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0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三 太平寰宇記 卷十四 卷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十四
  宋 樂史 撰
  河南道十四
  濮州
  濟州
  單州
  濮州
  濮州濮陽郡今理鄄城縣禹貢兖州之域古昆吾舊壤顓頊遺墟故曰帝邱亦曰高邱春秋時為衛地春秋齊桓公㑹諸侯于鄄注云鄄衛地今東郡鄄城也按鄄城即今縣理是也戰國時屬齊威王九年趙伐我取鄄衛獨有濮陽秦滅濮陽并天下置三十六郡今州即秦之東郡地在漢為濟隂郡之鄄城縣也後漢獻帝於此置兖州晉分置濮陽郡後改為濮陽國封皇子允為王後魏為濮陽郡後周因之隋開皇二年以濮陽屬東郡以鄄城屬鄆州十六年於此置濮州大業二年廢濮州分入東郡東平濟北三郡唐武徳四年平王充復置州領鄄城廩城雷澤臨濮昆吾濮陽永定安邱長城九縣五年廢安邱長城二縣八年廢昆吾永定廩城三縣貞觀八年割濟州之范縣來屬元寶元年改為濮陽郡乾元元年復為濮州
  元領縣五 今四
  鄄城 雷澤 臨濮 范縣
  一縣割出
  濮陽入澶州
  州境
  東西二百二十五里 南北一百四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東京三百一十二里 西南至西京七百九十五里 西南至長安一千六百五十五里 東至鄆州一百八十里 南至曹州二百一十里 西至滑州二百一十五里 北隔黄河二十里渡河至魏府一百六十三里 東南至兖州三百六十九里 西北至相州三百三十三里 東至齊州二百四十八里 東南至曹州二百二十四里
  
  唐開元户萬七千七百八十二皇朝户主一萬一千七百二十六客四千二百八十三
  風俗
  與鄆州同
  姓氏
  濮陽郡七姓 吳 徐 房 慶 黄 袁 扶人物
  蘧伯玉 史鰌 卜商居西河為文侯師 端木賜汲黯皆為濮陽人 吳質鄄城人 吳隠之濮陽鄄城人為廣州刺史酌貪泉而飲因為詩曰古人云此水一㰱懐千金試復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唐杜暹濮陽人為相
  土産
  綿 絹貢
  鄄城縣舊八鄉本漢書舊縣屬濟陰郡後漢獻帝於此置兖州魏又自此移兖州移東郡之廩邱晉時屬濮陽國宋無鄄城後魏重置屬濮陽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改屬鄆州十六年於此置濮州以縣屬焉大業二年廢濮州縣屬東平郡唐武徳四年重置州縣又𨽻焉 黄河西自濮陽縣界流入北去縣二十一里又東流入范縣界 州理城在故鄄城中魏文帝以臨侯植為鄄城侯晉武帝以皇子允為濮陽王皆理於此述征記曰魏武征徐州陳宮説東郡太守張邈迎呂布于時縣悉叛荀彧等保阿鄄范三城而已 堯城在城東北五里竹書紀年云昔堯之末年徳衰為舜所囚葢此城 偃朱城在縣西北十五里竹書紀年云舜囚堯偃塞丹朱使不得與父堯相見葢此城也十道志已録今不欲去之新臺在縣北十七里詩云衞宣公納伋之妻作新臺
  于河上北去河四里 陳留王臺在縣西二里曹植為鄄城侯因築臺於此
  臨濮縣南六十里舊五鄉本漢郕陽縣城屬濟陰郡按漢郕陽縣今雷澤縣是也隋開皇十六年分鄄城南界雷澤西界置臨濮縣濮州南臨濮水故以名焉大業二年廢濮州縣幷其地入雷州鄄城二縣唐武徳四年重置屬濮州瓠子河西北自濮州界流入北去縣二十一里又東流入雷澤縣界 清邱在縣西三十五里高五丈春秋晉人宋人衛人曹人同盟于清邱杜預注云清邱衞地在今濮陽東陽 垂亭左傳宋公衛侯遇于垂雷澤縣東南九十里依舊五鄉本漢郕陽縣也古SKcharSKchar姓之國史記曰周武王封弟季載於郕今縣北三十里郕都故城是也漢以為縣屬濟陰郡晉氏南遷之後濟陰縣移理于此隋開皇十六年於此置雷澤縣因縣北雷夏澤以為名屬濮州大業二年省濮州縣屬鄆州唐武徳四年重置濮州縣又屬焉 厯山在縣西北十六里史記曰舜耕厯山耕者讓畔鄭𤣥曰厯山在河東應劭以為即雷澤之中皇甫謐以為在濟陽與雷澤相次三説不同未詳孰是 灉水沮水二源俱出縣西北平地尚書曰雷夏既澤灉沮㑹同去縣十四里 雷夏澤在縣北郭外灉沮二水㑹同此澤河圖曰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而生伏羲山海經曰雷澤有雷神龍首人頰鼓其腹則雷史記曰舜漁於雷澤漁者讓澤 郕都故城在縣北三十里即郕伯初封之國也説苑曰昔孔子遊於太山行於郕之野見榮啟期歌三樂即此城也姚城在縣東十三里按神契曰帝舜生於姚墟應劭曰姚墟與雷澤相近 堯母廟在縣西南四里述征記云郕陽城東南有堯母慶都之墓上有祠廟繞墓有池池中有魚頭間有印謂之印頰魚中山夫人廟在縣西五十步夫人即堯之四妃也 堯陵在縣西三百里自堯即位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一年記于碑唐貞觀十一年有詔禁人芻牧春秋奠酧 仲山甫墓在縣西北一里墓前有祠堂石室儼然若新 南北濮水水經云濮水又東分為三瀆昔師延為紂作靡靡之樂紂滅延投此衞靈公將之晉聞而寫之 廩邱左氏傳云齊烏餘以廩邱奔晉是此地漢置縣今有故城存在今縣北 重璧臺穆天子傳云天子遊於河濟盛君獻女天子為造重璧臺以處之
  范縣東北六十里舊六鄉今四鄉本漢舊縣也屬東郡春秋時晉大夫士㑹之邑也後漢同晉屬東平郡宋及後魏同高齊廢隋開皇六年又置范縣屬濟州十六年改屬濮州大業二年廢濮州唐武徳二年於此置范州領范一縣五年廢范州以縣屬濟州貞觀八年改屬濮州 故顧城在縣東南二十八里夏之顧國也詩曰韋顧既伐昆吾夏桀注曰三國黨於桀皆為湯所誅 秦亭左氏傳曰魯築臺于秦杜預注云范縣西北有秦亭是也 閔子騫墓在縣東南二十里孟村高一丈 左伯桃墓在縣東南五十里新安村高一丈
  濟州
  濟州濟陽郡今理鉅野縣禹貢兖州之域春秋時其地屬齊亦齊衛二國之境今郡理即碻磝城按地理志注云碻磝古津也城名因字之秦為東郡茌平縣地漢地理志云茌平屬東郡後亦屬東郡及濟北國宋元嘉七年到彦之北伐㧞此城後又失之至二十七年以王𤣥謨為寧朔將軍前鋒入河北㧞之因以固守於此又置碻磝戍或為濟北郡後漢太武八年於此立濟州又為濟北郡其外城即後魏正光中刺史刁宣所築按郡國志云後漢魏置濟州於單于城中即石勒于耕處聞鼓角之聲此其地也至周建徳七年又置肥城郡隋初置濟州煬帝復為濟北郡武徳四年平王充改為濟州或為濟陽郡皆此天寶十三年廢郡以所𨽻五縣并歸鄆州至大厯中復立濟州唐末又廢入鄆州周高祖廣順二年平兖州𮞉至鉅野因詔於此復置濟州仍割兖州之任城中都軍州之金鄉等縣𨽻之其年十二月又割鄆州城縣𨽻之中都却入鄆州
  今領縣四
  鉅野鄆州割到 鄆城鄆州割到 金鄉兖州割到任城兖州割到
  州境
  東西一百五里 南北一百五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西京八百七十里 西南至長安一千七百二十里 東至兖州鄒縣一百三十五里 西至濮州雷澤縣八十五里 南至單州成武縣一百一十里北至鄆州一百一十五里 東南至徐州豐縣二
  百二十五里 西南至曹州一百五十里 東北至兖州一百三十五里 西北至濮州一百四十五里户
  唐開元户在鄆州長慶户三萬八千五百一十皇朝户主一萬四千一百九十一客二千八百四十三孤老女户六千二百一十七
  風俗
  同鄆州
  人物
  程昱東阿人少時夣上泰山捧日本名立太祖加上日字為昱 江淹濟陽人
  土産
  同鄆州 尤出荻蒹
  鉅野縣舊四鄉今五鄉漢舊縣屬山陽郡後魏屬任城郡隋於此置麟州尋廢縣屬戴州唐貞觀十七年戴州廢屬鄆州周高祖於此置濟州 金山西征記金鄉山有穿石為冢 獲麟堆春秋魯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注麟仁獸聖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傳曰西狩于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鉏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 鉅野澤在縣東五里南北三百里東西百餘里一名大野澤爾雅十藪魯有大野西狩獲麟於此澤也蚩尤墓在縣東北九里今山陽鉅野縣有蚩尤肩髀冢黄帝殺蚩尤于涿鹿之野身體異處故别塟焉冢高三丈四時民祭多赤氣直貫衝天號曰蚩尤旗
  鄆城縣北五十里元四鄉左傳曰晉人執季文子於苕邱還公待於鄆即此地漢魏皆為夀張縣地後周置高平郡後併入廩邱縣隋開皇四年改為萬安縣為鄆城貞觀八年移鄆州於須昌縣此復改為鄆城縣屬不改黎邱在縣西四十五里黎侯寓於衛故黎臣諷衛侯
  詩曰胡為乎泥中葢惡其卑濕也 青陵臺郡國志云宋王納韓憑之妻使憑連土築青陵臺至今臺迹依約單父城宓子賤為宰之地 韓憑冢搜神記宋大夫韓
  憑取妻美宋康王奪之憑怨王自殺妻腐其衣與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攬之着手化為蝶又云與妻合塟冢樹自然交柯
  任城縣東七十五里舊七鄉古之任國太皥之後風姓也漢縣屬東平國左氏謂任宿須句皆風姓也實司太皥與有濟之祀故也魏至文帝封鄢陵侯彰為任城王高齊天保七年移高平郡於此任城屬焉隋開皇三年罷高平郡縣屬兖州 承厈山在縣東南七十五里云女媧生處今山下有女媧廟 桓公溝源出縣西四十里萌下山宋武北征記桓宣武以太和四年率衆平趙魏時遣冠軍將軍毛彪生鑿此溝因號桓公溝於今四十九年矣溝已填塞公追朱超石更鑿通之 女媧陵在縣東南三十九里 魏王粲墓在縣南五十二里亢父城漢為縣廢在今縣南五十里 邾婁城在縣南二十里春秋哀公六年城邾瑕杜注任城亢父縣北邾婁城也邾婁語訛
  金鄉縣東南八十五里舊八鄉今七鄉本漢緍縣屬山陽郡即古緍國城陳留風俗傳云東緍者故陽武户牖鄉漢丞相陳平即此鄉人也後漢於今兖州任城縣西南七十五里置金鄉縣葢因穿山得金故曰金鄉屬山陽郡唐武徳四年於此置金州五年改金州為戴州貞觀十七年廢戴州以金鄉屬兖州 桓元子河東晉桓溫字元子領平北將軍徐兖二州刺史率弟南中郎袁真步騎五萬北伐慕容暐於鄴軍次金鄉時亢旱水道不通乃鑿鉅野三百餘里以通舟運自清水入河暐將慕容垂傅末波等率衆八萬拒溫戰于林渚溫擊破之遂至枋頭先使袁真伐譙梁開石門以通運真討譙梁皆平之而不能開石門軍糧竭盡溫焚燒舟步退自東燕山倉垣經陳留鑿井而飲行七百餘里垂以八千騎追之戰于襄邑溫軍敗績死者三萬人溫行役既久又疾癘死者十四五百姓怨嗟溫名實頓減 昌邑故城漢為縣高齊天寶七年省廢城在今縣北四十二里又按郡國志云城内有鐵柱五圍出地五六尺曽有人掘之及泉未見其本其中城周十餘里外城周三十餘里漢景帝三年呉楚趙膠西濟南菑川膠東七國俱反天子命條侯周亞夫將三十六軍擊呉楚亞夫至淮陽問客鄧都尉䇿安出答曰莫若引兵東北壁昌邑以梁委呉將軍深溝高壘使徑兵絶滙泗口塞呉饋道呉梁相𡚁乃以全兵制其後破呉必矣條侯從之呉王以正月起兵三月皆敗即此城 司馬城在邑界郡國志云城内有鐵碑云漢浮陽侯司馬耀所封邑即謂此城也
  單州
  單州今理單父縣本宋州之單父縣續漢書云單父侯國也屬濟陽郡後魏濟北濟陰郡隋開皇六年廢郡還置單父縣屬戴州唐貞觀十七年廢戴州縣入宋州朱梁開平初單父縣置鄆州後唐同光二年改輝州為單州
  元領縣四
  單州宋州割到 碭山宋州割到 成武曹州割到魚臺兖州割到
  州境
  東西一百四十五里 南北八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至東京三百五十里 西至西京七百七十里西至長安一千六百八十里 東至徐州二百六十里 西至曹州一百三十里 南至亳州二百七十里 西南至宋州一百五十里 東南至宿州三百七十里 北至濟州一百四十五里 東北至兖州二百七十里 西北至濮州二百五十里
  
  唐開元户宋州皇朝管户主一萬九千四百四十三客四千三百三十九
  風俗
  與曹州同
  土産
  碣山縣枸杞 賦 紬 絹
  單父縣元十鄉古魯邑漢以為縣屬山陽郡即子賤為宰身不下堂彈琴而理後漢以為侯國屬濟陰郡後魏置北濟陰理單父城隋開皇六年廢郡又置單父縣屬濟陰郡十六年於成武置戴州縣屬焉大業二年廢州屬曹州唐武徳五年重置戴州縣又屬焉貞觀十七年廢州改屬朱州今𨽻單州 西防故城在縣北四十九里漢為防置兵戍於此故城在今縣北猶存 宓子賤廟在縣東南城外一里唐大中九年置 漢平城在縣東有呂后村 琴臺在縣北一里高三丈即子賤彈琴之所 子賤碑在縣㕔 巫馬期碑在縣西一百歩聽訟臺上
  碭山縣東南九十里元十鄉漢碭縣屬梁國後漢不改晉以其地併入下邑宋復置碭縣屬梁郡後魏置曰安陽屬碭郡高齊文宣帝並廢以安陽縣屬彭城郡隋開皇十八年改安陽縣為碭山縣大業二年改屬宋州碭文石也以其山出文石故以名縣梁升為輝州仍以為赤縣又併入單父縣移此後唐同開光二年復舊 故麻城漢為麻鄉今故城在縣西北也 香城水經云碭陂中香城在泗水之中趙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為康王舍人行彭涓之術浮遊碭郡間二百餘年後入碭水中取龍子乗赤鯉魚出也
  成武縣西北五十里舊十五鄉今七鄉漢舊縣屬山陽郡莽曰成安續漢志云成武縣屬濟陰郡隋屬戴州州廢屬曹州今𨽻單州 梁邱山左傳齊侯宋公遇于梁邱杜注宋地高平昌邑縣西南有梁邱 南北兩郜國都城記文王庶子所封左傳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杜注成武東南有郜城宋邑也漢置郜城縣於此以北有郜城故以此為南郜實郜城縣也 唐樂朋龜墓在縣西二十里路南一百歩
  魚臺縣東北九十里舊五鄉漢方與縣漢書謂高祖取胡陵方與是也屬山陽郡晉屬高平國高齊天寶七年廢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唐寶應元年改為魚臺縣以城北有魯公觀魚臺因以名縣元和四年八月淄青李詩道請移縣置於黄臺市從之志十四年正月權𨽻徐州尋復𨽻兖州焉今𨽻單州 湖陵故城秦漢為縣今廢城在今縣東南一里湖陵葢字偏傍誤爾 菏水即濟水一名五丈溝西自金鄉縣界流入去縣十里又東南流合泗水水經云濟水又東過方與縣北為菏水也泗水東北自任城縣界流入今縣東與菏水合又東流入徐州沛縣界 觀魚臺在縣北十三里高一丈五尺週𮞉一里左傳云公將如棠觀魚臧僖伯諌曰夫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才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所以納民於軌物者也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公遂往陳魚而觀之僖伯稱疾不從書曰公矢魚于棠非禮也注云今方與縣北有武唐亭魯侯觀魚臺



  太平寰宇記卷十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