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三十六卷)/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二十九 大般涅槃经
卷第三十
卷第三十一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编辑]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師子吼菩薩品之六[编辑]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一切業不定得果、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應當修習八聖道者,何因緣故一切眾生悉不得是大般涅槃?世尊!若一切眾生有佛性者,即當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須修習八聖道耶?「世尊!如此經中說有病人若得醫藥及瞻病人隨病飲食、若使不得,皆悉除差。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若遇聲聞及辟支佛、諸佛、菩薩諸善知識,若聞說法、修習聖道,若不遇、不聞、不修習道,悉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佛性故。世尊!譬如日、月,無有能遮,令不得至頞多山邊;四大河水不至大海;一闡提等不至地獄;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無有能遮,令不得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佛性故。世尊!以是義故,一切眾生不須修道,以佛性力故,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修習聖道力故。

「世尊!若一闡提犯四重禁、五逆罪等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須修習,以因佛性定當得故,非因修習然後得也。世尊!譬如磁石,去鐵雖遠,以其力故,鐵則隨著;眾生佛性亦復如是。是故,不須勤修習道。」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恒河邊有七種人,若為洗浴、恐畏寇賊、或為採花,則入河中。第一人者,入水則沒。何以故?羸無勢力,不習浮故。第二人者,雖沒還出,出已復沒。何以故?身力大故,則能還出;不習浮故,出已還沒。第三人者,沒已即出,出更不沒。何以故?身重故沒,力大故出,先習浮故,出已即住。第四人者,入已便沒,沒已還出,出已即住遍觀四方。何以故?重故則沒,力大故還出,習浮則住,不知出處,故觀四方。第五人者,入已即沒,沒已還出,出已即住,住已觀方,觀已即去。何以故?為怖畏故。第六人者,入已即去,淺處則住。何以故?觀賊近遠故。第七人者,既至彼岸,登上大山,無復恐怖,離諸怨賊,受大快樂。

「善男子!生死大河亦復如是,有七種人。畏煩惱賊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出家剃髮,身被法服。既出家已,親近惡友,隨順其教,聽受邪法,所謂眾生身者即是五陰,五陰者即名五大,眾生若死,永斷五大,斷五大故,何須修習善惡諸業?是故當知無有善惡及善惡報,如是則名一闡提也。一闡提者,名斷善根;斷善根故,沒生死河不能得出。何以故?惡業重故、無信力故,如恒河邊第一人也。

「善男子!一闡提輩有六因緣沒三惡道,不能得出。何等為六?一者、惡心熾盛故,二者、不見後世故,三者、樂習煩惱故,四者、遠離善根故,五者、惡業障隔故,六者、親近惡知識故。

「復有五事沒三惡道。何等為五?一者、於比丘邊作非法故,二者、比丘尼邊作非法故,三者、自在用僧祇物故,四者、母邊作非法故,五者、於五部僧互生是非故。

「復有五事沒三惡道。何等為五?一者、常說無善惡果故,二者、殺發菩提心眾生故,三者、憙說法師過失故,四者、法說非法、非法說法故,五者、為求法過而聽受故。

「復有三事沒三惡道。何等為三?一、謂如來無常、永滅,二、謂正法無常、遷變,三、謂僧寶可滅壞故,是故常沒三惡道中。

「第二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沒不能出。所言出者,親近善友則得信心。信心者,信施、施果,信善、善果,信惡、惡果,信生死苦、無常、敗壞,是名為信。以得信心修習淨戒,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常行惠施、善修智慧。以鈍根故,復遇惡友,不能修習身、戒、心、慧,聽受邪法。或值惡時,處惡國土,斷諸善根;斷善根故,常沒生死,如恒河邊第二人也。

「第三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沈沒。親近善友,得名為出。信於如來是一切智常、恒、無變,為眾生故,說無上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非滅,法、僧亦爾,無有滅壞;一闡提等不斷其法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當遠離,然後乃得。以信心故,修習淨戒;修淨戒已,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為諸眾生廣宣流布。樂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心無退轉,如恒河邊第三人也。

「第四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沈沒。親近善友,故得信心,是名為出。得信心故,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為眾生故,廣宣流布,樂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心無退轉,遍觀四方——四方者,四沙門果——如恒河邊第四人也。

「第五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沈沒。親近善友,故得信心,是名為出。以信心故,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為眾生故,廣宣流布,樂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心無退轉。無退轉已,即便前進——前進者,謂辟支佛——雖能自渡不及眾生,是名為去,如恒河邊第五人也。

「第六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沈沒。親近善友,獲得信心,得信心故,名之為出。以信心故,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為眾生故,廣宣流布,樂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心無退轉。無退轉已,即復前進,遂到淺處。到淺處已,即住不去——住不去者,所謂菩薩——為欲度脫諸眾生故,住觀煩惱,如恒河邊第六人也。

「第七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沈沒。親近善友,獲得信心,得信心已,是名為出。以信心故,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為眾生故,廣宣流布,樂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心無退轉。無退轉已,即便前進。既前進已,得到彼岸,登大高山,離諸恐怖,多受安樂。善男子!彼岸山者,喻於如來;受安樂者,喻佛常住;大高山者,喻大涅槃。

「善男子!是恒河邊如是諸人悉具手足而不能渡;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實有佛寶、法寶、僧寶,如來常說諸法要義有八聖道、大般涅槃,而諸眾生悉不能得。此非我咎,亦非聖道眾生等過,當知悉是煩惱過惡。以是義故,一切眾生不得涅槃。

「善男子!譬如良醫知病說藥,病者不服,非醫咎也。善男子!如有施主以其所有施一切人,有不受者,非施主咎。善男子!譬如日出,幽冥皆明,盲瞽之人不見道路,非日過也。善男子!如恒河水能除渴乏,渴者不飲,非水咎也。善男子!譬如大地普生菓實,平等無二,農夫不種,非地過也。

善男子!如來普為一切眾生廣開分別十二部經,眾生不受,非如來咎。

「善男子!若修道者,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汝言:『眾生悉有佛性,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磁石。』者,善哉善哉,以有佛性因緣力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言不須修聖道者,是義不然。

「善男子!譬如有人行於曠野,渴乏遇井。其井極深,雖不見水,當知必有。是人方便求覓罐綆,汲取則見。佛性亦爾,一切眾生雖復有之,要須修習無漏聖道,然後得見。善男子!如有胡麻則得見油,離諸方便則不得見;甘蔗亦爾。

「善男子!如三十三天、北欝單越,雖是有法,若無善業、神通、道力則不能見。地中草根及地下水,以地覆故,眾生不見。佛性亦爾,不修聖道,故不得見。

「善男子!如汝所說世有病人若遇瞻病、良醫、好藥、隨病飲食及以不遇悉得差者,善男子!我為六住諸菩薩等說如是義。善男子!譬如虛空,於諸眾生非內、非外,非內、外故,亦無罣礙;眾生佛性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有人財在異方,雖不現前,隨意受用。有人問之,則言我許。何以故?以定有故。眾生佛性亦復如是,非此、非彼,以定得故,言一切有。

「善男子!譬如眾生造作諸業,若善、若惡,非內、非外,如是業性非有、非無,亦復非是本無今有、非無因出,非此作此受、此作彼受、彼作彼受,無作、無受,時節和合而得果報。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亦復非是本無今有,非內、非外,非有、非無,非此、非彼,非餘處來、非無因緣,亦非一切眾生不見。有諸菩薩時節因緣和合得見——時節者,所謂十住菩薩摩訶薩修八聖道,於諸眾生得平等心——爾時得見不名為作。

「善男子!汝言如磁石者,是義不然。何以故?石不吸鐵。所以者何?無心業故。善男子!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滅壞,無有作者、無有壞者。善男子!猶如猛火不能焚薪,火出薪壞名為焚薪。善男子!譬如葵藿隨日而轉,而是葵藿亦無敬心、無識、無業,異法性故而自迴轉。善男子!如芭蕉樹因雷增長,是樹無耳、無心、意識。異法有故,異法增長;異法無故,異法滅壞。善男子!如阿叔迦樹,女人摩觸,花為之出。是樹無心,亦無覺觸。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滅壞。善男子!如橘得屍,菓則滋多,而是橘樹無心、無觸。異法有故,異法滋多;異法無故,異法滅壞。善男子!如安石榴,塼骨糞故,果實繁茂,安石榴樹亦無心、觸。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滅壞。善男子!磁石吸鐵亦復如是,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滅壞。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不能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無明不能吸取諸行、行亦不能吸取識也,亦得名為無明緣行、行緣於識,有佛、無佛,法界常住。

「善男子!若言佛性住眾生中者,善男子!常法無住,若有住處即是無常。善男子!如十二因緣無定住處,若有住處,十二因緣不得名常。如來法身亦無住處;法界、法入、法陰、虛空悉無住處;佛性亦爾,都無住處。

「善男子!譬如四大,力雖均等,有堅、有熱、有濕、有動,有重、有輕,有赤、有白、有黃、有黑,而是四大亦無有業,異法界故,各不相似。佛性亦爾,異法界故,時至則現。

「善男子!一切眾生不退佛性故名之為有,阿毘跋致故。以當有故、決定得故、定當見故,是故名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大臣受王勅已,多集眾盲以象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萊茯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善男子!如彼眾盲,不說象體、亦非不說。若是眾相悉非象者,離是之外更無別象。善男子!王喻如來、應正遍知,臣喻方等《大涅槃經》,象喻佛性,盲喻一切無明眾生。是諸眾生聞佛說已,或作是言:『色是佛性。』何以故?是色雖滅,次第相續,是故獲得無上如來三十二相,如來色常。

如來色者,常、不斷故,是故說色名為佛性。譬如真金,質雖遷變,色常不異。或時作釧、作蛇、作盤,然其黃色初無改易。眾生佛性亦復如是,質雖無常而色是常,以是故說色為佛性。

「或有說言:『受是佛性。』何以故?受因緣故,獲得如來真實之樂。如來受者,謂畢竟受、第一義受。眾生受性雖復無常,然其次第相續不斷,是故獲得如來常受。譬如有人姓憍尸迦,人雖無常而姓是常,經千萬世無有改易。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說受為佛性。

「又有說言:『想是佛性。』何以故?想因緣故,獲得如來真實之想。如來想者,名無想想。無想想者,非眾生想、非男女想,亦非色、受、想、行、識想,非想、斷想。眾生之想雖復無常,以想次第相續不斷故,得如來常恒之想。善男子!譬如眾生十二因緣,眾生雖滅而因緣常。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說想為佛性。

「又有說言:『行為佛性。』何以故?行名壽命。壽因緣故,獲得如來常住壽命。眾生壽命雖復無常,而壽次第相續不斷,故得如來真實常壽。善男子!譬如十二部經,聽者、說者雖復無常,而是經典常存不變。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說行為佛性。

「又有說言:『識為佛性。』識因緣故,獲得如來平等之心。眾生意識雖復無常,而識次第相續不斷故,得如來真實常心。如火熱性,火雖無常,熱非無常。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說識為佛性。

「又有說言:『離陰有我,我是佛性。』何以故?我因緣故,獲得如來八自在我。有諸外道說言:『去、來、見、聞、悲、喜、語、說為我。』如是我相雖復無常,而如來我真實是常。善男子!如陰、入、界雖復無常而名是常,眾生佛性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彼盲人各各說象,雖不得實,非不說象。說佛性者亦復如是,非即六法、不離六法。善男子!是故,我說眾生佛性非色、不離色,乃至非我、不離我。

「善男子!有諸外道雖說有我,而實無我。眾生我者,即是五陰,離陰之外更無別我。善男子!譬如莖、葉、鬚、臺合為蓮花,離是之外更無別花;眾生我者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牆壁、草木和合名之為舍,離是之外更無別舍;如佉陀羅樹、波羅奢樹、尼拘陀樹、欝曇鉢樹和合為林,離是之外更無別林;譬如車兵、象、馬、步兵和合為軍,離是之外更無別軍;譬如五色雜綖和合名之為綺,離是之外更無別綺;如四姓和合名為大眾,離是之外更無別眾;眾生我者亦復如是,離五陰外更無別我。善男子!如來常住則名為我。如來法身無邊無礙,不生、不滅,得八自在,是名為我。眾生真實無如是我及以我所,但以必定當得畢竟第一義空故名佛性。

「善男子!大慈、大悲名為佛性。何以故?大慈、大悲常隨菩薩,如影隨形。一切眾生必定當得大慈、大悲,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大慈、大悲者,名為佛性;佛性者,名為如來。

「大喜、大捨,名為佛性。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若不能捨二十五有,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諸眾生必當得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大喜、大捨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大信心。何以故?以信心故,菩薩摩訶薩則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一切眾生必定當得大信心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大信心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一子地。何以故?以一子地因緣故,菩薩則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一切眾生必定當得一子地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子地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第四力。何以故?以第四力因緣故,菩薩則能教化眾生。一切眾生必定當得第四力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第四力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十二因緣。何以故?以因緣故,如來常住。一切眾生定有如是十二因緣,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十二因緣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四無礙智。以四無礙因緣故,說字義無礙;字義無礙故,能化眾生。四無礙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頂三昧。以修如是頂三昧故,則能總攝一切佛法,是故說言頂三昧者名為佛性。十住菩薩修是三昧未得具足,雖見佛性而不明了。

「一切眾生必定得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如上所說種種諸法,一切眾生定當得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我若說色是佛性者,眾生聞已則生邪倒;以邪倒故,命終則生阿鼻地獄。如來說法為斷地獄,是故不說色是佛性,乃至說識亦復如是。

「善男子!若諸眾生了佛性者,則不須修道。十住菩薩修八聖道少見佛性,況不修者而得見耶?善男子!如文殊師利諸菩薩等,已無量世修習聖道,了知佛性。云何聲聞、辟支佛等能知佛性?若諸眾生欲得了了知佛性者,應當一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是《涅槃經》,見有受持乃至讚歎如是經者,應當以好房舍、衣服、飲食、臥具、病瘦醫藥而供給之,兼復讚歎、禮拜、問訊。善男子!若有已於過去無量無邊世中親近供養無量諸佛,深種善根,然後乃得聞是經名。

「善男子!佛性不可思議;佛、法、僧寶亦不可思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而不能知,是亦不可思議;如來常、樂、我、淨之法亦不可思議;一切眾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經》亦不可思議。」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說一切眾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經》不可思議者,世尊!是大眾中有八萬五千億人於是經中不生信心,是故有能信是經者名不可思議。」

「善男子!如是諸人於未來世亦當定得信是經典,見於佛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師子吼言:「世尊!云何不退菩薩自知決定有不退心?」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當以苦行自試其心:日食一胡麻,經一七日;粳米、菉豆、麻子、粟[序-予+禾]及以白豆亦復如是,各一七日。食一麻時,作是思惟:『如是苦行都無利益,無利益事尚能為之,況有利益而當不作?於無利益心能堪忍,不退、不轉,是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等日修苦行時,一切皮肉消瘦皺減,如斷生瓠置之日中;其目却陷,如井底星;肉盡肋出,如朽草屋;脊骨連現,如重線塼;所坐之處如馬蹄跡,欲坐則伏、欲起則偃。雖受如是無利益苦,然不退於菩提之心。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為破眾苦施安樂故,乃至能捨內外財物及其身命,如棄芻草。若能不惜是身命者,如是菩薩自知必定有不退心:『我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菩薩為法因緣,剜身為燈,[疊*毛]纏皮肉,蘇油灌之,燒以為炷。菩薩爾時受是大苦,自呵其心而作是言:『如是苦者,於地獄苦百千萬分猶未及一。汝於無量百千劫中,受大苦惱都無利益。汝若不能受是輕苦,云何而能於地獄中救苦眾生?』菩薩摩訶薩作是觀時,身不覺苦,其心不退、不動、不轉。菩薩爾時應深自知:『我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菩薩爾時具足煩惱未有斷者,為法因緣,能以頭、目、髓、腦、手、足、血、肉施人,以釘釘身,投巖赴火。菩薩爾時雖受如是無量眾苦,若心不退、不動、不轉,菩薩當知:『我今定有不退之心,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為破一切眾生苦惱,願作麁大畜生之身,以身、血、肉施於眾生。眾生取時,復生憐愍。菩薩爾時閉氣不喘,示作死相,令彼取者不生殺害疑網之想。菩薩雖受畜生之身,終不造作畜生之業。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既得不退心已,終不造作三惡道業。菩薩摩訶薩若未來世有微塵等惡業果報不定受者,以大願力為眾生故而悉受之。譬如病人為鬼所著藏隱身中,以呪力故即時相現,或語、或喜、或瞋、或罵、或啼、或哭。

菩薩摩訶薩未來之世三惡道業亦復如是,菩薩摩訶薩受熊身時,常為眾生演說正法,或受迦賓闍羅鳥身;為諸眾生說正法故,受瞿陀身、鹿身、兔身、象身、羖羊、獼猴、白鴿、金翅鳥、龍、蛇之身。受如是等畜生身時,終不造作畜生惡業,常為其餘畜生眾生演說正法,令彼聞法速得轉離畜生身故。菩薩爾時雖受畜身,不作惡業,當知必定有不退心。

「菩薩摩訶薩於飢饉世見餓眾生,作龜魚身無量由旬,復作是願:『願諸眾生取我肉時,隨取隨生。因食我肉,離飢渴苦,一切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菩薩發願:『若有因我離飢渴者,未來之世速得遠離二十五有飢渴之患。』菩薩摩訶薩受如是苦心不退者,當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菩薩於疾疫世見病苦者,作是思惟:『如藥樹王,若有病者取根、取莖、取枝、取葉、取花、取果、取皮、取膚,悉得愈病。願我此身亦復如是,若有病者聞聲、觸身、服食血、肉乃至骨髓,病悉除愈。願諸眾生食我肉時,不生惡心如食子肉。我治病已,常為說法,願彼信受,思惟轉教。』

「復次,善男子!菩薩具足煩惱,雖受身苦,其心不退、不動、不轉,當知必定得不退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善男子!若有眾生為鬼所病,菩薩見已即作是言:『願作鬼身、大身、健身、多眷屬身,使彼聞見,病得除愈。』菩薩摩訶薩為眾生故勤修苦行,雖有煩惱,不污其心。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雖復修行六波羅蜜,亦復不求六度之果。修行無上六波羅蜜時,作是願言:『我今以此六波羅蜜施一一眾生。一一眾生受我施已,悉令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亦自為六波羅蜜勤修苦行,受諸苦惱。當受苦時,願我不退菩提之心。』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作是願時,是名不退菩提之相。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不可思議。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深知生死多諸罪過,觀大涅槃有大功德,為諸眾生處在生死、受種種苦,心無退轉,是名菩薩不可思議。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有因緣而生憐愍,實不受恩而常施恩,雖施於恩而不求報,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復次,善男子!或有眾生為自利益修諸苦行,菩薩摩訶薩為利他故修行苦行,是名自利,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具足煩惱,為壞怨親所受諸苦修平等心,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若見諸惡不善眾生,若呵責、若軟語、若驅擯、若縱捨,有惡性者現為軟語、有憍慢者現為大慢,而其內心實無憍慢,是名菩薩方便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具足煩惱,少財物時來求者多,心不迮小,是名菩薩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於佛出時知佛功德,為眾生故,於無佛處受邊地身,如盲、如聾、如跛、如癖,是名菩薩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深知眾生所有罪過,為度脫故,常與共行,雖隨其意,罪垢不污,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了了知見無眾生相、無煩惱污、無修習道、離煩惱者,雖為菩提,無菩提行、亦無成就菩提行者,無有受苦及破苦者,而亦能為眾生壞苦、行菩提行,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受後邊身處兜率天,是亦名為不可思議。何以故?兜率陀天欲界中勝。在下天者,其心放逸;在上天者,諸根闇鈍,是故名勝。修施、修戒,得上、下身;修施、戒、定,得兜率身。一切菩薩毀呰諸有、破壞諸有,終不造作兜率天業,受彼天身。何以故?菩薩若處其餘諸有,亦能教化成就眾生,實無欲心而生欲界,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訶薩生兜率天有三事勝:一者、命,二者、色,三者、名。菩薩摩訶薩實不求於命、色、名稱,雖無求心而所得勝。

「菩薩摩訶薩深樂涅槃,然有因亦勝,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訶薩如是三事雖勝諸天,而諸天等於菩薩所終不生於瞋心、妬心、憍慢之心,常生喜心,菩薩於天亦不憍慢,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訶薩不造命業,而於彼天畢竟壽命,是名命勝;亦無色業,而妙色身光明遍滿,是名色勝;菩薩摩訶薩處彼天宮,不樂五欲,唯為法事,是故名稱充滿十方,是名名勝。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訶薩下兜率天,是時大地六種震動,是故復名不可思議。何以故?菩薩下時,欲色諸天悉來侍送,發大音聲讚歎菩薩,以口風氣故令地動。

復有菩薩人中象王,人中象王名為龍王。龍王初入胎時,有諸龍王在此地下或怖、或寤,是故大地六種震動。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訶薩知入胎時、住時、出時,知父、知母,不淨、不污,如帝釋髮青色寶珠,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善男子!《大涅槃經》亦復如是不可思議。善男子!譬如大海有八不思議。何等為八?一者、漸漸轉深,二者、深難得底,三者、同一醎味,四者、潮不過限,五者、有種種寶藏,六者、大身眾生在中居住,七者、不宿死尸,八者、一切萬流、大雨投之,不增、不減。善男子!漸漸轉深有三事。何等為三?一、眾生福力,二者、順風而行,三者、河水入故。乃至不增不減亦各有三。

「是《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有八不可思議。一、漸漸深。所謂: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菩薩戒、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菩薩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是《涅槃經》說是等法,是名漸漸深。是故,此經名漸漸深。

「二者、深難得底。如來世尊不生、不滅,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轉法輪,不食、不受、不行惠施,是故名為常、樂、我、淨。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性非色,不離於色,非受、想、行、識,乃至不離於識。是常、可見,了因、非作因,須陀洹乃至辟支佛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煩惱、亦無住處,雖無煩惱,不名為常,是故名深。

「復有甚深,於是經中或時說我、或說無我,或時說常、或說無常,或時說淨、或說不淨,或時說樂、或時說苦,或時說空、或說不空,或說一切有、或說一切無,或說三乘、或說一乘,或說五陰即是佛性,金剛三昧及以中道、首楞嚴三昧、十二因緣、第一義空、慈悲平等於諸眾生、頂智信心、知諸根力。一切法中無罣礙智,雖有佛性,不說決定,是故名深。

「三者、一味。一切眾生同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脫、一因、一果、同一甘露,一切當得常、樂、我、淨,是名一味。

「四者、潮不過限。如是經中制諸比丘不得受畜八不淨物,若我弟子有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分別是大涅槃微妙經典,寧失身命終不犯之,是名潮不過限。

「五、有種種寶藏。是經即是無量寶藏,所言寶者,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分、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嬰兒行、聖行、梵行、天行、諸善方便眾生佛性、菩薩功德、如來功德、聲聞功德、緣覺功德、六波羅蜜、無量三昧、無量智慧,是名寶藏。

「六者、大身眾生所居住處。大身眾生者,謂佛、菩薩。大智慧故,名大眾生。大身故、大心故、大莊嚴故、大調伏故、大方便故、大說法故、大勢力故、大徒眾故、大神通故、大慈悲故、常不變故、一切眾生無罣礙故、容受一切諸眾生故,是名大身眾生所居之處。

「七者、不宿死尸。死尸者,謂一闡提、犯四重禁、五無間罪、誹謗方等、非法說法、法說非法、受畜八種不淨之物、佛物僧物隨意而用,或於比丘、比丘尼所作非法事,是名死尸。是《涅槃經》離如是等,是故名為不宿死尸。

「八者、不增、不減。無邊際故、無始終故、非色故、非作故、常住故不生滅故、一切眾生悉平等故、一切法性同一性故,是名無增減。

「是故,此經如彼大海有八不思議。」

師子吼言:「世尊!若言如來不生、不滅名為深者,一切眾生有四種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是四種生人中具有。如施婆羅比丘、優婆施婆羅比丘、彌迦羅長者母、尼拘陀長者母、半闍羅長者母,各五百子同於卵生,當知人中則有卵生。濕生者,如佛所說:『我於往昔作菩薩時,作頂生王及手生王,如今所說菴羅樹女、迦不多樹女。』當知人中則有濕生。劫初之時,一切眾生皆悉化生。如來世尊得八自在,何因緣故不化生耶?」

佛言:「善男子!一切眾生四生所生。得聖法已,不得如本卵生、濕生。善男子!劫初眾生皆悉化生,當爾之時佛不出世。善男子!若有眾生遇病苦時,須醫、須藥。劫初之時,眾生化生,雖有煩惱,其病未發,是故如來不出其世。劫初眾生身心非器,是故如來不出其世。善男子!如來世尊所有事業勝諸眾生,所謂種姓、眷屬、父母。以殊勝故,凡所說法,人皆信受。是故,如來不受化生。善男子!一切眾生父作子業、子作父業,如來世尊若受化身則無父母,若無父母,云何能令一切眾生作諸善業?是故如來不受化身。

「善男子!佛正法中有二種護:一者、內,二者、外。內護者,所謂禁戒;外護者,族親、眷屬。若佛如來受化身者則無外護,是故,如來不受化身。善男子!有人恃姓而生憍慢,如來為破如是慢故,生在貴姓,不受化身。善男子!如來世尊有真父母,父名淨飯、母名摩耶,而諸眾生猶言是幻,云何當受化生之身?若受化身,云何得有碎身舍利?如來為益眾生福德,故碎其身而令供養。是故,如來不受化身。一切諸佛悉無化生,云何獨令我受化身?」

爾時,師子吼菩薩合掌長跪,右膝著地,以偈讚佛:

   「如來無量功德聚,我今不能廣宣說,今為眾生演一分,唯願哀愍聽我說。
   眾生無明闇中行,具受無邊百種苦,世尊能令遠離之,是故世稱為大悲。
   眾生往返生死繩,放逸迷荒無安樂,如來能施眾安樂,是故永斷生死繩。
   佛能施眾安樂故,自於己樂不貪樂,為諸眾生修苦行,是故世間興供養。
   見他受苦身戰動,處在地獄不覺痛,為諸眾生受大苦,是故無勝、無有量。
   如來為眾修苦行,成就具足滿六度,心處邪風不傾動,是故能勝世大士。
   眾生常欲得安樂,而不知修安樂因,如來能教令修習,猶如慈父愛一子。
   佛見眾生煩惱患,心苦如母念病子,常思離病諸方便,是故此身繫屬他。
   一切眾生行諸苦,其心顛倒以為樂,如來演說真苦樂,是故稱號為大悲。
   世間皆處無明[穀-禾+卵],無有智嘴能破之,如來智嘴能啄壞,是故名為最大子。
   不為三世所攝持,無有名字及假號,覺知涅槃甚深義,是故稱佛為大覺。
   有河洄澓沒眾生,無明所盲不知出,如來自渡能渡彼,是故稱佛大船師。
   能知一切諸因果,亦復通達盡滅道,常施眾生病苦藥,是故世稱大醫王。
   外道邪見說苦行,因是能得無上樂;如來演說真樂行,能令眾生受快樂。
   如來世尊破邪道,開示眾生正真路,行是道者得安樂,是故稱佛為導師。
   非自、非他之所作,亦非共作、無因作,如來所說苦受事,勝於一切諸外道。
   成就具足戒、定、慧,亦以此法教眾生,以法施時無妬悋,是故稱佛無緣悲。
   無所造作無因緣,獲得無因無果報,是故一切諸智者,稱說如來不求報。
   常共世間放逸行,而身不為放逸污,是故名為不思議,世間八法不能污。
   如來世尊無怨、親,是故其心常平等,我師子吼讚大悲,能吼無量師子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