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08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獸部一 太平御覽
卷八百九十.獸部二
獸部三 

獬豸[编辑]

《說文》曰:獬豸,似牛,一角。古者決訟,命觸不直。黃帝時有遺帝獬豸者,帝問何食何處,曰:「食薦。春夏處水澤,秋冬處竹箭松筠。」

《神異經》曰:東北荒中有獸,如牛,一角,毛青,四足,似熊。忠直,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名曰獬豸,一名任法獸。張華曰:今御史法冠曰獬豸。

《論衡》曰:獬豸者,一角之羊,性識有罪。皋繇治獄,有罪者令羊觸之。皋繇敬羊,跪坐事之。

《田俅子》曰:堯時獲獬豸,緝其毛以為帝帳。

《唐書》曰:開玄二十一年,有一角神羊產於京兆之富平縣,肉角當頂,白毛上捧。識者以獬豸名之。

騶虞[编辑]

《說文》曰:白虎黑文,尾長於身,食自死之肉,名曰騶虞。有志信之德,不食人。

《詩·國風·騶虞》曰:《騶虞》,《鵲巢》之應也。《鵲巢》之化行,則人倫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純被文王之化,則庶類蕃殖,蒐田以時。仁如騶虞,則王道成也。彼茁者葭,一發五,於嗟乎騶虞。騶虞,義獸也。白虎異文,不食生物。有至德之信,則應之。

《草木蟲魚疏》曰:騶虞即白虎也,文異,尾長身,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君王有德則見也。

《尚書大傳》曰:文王因囚里,散宜生之於陵氏取怪獸,尾倍其身,名曰騶虞,以獻紂。

《山海經》曰:騶虞如虎,五色具。一曰:尾長於身。出孟山,亦出鳥鼠同穴山,圉林氏之國。日行千里。《東京賦》曰:圍林氏之騶虞。

《晉書》曰:隆安中,新野騶虞見。

《宋書》曰:玄嘉二十六年,琅邪有白騶虞見,二赤虎從之。

[编辑]

《爾雅》曰:犀,似豕。郭璞注曰:形似牛,豬頭,大腹,卑腳,有三蹄,黑色,二角,一在鼻上者,食角也,小而不墮,好食棘。

《東觀漢記》曰:章帝玄和玄年,日南獻白雉、白犀。

《晉書》曰:溫嶠還武昌,至牛渚磯。云其水多怪物,遂燬犀角而照之。見奇形異狀,或朱衣,乘車馬。嶠夢人曰:「與君幽明道別,何苦相照?」

《竹書紀年》曰:夷王獵於杜林,得一犀牛。

《韓詩外傳》曰:太史南宮適至義渠,得駭雞犀,以獻紂。

《戰國策》曰: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王。楚遣車百乘,獻駭雞之犀、夜光之璧於秦王。

《離騷》曰:淹芳芷於腐臭,淹,漬;腐,臭。棄駭雞於筐箓。箓,竹器也。

《范子計然》曰:犀角出南郡,上價八千,中三千,下一千。

《淮南萬畢朮》曰:犀角駭狐。犀角置狐穴,狐去,不敢復居也。

《抱朴子》曰:通天犀角有白理如糹延音線者,以盛米置群雞中,欲啄米,至則驚卻,故南人名為駭雞也。得真角一尺以上,刻以為魚,而銜以入水,水常為開,方三尺,可得氣息死晷。以其角為義導者,得毒藥以此攪之,皆生白沫;無復毒勢,則無沫起也。通天犀所以能殺毒也,為物食百草之毒及眾木棘。歲一解角,藏於山中。人以木如其角代之,犀不覺,後年輒復解。

《山海經》曰:琴鼓之山多白犀。

《蜀王本紀》曰:江水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咐晷,一在市橋下,二在淵中,以厭水精,因曰石犀里也。

《林邑經紀》曰:犀行過叢林,不通,便開口露齒,前向直指,棘林自開。

《南州異物志》曰:犀如象大,色黑,頭似豪婦豬,食草木也。

《南越志》曰:高州平之縣,巨海有大犀,其出入有光,水為之開。

劉欣期《交州記》曰:有犀角通天,向水輒開。

萬震《南州異物志》曰:犀有特神者,角有光耀,白日視之如角,夜暗擲晷理皆燦然,光由中出,望如火炬。欲知此角神異,置之草野,飛鳥走獸過皆驚。昔行野中見一世人,鳶烏欲徃啄之,每至其頭歿í走飛去。怪而視之,其頭中有犀簪,近此角也。

劉欣期《交州記》曰:犀出九德縣,其毛如豕,蹄有三甲,頭如馬,有三角,鼻上角長,額上角短。

晉郭璞《犀贊》曰:犀之為狀,形兼牛豕。力無不傾,無不靡。以賄嬰災,困乎角掎。

傅咸《犀鈎銘》曰:世稱雞駭之犀,有以此鈎見遺者,為之銘。曰:獸曰玄犀,處自林麓。食惟棘刺,體兼五肉。或有神異,表露以角。含精吐烈,望如華燭。蜀之荒野,禽獸莫觸。

[编辑]

《爾雅》曰:兕,似牛。郭璞注曰:一角,青色,重三千斤。

《說文》曰:兕如野牛,青毛,其皮堅厚可為鎧。嶓冢之上,其獸多兕。

《詩》曰: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又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又曰:既張我弓,既挾我矢,殪彼大兕。

《春秋傳》曰:犀兕尚多,棄田則那!

《論語》曰:虎兕出於匣,檻也。是誰之過與?典守者過也。

《國語》曰:平公射安音安。不世,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夕至於朝,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安於徒林,殪,以為大甲,以封於晉。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安不世,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也。君蒲柏速殺之,勿令遠聞!」君忸怩厚顏,乃趣赦之。

《戰國策》曰:楚王遊於雲夢,結駟千乘,旌旗蔽日。野火之起若雲霓,兕虎之聲若雷霆。有狂兕,王彎弓而射,發而殪。笑曰:「樂矣!今日之游。千秋萬歲之後,誰與樂此?」

《楚辭》曰:君王親發兮發,射。憚青兕。憚,驚也。言懷王是時親自射,以言常從君田獵;今狩,驚有兕牛,而不能制也。

《呂氏春秋》曰:楚莊王時,獵雲夢,欲射殺隨兕者,申公子培劫音劫。王奪而射之。王怒曰:「何蒲癌而不敬也!」欲誅之。左右諫乃止。不出三日,子培病亡。楚與晉戰於兩棠之地,大勝,賞有功者。子培之弟請曰:「人有功於軍旅,臣之兄有功於車下。臣兄常讀故記,曰:殺隨兕者不出三日。故臣兄劫而殺之,果有病死。」王乃檢故記,果有之,遂賞子培弟也。

《淮南子》曰:小國不斗於大國之間,兩虎不斗於伏兕之旁。畏見食也。

《論衡》曰:尚父伐紂,渡孟津,杖鉞呼曰:「蒼兕,蒼兕!」案叢兕,水獸也,善復舟,因令急渡,蒼兕害汝。河中有此獸,時浮出,一身九首,人惡畏之,未必能復舟也。亦謂之蒼雉。

《西都賦》曰:狂兕觸蹶。

《江賦》曰:水兕雷咆乎陽侯。

曹洪《與魏文帝書》曰:若奔兕之觸魯縞,未足以喻其易。

晉郭璞《山海圖贊》曰:兕惟壯獸,似牛,青黑,力無不傾。自焚,以革皮充窩案,角助文德。

[编辑]

《春秋運斗樞》曰:搖光之星,散而為象。

《爾雅》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 焉。

《說文》曰:象,長鼻、牙,南越之大獸,三歲一乳。

《左傳·襄公四年》曰:象 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又《定上》曰:吳伐楚,鍼尹固與王同舟。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燒火燧繫象尾,使赴吳師。

《漢書·大宛傳》曰:身毒國,其人乘象以戰。

漢書》曰:武帝元始二年,南越獻馴象。注曰:能拜、隨人意。

《吳時外國傳》曰:扶南王盤況,少而雄傑。聞山林有大象,輙生捕取之,教習乘騎。諸國聞而伏之。

又曰:賀齊為新都太守,孫權出,祖道,作樂舞象。《吳書》曰:權謂齊曰:「今定天下,都中國,使殊俗貢珍,狡獸率舞,非君而誰也!」

《三國典略》曰:周軍逼江陵,梁人率步騎開枇杷門出戰。初,嶺南獻二象於梁,至是,梁王被之以甲,負之以樓,束刃於鼻,令昆侖奴馭之以戰。楊忠射之,二象反走。

《隋書》曰:劉方授驩州道行軍總管,經略林邑。大業玄年正月,軍至海口。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險,方擊走之。師次闍梨江,賊據南岸立柵。方盛陳旗幟,擊金鼓,懼而潰之。既渡江,行三十里,賊乘巨象四面而至。以弩射象,象中創,卻蹂其陣。王師力戰,賊奔於柵,因攻破之,俘賊馘萬計。

《唐書》曰:自永徽以來,文單國累獻馴象,凡三十有二。皆豢於禁中,頗有善舞者,以備元會,充庭之飾。及德宗即位,曰:「王者不尚異物,不貴難得之貨。今官用費而物性不得,非宜也。」悉放於荊山之陽。

又曰:高宗時,周澄國遣使上表云:「訶伽國有白象,首垂四牙,身運五足。象之所地,其土必丰。既有威靈,又弭災患。力兼十象,強制百人。以水洗牙,飲之愈疾。請發兵迎取以獻之。」上謂侍臣曰:「夫作法於儉,蒲爸猶奢,誰能制止?故聖人越席以昭儉,茅茨以戒奢。《書》云珍禽奇獸,不育於國。方知無益之源,不可不遏。朕安用奇象,令其遠獻?」乃勞其使而遣之。

《山海經》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帝王世紀》曰:舜葬蒼梧,下有群象常為之耕。

又云:禹葬會稽,祠下有群象耕田。

《萬歲曆》曰:成帝咸康六年,臨邑王獻象一,知跪拜。

《文子》云:見象之牙,知大於牛。

《呂氏春秋》曰:肉之美者,髦象之約。高誘注曰:髦、象,肉之美者。

《吳錄·地理經》曰:九真郡龐縣多象,象生山中。郡內及日南饒之。

《江表傳》曰:孫權遣使詣闕,獻象二頭。魏太祖欲知其斤重,咸莫能出其理。時鄧王沖尚幼,乃曰:「置象大舡,刻其所至,稱物以載之,可知也。」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又曰:魏文帝遣使於吳求象牙。群臣以非禮,欲不與。孫權敕付使者。

《論衡》曰:象耕鳥耘,虛言也。五帝三王,皆有貢月,何獨為舜、禹也?蒼梧多象之地,會稽眾鳥所居,象自蹈土,鳥自食草,土蹶草盡,若耕耘也。

又曰:夫十圍之牛,為牧豎所驅,長仞之象,為越童所鈎,無便故也。

蔣子《萬機論》曰:莊周婦死而歌。夫通性命者,以卑及尊,死生不悼,不可論也。夫象見子皮,無遠近必泣,周何忍哉!

《博物志》曰:南海四象,各有雌雄。其一雌死,百有餘日,其雄泥土著身,獨不飲酒食肉。長吏問其所以,輒流涕,若有哀狀。

《晉諸公贊》曰:晉時,南越致馴象,於皋澤中養之。為作車,黃門鼓吹數十人,令越人騎之。每正朝大會,皆入充庭。帝行,則以象車導引,以試橋梁。後象以鼻擊害人,有司啟之而殺象,象泣血流地,不敢動。自後朝議以象尾嫳於事,悉送還越。

萬震《南州日南傳》曰:扶南王善射獵,每乘象三百頭,從者四五千人。

《異物志》曰:俗傳象牙歲脫,猶愛惜之,掘地而藏之。人欲取,當主假牙,潛徃易之。覺則不藏。

沉懷遠《南越志》曰:象牙長一丈餘,脫其牙則深藏之。削木代之可得,不爾,窮其土得乃已也。

《異苑》曰:會稽張茂,字偉康,常夢大象。以問萬推,推曰:「當為太守,而不能善終。夫象者大獸,取諸其音,獸者守也。象以齒焚其身,後必為人所殺。」茂永昌中為吳興太守,值王惇問鼎,執政不移。惇遣黍充滅之,而取其郡。萬震《南州異物志》曰:象之為獸,形譚曦詭。身倍數牛,目不逾犭希。鼻為口役,望頭若尾。馴良承教,聽言則跪。素牙映側,載籍所美。服重致遠,行如丘徙。

王韶之《始興記》曰:伊水口有長洲,洲廣十里,平林蔚然,有群象野牛。

《法顯記》曰:藍莫國王得佛一分舍利,起塔。塔旁有池,池中有龍,常守護。有群象,以鼻取水,雜香花,而來供養。

《後魏書》曰:乾陀國好徵戰,有斗象七百頭。十人乘一象,皆執兵仗,象鼻持刀。

《嶺表錄異》曰:廣之屬郡潮、循州多野象。潮、循人或捕得象,爭食蒲扒,云肥脆尤堪作炙。或云象肉有十二種,象膽不附肝,隨月轉在諸肉。楚越之間,銑蒼青黑,惟西方佛林大食多白象。又云南豪族,家多畜象,負重致遠,若中國之牛馬。漢使至其國,輒舞象,飾以金羈,皆合節奏。乾符中,占城獻馴象,亦能蹈舞。

 獸部一 ↑返回頂部 獸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