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正義 (四部叢刊本)/序
尚書正義 序 唐 孔穎達 等奉勅撰 日本覆印宋本
|
臣維等言臣等元奉
勑校勘五經正義今巳見有成堪雕印版行用者伏以三才分
而書契肈啓六籍著而學校斯興由是體國辨方必�乎典禮
修文立敎實本於膠庠則郁郁乎文於周爲盛矣後曁法值挾
書復時經戰國或年祀逺而篇𥳑爛脫或師徒衆而傳授差訛
存歷朝錯綜之文雖具陳解在羣儒講論之旨亦互有異同
唐貞觀中國子祭酒孔穎達考前代之文採衆家之善隨經析
理去短從長用功二十四五年撰成一百八十卷自是至此三
百餘年講經者止務銷文應舉者唯編節義茍期合格志望䇿
名出身者急在于榮食禄者多忘本業一登科級便罷披尋因
循而舛謬漸滋節略而宗源莫究伏惟
德邁重曈
武暢遐陬
文加異俗
舉前朝之墜典
正歷代之舊章
崇儒雅之風三王却軫
闡詩書之敎兩漢厚顔臣等謬以寡聞幸塵華貫猥奉窮經之
𭔃曽無博古之能空極覃精寧周奥義今則逐部各詳於訓解
寫本皆正於字書非遇
昌期難興大敎旣釋不刋之典願垂
永代之規儻今雕印以
頒行乞降
絲綸之明命干
謹奉表陳
請以
聞臣維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端拱元年三月日勘官承奉郎守大理評事臣秦奭等上表
勘官徴事郎守大理寺丞柱國臣軒轅節
勘官徴事郎守太子右賛善大夫臣胡令問
勘官承奉郎守太子右賛善大夫柱國臣解貞吉
勘官承奉郎守殿中丞柱國臣胡迪
勘官朝奉郎守國子毛詩博士柱國賜緋魚袋臣解損
勘官承奉郎守國子禮記博士賜緋魚袋臣李覺
勘官承奉郎守國子春秋博士賜緋魚袋臣𡊮逢吉
都 官朝請大夫守國子司業賜紫金魚袋臣孔維
上五經正義表
臣無忌等言臣聞混元初闢三極之道分焉醇德旣醨六籍之
文著矣於是龜書浮於温洛爰演九疇龍圖出於榮河以彰八
卦故能範圍天地埏埴隂陽道濟四知周萬物所以七敎八
政垂炯戒於百王五始六虚貽徽範於千古詠歌明得失之跡
雅頌表廢興之由寔刑政之紀綱乃人倫之隱括昔雲官司契
之后火紀建極之君雖歩驟不同質又有異莫不開玆膠序
以典墳敦稽古以𢎞風闡儒雅以立訓啓含靈之耳目賛䄂
之丹靑孔發揮於前荀孟抑揚於後馬鄭迭進成均之望鬱
興蕭戴同升石渠之業愈峻歷夷險其敎不墜經隆替其道隠
尊斯乃邦家之基王化之本者也伏惟
皇帝陛下得一繼明通三撫運乗天地之正齊日月之暉敷四
術而緯俗經邦藴九德而辯方軌物禦紫宸而訪道坐𤣥扈以
裁仁化被丹澤政洽幽陵三秀六穗之祥府無虛月集囿巢閣
之瑞史不絕書照金鏡而泰階平運玉衡而景宿麗可謂鴻名
軼於軒昊茂績貫於勲華而垂拱無爲遊心經典以爲聖敎幽
賾妙理深𤣥訓詁紛紜文䟽踳駁先儒競生別見後進爭出異
端未辯三豕之疑莫袪五日之惑故祭酒上護軍曲阜縣開國
子臣孔隸達宏材碩學名振當時貞觀年中奉詔修撰雖加討
覈尚有未周爰降絲綸更令刋定勑太尉揚州都督監修國史
上柱國趙國公臣
兼太子少師監修國史上柱國燕國公臣志寧尚書右僕射
太子少傅監修國史上護軍北平縣開國公臣行成光禄大夫
吏部尚書侍中兼太子少保監修國史上護軍蓨縣開國公臣
季輔光禄大夫吏部尚書監修國史上柱國河南郡開國公臣
褚遂良銀靑光禄大夫守中書令監修國史上𮪍都尉臣柳奭
前諫議大夫𢎞文館學士臣谷那律國子博士𢎞文館學士臣
劉伯莊朝議大夫守國子博士臣王德韶朝散大夫行太學博
士臣 士臣范義頵
朝散大夫行太常博士臣柳宣通直郎守太學博士臣齊威宣
德郎守國子助敎臣史士𢎞宣德郎行太常博士臣孔志約右
内率府長史𢎞文館直學士臣薛伯珍兼太學助敎臣鄭祖𤣥
徴事郎守大學助敎臣隨德素徴事郎守
李𤣥植
儒林郎守四門助敎臣王眞儒等上稟
宸旨旁摭羣書釋左氏之膏肓翦古文之煩亂採曲臺之奥趣
索連山之𤣥言囊括百家森羅萬有比之天象與七政而長
方之地軸將五嶽而永久筆削巳了繕寫如前臣等學謝伏
業慙張禹雖罄庸淺懼乖正典謹以上聞伏増戰越謹言
永徽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太尉揚州都督上柱國趙國公臣
無忌等上奉
尚書正義序
國子祭酒上護軍曲阜縣開國子臣孔穎達奉
勑撰
夫書者人君辭誥之典右史記言之䇿古之王者事緫萬機發
號出令義非一揆或設敎以馭下或展禮以事上或宣威以肅
震曜 千里斯謬樞
機之發榮辱之主絲綸之動不可不愼所以辭不苟出君舉必
書欲其昭法誡愼言行也其泉源所漸基於出震之君黼藻斯
彰郁乎如雲之后勲華揖讓而典謨起湯武革命而誓誥興先
君宣父生於周末有至德而無至位修聖
五代書
緫百篇採翡翠之羽毛拔犀象之牙角罄荆山之石所得者連
城窮漢水之濵所求者照乗巍巍蕩蕩無得而稱郁郁紛紛於
斯爲盛斯乃前言往行足以垂法將來者也曁乎七雄巳戰五
精未聚儒雅與深穽同埋經典共積薪俱燎漢氏大濟區宇廣
求遺逸採古文於金石得今書於齊魯其文則歐陽夏侯二家
之所蔡邕碑石刻之古文則兩漢亦所不行安國注之寔遭
巫蠱遂寢而不用歷及魏晉方始稍興故馬鄭諸儒莫覩其學
所注經傳時或異同晉丗皇甫謐獨得其書載於帝紀其後傳
授乃可詳焉但古文經雖然早出晩始得行其辭富而備其義
𢎞而雅故復而不厭乆而愈亮江左學者咸悉祖焉近至隋初
始流河朔其爲正義者蔡大寶巢猗費甝顧彪劉焯劉等其
諸公旨趣多或因循怗釋注文義皆淺略惟劉焯劉最爲詳
雅然焯乃織綜經文穴鑿孔穴詭其新見異彼前儒非險而更
爲險無義而更生義竊以古人言誥惟在達情雖復時或取象
不必辭皆有意其言必託數經悉對文斯乃鼔怒浪於平
震驚猋於靜樹使敎者煩而多惑學者勞而少功過猶不及�
爲此也嫌焯之煩雜就而刪焉雖復微稍省要又好改張前
義義更大略辭又過華雖爲文筆之善乃非開奬之路義旣無
義文又非文欲使後生若爲領袖此乃之所失未爲得也今奉
明勑考定是非謹罄庸愚竭所聞見覽古人之傳記質近代之
異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煩而増其𥳑此亦非敢臆必據
舊聞謹與朝散大夫行太學士臣王德韶前四門助敎臣李
子雲等謹共銓敘至十六年又奉
勑與前修䟽人及通直郎行四門士驍𮪍尉臣朱長才給事
郎守四門士上𮪍都尉臣蘇德融登仕郎守太學助敎雲𮪍
尉臣隨德素儒林郎守四門助敎雲𮪍尉臣王士雄等對
勑使趙𢎞智覆更詳審爲之正義凡二十卷庶對揚於聖範冀
有益於童稚略陳其事敘之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