸菩薩 能知世話過
常愛樂思惟 第一義功德
法味及義味 解脫第一味
誰有智慧者 心生不欣樂
是故應棄捨 無利諸言話
常樂勤思惟 殊勝第一義
如是第一法 諸佛所讚歎
是故明智人 當樂勤修習
爾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說世話過失。思惟勝義利益功德。世尊。何有菩薩。求於如來真實智慧。而復樂於虛誑世話。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睡眠中過。若觀察時。菩薩應當發起精進不生熱惱。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睡眠過失有二十種。若觀察時。能令菩薩發起精進意樂無倦。彌勒。云何名為樂於睡眠二十種過。一者懈怠嬾惰。二者身體沈重。三者顏色憔悴。四者增諸疾病。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體生瘡疱。八者不勤修習。九者增長愚癡。十者智慧羸劣。十一者皮膚闇濁。十二者非人不敬。十三者為行愚鈍。十四者煩惱纏縛。十五者隨眠覆心。十六者不樂善法。十七者白法減損。十八者行下劣行。十九者憎嫌精進。二十者為人輕賤。彌勒。是為菩薩樂於睡眠二十種過。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身重無儀撿 懈怠少堪任
顏色無光澤 是樂睡眠過
彼人常病惱 風黃多積集
四大互違反 是樂睡眠過
飲食不消化 身體無光潤
聲嘶不清徹 是樂睡眠過
其身生瘡疱 晝夜常昏睡
諸虫生機關 是樂睡眠過
退失於精進 乏少諸財寶
多夢無覺悟 是樂睡眠過
癡網常增長 樂著於諸見
熾盛難療治 是樂睡眠過
損減諸智慧 增長於愚癡
志意常下劣 是樂睡眠過
彼住阿蘭若 常懷懈怠心
非人得其便 是樂睡眠過
蒙憒失正念 諷誦不通利
說法多廢忘 是樂睡眠過
由癡起迷惑 住於煩惱中
其心不安樂 是樂睡眠過
功德皆損減 常生憂悔心
增長諸煩惱 是樂睡眠過
遠離諸善友 亦不求正法
常行非法中 是樂睡眠過
不欣求法樂 損減諸功德
遠離於白法 是樂睡眠過
彼人心怯弱 恒少於歡喜
支分多羸瘦 是樂睡眠過
自知身懈怠 嫉妬精進者
樂說其過惡 是樂睡眠過
智者了其過 常離於睡眠
愚人增見網 無利損功德
智者常精進 勤修清淨道
離苦得安樂 諸佛所稱歎
世間諸伎藝 及出世工巧
皆由精進力 智者應修習
若人趣菩提 了知睡眠過
安住精進力 覺悟生慚愧
是故諸智者 常生精進心
捨離於睡眠 守護菩提種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樂著睡眠乃有如是無量過失。若有聞者。不生憂悔厭離之心。發起精進。當知是人甚大愚癡。若有菩薩。為欲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聞說如是真實句義功德利益於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進住菩提分。無有是處。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眾務中過。若觀察時。令諸菩薩不營眾務勤修佛道。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樂營眾務二十種過。若觀察時。能令菩薩不營眾務勤修佛道。彌勒。云何名為二十種過。一我耽著世間下劣之業。二者為諸讀誦修行比丘之所輕賤。三者亦為勤修禪定比丘之所呵責。四者心常發起無始生死流轉之業。五者虛食居士及婆羅門淨心信施。六者於諸財物心懷取著。七者常樂廣營世間事務。八者念其家業常懷憂歎。九者其性佷戾發言麁獷。十者心常憶念勤修家業。十一者愛著諸味增長貪欲。十二者無利養處不生歡喜。十三者多生惱害障礙之業。十四者常樂親近諸優婆塞及優婆夷。十五者但念衣食而度晝夜。十六者數問世間所作事業。十七者常樂發起非法語言。十八者恃營眾務而起憍慢。十九者但求人過不自觀察。二十者於說法者心懷輕賤。彌勒。是為菩薩樂營眾務二十種過。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安住下劣業 遠離殊勝行
退失大利益 是名眾務過
樂讀誦比丘 及修禪定者
一切皆呵責 是名眾務過
常行生死業 捨離解脫因
虛受於信施 是名眾務過
樂受諸財寶 不得生憂惱
住於下劣行 是名眾務過
是人多愛染 往來婬女家
如鳥入樊龍 是名眾務過
常憂歎家業 恒懷熱惱心
出言人不信 是名眾務過
不受尊者教 違拒而輕賤
毀犯清淨戒 是名眾務過
其心多憶想 勤營於世業
不能修智斷 是名眾務過
貪心恒熾盛 樂著於諸味
曾無知足心 是名眾務過
得利生歡喜 無利便憂惱
貪悋無仁心 是名眾務過
惱害無慈愍 增長諸惡業
愛蔓相纏縛 是名眾務過
遠離於師長 親近惡知識
擯斥持戒人 是名眾務過
晝夜無餘想 唯念求衣食
不樂諸功德 是名眾務過
常問世間智 不樂出世言
耽愛於邪說 是名眾務過
自恃知眾務 輕慢諸比丘
猶如狂醉人 是名眾務過
常伺求他短 不自見其過
輕毀有德人 是名眾務過
如是愚癡者 無有善方便
輕慢說法者 是名眾務過
如是下劣業 具足諸過失
何有智慧人 愛樂而修習
清淨殊勝業 具足諸功德
是故有智人 愛樂常修習
若樂下劣業 智者當呵責
如人捨多財 貪求於少分
是故明智人 當捨下劣業
應求勝上法 諸佛常稱歎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彼諸菩薩捨離殊勝精進之業。而乃發起下劣之事。當知是人。甚為少智覺慧微淺。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我今實言告汝。若有菩薩不修諸行。不斷煩惱。不習禪誦。不求多聞。我說是人非出家者。彌勒。若有勤修智斷行者。智出生者。智成就者。不作世業營眾務者。我說是人。住如來教。若有菩薩。樂作世業營於眾務。為所不應。我說是人住於生死。是故菩薩不應親近。彌勒。若有菩薩。多營眾務造七寶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菩薩。不能令我而生歡喜。亦非供養恭敬於我。彌勒。若有菩薩。於波羅蜜相應之法。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讀誦修行為人演說。是人乃為供養於我。何以故。諸佛菩提從多聞生。不從眾務而得生也。彌勒。若有菩薩勤營眾務。令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等營於眾務。當知是人。增長業障無諸福利。何以故。如是所說三種福業。一切皆從智慧而生。是故彌勒。營事菩薩。於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所。不應障礙為作留難。讀誦修行演說菩薩。於修禪定諸菩薩所。不應障礙為作留難。彌勒。若一閻浮提營事菩薩。於一讀誦修行演說菩薩之所。應當親近供養承事。若一閻浮提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等。於一勤修禪定菩薩。亦當親近供養承事。如是善業。如來隨喜如來悅可。若於勤修智慧菩薩。承事供養。當獲無量福德之聚。何以故。智慧之業無上最勝。超過一切三界所行。是故彌勒。若有菩薩發起精進。於智慧中當勤修習。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善說初業菩薩樂於憒閙世話睡眠眾務過失。世尊。云何名為戲論中過。若觀察時菩薩當得住於寂靜無諸諍論。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戲論過失無量無邊。我今略說有二十種。云何名為二十種過。一者於現在生多諸苦惱。二者增長瞋恚退失忍辱。三者為諸怨對之所惱害。四者魔及魔民皆生歡喜。五者未生善根皆悉不生。六者已生善根能令退失。七者增諸鬪諍怨競之心。八者造作地獄惡趣之業。九者當得醜陋不善之果。十者舌不柔軟言詞謇澁。十一者所受教法不能憶持。十二者於未聞經聞之不悟。十三者諸善知識皆悉捨離。十四者諸惡知識速當值遇。十五者修行於道難得出離。十六者不悅意語數數常聞。十七者在在所生多諸疑惑。十八者常生難處不聞正法。十九者修行白法多有障礙。二十者於所受用多諸怨嫉。彌勒。是為菩薩耽著戲論二十種過。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現生常苦惱 離忍多瞋恚
怨讎生害心 是名戲論過
魔及魔眷屬 皆生歡喜心
喪失諸善法 是名戲論過
未生善不生 常住於鬪諍
造於惡趣業 是名戲論過
身體多醜陋 生於下劣家
發言常謇澁 是名戲論過
聞法不能持 或聞不入耳
常離諸善友 是名戲論過
值遇惡知識 於道難出離
常聞不順語 是名戲論過
隨彼所生處 常懷疑惑心
於法不能了 是名戲論過
常生八難中 遠離無難處
具足無利益 是名戲論過
於善多障礙 退失正思惟
所受多怨嫉 是名戲論過
如是諸過失 皆因戲論生
是故有智人 速疾當遠離
如是戲論者 難證大菩提
是故有智人 亦應不親近
戲論諍論處 多起諸煩惱
智者應遠離 當去百由旬
亦不近於彼 造立諸舍宅
是故出家人 不應住諍論
汝等無田宅 妻子及僮僕
乃至榮位等 何緣興諍論
出家住寂靜 身被於法服
諸仙咸敬事 當修忍辱心
如是戲論者 增長毒害心
當墮於惡趣 是故應修忍
囚禁及繫縛 刑害而捶楚
如是等諸苦 皆由諍論生
如是戲論者 常遇惡知識
名稱不增長 曾無歡喜心
若捨於諍論 無能伺其便
眷屬不乖離 當遇於善友
於乘得清淨 業障盡無餘
摧伏於魔軍 勤修忍辱行
諍論多諸過 無諍具功德
若有修行者 當住於忍辱
爾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說如是過失。令諸菩薩生覺悟心。世尊。於後末世五百歲中。頗有菩薩。聞說如是諍論過失。能生憂悔離煩惱不。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於後末世五百歲中。少有菩薩。能生憂悔捨離煩惱。多有菩薩。其心剛強不相尊敬。懷增上慢互相是非。聞說如是甚深義趣殊勝功德。雖復受持讀誦演說。由是菩薩業障深重。不能得生殊勝功德。便於是經疑惑不信。不復受持為人演說。時魔波旬見是事已。為誑惑故作比丘像。來到其所。說如是言。此諸經典皆是世俗。善文詞者之所製造。非是如來之所宣說。何以故。此經所說功德利益汝皆不得。由魔波旬如是誑惑。於此空性義利相應甚深契經。心生疑惑起諸諍論。不復受持讀誦演說。彌勒。彼諸愚人不能了知。由自業故。不能護彼殊勝功德。自業消已。決定當得如是功德。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功德利益。若有眾生發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為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如是十心。非諸凡愚不善丈夫具煩惱者之所能發。何等為十。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十者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彌勒。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彌勒。若人於此十種心中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開示演說如來真實功德。發起菩薩殊勝志樂。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受持。佛告阿難言。此經名為發起菩薩殊勝志樂。亦名彌勒菩薩所問。以是名字汝當受持。佛說此經已。彌勒菩薩及諸聲聞。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