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居士傳/傳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傳三十四 居士傳
傳三十五
傳三十六 

居士传三十五

[编辑]

  李王董郑胡传

李纯甫

[编辑]

  名之纯。自号屏山居士。宏州人也。金承安中进士。少负才气。自比诸葛孔明.王景略。三入翰林。仕至尚书右司都事。中年度其道不行。遂弃官归。初好列御寇.庄周之书。年三十后徧观佛经。信解猛利。既归隐。好与诸方老宿游。亦颇好饮酒。每酒酣。人有问法者。随机引导。如倾江湖。无有穷竭。於是窒者通。疑者信。莫不洒然以去也。以谓近世儒者推阐大道。穷性命之归。其为功甚巨。然其论佛。患不深究华严圆极之宗。理事无碍之旨。徒执小乘教相。斥为死灰槁木。又不知性真常中本无生灭。輙谓此身死后断灭。堕於邪见。疑误后生。因取先儒辟佛语分章条辨。名曰鸣道集说。为之序曰。自生民以来。未有不得道而为圣人者。伏羲.神农.黄帝之心见於大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见於诗书。皆得道之大圣人也。圣人不王。道术将裂。有老子者。游方之外。恐后世之人塞而无所入。高谈天地未生之前。而洗之以道德。有孔子者。游方之内。恐后世之人眩而无所归。切论天地既生之后。而封之以仁义。故其言不无有少相龃龉者。虽然。或吹或嘘。或挽或推。一首一尾。一东一西。元圣素王之志亦皆有归矣。其门弟子恐其不合。而遂至於支离也。庄周氏沿流而下。自天人至於圣人。孟轲氏泝流而上。自善人至於神人。如左右券。内圣外王之说备矣。惜夫四圣人没。圣人之道不传一千五百年矣。而浮屠氏之书从西方来。盖距中国数千万里。证之文字至言妙理。与吾圣人之心魄然而合。岂万古之下四海之外圣人之心竟不能泯灭耶。诸儒阴取其说以证吾书。自李翱始。至於近代王介甫父子倡之。苏子瞻兄弟和之。大易.诗.书.论.孟.老.庄皆有所解。濂溪.涑水.横渠.伊川之学踵而兴焉。上蔡.龟山.元城.横浦之徒从而翼之。东莱.南轩.晦庵之书蔓衍四出。其言遂大小。生何幸见诸先生之议论。心知古圣人之不死。大道之将合也。恐将合而又离。笺其未合於古圣人者。曰鸣道集说云。纯甫既卒。耶律晋卿读其书。大好之。为序以行世。又有楞严.金刚.老庄.学庸诸解。皆不传。同时有刘谧者。着三教平心录。至明初建安沈士荣着续原教论。其大旨与纯甫略同(中州集.佛祖通载.续原教论)。

王子彧

[编辑]

  名文。沼州人。金承安中进士。为尚书省椽。性刚不与俗谐。弃官去。往来登封卢州山中二十年。改名知非。字无咎。自号照了居士。布衣蔬食。厉志学道。初出京时有诗云。亲疎俱稳人伦了。婚嫁齐成俗意周。一笔尽勾尘债断。都无亏欠大家休。大家休。爱着何时是彻头。风息浪平人已度。笑携明月下孤舟。居山日有诗云。放下情怀触处安。生涯取次没多般。褐衣褴缕聊遮赤。短发鬅鬙底用冠。一榻省缘资困歇。二匙随分了饥[(歹*又)/食]。也知苦涩人人笑。烈日初心不敢漫。又作决了歌。禅家以为证道。正大中参知政事。思烈行台洛阳。辟之使参台事。城陷不知所终(中州集)。

董国华

[编辑]

  名文甫。潞州人。承安中进士。为人淳质。恬於世味。学道有得。与子安仁居宝丰坊。并闭户不出。以习静为业。其后历官至昌武军节度副使。正大中以公事至杞县。自知死期。书与家人及同官别。乃为诗曰。白发三千丈。红尘六十年。只今无见在。虚费草鞋钱。又曰。无情丧主没钱僧。送上城南无事人。检尽传灯前后录。更无公案这番新。诗毕。掷笔於地。以扇障面而逝(中州集)。

郑所南

[编辑]

  名思肖。福州连江人。徙於吴。宋末贡太学。举博学鸿词。元兵南下。上书论时事。不报。宋亡自伤不能报仇。终身不娶。不饮酒。不北向坐。岁时伏腊野哭面南拜。弃所居宅。寓城中万寿.觉报二寺。以所有田施与之。留数亩给衣食。谓佃客曰。我死。汝则主之。着一是居士传曰。一是居士。大宋人也。生於宋。长於宋。死於宋。尝贯古今六合观之。肇乎无天地之始。亘乎有天地之终。普天率土一草一木吾见其皆大宋天下。大宋粹然一天也。不以有疆土而存。不以无疆土而亡也。譬如孝子於其父。前乎无前。后乎无后。满眼惟父。与天同大。宁以生为在。死为不在耶。又宁见有二父耶。此一是之所在也。一是者何。万古不易之理也。由之行天地。鬼神咸听其命。不然。天地鬼神反诛之。断古今。定纲常。配至道。立众事。自天子至於庶人一皆不越於斯。苟能深造一是之域。杀之亦不变。安能以伪富伪贵刍豢之哉。所南性孤峭。寡与人合。时独行独吟独游山水间。嗜餐梅花。尝梦乘云登一高峰得古梅树。大百围。花径半尺。方盛开。摘而食之。空中有声告曰。此玉真峰顶也。迩来四百万劫。无人至矣。因为文纪之曰。此一花树。其寿无量。天根月窟。和气之液。洪蒙之雪。构为花骨。世不得闻。仙不得识。顽立树下。频嗅频笑。方瞳不瞬。溜碧相射。欲与俱化。泯而为一。倏跃而动。手尽其葩。齿炼为丹。火凉水浮。鼻舌毛空迸散香雾。六合同同灿发天光。万返於源。其心忽空。一旦获无身之身。还我於无极。於戏伟哉。书此纪已。仰面长啸。声震空碧。瞿然而寤。舌本犹香。又尝着施食心法。说正觉摩酰首罗天王疗一切病咒。咒曰。唵。我有大愿。无量无边。虚空烂坏。我愿无尽。我默我咒。先断病魔。我观我生。我宝无生。意归其源。六根俱宁。归无所归。心华自开。我於是时。现无边身。为大医王。普救病难。即臻安康。乃正纲常。终於究意。我违我誓。我当殛我。灭为微尘。闻闻闻闻。娑婆诃。晚自集所着文。名曰心史。誓教天下万世皆为忠臣。锢以铁函。沉古井中。明崇祯时承天寺僧浚井得之。新安汪骏声刻以行世(苏州志.宋文偶钞)。

胡汲仲

[编辑]

  名长孺。婺州永康人。博学强记。受业青田余学古。得朱子之传。以主敬为学之要。默识静观。超然自得。发明本心。导诸学者。一时人望皆归之。居贫厉独行之节。尝语其友。至麋不继袄不温。讴吟犹作钟球鸣。此予秘密藏中休粮方也。参阅内典。着大同论曰。孟子没一千四百年而周子出。周子之传出於北固寿涯禅师。程子.朱子皆得之周子。朱子后得张钦夫讲究此道。方得脱然。元来此事与禅学十分相似。学不知禅。禅不知学。互相排击。都不曾札着痛处。真可笑也。初在宋咸淳中起家监重庆酒务。历福宁州倅。宋亡隐永康山。至元二十五年起集贤修撰。出教授扬州。历宁海主簿。延佑元年引疾归。晚居杭之虎林山。病喘上气者久之。一日具酒食与比邻别云。将返故乡。门人觉其意。问曰。先生精神不衰。遽欲观化耶。汲仲曰。精神与死生初无相涉也。就寝至夜半。声寂然。其子驹排户视之。则正衣冠坐逝矣。年七十五。时又有冯子振者。攸州人。博学负才气。通内典。与中峰本禅师游。师作净土偈一百八首。大阐唯心之旨。子振见而心倾。自号发愿学人。为之赞曰。我观幻住师。於幻无所住。虽不住於幻。能觉如幻人。幻人汝当知。垢与净相对。离垢即净性。净土应现前。是故幻住师。演说净土偈。手提古佛机。数与念珠等。一偈偈四句。句句义毕彰。字数逾三千。其实无一字。偈迷念珠转。偈悟转念珠。若人於此中。一一总无念。於无念念佛。佛念亦复无。红爪绀发螺。种种白毫相。有目具瞻仰。月面照日轮。花敷四色莲。出微妙高洁。所生皆净土。云何是西方。是人见弥陀。悉得安隐住(元史.佛法金汤.续法喜志.乐邦文类)。

  知归子曰。元世士大夫如赵子昂.程巨夫.虞伯生.袁伯长.邓善之之徒。其於佛法不可谓无意者。然文过其质。其於道盖未有得也。予故不得而传之。

  汪大绅云。异人异趣异解。

 傳三十四 ↑返回頂部 傳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