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岐峯集/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墓碣銘 岐峯集

1899年

士不生唐虞都兪之世。得生於孔門言志之日。斯可矣。此又不可得。得生於我朝晟際師友諸先生。斯可矣。我朝人才明宣之際爲盛。故評事白公先生。生乎其時。專門於一齋,河西,高峯,栗谷而爲道契。松江,松川,孤竹,靑蓮,石川而相與酬唱。師友傾一世。加之一門四贒。皆文章俊逸。而公傑然稱爲首。非國初文明之運陶鑄出來。有不得生。公於一代賁餙文治。以鳴國家之盛。而旣不得大用於世。又不得年壽。所抱奇偉。不能百一。又何豐於才而嗇於命耶。所幸也。不得於年而得於時。與諸先生同傳於東方天壤。吁盛矣。彼得年得位於一時。而與草木同其萎折者。惡足以髣髴也。聞其文集將剞劂。置一言於卷後。抱文稿而來者。亨纁其名。歲己亥暮春。幸州奇宇萬謹書。

我先祖岐峯公遺藁。盡逸於兵燹。攟拾其斷爛者。十之一二。幸於松山宗氏家藏中。推覓若干編。而猶未成全帙。嗚呼惜哉。谿西丈鎭恒氏。以公之旁裔。慨然有志襃輯。始謁弁卷之文于后溪參判公。因以表章之。持憲萬榮氏。手謄舊本爲一冊。創謀鋟梓。將以廣布來世。而終焉未就。後孫之齎恨。尤何如哉。今其全書。終未得見。而見存者傳寫寢訛。散失倫貫。間有疑闕。恐其愈久而愈沫。丙辛兩年春。丐文于梅山洪先生。以補益之潤色焉。因以妄加己意。分類叙次。析爲二編。而諸賢唱酬及哀誄。其他可攷詩文。幷錄而續爲下編。關西一闋。備載關防形勝。而西評時實蹟。故不拘眞諺。附贐章之末。綢繆之慮。忠愛之誠。槪可見矣。不揣踰僭。謹第如右。以俟來者之嗣輯焉。

崇禎紀元後四丙寅陽月下澣。八世孫進士折衝將軍僉知中樞府事垕鎭敬書。

窃惟我先祖岐峯公。受業于李一齋。與當時羣賢。或爲道契。或相唱酬。以此推之。公之文行。必多著於諸贒集中。而於裔孫家。獨無流傳。可勝歎哉。噫。公享年未壽。不能展素畜之志業。明廟丙辰。以平安評事。病遞還鄕。中道而卒于扶安甥舘。去其生。才爲三十五歲。嗚呼痛哉。公之早逝也。其所著述。必不爲不多。而子孫零替。又經兵燹。盡逸無餘矣。至于中葉。幸推得若干遺稿於松山宗氏家。後庚申。吾先君於古阜寓宗氏家藏中。收取一草藁。雖多斷篇爛簡。寔是公之親筆。而目以詩山雜詠。又有關西贈行一編。亦諸賢手本也。敬奉披閱。煥乎如美玉於斯也。於是。將謀鋟梓。終未就志。延及今日。以往推來。不無愈久愈泯之慮。乃使舍弟羲寅。專任此事。方將剞劂。幾至成功。豈人力哉。乃得時也。此集首尾。有序有跋。足以發明公之實蹟。而今何敢泚毫於其間哉。方是時也。不可無一言以證始刊之實由。故不知僭妄。略叙如右。己亥暮春下澣。十二代孫采寅謹述。

嗚呼惜哉。我先祖岐峯公文集之不得其傳也。以公之學業文章。鳴於一世。可知其所嘗著述者。不啻萬千其言。且當時諸賢酬唱。師友往復。亦不爲不多。不幸盡逸於兵燹。而若干攟拾者。不過十之一二。嗟未成秩。何暇謀鋟。其後中歲以來。何幸進士宗垕鎭氏。慨然有志於裒輯。散佚簡篇。隨見收聚。分類叙次。始克成編。而弁卷之文。丐得於梅山洪先生。其功可謂美且大焉。而終焉未就。爲其後仍者。孰不憾愴乎。噫。余嘗敬讀編文。子孫零替。物力稠殘。每常歎惜者久矣。於是乎恐其愈久而愈泯。不揣誠力。始克刊出。編次。本進士所定。故不復叙別。詩山雜詠。乃公之手本。故詩五七言長篇。仍其舊本。幷附下編。分爲上下二卷。其於廣世。庶幾無憾云爾。

歲己亥季春下浣。十二代孫羲寅謹跋。

歲己亥暮春長興安壤舟山始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