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郡國利病書 (四部叢刊本)/冊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冊六 天下郡國利病書 冊七
清 顧炎武 撰 清 錢邦彥 撰坿錄 崑山圖書館藏稿本
冊八

Page:Sibu Congkan Sanbian139-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50-07.djvu/2

 松江府水利 已載蘇州府者不重見

 宋宣和元年兩浙提舉常平趙霖浚松江白鶴滙又役夫八萬三千七百

  有竒圍裹華亭泖為田二年八月罷役

 紹興四年鹽官丞王𤤴開華亭海河二百餘里通漕漑田民享其利

 十五年通判曹泳重開顧㑹浦

 乾道二年轉運副使姜詵開通波大港港卽顧㑹浦置張涇堰閘

 七年知秀州丘崈修華亭瀕海十八堰遂移新涇堰於運港所謂運港大堰九年

  監堰官於亭林按前志華亭東南竝海自柘湖湮塞置堰一十八所以

  禦鹹潮宋政和中提舉常平官興修水利欲涸亭林湖爲田盡决隄堰

  以泄湖水華亭地𫝑東南益高西北益卑大抵自三泖五浦下注松江

  以入海雖决諸堰湖水不可泄鹹水竟入爲害於是東南四鄉爲斥鹵

  之地民流徙他郡中間州縣官懼其害復故隄堰獨留新涇塘以通鹽

  運海潮晨夕衝突塘口至闊三十餘丈鹹水延入蘇湖境上𨺚興間言者復請决

 諸堰以姜詵言而止是歲八月邑人石正言許克昌力言於朝時崈以太愽除知

 秀州奉命行視與令堵觀議以新涇塘湖𫝑湍急運港距新涇二十里

  水𫝑稍緩於是募四縣夫移堰於運港始九月二十六日終十二月二

  十七日併築堰外諸港及運之兩㟁東㟁自堰至徐浦塘二十四里十七丈西㟁自堰至柘湖二十三里

  上闊六尺下闊一丈五尺高六尺明年正月遣御史蕭之敏按視還奏詔増崈秩復租

  九年以招復流民又明年正月遣中使宣諭守臣張元成增築二月特

 設監堰官一員土軍五十人置司顧亭林以防鹽運私𤼵諸堰後堰外

  隨潮沙漲牢不可壞二州之田得免鹹潮浸灌之患

 淳熈二年立庸田司於平江撩漉呉淞江沙泥浚各閘舊河瀆渠及松江

 之張涇通波南北俞塘鹽鐵官紹盤龍蒲滙六磊石浦等塘

弘治𥘉僉事伍性浚呉淞江中叚四十餘里及顧㑹趙屯都臺諸浦蒲滙

 楊林新涇諸塘又議鑿呉江長橋兩㟁淤土以洩湖流工未畢工部主

 事姚文灝代之

七年吳中大水命工部侍𭅺徐貫與主事祝萃會同廵撫都御史何鑑委

 知蘇州府史簡開浚吳江長橋水竇䟽太湖之水以及呉淞江委松江

 府通判郝希賢濬呉淞江自帆歸口至分莊七十餘里以長洲呉江崑

 山常熟嘉定等縣人夫浚白茅港并斜堰七浦塘袤共二萬四千餘丈

 并東開鐵鹽塘十八里西浚尤涇七里

十二年松江通判原應宿浚崧子浦卽今崧塘

嘉靖元年工部𭅺中顔如環督同蘇州知府徐贊松江知府孔輔⿱⺾⿰𩵋禾 -- 蘇州府

 同知冷宗元等自下界口開浚起至龍王廟舊江口止共長六千三百

 三十六丈二尺闊一十八丈深一丈二尺又督湖州府同知徐鸞開浚

 大錢小梅等港并沿湖七十二漊以通太湖之上流蘇州府通判孔賢

 開浚趙屯大盈道褐等浦以通呉淞江之上流

崇禎八年廵撫張國維督知方府岳貢華亭知縣張調鼎勘覈漴闕坍塘

 長二百八十九丈内患口一百十九丈東西兩塘接連患口一百十七

 丈有竒東盡塘五十三丈官給料價工食銀二萬餘兩石塘以成

十三年岳貢復建石塘二百六十三丈有竒官給料價工食二萬七千六

 百餘兩

嘉定縣志  志有漕糧永折䟽倭變事未抄

水利考

 言東南水利者莫不以郟氏單氏為宗然世之相去五百年矣

 河渠之乍分乍合迭湮迭濬可勝道哉語曰以書御馬者不盡

 馬之情以古治今者不盡今之變善治水者固以水為師耳若

 謂昔人之法可長用而不弊必為二子笑矣兹所論列皆長吏

 可以施行者焉

海在縣東四十五里北自黄姚港南抵上海界環縣境凡八十餘

里海水鹹鹵而此地不異江湖頗有灌溉之利盖南則黄浦吴淞

江北則劉家河又北則大江注焉半天下之水皆洄沿洑激滌蕩

于数百里之内故與南北獨異耳夫治水者注之海則事畢矣然

沿海之民𡻕至夏秋之間不幸遇𩗗風霪雨挟潮而上漂没人民

廬舎倐忽皆盡故至其時莫不惴惴然如虞㓂至晋湖州刺史虞

潭築壘于沿海一帶以遏潮衝 國朝洪武三十二年老人朱六

安具奏海患工部遣官修築北接崑山縣此時未建州治故云崑山今則属太倉矣

跨劉家河長一千八百一十丈髙一丈基廣三丈面廣二丈永樂

二年水官何傅督工増築髙倍于前成化八年僉事呉㻞知縣白

思明于寳山北舊壘外又築新壘嘉靖二十三年知縣張重又増

築其南直抵上海草蕩惟呉淞所迤北舊壘⿰土冊 -- 𡊢没未修今数十年

來物力漸詘有司以工役為諱顧不念昔人經營豈其為此可已

之役哉創與修勞逸難易不啻半猶然莫之省則且終乞靈於海

若耶

吳淞江又名笠澤江在縣南三十六里其源西岀於太湖分為龎山九

里尹山澹䑓諸湖滙於獨墅湖流為江東北至甫里過夏駕浦乃

入縣境自顧浦黄渡而東至於江湾又東北至吴淞所城南凡二

百六十餘里而入於海嘉定剙於宋季嘗置水軍千人於江湾SKchar

給開江之役迨勝國屡經䟽濬然自吴江上流改築石橋咽喉阻

阨湖水入江之𫝑彌緩 明興永樂𥘉户部尚書夏公原吉治水

吳中決新洋夏駕二口北注江水於劉家河又南濬范家浜入海

之口上接黄浦而弃直東百二十里之地不復濬此時水患孔𣪞

盖祖用周文英遺䇿先是郡人周文英建議謂江流淤塞天時氣運使然非人力可勝欲棄吴淞東南𡍼漲之

地置之不論而專意於江之東北劉家港白茆浦等開浚放水入海而識者亦謂之詭時逹變其後

廵撫侍𭅺周公忱都御史崔公㳟畢公亨工部尚書李公充嗣相

継開江充嗣又請於夏駕新洋置牐事不果行至隆慶三年大侵

餓殍縱横廵撫海公瑞議興開江之役以濟飢民𫉬請於 朝以

両月間䟽縣之黄渡至上海南蹌並加深廣所費官帑不過五萬

餘両而已後十年御史林應訓継䟽黄渡以西至崑山千墩上流

江面亦加闢又三年 朝廷念吴中水災用科臣言特設水利副

使一員專督其役發内帑十萬金以佐之於時主者不能因𫝑利

導强與水争築𭐏之工十居其九逮於終事而岸無積𡈽於是海

公所濬彌望復為平疇矣夫淞江之上流壅則有汎濫之禍此昔

人所以為蘇柗常湖嘉五郡憂者也淞江之下流塞則失SKchar溉之

利此今人所以為嘉上二邑憂者也故昔之治江者導之而南導

之而北惟恐其不分而今之論江者則惡夏駕新洋之北惡白蜆

諸湖之南為其流分勢殺不足以濡髙亢滌渾潮也夫欲使江水

自西而東復徃日故道非合数郡之力必不能任顧工大則支費

難継人衆則讒謗易起事分則心力不一自非督撫大臣不沮疑

畏不避勞怨力為主持而擇賢有司各為分任務臻厥成則此沿

江数百里之民㡬何而不坐槁也

劉家河即古娄江在縣北二十四里發源于震澤從吴縣鮎魚口經郡

城之娄門東貫崑山又東至太倉環州城而南與縣合界又東三

十里入於海元至元間朱清濬之以通海運 國朝永樂𥘉再濬

則以救水災歷二百餘年下流横溢每潮汐之至境内西北諸塘

浦借為咽喉以嘉定之𡈽田亢瘠而其民猶得耕而食則此河之

利居多哉

城中幹河二

横瀝亘縣治左南北袤六十里南自孫基港口受吳淞江之水合

上槎浦經南翔馬陸鎮入城至學宫之前為滙龍潭方廣数十丈

北出抵婁塘自婁塘折而東北由䨇塘折而西北由公塘俱入劉

家河而從北直下者浸以微矣

練祁塘界縣治中東西長七十二里徃時江湖之水自西南来澄

澈如練故因以名其水西從顧浦納吴淞江之流東折貫于吴塘

又東過塩鐡塘入城東抵羅店鎮折而東北曰小練祁入于海其

南一攴折而東合馬路塘又東合月浦又東合采淘港入于海

西南塘浦之大者凢十有九呉淞江岸起自西境以次東抵横瀝北以練祁為限

大盈浦南通青龍江北入吴淞江 大盧浦俗名渡頭南通青龍江北

徑馮浦入吳淞江 青龍江東通渡頭浦西連白鶴江 𫤌儻浦

南通蒲滙塘北入吴淞江 白鶴江南接青龍江北岀吴淞江

髙家浜南通蒲滙塘北入吳淞江 蟠龍江南通蒲滙塘北入吴

淞江 安亭涇東南通顧浦北下雞鳴塘 黄渡浦南通吴淞江

對岸為大盈浦北連吴塘 顧浦南通吴淞江北貫練祁又北會

吴塘逹戚虞涇 吴塘南為黄渡浦逹吴淞江北貫練祁出張涇

逹劉家河 塩鐡塘南為陸皎浦入吴淞江北貫練祁塘逹劉家

河 陸皎浦南通吴淞江北連塩鐵塘 雞鳴塘東通漳浦西貫

顧浦抵崑山界 漳浦北通練祁塘南通淺江 趙涇西南通漳

浦北通練祁塘 淺江東南通封家浜西北通塩鐡塘 封家浜

南過月河江出吴淞江東北入横瀝 新華浦西南通吴淞江東

北入横瀝

西北塘浦之大者凢七練祁塘之北起自西境東抵横瀝北以劉家河為限

顧浦見前 吴 塘見前 塩 鐡塘見前

 按境内之水以西南為源而顧浦吴塘塩鐡塘則皆南通吴淞

 江北通劉家河界太倉嘉定之間方太倉未為州時劉家河之

 南岸皆邑之北境自割建州治而其地大牙相錯葛隆鎮以北

 大抵屬於州矣徃顧浦之湮也夏尚書原吉嘗濬之下流與吴

 塘合濁潮由劉家河而入積乆不䟽僅存一線永樂中罷海運

 而邑之轉輸改出練祁自東徂西凢十三里而北入塩鐡塘徃

 復数十折以逹於劉河潮汐再至澱淤日積開濬之役費大工

 繁徃時為州者用奸民之言謂為嘉定咽喉之地我雖不濬嘉

 定之人不得不代之濬也故每一役興輒至聚訟夫夾塩鐡而

 田者数十里固以此塘之通塞為利病嘉定之人不與也獨謂

徃来之途不得不出于此而欲以長䇿困之藉令此説可用乎

 則䖏䖏當效尤矣假如萬分一至和塘之在崑山東界者有時

 而淤則崑山不當問謂太倉以東之人不得不代之濬也其在

長呉東界者有時而淤是両縣不當問謂崑山以東之人不得

不代之濬也丹徒之河當委之毘陵毘陵之河當委之無錫輓

 輸之道絶商賈之事廢矣此豈為通論乎今𡻕太倉助工銀八

 百両盖舌敝唇焦而後得之然實不當所費五分之一况欲縮

 之哉

徐公浦南通雞鳴塘北通郭澤塘 黄姑塘西通吳塘東北經横

瀝入劉家河 娄塘東通横瀝西北入公塘出劉家河迤西為小

娄塘西通塩鐡塘 公塘東南通娄塘西北出劉家河

東南塘浦之大者凡三十吴淞江北西起横瀝抵江北以練祁為限又自江東抵海岸

中槎浦南通虬江西北通和尚塘 下槎浦南通虬江北通走馬

塘 虬江東南通吴淞江西通孫基港 𢈔店浦西南通虬江東

通桃樹浦 走馬塘西通横瀝東南由江湾浦入吳淞江 馬陸

塘西通横瀝東通楊涇 公孫涇西通横瀝東通楊涇 西楊涇

南至廣福分水墩北通練祁塘 東楊涇一名荻涇東南通湄浦北通

練祁塘 沙浦東通吳淞江西通東楊涇 湄浦東通吴淞江西

通東楊涇 大塲浦南通虬江北通葑村塘 彭越浦南通虬江

北通走馬塘 桃樹浦南通虬江北通走馬塘 盧涇浦南通𢈔

店浦北通走馬塘 趙浦南通虬江北通走馬塘 鵞艬浦東通

吳淞江西通小塲浦 黄泥塘東通吴淞江西通小塲浦蕰藻浜

東通吴淞江西通茭涇 叚浦東南通吴淞江西通茭涇江灣

一名商量湾南通吳淞江西通小塲浦 浦缺南通吳淞江北通鵞

艬浦 錢家浜一名𡊮張浜西南通走馬塘東通吴淞江 月浦西連

馬路塘通練祁東經采淘港入海 采淘港西北通月浦東入大

海 馬路塘西北連練祁塘東連月浦 界浜西入吳淞江東入

于海 張家浜西入吴淞江北為李家洪海口 戴家浜西入吴

淞江北為李家洪海口 史家浜西入吴淞江北為李家洪海口

東北塘浦之大者凢十一練祁塘之北起自横瀝東抵海北以劉家河為限

䨇塘南通横瀝北入劉家河 黄姑塘西通北横瀝東通界涇北

入劉河 新涇南通練祁塘北經石家塘出劉家河 殷涇塘西

通北横瀝東通界涇 華亭涇南通練祁塘東北經慈溝出劉家

河 蒲華塘南通練祁塘東北經慈溝出劉家河 界涇南通練

祁塘北合慈溝出劉家河 顧逕港西接黄白逕港通練祁東入

于海 川沙港南通顧逕港東北入海 黄姚港西通新涇東北

合五岳塘入于海 五岳塘西連黄白逕港東入于海

嘉定幅員不百里而塘浦陂池大者以数十計次者以数百計小

者以数千計複出多歧縱横紆直至不勝紀盖古者治農之官疆

理之宻䟽鑿之勤猶可見也縣額設簿一員專董水利然簿之于

民既未必疾痛相関而民之于簿亦未必指臂相使狥名興役空

文報成即𨩐氷畫脂無殊矣故自昔長吏之賢者莫不以水利為

大政額故有河夫銀三百両曽不當三軍之SKchar⿰米冓餘更無可轉移

𫝑不得不取給民力顧小民胼胝以勤其事巨室拱手而享其成

故役者常有不樂為用之意嘗熟計其便每𡻕必以十月預𤼵教

于四境令民各以應濬工役列上然後躬自廵行度緩急而舉事

量繁簡而鳩工衣食之源貧富貴賤所共也自非例得SKchar免者宜

倣他邑縉紳家貼役之意令出財佐之又必出舎河旁嚴立期會

分别勤惰即行法稍峻不得稱苛盖令長身勞怨以慮其始而後

佐貳無𥝠事以掣其𫞐上夙戒而視其成而後小民争趋以致其

力大較居此𡈽者無一𡻕之安終無百𡻕之計𫝑使然也語曰恱

以使民民忘其勞是在長民者加之意耳

應武水利論 吾邑左浸東海柗江經其前劉河繞其後黄浦

自東南来合於柗江之尾昔人所指以為三江者皆由以入於海

柗江位二江之中載地既髙而江形又直建瓴東注自安亭港至

李家洪縈紆境内百有餘里塘浦左右股引足於清水而亦無壅

溢之患五季以前江鄉號稱樂𡈽自呉江石隄既築清水之出于

湖口者日微不足以蕩滌潮沙柗江屡浚屡堙議者咸思一大治

之廣数里之江決壅岀之口塞傍分之竇曠然為数百年之規然

而物力不給衆口難調近乎可言而不可行本朝䟽浚者五六公

雖廣不踰十尋通不過数十年未足厭議者之志然是江流通一

日則民受一日之利他日復堙又當有任其責者隨時量力以舒

目前之急未可謂非中䇿也耳目所及惟隆慶四年海忠介公寓

賑濟於興作至誠所感寮寀敬應富室樂助役夫競𭄿所費官金

不過五六萬䟽上海南蹌口至嘉定黄渡平陸六十餘里両月成

江清水奄至葑泥自去當時以為若有神𦔳非盡人力也萬曆七

年廵江莆田林公接䟽黄渡至崑山千墩三十餘里上流江南亦

加闢焉萬曆十五年因水災用科臣言特設專官發帑銀以開江

為首務而所任非人背公營𥝠𥘉至見江尚流通前人之所䟽鑿

可攘為後功於是不酌群言不委州縣不役鄉夫獨任𥝠人共圖

欺罔托言以漸而深惟務築𭐏曽不運𡈽每車戽微乾稍削茭蘆

即已放水迤𨓦而東起自安亭至宋家橋分為十叚九叚畢工岸

無積𡈽人以為笑談末叚去海不逺潮𫝑湍悍屡築不成遂以頑

石壓弊舟雜築之費数千金㡬成而潰乃試其所製混江龍聊掩

衆目而罷自知不厭衆心頗留銀還官虚告成功遷官以行而其

所沉木石留礙江心潮沙依之易為澱聚未及両載海公所䟽復

為平陸矣自昔開江未有若是役之無益而有害也即今萬姓嗷

嗷復思䟽浚如望𡻕焉是湏廟堂主張六郡恊力非一邑之所能

必也邑治以四水聚為形𫝑東西練祁南北横瀝形如十字交貫

城中境内塘浦以百計支港以千計東引大海南引柗江北引劉

河西仰湖澤四靣潮汐咸㑹邑城自柗江既堙清水罕至舟楫SKchar

溉咸資潮水宋人引清障濁之法已不可施于今每𡻕所開塘浦

還為潮汐之所填淤三𡻕而淺四𡻕而堙五𡻕又湏重浚亦無一

勞永逸之術所可自盡者修浚均節其間焉耳酌塘浦之閒要參

以淺深及前浚之𡻕月分為五畨著之一籍依次修浚周而復始

無得踰越五𡻕不紊則不紊矣若乃近海之區潮沙倍積出入孔

道官舟重載所由或有不能待五年者所當别議然一邑不過三

四不足以此而并廢經常之規也修浚之際擇民有才幹有行者

分叚監䕶必使底面四傍深淺濶狹咸中程式庻岸不善崩可支

五六年以待重浚如此則民力不甚疲塘浦亦不加淤非遇𩗗風

小旱小澇不至全歉此亦杜牧所謂上䇿莫如自治其與開江固

並行而不悖也

田賦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之域厥𡈽泥塗嘉定承五湖之委居三江之間而三面諸

浦嘑吸濁流朝潮夕汐日就澱淤於是言水利則苦濬治之費論

田功則憂灌溉之艱故稱沙瘠之地其田不得與他州縣比自唐

天寳之後江淮租庸已稱繁重固有民力竭矣之歎今考宋世蘇

州之稅凢三十餘萬石迨元乃増至八十餘萬石則嘉定財賦之

数亦可彷彿見矣 國家工業實始東南而蘇州最後服葢暴骸

釃血以抗王師者十餘年髙皇帝憤其民為張氏死守籍諸豪

家田入官稽其租籍以定稅科於時田有二等曰官田曰民田嘉

定重額至有七斗三升者民不能支後三年而蘇州積逋三十餘

萬石奏上 上惻然哀之屡下寛貸之詔洪武四年 詔免秋糧二百四十二萬六千八

百石有竒六年八月奉 㫖今年三四月間蘇州各縣小民缺食曽教府縣鄉里接濟想那小百姓好生生受原借糧米不湏還官

都免了七年奉 㫖體知蘇州柗江嘉興三府百姓好生缺食今𡻕夏稅絲綿錢麥盡行蠲免至十三年 命减

其額自永樂北都輓輸道遠加耗滋多蘇州積逋至七百九十萬

石周文㐮公忱廵撫江南閱籍大駴召父老問故與知府况公鍾

曲筭奏减八十餘萬民以小康重賦所始文㐮公精思民事於是創為

平米法官民田皆畫一加耗𥘉年正米一石加耗米七斗計輸将

逺近之費為支撥支撥之餘者存積縣倉曰餘米次年餘米多正

米一石减加耗為六斗又次年餘米益多减加耗為五斗最後令

縣各立倉貯餘米曰濟農倉数年之間倉米大饒凢陂塘堰圩之

役計口而給食者於是取之江河之運不幸遭風濤亡失者得以

假借農時犁牛種食不能自給及水旱之災輙用以賑諸條約甚

平米所始公見嘉定𡈽薄民貧而賦與旁邑等思所以恤之謂地産

綿花而民習為布奏令岀官布二十萬匹匹當米一石緩至明年

乃帶徴盖布入内帑中官掌之以備賞賚視少府水衡錢較緩公

寔用以寛瘠𡈽之民已而割地以置太倉分布一萬五千匹正徳

之末撫臣為一時那移之計以一萬匹分之宜興以四萬六千匹

分之崑山而當米一石之額一减而為八斗再减而為六斗文㐮

公之遺意鮮有存矣官布所始夫以蘇州為財賦之薮奸民猾吏争窟

穴其間而官民田粮輕重相懸千百則易以上下其手嘉靖十五

年禮部尚書顧𪔂臣奏行清理是時廵撫歐陽鐸謀于知府王儀

建均粮之法而知縣李資坤悉力行之乃履畆丈量圖方圓曲直

之形及四至圖有圩圩有甲乙號於是諸𡚁畢出舊有虗存正米

一萬八千九十石一斗六升一合二勺又有有粮無田有田無粮

并無徴田蕩共一千七百七頃一十三畆五分一厘六毫計米二

萬三千八百石一合二勺統計之積米四萬一千八百九十石一

斗六升二合二勺俱掛額内無從䖏𥙷逓年於加耗内均包清查

後改正科粮田一千六十二頃四十五畆二分計米二萬一千七

百一十七石五斗四升一合俱筭入會計其餘無徴虚粮田六百

八十頃六十八畆三分一厘六毫計米二萬一百七十二石六斗

二升一合二勺尚存案牘作正催徴撫按會題請豁得 㫖将両

京塩鈔等從緩錢粮抵𥙷都察院移咨户部誤寫兩字作南字数

不相當遂致𥨊(“爿”換為“丬”)格十七年行牽攤法總計㮣縣實存肥瘠相等田

筭派𡻕用正耗平米毎畆止該二斗八升以前項虗粮額不可缺

毎畆均包二升以三斗為則其科麥地鹻薄田不與焉均糧本末𥘉王

公儀取户部𡻕坐錢粮之目編刻成書謂之賦役册使後有考焉

已而𡻕𡻕増甲减乙而所謂正米者其間加耗多寡輸納難易逺

近絶殊則有正米一石用加耗二石一斗六升者矣内官監白粳糯是也今止

該一石九斗六升有正米一石用加耗一石九斗者矣府部院糙粳是也今止該一石六斗

又有一石五斗四升者矣有八斗至二斗者矣有正米一石實用

平米一石或八斗七斗六斗三斗充作正米一石者矣嘉靖十九

年知府金公城言于兩院近年部派之数比之舊額増者三項减

者三項所増正米三萬三千四百二十八石有竒連耗實該平米

七萬八千五百二石有竒所减正米三萬四千三百九十石有竒

連耗實該平米四萬七千八百九十二石有竒以正米計之减于

舊額九百六十六石有竒并耗米計之増于舊額三萬六百一十

石有竒是减者其名也増者其實也况該部錢粮不過此数本府

派重則别府派輕乞為轉咨户部一從原額後廵撫都御史周公

如斗講求賦役之弊去其泰甚及蔡公國熈為守深求利病加惻

怛於民田賦漸平矣部派之差永樂中會通河成始罷海運蘇州之粮

用民運至濟寕以裏河船逓送至 京師謂之轉運農民不習河

淮之事多觸風波䧟沒且徃復經𡻕失農時勞費於正粮数倍民

以為不堪用平江伯陳瑄議令民運至淮安瓜洲出耗脚搬剥蘆

蓆楞板之費對船貼兊與軍謂之兊運民猶以為不堪成化七年

用都御史滕昭議罷淮𤓰之運令官軍於水次交兊而加過江之

耗所謂長運也自水利不修邑中種稲之田不能十一毎𡻕漕粮

十四萬石皆糴之境外而他邑常貯糠秕浥潤之米乗交兊方急

而糶之故米色常𢙣而軍吏持之坐索𥝠耗無復限制萬曆𥘉議

天下漕船三月過淮以避伏秋之水惟時漕軍臨兊無米至于借

庫借典借商一以苟且取辦而姦人獻變賣之䇿尤為禍首人視

去其田疇如釋械繋不復論直是時㡬無以為縣矣萬曆十一年

邑民以改折事上請是時邑人宗伯徐學謨為司農言民疾苦甚

悉户部下其議令以本縣正兊米十萬餘石毎石改折銀七錢改

兊米六千四百餘石毎石改折銀六錢是時尚慮輸納後時令撫

按三𡻕一報 制可行之十年上下咸便至二十一年始請著為

令報可于是皆有戀田里之心矣先是萬曆十六年兵備李公淶

以㑹計之数端緒混淆有司多不能致其精詳於是集郡邑長參

伍討論本之部文兼攷故實法有相沿者必遡其本始事有不相

襲者必求其指歸定為經賦册册成而本折起存之数徴納傾觧

之式章章具列吴中士民謹藏之為玉條金科經賦册所始是時各州

縣熟田平米一石該折銀四錢八分五厘六毫八忽五微六纎嘉

定以漕折之故奏免輕齎蓆木板過江修河等銀一萬七千二百

兩有竒比之各縣毎石應减省銀四分有竒矣至二十三年知府

孫公成泰以毫忽纎微煩𤨏難于計筭㮣以成数各属一例毎石

派銀五錢則并前奏免之数亦在派内其有帶徴另項練兵貼役

觧扛徭里等銀則以派剰之数通融抵𠑽故此不見損彼不見増

盖百姓𡻕受一萬六千之賜而不知也𡻕出一萬六千之賦而亦

不知也夫輕齎等銀既奉 㤙免則 聖明憐恤元元之意宜宣

布于下下有正供亦宜使人知之竊意正其名可矣縣有積荒之

田為粮九千五百石有竒垂十餘年屡募開墾民莫之應至欲以

吳淞軍為屯田亦不能行萬曆十二三年令朱公廷益議招徠遠

人告佃而起科之限則土民以伍年客民以十年于是草萊之中

耒耜交集然民當不科之時相與媮衣食其間一旦定税額則又

鳥獸散迄無成功夫民莫不貪殖生産亦莫不畏避征歛但人情

漸習之則馴頓加之則駭二十七年韓侯參酌其宜令一縣棄田

田主願墾者聽不願而諸人告佃者即以為業不聽争三年之後

不分土客先起半科至五年十年限滿各照輕重則全徴而溝洫

湮没者皆治之令有所SKchar泄于是江南北之民争集昔所謂不科

之田大抵盡闢矣𥘉荒粮既不得沒其額則繫之熟粮之上曰帶

荒米乆而錯亂名實不相附是𡻕縣中清理圩號分别荒熟田與

粮各有所歸𥘉得復熟米二千八百餘石乃于三斗田畆减二合

于二斗八升五合一勺二抄田畆减八合一勺二抄盖是時㑹計

以宗人府米折抵免荒粮故不用以𥙷無徴之額而用以减㮣縣

之粮至二十八年宗人府米折并入考成而會計亦編入熟粮内

矣三十二年又查陞復熟米四千五百餘石前後凢八千三百餘

石盖合不科荒田與塗蕩新墾者也夫荒米𩔗不派本色皆入折

色中為停徴而以通縣熟米覆盖之既熟之後雖于驗泒之数無

所减而于徴𭣣之数少有所寛矣復熟條編之法行則𡻕中出入

無慮数十萬而宿猾不得有所支吾盖𡻕貢之目有京庫有里甲

有均徭有兵餉舊以粮長主辦京庫而有掌𭣣者謂之折白𭣣頭

則有税粮縣總⿰糹⿱丿㤙 -- 總計之以里長主辦里甲均徭而又有掌𭣣者謂

之均徭𭣣頭則又有均徭縣總⿰糹⿱丿㤙 -- 總計之又有練兵書手總練兵之

餉岀于民者一也而其名多端則多置册籍可以藏慝可以長姧

譬以千金盡置之一堂而綜其出入之数雖有𭶑者莫敢染指焉

分置之三室而使三人主之又教以挹彼注兹徃來假借必有竊

金者矣條編之法其数既定則為循環簿二一𭣣之官一付之吏

互相對驗一日之内細𭣣若干總𭣣若干不待明者而知其異同

也一𡻕之内𭣣数若干放数若干亦不待明者而知其存積也大

府㑹計之下常苦後時而縣中起徴常在十月之𥘉約計平米一

石先徴銀三錢三分若四分謂之冬季銀明年正月徴北運米二

月徴軍儲米三四月徴折色謂之春季銀盖徴折色則停本色徴

本色則停折色農事興則㮣停徴而以官布等為九月之賦盖視

其緩急而先後之乃民間頗言韓侯知閭閻疾痛若家視而户聽

之獨以官布入條編萬一後来者因是而取盈焉奈吾民何觧之

者曰爾能使官布不入條編也亦能使不入㑹計乎苟哀斯人雖

在會計之内亦可緩也倘無其心雖在條編之外亦可徴也乃别

置簿書更為期會弊所由生矣條編粮長𥘉定之時每扇以皂𨽻

一人押之謂之押班毎十扇復以皂𨽻一人⿰糹⿱丿㤙 -- 總押之謂之⿰糹⿱丿㤙 -- 總牌此

二者卒𡻕之計常取之粮長良民輸納如期固不待追呼頑民負

國課雖日押之何益盖有臨限無分毫納官而不能不以銀錢酒

肉勞苦皂𨽻又夏取醬麥冬取絮花皆乗舟沿户而索之自二十

七年革不復用唯本扇首名率諸粮長以赴期會而毎扇置火票

二三張納如限数者徑歸頑户多欠者粮長填所欠数于票即付

長賦者令送置其家納如数乃得銷票猶不完者始繋治之粮長

有畢事而不識胥徒之面人户有畢𡻕而不見比較之法者盖法

簡民安而𥝠費㡬絶矣比較夫蘇州當宋時固已稱重賦之地今

嘉定蕞爾之地而其賦逺過當時一郡之数加以兵㓙重以暴政

而民猶得父子相保者則漕折之功哉今五六年來田野益闢垣

屋益廣則去繁苛之條立平易之法而徴徭不⿰扌⿳丆⺝⿱冖友-- 擾之效居多也民

生其間謹身節用勤脩稼穡之業亦可以稱太平之民矣

通邑之區為都凡二十有四而在十六七九者㝡稱磽實不任重

賦前者征税緩為停三而新故遞淹上緩之下逾逋之至欲著為

令甲并一切蠲其里役彼獨匪民也哉衆口之沸所由来矣余視

事六載覃思愽議調劑均輸與之更始然猶𡻕苦負額敲朴日聞

豈其中奸氓藉口寡入陽扞法而隂自封侈者不盡無哉然余嘗

訪故老謂彼中田㝡上者值不登一両而他都或倍之此亦足以

徴地利也

徭役

唐定租庸調之制謂有田則有租有户則有調有丁則有庸然天

下男子年十八以上給田百畆則庸調所出未嘗不取之於田而

宋世遂謂排年任役率田供費故免𭛠之法畆税一錢則賦𭛠之

同出於田乆矣獨其名異耳 髙皇帝起於𤱶畆留心民事洪武

三年 詔户部籍天下户口謂之户帖𡻕祀南郊陳之壇下用薦

於天𥙊畢而藏之十四年 詔天下十年一編黄册以一百一十

户為里推丁粮多者十户為長餘百户為十甲𡻕役里長一人攝

一里之事十年而周終而復始故曰排年册成貯之後湖御史一

人給事中二人督監生簡校之盖其重也於是户有四等曰軍曰

民曰匠曰竈役有三等以户計曰里甲朝會燕享養賢育孤諸典

禮之費岀焉以丁計曰均徭自輦轂下以至郡縣有司百執事之

費出焉非時徭曰雜泛其事輕重繁簡逺近不啻十百役無常𡻕

縣自為差次焉均徭之别有二曰銀差入銀於官官為募召以𠑽

役者也曰力差身親𠑽𭛠不得顧代者也𥘉嘉定之為役有四曰

粮長曰塘長曰里長曰老人粮塘老人皆雜泛唯里長為正役而沿革損益之變

以時移益以下言粮長盖 髙皇帝念賦税関國重計凡民既富方榖

乃以殷實户充粮長督其鄉租税多者萬石少者乃数千石部輸

入京徃徃得 召見一語稱 㫖輒復拜官當時父兄之訓其子

弟以能充粮長者為賢而不慕科第之榮盖有累世相承不易者

官之百役以身任之而不以及其細户細户得以父子相保男樂

耕耘女勤織紡老死不見縣門故民淳事簡中家嘗有数年之畜

其間為侵漁者或有也盖大誥言嘉定粮長金仲芳巧取於民

凢十八條卒伏重誅而終不以一𤯝易大政永樂以後漸用𡻕更

宣徳𥘉户部言粮長𡻕更頑民玩之故多負租請如舊便至嘉靖

中為抑强扶弱之法粮長不獨任大家以中户輪充𥘉輪𠑽者如

得羙官已而納粟於倉𭠘銀於櫃老人㮣斛法令一新粮長大抵

破家則輪充又為朋充朋充有三四人或五六或八九而民間以

粮為大害姦民報役者因以為利盖粮長既不論丁粮而論家資

家貲髙下非有慿也故毎𡻕夏秋之間十金之家無寕居者如役

應在甲則報者先喝乙次及丙及丁各得賄滿意而後以甲聞

萬曆十一年縣令朱公廷益以里長排年充役自一六而二七而

三八而四九而五十十𡻕再更亦會漕折事行而粮長之禍㡬熄

然排年之田有千畆而上者有十畆而下者無田而役弱者不能

支狡者更漁獵以為利二十九年當大造今韓侯浚謂均田則可

以均役一縣之田勢不可得均而就所在一扇之中計田若干應

編排年若干一以田為凖于是貧者得以息肩一縣之賦有軍運

有民運軍運既罷而民運有南粮有北粮有官布郡守蔡公國熈

以為民去田畆捐室家而遡江逾河犯風濤之險一不戒則覆家

殞身故給車舩盤用之直常浮于所費幸而波濤不驚檣楫完好

輸納之外尚有餘資于是民間常請託求之而貲不中差者徃徃

亦冐入其中上之人惡其争趨之也𡻕𡻕稍加裁抑而南運道近

尚可枝梧北運徃返萬里外會有𣙜税之 詔由江淮而北逹于

京師中使多置無頼以為爪牙如貪狼餒虎無慮数十䖏轉輸

上供之米比於雜貨所榷等于商人抵湾之日又不得以時入倉

北地早寒一夕凍合賃屋貯米湏明年氷觧乃入故役之繁重莫

過北運官布𩔗入内庫中官主𭣣之以入賄之多寡為羙惡揀換

刁蹬常經数𡻕不得畢事至有死者萬曆二十八年始議官觧而

典史杜仕浩坐布不中額繫獄夫官非能自買也必託之胥徒胥

徒必託之牙行輾轉之間其費已甚當觧京時無復贏餘之財以

佐駁換之用遂至窘辱然始為民病繼卒為官病病民官為之恤

病官而誰與恤哉舊編北運十六人韓侯浚閔其繁苦乃議編三

十人願役者與不願役而願貼銀者聴令有以相佐且謂糴米于

冬其價平㫪米于冬其粒圓徐而顧船可得堅緻徐而召夫可得

善良于是以𡻕暮先給夫船水脚之直而本名冬銀聴以買米盖

入春而輓輸所湏皆辦但漕河故事軍運一船不過淮則民船不

得行故有𫇢舟淮隂經数十日而漕軍方徘⿰彳囬 -- 徊𤓰儀間市竹木雜

物民之無告豈一事哉縣故不産米𫝑必買之他境入而復岀費

已不貲故徃苦盤驗之累夫克是役者必得有力之家則人自為

計無俟譏察矣如營充之弊未絶上即多方稽之彼亦多方應

無益也今数年来擇人而役聴其便宜事無不集奈何縱吏胥追

呼以滋⿰扌⿳丆⺝⿱冖友-- 擾哉又以役者必多田之家多田則有𠑽四五甲至十甲

者矣自五甲而上無𡻕不役故更重役者則明年若又明年率以

輕役休息之或掛名官布官布既以官觧實為空役也三十二年

廵撫曹公時聘以北運諸粮長依氷負雪自冬徂春良苦毎船加

守凍銀五十両以恤之盖其疾痛聞于上皆思噢休之矣議者謂

北運米畆不過升合耳稍髙其價畆不過厘毫耳百畆之家𡻕出

一錢不足為患而使一縣行役者無破家之憂不亦善乎練兵批

頭者既主吴淞犒師之事又令置買汛米以給将士出洋之餉盤

剥交兊固不勝⿰扌⿳丆⺝⿱冖友-- 擾而所給米價復不凖時直故抑損之于是有糴

米千石而賠貱不啻百石者矣夫公家省百石曾不足為有無庻

民之家横出百石能無憊乎竊謂 國家不得已而役民耳豈故

令出𥝠財以佐之哉以下言塘長國𥘉無塘長之名其後始置而縣之

諸浦常為潮沙淤没故塘長勞勩比之旁邑獨甚徃者戽水責之

里長築𭐏責之老人而豪有力之家𩔗不赴工今起夫之数一凖

于田而于該甲排年中以丁粮多者一二人𠑽塘長督一扇之排

年而排年各率一甲之夫盖任事者多則功易集為夫者少則頑

者無由䂓避故非例得SKchar免者莫不趋事矣以下言里長嘉靖十六年

郡守王公儀曽為縣令深悉民所苦通計一縣里甲備用之数為

銀一千一百七十二両均徭以銀差者為銀四千二百五十五両

有竒以力差者為銀五千一百六十八両有竒乃計丁而編之丁

出一分計田而編之畆岀七厘七毫計灘池𡍼蕩而編之畆出四

厘凢得一萬一千六百九十一両有竒適當前数載之于書曰賦

役册十九年縣令馬公麟以田畆所編為重而縣有科麥地六百

一十二頃有竒均粮之法所不及也于一縣之田獨為輕則乃畆

加一斗六升八合九勺五抄凢得銀五千一百七十七両有竒以

四分之一抵十六十七都荒田無徴之額以四分之三入之里甲

均徭視昔所編者少减矣但丁田銀既輸于官而庫子斗給觧户

禁子之𩔗最為民禍者終不可得募復于該年摘撥而給其直當

時以為陽革隂用𡻕𡻕均徭也三十六年縣令楊公旦請復十年

一審之舊而王公儀所為精思逺慮以立宜民之法㡬至𥨊廢而

不行後廵撫海忠介公瑞求民所苦郡守蔡公國熈悉閭閻之𨼆

乃以吏守倉庫吏守倉則罷斗給守庫則罷庫子而觧户所應輸者上之府府遣

官𩔗輸之京師所編丁田銀大畧同賦役册百年之弊一旦湔洗

無餘誠大快也然折銀觧府庫猶𡻕用粮長二十四人領觧賠貱

不訾二十七年韓侯浚始用官若吏而以銷銀匠隨之夫人相習

則不能相欺一𡻕中司庫之吏與銀匠接事者無慮十数是以如

式而止勢不得横索盖與鄉民𡻕更而暫至者不同也里長排年

之法一縣共之而在城九啚四門催粮之外例不與諸役凢上司

行部若縣衙所湏帷帳𬒳褥几案坐卧之具及飲食噐于是取之

凢有所需非有常数盖彷彿庫子之餘也二十八年韓侯浚議官

自置供張諸物一不以及民㑹為監司裁損故諸用物未得盡備

而春秋享祀鄉飲習儀及守諸公署𫝑不得不役人乃計召募之

費通城内外供之𡻕岀銀四十六両八錢而事辦以下言老人 國 𥘉

里編老人一人得𠫵議民間利害及政事得失上謂之方巾御

史後鄉都有婚𡛸田土之訟輒用平其曲直最後則供交際之事

督興作之役及料理諸𤨏屑而已當時頗以殷實户充之徃徃為

吏胥求索有破家者萬曆十三年朱公廷益議不復置縣有興革

之役則用居民以大姓有行義者充之事畢而罷凢諸給使代以

義民義民者多市人也習見官府之事盖國家令有祗應廵攔

不得用殷實户但用市人乃知慮深逺矣所謂排門夫者一城之

中比屋而編之者也晝供營繕夜充廵守𩔗不及大族富人而販

夫傭客一月之内強半不得寕居今議通編邑屋間架士大夫以

SKchar免餘令出銀有差用以和顧作使謂之火夫大家輸錢未足

為病貧者受直適足以餬其口矣夫里甲均徭同出于丁田是二

者合而為一也倉庫觧户禍不及民餘凢繁簡輕重之事皆為顧

役是銀差力差合而為一也粮塘之長排年輪充是正役雜役合

而為一也一者一出于丁田也然農人不苦其加賦而樂其寕一

之効及承直奔走之事悉不以煩民而闤闠晏然得安枕矣由是

𮗚之其事彌寡其民彌安自然之𫝑也此盖 國家靈長之運而

前後賢公卿大夫所以更制易令以安集吾民者百世頼之胡可

忘哉夫 祖宗之制沿革多矣乃法不足以懲㓙慝而足以禍善

良于上無涓埃之益于下有丘山之損者觧軍是也 國𥘉欲實

邉伍凢遣戍者該里為辦装後欲均其勞費則通一縣而輪觧之

夫犯法至遣戍者多勇悍險賊人也里排必平民也無異羊将狼

矣審觧之日軍必先索資財以為𥝠費軒然謂足以制觧者生死

之命而觧者亦惴惴然自以為生死由之其費常逾数百金幸及

到衞指揮以下或利軍刀筆延為上賔而反訶詰觧軍者甚者䝉

扭械若犯重法囊中不留一錢或假貸奉之乃幸無事軍已入賄

以差為名歸家安坐而觧者尚守批文動延𡻕月是作姦犯科者

軍也流離蕩析者觧軍者也嘉定之法屡變而益善獨此為民禍

是在愷悌君子哀而為之所耳

塩課 清浦塲 國𥘉額設排催七十三名竈户五千七百餘丁

草蕩貳萬六千餘畆𡻕辦課銀一千一百七十七両三錢一分二

厘水鄉蕩銀七十七両四錢七分五厘𡻕督樵採煎辦與沿海三

十六塲一例炤引給商嘉靖以後海潮内侵墩蕩⿰土冊 -- 𡊢洗水不成塩

商引遂絶而𡻕辦銀課如前加以三十二三等年兵燹死徙竈丁

亡者過半𨺚萬以來排催𡻕受賠累無不破家後奉以漲𥙷⿰土冊 -- 𡊢

例告将本蕩對港崇明排草沙蕩撥𥙷是時本縣髙侯薦崇明何

侯懋官奉醝使者檄行㑹勘具悉竈户疾苦議将崇明備用羡餘

新漲沙塗二項共銀八百七十七両三錢撥𥙷本塲額課而水鄉

銀亦即於各竈SKchar免丁田内編徴𨽻縣司徴觧而本塲止𡻕辦課

銀三百両而已

 韓𮟏之曰徃者濵海之民多煑塩以為利今海味淡而利悉歸

于崇明乃竈户猶𡻕輸塩課青浦猶虚設塲官民與國交病焉

且民竈錯䖏竈户率嚚訟而塩司多冗雜動相訐搆驅良民而

 穽之即令長無從致詰譚者謂宜汰其官⿰糹⿱丿㤙 -- 總其課𨽻縣簿主之

 𩔗觧運司古稱省事莫若省官利民亦以利國俟𮗚風者採而

 行焉

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爵永折漕粮碑記 楊州之薮澤曰具區三吴之水所瀦也

而嘉定為之門户吳淞南𬓛娄江北帶皆在数十里之内故滛

汎溢之禍常為諸縣最然而其民曽不得SKchar溉之利米榖之入尚

不足以自飽而𡻕岀十四萬石以漕京師非取之他縣不能辦也

盖他縣之水皆江湖之清波而嘉定獨潮汐之所岀入濁泥浮沙

日有積焉余嘗考其地志塘浦之在界中者凢三千餘昔人以治

水為大政故二百年常通流不廢正嘉之際其遺烈猶有存者至

於令湮沒者十八九其存者如永帶而已是以其民獨託命於木

綿木綿之性喜與水田相代而嘉定之植数十年不能易也寕復

有善𭣣乎况海波之漂蕩𩗗風之摇撼累十年無一二免者豈其

民之樂之哉地勢固然也加以米不𡈽岀常不能豫具以待事運

船之至城下舳艫相次如魚鱗而倉𢈔尚無稊粒於是四方糠粃

⿰氵閠 -- 潤之米一入其境價必翔踊而軍士動以米惡為辭所以摧抑

之百端盖有以二石當一石者而民之困極矣軍士喜于所得之

過當輙以其贏餘為嬉游飲愽之用而春夏欝蒸之時米敗腐如

炲煤颺曬簸篩之日有至折閲不支者要亦非軍士之利也慶

之際四境荒蕪之田無慮数萬畆老穉提携而去者項背相望議

者以為数年之後殆不可以為縣𡻕癸未民瞿仁等具状大司農

請易漕粮以銀庻㡬遺民尚可自存行廵撫郭公思極廵按邢公

侗㑹言于 上下大司農議覆為便自萬曆十二年始徴銀第𡻕

𡻕奏聞後二年乃令三𡻕一請行之十年而荒茅亂菼墾有新田

頽垣廢井創有新廬顧民猶盻盻焉懼一旦恐 恩命之中輟也

當奏請之𡻕輙動色相恐縣令王君福徴知閭閻之𨼆以為民不

安其𡈽不可以為理乃集其𦒿老而謀所以與民永乆之計於是

民徐行等相率伏 闕上書言䝉 㤙改折漕粮以来已十餘年

有利於民無病於 國明甚惟愚民慴於交兊之害而過疑 上

㤙之不可恃也多懐去就無戀戀𤱶畆之心惟 上裁哀章下大

司農大司農與廵撫趙公可懐廵按鹿公乆徴𠫵議之報如行等

言是有 㫖著為令而嘉定之民所以⿰⿱亚⿰口亅欠 -- 𰙔舞之可知也余惟 國

家轉輸東南四百萬之粟以給京師歷江淮河衞之險驚風駭波

朝不謀夕文武之臣奔走其事而軍士䝉犯霜露經歷寒暑計十

萬石之費盖不訾矣然京衞之士曾不待米而飽太倉之粟朝受

而夕糶之意在得銀錢耳其價亦不能太過産米之地也夫水田

之利卒未可就而黍稷菽麥皆京師之人饔飱旦夕之常食也誠

于豐𡻕増價糴百萬以佐東南之漕使北方之民亦無傷農之病

於京畿榖賤之時岀以與米兼支而願受銀錢者凖改折價以給

焉其𫝑必争欲得之夫為 國計者獨使太倉之畜不虗而已何

必轉吴越之米于燕市乎即無論嘉定居漕粮四十分之一不足

以為重輕盖改折實利于民亦利于 國也王君求余文以紀其

事宜 上㤙也且使後之人有考焉嘉定𡻕運漕粮一十萬六千

四百九十石有竒正兊一石加耗四斗故毎石折銀七錢改兊一

石加耗三斗二升今議裁一斗二升故每石折銀六錢凢折銀七

萬三千九百兩有竒其輕齎蘆蓆木板之費皆免與改兊所裁之

米共為銀一萬六千一百七十両有竒於乎上㤙大矣賢有司

之澤亦逺矣

兵防考

 嘉定在江海之間天下有事非必争之地徃者江淮以南閩粤

 以北暴骨蔽野而兵燹之禍不及焉然東晋時劉徴以浮海入

 婁孫㤙出沒海上𡊮崧築滬瀆壘宋南渡都臨安完顔亮欲從

 海道窺両淛則嘉定遂為重地及李全作亂亦虞其豕突吴淞

 盖中原波蕩則不為用武之地海㓂慿凌輒為禍先故宋元之

 末終不𬒳兵唯張氏之敗上海人錢鶴臯欲以螳螂之斧一當

 太阿誘誑邑子弟盖有死于外者及 王師入城市不易肆老

 㓜𠋣門而𮗚之是後瀕海奸民弄兵萑葦然皆鰕鮧之醜倐而

 糜爛矣迨倭夷内閧禍首發于嘉定数年之内肝腦𡍼鋒刅脂

 髓充供億閭閻蕭然累世休養生息之澤盡矣夫金城湯池熊

 虎守之無食不可以乆縣不産米仰食四方夏麥方熟秋禾既

 登商人載米而来者舳艫相銜也中人之家朝炊夕㸑負米而

 入者項背相望也倘令金鼓一震矢石交加城門十日不啓饑

 人號呼得不自亂乎𬒳倭之䖏城䧟者数矣大抵攻破者少襲

 破者多賊常執鄉民而使之偵伺倘質其父母妻子隂令入城

 何事不可為夫驅市人于矢石之間欲勒以兵法未易也雖人

 情莫不顧其室家而授兵登陴之人多販夫傭客未必有儋石

 之儲妻子之戀非結之以恩齊之以法未可卒用而士大夫之

 家亦必時時相與勞苦不惜爱子介弟参于行伍之間夫如是

 可以使百姓喜勇而效力此城守者不可不知也賊一船之中

 驍徤者不過二三人然我主彼客而不可得困者多鄉導也我

 衆彼寡而不可得圍者善分襲也因粮于我而不可得饑者吴

 地不得清野也臨陣之際狙狡百端雖十人出𢧐必分三四人

 為竒兵離合前後使人不知所備我衆整而不可亂或以所虜

 金銀諸物投之𢧐士不悟自相躪踐因乗其亂而敗之此野𢧐

 者不可不知也方事之殷徴兵四方東蘭南丹永順保靖諸蠻

夷兵至者無慮数萬人而嘉定民兵常在其間邑民𫿞氏兄弟

 五人各有膽勇每𢧐為先登其後数犯法皆誅死故功名不立

 後言兵者輒言太倉嘉定崇明之沙兵是知嘉定不患無兵而

 在蓄養兵之財不患無財而在行富民之政然豈有司之事哉

戎鎮 洪武之世號為天地重闢徳𬒳六合武暢百蠻四夷君長

稽顙恐後而倭奴蕞爾之醜数躑躅于波濤間東南並海州縣時

𬒳其毒信國公和已老 上強起之令視沿海形𫝑凡築五十九

城復遣魏國公輝祖安陸侯吴傑江隂侯呉髙江夏侯周徳興治

兵海上遣都督商暠楊文劉徳出𢧐此皆元勲宿将國之虎臣謀

之数年不堯底定又遣南雄侯趙庸招撫漁丁蛋户販塩之徒為

水軍至数萬人盖倭奴天性狡猾以剽刼為俗而溟海萬里因風

力乗潮候倐忽不可踪蹟所謂來如風雨去如絶絃猶不足以喻

之故武備既設時復跳梁譬之勇者驅虎豹戮鯨鯢而不能禁蚊

虻之𠾱噬無足怪者吴淞外控竹箔内捍蘇柗非獨為嘉定蔽也

廼者江南置鎮始于嘉靖八年若十九年江海有警嘗設總兵官

駐常熟之福山尋移鎮江已復徃来儀真𤓰歩事平而罷壬子之

變禍始呉淞明年遂入其城盖兵木甲朽非一朝夕之故也是時

南京給事中項涇請設副總兵于金山 制可而邳州湯克寛實

領恊守之任及䖏州盧鏜來代猶居縣城後乃移駐吴淞至叙南

劉𩔰再來臨鎮始改恊守曰鎮守益尊重矣兵興之𥘉湯盧最稱

善将是後俞大猷劉𩔰戚継光郭成並著威名唯戚公未嘗作鎮

則所謂水陸要衝南可以援金山之急北可以扼長江之險故常

以熊羆之士守之三十二年𣸸設金山𠫵将分守蘇柗増置把總

四員以守南滙吴淞劉河京口三十八年始命總兵官專駐吴淞

居中調度明年 勅凡内也守備衛所俱隷之又改置南洋遊兵

都司北洋遊兵都司又設柘林川沙把總盖國家重根本之地

故師中之命不啻三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矣夫浙東之定海浙西之乍浦直𨽻之吴

淞若人家有東西户耳一方失守其禍共之議者莫不言禦倭于

海謂之上䇿竹箔沙者吴淞之屏蔽也其外為羊山為陳錢皆倭

奴之所從入而南自浙江之界北至於大江沿海砂磧多可登岸

邀之𥘉至謂之中䇿徃者 國家懲忘𢧐之害不爱養士之費故

吳淞水陸兵精為天下最垣墉既固堂室自安固其宜也自是以

来當事者不欲以繁徭重役之民厚奉韜戈槖矢之士故艅艎之

数介胄之夫時有增汰矣夫義烏陸兵之精者也江淮間塩徒漁

户水兵之精者也南北皆在千里内一旦有事置十萬金于軍門

則壮士萬人可以立致顧此費安從出哉

城池 吴淞所城在縣治東四十里周一千一百六十歩𥘉去海

三里而近潮汐侵嚙東北漸傾嘉靖十九年兵備副使王儀議移

於舊城西南一里三十一年島夷犯境廵按御史尚維持以土城

難守檄知縣楊旦改甃以甓周七百九十丈 寳山所城在縣東

南清浦鎮舊名清浦旱寨嘉靖三十六年更名恊守吴淞中千户

萬曆五年増築新城周二里九分更名寳山千户所

鎮臣 鎮守南直隷江南地方副總兵官署都指揮僉事一員

陸營中軍把⿰糹⿱丿㤙 -- 總以都指揮體綂行事署指揮僉事一員萬曆九年設

水營中軍把總以都指揮體綂行事署指揮僉事一員嘉靖三十六年設

 遊兵營把總以都指揮體統行事署指揮僉事一員萬曆三年設

用兵之道不識逺近之勢者不可以制敵不識衆寡之用者不可

以决勝 國𥘉殪方于越殱張于吴其餘孽多亡匿海外説倭奴

以為冦之利當其時竊發東南者多不過数百人烏合獸散視所

不備者則得志焉故置守吴淞復分戍青浦即今寳山所譬之備穿窬

者間曠之䖏多為籓籬而已嘉靖中賊之来者舳艫連雲鋒刅耀

日萬室之邑三軍之衆徃徃嬰城自守乃欲以数百人逆其至邀

其歸不亦難乎盖吴淞之潰前事之明鍳也自置鎮以来屹然遂

為三吴之鎻鑰矣乃寳山孤懸江海之間守則難固援則難逹萬

一蹉跌所謂藉宼兵齎盗粮者也語有之五指之更彈不如𡚒掌

之一抶故兵志曰無所不分則無所不寡今智計之士謂宜并于

吳淞盖分則俱弱合則並強自然之𫝑也且 文皇帝遣使異國

乃築寳山以識出入之道非所以防盗也後賊欲㓂蘇州輒望此

山而泊當時半淪于海居人以為天幸夫祖宗之法不得不變

者多矣乃者利害之形昭昭可覩胡不熟計哉

𢧐艦福船最太可容百人底尖上闊昂首聳尾其行全𠋣風力

矢石火砲皆俯瞰而發敵舟相直輒衝壓沉之然囬翔不便不能

逼岸而泊湏藉哨船接渡草撇即福船之小者 蒼船隘于福

船而闊于沙船首尾相等㠶櫓兼用順風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㠶風息盪櫓輕便易

使曲港淺沙此為利噐可接濟福船之所不及唬船一名八漿

頭尾俱尖而喫水甚淺漿櫓交發其行如飛可供哨探之用風潮

順逆皆可使也 網梭船形如織梭竹檣布㠶容僅三四人中藏

鳥銃蟻集鳥散頗便攻撃裏港窄河尤所利也 沙船能使鬪風

行淺水以其底平也沙民駕之

兵噐 藤簰取其輕捷可代甲胄之用覱如壁閃如電施之田塍

泥雨中尤便 標鎗稠木細竹皆可為之前重後輕前粗後細非

兩船相逼不可輕𤼵 長鎗本粗末細刅重不逾兩 𥱉筅用毛

竹長而多簹者末鋭包鐡如小鎗傍留長刺火熨油SKchar一直一鈎

傅以毒薬中者立斃按兵噐不勝其多而海上長技四者為最

火噐 佛𭅺機國名也正徳中國人来貢㩦有此銃因以為式鑄

發諸𫟪毎座重可二百觔用提銃三個毎個重三十觔鉛子一個

約重十両用以守營門破関隘櫎之曰𤼵鑛約之曰鉛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銃則中

國所倣而為之也 鳥銃自西畨来以銅鉄為管木槖承之中貯

鉛弹所撃洞穿 百子銃状如鳥銃而幹短口寛中容百弹薬然

齊𤼵漫空分中逺出四五里 木桶火薬用桶盛火薬傾入賊舟

因風縱火之噐 噴筒截竹為之貯薬推𦂳發髙十餘丈逺三四

十歩粘㠶輙焚不可備禦 火䋲毎䋲用二人扯之為守城第一

噐 六合砲𫝑極威猛所中無不糜爛然製造稍不如法即易裂

按火噐極多而舟師所利数種稱最賊所恃止鳥銃䨇刀弓矢䨇刀隔舟無所施技鳥銃每舟止三四門耳而風濤播蕩取凖極難

弓矢與中國不同矢頭重而尾輕弓身長而𤼵緩易於趋避中國無論兵械而火噐之製多不可紀以百攻一取勝何難哉

汛期 海洋要害莫過陳錢倭舟來率以此為停汲之所覘伺風

𠉀以决所向如東北風利則向大衢西行過烏沙門以犯浙江東南風利則向竹箔稗艸以犯蘇柗過此則

羊山矣羊山去鎮城猶数千里為竹箔外藩春時漁舟鱗集無慮

萬艘賊艇襍入其中輙恣摽掠乗東南利風徑徑日可逹竹箔竹

箔在崇明南徼與髙家嘴相對賊所必由從此西向則吴淞首禍

北向則劉河受敵於此置重兵焉扼之使不得度而江南可髙枕

矣至於寳山尢𭣣泊標識異時 文皇帝以海運茫無涯涘築此

示凖而賊遂望為指歸守此可以絶其登陸凢備禦哨偵分布宜

𫿞𡻕以二月下旬調遣游兵水營諸軍岀守羊山陳錢蒲嶴蘇竇

馬跡竹箔稗草李家洪馬沙墩等䖏而把總親率中軍徃来督察

逺至落華花腦外洋而陸兵專守寳山川沙餘聼隨宜䇿應至五

月終旬而罷秋防止于内地廵緝塩盗此汛期之大畧也

知縣楊旦條陳五事 其三重水𢧐 今日之慎守藩籬者惟有

水𢧐一節耳今吴淞江劉家河福山港青村南滙等䖏皆有福船

蒼船沙船以為哨守分布非不宻也但海洋空濶不守要害則賊

來不能知賊去不能追縱使能追亦已晚矣且賊船之来乗風渡

海𫝑難聯絡飄蕩既乆筋力困怠故必於陳錢山丁興馬跡寺山

㑹集調理数日方始入冦為今之計如大様福船各港共得㡬十

𨾏此船惟利於深水大洋則為之修其貢具堅其篷䌫預給兩月

口粮得熟慣忠勇将官一二員率領各船直至陳錢馬跡洋山等

䖏擇其避風粤港停泊窺伺以小廵船十𨾏四面哨探遇賊流来

則撃之此第一層籓籬也但此計雖善而勞險難行人多阻之咸

謂海島中不可泊船是以計雖善而終不行也其次様蒼船各港

共得㡬百𨾏此船極利於乗風廵哨則為之分為三班每日一班

岀哨直出髙家嘴外如一班三十𨾏遇賊来時則以二十九𨾏與

賊對敵其一𨾏飛囬本港通報盡發各船出應此第二層藩籬也

其小様沙船惟利於沿涯淺水則亦分與信地延袤徃来廵哨遇

賊来時有福船所不盡勦蒼船所不盡禦者則沙船共撃之不使

登岸此第三層藩籬也沙船又不能禦賊有登岸者始以旱兵勦

之此第四層藩籬也如此賊來雖多恐得登岸者少矣 其四據

險要夫浙江與直隷地不同而備禦之法亦宜有異卑職生於

浙東之瀕海官於直𨽻之瀕海其間形𫝑險阻皆目覩其詳而非

按圖遥度者也浙東自温台延袤至寕紹一帶皆有海塘田南海

低内河與外海不相通塘外有沙塗少者十餘里多者二三十里

畧無港汊可以湾泊賊船若至百姓望見皆𭣣其貲貨挈其妻孥

豫先走避賊至爛𡍼二三十里力已怠倦及至民家擄無所得船

泊海灘潮退則閣淺遇風則打碎是以浙東之倭患畧少者非兵

之強備之善職此故耳若浙西與直𨽻自乍浦青村南滙以至上

海嘉定太倉常熟江隂靖江延袤一帶内河與外海相通一里之

内有港三四皆可以停舟避風塘外無沙塗賊船倐忽直抵海岸

民不及知知不及避擄有所得則因粮於我結為巢穴官兵攻之

則彼據其險我失其利及其深入則結夥数千𫝑莫能禦是以蔓

延而不可遏也故浙東防禦之法止於定海普陀瀝海三江等䖏

各得数十兵船以守之即可以無事矣若直𨽻沿海一帶乗今賊

退之時急宜設備如吴淞江劉家等港極大者已有兵船抵禦其

餘港汊如柘林七八團青水窪等䖏皆湏設法堵塞或椗樁於港

口投以連根大木或泊舟于窪内使我先㩀其險其海岸上每三

十里内擇要害之地屯兵一枝各縣各率其人民各守其封域其

𫝑大不能支者軍門發兵勦之必湏𥘉登海岸乗其飢倦𫝑易為

圖若既登岸後即難為力矣此㩀險要者誠今日之急務也

風俗 蘇州當江淮嶺海楚蜀之走集其人浮游逐末竒技滛

之所出也嘉定瀕海而䖏四方賔客商賈之所不至民生鮮見外

事猶有淳樸之風焉其士以讀書談道通古今為賢不獨為應

之文而已縉紳之徒與布衣齒大家婚嫁耻于論財朋友死而貧

者為之經紀其䘮撫其遺孤為農者力于稼穡不習商賈之事謂

租稅先入官者為良民子弟不修其業而六愽飲酒者衆皆賤之

婦女勤紡織早作夜休一月常得四十五日焉名家望族女子不

宴會不游行街巷此皆流風善俗之可紀者也若夫冨室召客頗

以飲饌相髙水陸之珍常至方丈至于中人亦慕效之一㑹之費

常耗数月之食䘮塟之家置酒留客若有嘉容䘮車之前綵亭繡

帷炫燿道途𦕅誇市童不顧雅道数十年前後軰見前軰必𫿞重

之有行義者奉以爲楷模邇者漸成侮老之習即不得不貌敬者

背復姗笑之浮薄群䖏議論風生多不依于名教而意未必然或

假非義之義陽作標榜大家僮僕多至萬指平居乗氣爲横鄉閭

及主家衰落則掉臂不顧至于中人之家撫養有㤙或至長子育

孫而一旦叛去恣意毆詈甚且操戈入室焉又有傾險狡悍之甚

者上官欲察州里之豪不能不假耳目而姦人常爲之窟欲中害

人者隂行賂賄置怨家其中羅織罪状暗投䧟穽及對簿上之人

雖心知其𡨚終不得釋其人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揚然謂執一縣生死之柄上至長

吏猶或隂持短長伺間肆螫名曰訪行市井惡少恃勇力辯口什

伍為群欲侵暴人者輒隂賂之令于怨家所在陽相觸忤因群毆

之則又誣列不根之詞以其黨為證佐非出金帛厚謝之不得觧

名曰打行告訐成風一家有事閭巷輙蜂起連数十人為一黨連

数十事為一詞非必真負𡨚抑時欲魚肉之以為利耳名曰連名

設呈睚眦之憾或先有借貸邂逅一家之内有死者輙以告官其

人不服則求檢驗檢驗則無不破家矣其言曰人命無真假只在

原告不肯罷江東之民與灶户雜居𭶑者欲凌愚弱輒以灶籍訟

之運司運司懸隔数百里外一經勾攝親戚哭别如赴市曹既至

𥝠幽之僻䖏進無對簿之期退乏饔飱之資動延𡻕月多縲紲以

死者漕折以来田價倍増故民間訟事多起于贖田既經明禁不

得言田事則摭為游詞無一語及田而良民不習置對不能與辨

或有妻子抆淚而還契劵者若其人能自直於官則誣告者徃徃

抵罪盖亦有兩家俱破者至於濵海強梁去邑遼逺忿恚所積狠

于戈矛或昏夜縱火焚其廬舎或俟花稻已成一夕芟夷之名曰

撇青市中交易未曉而集每𡻕綿花入市牙行多聚少年以為羽

翼携燈攔接鄉民莫知所適搶攘之間甚至亡失貨物其狡者多

用贋銀有攛銅弔鐡SKchar鉛淡底三傾鍊熟諸色溷雜貿易欺侮愚

訥或空腹而徃慟哭而歸無所告訴城市無頼率尚賭愽夜聚曉

散在在成夥醸成奸盗食肆之盛珍錯畢備侑以⿰⿱亚⿰口亅欠 -- 𰙔舞巨室僮奴

公門厮役厭飫其中一飽之餘捐󠄂金成笏食者嬉笑而主者痛心

皆比來𢙣俗猶幸𫿞為之禁庻㡬屏息焉

崇明縣志 恊守地方把總一員 守禦千户五員百户二十員 蒼

船七𨾏由福建改造 沙 船三十𨾏舊額二十𨾏萬曆三十年今縣令張公因地方險要申請新増十𨾏 漿

船五𨾏 唬船十六𨾏㠶用布漿用入海洋中徃來極便 划 船五𨾏状似唬船而小已上諸船分為

両哨統領官二員

永樂十四年倭賊入城虜殺官民三百餘人千户徐 死于難 弘治

十五年施天泰鈕東山㩀半洋馬腰二沙為梗居民罹害廵撫艾璞知

府林世逺知縣陳元憲恊謀勦捕改半洋沙為平洋沙馬腰沙為馬安

沙 嘉靖十九年南沙人王艮柗江人秦璠合黨搆亂兵備王儀總兵

湯慶發兵勦㓕三十二年四月倭㓂登南沙盤㩀經年長享諸沙宻

邇罹害耆民施珽率兵力𢧐死之陣亡者千人 三十三年四月𥘉十

日倭㓂登水竇港刼燒殺死無数五月𥘉三日攻東南水門勇兵陸朋

𢧐死百户田九疇斬首若干𥘉七日夜攻東北栅城䧟知縣唐一岑死

之 三十四年四月十七日倭㓂登平洋沙燒燬刼殺攻新城東門甚

急署縣事本州同知張魁署所事千户陳𫀆恊力死守 三十六年倭

㓂登營前沙本府同知熊桴坐鎮本縣發兵圍勦斬首数十級餘悉夜

遁 三十八年四月倭賊千餘由水竇港登岸𥂟㩀三沙兵備熊桴駐

營孫昂港總兵劉憲駐營三沙督視軍前通政唐順之調度其間設法

勦禦官兵死者不可勝数困守三月賊𫝑窮蹙七月十七日夜乗風遯

去 四十四年倭㓂據縣後沙總兵郭成督𢧐擒獲獻俘百餘戮于本

州大教塲

  塩課

本縣天賜塲原有贍塩田蕩九百二十四頃二十畆零煎塩上納課正銀六百

十五兩八錢後塩塲⿰土冊 -- 𡊢海竈户逃移致⿰虗亏 -- 虧國課嘉靖三十六年塩法御史鄢公

懋卿議将田蕩不䓁科銀以充正額後囙奸民充竈告⿰土冊 -- 𡊢抵𥙷悉由塲官⿰土冊 -- 𡊢

荒熟真偏莫辯得失不均⿰土冊 -- 𡊢田一頃告抵沙塗二十八頃有零且又摘占膏腴

年漸淂利竈課日加増出備荒羡餘名色銀六百八十三両遂致民産⿰虗亏 -- 虧折百

姓紛争詞連𥚽結動經数年竈規靡定萬曆九年縣令何𢡟官洞知其𡚁以為

人非真竈地非塩塲况革塲裁官已乆安用奸民冐竈為于是移丈上官舉其

𡚁而傾之加課銀八百七十四両以足二千両其𡚁産均撥㮣縣里排散竈田

則民與竈同受償國課亦民與竈共輸上不⿰虗亏 -- 虧課下不病民塩院馬公象乾可

其議至萬曆二十八年奸民欲復前𡚁興訟告奪縣令李官欲議以法以左遷

去不果今令張公世臣留心民瘼欲民竈両利議将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新

漲水𡍼一半給與竈户以償昔年賠課之費後不為例委曲調停俾民不失業

竈不啓釁比因塩院周公執鹺政批駁復于二千一百七十三両正銀外議加

課銀五百両各院詳允巳而其課竈户謀欲備辦以醖爭端張令𫿞拒移丈撫

按仍入㑹計不許竈家另立門户辦納㕥杜得隴望蜀之計盖何令翻撥于二

十年之前而積𡚁一掃今張令調停于二十年之後而両造悉平矣

灰塲 崇明諸沙漲自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江淡水俱可田惟東北吴家沙享沙鹹水凝結不

可禾𮮐有貧民百家原非竈丁奉票于随海灘塗煎塩供食𡻕納銀二十九兩

縣觧塩運司謂之灰塲

塩出南沙北則第五條港一帶塩白色享沙北洋縣後沙東北灘色皆白唯北

蒲沙色黒味最鹹比上三沙少異

華亭縣志 大海環縣之東南二境其東接諸畨混茫無際柗江與黄浦會而入焉其㑹䖏曰蹌口其南與紹興寕波相望

柗江在縣北七十四里府因以名舊名吳淞江後以水災去水從柗亦曰柗陵江其源出太湖東注於海即禹貢三江之一酈善長水經云柗

江自湖東北逕七十里分流謂之三江口○一說呉柗江口白鶴江口青龍江口謂之三江口地𫝑低於震澤三丈潮水來時水髙三丈到震澤底

定所以謂之平江○𢈔仲𥘉楊都賦注云柗江下七十里水口分流東北入海為婁江東南入海為東江并柗江為三江今柗江自吳江長橋東流

至尹山北流至甫里東北流至澱山北合趙屯浦又東合大盈浦又東合顧會浦又東合崧子浦盤龍浦凢五大浦至宋家橋轉東南流與黄浦會

而入海○自湖至海凡五匯四十二湾五匯者安亭白鶴盤龍河沙顧浦乃江潮與湖水相會合之地也古云九里為一湾一湾低一尺二百四十

里到三江口三百六十里到大海 薛 澱湖一名澱山湖以中有澱山也在縣西北七十二里其源自長洲白蜆江經急水港而來周

圍㡬二百里實古來鍾水之地北由趙屯浦東由大盈浦瀉于柗江東南由爛路港以入三泖舊志云西有小湖又云縣西北有白蜆馬騰谷瑇𤦛

四湖且謂白蜆越在長洲馬騰谷瑇𤦛三湖相去僅五七里而澱湖茫然一壑不復可辨其後又載錡湖云有陸錡宅曰𤦛湖曰郉湖曰新湖云皆

在西北以今考之澱湖之南有瓢湖其傍有金銀東清東白西陳大葑諸蕩𣻌北即蔓萊洲在長洲界皆𣷉浸相属数十里其西過金澤又有西黿

蕩雪落𣻌諸水而不得其名者尚多古今世殊焉知舊志所書非今之諸蕩邪澱山宋時在水心並湖以北中為一澳曰山門溜東西五六里南北

七八里正當湖流之衝為古來吞吐湖水之地山門溜之中又有斜路港斜路今與崑山磧澳鄰大石浦小石浦通洩湖流後潮沙淤澱漸成圍田

元𥘉湖去西北已五里餘今趙屯大盈去湖益逺顧由何家港及南北曹港受湖水以泄于江水患之多盖有由矣 顧 會浦在大盈之

東其上源曰通波塘岀城北流為五里塘又北為祥澤塘遂别為崧子浦北出鳳凰橋絶横泖至簳山入上海界 盤 龍塘 沙

岡塘 竹岡塘 横濼塘 諸家塘已上湖東山北諸浦上流之水 三 泖在縣西呉郡圗經云泖在

華亭境有上中下三名俠者且八十丈祥符圗經谷泖縣西三十五里周一頃三十九畮古泖縣西四十里周四頃三十九畮今泖之界西北扺山

涇南自泖橋岀東南至廣陳又東至當湖又東至捍海塘而止俗傳近山涇者為上泖近泖橋者為下泖縣圗以近山涇泖益圓曰團泖近泖橋泖

益濶曰大泖自泖橋而上縈繞百餘里曰長泖此三泖之異也或併胥顧謝家二泖為三泖按二泖在縣東南一陂澤耳與三泖相望七十里其説

非也陸機對晋SKchar云三泖冬温夏凉谷水在其北金澤章練小蒸大蒸白牛諸塘在其西葑澳走馬諸塘在其東泖橋之外横絶而東者秀州塘也

 谷水 爛路港自澱湖東南行入泖 金 澤塘在澱山湖西南東南流入泖其西北為周荘北為甫里属長洲界

 章練塘在金澤南其源出陳湖東流入泖其入䖏與泖塔對 濮 陽塘 小蒸塘 大蒸塘並在濮陽

南其西通白牛塘東入于泖 白 牛塘自爛路港以下為三泖西界諸水 葑 澳塘 沈涇塘 神山

塘 五里塘 祥澤塘在五里塘北自顧㑹浦分支東流北由玉皇閣與崧子浦合遂東為泗涇 泗 涇自祥澤塘

折北而東納通波涇外波涇洞涇張涇四水故名東合蟠龍塘北行絶横塘折而東為蒲匯塘○元𥘉水盛于横塘至正間潮徙而南涇面廣三十

丈深二十丈為水道之要今自此至蒲匯塘皆淤淺稍旱可掲而涉○已上泖東山南至縣北東流之水 秀 州塘在縣西南俗呼為官

塘其源岀杭州西湖歷嘉興而東至楓涇鎮入界去縣六十里由鎮而東過白牛塘絶長泖泖口有橋至萬安橋北流合滕港又合黄門橋合科塘

過李塔匯合石湖塘過言陽匯合古浦塘東流入市為沈涇塘過小清河至平政橋入西水門出東門與俞塘諸水合循西城而南合張涇米市塘

入官紹塘北過採花涇東北合顧㑹浦 黄 橋水自大泖來入秀州塘舊於此植木為水竇七十餘以泄泖水科入潢潦涇 科

水亦自大泖來與黄橋門水皆湍悍東入潢潦自黄橋門塞水併入此塘其𫝑益悍石湖塘 古浦塘 小清

河 白龍潭在谷陽門外方後柵橋西其南通小清河北通二里涇東岀與城河合北為採花涇潭廣可十餘頃 採 花涇

 集賢涇已上官塘西界至城以北之水 朱 涇自秀州塘分支貫中市 橋東流絶驅塘至張涇東為横涇又東為蕩涇 黄

為南境巨川其首日漢潦涇受黄橋斜塘及秀州塘水東流至詹家匯為𤓰涇塘演迤而東凡南北兩涯之水皆入焉至鄒家寺折而北流趋

上海東西兩涯之水皆入焉東北㑹呉柗江以入于海爪涇塘有東西二渡入上海界有黄浦渡髙昌渡 ○ 按府志黄浦上源自黄橋斜塘

來黄橋斜塘自三泖來其上為澱湖為急水港為白蜆江又自柗江分派而來至入海䖏約二百五十餘里比呉柗婁江皆闊大故論者指此為東

 南 錢塘張涇 米市塘官紹塘 御史涇 泖涇 南俞塘

塩鐡塘 北俞塘駟馬塘 洞涇 張涇已上官塘以東郡城以南至東北入浦諸水 界

在縣西南平湖縣之北 横 泖 胥浦塘 新運塩河在裏䕶塘外自金山衛城北流至張堰鎮西為張涇

衛故小官塩塲也𥘉在查山東後以風濤之險改浚於此人呼其東為舊河其北即古柘湖地已上風涇以南循海而東北流入浦之水

田賦 宣徳五年二月二十一日 敕諭各䖏舊額官田起科不一租粮

既重農民弗勝自今年為始每田一畆舊額納粮自一斗至四斗者各减

十分之二自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各减十分之三永為定制欽此

八年廵撫侍𭅺周忱 奏定加耗折徴例洪武永樂中税粮額重積欠数

五年定撥起運米四十三萬九千實納止六萬六千有竒每正粮一石徴平米至二石而猶不足忱

至盡祛宿𡚁設法通融二年後逋欠悉完至是定例

一加耗 有徴正粮每石徴平米一石七斗注二

一折徴金花銀一両一錢准平米四石六斗或四石四斗毎両加車脚鞘匭銀八厘闊白三梭布一

准平米二石五斗或二石四斗至二石毎疋加車脚船錢米二斗或二斗六升布疋長四丈闊二尺六寸舊例疋重三斤納者率以紗粗驗退

忱 奏不拘斤重止取長闊両端織紅紗以防盗翦至今行之闊白綿布一疋准平米一石或九斗八升毎疋加車脚船錢米一斗

或一斗二升已上於重則官田上照粮均派注四

天順元年廵撫右僉都御史李秉改定加耗例 六斗以上田止徴正粮五斗

以上田每石加一斗五升四斗以上田每石加三斗三斗以上田每石加六斗二斗以上田

每石加八斗一斗以上田每石加一石五升五升以上田每石加一石一斗五升○按府志此法㩀丈而𮗚最為平

均聚数則之田於一户由帖之中查筭填註不勝其煩而里書之飛走不復可稽質矣不乆復舊盖知其行之難也又按是時金花銀准米三石四

斗三梭布准米一石五斗綿布准米七斗五升輕於此而重於彼亦未見其利

二年廵撫右副都御史崔㳟復舊例 正粮一石徴平米一石七斗或减至五斗金花銀

一兩准平米三石四斗或三石八斗闊白三梭綿布一疋准平米一石五斗或一石四斗至三斗闊白綿布

一疋准平米七斗五升或八斗至七斗

六年廵撫右副都御史劉孜奏定召佃荒田例通計本縣積荒田若干頃

召民開佃不論原額肥田畆税米三斗瘠田二斗謂之官租仍與民約永

不起科加耗 按是時秋粮加耗華亭每石始七斗至四斗五升金花銀

一兩𥘉准米三石八斗其後准四石至成化六年皆然

二十二年知府樊瑩奏定折徴白銀例凢粮運綱費及供應軍需之𩔗應

支餘米易銀充用者徑徴白銀入庫照数支遣每銀一両隨時估髙下或

准平米二石或二石五斗 本縣正粮一石加耗米三斗二升白銀一錢

五分

弘治八年廵撫右副都御史朱瑄始定分鄉論田加耗例 金花銀自成

化十四年至是每兩准平米二石六斗

十一年廵撫右副都御史彭禮復論粮加耗

十五年都御史彭禮知府劉琬改定加耗例 官田論粮加耗每石徴平

米一石六斗 民田論田加耗毎畆徴耗米一斗二升

正徳二年廵撫左副都御史艾𤩶重定論田加耗例

六年廵撫右僉都御史張鳯復論粮加耗并銀布折徴舊例復舊規革弊便民案㩀華

亭𦒿民𫿞泰等呈切照柗江地方不滿二百里粮儲動百餘萬宣徳年間廵撫侍𭅺周文襄公因時䖏置為民便益毎秋粮一石加耗六斗七升金

花銀一両准平米四石細布一疋准平米二石粗布一疋准平米一石起運出兊官軍俸粮師生廪禄不缺尚有餘粮賑濟飢民弘治年間始於田

上加耗分作三鄉又分沿海不沿海等第不一粮書乗机紊亂作弊以致民遭其殃官受其累自古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連年災傷疫癘飢饉

相仍死亡者衆存在者寡幸䝉 欽差都堂大人撫臨整理粮法深為民便呈乞裁䖏等因到院本院先為延訪民情以圗治安事今㩀上海縣内

𦒿民朱禋等呈稱聞之父老各䖏田粮多在田上加耗惟我柗江則不可行有上中下三鄉有肥薄瘦三等有升斗斛三科俱係先 朝秤𡈽起粮

因地立法非後人所可改易宣徳間廵撫周文㐮公 奏将東鄉抛荒田土召民開墾三年之後止取原粮復 奏折徴金花銀粗細布毎銀一両

准平米四石細布一疋准平米二石粗布一疋准平米一石于時起運不减今日倉庫有存留之富閭閻有賑濟之儲官不知勞民甚稱便其後知

府樊公復念小民運粮之苦 奏将綱用耗米折𭣣白銀毎両准米二石五斗給與粮長令其自運官民両便至今頼之當時並是粮上加耗每石

不過六斗七斗而已弘治七年本縣董知縣因與廵撫同鄉更変粮法卻於田上加耗雖分三等東鄉終是不平何也西鄉雖是粮重毎畆𡻕𭣣米

或三石餘者有之中郷雖是粮輕毎畆𡻕𭣣或一石五斗不足者有之若濵海下田不過可種棉花五六十斤菉荳五六斗而已法既不平且復多

変或畆加八升九升或一斗或一斗七升四合六勺頻年以來率無定例且如正徳四年何等灾傷 朝廷准荒六分三厘官司不與主張聴從粮

長賣派以致民心不服輸納不齊粮長又復瞞官𥝠𭣣入已所以因循至今拖欠若當時炤依 欽准事例派與六分三厘小民安敢不典家賣産

依期完納老民正不知先年何故金花銀准米四石布疋准米二石一石卻乃錢粮反多今者金花銀不過一石九斗白銀不過一石七斗何故錢

粮反少若曰輕粮多在大户重粮多在小户不知大户亦有重額之田未見其害也只是以王道待天下自然平正若存大小户輕重田之心則前

人立法之意全無而物之不齊之説亦徒然也田上加耗不可行也明矣據此按候在卷 --卷(⿵龹⿱一龴)今㩀前因參㸔得柗江一府大户多輕則之田小户多重

則之賦論田起耗若便小民然斗則数多書手作弊雖精於筭者亦𬒳瞞况小民乎本院已将萬石一覧通行𤼵府議䖏正欲将金花銀每両准

米四石細布一疋准米二石粗布一疋准米一石先儘下户及陪貱之粮有餘并将白銀以次分與中户又次及於上户務使貧富適均官民両便

今𫿞泰等又稱粮上加耗與民便益合准照粮徴派相應為此仰抄案回府着落當該官吏即行各縣掌印官今後派徴錢粮俱照先年周尚書所

行則例不分東西中三鄉一槩粮上加耗金花銀両布疋先儘重則官田毎銀一両折米四石粗布一疋折米一石細布一疋折米二石白銀一両

隨時定價其上中髙户俱派與本色秔糯等米務使民心恱服而錢粮不至于有弊 國計充足而官府不至於有累仍翻刋告示𤼵鎮店鄉村凡

有人烟去䖏張掛曉諭知悉

又按府境坍江坍湖坍泖及䧟海田粮俱係㮣縣秋粮帶徴陪貱學基倉

基等稅亦然伏覩成化二十三年十月𥘉十日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

一日兩次 詔書節文田畮有因大水衝決虗貱税粮及水坍沙壓等項

田地稅粮負累人户陪納者並許具告勘實照例除豁今江海湖泖坍䧟

田粮正合此例而學校倉塲並係官府開前代義役田粮尚䝉除免况官

地乎江海陪貱之粮本府同知史俊嘗一具 奏未行學倉基地猶未有

為之言者并著于此為長民者告

徭役 山東鳯陽等䖏馬夫一千三百六十四人洪武間以北方地廣人

稀於江浙蘇柗等府照粮僉撥赴各䖏養馬走遞粮僉不足又以市民益

馬夫分正副正者住坐養馬副者輪年集價供送正統十二年廵撫尚書周忱因集價買馬重

為民患議於秋粮帶徴耗米易銀代之今義役馬價米是也成化間廵撫都御史李嗣

議定粮僉上馬一疋支米易銀三十四両五錢中馬下馬遞减二両市民定價一十四両𡻕輪副馬頭押觧各該府州交割後御史陳金 奏定上

馬一疋徴銀四十五両中馬下馬遞减五両每馬一疋嵗支工食草料銀二十二両其餘𭣣積在官遇馬疋倒死鋪陳弊壊照例支用弘治

十六年知府劉琬以馬價既於秋粮帶徴而馬夫各役猶為民累 奏准

革去每𡻕比炤御史陳金 奏定事例徴米易銀雇募當地土民充役南

北両便至今行之

上海縣志 海在縣東七十里北起嘉定南抵華亭為縣所轄柗江與黄

浦合流入焉東接諸畨惟日本最近宋元間入貢皆由青龍市舶司後漸

徙於四明貢者不復取道沿海皆淺灘物産不逮閩浙百一俗號窮海獨

塩利為饒自清水湾以南較川沙以北水鹹宜塩故舊置塩塲近有沙堤

壅隔其外水味𥨊淡滷薄難就而煑海之利亦微矣 淞江在縣北 黄

浦在縣東一名春申浦其源受杭州嘉興之水起自秀州塘經華亭縣界

又迤而東以入南北両涯之水迨至南廣福寺則折而北趨於縣以入東

西両涯之水稍北舊名范家浜洪武間吳淞江淤塞潮汐不通永樂元年

邑人葉宗行上書言浚江通海引流直接黄浦闊三十丈遂以浦名今横

闊二里許又折而東北合于江以逹海其両涯孔道則置舟以渡 通江

諸浦舊圗經以趙屯大盈顧會崧子盤龍為五大浦五浦之中趙屯大盈

二浦尤為至要趙屯大盈皆直受澱山湖水趙屯迤西為白鶴江大盈迤

東為青龍江先正論湖水下流必由白鶴滙以逹於江又謂由青龍江入

海今白鶴青龍雖以江名僅同溝澮而已顧會盤龍從府郭來絶横塘横

泖而顧㑹又名通波塘崧子又名崧塘二水同流異派顧會崧子西東為

淮浦為艾祁浦朱墅浦華潮浦赤眼浦為華漕為西舊江為周涇崧子南

為北平浦北為鳥塘鳥塘東為石淄漊盤龍迤東為沙岡塘為小萊浦為

許浦為魚浦郭巷浦為横瀝為新涇為東西上澳為大小蘆浦為上海浦

張家浜馬家浜為東溝西溝為南蹌浦由許浦而出為五漕由郭巷而岀

為荘家涇由新涇而出為蒲滙塘其東即龍華港凡江之南通江塘浦具

於是然五浦之外諸浦之中在勝國時則新涇為要𮗚呉執中論順導水

勢注江逹海僅有上海之新涇太倉之劉家港也今盤龍以東江以南水

唯在蒲匯龍華二港逹於黄浦入海為利耳江以北水亦有蘆浦有横瀝

有徐公港有黄家港封家浜有楊林浦南北分流並入于江㑹于黄浦東

入于海海口為嘉定界

天啓元年七月廵撫王象恒東南賦役獨重䟽 據四

府册開每嵗漕糧正改兌并耗米共一百五十三萬一千

九百七十八石八斗一升零白糧并耗脚夫船及各王府禄

米共二十七萬七千七十二石八斗八升零南糧并耗脚等

米六萬四千三百九十一石二斗零軍儲存留恤孤等米一十

二萬三千八百三十二石三斗七升零此四府本色之㮣也而本

色三梭渊白布疋共三十二萬二千七百七十四疋猶在外矣金

花銀三十六萬五千一百三十九両零京邊銀二十七萬一千六百

七十一両零輕賫過江米折蘆蓆等銀一十六萬九千六百七十

餘両南北等部馬價牲口藥材四司料價等銀七十萬五千

五百五十餘両此四府折色之㮣也而加𣲖遼餉銀二十一萬一

百五十八両五錢零猶在外矣以地畆言之蘇柗四府田地山蕩

共止二十三萬三千五百八頃六十八畆零以畆計之上等之田每

畆該納本色米一斗八升二合仍納折色銀一錢二分七厘五毫

中等田每畆本色米一斗三升六合仍折色銀一錢四厘零下

等田每畆本色米六升三合七勺仍折色銀六七分而一切使

費起剥之苦又難計筭此四府每畆田租之㮣也夫宇内之

賦多者每畆八九分少者四五分甚有止二三分者有如四府之

重者乎人止知江南錢糧之多欠而不知江南止完及七八分

已与宇内之重者相等矣江南止完及五六分已与他處之輕

者相等矣况夫織造之傳奉衛運之更畨水陸之衝沓江

海之防禦種之煩費不勝驛騷乃遼餉之供猶一例𣲖徴加而

又加故重而又重自今不為斟酌將何底止臣所以為民請

命者不敢詘見年惟正之數但就中量為减省有三焉一

則積逋之當盡免也臣查恩例四十一年以前者免矣後

有加𣲖一年免帶徴一年之例恩非不渥然而不免者亦何

能完也小民辦見徴猶苦不給况能完累年之帶徴乎其

奸猾者且以縂之一欠也并見徴者而亦拖之矣自今以當年

見徴依期完納為主而以前年分除已徴貯庫者起

觧外餘止帶徴一年或二年其遠年必不能完者盡蠲

之一則加𣲖之當漸减也自遼事起加𣲖三次共每畆銀九

厘海内皆然江南豈敢獨少獨是他處賦輕即稍加猶不

覺苦江南即不加而額已數倍他省矣乃又從而增益之

蘇州則八萬三千六百六十餘両矣柗江則三萬八千二百二十餘

両矣嘗州則五萬七千八百三十餘両矣鎮江則三萬四百餘両

矣其加与他省同也而原額之重則与他省異𠩄謂不揣其本

而齊其末者也故加𣲖當亟减也一則改折之當欵議也南京次

白粳米六千石或全折或半折原無定例每石加耗船共有

八斗貼役銀一錢是一石另有一石之費矣此項例每石折銀七錢

以平米一石零五錢𥮅數正該一石四斗此外六斗皆係浮額縂

計多去三千六百石矣前已奉文改折三年𢙢此後又𣲖本色仍

増賠累是當永折以省耗費南京各衛倉糙粳三萬九十四石

五斗此項原供各衛軍糧向雖例𣲖本色各軍仍是每石六

錢折去則何不即以六錢觧而使小民得省毫𨤲也南京犧牲

所菉荳六百石此項原非本地𠩄産俱以米代運若每石亦折

六錢觧京買豆則每石得省耗脚五斗况南京豆商凑集

買豆甚便先年亦有改折之例乎且若逓徴本色𫝑必僉㸃

糧觧歇家衙役之費又難指計是當炤欵議折不𠕂計而

可决者又如北京絲折絹一萬二千五百五十五疋每疋價銀六

錢五分墊銀一錢共七錢五分後因交納本色煩費增至一両

二錢似應炤舊例每疋觧銀六錢五分同京邊交𨚫可省民

間扛墊無筭又齊頭稻草數雖無多例僉民觧京有

収納等費每正銀一両即編扛銀一両而觧户每名仍賠費不貲

况稻草止封氷窨露用非急而都中有銀則稻草獨不可

市買乎嘉定田少地多額派布九萬五千五十疋太倉崑山共四

萬四千九百五十疋武進宜興各二萬疋華亭上海共十萬七千八

百四十九疋青浦縣二萬四千九百二十五疋從來不能全完若從

臣前䟽量免三分之一改折十分之半亦官民両便之䇿也又

若弓箭弦條硃蠟漆油之𩔖每一委觧至京多串同内監

以濫惡光數鋪墊苟至無不収又何不折之使公帑得實

用地方省買辦也此改折又𠩄當亟議也八月十八日奉

聖㫖東南民窮可念但内府錢糧多係舊例着炤舊

行餘着該部知道

四羊五月撫按題水災䟽内稱嘉靖七年災傷蒙𠃔將

本年起存錢糧盡行蠲免稍輕者炤依分數勘實即

便停徴或量為折徴三十三年災傷𫎇𠃔將本年存留錢

糧盡行蠲免起運額𣲖大半改折復將本色及三十二年以

前未完起存停徴又將内府糧銀賑卹四十年水災𫎇

 𠃔特本年兊軍糧米民運白糧盡行改折宗人府米折并

京庫草折布絹等銀俱准停徴仍將鈔関船稅与各府引

價事例等銀俱留賑濟萬暦十年水災蒙𠃔将本年起

運漕糧并南京各衛倉糧改折又留關稅各府事例等

銀賑濟十七年災傷蒙𠃔將本年起運漕糧盡數改折内停

徴五分見徴五分餘宗人等府衙門俱准停徴又𫎇專差科

臣楊文舉齎銀三十萬両賑濟三十六年水災𫎇𠃔將本年

起運漕糧盡數改折其餘各項俱分别停徴又于山東觧進

内帑留銀五萬両差官觧齎賑濟蘇柗四府又 欽准浙

江塩課稅銀撥一半賑濟災民

東南之米有軍運有民運軍運以光六軍之儲民運以供百

官之禄也夫軍運以十軍僅運米四百石或五百石民運以一

民而亦運米四百石或五百石軍運以軍法結為漕法一呼百

應人莫敢犯民運以田里小民供役遠道語言鄙俚衣服村賤八

人得而⿰冫麦 -- 凌之軍運經各該衙門無抑勒需求民運經各該

衙門動以漽違情由問擬工價并諸雜色使用每一處輙

費銀十五六両少亦不下十両軍運過洪閘一錢不須且洪天閘

天共与挽拽民運每過一洪用銀十餘両過一閘用銀五六錢

所過共三洪五十餘閘而費可知矣其最苦者船户皆江淮奸

民慣造此船装載白糧糧一入船其驅使糧長不啻奴𨽻每

日供奉船户及撐駕夫不啻奉其父母蓋糧在船中即糧長

身家所係吞聲忍氣曲為順從𫝑不得不然也其最𠩄畏者

軍船凌虐豪惡之軍故将已船撞擦微有損傷即使蜂攅民

運之船百般挾詐不厭其欲不止也此其苦之在途者至入京

𭣄頭之需索入倉交納之艱難又有不可勝言者凡充是役鮮

不傾家為今之計宜將白糧併運軍順帶使民出所有以益

軍之出餘力以代民

  田地

宋之田有曰公田為充進軍食每𤱔起租上自一石五斗下至七

 斗一升四合按宋史淳化中田制為三品膏沃而無水旱為上品沃壌而有水旱之患埆瘠而無水旱

 之虞為中品墝瘠復患水旱者為下品上百𤱔中百五十𤱔下二百𤱔只計百𤱔十收其三恐無若是之重也

 圍田傍江湖水淺䖏民圍為田租四斗或三斗曰沙田民自經理江湖沙漲地為田

 租三斗或二斗曰成田民墾耕草地為田納糧二斗曰營田民用工本

 耕種係官空閑田租四斗或三斗二斗曰職田給與文武官養廉地民佃起租

 自八斗七升下至六斗三合五勺附録宋咸平二年復唐制吏得職田供𥙊祀六

 縣通𬋩六萬六百八十八𤱔有奇租一萬八千二百石有奇知軍府事八百六十石有奇通判軍府事句僉判句教

 授句節推添差節推句察權句知録句司理司法司户監糧料院監糴納倉監都稅監在城稅務監贍軍庫監都酒

 務監比較務句排岸司廵轄司句緫𬋩句路鈴添差路鈴句路分𣸸差路分東南第三正将句南一廂官南二廂官

 北一廂官北二廂官常平司提幹茶塩司提幹丈臣支塩官武臣支塩官黄姚押袋官江湾押袋官監黄姚塩塲監

 江湾塩塲監南蹌塩塲各有差知呉縣事三百石知長洲縣事三百六十石知崑山縣事四百四十石知常熟縣事

 六百八十石知吴江縣事三百八十石知嘉定縣事一百五十石各有奇縣丞主簿尉及廵塘官句廵檢句監酒務

 監稅務以下各有差元則平江路逹魯花赤總𬋩各一員每員田八頃同知治中府判推官經歷知事提控案牘照

 磨承𤼵架閣𫎇古教授两醫學教授録事司逹魯花赤句録事句録判各有差吳縣長洲二縣逹魯花赤縣尹每員

 職田二頃縣丞縣尉典史廵檢各有差崑山常熟吴江嘉定四州逹魯花赤知州每員職田四頃同知州判提控案

 牘都目各有差海道都漕運萬户府逹魯花赤正萬户副萬户經𠪱知事照磨奏差通事驛史鎮撫千户逹魯花赤

 正千户副千户止有禄米無田國𥘉蘇州衛太倉衛指揮僉事亦有撥賜田歳收米一百六十石今無曰常

 平田係㫁没入官者曰義役田郷民出𦔳保正差役者曰社倉田官買民田歳儲僃荒

 曰局官租田曰養濟局田曰居養院田皆養鰥寡孤老㓜殘疾者

 曰囚糧田官發以充囚食曰没官田乃㫁𣳚各項田土科租高下有差高

 者不踰一石五斗下至二斗

元之田則有圍二縣四州共計八千八百二十九圍吴縣九

 百一十七圍長洲縣一千七百八十八圍常熟州一千一

 百一十一圍呉江州三千三百六十八圍崑山州一千六

 百四十五圍嘉定州一千一百圍延祐四年行經理之法

 悉以上中下三等八則計𤱔起科

國朝洪武𥘉七縣官民田地共六萬七千四百九十頃有奇

 官田地二萬九千九百頃有奇起科凡一十一則一則七

 斗三升一則六斗三升一則五斗三升一則四斗三升一

 則三斗三升一則二斗三升一則一斗三升一則一斗一

 則五升一則三升一則一升又功臣還官田開耕田俱名官田重則有一石六斗三升

 民田地二萬九千四十五頃有奇起科凡十則一則五

 斗三升一則四斗三升一則三斗三升一則二斗六升一

 則二斗三升一則一斗六升一則一斗三升一則五升一

  則三升一則一升抄没田地一萬六千六百三十八頃有

  奇内有原額今科之分原額田起科凡六則一則七斗三

  升一則六斗三升一則五斗六升一則五斗三升一則四

  斗三升一則四斗今科田自五斗五升至三升止凡二十

  八則崇明官田又有曰江淮田江浙田職田學院田俱科

  黄赤荳抄𣳚田有曰故官田江浙故官田没官田俱稅米

  弘治十六年一州七縣實徴官民抄没田地山蕩等項共

  九萬四千七百八十五頃有奇官田抄没等項六萬五千

  三頃有奇民田等項三萬四千六百九十七頃有奇吳縣官田

 地等項三千六百三十三頃有奇民田地等項三千四百七十頃有奇長洲縣官田地等項九千七百一十頃民田

 地等項三千七百九十二頃有奇學田一十四頃有奇崑山縣官田地等項九千九百二十六頃有奇民田地二千

 二百二十二頃有奇常熟縣官田地等項八千四百四十二頃民田地八千一十三頃有奇呉江縣官田地等項八

 千七百一十九頃民田地等項四千二百三十八頃有奇嘉定縣官田地等項一萬四百六十六頃民田地等項四

 千一百六十四頃有奇太倉州官田地等項六千九百頃有奇民田地等項二千七百十九頃有奇學田四十六𤱔

 有奇崇明縣官田地等項二千二百四十八頃有奇民田六千七百五頃有奇

  稅糧注八

宋𥘉盡削錢氏白配之目遣右𥙷闕王永高象先各乗逓馬

 均定稅數只作中下两等中田一𤱔夏稅錢四文四分秋

  米八升下田一𤱔錢三文三分米七升四合取於民者不

  過如此自熈豐更法崇觀多事靖炎軍興隨時增益始不

  一矣

  祥符間夏稅丁身塩錢一萬六千二百貫絹五萬四千四

  百疋紬二千七百疋綿四千四斤各有奇秋白粳米三十

  一萬三千七百石有奇元豐三年歳輸帛凡八萬疋苗三

  十四萬九千斛纊二萬五千两免役錢八萬五千緡皆有

  奇淳熈十一年苗三十四萬三千二百五十六石夏稅折

  帛錢四十三萬九千三百五十六貫上供諸色錢一百二

 十三萬一千二百八貫各有奇寳祐𥘉苗額二十八萬八

 千六百石有奇五年増為三十萬三千三百八十石為定

 額官民之害由此始景定元年郡守程元鳯以事故之數具奏免徴民頼以蘇自後𡻕實徴稅

 𬋩三十五萬六千五百貫関子苗米二十八萬三千九百

 石續𬋩二萬三千三百石贍軍米九千四百石各有奇

 紹興十一年左司員外𭅺李椿年言平江𡻕入昔十七萬有奇今按籍雖三十萬斛然實入𦂯二十萬耳

延祐四年夏稅絲二萬二千四百斤秋租糧八十八萬二

 千一百石輕賫二千二百錠所入與宋倍蓰

國朝洪武𥘉夏稅絲二十五萬四千三百兩大麥正耗一萬

 一百石小麥五萬一千八百石豆一十七石菜子二十七

 石糧糙粳米九十四石錢鈔一萬九百八十貫各有竒

 秋糧正耗二百一十四萬六千六百石黄豆二千七百八

 十石各有奇花椒八斤七两五錢

 弘治十六年夏稅絲三十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两有奇

 三萬五千两長洲縣九萬九十两崑山縣三萬四千五百两常熟縣六萬三千五十两吳江縣四萬五千三百两嘉

 定縣四萬三千九百两太倉州三萬六千五百两各有奇

 麥五萬三千六百六十四石有奇呉縣三千四百石長洲縣一千八百石崑山縣

 一千二百石常熟縣三千八百石呉江縣二千九百石嘉定縣五千一百石太倉州三萬二千二百石崇明縣一萬

 三千石各有奇

 鈔二萬一千九百六十三貫七百七十二丈崇明縣鈔俱無

 秋糧正米二百三萬八千六百四十石連耗共米三百五

 萬六千一十四石各有奇呉縣一十三萬四百石長洲縣四十一萬七千七百石崑山縣

 二十八萬九千八百石常熟縣二十九萬八千一百石嘉定縣二十八萬四千六百石太倉州二十一萬三百石崇

 明縣二萬四千四百石各有奇

 按洪武𥘉官田重額止於七斗三升而今民間乃有一石

 三斗一石六斗或二石者蓋莫知其所始豈所謂抄𣳚官

 田者乎固非定則也且洪武中正耗不過二百一十四萬

 然猶屢下寛貸之詔洪武四年中書省宣使張彬賫 詔開讀免過秋糧二百四十二萬六千

八百石有竒六年八月奉

㫖今年三四月間蘇州各縣小民缺食曽教府縣郷里接濟 我想那小百姓好生生受原借的糧米不湏還官都免了

 七年中書省劄付奉

㫖體知蘇州松江嘉興三府百姓毎好生缺食生受今𡻕夏 稅合納的絲綿錢麥等物盡行蠲免恁省家便出榜去教

百姓知道有司糧長每母得科擾

 永樂以來⿰氵曺 -- 漕運愈逺加耗滋多乃至三百萬石

宣廟深憫斯民之困特下詔捐減官田重額知府况鍾又累

 䟽奏減七十餘萬吴民頼以稍甦然民間重額今猶未盡

 除豈當時有司不能奉行  詔㫖之過邪宣德七年月節該欽奉

𠡠諭但係官田塘地稅糧不分古額近額悉依宣徳五年 月二十日

𠡠諭恩例每田一𤱔納糧自一斗至四斗者各減十分之二 自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各減十分之三永為定制欽

 此凡宋元官田謂之古額

嘉定縣志言知府金絅奏稱額重文皇帝怒檻平徴至京師

以死至宣徳五年知府况鍾廵撫侍郎周忱復奏得請

嘉興府志金絅嘉興人洪武中為蘇州知府百姓苦官民田則不

齊里胥為奸絅上䟽請减重額得罪賜死


天啓五年分崑山縣

 人丁五萬一千三百六十五丁 SKchar免一千一百一十八丁 實

 編五萬二百四十七丁

 田地一萬一千一百七十頃一十三畆七分三毫 SKchar免四百

 七十二頃五十八畆八分 實編一萬七百頃五十四畆九分三毫

 佃蕩五百四十一頃八十六畆五厘四毫 里甲銀通筭

  均徭銀除SKchar免筭


長洲縣田一萬三千二百六十頃  吴縣田山七千一百四十

頃  吴江縣田一萬二千六㒵十頃  常熟縣田一萬七千五

百四十頃  崑山孙田一萬一千六百九十頃  嘉定孙田一萬三

千二十四頃 右倉田八千九百八十四頃  崇明田一萬一千

三百頃

長洲平米四十五萬四千 吴平米十五萬七千吴

平米四十三萬八千 常然平米四十一萬八千

崑山孙平米三十六萬九千五百 嘉定孙平米三十七萬八千

 太倉平米二十六萬二千 崇明孙平米三萬二千不

 萬曆四十五年

 太倉州 户口人丁三萬四千七百五十三丁内除SKchar免人丁一千九百九丁

  實編徭里人丁三萬二千八百四十四丁每丁科均徭銀一分六厘九毫二

  絲五忽六微八纖里甲銀一分四毫四忽一微一纖八沙九塵匕埃七𣺌二

 漠

 田八千六百八十九頃七十二畆七分八厘四毫  蕩𡍼一百四十二頃五

 畆九厘玖毫  已上二項田蕩塗共八千八百三十一頃七十七畆八分八

 厘三毫内除SKchar免均徭田蕩𡍼五百三頃一十四畆五分實編徭里田蕩塗

 八千三百二十八頃六十三畆三分八厘三毫每畆科均徭銀八厘四毫六

 絲二忽八微四纖里甲銀五厘二毫二忽五纖九沙四塵八埃八渺六漠

 ⿰土冊 -- 𡊢荒公占不等田蕩一百五十五頃六十一畆七分九厘三毫舊例不科

 實編均徭銀七千六百四両二錢九分六厘五毫九絲六忽六微六纖六沙

 七塵内扣小盡銀六十三両四錢八分五厘五毫五絲四忽八微四纖  里

 甲銀四千九百五十五両九錢一分八厘二毫三絲三忽三微四纖

長洲縣  户口人丁一十四萬八百九十九丁内SKchar免均徭人丁五千六百一

 十一丁實編徭里人丁一十三萬五千二百八十八丁每丁科均徭銀二分

 三毫四絲二忽一微七沙四塵九埃七渺陸漠里甲銀一分四厘五忽五微

 六纖三沙三塵

 額徴田地一萬二千三百二十四頃三十二畆五分三厘三毫内SKchar免均徭

 田地一千三百六十六頃三十六畆七分九厘實編田地一萬九百五十七

 頃九十五畆七分四厘三毫每畆科均徭銀六厘七毫八絲七微二沙四塵

 九埃九𣺌二漠里甲銀四厘六毫六絲八忽五微二纖一沙一塵  額徴山

 蕩九百三十七頃三十二畆九分九厘七毫内SKchar免均徭山蕩二十三畆三

 分六厘八毫實編山蕩九百三十七頃九畆六分二厘九毫每畆枓均徭銀

 三厘三毫九絲三微五纖一沙二塵四埃九𣺌六漠里甲銀二厘三毫三絲

 四忽二微六纖五塵五埃

 實編均徭銀一萬五百両一分六厘五毫三絲八纖七沙八塵三埃二𣺌内

 扣小盡銀六十七両三錢七分二厘二毫二絲四忽八微二纖  里甲銀七

  千九百四十五両八錢四厘二毫九絲三忽三微四纖

 吴縣 户口人丁一十萬九百六十九丁内SKchar免均徭人丁二千三百一十八

  丁實編均徭人丁九萬八千六百五十一丁每丁科均傜銀三分二厘五毫

  四絲九忽八微八纖二沙七塵里甲銀二分一厘四毫七絲八忽二纖五埃

  一漠暫編銀一厘九毫九絲一忽三微一纖九沙

  原額田地四千九百六十二頃五十六畆九厘七毫内SKchar免均徭田地三百

  九十二頃五十畆二分二厘實編田地四千五百七十頃五畆八分七厘六

  毫每畆科均傜銀一分八毫四絲九忽九微六纖九塵里甲銀七厘一毫五

  絲九忽三微四纖一埃六𣺌七漠暫編銀六毫六絲三忽七微七纖三沙

  原額山蕩二千五十頃七十六畆二分一厘三毫内SKchar免均徭山蕩六十七

  頃七十畆九分一厘六毫實編山蕩一千九百八十三頃五畆二分九厘七

  毫每畆科均徭銀五厘四毫二絲四忽九微八纖四塵五埃里甲銀三厘五

  毫七絲九忽六微七纖八𣺌四漠暫編銀三毫三絲一忽八微八纖六沙五

  塵

  實編均徭銀九千二百四十五両三錢七分六厘五毫二絲六忽六微六纖

  六沙七塵内扣小盡銀五十六両二錢八分七厘四毫六忽八微七纖 里

  甲銀六千四百五十五両五錢八分五厘五毫九忽三微四纖内扣小盡銀

  二両五錢二微 暫編銀五百九十八両五錢二分四厘七毫五絲

 吴江縣 户口人丁十一萬九千五百六十三丁内除SKchar免人丁一千二百二

  十五丁實編人丁十一萬八千三百三十八丁每丁科均傜銀二分四厘一

  毫陸絲八忽二微二纖七沙三塵一埃九𣺌三漠里甲銀九厘八毫五絲二

  忽五纖一沙一塵一埃四渺

  田一萬九百六十七頃三十九畆三分一厘五毫内除SKchar免均徭田六百二

  十頃三十六畆五分實編田一萬三百四十七頃二畆八分一厘五毫每畆

  科均徭銀八厘五絲六忽七纖五沙七塵七埃三𣺌一漠里甲銀三厘二毫

  八𢇁四忽一纖七沙三埃八𣺌  蕩一千九百一頃八十二畆四分一厘二

  毫每畒科均徭銀四厘二絲八忽三纖七沙八塵八埃六𣺌六漠里甲銀一

  厘六毫四絲二忽八沙五塵一埃九𣺌

 實編均徭銀一萬一千九百六十一両七錢二分五厘九毫二絲六忽六微

 六纖六沙七塵内扣小盡銀一百六両四錢九分四厘四毫四絲四忽九微

 四纖 里甲銀五千一十五両九分三厘五毫二絲六忽

常熟縣  户口人丁一十萬一千五十一丁内除SKchar免人丁一千一百五十六

 丁實編徭里人丁九萬九千八百九十五丁每丁科均徭銀一分二厘八毫

 一𢇁四忽五㣲八纖一沙三埃三𣺌四漠里甲銀六厘四毫七𢇁六忽五纖

 九沙五塵四埃六𣺌五漠

 田一萬六千八百二十九頃九十畆二分六厘四毫内聴灘板荒田三百五

 十三頃三十一畆一分六厘又四十三四両年申𠃔新板荒田四十二頃二

 十畆一分二厘一毫實熟田一萬六千四百三千四頃三十八畆九分八厘

 三毫内除SKchar免田四百四十七頃六十七畆三分七厘九毫實編徭里田一

 萬五千九百八十六頃七十一畆六分四毫每畆科均徭銀六厘四毫七忽

 二微九纖五塵一埃六𣺌七漠里甲銀三厘二毫三絲八忽二纖九沙七塵

 七埃三𣺌二漠 地蕩七百四頃八十畆七分四厘五毫内聴灘板荒地蕩

 九十七頃二十五畆二分九厘七毫又髙明沙三十七頃三十三畆五分二

 厘實熟地蕩五百七十頃二十一畆九分二厘八毫内SKchar免地蕩一頃五十

 八畆三分八厘六毫實編徭里地蕩五百六十八頃六十三畆五分四厘二

 毫每畆科均徭銀三厘二毫二忽六微四纖五沙二塵五埃八𣺌四漠里甲

 銀一厘六毫一𢇁九忽一纖四沙八塵八埃六𣺌六漠

 實編均徭銀一萬一千七百五両四錢三分六厘五毫九絲六忽六微六沙

 七塵内扣小盡銀六十九両五錢七分六厘六毫六絲六忽八微八纖 里

 甲銀六千六十八両二錢三分六厘一忽

崑山縣 户口人丁五萬一千三百六十五丁内SKchar免人丁一千九十丁實編

 徭里人丁五萬二百七十五丁每丁科均徭銀二分二厘八毫五絲三忽九

 㣲三纖七沙八塵一埃里甲銀一分一厘四毫三絲九㣲九纖五沙九塵七

 埃九漠

 田地一萬一千一百七十三頃一十三畆七分三毫内SKchar免均徭田地四百

 八十一頃三十六畆六分實編徭里田地一萬六百九十一頃七十七畆一

  分三毫每畆科均徭銀七厘六毫一絲七忽九㣲七纖九沙二塵七埃里甲

  銀三厘八毫一絲三微三纖一沙玖塵九埃三漠  實編佃蕩共五百四十

  一頃八十六畆五厘四毫每畆科均徭銀三厘八毫八忽九㣲八纖九沙六

  塵三埃五𣺌里甲銀一厘九毫五忽一微六纖五沙九塵九埃五𣺌一漠

  實編均徭銀九千五百両三錢四分三厘八毫六絲内扣小盡銀七十二両

  四錢七分三厘三毫三絲三忽六㣲一纖 里甲銀四千九百四十七両七

  錢二分二厘六毫八絲一忽三㣲七纖五沙

 嘉定縣 户口入丁七萬三千三百四十三丁每丁准米六斗該米四萬四千

  五石八斗田蕩一萬三千九十三頃五十五畆八分八厘九毫平米三十七

  萬八千六百三十五石五斗六升九合八勺内有䖏𥙷未盡荒粮平米七十

  四石二升二合三勺三抄照例聼作緩徴外實熟田平米三十七萬八千五

  百六十一石五斗四升七合四勺七抄丁粮共准平米四十二萬二千五百

  六十七石三斗四升七合四勺七抄内除SKchar免人丁二千四百七十丁田蕩

  粮米一萬五千五百八十一石二升三合九勺實編徭里人丁七萬八百七

 十三丁每丁准米六斗該米四萬二千五百二十三石八斗田蕩粮米三十

 六萬二千九百八十石五斗二升三合五勺七抄共准平米四十萬五千五

 百四石三斗二升三合五勺七抄毎石科均徭銀一分四厘七毫四𢇁四忽

 五㣲八纖一沙四塵四埃八𣺌七漠里甲銀七厘七毫六𢇁五忽四微一沙

 九塵三埃三𣺌九漠

 均徭銀共該銀一萬七百一十両八錢三厘六毫七絲二忽三㣲二纖九塵

 五埃五漠内除稅粮派剰等銀四千四百八十両二錢二分五厘該編銀六

 千二百三十両五錢七分捌厘六毫七絲二忽三㣲二纖九塵五埃五漠内

 SKchar免銀二百五十一両五錢八分七厘一毫四絲五忽六㣲五纖四沙二塵

 五埃五漠 實編均徭銀五千九百七十八両九錢九分一厘五毫二絲六

 忽六㣲六纖六沙七塵 里甲銀三千二百九十一両四錢五厘二毫九絲

 七忽二微四纖四塵七埃六𣺌

崇明縣 均徭銀三千八百五十七両九錢四分五厘五毫九絲九忽九㣲九

 沙八塵 里甲銀九百六十三両五錢三分二厘九毫

吴縣志 役法 永楽二年奉 欽㫖暫借南方百姓買馬當差過

二年仍著土民買馬替地每回来有司欽奉 朝命於額糧及人丁

編僉馬頭買馬觧送北直山東河南固鎮江北䓁䖏各驛 正統十

年廵撫侍𭅺周忱設法馬頭觧户於秋粮義役米内取辦起觧 弘

治十七年廵撫都御史魏紳具 題呉民買馬觧至北驛盡䘮身亡

家奉 㫖以後馬觧編入秋糧項下徴銀觧府轉觧各驛買𥙷馬匹

應用著爲令 嘉靖十七年知府王儀立法編僉糧觧炤田多寡爲

輕重 嘉靖二十七年知縣宋儀望置買公田𦔳役 𨺚慶二年知

府蔡國熈詳定南北運櫃収䓁役及倉兌並五年一編與十排年役

各别挨輪每遇編期核造虎頭鼠尾册僉㸃以田多少定差輕重

革府總縣總僉㸃大户改選書役承充 革報庫子城當䓁爲雇役

 𨺚慶三年廵撫都御史海瑞革報在城附郭總甲于十排年挨日

輪充 萬曆二十四年知縣𡊮宏道立法催徴條編折銀以上五甲

經催下五甲屬里長免十排年皆赴縣聼比 萬曆二十七年

縣孟習孔清核𦔳役公田𨤲正収放規則 萬曆三十二年知縣曽

汝召𨤲正公租貼役并革冗差甦民 萬曆三十八年廵撫都御史

徐民式題 准均役科甲貢儒分别限田因核本縣山多田少人習

經商洞庭東西両山並家資田地兼編糧差仍分輕重役為上中下

三䓁㕥田資多寡為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