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奇聞/第一回 閻羅王冥司勘獄 玉清帝金闕臨朝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詞曰:

大清開國皇仁布,喜和風甘露。彩鳳呈祥,靈鼇獻瑞,咸歌遭遇。嘆潢池鼎沸,傾明祚,笑枉作鳩張,空使得個下民怨恨,上天震怒。

這一首詞,名為《賀聖朝》。前半篇稱大清開國之盛,聖主當陽,官清吏治,萬民樂業,熙熙臯臯,如際唐虞。後半篇說那流寇逆天不道,反亂一二十年,殺害多少百姓,傾復明朝社稷,究竟不成大事。身遭刑戳,反使亂賊之名,流傳不朽,豈不是個小人。枉了做小人,那得不教人嗤笑?大抵帝王授禪,原是天命所歸,焉可用強爭奪?即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況且是掌握山河的大權,頂立乾坤的神器。只因迷昧此心,所以肆無忌憚,今略陳始末,乃見因繇。詩曰:

一統山河鎮萬年,君明臣直樂堯天。

無端釁起關中亂,好向青編作話傳。

話說混沌既開,三才定位,陰陽既判,人鬼攸分。三才各有主者,上界為玉清上帝,中界即皇帝,至下界即為閻羅天子。皇帝紀綱天下人民,閻羅總攝幽冥鬼魅,惟上界金闕昊天兼三界而統御之,所以其尊而無對。那閻羅管世界人生,生前若系作善的,死後上升天庭。作惡的死後下落酆都,或還生人世,或富貴、貧賤,或壽夭賢愚,種種不同,只看他生前作過事業,是怎麽樣的。今且說下界閻羅王,就是宋仁宗朝龍圖閣大學士權知開封府事的包拯,因他正直無私,死後推尊他做閻羅天子,統攝冥司鬼卒。只因在生前,人叫他是個包鐵面,古今相傳為鐵面閻羅。一日閻君登森羅之殿,斷地獄之鬼,但見:

案牘盈箱,簿吏抱來庭下;文移充棟,判官捧上臺前。後來羅剎勢猛獰,馬面牛頭形醜陋。拘攣黑索,數萬千罪大惡極之人;負荷長枷,百億眾孽重怨深之鬼。蓬頭垢面,匍匐而前;亦體薄膚,踉蹌而至。

那閻羅王神通廣大,見了這無數罪人,只當一件些須小事。後開文卷,將龍目一觀,便拍案大喝道:「你這八千零六十三萬罪囚,都是好殺的禽獸,眾生及在人道中行兇格鬥,互相殘殺,或譖訴致死,或謀害傷生,或因殺命劫財,或因奸因忿,種種不盡,劫劫無休,今合當報復。只是自殘唐黃巢以來,將及千年,大數劫臨,不比尋常刑戳,可以平治爾等反側的,理應申奏天庭,候旨定奪。」言罷,令鬼卒各各驅率歸獄,且待天庭上命,然後奉行。遂退殿歸宮,草疏上奉。再說中界大明神宗皇帝御極之時,當萬曆三十三年乙巳之歲,十二月二十日早朝時分,上界玉清金闕昊天上帝駕御淩霄殿設朝視事。列宿眾神,朝拜已畢。上帝遂傳玉旨道:「朕自混沌初分,即禦此金輪世界,深慶乾元亨泰,眾職咸修,使天綱清而地維寧,陽運行而陰化育。日月代明不管,星辰五換無差,陰陽和順,風雲雨露調勻。皆卿等輔翊助□之力也。但中界人民,作惡太過,朕因此心不無憂慮,朕察得為善者,十中固有二三,為惡者十中已居六七。本月廿五日為正候臘之辰,朕當循例舉行親臨巡狩,卿等僉議扈從職員進呈,以便啟駕施行。」傳旨畢。忽見班部中閃出一位王者,頭戴九旒冠冕,身披黼黻玄章,手執象牙白簡,並一緘表疏。俯伏階前奏曰:「臣為下界閻羅王包拯,因有重大事情,不敢專擅,故仰瀆天威,具有表章一道。謹親雲以奏。玉帝見是閻羅天子,奏命奏章要覽,著赴天祿司禦宴,閻羅王五拜三叩謝恩而出。玉帝即將表章啟緘,展開親覽,只見那表章上寫道:

下界閻羅王臣拯,誠惶誠恐,稽首頓首,百拜上言。謹奏為地府中罪犯繁多,微臣未敢專擅,仰叩天威敕下刑重戮,以服眾罪事,伏以天恩浩蕩,同敷三界之中;帝德巍峨,澤沛二大之外。雨露均沾,雷廷共仰。惟是中界人民,率多不孝之徒,或貪官爵,或好貨物,或睹利逞欲,殺彼形軀,或爭妻奪田,害他性命。殺傷格鬥,日方出而事還生,盜竊奸淫,刑不絕而去相繼。即使連章累牘,啟南山之竹以何窮;若欲數罪譴愆,決東海之波而難盡。自殘唐以來,億有餘罪兇魂,久埋地獄,如魂未正天刑。拯下界微臣,不能專制,特上幹天聽斷宸聰。正其罪服其辜,還祈赦及無知;殺之二宥之三,更求網開一面。庶昆蟲草木,悉荷陶□,即濕化卵胎,咸蒙喪禱矣。臣無任瞻仰天聖,微切屏管之至,謹親賫表奏以聞。

玉皇覽畢,即取筆判道,這所奏中界罪犯繁多,乃至八千零六十三萬之眾,況即多年,事幹重大,今亦未易輕擬。著九天清獄曹並法勘司,會同勘議來說。當下值日功曹,即將表章發下該司聽勘不題。卻說玉帝臘月廿五日,巡臨中界,糾察人間善惡,點敕諸神將護駕隨行。當下有馮夷風神,滕六雪神及馬趙溫關玄元帥隨身擁護,那時排鑾馭離玉京,旌旗整整、斧鉞森森,馮夷扇動風輪,滕六刮開雪洞,唿喇喇、白茫茫,不一時間,已到閻浮世界,糾察巡行。正是:

人間私語,天上若雷。

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這日天下無數善惡,盡行問察,即回駕升天,其福善禍淫,且往另日施行,不在話下。再說玉帝還駕,只帶馬趙溫關四元帥,護駕而去,那馮夷、滕六命留中界,吹風作雪,以黃天春發萬物,呈瑞應豐年之兆。那兩神各把自己的神通,播弄起來,一個狂風飄烈,一個密雪紛紛,只因這番有分教:

天下人民,頓起災祥之議;

朝中忠佞,戲分水火之形。

畢竟有甚奇怪,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