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件古文名書訣第五十五

“日益愚暗曚不闿生謹再拜,請問一事。”“平言。”真人乃曰:“自新力學不懈,為天問事。”“吾職當主授真人義,無敢有所惜也,疾言之。”“唯唯。今小之道書,以為天經也;拘校上古、中古、下古聖人之辭,以為聖經也;拘校上古、中古、下古大德之辭,以為德經也;拘校上古、中古、下古賢明之辭,以為賢經也。今念天師言,不能深知其拘校之意,願天師闿示其門戶,所當先後,令使德君得之,以為嚴教也;敕眾賢,令使各得生校善意於其中也。”

“然,精哉真人問事,常當若此矣,善哉善哉!諾,吾將具言之真人自隨而記之,慎毋失吾辭也。吾乃為天地談,為上德君制作,可以除天地開辟以來承負之厄會,義不敢妄語,必得怨於皇天後土,又且負於上賢明道德之君,其為罪責深大也,真人知之耶?”“唯唯。”

“然,所言拘校上古、中古、下古道書者,假令眾賢共讀視古今諸道文也,如卷得一善字,如得一善訣事,便記書出之,一卷得一善,十卷得十善,百卷得百善,千卷得千善,萬卷得萬善,億卷得億善,善字善訣事,卷得十善也,此十億善字;如卷得百善也,此百億善字矣。書而記之,聚於一間處,眾賢共視古今文章,竟都錄出之,以類聚之,各從其家,去中復重,因次其要文字而編之,即已究竟,深知古今天地人萬物之精意矣。因以為文,成天經矣。子知之乎?”“善哉善哉!”

“子已知之矣。拘校上古、中古、下古聖經中善字訣事,卷得一善也,十卷得十,百卷得百,千卷得千,萬卷得萬,億卷得億;如卷得十善字也,已得十億矣;卷得百善字也,已百億矣。賢明共記書,聚一間善處,已都合校之,以類相從,使賢明共安而次之,去其復重,即成聖經矣。真人知之乎?”“唯唯。”

“子已知之矣。拘校上古、中古、下古之賢明辭,其中大善者卷記一,十卷得十,百卷得百,千卷得千,萬卷得萬,億卷得億;卷得十,十億矣;卷得百,百億矣。已畢竟,復以類次之,使相從,賢明共安之,去其復重,編而置之,即成賢經矣。真人知之耶?”“唯唯。”

“子已知之矣。如都拘校道文經書及眾賢書文、及眾人口中善辭訣事,盡記善者,都合聚之,致一間處,都畢竟,乃與眾賢明大德共訣之,以類更相微明,去其復重,次其辭文而記置之,是名為得天地書文及人情辭,究竟畢定,其善訣事無有遺失,若絲發之間。此道道者,名為洞極天地陰陽之經,萬萬世不可復易也。”“善哉善哉!”

“行諸!真人可謂已覺矣。”“愚生不及,今願復問一疑。”“行言。”“今天地開辟以來久遠,河洛出文出圖,或有神文書出,或有神鳥狩持來,吐文積眾多,本非一也。聖賢所作。亦復積多,畢竟各自有事。天師何疑、何睹、何見?而一時示教下古眾賢明,共拘校古今之文、人辭哉!”

“然,有所睹見,不敢空妄愁下古賢德也。今吾乃見遣於天,下為大道德之君解其承負、天地開辟以來流災委毒之謫。古今天文聖書賢人辭,已備足,但愁其集居,各長於一事耳。今案用一家法也,不能悉除天地之災變,故使流災不絕,更相承負後生者,曰得災病增劇,故天憐德君復承負之。天和為後生者,不能獨生比積災諸咎也,實過在先生賢聖,各長於一,而俱有不達,俱有所失。天知其不具足,故時出河洛文圖及他神書,亦復不同辭也。夫大賢聖異世而出,各作一事,亦復不同辭,是故各有不及,各有短長也。是也明其俱不能盡悉知究洞極之意,故使天地之間,常有余災,前後訖不絕,但有劇與不耳。

是故天上算計之,今為文書,上下極畢備足,乃復生聖人,無可復作,無可復益,無可復容言,無可復益於天地大德之君。若天復生聖人,其言會復長於一業,猶且復有余流災毒常不盡,與先聖賢無異也。

是故天使吾深告敕真人,付文道德之君,以示諸賢明,都並拘校,合天下之文、人口訣辭,以上下相足,去其復重,置其要言、要文訣事,記之以為經書。如是乃後,天地真文正字善辭,悉得出也,邪偽畢去,天地大病悉除,流災都滅亡,人民萬物乃各得居其所矣,無復殃苦也,故天教吾拘校之也。

吾之為書,不效言也,乃效征驗也。案吾文而為之,天地災變怪疾病、奸猾詙臣、不詳邪偽。悉且都除去,比與陰日而除雲無異也。以此效吾言與吾文,□□萬不失一也;如不力用吾文也,吾雖敬受天辭下語,見文不用,天安能空除災哉?自若文書內亂,人亦內亂,災猶無從得去也。真人知之耶?”“唯唯。”

“行,子已知之矣。”“願請問一疑事。”“平言之。”“今天地開辟以來,神聖賢人皆為天所生,前後主為天地語,悉為王者制法,可以除災害而安天下者。今帝王案用之,不失天心陰陽規矩,其所作文書,各有名號,今當名天師所作道德書,字為等哉?”“善哉!真人之問事也。然,名為大洞極天之政事。”

“何故正名為大洞極天之政事乎?”“然,大者,大也,行此者,其治最優,大無上。洞者,其道德善惡,洞洽天地陰陽,表裏六方,莫不響應也,皆為慎善,凡物莫不各得其所者。其為道,乃拘校天地開辟以來天文、地文、人文、神文,皆撰簡,得其善者,以為洞極之經。帝王案用之,使眾賢共乃力行之,四海四境之內,災害都掃地除去,其治洞清明,狀與天地神靈相似,故名為大洞極天之政事也。真人知之耶?”“唯唯,可駭哉!可駭哉!”“行,子已覺知之矣。”

右拘校上古中古下古文書人辭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