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071
太平寰宇記 卷七十一 |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一
宋 樂史 撰
河北道二十
媯州
媯州媯州郡今治懐戎縣禹貢冀州之域星分尾斗虞舜暨周則為幽州之域帝王世紀云涿鹿于周實幽州之域也春秋戰國並屬燕國漢書地理志曰燕有上谷秦置三十六郡為上谷郡地潘縣漢時地晉屬廣甯郡後魏孝明帝廢之北齊置北燕州隋廢屬涿郡唐武徳七年討平髙開道置北燕州因齊舊名領懐戎一縣貞觀八年改為媯州因其中媯水為名長安二年移治舊清夷軍城兼管清夷軍兵萬人天寳元年改為媯州郡乾元元年復為媯州
元領縣二 今一
懐戎
一縣廢
媯州
四至八到
南至東京 西南至西京一千八百五里 西南至長安二千七百四十五里 東至檀州二百五十里南至幽州二百九十里 西至蔚州二百九十里北至張説新築長城九十里又云北至廣遼城〈舊名〉
〈雲城〉一百八十里 東南至幽州一百五十里 西南至蔚州二百四十里東北九十八里至長安城為界户
唐天寳户二千二百六十三
風俗
與幽州同
人物
公孫鳳字子鸞上谷人隠居陶然自得 張恂字洪讓上谷沮陽人 張長年為汝南太守郡人兄弟分析争一牛訟之長年曰脱有二牛各應得一以家牛與之
土産
麝香 樺皮 胡鹿 人參
懐戎縣二鄉本漢潘縣也屬上谷郡晉太康地志潘縣更屬廣甯郡魏孝昌中廢髙齊天保六年于此置懐戎縣唐武徳七年改置北燕州貞觀八年改北燕州為媯州縣屬不改 鷄鳴山在縣東北七十里本名磨笄山昔趙襄子殺代王夫人曰代已亡矣吾將何歸遂磨笄於山而自殺代人憐之為立祠焉因名其山為磨笄山每夜有野鷄羣鳴於祠屋上故亦謂之鳴鷄山後魏武成帝太后塟于山麓 歴山後魏輿地圖風土記云潘城西北三十里有歴山形似覆釡故以名之其下有舜祠瞽瞍祠存 橋山山上有祠黄帝塟於此山海經云大荒内有軒轅臺射者不敢西向畏軒轅故也梁湘東王臨終詩云寂然千載後誰畏軒轅臺 大翮山上有王仲廟仲字次仲年少入學而逺常先到其師怪之謂不歸使人候焉實在家等輩常見次仲捉一小棘木長三尺餘至著屋間欲取輒不見及年弱冠變蒼頡舊文為今隸書秦始皇時官務繁多次仲為文簡略赴急用之大喜使徵不至始皇大怒詔檻車送之次仲吟咏化為大鳥出車外翻翻然髙飛徘徊長引至于西門上山落二翮因名二翮山今水旱祭之蔡邕文曰上谷王仲變古成隸終古行焉 涿鹿山山下有涿鹿故城涿水出焉 美頡山黄帝祠有泉湛而不流即古阪泉也今在城東二百步 小甯城 大甯城班丘仲班或作瑕居於延水側常賣藥于甯百餘年後地動宅壊仲與里中數十家皆死人有孔氏者取仲屍棄于延水内收其藥賣之仲被裘從而詰之此人大恐怖叩頭求哀仲曰恨汝使人知我耳吾去矣後為夫餘王驛使後乗來至甯北方人謂之謫仙地裂溝水經注云晉時地裂遂成溝壑俗謂之分
界水在今縣東北 涿鹿在縣南 阪泉史記云軒轅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又周書云黄帝殺蚩尤於中冀名曰絶轡之野 燕長城史記云燕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造陽即燕之地名 舜井河東亦有此井造陽按漢書武帝破匈奴取河南地亦棄上谷之斗辟縣造陽地以與胡韋昭云地名在上谷晉太康地理記在五原塞之北九里謂之造陽此疑誤矣 媯州故城郡治唐天寳後析懐戎縣置尋廢
營州
營州桞城郡今治桞城縣按唐開元十道畧云舜築栁城即知虞舜以前已有栁城之名在禹貢為冀州之域在十二州固有營州之稱爾雅云齊曰營州又郡國志云地當營室分故曰營州殷時為孤竹國春秋時為山戎之地戰國時其地復屬燕史記曰燕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遼西右北平郡秦并天下置遼西郡兩漢因之前漢地理志遼西郡領臨渝且慮桞城等十四縣後漢書云遼西郡烏丸鮮卑蹋頓所居又十六國春秋慕容皝傳云栁城之北龍山之南所謂福徳之地也可營創規模築龍城構宮廟改栁城為龍城九年遂遷都龍城入新宮十二年號新宮曰和龍宮皝子雋遷都於鄴為苻堅所滅後燕慕容垂又居焉慕容熙為北燕馮跋所殺至馮𢎞大興元年省遼西郡拓跋後魏又於平州界立遼西郡屬平州周建徳中平齊其地猶為髙寳寧所據隋開皇三年討平寳寧復以其地置營州煬帝初州廢又置栁城郡武徳元年改為營州總管府領遼燕二州及栁城一縣七年改為都督府督營遼二州貞觀元年又督昌州三年又督崇州六年又督順州十年又督慎州今督七州萬嵗通天二年為契丹李萬營所陷神龍元年移府於幽州界仍領漁陽玉田二縣開元四年復移還栁城八年又往就漁陽十一年又還栁城舊治天寳元年改為栁城郡乾元元年復為營州
元領縣一
栁城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闕〉西南至西京四千二百十里 西南至長安五千里 東至遼河〈闕〉南至海三百四十里西至平州七百里 北至秦長城二百七十里至契丹界濕水四百里 東南至保定軍舊安東都護二百七十里 西南至平州七百里 西北至契丹界七十里 東北至契丹界九十里自界至契丹牙帳四百里
户
唐天寳户九百九十七
風俗
與幽州同
人物
後魏谷渾字元沖昌黎人父袞勇冠一時 屈遵字子度昌黎人仕魏為中書令 唐李光弼營州栁城人侍中臨津王弟光進太子太保涼國公雙節在門養母以孝聞
土産
豹尾 麝香 絹 畜宜牛馬羊豕
栁城縣四鄉漢栁城地屬遼西郡室韋靺鞨諸部並在東北逺者六千里近者二千里西北與奚接界北與契丹接界慕容皝改為龍城縣隋又改為龍山尋又改為栁城縣 龍山在郡東南十六國春秋慕容皝十二年黑白龍各一見於龍山皝親率羣寮觀龍去二百餘步祭之以太牢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悦赦境内號新宮曰和龍宮又築院因起景雲殿 扶黎故城在今縣東南其地帶龍山即慕容皝祭龍之所 鮮卑山在今縣東南二百里十六國春秋慕容廆代居遼左故號曰東胡其後雄昌與匈奴並盛秦漢之際為匈奴所敗分保鮮卑山隂復以山為號棘城之東城塞外又有鮮卑山在遼西之西北一百里與此異山而同名 白狼山魏志曹公引軍出盧龍塹山堙谷五百餘里未至栁城二百里袁尚袁熙與蹋頓將數萬騎逆戰公登白狼山卒與敵遇公登髙望敵陣不整縱兵擊之敵衆大奔斬蹋頓及名王以下胡降漢者二十餘萬口郡國志云白狼山一曰鹿首山魏武于此山逢獅子使格之獅子哮吼奮越左右咸驚王忽見一物從林出如狸超上王車軛上獅子將至此獸跳上獅子頭上獅子伏不敢起于是殺之得獅子而還未至洛陽四十里鷄狗皆不鳴吠鹿首山渡遼之要路經此 泊滋山公孫鳳隠所 長谷十六國春秋云馮跋弟𢎞為亂而跋驚死𢎞葬之長谷即此 白狼水魏氏風土記云黄龍城西南有白狼河東北流附城東北下即此水也 彭盧水一名盧河水即盧龍水也後魏輿地圖風土記云水經平盧入海輿地志故曰平盧今語訛為彭盧水 徒河城漢縣有廢城在今郡東北有山曰青山在東北九十里 棘城即顓頊之墟也在郡東南一百七十里 交黎城漢縣也屬遼西郡後漢為昌黎縣 營丘城後魏輿地圖記云舜分齊營州之域燕置營丘郡於其城内十六國春秋慕容廆東遷徒河縣置營丘郡北鎮室韋靺鞨諸部並在東北逺者六千里近者二千里斯地西北與奚接正北與契丹接界 醫巫閭山祠在縣東五十里
檀州
檀州今宻雲郡今治宻雲縣禹貢冀州之域春秋及戰國並為燕北戎所居漢書地理志曰燕東有漁陽秦并天下漁陽郡不改在漢領白檀等十二縣厯魏晉如之漢書曰將軍李廣秉節白檀又魏書曰曹公越北塞歴白檀破烏丸於栁城按續漢書白檀縣即右北平今州是也至後魏因置密雲郡兼置安州取懐安之義也後周改安州為元州隋圖經云開皇初徙𤣥州於漁陽今漁陽郡是也至十八年又割幽州燕樂宻雲二縣于舊元州置檀州取漢白檀縣為名大業三年罷州為安樂郡唐武徳元年改為檀州按開元十道要畧云以斯地為幽燕之邊陲管障塞軍五千天寳元年改為宻雲郡乾元元年復為檀州
元領縣二
密雲 燕樂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闕〉西南至西京一千八百三十五里 西南至長安二千六百九十五里 東至霸州二百一十七里 南至幽州潞縣界五十五里 北至長城四十里 東南至薊州一百九十里 西北至幽州一百九十里 西北至媯州二百五十里 東北至長安障塞一百一十里
户
唐天寳户六千六十四
風俗
與幽州同
土産
貢安東府人參
密雲縣九鄉本漢厗奚縣也漢書地理志厗奚〈孟康曰厗音題〉屬漁陽郡 桃花山郡國志云桃花山在漁陽西北一十五里 螺山亦名赤城河即沽水也東北塞外流入桑溪水經注云三城水逕伏凌山南與石門水合是
水有桑溪之名蓋源出桑溪故也右經鮑丘水 鮑丘水水經云鮑丘水又東南龍芻溪水是也
燕樂縣東北七十五里四鄉本漢厗奚縣地名也屬漁陽郡按漢厗奚今密雲是也後魏于此置廣陽郡有長城隋改為長陽郡後廢舊治白檀故城唐長夀二年移治新興城即今治也 石門水水經云石門水在燕樂縣與桑溪水合
燕州
燕州歸應郡今治遼西縣星分尾斗秦為上谷郡治厯代地土所屬與范陽同釋名云燕宛也在涿鹿山南宛宛然以為國都也置在幽州領靺鞨本栗來靺鞨種也隋北蕃風俗記云初開皇中栗來靺鞨與髙麗戰不勝有厥稽部渠長突地稽者卒忽賜來部窟突始部悦稽䝉部越羽部步䕶賴部破奚部步步括利部凡八部勝兵數千人自扶餘城西北齊部落向闗内附處之栁城乃燕都之栁城在燕都之北煬帝大業八年為置遼西郡并遼西懐逺瀘河三縣以統之取秦漢遼西郡為名也唐武徳元年改為燕州總管府領遼西瀘河懐逺三縣其年廢瀘河縣六年自營州南遷寄治於幽州城内貞觀元年廢都督府仍省懐逺縣開元二十五年移治所于幽州北桃谷山天寳元年改為歸徳郡乾元元年復為燕州
元領縣一
遼西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闕〉西南至西京一千八百七十六里西南至長安二千六百一十三里 東至檀州八十里 西至幽州九十里 西至幽州昌平縣五十五里 北至大山五里 西南至芹河五里 東南至後魏廢易城四十里 西北至乾河山五里 東北至宋城鎮二十五里
户
唐天寳户二千四十五
風俗
春秋説題辭云箕尾為燕隂氣生俗貪利地宜栗土産
付尾 綿布 栗 貨殖傳云燕秦千樹栗
遼西縣四鄉隋大業八年置屬遼西郡與郡同在汝羅城故城之間至十一年寄治栁城唐武徳元年郡為燕州縣屬不改六年燕州寄治幽州縣亦遷於今所治置
威州 自威州以下三十二州
威州今治威化縣唐武徳元年置遼州總管自燕支城徙寄治營州城内七年廢總管府貞觀中改為威州隸幽州大都督所領户契丹内稽部落
元領縣一
威化
四至八到
南京道里與涿州同
户
唐天寳户六百一十一
威化縣於契丹陷營州後乃南遷寄治於良鄉縣石窟堡為威化縣幽州治也
慎州
慎州今治逢龍縣唐武徳初置隸營州領洓沬靺鞨烏素固部落萬嵗通天二年移於淄青州安置神龍初舊隸幽州
元領縣一
逢龍
户
唐天寳領户二百五十
逢龍縣契丹陷營州後南遷寄治良鄉縣之故都鄉城為逢龍縣州所治
思順州
思順州順義郡今治賓義縣唐貞觀中置寄治營州南五栁城天寳元年改為順義郡乾元元年復為順州兩京及四至八到並與范陽同
元領縣一
賓義
户
唐天寳户一千六百六十四
賓義縣三鄉郡所治在幽州城内 北鎮醫巫閭山廣寧祠接營州界
歸順州
歸順州今治懐柔縣其地乃燕之北境燕太子丹使荆卿獻地圖蓋謂此地即元順州之北境開元四年置為契丹松漠府彈汗州部落領懐柔一縣天寳元年改為歸化郡乾元元年復為歸順州自安祿山之亂此地因陷入胡
元領縣一
懐柔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闕〉西南至西京一千八百五十里 西南至長安二千七百里 東至薊州二百一十五里南至幽州八十五里 西至媯州二百里 北至檀州七十五里 東南至薊州同上 西南至幽州同上 西北至媯州〈闕〉東北至檀州〈闕〉
户
唐天寳户一千三十七
懐柔縣州所治
𤣥州
𤣥州今治静蕃縣隋開皇初置處契丹李去閭部萬嵗通天二年移于徐宋州安置神龍元年復舊今隸幽州
元領縣一
静蕃
户
唐天寳領户六百一十八
静蕃縣州治所范陽縣之魯泊村
崇州
崇州今治昌黎縣唐武徳五年分饒樂郡都督府置崇州鮮州處奚可汗部落營州都督
元領縣一
昌黎
户
唐天寳户二百
昌黎縣唐貞觀二年置北黎州寄治營州東北廢陽師鎮八年改為崇州置昌黎縣契丹陷營州徙治於潞縣之古路城為縣
𡰥賔州
𡰥賔州〈今理來蘇縣〉唐乾封中於营州界内置處靺鞨愁思部落𨽻营州都督萬嵗通天元年遷於徐州神龍初還𨽻幽州都督
元領縣一
來蘇
户
唐天寳領户一百三十
來蘇縣自徐縣還寄治於良鄉之廣陽城為縣
師州
師州〈今理陽師縣〉唐貞觀三年置領契丹室韋部𨽻營州都督萬嵗通天元年還於青州安置神龍初還𨽻幽州都督
元領縣一
陽師
户
唐天寳户三百一十四
陽師縣貞觀初置州于營州東北廢陽師鎮故號師州神龍初自青州還寄治良鄉之故東閭城為州治縣在焉
鮮州
鮮州今治賓從縣唐武徳五年分饒樂郡都督府奚部落置隸營州都督萬嵗通天元年遷於青州安置神龍初改隸幽州
元領縣一
賓從
户
唐天寳領户一百七
賓從縣初治營州自青州還寄治潞縣之古潞城
帶州
帶州今治孤竹縣唐貞觀十九年于營州界内置處契丹乙失革部落隸營州都督萬嵗通天元年遷于青州安置神龍初還隸幽州都督
元領縣一
孤竹
户
唐天寳户五百六十九
孤竹縣舊治營州界營州陷契丹後寄治於昌平縣之清水店為州治也
黎州
黎州今治新黎縣載初二年析慎州置處浮渝靺鞨烏素固部落隸營州都督萬嵗通天元年遷于宋州管治神龍初還改隸幽州都督
元領縣一
新黎
户
唐天寳户五百六十九
新黎縣自宋州還寄治於良鄉縣之故都鄉城
沃州
沃州今治濱海縣載初年中析昌州置處契丹之松漠部落隸營州州陷契丹乃遷于幽州隸幽州都督
元領縣一
濱海
户
唐天寳領户一百五十九
濱海縣沃州本寄治營州城内州陷契丹遷於薊州東南迴城為治所
昌州
昌州今治龍山縣唐貞觀二年置領契丹松漠部落隸營州都督萬嵗通天二年遷于青州安置神龍初還隸幽州
元領縣一
龍山
户
唐天寳戸二百八十一
龍山縣唐貞觀二年置州於營州東北廢静蕃戍七年移治於三合鎮營州陷契丹乃遷于安次縣古常道城為州治
歸義州
歸義州今治歸義縣總章中置處海外新羅隸幽州都督
元領縣一
歸義
戸
舊領户一百九十五
歸義縣在良鄉縣之故廣陽城州所治也
瑞州
瑞州今治來逺縣貞觀十年置於營州界隸營州都督處突厥烏突汗達于部落咸亨中改為瑞州萬嵗通天二年遷宋州安置神龍初還隸幽州都督
元領縣一
來逺
来逺縣舊在營州界州陷契丹移治良鄉縣故廣陽城
信州
信州今治舊黄龍縣萬嵗通天元年置處契丹失活部落隸營州都督二年遷於青州安置神龍初還𨽻幽州都督
元領縣一
黄龍
户
唐天寳户四百一十四
黄龍縣龍州所治寄治范陽縣
青山州
青山州今治青山縣唐景雲元年析𤣥州置隸幽州都督府都督治
元領縣一
青山
户
舊領户六百三十二
青山縣寄治於范陽縣界水門村
凛州
凛州唐天寳初置于范陽縣界處降胡
户
舊領户六百四十八
安東都護府
安東都護府唐總章元年九月司空李勣平髙麗本五部一百七十六城户六十九萬七千其年十二月分髙麗地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城以統之用其酋渠為都督刺史縣令令將軍薛仁貴以兵二萬鎮安東府上元三年二月移安東府于遼東郡故城置儀鳳二年又移於新城聖厯元年六月改為安東都督府神龍元年復為安東都護府開元二年移安東都護于平州置天寶二年移於遼西故郡城置至徳後廢
南至東京〈缺〉西南至西京三千八百二十里 西南至長安四千六百二十五里
户
領户一千五百八十二
新城州都督府 遼城州都督府
哥勿州都督府 建安州都督府
南蘇州 本㡳州 蓋牟州 代那州 倉巖州磨米州 積利州 黎山州 延津州 安市州凡此十四州並無城池是髙麗降户散在諸軍鎮以其酋為都督刺史羈縻之
右自燕州以下十九州皆東北蕃降胡散處幽州營州界内以州名羈縻之無所役屬安祿山之亂一切驅之為冦遂擾中原至德之後入據河朔其部落之名無存者今記唐天寶之故跡地理焉
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一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太平寰宇記>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