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炎文錄初編/支那印度聯合之法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支那印度聯合之法
作者:章太炎

  亞洲之國,漢土在東,梵土在西,幅輪至廣,中隔吐蕃、雪山之險,不得直達。漢世多由蔥嶺往來,兩晉以後,乃始有泛海抵交、廣者。唐時大通,王玄策嘗一開釁,不甚厲。明時漸梗塞,無行人。至於今五百餘歲。間岱廟有溫涼玉,清乾隆世自印度入貢者。山東友人嘗見之,其長可二尺餘,厚四寸,廣八寸許,作青、白、藍三色,按之一端温,一端涼,觀其絶珍自效,親睦之情猶在也。近二歲中,廓爾喀亦再遣貢使,然清廷遇之甚倨。貢使道四川入,總督行賞番禮,臚列百官,登總督部堂,坐几高四尺許,貢使在下,以其從者伏而為几,乃出牛脛,羊脛各一,令生啖之,貢使不能食。須臾,引入觀優演武侯七禽孟獲故事,以震燿之,貢使亦不解也。清廷于鄰國,强則佞諛,弱則驕倨,此最可嗤鄙者!近世朝鮮、安南、緬甸、琉球諸國,既屬他人,獨廓爾喀逼在英藩左右,猶知漢土可親,聘問時至,而遽以囚虜待之,何其不知務哉!民間於印度人,宜念往日舊好,互相扶持,非獨人道宜然,居今日而欲維持漢土,亦不得不藉印度為西方屏蔽,以遏西人南下之道。支那、印度既獨立,相與為神聖同盟,而後亞洲殆少事矣。聯合之道,宜以兩國文化,相互灌愉。昔《内典》既由中國譯成,唐時復譯《老子》為梵文,以達印度。然歷史事蹟,地域廣輪,邈焉弗能通曉,今則當以此為先路。至於語言文字,互有障礙,亦宜略有講習。梵土珊斯克利多文,以德意志入學之,十五年而後明憭。高才捷足之士,尚以十年課功,此雖艱阻,然凡習歐洲文字,最後至羅甸、希臘而止。其歲月亦相等。近世印度通行文字,稍異古昔,以賢豆文為雅言,則習之猶易於古語也。今歲安慶遣四沙門西游求學,是固溝合梵、漢之端。雖然。通印度文者,止於沙門而已乎?白衣弗講,則於亞洲自主,猶無豪毛之益也。余以醯雞蚊蜹之微,妄為學者引重,懷此數年,獨唱寡和,悲從中來,不可夭闕,故書此以勸同好。世有志士,務求實而不殉名者,庶幾成此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