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共产党员的英雄形象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女共产党员的英雄形象

——赞阿庆嫂形象的塑造
空军某部 红雷
1970年6月1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在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亲切关怀下,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经过反复磨练,不断加工,剧中的主要英雄人物郭建光、阿庆嫂,焕发出了更加夺目的光辉。

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只有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才能树立起来。阿庆嫂,正是在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头里,显示出自己内心世界的共产主义光辉的。她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全力支持武装斗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正确和坚决地执行党的斗争策略,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全力支持革命武装斗争[编辑]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其他一切,例如民众的组织和民众的斗争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一定不可少,一定不可忽视,但都是为着战争的。”毛主席的教导,深刻地阐明了武装斗争和秘密工作的关系。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从突出武装斗争这一根本点出发,成功地塑造了阿庆嫂这样一个忠实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全力支持武装斗争的党的秘密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大部分中国领土内党的组织工作和民众运动工作是直接联系于武装斗争的,没有也不能有单独的孤立的党的工作或民众运动。”

阿庆嫂身在茶馆,心向战场。她虽然搞的是秘密工作,但是她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工作游离于武装斗争之外,而是千方百计为武装斗争服务。阿庆嫂一出场,我们就看到她在为武装斗争奔忙。半夜三更,在日寇设置的一条公路封锁线旁,阿庆嫂带领着民兵在接应新四军伤病员。当县委书记程谦明把从事武装斗争的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和进行党的秘密工作的阿庆嫂相互介绍以后,阿庆嫂和郭建光热情握手。这紧握的两双手,不仅仅是表达了革命同志之间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而且形象地点明了阿庆嫂从事的秘密工作,是“直接联系于武装斗争”的。阿庆嫂的全部活动,都是围绕着革命的武装斗争,围绕着人民军队的。

在那风声紧雨意浓,敌人想尽花招要搜捕新四军伤病员的日子里,阿庆嫂从容沉着智斗刁德一,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掩护新四军伤病员,保存革命的力量。在我军主力部队即将要打过来的时候,上级指示她去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阿庆嫂不畏艰险,只身战斗在匪穴里。阿庆嫂这样英勇无畏,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给我军提供准确的情报,一鼓将群敌聚歼。最后,阿庆嫂带领武装民兵割断电话线,帮助突击排按照计划直捣敌巢,汤浇蚁穴,火燎蜂房,把日寇汉奸歼灭在沙家浜。阿庆嫂满腔热情地为武装斗争服务,显示了她高度的路线斗争觉悟,表现了她对革命的极端的负责任。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阿庆嫂对武装斗争的全力支持,还表现在对人民军队的无比热爱。她时刻为新四军伤病员的安全操心,鬼子还没有“扫荡”,她已先到芦苇荡亲自看好了荫蔽的地方,准备好了船和干粮。伤病员转移时,她以万分关切的心情,再三向送行的人嘱咐:“行船要隐蔽,千万别让任何人看见”。日寇“扫荡”刚过境,阿庆嫂一回到镇上,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也该打双桨迎接亲人”,流露出渴望见到伤病员的急切心情!特别是在《授计》一场,她的一段缓慢而抒情的念白和大段深沉而凝重的唱腔,抒发了她对伤病员的百般思念和关切。她扳着指头数着,同志们在芦苇荡里已经是第五天了,粮缺药尽,该怎么过哪!她看到那阴云郁结,洪波涌起,就立即想到浪激水淹,亲人们该怎样安身!她焦急万分,走到湖边,不时踮起脚尖,极目了望芦荡,这里包含着对伤病员多少惦念和无限深情!这一切,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她对人民军队无比热爱的革命激情。

阿庆嫂能够忠心耿耿,竭尽全力为武装斗争服务,来源于她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伟大真理的深刻认识。她坚信:依靠武装斗争,拿起革命的枪杆子,坚持持久的人民战争,就能使沙家浜“重见光明”。她深深懂得,人民军队是“革命的宝贵财产”,是武装斗争的主体,是革命人民翻身求解放的主要依靠。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她才能够完全自觉地、千方百计地为武装斗争服务。“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这句话,显示了她为武装斗争服务的高度自觉性。

《沙家浜》在塑造阿庆嫂的英雄形象时,由于摆正了秘密工作和武装斗争的关系,突出了武装斗争,使她置身于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中,立足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上,这就闪发出了夺目的光辉。

牢牢扎根于群众之中[编辑]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沙家浜》在塑造阿庆嫂形象时,突出地表现了她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象地刻划了她和群众鱼水相依、血肉相联的关系,生动地显示了她关心群众、依靠群众的高贵品质。

阿庆嫂不是沙家浜的本地人,“八·一三”以后,才来到沙家浜。她是党的地下联络员,又是沙家浜镇的党支部书记。但是,她既不是那种脱离群众独来独往的神秘人物,也完全不同于那种超然于群众之上的“救世主”式的“英雄”。一到沙家浜,她就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很快就和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老大爷和她见了面,热情地叫她“阿庆嫂”;老大娘跟她分手时,也是亲切地叫一声“阿庆嫂”;被刁小三追赶的少女,在危急之中的呼救,同样是一声“阿庆嫂”!这一声声“阿庆嫂”,生动地说明了广大群众把她看成是自己的知心人。群众了解阿庆嫂,阿庆嫂也同样了解群众。《斥敌》一场,敌人要她去“劝说”几句沙奶奶,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老太太的脾气,我是知道的”。沙奶奶的“脾气”,就是对阶级敌人的刻骨仇恨,对革命真心实意的拥护。其实,阿庆嫂知道的又何止是沙奶奶一个人的这种“脾气”,她也知道沙家浜广大群众的这种“脾气”。阿庆嫂和群众是多么心心相印,息息相通!阿庆嫂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群众有了问题就到她那里去商量,群众发现了可疑情况就立即向她报告。这一切,都表明:阿庆嫂这颗红色种子,已经在沙家浜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党的秘密工作,是否因为“秘密”就可以单枪匹马,不依靠群众?是否因为这种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就可以来去无踪,脱离群众?这里有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阿庆嫂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秘密工作中,坚决依靠广大革命群众,做到了“荫蔽精干”。在激烈的、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她身边形成了由沙奶奶、沙四龙、王福根、阿福等革命群众组成的精干有力的骨干队伍,她紧紧依靠这些忠实、可靠的骨干,给他们布置工作,要他们去完成重要的任务。在她“难脱身,有鹰犬”、敌人“派了岗哨又扣船”的困难情况下,依靠沙四龙潜水推船,“飞越湖水把亲人接应”,使新四军伤病员胜利转移红石村。在敌人施奸计暗算新四军伤病员时,是王福根等人带头起来“闹事”,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阿庆嫂也正是在群众斗争所造成的这种“风声鹤唳”气氛中,急中生智,达到了“枪声报警芦苇荡”的目的。阿庆嫂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由于她深深扎根于群众中,得到了群众最有力的支持和最可靠的掩护,因而耳目灵通,得心应手,进退自如;敌人却象聋子、瞎子一样,事事碰壁,到处抓瞎。敌人为了查出“谁是共产党”,抓了许多群众,进行严刑拷问,但是广大革命群众对毛主席无限忠诚,对共产党无限热爱,敌人连一句口供也没有捞到。敌人的毒打,没有一个人低头;利诱,没有一个人理睬;枪杀,没有一个人屈服。沙奶奶更是“把天大的事儿一身担”,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掩护阿庆嫂。群众真心实意保护和支持阿庆嫂的行动,深刻地表现了阿庆嫂的秘密工作有深厚扎实的群众基础。

阿庆嫂得到群众全力的支持,是因为她从事的革命斗争,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由于她有高度的群众观点,同群众生死与共、骨肉相连,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你看!在《转移》一场中,她扶老携幼,奔忙在群众中间,替摔倒的妇女抱起小孩,搀扶腿脚不便的老人。回到镇上,乡亲们离开茶馆时,她还特别关照老大爷:“您慢点走啊!”认真叮嘱小姑娘:“搀着你妈点!”这些动作是多么真挚感人,这些语言是多么亲切贴心!而当群众对她的关照表示感谢时,她却朴实地说:“没什么,这是应当的。”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无产阶级思想感情。

执行党的对敌斗争策略[编辑]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这样日益走向尖锐的短兵相接的阶级斗争的形势之下,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党的秘密工作者阿庆嫂,正确而坚决地执行了党的对敌斗争策略,既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又有灵活的斗争艺术,有力地配合了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敌我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对敌斗争策略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要分清敌、我、友,“择其最反动者首先打击之”。阿庆嫂运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策略思想,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区别敌、伪、顽,集中打击日寇和坚决的反共分子、投降分子。当胡传魁的队伍改了旗号,重返沙家浜镇时,她首先就想办法弄清楚他们是顽军还是伪军,“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以便按照政策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她为了革命的需要,可以和敌人虚与周旋,但又是针锋相对。她善于利用敌人的矛盾,但从不抱任何幻想。她在复杂的斗争中,充分显示了坚定的革命原则性。

阿庆嫂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担负着党的秘密工作。在这样的斗争环境里,为了迷惑敌人,麻痹敌人,保存自己,最后消灭敌人,不仅要有高度的革命原则,而且要有灵活的斗争艺术。阿庆嫂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采取各种巧妙的方法迷惑敌人。对敌人“旁敲侧击”的怀疑盘问,她从容沉着,不卑不亢,对答如流,使敌人都感到“滴水不漏”,无隙可寻。敌人用追问新四军伤病员的下落,来察访她是否是“自己人”,她虚虚实实,绘声绘色,哄得敌人信以为真,牵着敌人满台转,最后以“远走高飞难找寻”,使敌人的希望成泡影。阿庆嫂这种玩敌于股掌之间的斗争艺术,在《斥敌》一场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一场敌人是明审沙奶奶,暗察阿庆嫂。她身在虎穴狼窝,浑身是胆,声色不动,端然稳坐。待看到敌人要枪毙沙奶奶时,她先是采取缓兵之计,突然叫了一声“胡司令”,这一声唤,一下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敌人以为阴谋可以得逞,马上下令暂慢动手。可是,接着阿庆嫂却又以若无其事的神态说:“我该走啦”,敌人听了,象当头泼了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无可奈何,活现出一副狼狈相。这一场尖锐、紧张的试探与反试探的斗争,充分表现了阿庆嫂的机智、勇敢和高明的对敌斗争的艺术。

阿庆嫂对敌斗争策略的灵活运用,还表现在善于利用敌人的矛盾,扩大这种矛盾,来掩护自己,开展党的工作。她以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胡传魁和刁德一之间,存在着“谁说了算”这一争夺反革命军权的矛盾。因此,当刁德一对她出难题时,她利用胡传魁这堵“挡风的墙”,很巧妙地对付了过去。《授计》一场,阿庆嫂进一步利用胡传魁对刁德一的不满,用“就怕刁参谋长知道了,要让司令为难”来刺激胡传魁,达到了让程谦明来“看病”的目的。在《斥敌》一场中,她佯装同沙奶奶撕打后,又回到龙潭虎穴,有意当着胡传魁的面发作了对刁德一的不满:“哼!我要是多心哪,就不在多心人面前管闲事了!”既打消了胡传魁对自己的怀疑,又加深了敌人内部的矛盾。在阿庆嫂同敌人进行的这场特殊的斗争中,敌人自以为得计,玩了多少花样,却样样落空。无论刁德一的阴险狡诈,还是胡传魁的凶狠残暴,阿庆嫂都能应付自如,显得处处棋高一着。胡传魁不仅没有认出阿庆嫂的共产党员身份,而且死到临头,还在想着这个“老板娘”帮他办喜事。这真是一出绝妙的讽刺喜剧。胡传魁、刁德一愚蠢、贪婪而虚弱的丑恶形象,反衬出了阿庆嫂无产阶级的大智大勇,显示了她要压倒一切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鲁迅说过:“有真切的见解,才有精明的行为。”阿庆嫂运用对敌斗争策略,如此出色,如此成功,是由于她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她爱憎分明,对敌人怀有刻骨仇恨,“胡传魁投敌寇把乡亲们蹂躏,这一笔血债要记清”,表明了她要同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她无所畏惧,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就是在最危急关头,也能从容不迫,落落大方,面不改色心不跳,大胆地运用斗争策略。“毛主席!有您的教导,有群众的智慧,我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阿庆嫂的这句激昂挺拔的唱腔,有力地说明:她的勇敢、智慧、力量,来自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阿庆嫂这个忠实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必将鼓舞革命人民,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进行持久的人民战争,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而奋勇前进!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