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0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七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八
卷九 

庚子春正月己丑朔

己亥,夏煜自慶元還,言方國珍姦詐狀,非兵威無以服之。 上曰:「吾方致力姑蘇,未暇與校[1]」,乃遣都事楊憲、傅仲彰往諭之曰:「吾始以汝為豪傑,識時務,不待征討,幡然歸命。嘉汝之意,命以高官,兄弟顯榮,自制一面。豈效他人陽交陰備,徒為羈縻之國而己。誠欲汝為吾腹心,效股肱之力,共立大功,以垂後世,為方氏子孫之福。豈意汝自迷惑,昧遠大之圖,為覆滅之計。外雖納降,內實反覆。欲覘我虛實,則遣質子;欲郤我官爵,則稱老病。此何為者夫?以蕞爾之地,而忽事大之禮;舍其垂成之功,更造無窮之禍,此豈汝之得計也?吾寧不能遣一偏裨將十萬眾,直窮海島,以取汝耶?顧以汝率先來歸,姑忍須臾,待汝自改耳。汝及今能滌心改過,不負初心,則三郡之地庶幾可全,福祿庶幾可保。不然,吾恐汝兄弟敗亡,妻子為僇,徒為人所指笑夫!智者轉敗為功,因禍成福,汝其圖之。」國珍不省。

○乙卯,復以寧越府為金華府。


二月戊午朔

○庚申,元守福寧州、福建行省參政袁天祿遣古田縣尹林文廣以書來納欵。

初,己亥歲,福建義兵萬戶賽甫丁阿里迷丁[2]據泉州。陳友諒兵入杉關,攻陷邵武、汀州、延平諸郡縣。群盜乘勢竊發,閩地騷動。天祿輩知元國勢不振,故遣文廣來納欵。文廣以其年六月由海道出溫,為方國珉所邀留。至是,脫身得達。
時福清州同知張布伯[3]亦遣其屬張景仁、李世忠來請降。 上皆厚賞之,遣還招諭。

三月戊子朔,改淮海翼元帥府為江南等處分樞密院,以繆大亨同僉樞密院事,總制軍民。

大亨,有治才,寬厚不撓,多惠愛及人。至於禁戢暴強、剖析獄訟皆當其情,民甚悅之。


○徵青田劉基、龍泉章溢、麗水葉琛、金華宋濂至建康。

初 上在婺州既召見宋濂,及克處州又有薦基及溢、琛者。 上素聞其名,即遣使以書幣徵之。
時總制孫炎先以 上命請基。至是,四人同赴建康入見。 上甚喜,賜坐[4]從容問曰:「四海紛爭,何時而定?」溢起對曰:「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上善其言,甚禮貌之。

○召常遇春于杭州。

初,遇春之出師也, 上戒之曰:「克敵在勇,全勝在謀。昔關羽號萬人敵,為呂蒙所破者,為無謀也。爾宜深戒之。」及攻杭州,戰數不利,元帥劉忙古歹[5]及掾史商尚質又皆戰死,城不得下,故遣使召之還。

○乙卯,元遂安達魯花赤馬某作亂,率群盜入龍游、開化,殺縣官,據邑治。縣吏楊文祥募眾擊敗之[6],斬馬某首以獻。 上命都事王愷撫慰其民,賞文祥以下有差。


夏四月丁巳朔

○癸酉 皇第四子生,即 今上皇帝, 孝慈皇后出也。


五月丁亥朔

○是月,陳友諒兵寇池州,徐達等擊敗之。

先是,友諒既殺趙普勝,即有窺池州之意。 上察知之,乃遣僉院常遇春往池州與徐達共禦之,仍使謂達、遇春曰:「友諒兵旦暮且至。爾當以五千人守城,遣萬人伏九華山下。俟彼兵臨城,城上揚旗鳴鼓,發伏兵往絕其後,破之必矣。」
至是,友諒兵果至,其來甚銳,直造城下。城上揚旗鳴鼓,伏兵悉起,緣山而出,循江而下,絕其歸路,城中出兵夾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生擒三千餘人。常遇春欲盡殺之,謂達曰:「此皆勍敵也,不殺將為後患。若以上聞, 上必不殺。」達不從,遂以聞。 上諭使者曰:「亟還諭諸將: 『今戰爭方始,不可縱殺,以絕人望。三千精銳宜釋之,使為後用。』及使者返,遇春已殺之,止存三百人。 上聞之不懌,命悉放還。友諒遣使來曰:「此戰非我意,乃廵邊者偶戰耳。」 其矜詐如此。

閏五月丙辰朔,陳友諒率舟師攻太平,守將樞密院判花雲與朱文遜等以兵三千拒戰,文遜死之。友諒攻城三日不得入,乃引巨舟泊城西南,士卒緣舟尾,攀堞而登,城遂陷。雲被執縛,急怒罵曰:「賊奴,爾縛吾,吾 主必滅爾,斮爾為鱠也!」遂奮躍大呼而起,縛皆絕,奪守者刀,連斮五六人。賊怒縛雲於舟檣,叢射之,雲至死罵賊不絕口。院判王鼎、知府許瑗俱為友諒所執,亦抗罵不屈,皆死之。

雲,懷遠人,少孤隨母嫁張氏,體長大,面鐵色,驍勇絕人。歲癸巳,謁 上于臨濠, 上奇之。俾將兵畧地,所至輒克。破懷遠城,虜其帥以歸。進拔全椒,夜襲繆家寨,群寇散走。 上之取滁州也,單騎前行,中途猝遇賊數千人,顧後騎尚未至,欲退不可。雲獨提劍躍馬衛 上[7],橫衝其陳而出,賊披靡不敢逼。既而克滁州,有功。甲午,從 上取和州,得兵三百人[8],以功授管勾。明年乙未, 上渡江,雲率眾先濟,克太平。 上以雲材勇重厚,可屬以事,因命宿衛,常在左右。丙申,從克集慶,雲得兵千人,陞總管,以兵徇鎮江、丹陽、丹徒、金壇諸縣,皆下之。過馬馱沙,劇賊數百人遮道要戰。雲且行且鬪,擒殺甚眾,授前部先鋒。從攻常州,拔其城,駐兵守牛唐營[9],夏六月,立行樞密院於太平,以雲為院判,階安遠大將軍。丁酉春,克常熟州,得卒萬餘人[10]。秋七月,命雲領兵三千人趨寧國。時羣盜蟠結山澤,營壘相望,路稍梗。雲操戈前行,遇敵即鬪,或經其營壘,輒擊之,斬首數百級,而身未嘗中一矢,被一創。經榛莽泥淖中,八日始達寧國,尋命還守太平。至是,死于難,年三十九。妻郜氏,一子煒,生始三歲。戰方急,郜氏會家人,抱兒拜家廟,泣謂家人曰:「城且破,吾夫必死敵。夫死,吾寧獨生?然花氏惟此一兒,為我善護之。」雲被執,郜氏赴水死,年三十五。侍婢孫氏收其屍,瘞之,抱兒欲逃他所,為陳氏兵所虜。至九江,陳氏軍中惡兒啼。孫氏恐兒被害,以簮珥屬兒漁家嫗鞠之。及陳氏敗,孫氏脫身至漁家見兒,遂竊負之夜出,宿陶穴中。明日,出江滸,僦舟以渡。適陳氏潰卒還爭舟,捽孫氏及兒,投之江。方出沒波中,有斷木自上流至。孫氏挾兒附木浮入蘆渚中,渚有蓮實。孫氏取㗖兒,凡七日,得不死。忽夜半,聞人呼之。一老父令與俱行,得達 上所。 上聞花雲兒也,即呼入見。孫氏抱兒拜且泣, 上亦泣,置兒膝上曰:「此花雲子,將種也。」命賜老父衣,老父已不見,追之無所得,眾以為神云。煒既長,命為水軍衛指揮僉事[11]。 上教煒以雲平日所服衣冠葬雲上元縣南五十里。
文遜, 上飬子也。
瑗,字栗夫,饒之樂平人,讀書聰敏強記。元至正中,兩以易經舉于鄉,皆第一。及會試不第,放浪吳越間,每醉輒大言自負,人未有知之者。 及上取婺州[12],瑗進謁,因言於 上曰:「方今元祚垂盡,四方鼎沸。豪傑材勇之士,勢不能獨安。夫有雄畧者,乃可馭雄材,有奇識者然後能知奇士。閣下欲掃除僣亂,平定天下,非收攬英雄,難以成功。」 上曰:「今四方紛擾,民困塗炭。予思英賢有如飢渴,方當廣攬群議,愽收眾策,共成康濟之功。」瑗曰:「如此,實帝王之道,天下不難定也。」 上喜,因留帷幄中,參預謀議。以太平乃建康股肱之郡,遂命瑗為知府。
鼎,初為趙忠飬子。忠,儀真人,從 上起兵為總管。隨渡江,克太平,為行樞密院判,移鎮池州。趙普勝寇池州,忠出戰被獲, 上乃命鼎襲忠職,守太平,尋復姓王氏。至是,與瑗被執,死之。
後 上追悼雲等死事,追封雲為東丘郡侯,瑗高陽郡侯,鼎太原郡侯,立忠臣祠于太平,命有司歲時祭享。

○戊午,陳友諒弒其主徐壽輝于采石。

初,友諒之犯太平,挾壽輝以行。既陷太平,志盈滿,急謀僣竊,乃於采石舟中。先使人詣壽輝前,佯為白事,令壯士持鐵檛自後擊碎其首弒之[13]。壽輝死,友諒遂以采石五通廟為行殿,舁廟中神像顛倒置門外,而僣位其中,國號漢,改元大義,仍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張定邊為太尉。群下草次行禮於江岸,又值大雨,冠服皆濡濕,畧無儀節,識者知其必無成。
壽輝,蘄州羅田縣人,一名真一,體貌魁岸,木強無他能,以燒香聚眾起。
初,袁州慈化寺僧彭瑩玉以妖術惑眾,其徒周子旺因聚眾欲作亂。事覺,元江西行省發兵捕誅子旺等,瑩玉走至淮西,匿民家,捕不獲。既而麻城人鄒普勝復以其術鼓妖言,謂弥勒佛下生,當為世主,遂起兵為亂。以壽輝相貌異眾,乃推以為主。舉紅巾為號,攻破蘄水縣,進陷黃州。壽輝遂僣稱皇帝[14],國號天完,改元治平,據蘄水為都,以普勝為太師,時歲辛卯八月也。
壬辰正月,遣其偽將丁普郎、徐明達陷漢陽、興國,普勝陷武昌,曾法興[15]陷安陸,又陷沔陽及中興路。二月,陷江州南康路,分兵陷岳州、房州、歸州。三月,遣歐普祥陷袁州,陶九陷瑞州[16],項普瑞[17]陷饒州、徽州、信州。閏三月,遣陳普文陷吉安,鄉民羅明遠[18]引義兵擊,卻之。已而普文反兵,復陷其城。 歲癸巳,元兵既復其所陷諸州、路,十月進兵,討壽輝於蘄水,大破之[19],獲偽官四百餘人,復武昌、漢陽諸路,壽輝遁去。乙未五月,壽輝偽將倪文俊復陷沔陽中興路。七月,復陷武昌、漢陽,遂圍岳州。丙申正月,倪文俊建偽都於漢陽,迎壽輝居之。五月,倪文俊陷澧州。八月,陷衡州。丁酉二月,倪文俊陷峽州,破鹿盧關;明玉珍又進陷川蜀[20]諸郡,因據守之。八月,文俊謀殺壽輝於漢陽,不果,奔黃州,友諒因襲殺文俊,盡領其眾,而自稱平章。戊戌正月,友諒領兵陷安慶。四月,陷龍興,復陷瑞州,遣康泰趙宗、鄧克明等寇邵武,使別將陷吉安,而自以兵陷撫州。八月,陷建昌。九月,陷贑州。十一月,陷汀州。 己亥正月,陷信州。三月,遣兵陷襄陽,復遣兵畧衢州,破杉關,而自引兵至江州迎壽輝。
初,壽輝聞友諒破龍興,欲徙居之。友諒忌其來不利於己,不從,壽輝不得已而止。至是,壽輝復欲往,友諒遣人止之。壽輝不聽,引兵發漢陽,十二月至江州。友諒陽出迎而伏兵於城西門外,壽輝既入,門閉伏發,盡殺其部屬,惟存壽輝,乃以江州為都,奉壽輝居之。友諒遂自稱漢王,立王府於城西門外,置官屬。自是,事權一歸於友諒,壽輝但擁虗位。
至是,友諒挾壽輝以兵犯太平,遂弒之。

○庚申,陳友諒既僣號,乃潛遣人約張士誠來侵。建康羣議皆欲先復太平,以牽制之。 上曰:「不可。太平,吾新築壘,濠塹深固,向使彼陸地來攻,必不能破。乃以巨艦乘城,遂為所陷。今彼既居上流,順勢來寇,舟師十倍於我,猝難敵也。」或勸 上自將擊之, 上曰:「此亦不可。敵知我出以偏師,綴我。我欲與戰,彼不交鋒,而以舟師順流直趨建康,半日可達。吾步騎亟回,非一日不至。縱能得達,百里趨戰,兵法所忌,皆非良策也。吾有一計,足以破之。」於是,召指揮康茂才喻之曰:「有事命汝,能之乎?」茂才曰:「惟所命」 上曰:「陳友諒欲來為寇。吾欲速其來,非汝不可。汝與友諒舊,且佯欲為叛,遣人致書約其來,當為內應,彼必從。」茂才曰:「諾。吾家有老閽者,嘗事友諒,頗信之,且忠謹不泄,具書令齎以往,則必達信。來無疑。」將行,以所謀問李善長[21]。善長曰:「方以寇來為憂,何為更誘致之也?」 上曰:「此策不可失。失今不為,久則患深,使二虜相合,吾何以支?先破此虜,則東寇膽落矣。」遂遣閽者持書乘小舸,徑至友諒軍。友諒見閽者,即呼問曰:「爾何為來?」閽者曰:「康相公令我來。」友諒曰:「康公何言?」閽者出書進之,友諒覌書畢,甚喜,問閽者曰:「康公今何在?」曰:「見守江東橋。」又問江東橋何如曰:「木橋也。」乃與酒食遣還,謂曰:「歸語康公:吾即至,至則呼『老康』為號。」閽者諾,歸具以告, 上曰:「虜落吾彀中矣。」乃命李善長撤江東橋,易以鐵石,通宵治之。及旦,而橋成。適有富民自友諒軍逸歸,言友諒問新河口道路。又令於新河口跨水築虎口城,以兵守之。命馮國勝、常遇春率帳前五翼軍三萬人伏於石灰山側,徐達軍於南門外,楊璟駐兵大勝港,張德勝、朱虎帥舟師出龍江關外, 上總大軍於廬龍山。令持幟者偃黃幟於山之左,偃赤幟於山之右,戒曰:「寇至則舉赤幟,舉黃幟則伏兵皆起,各嚴師以待。」

乙丑,友諒果引舟師東下,至大勝港,璟整兵禦之。

時水路狹隘僅容,三舟入港,友諒以舟不得并進[22],遽引退出大江,徑以舟衝江東橋,見橋皆鐵石,乃驚疑,連呼『老康』、『老康』,無應之者,始知閽者之謬。己即與其弟號五王者率舟千餘向龍灣,先遣萬人登岸立柵,其勢銳甚。

時暑酷熱, 上衣紫茸甲,張蓋督兵,見士卒流汗,命去盖。眾欲戰, 上曰:「天將雨,諸軍且就食,當乘雨擊之。」時天無雲,眾莫之信。忽雲起東北,湏臾雨大注。赤幟舉, 上下令拔柵,諸軍競前拔柵,友諒麾其軍來爭戰,方合,適雨止。命發鼓,鼓震,黃幟舉,馮國勝、常遇春伏兵起,徐達兵亦至,張德勝、朱虎舟師并集,內外合擊,友諒兵[23]披靡不能支,遂大敗,潰兵走趨舟,值潮退,舟膠淺卒不能動,殺溺死者無算,俘其卒二萬餘人。其將張志雄、梁鉉、俞國興、劉世衍等皆降,獲巨艦名『混江龍』、『塞斷江』、『撞倒山』、『江海鰲』者百餘艘及戰舸數百,友諒乘別舸脫走。於其所乘舟臥蓆下得茂才所遺書, 上笑曰:「彼愚至此,誠可嗤也。」

張志雄者,故趙普勝部將,善戰,號長張。嘗怨友諒殺普勝,故龍灣之戰無鬪志,及降,言於 上曰:「友諒之東下,盡并安慶兵以從。今之降卒皆安慶之兵,友諒既敗走,安慶無守禦者。」 上乃遣徐達、馮國勝、張德勝等將兵追友諒,又命元帥余某等將兵取安慶[24]

德勝追及友諒于慈湖,縱火焚其舟。至采石,又與大戰,德勝死之。國勝以五翼軍蹴之。友諒與其將張定邊出皁旗軍號黑旋風者迎戰,又敗之。友諒晝夜不得息,遂收餘兵棄太平,遁去,達率舟師追至池州而還。余元帥遂進取安慶,守之。

德勝,字仁輔,廬州梁縣人。元末,集眾千餘據巢湖[25]。乙未,率舟師迎 上渡江[26],克采石、太平,授太平興國翼管軍總管。破陳埜先、蠻子海牙等水陸二寨。丙申,克建康、鎮江,陞秦淮翼元帥。丁酉,取常州,權樞密院判官。攻宣州,下宜興。戊戌,取馬馱沙及石牌,敗張士誠海舟,陞僉樞密院事。己亥,進攻趙普勝樅陽水寨,破其兵。至是,戰死。

○丁卯,置儒學提舉司,以宋濂為提舉,遣世子受經學。

○庚午,錄破陳友諒,功賜賚諸將士有差。

○戊寅,克信州。陳友諒之寇龍江也, 上命僉院胡大海出兵擣廣信,以牽制之。大海遣元帥葛俊率兵以往,道過衢州,都事王愷止俊,乘馹至金華謂大海曰:「廣信為友諒門戶,彼既傾國入寇,寧不以為重兵為守?非大將統全軍以臨之不可,今出偏師,設若挫衂,非獨廣信不可下,吾衢先繹騷矣。」大海從之[27],乃親率兵攻信州。至靈溪,城中步騎數千出迎戰,大海擊敗之,督兵攻城,守者不能禦,眾潰,遂克之。

○甲申,改信州路為廣信府,以叚伯文為知府;立龍虎翼元帥府,以葛俊為元帥,周隆為副元帥,守之。

○命罷各郡縣寨糧。

初,招安郡縣將士,皆徵糧於民,名之曰:「寨糧」,民且病焉。至是,僉院胡大海以聞, 上亟命罷之。


六月丙戌朔,以安慶總管童敬先為省都鎮撫兼安慶翼統兵元帥。

○辛亥,更築太平城。

初,太平城西南俯瞰姑溪,故為陳友諒舟師所破。及是友諒敗走,常遇春復其城,乃命移築城西南隅,去姑溪二十餘步[28],增築樓堞,守禦遂固。

○壬子,樞密院判耿再成敗石抹宜孫兵於慶元縣。

初 上克婺州,獲其弟石抹厚孫并其母,令以書招宜孫,不至。及克處州,宜孫遁入建寧,收集士卒,欲復處州,因嘆曰:「處州,吾所守之地。今以失之[29];無所往矣。城可復則復,不可復則死,死則歸為處州鬼耳。」遂攻慶元縣,知縣曾壽不屈,遇害。俄而再成兵至,擊敗之。宜孫走竹口,遇鄉兵葉德新[30],接戰,兵潰,欲還福建。道經𣑯花坑,又為鄉兵葉月巖等所邀擊,宜孫力戰而死。其部將季彥文收其屍[31],葬于龍泉縣,都事孫炎以聞, 上嘉其盡忠死事,遣使祭之,復處州民所立生祠。

○甲寅,命總管程輝守銅陵,時號宗起[32]為銅陵知縣,招撫居民,皆來復業,禁官軍不侵擾,民甚安之。


秋七月乙卯朔

○乙丑,陳友諒守浮梁院判于光、左丞余椿[33]與饒州幸同知有隙。出兵攻之,幸同知[34]走,光等遂遣人以浮梁來降,命光等仍守其地。既而,友諒遣其參政侯邦佐侯[35]復攻,陷浮梁,于光等敗走。光獨乘輕騎謁 上於龍江,授行樞密院判官,令戍徽州永平翼,賜衣冠金環而遣之。


九月乙卯朔,以親軍左副都指揮朱文忠同僉樞密院事。

○張士誠兵侵諸全,元帥袁實戰死。

○元江浙鄭同僉率其部兵來降。鄭同僉者,苗軍楊完者部將也。

○張士誠遣同僉呂珍、元帥徐義率舟師自太湖入陳瀆港,分兵據下新橋、五里牌、蔣婆橋三路進兵以寇長興。守將耿炳文禦之,遣左副元帥劉成出五里牌,總管湯泉出蔣婆,橋張珙出下新橋。泉、珙皆戰歿,成與相拒一晝夜,勝負未决,炳文乃親率精兵與成合,遂大破之,獲甲仗船艦甚眾。

○戊寅,故徐壽輝將袁國公袁州歐普祥及參政劉敬遣人來降。


冬十月甲申朔

○甲午,陳友諒采石之敗,其潰卒有潛匿泥汊港者復集舟艦,剽掠無為州。 上聞,命揭榜宥其罪,官復故職,給以田宅,廩餼士卒,則贍飬之。由是,其眾皆來降。


十一月甲寅朔江,陰守將樞密院判官吳良被召,至建康入見。 上勞之曰:「吳院判保障一方,使吾無東顧憂,其功大矣。」命儒臣宋濂等為詩,以美之。


十二月甲申朔,復遣愽士夏煜、陳顯道諭方國珍曰:「福基於至誠,禍生於反覆。譎詐者亡,負固者滅,隗囂、公孫述之事可以鑒矣。汝首致甘言,終懷反覆,大軍一出不可以甘言解也。爾宜深思之。」國珍始惶懼,對使者謝曰:「鄙人無狀,致煩訓諭。」使者歸,國珍遂遣人謝過。

○癸巳,中書省請征酒醋之稅,從之。

○陳友諒聞袁州歐普祥降于我,遣其弟友仁往攻之。普祥與部將劉仁黃彬戰敗其眾,獲友仁,鞭而囚之。友諒懼,乃遣其太師鄒普勝與普祥和約,各守其境,普祥乃釋友仁歸。

○是歲,以仇成為秦淮翼元帥府副使。

○築龍灣虎口城。

校勘記

[编辑]
  1. 「未暇與校」,廣本嘉本「校」作「較」,蓋避熹宗諱。
  2. 「阿里迷丁,嘉本「迷作「米。
  3. 「張希伯」,嘉本、國榷「希」作「布」。
  4. 「𧶽坐」,舊校改「𧶽」作「賜」。
  5. 「劉忙古歹」,嘉本無「歹」字。
  6. 「募眾擊敗之」,抱本「敗」作「破」。
  7. 「雲獨提劍衞上」,各本「劍」下有「躍馬」二字,是也。
  8. 「得兵三百人」,嘉本「百」作「千」。健按:宋濂撰東丘郡侯花公墓碑作「百」。
  9. 「牛唐營」,健按:明史花雲傳作「塘」。宋濂撰花雲墓碑作「唐」。
  10. 「卒萬餘人」,舊校「卒」上增「得」字。
  11. 「命以為水軍衞指揮僉事」,舊校刪「以」字。
  12. 「上取婺州」,舊校改「上」為「及上」。
  13. 弒之:抱本弒作殺。
  14. 壽輝僭稱皇帝:舊校輝下補遂字。
  15. 曾法興:嘉本法作發。廣本無興字。
  16. 陶九陷瑞州:嘉本陶九作陷九江,誤。
  17. 項普瑞:抱本無瑞字。
  18. 羅明遠:抱本嘉本明作文。
  19. 大破:舊校破下補之字。
  20. 進陷州蜀:各本州作川,是也。
  21. 所以謀問李善長:舊校改所以作以所
  22. 幷進:舊校改幷作並。
  23. 友諒兵:嘉本抱本兵作軍。
  24. 元帥余某等將兵取安慶:嘉本余作徐。健按:實錄卷九第三頁後十行云:「安慶守將余元帥等戰敗,奔還建康,上怒斬之」,則作徐當誤也。
  25. 據巢湖:抱本脫湖字。
  26. 率舟師迎上渡江:嘉本迎作從。
  27. 大海從之:嘉本從作然。
  28. 二十餘步:嘉本二十作三千。
  29. 今以失之:舊校改以作已。
  30. 葉德新:嘉本德作得。
  31. 部將李彥文收其屍:健按:宋濂集有故處州翼同知元帥季君墓銘。其人諱汶,字彥文,正係石抹宜孫部將。實錄此處李字,疑應改作季。參實錄卷十六第六頁校記。
  32. 號宗起:廣本號作虢。
  33. 左丞余椿:健按:朱夢炎撰鄧愈神道碑作右丞余椿。朱善撰程忠愍公神道碑作左丞俞椿。
  34. 幸同知:健按:鄧愈神道碑作辛同知。程忠愍公神道碑作辛甲。元史卷八十二全普庵撒里傳:「友諒遣其將幸文才率兵圍贛」,幸同知疑即此人。
  35. 邦佐:健按:鄧愈神道碑同。程忠愍公神道碑誤作彭邦佐。
 卷七 ↑返回頂部 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