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0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洪武元年三月辛未朔,命翰林儒臣修《女戒》。

上謂學士朱升等曰:「治天下者,修身為本,正家為先,正家之道,始於謹夫婦。后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使預政事,至於嬪嬙之属,不過備職事[1]、侍巾櫛、若寵之太過,則驕恣犯分,上下失序,觀歷代宮閫,政由內出,鮮有不為禍乱者也。夫內嬖惑人甚於鴆毒,惟賢明之主能察之於未然,其他未有不為所惑者,卿等為我纂述《女戒》及古賢妃之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知所持守。」

○命增修國學齋舍。

○命戶部及行省[2]鼓鑄『洪武通寶』錢。

其制:凡五等,當十錢重一兩,當五錢重伍錢,當三錢重三錢,當二錢重二錢,小錢重一錢。

○置廣信守禦千戶所。

○征夷將軍[3]鄧愈遣襄陽衛指揮副使王遇成、孫茂先率兵分道取南陽。

○汀州路總管吳崇率耆民,詣征南副將軍何文輝營納款。

○壬申,克全州。

先是,平章楊璟兵圍永州,遣左丞周德興、參政張彬率兵取全州。
至是,元平章阿思蘭[4]聞王師至,率眾宵遁,州民以城降。於是道州萬戶吳友、孫[5]寧、遠州[6]土官李文卿、守藍山縣元帥黎茂陵等俱遣人請降,納元所授印、章、宣敕。

○癸酉,遣官致祭臨濠 仁祖陵及魯山淮川之神。

○命以大牢祀三皇。

○甲戌, 上諭武臣曰:「汝曹從朕起兵,攻城畧地,多宣其力[7],然近日新降附者,亦有推擢[8]居汝輩之上,而爾等反在其下,非棄舊取新也。今天下一家,用人之道,至公無私,彼有智謀才畧,克建功勳,故居汝輩之上。夫有兼人之才,出眾之智,乃有超人爵賞,汝輩苟能日親賢士大夫,以廣其智識,努力以建功業,不患爵位之不顯也。」於是皆頓首感激,各賜綉衣以慰勉之。

○元江西分省左丞何真籍所部廣東郡[9]縣戶口、兵馬、錢糧,遣使奉表迎降。

初,湯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於元,遇和兵,遂改其表文請降,且遣人回報真。
至是,征南將軍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詣京師。 上賜詔褒之曰:「自元綱解紐,羣雄並爭,天下瓜分,未見定於一者。朕舉兵濠梁,創業金陵,除殘去暴十有四年,邇者遣將四征,所向克捷,撫有七閩,肅清齊魯,廣西之師[10],相継奏捷,大將軍提兵北伐,中原指日可定。朕思昔豪傑之士,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竇融、李勣擁兵據險,角立於羣雄之間,非真主不屈,此漢唐名臣於今未見,正此興歎[11]。爾真連數郡之眾[12],乃不勞師旅[13],先命來降,其視竇、李奚讓焉[14]。今特驛召來庭,賜爾名爵,以彰有德[15]。於戲!天厭紛紜,人思平治,爾之所舉,惟知時堅,乃初心[16]益懋厥績。」

○乙亥,大將軍徐達等師發樂安。

○壬午,征南將軍廖永忠率舟師,自福州航海趨廣東。[17]

○置泉州衞,以李山為指揮同知,徐玉、周渊為指揮僉事。

○癸未,平章楊璟遣兵攻常寧州,義兵千戶朱權以城降。

○甲申,征虜大將軍徐達等奏所下山東州縣,凡獲卒三萬二千餘人、馬一萬六千餘匹、糧五十九萬七千餘石、塩五萬三千七百餘引、布絹八萬七百餘匹。

時近臣因進言山東舊有銀塲可興舉者, 上曰:「銀塲之獘,我深知之,利於官者少而損於民者。多况今凋瘵之餘,豈可以此重勞民力?昔人有拔茶種桑,民獲其利者,汝豈不知?」言者慙而退。

○乙酉, 上御奉天門,與劉基論兵事。

上曰:「克敵在兵而制兵在將,兵無節制則將不任,將非人[18]則兵必敗,是以兩軍之間,决死生成敗之際,有精兵不如有良將。」
基對曰:「臣荷 聖上厚恩,得侍左右,每觀廟筭,初謂未必皆然,及至摧鋒破敵,動若神明,臣由是知任將在 陛下,將之勝不若主之勝也。然臣觀 陛下常不拘古法而勝,此其所難也[19]
上曰:「兵者,謀也。因敵制勝,豈必泥於古哉[20]?朕嘗親當矢石,觀戰陣之事,開闔奇正[21],頃刻變化,猶風雲之無常,勢要在通其變耳,亦何暇論古法耶?」

○丙戌,平章楊璟遣兵攻武岡州,元守將曾權以城降。

○大將軍徐達等至濟寧,衍聖公孔希學來見,達送之京師。是日,達開耐牢坡壩,引舟師,由鄆城趨汴梁,以取河南。

○戊子,命中書省給榜,撫安山東郡縣。

先是,朝廷以大將軍徐達既下山東,命所在州郡訪取賢材及嘗仕宦居閒者[22],舉赴京師。有司詢求嚴迫,凡嘗仕元者多疑懼不安,由是所在驚擾。 上聞之,乃命中書省給榜安諭,所徵人材有不願行者,有司不許驅迫,聽其自便,其自他郡縣避兵流寓,願歸鄉者聽之。

○庚寅,置汝寧衞,以劉成楊威為指揮僉事。

○辛卯夜,彗星出。

○壬辰,征南將軍廖永忠舟師至潮州,何真遣其都事劉克佐[23]詣軍門,上其印章并所部圖籍[24]

○征戍將軍鄧愈進兵取唐州,元守將劉平章棄城遁。

○是夜,有流星青赤色,起自天皇,北行三丈餘,至近濁沒。

○丙申,征戍將軍鄧愈率兵趨南陽,前鋒至瓦店,遇南陽卒三百餘人,擊敗之,乘勝追奔。夜半,愈師至南陽城。比明,攻其北門,克之,擒元守將蔡國公史克新、平章張居敬等二十六人,獲軍士一千五百餘、人馬一百五十匹,參政王國寶,副樞喬珍[25],等皆降。

○己亥,命禮官及諸儒臣編《存心錄》。

上以祭祀為國大事[26],念慮之間,儆戒或怠,則無以交神明,乃命禮官及諸儒臣編集郊社、宗廟、山川等儀,及歷代帝王祭祀、感應、祥異可為監戒者,為書以進。

○大將軍徐達等至陳橋,左君弼、竹昌迎降。

先是,元汴梁守將李克彝[27]聞達至,召君弼謂曰:「公與南朝數接戰,熟其陣勢,今授公以兵,公前與戰,我從後乘之,何如?」君弼嘗感 上歸其母,有降附意,因曰:「南朝軍鋒不可當[28],吾見其陣輒,膽落不能戰,故奔投至此,況徐相國善用兵,所向克捷[29],君弼安敢受命?」克彝無如之何,乃夜驅軍民遁入河南。
於是君弼與竹昌[30],等率所部兵詣達降,達入汴城[31],副將常遇春軍[32]營于城外。
克彝,字景昌

○置建寧衞,以沐英為指揮使。

○是月,置樂安衞。


○夏四月[33]辛丑朔,中書省奏桑麻科徵之額:「麻,畝科八兩;木綿,畝四兩。栽桑者以四年有成,乃徵其租。」從之。

○蘄州進竹簟。

上謂中書省臣曰:「古者方物之貢,惟服食器用,故無耳目之娛玩物之失,今蘄州所進竹簟,固為用物,但未有命而來獻,若受之,恐天下聞風皆爭進奇巧,則勞民傷財自此始矣。」命卻之[34]。仍令四方非朝廷所需,毋得妄有所獻。

○置汀州衞,以王珪為指揮同知,秦友諒為指揮僉事。

○征南將軍廖永忠至廣州之東莞縣,何真率官屬迎見。

真東莞人,嘗為淡水塲管勾。元末兵亂,嶺南盜賊蠭起,真遂退而家居,已而羣盜剽掠其鄉,乃結豪民,集義兵,保障鄉里。及亂兵據惠州,真率眾復之,以功授惠州路通判,陞同知[35],進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元帥。時南海寇邵宗愚[36]陷廣州,真率眾擊走之,元立江西分省于廣東,以真為參政,又陞左丞,遂據有廣東諸州郡,至是始降。

○贑州衞指揮使陸仲亨等帥師畧定英德、清遠胥江連州肇慶等郡縣,進攻德慶,元守將張鵬程驅眾棄城遁,仲亨等遂引兵會廣州。

○壬寅,大將軍徐達遣千戶王鎮送左君弼、竹昌、竹君祥等赴京師。

○置溫州衞。

○甲辰,徐達等率步騎自中灤,進取河南,命都督僉事陳德守汴梁。

○乙巳,征南將軍廖永忠師次虎頭山門小亨,張元帥以所部來降。

○丙午,遣使賜思南宣慰使田仁智羅錦綺帛。

○丁未,祫享太廟。

德祖皇考妣神位居中,南向[37] 
懿祖皇考妣神位居東第一位,[38]西向。 
熙祖皇考妣神位居西第一位,東向。 
仁祖皇考妣神位居東第二位,西向。
每位用犢、羊、豕各一;幣一,白色;登三,實以大羹;鉶三,實以和羹;籩、豆各十二,籩實以形塩、薧魚、棗、栗、榛、菱芡、鹿脯、白餅、黑餅、糗餌、粉餈,豆實以韭、葅、醓、醢、箐葅、鹿醢、芹葅、兔醢、笋葅、魚醢、脾析、豚胉、𩛆食、糝食;簠、簋各二,實以黍、稷、稻、梁。
共設酒尊三、金爵八、磁爵十六于殿東,西向;祝文一帛篚四于殿西,東向。
先期, 皇帝散齋四日,致齋三日,陪享執事官各齋一日。前祭一日, 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省牲,視鼎、鑊、滌溉,有司陳設如儀。
至日清晨,皇太子奉迎各廟神主,合置於 德祖廟。車駕至大次,太常卿奏「中嚴」, 皇帝服袞冕,太常卿奏「外辦」, 皇帝入就位,贊禮唱「迎神」,恊律郎舉麾,樂奏《泰和之曲》。
贊禮唱 「請行禮」,太常卿奏「有司謹具,請行事」 皇帝再拜,在位官皆再拜。
贊禮唱「奠帛,行初獻禮」, 皇帝詣盥洗位,搢圭盥帨,出圭詣爵洗位,搢圭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出圭詣酒尊所,搢圭執爵受醴齊,以爵授執事者。出圭詣 德祖神位前,恊律郎舉麾,樂奏《壽和之曲》、《武功之舞》, 皇帝跪,搢圭上香、奠帛、祭酒、奠爵、出圭俯伏興再拜。次詣 懿祖神位前,次詣 熙祖神位前,次詣 仁祖神位前,皆如前儀。詣讀祝位跪,讀祝官取祝跪讀訖, 皇帝俯伏興再拜,復位。
贊禮唱「行亞獻禮」,各掌祭官以爵受酒,奠于神位前,樂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 皇帝再拜。終獻禮,樂奏《熙和之曲》、《文德之舞》,儀同亞獻。其亞、終樂舞,則四廟共之。
贊禮唱「飲福受胙」, 皇帝詣飲福位再拜,跪,搢圭,執事者[39]以爵酌福酒跪進,太常卿贊曰:「惟此殽羞,神之所與,賜以福慶,億兆同霑。」, 皇帝受爵,祭酒飲福酒,以爵置于坫,奉胙官奉胙跪,進 皇帝受胙以授左右,出圭俯伏興再拜,復位,在位官皆再拜。
贊禮唱「徹豆」,恊律郎舉麾,樂奏《雍和之曲》,掌祭官各徹豆。
贊禮唱「送神」,恊律郎舉麾,奏《安和之曲》, 皇帝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讀祝官取祝,奉幣官取幣,各詣燎所。
贊禮唱「望燎」, 皇帝詣望燎位,執事者以炬燎火,柴半燎。
贊禮唱「禮畢」,皇太子奉神主還各廟,駕還,大次解嚴。
其祝文曰:「惟我祖宗積德於世,茂子孫於天地之間。今以家為國,建廟于京,以序昭穆,謹率諸執事,以四時之祀為大禮之常,茲當孟夏,敬奉明薦。伏惟昭格,鑒此永思。」
樂章迎神曲云:「慶源發祥,世德惟崇。致我眇躬,開基建功。京都之內,親廟在東。惟我子孫,永懷祖風。氣體則同,呼吸相通。來格來從,皇靈顯融。」
初獻:
德祖前奏云:「思皇高祖,穆然深玄。其遠歷年,其神在天。尊臨太室,餘慶綿綿。歆於几筵,有永其傳。」
懿祖前奏云:「思皇曾祖,清勤純古。田里韜光,天篤其祜。佑我曾孫,弘開土宇。追遠揭虔,勉遵前矩。」
熙祖前奏云:「惟我皇祖,淑後貽謀,盛德靈長,與泗同流。發於孫枝,明禋載修。嘉潤如海,恩何以酬?」 
仁祖前奏云:「惟我皇考,既淳且仁。弗耀其身,克開嗣人。子有天下,尊歸於親。景運維新,則有其因。」
亞獻云:「對越至親,儼然如生。其氣昭明,感格在庭。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愛而敬之,發乎中情。」
終獻云:「承前人之德,化家為國,母曰:『予小子基命成績』,欲報其德,昊天罔極。慇懃三獻,我心悅懌。」
徹豆云:「樂奏具肅,神其燕嬉。告成于 祖,亦右 皇妣。敬徹不遅,以終祀禮。祥光煥揚,錫以嘉祉。」
送神云:「顯兮幽兮,神運無述。靈馭逍遙,安其所適。其靈在天,其主在室。子子孫孫,孝思無斁。」
其孟春享,各廟禮同。
初,學士陶安太常丞[40]任以忠等奏:「凡特享太廟,皇太子當冕服,隨班行禮。」
至是, 上命皇太子奉各廟神主就位,侍立位傍,南昌等王,則命皇太子行禮。

○愽興等縣民人高翼等五十二人來謝恩。

先是,詔免山東郡縣租稅,至是,翼等來謝, 上召至前,諭之曰:「朕以爾民勞困,且逢饑饉,艱於衣食[41],故免租稅三年,欲爾民安也。今若等遠來,跋涉良苦,是以所安爾者,反勞爾也。豈朕之本心?爾歸見鄉里長老,其以朕意告之,但心在朝廷足矣,不必來謝。」命禮部各給道里費而遣之,仍止其未來者。

○戊申,賜群臣享胙于奉天門。

○詔太廟器皿舊制以金塗銀者,俱易以金。上命畫古孝行及身所經歷艱難起家戰伐之事為圖,以示子孫,謂侍臣曰:「朕家本業農,祖父皆長者,世承忠厚,積善餘慶,以及於朕。今圖此者,使後世觀之,知王業艱難也。」詹同等頓首曰:「陛下昭德垂訓,奠此為切。」 上曰:「富貴易驕,艱難易忽,久遠易忘。後世子孫生長深宮,惟見富貴,習於奢侈,不知祖宗積累之難,故示之以此,使朝夕覽觀,庶有所警也。」

○大將軍徐達等率師,自虎牢関進至河南塔兒灣,元將詹事院同知脫因帖木兒[42]以兵五萬迎戰,列陣于洛水之北十五里。我軍既成列,副將軍常遇春單騎突入其陣,敵發二十騎攢槊刺之[43],遇春發一矢斃其前鋒,彼軍奪氣,達遂麾眾乘之。時南風驟發,兵塵漲空[44],呼聲動天地,元軍陣亂退走,追奔五十餘里,俘獲無筭,脫因帖木兒收散卒走陜州,達遂進營于河南城北門,李克彝復走陜西。於是河南行省平章梁王阿魯溫遣其副樞夏仲良送款軍門,及暮又遣參政鄭伯起、行省都鎮撫[45]李敏等詣中軍[46]見達,明日阿魯溫以梁王金印,率官民出降。河南平,達命左丞趙庸[47]守之,遣員外郎[48]高瑞撫諭各處山寨,指揮任亮招諭嵩州。

阿魯溫者,察罕帖木兒父也。

○征南將軍廖永忠師至廣州之龍潭,元將盧左丞[49]遣鎮撫盧誠納欵,得其海舟五百餘艘、軍士二千九百六十五人、馬三百匹、糧五千餘石,命指揮胡通守之。

○元國子祭酒孔克堅來朝。

先是,大將軍徐達至濟寧,克堅稱疾。遣其子希學見達于軍門,達送希學赴京師[50]
希學奏言:「臣父久病,不能行,令臣先入見。」 

上乃以勑往諭之曰:「朕聞爾祖孔子垂教于世,扶持綱常[51],子孫非常人等也,故歷數十代,往往作賓王家,豈獨今日哉?

胡元入主中國,蔑棄禮教,彝倫攸斁,天實厭之,以喪其師。朕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以復先王之舊。雖起自布衣,實承古先帝王之統,且古人起布衣而稱帝者,漢之高祖也。天命所在,人孰違之?
聞爾抱風疾,果然否?若無疾而稱疾,則不可,諭至思之。」
會克堅[52]亦自來朝,行至淮安,遇勑使,拜命惶恐,兼程而進,既至,召對謹身殿。 
上從容慰問曰:「爾年幾何?」
克堅對曰:「臣年五十有三。 」
上曰:「爾年雖未耄而疾嬰之,今不煩爾宮,但爾家先聖之後,為子孫者,不可以不務學。朕觀爾子資質溫厚,必能承家,爾更加誨諭,俾知進學,以振揚爾祖之道,則有光於儒教。」
克堅頓首謝,即日賜宅一區、馬一匹,月給米二十石[53]
又明日,復召至諭之曰:「爾祖明先王之道,立教經世,萬世之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實有賴焉,故爾孔氏高出常人,常人且知求聖賢之學,況孔氏子孫乎?爾宜勉爾族人各務進學。」
因顧謂群臣曰:「朕不授孔克堅以官者,以其先聖之後,特優禮之,故養之以祿而不任之以事也[54]。」

○己酉,夜彗星沒。

先是,三月辛卯,彗出昴北、大陸、天船間[55],芒長約八尺餘;辛丑,指文昌,近五車;是夜,沒于五車北。

○辛亥,元鄭州、榮陽百尺川寨[56]守將參政楚諒遣照磨尹敬祖等,詣大將軍送款。

○壬子,副將軍常遇春率兵至嵩州,元守將李知院迎降,得馬二百餘匹。甲寅,入其城,執其平章外兒等,分兵取未附諸山寨。

○乙卯,遣使詣河南,命大將軍徐達徵儒士睢明義、鉅鼎臣、程彥魯、秦彥洪、哈天民[57]、王克明、馮子瑞、邁仲德、單有志、王儀等赴京。

○元神頂寨守將僉院西青山等以馬騾三十五匹來,見大將軍于軍門。

○征南將軍廖永忠遣兵攻破偽參政邵宗愚山寨,獲宗愚等,斬于廣州市。

初,宗愚聞王師入廣州,遣其黨羅元祥詣軍門降,本以覘軍勢,而實無降意。永忠謂之曰:「欲降則來,毋虗言以相款也。」宗愚遷延累日,竟不至。永忠知其詐,乃下令往攻之,夜二鼓發兵,直抵其寨,詰旦破之。宗愚據三山寨[58],兄弟俱殘暴嗜殺,近境頗被其虐,嘗再陷廣州,大肆侵掠,廣州民尤嫉之。及面縛入城,民往觀之,爭唾其面,遂與其徒皆棄市。
新會縣土豪黃彬、河源縣曹文昌、汲州廖仁等復聚眾作亂,自稱元帥,永忠復捕誅之。
南海縣人麥康祖以魘魅蠱毒殺人,又捕斬之。
廣州既平,永忠遂進兵取廣西。

○丙辰,元龍門守將參政保童等以其所部軍,及偃師守將儲德以山寨頭目丁戶俱來降。

○上謂侍臣曰:「吾見史傳所書漢唐末世,皆為宦官所敗蠹[59],不可拯救,未嘗不為之惋歎。此輩在人主之側,日見親信,小心勤勞如呂強、張承業之徒,豈得無之?但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聖人之深戒。其在宮禁,止可使之供灑掃、給使令、傳命令而已,豈宜預政典兵?漢唐之禍雖曰宦官之罪,亦人主寵愛之使然,向使宦者不得典兵預政[60],雖欲為亂,其可得乎?」

○丁巳,平章楊璟兵克永州,元守將右丞鄧祖勝自殺。

時璟圍永州久不下,乃分命指揮胡海洋等於各門築壘困之,復造浮橋於西江上,練習軍士,示以必克。
祖勝屢戰屢屈,至是食盡力窮,仰藥死。參政張子賢等猶率眾拒守,百戶夏昇[61]縋城詣璟降,因言祖勝死狀。
夜三鼓,璟督兵四面攻之,胡海洋等踰城入,子賢復率眾巷戰。
天明,眾潰,子賢與元帥鄧思誠等就執,并獲其全城士馬。璟調衡州衞指揮同知丁玉守之,於是耒陽等州皆遣人降。

○戊午,大將軍徐達遣都督同知馮宗異、康茂才等分兵取陜州,又遣其麾下及降將楚諒招諭登封各處山寨頭目柴巖、翁諒等,於是守鞏縣孟夏寨參政李成來降。

○庚申,元福昌守帥知院張興、鈞州[62]守將哈剌魯、守許州右丞謝孚、陳州知院楊崇各遣人詣大將軍送款。

○辛酉,大將軍徐達遣參政傅友德取福昌山寨,元右丞潘莽兒降。

○副將軍常遇春下汝州,留兵守之,遂徇下郟縣。

○壬戌,都督同知馮宗異等兵至陜州,元將脫因帖木兒棄城遯去[63],宗異遂入其城,留都督同知康茂才守之。

○癸亥,置山東行中書省,調江西參政汪廣洋為山東參政,以翰林學士陶安為江西參政。

上因謂安曰:「朕渡江之初,卿首率父老見于軍門,為朕敷陳王業,論當時之務,深合朕心,由是朝夕相近,幕府軍旅之事,禆益良多,繼入翰林,益聞讜論。今調汪廣洋為山東參政,而江西乃上游都會,可以代之者,宜莫如卿,其為我撫治之。」
安對曰:「臣以微陋,叨蒙甄錄,俾居左右,幸望過矣。今復委以重任,恐付託不効,有負 上恩。 」
上曰:「躬擐甲冑,決勝負於兩陣之間,此武夫之事,非儒生所能;至若承流宣化,綏輯一方之眾,此儒者之事,非武夫所能也[64]。朕之用人,用其所能,不強其所不能,卿才宜膺是任,故以授卿,我豈私卿一人而不愛一方乎?」
安乃頓首受命。

○以陜州盧氏縣隷南陽府。

○追封參軍胡深為縉雲郡伯。

制曰:「攄忠効力,允惟勳舊之臣;崇德報功,宜厚追封之典。表幽光於既往,昭大節於無窮。爰考彝章,用加寵數,故參軍胡深奇姿素稟,偉器夙成,文詞克著於英華,武事兼通於韜畧。
朕創業江左,嘗駐師金華,乃得賢才,以資任用,首居省幕,繼擢參軍,外則贊畫鼎鈞,內則周旋帷幄,恪恭乃職,廉潔有聲。重念括蒼之城,近接閩海之地,寇多侵擾,民弗寧居,俾率義師,鎮茲封域,每有保釐之助,即無東顧之憂,柰何兵逼寇區,倉皇而遇敵,然能身先士卒[65],慷慨以捐生。
今茲七閩,悉入版圖,所獲渠魁,已令釁鼓,惜爾弗及見此。俾朕哀痛致思,是用褒崇,以旌勇烈。爾惟有嗣,朕念不忘,將世祿於厥家,庶永延於宗祀,歆服寵命,用慰幽冥。可追封為縉雲郡伯。」

○以侍儀范常為翰林直學士。

初,常知太平府募民[66]種藝,時亂後乏種,官廩有榖數千石,常請于朝,悉發貸之,至秋大稔,私庾既實,官廩亦充[67],乃興學校,延師儒,民甚安之。
召入為侍儀, 上訪以時政及古今事宜,常直對無隱,遂擢為學士,尋兼太常卿。
時肇興禮樂,講究設施,常多預議,後復為起居注,以疾致仕,御製詩以賜之,終于家。

○甲子,遣使諭都督同知馮宗異曰:「若克潼關,勿遽乘勝而西。今大軍方有事北方,宜選將留兵守關,以遏其援兵。爾且率師回汴梁,朕將躬往議之。」

是日, 車駕發京師,幸汴梁。時言者皆謂君天下者宜居中土,汴梁乃宋故都,勸 上定都,故 上往視之且會大將軍徐達等,謀取元都。

○守方山寨儒官程夢魯以其眾詣大將軍徐達降。

○都督同知馮宗異進兵攻潼關,李思齊、張思道棄關宵遯。

初,思齊與思道聞王師取河南,即駐兵潼關以拒,既而火焚思道營,思齊乃移軍退守葫蘆灘,遣其部將張德欽、穆薛飛守關。
及王師至,思齊棄輜重走鳳翔,思道奔鄜城。
丙寅,宗異遂入潼關,引兵西至華州,元守將皆望風奔潰。

○丁卯,指揮唐黑塔等攻裕州泉白寨,元平章郭雲堅守,不克。元孟津守將萬戶李恕、荅底寨[68]僉院陳德庸俱詣大將軍納款。


校勘記[编辑]

  1. 備執事:嘉本抱本庫本殘頁及明史后妃傳序執作職。
  2. 命戶部及行省:廣本行上有各字。
  3. 征戍將軍:嘉本戍作伐,國榷作戎。案前洪武元年正月庚子條廣本作夷。
  4. 阿思蘭:嘉本阿作何。國榷及明史楊璟傳與館本同。
  5. 吳友孫:嘉本抱本庫本國榷孫作遜。
  6. 寧遠州:國榷同。嘉本無州字。
  7. 多宣其力:寶訓其作勞。
  8. 亦有推擢:嘉本抱本推作陞。寶訓誤作陛。
  9. 廣東郡:自本卷卷首至郡字止,據庫本殘頁校。
  10. 廣西之師:嘉本廣西作兩廣。
  11. 故此興歎:舊校改故作正。
  12. 爾連數郡之眾:抱本爾下有真字,是也。
  13. 不勞旅師:舊校改旅師作師旅。
  14. 其視竇李莫讓焉:抱本莫作奚,是也。
  15. 以彰有德:抱本彰作旌。
  16. 惟知時艱乃初心:抱本惟上有實字,艱作堅,是也。
  17. 自福州航海趨廣東:自卷首至航字止,館本缺,今據廣本補。
  18. 將非人:廣本人上有其字。
  19. 此其所難也:寶訓其作尤。
  20. 豈必泥於古哉:嘉本必作可。
  21. 開闔奇正:寶訓作闔闢奇正。
  22. 及嘗仕宦居閒者:居閒,廣本作閒居,嘉本作居家賢。
  23. 劉克佐:明史何真傳同。廣本克作充,疑誤。
  24. 并所部圖籍:嘉本并下有獻字。
  25. 喬珍:廣本珍作真。
  26. 為國大事:廣本國下有家字。
  27. 李克彛:廣本李誤季。明史徐達傳作李。
  28. 南朝軍鋒不可當:廣本當下有也字。
  29. 所向克摙:舊校改摙作捷。
  30. 竹昌:健按:明史徐達傳誤作竹貞,參拙著明史纂誤。
  31. 汴城:嘉本作汴梁。
  32. 副將常遇春:舊校將下補軍字。
  33. 夏四月:廣本另為卷,卷首書「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
  34. 命卻之:廣本命上有乃字。
  35. 陞同知:廣本陞上有尋字。
  36. 邵宗愚:嘉本作邵思愚,明史何真傳作趙宗愚。按明史廖永忠傳元史順帝紀二十二年十月條及本書均作邵宗愚,嘉本及明史何真傳疑皆誤。
  37. 德祖……神位居中南向:居中南向,嘉本作居東第一位西向。按明會典廟祀:「國初於闕左建四廟,德祖居中,懿祖東第一廟」。明史禮志廟制同。嘉本當誤。
  38. 懿祖……神位居東第一位:嘉本一作二,誤。
  39. 執事官:舊校改官作者。
  40. 太常丞:廣本丞上有寺字。健按:太常司洪武三十年始改為太常寺,廣本丞上有寺字,誤。
  41. 難於衣食:舊校改難作艱。
  42. 元將詹同脫因帖木兒:抱本無同字。國榷有。健按:脫因帖木兒乃王保保之弟,任詹事院同知,此詹同為詹事院同知之省稱。
  43. 敵發二十騎攢槊剌之:嘉本十下有鐵字。剌當為刺。
  44. 兵塵漲空:廣本兵作其。
  45. 省都鎮撫:舊校省上補行字。
  46. 詣中軍:廣本軍下有營字。
  47. 左丞趙庸:嘉本左作右。明史趙庸傳作左。廣本庸下有等字。
  48. 員外郎:嘉本作元帥。
  49. 盧左丞:嘉本左作右。明史廖永忠傳作左。
  50. 赴京:舊校京下補師字。健按:寶訓與館本同。
  51. 扶植綱常:舊校改植作持。健按:寶訓與館本同。
  52. -KC11683克覧-KC11683:舊校改作克堅。
  53. 二十石:廣本二作一。寶訓與館本同。
  54. 而不任之事也:舊校事上補以字。
  55. 彗出昂北大陸天船間:嘉本陸作鹿。按爾雅釋天:「北陸虛也,西陸昂也」,則嘉本作鹿誤。明史(卷二七)天文志陸作陵。
  56. 百尺川寨:廣本尺川作川尺。嘉本無川字。
  57. 哈天民:國榷同。廣本天民作民天,疑誤。
  58. 三山寨:國榷同。廣本三作二。
  59. 皆為宦官敗蠹:舊校敗上補所字。健按:寶訓與館本同。
  60. 宦者不得典兵預政:寶訓者作官。
  61. 夏昇:國榷同。嘉本昇作升。
  62. 釣州:舊校改釣作鈞。
  63. 棄城遯去:廣本遯作遁。
  64. 非武夫所能也:廣本非上有亦字。
  65. 身先士率:舊校改率作卒。
  66. 幕民:舊校改幕作募。
  67. 官廩一充:舊校改一作亦。
  68. 荅底寨:國榷同。廣本荅作塔。
 卷三十 ↑返回頂部 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