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崇文總目 (四庫全書本)/全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崇文總目 全覽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四
  崇文總目       目錄類一經籍之屬提要
  等謹案崇文總目十二卷宋王堯臣等奉勅撰葢以四館書併合著録者也宋制以昭文史館集賢為三館太平興國三年於左升龍門東北建崇文院謂之三館新修書院端拱元年詔分三館之書萬餘卷别為書庫名曰秘閣以别貯禁中之籍與三館合稱四館景祐元年閏六月以三館及秘閣所蔵或謬濫不全命翰林學士張觀知制誥李淑宋祁等看詳定其存廢訛謬者則去差漏者補寫因詔翰林學士王堯臣史館檢討王洙館閣校勘歐陽修等校正條目討論撰次定著三萬六百六十九卷分類編目總成六十六卷於慶厯元年十二月己丑上之賜名曰崇文總目後神宗改崇文院曰秘書省徽宗時因改是書曰秘書總目然自南宋以來諸書援引仍謂之崇文總目從其朔也李燾續通鑑長編云崇文總目六十卷麟䑓故事亦同中興書目云六十六卷江少虞事實類苑則云六十七卷文獻通考則云六十四卷宋史藝文志則據中興書目作六十六卷其説參差不一考原本於每條之下具有論説逮南宋時鄭樵作通志始謂其文繁無用紹興中遂從而去其序釋故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録解題著録皆云一卷是刋除序釋之後全本已不甚行南宋諸家或不見其原書故所記卷數各異也考漢書藝文志本劉歆七略而作班固已有自註隋書經籍志參考七録互註存佚亦沿其例唐書於作者姓名不見紀傳者尚間有註文以資考核後來得略見古書之崖略實縁於此不可謂之繁文鄭樵作通志二十略務欲凌跨前人而藝文一略非目睹其書則不能詳究原委自揣海濵寒畯不能窺中秘之全無以駕乎其上遂惡其害已而去之此宋人忌刻之故智非出公心厥後托克托等案托克托原作脱脱今改正作宋史藝文志紕漏顛倒瑕隙百出於諸史志中最為SKchar脞是即髙宗誤用樵言刪除序釋之流𡚁也宋人官私書目存於今者四家晁氏陳氏二目諸家藉為考証之資而尤袤遂初堂目及此書則若存若亡幾希湮滅是亦有説無説之明效矣此本為范欽天一閣所蔵朱彛尊抄而傳之始稍見於世亦無序釋彛尊曝書亭集有康熙庚辰九月作是書跋謂欲從六一居士集暨文獻通考所載别抄一本以補之然是時彛尊年七十二矣竟未能辦也今以其言考之其每類之序見於歐陽修集者秖經史二類及子之半馬端臨文獻通考所載論説亦然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録解題皆在通考之前惟晁志所見多通考一條陳氏則但見六十六卷之目題曰紹興改定者而已永樂大典所引亦即從晁陳二家目中採出無所増益已不能復睹其全然蒐輯排比尚可得十之三四是亦較勝於無矣謹依其原次以類補入釐為一十二卷其六十六卷之原次仍注於各類之下又續宋會要載大觀四年五月秘書監何志同言慶厯間集四庫為籍今按籍求之十纔六七宜頒其名數於天下總目之外别有異書並借傳寫紹興十二年十二月權發遣旴𣅿軍向子固言乞下本省以唐藝文志及崇文總目所闕之書註闕於其下付諸州軍照應搜訪云云今所傳本每書之下多注闕字蓋由於此今亦仍之王應麟玉海稱當時國史謂總目序録多所謬誤黄伯思東觀餘論有校正崇文總目十七條鄭樵通志校讐略則全為攻擊此書而作李燾長編亦云總目或有相重亦有可取而誤棄不録者今觀其書載籍浩繁牴牾誠所難保然數千年著作之目總滙於斯百世而下藉以驗存佚辨真贗核同異固不失為册府之驪淵藝林之玉圃也乾隆四十六年十月㳟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一
  宋 王堯臣等 撰
  易類以下原卷一
  前史謂秦焚三代之書易以卜筮而得不焚及漢募羣書類多散逸而易以故最完及學者傳之遂分爲三一曰田何之易始自子夏傳之孔子卦象爻彖與文言說卦等離爲十一篇而說者自爲章句易之本經也二曰焦贛之易無所師授自言得之隱者第述隂陽災異之言不類聖人之經三曰費直之易亦無師授專以彖象文言等叅觧卦文凡以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者自費氏始田何之學施孟梁邱之徒最盛費氏初微止傳民間至後漢時陳元鄭衆康成之徒皆學費氏費氏興而田學遂息古十二篇之易遂亡其本及王弼爲注亦用卦象相雜之經自晉已後弼學獨行遂傳至今然易比五經其來最逺自伏羲畫卦下更三代别爲三易其變卦五十有六命名皆殊至於七八九六筮占之法亦異周之末世夏商之易已亡漢初雖有歸藏已非古經今書三篇莫可䆒矣獨有周易時更三聖世歴三古雖說者各自名家而聖人法天地之藴則具存焉
  共一十八部計一百七十一卷
  謹按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每類之叙與摠數皆在目後馬端臨文獻通考則在目前此書抄本但有總數在前而叙已久失今從歐陽脩集錄此叙而以下各條多採自文獻通考是以姑依通考之式載其數及搃數于每類之首云
  歸藏三卷
  晉太尉参軍薛正註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經齊毋本著三篇文多闕亂不可詳觧
  周易一卷
  鄭康成註今惟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合四篇餘皆逸指趣淵確本去聖之未逺
  周易十卷
  王弼註
  周易十卷
  李鼎𧙓註
  謹按鼎祚自序稱十八卷唐志作十七卷盖删去所附王弼畧例一卷
  易緯九卷
  宋均註
  周易乾鑿度二卷
  元包十卷
  衛元嵩撰元嵩唐人武功蘇原明傳趙郡李江註包以坤爲首因八純之宫以生變極於六十四自繫其辭言外卦體不列爻位以謂易首乾尚文包首坤尚質夏連山商歸藏周易唐包其實一也雖欲馳騁而放言趨理近止易家之區鄙云
  周易新論傳䟽十卷
  唐隂洪道撰洪道世其父顯之學雜采子夏孟喜等十八家之說參訂其長合七十二篇於易有助云
  周易正義十四卷
  唐太尉長孫無忌與諸儒刋定宋朝端拱初國子司業孔維等奉詔是正其言主申王學云
  周易傳十卷
  此書篇第畧依王式决非卜子夏之文又其言近而不篤然學者尚異頗傳習之
  周易傳二卷
  唐右拾遺陸希聲撰希聲作易傳十篇易圖指說釋變徴旨四篇初隴西李阮學其說以爲上下經傳二篇思屬近妙故希聲自爲之觧餘篇差顯不復爲註盖近世之名家歟今二篇外餘篇逸
  周易舉正三卷
  唐蘇州司户叅軍郭京撰京世授五經得王輔嗣韓康伯手冩易經比世所行或頗差駁故舉正其訛而著于篇
  周易物象釋疑一卷
  唐東鄉助撰取卦互體開釋言象盖未始見康成之學而著此書焉
  甘棠正義三十卷
  梁陕州大都督府左司馬任正一撰孔頴達正義申演其說
  謹按朱彛尊經義考周易甘棠正義三十卷崇文總目任正一撰以孔頴達爲本甘棠者正一爲陕州司馬故名其書據此則文獻通考所引此條孔頴達正義上疑有本字
  周易口訣義六卷
  河南史證撰不詳何代人其書直抄孔氏說以便講習故曰口訣
  周易正義補闕七卷
  不著撰人名氏其說自謂禆頴達之闕
  易論三十三卷
  王昭素撰
  周易言象外傳十卷
  皇朝王洙原叔撰洙以通經侍講天章閣乃集前世諸儒易說折𠂻其理依卦變爲類其論以王弼傳爲内故自名曰外傳
  書類以下原卷二
  書原於號令而本之史官孔子刪爲百篇斷堯訖秦序其作意遭秦之故孔子末孫惠與濟南伏勝各藏其本于家楚漢之際勝失其所藏但口以傳授勝既耄昏乃繆合二十四篇爲二十九歐陽夏侯之徒皆學之寫以漢世文字號今文尚書至武帝時孔惠之書始出屋壁百篇皆在而半已磨滅又皆科斗文字惠孫安國以𨽻古定之得五十八篇爲之作傳號古文尚書至陳隋之間伏生之學廢絶而孔傳獨行先是孔傳亡其舜典東晉梅頥一作𧷤乃以王肅所註伏生舜典足其篇至唐孝明不喜𨽻古始更以今文行於世
  共七部計八十一卷
  古文尚書十三卷
  尚書十三卷
  謹按永樂大典引此條入孔安國𨽻書古文尚書條下
  尚書大傳三卷
  漢濟南伏勝撰後漢大司農鄭𤣥注伏生本秦博士以章句授諸儒故博引異言授受援經而申證云
  尚書正義二十卷
  孔頴達等撰
  尚書廣䟽十八卷
  僞蜀馮繼先撰以頴達正義爲本小加己意
  尚書斷章十三卷
  不著撰人姓氏按其書畧序衆篇大旨
  謹按天一閣抄本此書下有成伯璵三字與註不著名氏之說不符恐是朱彛尊所加非原本所有
  尚書釋文一卷
  陸德明撰皇朝太子中舍陳鄂奉詔刋定始開寳中詔以德明所釋乃古文尚書與唐明皇所定今文駮異今鄂删定其文改從頴書葢今文自曉者多故音切彌省
  詩類
  昔孔子删古詩三千餘篇取其三百一十一篇著于經秦楚之際亡其六漢興詩分爲四一曰魯人申公作訓詁號魯詩二曰齊人轅固生作傳號齊詩三曰燕人韓嬰作内外傳號韓詩四曰河間人毛公作故一作詁訓傳號毛詩三家並列學官而毛以後出至平一作章帝時始列于學其後馬融賈逵鄭衆康成之徒皆發明毛氏其學遂盛魏晉之間齊魯之詩廢絶韓詩雖在而益微故毛氏獨行遂傳至今韓嬰之書至唐猶在今其存者十篇而已漢志嬰書五十篇今但存其外傳非嬰傳詩之詳者而其遺說時見于他書與毛之義獨異而人亦不信去聖既逺誦習各殊至于考風雅之變正以知王政之興衰其善惡羙刺不可不察焉
  共八部計一百一十五卷
  毛詩古訓傳二十卷
  韓詩外傳十卷
  韓嬰撰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䟽二卷
  吳太子中庻子烏程令陸璣撰世或以璣爲機非也機自爲晉人本不治詩今應以璣爲正然書但附詩釋誼窘于采獲似非通儒所爲者將後世失傳不得其真歟
  毛詩正義四十卷
  唐國子祭酒孔頴達撰太孫長孫無忌諸儒刋定國朝端拱初國子司業孔准等奉詔是正詩學之家此最爲詳
  毛詩小䟽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因孔䟽爲本删取要義輔益經注云
  毛詩指說一卷
  唐成伯璵撰畧序作詩大指及師承次序
  毛詩斷章二卷
  唐成伯璵撰大抵取春秋賦詩斷章之義鈔取詩語彚而出之
  毛詩觧題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篇端搃叙詩義次述章旨葢近儒之爲者歟
  禮類以下原卷三
  禮樂之制盛于三代而大備于周三代之興皆數百年而周最乆始武王周公脩太平之業畫天下以爲九服上自天子至于庻人皆有法度方其郊祀天地䦕明堂以會諸侯其車旗服器文章爛然何其盛哉及幽厲之亂周室衰微其後諸侯漸大然齊桓賜胙而拜晉文不敢必請隧以禮維持又二百餘年禮之功亦大矣下更戰國禮樂殆絶漢興禮出淹中后戴諸儒共爲補綴得百餘篇三鄭王肅之徒皆精其學而說或不同夫禮極天地朝廷宗廟凡人之大倫可謂廣矣雖二一作百家殊說豈不博哉自漢以來沿革之制有司之傳著於書者可以覽焉
  共三十三部計一千九十七卷
  周禮十二卷
  儀禮十七卷
  禮記二十卷
  大戴記十三卷
  周禮疏五十卷
  賈公彥撰
  儀禮䟽五十卷
  禮記正義七十卷
  孔頴達等撰
  三禮義宗三十卷
  梁明威將軍崔靈恩撰其書合周禮儀禮二戴之學敷述貫串該悉其義合一百五十六篇推衍閎深有名前世云
  江都集禮一百四卷
  三禮圖九卷
  梁正撰
  三禮圖二十卷
  聶崇義集
  禮記外傳四卷
  成伯璵撰
  禮記字例同異一卷
  五禮名義十卷
  開元禮京兆義羅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據開元已有義鑑申衍其說今此又網羅其遺墜云
  開元禮類釋二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以唐禮繁重故彚其名物粗爲申釋
  開元禮一百五十卷
  開元禮義鑑一百卷
  唐蕭嵩撰既定開元禮又以禮家名物繁夥更取歴代沿革隨文釋義與禮並行
  開元禮旨問二卷
  五禮精義十卷
  唐太常博士韋彤撰首載唐禮叅引古義申釋其文
  續曲䑓禮三十卷
  禮略十卷
  唐京兆府櫟陽尉杜肅撰採古經義下逮當世槩舉沿革附禮見文以其言約旨詳故自題略云
  禮粹二十卷
  唐寕州叅軍張頻纂凡一百二十五條直鈔崔氏義宗之說無他異聞
  開寳通禮二百卷
  開寳通禮義纂一百卷
  皇朝翰林學士盧多遜等撰多遜既定新禮復因開元禮義鑑增益爲開寳通禮義纂一百卷上之詔與通禮並行
  䘮禮極義一卷
  唐商价集雜序先儒五服輕重之論然首末不倫
  五服志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據江都開元二禮叅引先儒所論輕重之制盖唐人所紬次云
  䘮服加减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雜記服制增損文無倫次
  春秋諡法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其法差多于周公諡法
  周公諡法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諡法始于周學者錄之因託以名篇
  諡例十卷
  諡法十卷
  梁賀琛撰初約本周公之諡法至琛又分君臣羙惡婦人之諡各以其類標其目曰舊諡者周公之諡法曰廣諡者約所撰也曰新諡者琛所增也
  按永樂大典引此作諡法四卷文獻通考亦同
  續古今諡法十四卷
  唐户部郎中王彦威撰因舊諡品援集故事依沈約諡例記梁已來至唐得諡官稱姓名又以單複諡爲别
  樂類以下原卷四
  三代禮樂自周之末其失已多又經秦世滅 -- 濊 ?學之暴然書及論語孝經得藏孔氏之家易以卜筮不禁而詩本諷誦不專在于竹帛人得口以傳之故獨禮之于六經其亡最甚而樂又有聲器尤易爲壊失及漢興考求典籍而樂最缺絶學者不能自立遂并其說于禮家書爲五經流别爲六藝夫樂所以達天地之和而飭化萬物要之感格人神象見功德記曰五帝殊時不相沿樂所以王者有因時制作之盛何必區區求古遺缺至于律吕鍾石聖人之法雖更萬世可以考也自漢以來樂之沿革惟見史官之志其書不偹隋唐所録今著其存者云
  共四十八部計一百八十一卷
  歴代樂儀三十卷
  唐叶律郎徐景安撰總序律吕起周漢訖于唐著唐樂章差爲詳悉
  大樂令壁記三卷
  唐叶律郎劉貺撰分樂元正樂四夷樂合三篇
  樂府古題真觧一卷
  謹按文獻通考古樂府樂府古題要觧共十二卷崇文總目唐吳兢撰釋古樂曲所以名篇之意
  樂府觧題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與吳兢所撰樂府古題頗同以江南曲爲首其後所觧差異
  謹按永樂大典云宋志王昌齡續樂府古觧題一卷崇文總目同
  樂府古今觧題三卷
  唐郗昻撰或云王昌齡撰未詳孰是舊云古今樂府觧題又云古題所載曲名與吳兢所撰樂府觧題頗異復有唐李百藥辭今定爲樂府古今觧題
  聲律要訣十卷
  唐田琦撰推本律吕及制管定音之法文雖近俗而于禮樂尤詣焉
  樂府雜録一卷
  唐段安節撰其事蕪駁不倫
  羯鼔録一卷
  唐南卓撰羯鼔夷樂與都曇答鼓皆列於九部至唐開元中始盛行于世卓所紀多開元天寳時曲云
  大周正樂一百二十卷
  周翰林學士竇儼撰顯德中儼奉詔集綴其書博而無次
  樂苑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叙樂律聲器凡二十篇
  周優人曲辭二卷
  周吏部侍郎趙上交翰林學士李昉諫議大夫劉濤司勲郎中馮古纂録燕樂優人曲詞
  景祐大樂圖二十卷
  皇朝司封員外郎集賢校理聶冠卿景祐二年大樂署以律凖考定雅樂獻之上召祠部員外郎集賢校理李照問鍾律大要照請用𮮐尺求聲遂命照制新樂冠卿討論故事據經義多所損益以御製樂曲及鐘律議說制器之法與古今樂器圖象之異為書一百二十六篇上之
  大樂圖義二卷
  皇朝太常博士直史館宋祁撰受詔考試太常樂工因集古樂鐘律器用之說上列爲圖從釋其義并今樂署闕典所當釐補者更爲雜論七篇奏之
  琴操三卷
  晉廣陵相孔衍撰述詩曲之所從總五十九章
  琴譜三均手訣一卷
  宋謝莊撰叙唐虞至宋世善琴者姓名及古典名言琴通三均謂黃鐘中吕無射
  琴手勢譜一卷
  唐道士趙邪利撰記古琴指法爲左右手圖二十一種
  金風樂一卷
  唐𤣥宗撰盖琴曲名
  琴書三卷
  唐翰林待詔趙惟𰖍撰略述琴製叙古諸典及善琴人姓名
  琴譜十三卷
  唐陳康士撰按康士作琴曲一百章譜十三卷宫調二十章商調十章角調五章徴調七章琴調五章黃鐘十章離憂七章沉湘七章側蜀七章縵角七章玉女五章其譜散亡今書舊目有琴調六卷琴譜一卷殘缺無首尾所裁乃楚角宫黃鐘側蜀琴調數篇餘皆亡
  琴譜序一卷
  陳康士等撰康士字安道以善琴知名嘗撰琴曲百篇譜十三卷進士姜阮皮日休皆爲序以述其能康士譜今别行
  琴調四卷
  陳康士撰楚調五章黃鐘調二十章側蜀瑟調皆一章
  琴調譜一卷
  離騷譜一卷
  陳康士撰依離騷以次聲
  大唐正聲新扯琴譜一卷
  唐𰖍拙纂集琴家之說不專聲譜
  廣陵止息譜一卷
  唐吕渭撰晉中散大夫嵇康作琴調廣陵散說者以魏氏散亡自廣陵始晉雖暴興終止息於此康避魏晉之禍託之於鬼神河東司户叅軍李良輔云袁孝尼竊聼而寫其聲後絶其傳良輔傳之于洛陽僧思古傳於長安張老遂著此譜總三十三拍至渭又増爲三十六拍
  廣陵止息譜一卷
  謹按永樂大典云李良輔廣陵止息譜一卷崇文總目闕
  東杓引譜一卷
  唐叶律郎李約撰約患琴家無角聲乃造東杓引七拍有麟聲繹聲以偹五音
  無射商九調譜一卷
  唐蕭怗撰怗因胡笳推無射商自創爲九調
  琴雅略一卷
  唐殿中侍郎齊⿰撰槩言創制音器之略
  琴聲律圖一卷
  唐恭陵署令王大方承詔撰國琴制度以六十律旋宫之法次其上前序歴引諸家律吕相生之術
  琴德譜一卷
  唐因寺僧道英撰述吳蜀異音及辯析指法道英與趙邪利同時盖從邪利所授
  沈氏琴書一卷
  沈氏撰不著名首載嵇中散四弄題趙師法撰次有悲風三峡流泉淥水昭君下舞間弦并胡笳四弄題盛通師撰盖諸家曲譜沈氏集之
  張淡正琴譜一卷
  茅仙逸人張淡正撰不詳何代人觧琴指法
  琴譜一卷
  梁開平中王邈撰
  小胡笳十九拍一卷
  僞唐蔡翼撰琴曲有大小胡笳大胡笳十八拍沈遼集世名沈家聲小胡笳又有契聲一拍共十九拍謂之祝家聲祝氏不詳何人所載乃小胡笳子
  琴調一卷
  僞唐蔡翼撰
  琴雜說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盖琴家雜集器圖聲訣之略
  琴調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無射商角諸譜皆亡其曲名
  琴譜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凡四大曲一曰别鶴林其三皆失其名而譜存今留以待知琴者
  琴略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序有七例頗抄六代善琴者各爲門類又載拍法及雜曲名
  琴式圖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以琴制度爲圖雜載趙邪利指訣又有白雲先生三訣
  三樂譜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載商調三樂記
  琴譜纂要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圖琴制度及載古曲譜曲名
  琴書正聲九卷
  不著撰人名氏集㳺春綠水幽居坐愁思秋思楚明光易水鳯歸林接興白雲凡十四譜
  琴譜調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雜錄琴譜大小數曲其前一大曲亡其名舊本或云李翺用指法與諸琴法無異而云翺者豈其所傳歟
  按永樂大典引宋志作琴譜調三卷文獻通考同
  阮咸調弄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阮咸金羽調一卷
  降聖引譜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降聖引一篇譜一首不詳何代之曲
  阮咸譜二十卷
  阮咸曲譜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有宫商角徴無射宫無射商金羽碧玉凄凉黃鐘調凡十篇總二十卷


  崇文總目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二
  宋 王堯臣等 撰
  春秋類以下原卷五
  昔周法壊而諸侯亂平王以後不復雅而下同列國吳楚徐夷並僭稱王天下之人不禀周命久矣孔子生其末世欲推明王道以扶周乃聘諸侯極陳君臣之理諸侯無能用者退而歸魯即其舊史考諸行事加以王法正其是非凡其所書一用周禮爲春秋十二篇以示後世後世學者傳習既久其說遂殊公羊髙糓梁赤左邱明鄒氏夹氏分爲五家鄒夹最微自漢世已廢而三家盛行當漢之時易與論語分爲三詩分爲四禮分爲二及學者散亡僅存其一而餘家皆廢獨春秋三傳並行至今初孔子大修六經之文獨于春秋欲以禮法繩諸侯故其辭尤謹約而義微隱學者不能極其說故三家之傳于聖人之旨各有得焉太史公曰爲人君者不可不知春秋豈非王者之法具在乎
  共三十三部計三百九十六卷
  春秋經傳集觧三十卷
  春秋公羊經傳觧語二十二卷
  春秋糓梁傳十二卷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卷
  左丘明撰呉侍中領左國史亭陵侯韋昭觧昭參引鄭衆賈逵虞翻唐因二人皆吳臣合凡五家爲注自所發正者三百十事
  春秋繁露十七卷
  漢膠西相董仲舒撰按仲舒本傳說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屬數十篇十餘萬言觧者但謂所著書名而隋唐志繁露卷目與今正同案其書盡八十二篇義引宏博非出近世然其間篇第亡舛無以是正又即用玉杯竹林題篇疑後人取而附著云
  春秋決事比十卷
  漢董仲舒撰丁氏平黃氏正初仲舒既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議武帝數遣廷尉張湯問其得失于是作春秋決疑二百三十二事動以經對至吳太史令呉汝南丁季江夏黄復平正得失今頗殘逸止有七十八事
  左氏膏肓九卷
  漢司空掾何休始撰答賈逵事因記左氏所短遂頗流布學者稱之後更删補爲定今每事左方輙附鄭康成之學因引鄭說竄寄何書云書今殘逸第七卷亡
  春秋釋例十五卷
  凡五十三例
  春秋述議一卷
  春秋正義三十六卷
  唐國子祭酒孔頴達按漢張蒼賈誼尹咸鄭衆賈逵皆爲詁訓然叅用公糓二家至晉杜預專治左氏其後有沈文阿蘇寛劉炫皆據杜說貞觀中頴逹據劉學而損益之長孫無忌等又復損益其書乃定皇朝孔淮等奉詔是正
  春秋糓梁䟽三十卷
  唐國子四門助教楊勛撰皇朝邢昺等奉詔是正令太學傳授
  春秋公羊䟽三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援証淺局出於近世或云徐彦撰皇朝邢昺等奉詔是正始令太學傳授以偹春秋三家之旨
  春秋左氏傳序一卷
  隂洪道注
  集傳春秋微旨二卷
  集傳春秋辯疑七卷
  唐給事中陸淳纂初淳以三家之傳不同故采獲善者叅以啖助趙匡之說爲集傳春秋又本褒貶意爲㣲旨條别三家以朱墨記其勝否又摭三家得失與經戾者以啖趙之說訂正之爲辯疑
  非國語二卷
  栁宗元撰
  春秋加减一卷
  唐元和時國子監承詔修定以此經字文多少不同故誌其増損以防差駮
  春秋指掌十五卷
  唐試左武衛兵曹李瑾撰瑾集諸家之說爲序義凡例各一篇稱孔頴達正義爲五篇采摭餘條爲碎玉一篇集先儒異同辯正得失爲三篇取劉炫規過中證其義爲三篇大抵專依杜氏之學以爲說云
  春秋通例三卷
  唐陸希聲撰因三家之例裁正其冗以通春秋之旨
  折𠂻春秋三十卷
  唐陳岳撰以三家異同三百餘條叅求其長以通春秋之意
  春秋圖五卷
  唐張傑撰以春秋所載車服器用都城井邑之制繢而表之
  春秋指元十卷
  唐張傑撰摘左氏傳文中釋其義
  春秋精義三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彚事于上分抄杜氏孔頴達言數家之說叅釋文
  演左氏傳諡族圖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以左氏學世譜増廣之貫穿系序差無遺略
  春秋名號歸一圖二卷
  僞蜀馮繼先撰以春秋官諡名字裒附初名之左
  左氏傳引帖斷義十卷
  僞蜀進士蹇遵品撰擬唐禮部試進士帖經舊式敷經具對
  春秋論一卷
  皇朝袐書監胡旦撰多摭杜氏之失有裨經旨
  春秋龜鑑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述春秋周及諸侯世次齊魯大國公子公孫初不詳備其後傳寫又失其次序今存以備討閲
  春秋世譜七卷
  不著撰人名氏凡七卷起黄帝至周見于春秋諸國世系傳久稍失其次矣按隋唐書目春秋大夫世族譜十三卷顧啟期撰而杜預釋例自有世族譜一卷今書與釋例所載不同而本或題云杜預撰者非也疑此乃啟期所撰云
  帝王歴紀譜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其序言周所封諸侯子孫散于他國孔子修春秋而譜其世系上採帝王歴紀而條次之盖學春秋所録今本題云荀卿撰者非也
  春秋纂要十卷
  僞唐人姜𧆛嗣撰以春秋左氏公糓三家之傳學者抄集之文謹按此下似有脫文
  謹按文獻通考引此作春秋纂例宋志作纂要
  春秋集傳十五卷
  皇朝王沿纂沿患學者自私其家學而是非多異失聖人之意乃集三傳之說删爲一書又見祕書目有先儒春秋之學頗多因啟求之得董仲舒等十餘家㳂自以先儒猶爲未盡者復以己意箋之
  春秋宗族名諡譜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略採春秋三傳諸國公卿大夫姓名諡號
  孝經類以下原卷六
  謹按歐陽脩集叙釋缺
  共五部計九卷
  古文孝經一卷
  漢侍中孔安國註班固藝文志有孝經古文孔氏一篇二十二章本出屋壁中前世與鄭康成註並行今孔註不存而𨽻古文與章數存焉
  孝經一卷
  鄭康成注先儒多疑其書唯晉孫㫤集觧以此註爲優請與孔註並行詔可今太學所立陸德明釋文與此相應五代兵興中原久逸其書咸平中日本增以此書來獻議藏祕府
  謹按直齋書錄觧題崇文總目以爲日本國僧奝然所獻
  孝經一卷
  唐明皇注取王肅劉劭虞翻韋昭劉炫陸澄六家之說參倣孔鄭舊義今行于太學
  孝經䟽三卷
  元行冲撰明皇既作註故行冲奉詔作䟽
  謹按永樂大典引此作孝經䟽五卷闕
  孝經正義三卷
  皇朝翰林侍講學士邢昺等撰初世傳行冲䟽外餘家尚多皆猥俗褊陋不足行逺咸平中詔昺及杜鎬等集諸儒之說而增損焉
  論語類
  論語者盖孔子相與弟子時人講問應答之言也孔子卒羣弟子論次其言而撰之漢興傳者三家魯人傳之謂之魯論齊人傳之謂之齊論而齊論增問王知道二篇今文無之出於孔子壁中者則曰古論有两子張是三家者篇第先後皆所不同考今之次即所謂魯論者也
  共一十三部計二百一十卷
  論語十卷
  謹按永樂大典引此作集觧論語十卷
  論語䟽十卷
  謹按永樂大典引此作皇侃論語義䟽十卷
  論語正義十卷
  論語井田義圖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述周井田之法其曰論語者盖爲論語學者引用云
  孔子家語十卷
  白虎通德論十卷
  後漢班固撰章帝建初四年詔諸儒㑹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詔集其事凡十四篇
  五經鉤沉五卷
  晉楊方撰答難申暢自謂鈎取五經之沉義篇第亡缺今缺五篇
  刋謬正俗八卷
  唐秘書監顔師古撰采先儒及當世之言叅質訛謬而矯正之未終篇而師古殁其子始上之詔録藏秘閣
  謹按鄭樵通志云刋謬正俗乃雜記經史惟第一篇起論語而崇文總目以爲論語類應知崇文所釋不㸔全書多只㸔帙前數行率意以釋之耳刋謬正俗當入經觧類其說甚允然白虎通五經鈎沉及六說以下七書均不詮釋論語何獨此書疑夲有經觧一門以白虎通爲首而佚其標題也
  又按匡謬正俗匡改爲刋避宋太祖諱也直齋書錄觧題又引作糺謬正俗又别有刋謬正俗跋八卷莆田鄭樵撰
  六說五卷
  唐右補闕劉迅作六書以繼六經故標槩作書之誼而著其目惟易闕而不叙
  經史釋題二卷
  唐李肇撰起九經下止唐氏實録列篇帙之凡槩釋其題
  授經圖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叙易詩書禮春秋三家論語孝經之學師承相第系而爲圖
  九經餘義一百卷
  皇朝處士黃敏撰摭諸家之說是非者裁正之
  演聖通論三十六卷
  皇朝祕書監致仕胡旦撰以易詩書論語先儒傳註得失叅糅故作論而辯正之易百篇書五十六篇詩七十八篇論語十八篇凡二百五十二天聖中獻之小學類以下原卷七
  古者教學之法八歲而入小學以習六甲四方書數之藝至於成童而後授經儒者䆒極天地人神事物之理無所不通故其學有次第而後大成焉爾雅出於漢世正名命物講說者資之於是有訓詁之學文字之興隨世轉移務趨便省久後乃或亡其本三蒼之說始志字法而許慎作說文於是有偏傍之學五聲異律清濁相生而孫炎始作字音於是有音韻之學篆𨽻古文爲體各異秦漢以來學者務極其能於是有字書之學先儒之立學其初爲法未始不詳而明而後世猶或訛失故雖小學不可闕焉
  小學上共二十八部計三百卷
  爾雅三卷
  小爾雅一卷
  爾雅音訓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以孫炎郭璞二家音訓爲尚狭頗益增之
  爾雅正義十卷
  方言十三卷
  漢揚雄子雲撰晉郭璞注今世所傳文或繆缺與先儒所引時有差云
  釋名八卷
  辨雜名一卷
  謹按隋志韋昭有辨釋名一卷此雜字疑誤
  廣雅音一卷
  謹按永樂大典云宋志張揖廣雅音三卷崇文總目同
  博雅十卷
  義訓十卷
  經典釋文三十卷
  唐陸德明撰德明爲國子博士以先儒作經典音訓不列註傳全錄文頗乖詳略又南北異區音讀罕同乃集諸家之讀九經論語老莊爾雅者皆著其飜語以增損之
  五經文字三卷
  初張叅拜詔與儒官校正經典乃取漢蔡邕石經許慎說文吕忱字林陸德明釋文命孝亷生顔傳鈔撮疑互取定儒師部爲一百六十非緣經見者略而不集
  九經字様一卷
  唐翰林待詔唐元度撰開成中元度奉詔覆定太學石經字文以來補張參之闕更作九經字様爲七十六
  經典分毫正字一卷
  唐太學博士歐陽融撰辨正經典字文使不得相亂篇帙今闕全篇止春秋中帙餘篇悉亡
  說文二十卷
  說文字源一卷
  唐李騰集初李陽冰爲滑州節度使李勉篆新驛記賈耽鎮滑州見陽冰書歎其精絶因命陽冰姪騰集許慎說文目錄五百餘字刋于石以爲世法云
  說文觧字繫傳三十八卷
  徐鍇撰
  謹按徐鍇依前姜䖍之例宜有僞唐字鍇卒於圍城中未入宋也
  說文觧字韻譜十卷
  急就章一卷
  說文觧字十五卷
  徐鉉等校定
  玉篇三十卷
  像文玉篇二十卷
  唐釋慧力撰據顧野王之書裒益衆說皆標文示象
  玉篇觧疑三十卷
  道士謝利貞撰刪略野王之說以觧字文
  重修玉篇三十卷
  皇朝詔翰林學士陳彭年與史館校勘吳銳直賢院邱雍等重加刋定
  正俗音字四卷
  齊黄門侍郎顔之推正時俗文字之謬援諸書爲據凡五十五目
  干祿字書一卷
  字源偏傍小說三卷
  佩觽三卷
  小學下共二十九部計二百一十九卷以下原卷八
  唐廣韻五卷
  韻詮十五卷
  唐韻五卷
  韻海鑑源十六卷
  切韻十卷
  辨體補修加字切韻五卷
  切韻五卷
  雍熈廣韻一百卷
  大宋重脩廣韻五卷
  韻略五卷
  集韻十卷
  聲韻圖一卷
  評書一卷
  千字文一卷
  書品一卷
  書後品一卷
  書法要錄十卷
  書譜一卷
  書斷論三卷
  書指論一卷
  翰林禁經一卷
  書錄一卷
  蔡氏口訣一卷
  墨藪五卷
  古跡記一卷
  書隱法一卷
  筆勢圖一卷
  臨書關要一卷















  崇文總目卷二
<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崇文總目>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三
  宋 王堯臣等 撰
  正史類以下原卷九
  昔孔子删書上斷堯典下訖秦誓著爲百篇觀其堯舜之際君臣相與吁俞和諧於朝而天下治三代以下約束賞罰而民莫敢違考其典誥誓命之文純深簡質丁寕委曲爲體不同周衰史廢春秋所書尤謹宻矣非惟史有詳略抑由時君功德薄厚異世而殊文哉自司馬氏上採黃帝迄於漢武始成史記之一家由漢以來千有餘歲其君臣善惡之跡史氏詳焉雖其文質不同要其治亂興廢之本可以考焉
  共三十部計二千一百六十二卷
  史記一百三十卷
  史記八十七卷
  唐陳伯宣注因裴駰說有所未悉頗增損焉然多取司馬氏索隱以爲已說今篇殘缺
  史記音義十九卷
  史記索隱三十卷
  史記正義三十卷
  爲漢書學者此最精博
  謹按此註似不應在史記正義下今姑仍原本録之附識于此
  漢書一百卷
  漢書問答五卷
  唐沈遵行撰采諸儒爲漢書說者申釋其義有博聞之益然篇第頗差討求未獲闕劉傳以下諸篇
  後漢書九十卷志三十卷
  新校史記一百三十卷
  余靖等校正
  新校前漢書一百卷
  余靖等校正
  新校後漢書九十卷
  余靖等校正
  三史刋誤四十五卷
  皇朝張觀等校定初袐書丞余靖上言國子監所收史記漢書誤請行校正詔翰林學士張觀知制誥李淑宋祈與靖洎直講王洙于崇文院讎對靖等悉取三館諸本及先儒注觧訓傳六經小說字林說文之類數百家之書以相參校凡所是正增損數千言尤爲精備逾年而上之靖等又自録其讎校之說别爲刋誤四十五卷
  三國志六十五卷
  晉書一百三十卷
  晉書音義三卷
  宋書一百卷
  其書雖諸志失于限斷然有博洽多聞之益今世雖所傳文多舛失參補未獲趙倫之傳一卷今闕謝靈運傳文注訛駮
  齊書五十九卷
  梁書五十六卷
  陳書三十六卷
  後魏書一百三十卷
  齊天保中始詔収撰魏史收博采諸家舊文隨條甄舉綴屬後事成一代大典追叙魏先祖二十八帝下終孝静作十二紀九十二列傳十志析之凡一百三十篇而史有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論前後二表一啟然収謟于齊氏言魏室多所不平至隋開皇中勑魏澹更作魏史唐李延壽作北史並行于世與収史相亂因而卷第殊舛今所存僅九十餘篇
  後魏紀一卷
  魏澹撰初髙祖以魏收書褒貶失實平繪中興事叙事不倫詔澹别成魏史澹斷自道武下迄恭帝爲十二帝紀七十八列傳史論及例目録一篇合九十二篇退東魏孝靜帝稱傳矯正收繪之失收天子名則書太子名則諱澹諱皇帝名書太子自收諱太武獻文之弑使同善終天年澹顯書之以懲逆收書敵國皆曰死澹曰卒體裁簡正帝甚善之然世以收史爲主故澹書亡闕今𦆵紀一卷存
  後魏書天文志二卷
  唐張太素撰魏書凡百篇今悉散亡唯此二篇存焉
  北齊書四十九卷
  後周書五十卷
  隋書八十五卷志三十卷
  唐書一百三十卷
  唐韋述撰初吳兢撰唐史自創業訖于開元凡一百一十卷述因兢舊本更加筆削刋去酷吏傳爲紀志列傳一百一十二卷至德乾元以後史官于休烈又增肅宗紀二卷而史官令狐峘等復于紀志傳後隨篇增緝而不加卷帙今書一百三十卷其十六卷未詳撰人名氏
  唐書二百卷
  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編年類以下原卷十
  昔孔子之後繼以戰國諸侯交亂而史氏廢失䇿書所載紀次不完司馬遷始爲紀傳表志之體網羅千載馳騁其文其後史官悉用其法春秋之義書元最謹一時無事猶空書其首月以謂四時不具則不足成年所以上尊天紀下正人事自晉荀悅爲漢紀始復編年之體學徒稱之後世作者皆與正史並行云
  共三十八部計五百七十九卷
  前漢紀三十卷
  後漢紀三十卷
  漢春秋一百卷
  漢春秋問答一卷
  三十國春秋三十卷
  晉春秋略三十卷
  太清紀十卷
  梁王韶撰起太清元年盡六年初侯景破建鄴韶西奔江陵士人多問城内事韶不能人人爲說乃䟽爲一篇問者即示之元帝聞而取讀曰昔王韶之爲隆安記言晉末之亂離今亦可以爲太清記矣韶因爲之然其議論皆謝之矣又韶希帝旨撰述多非實錄
  魏典三十卷
  唐太常少卿元行冲撰起道武帝終宇文革命凡三十篇孝武入關則書東魏爲東帝並載两國事爲凡例微用編年之法文約事詳學者宗之行冲以族出于魏尅意論著引魏明帝時西栁谷瑞石有牛繼馬後之象舊史謂元帝本出牛氏行冲以爲非因言道武名犍繼晉受命此其應也特爲論載于篇
  三國典略三十卷
  唐汾州司户叅軍丘悅撰以關中鄴都江南爲三國起西魏終後周而東包魏北齊南總梁陳凡三十篇今卷第多遺自二十一以下卷闕
  五運録二十卷
  唐曹圭撰起三皇訖隋年世之略
  唐歴四十卷
  唐統紀一百卷
  古今通要四卷
  唐歴目録一卷
  通歴十卷
  通録六十五卷
  開皇紀三十卷
  鄭向撰
  唐朝年代記十卷
  正閏位歴三卷
  建元歴二卷
  古今年號録七卷
  嘉號録一卷
  元類一卷
  王氏五位圗三卷
  帝王歴數歌一卷
  歴代年號一卷
  两漢至唐年紀一卷
  古今年代歴一卷
  年歴圖八卷
  帝王興廢年代錄二卷
  帝王年代圖一卷
  古今類聚年號圖一卷
  年號歴一卷
  歴代王正運五運圖一卷
  年紀録一卷
  年號歴一卷
  歴代君臣圖三卷
  唐至五代紀年記二卷
  實録類以下原卷十一
  實錄起于唐世自髙祖至于武宗其後兵盗相交史不暇錄而賈緯始作補録十或得其二三五代之際尤多故矣天下乖隔號令並出傳記之事訛謬尤多幸而中國之君實録粗偹其盛衰善惡之跡較然而著者不可冺矣
  共三十三部計八百四十一卷
  唐髙祖實録二十卷
  正觀實録四十卷
  唐髙宗復修實録三十卷
  唐則天實録二十卷
  唐中宗實録二十卷
  太上皇實録十卷
  睿宗實録五卷
  明皇實録一百卷
  肅宗實録三十卷
  代宗實録四十卷
  建中實録十卷
  唐史館修撰沈既濟撰起大歴十四年德宗即位盡建中二年十月既濟罷史官之日自作五例所以異于常者舉終必見始善惡必評月必舉朔史官雖卑出入必書太子曰薨自謂辭雖不足而書法無隱云
  德宗實録五十卷
  順宗實録五卷
  憲宗實録四十卷
  敬宗實録十卷
  穆宗實録二十卷
  文宗實錄四十卷
  武宗實錄一卷
  謹按鄭樵通志云實録自出于當代崇文總目有唐實録十八部既謂唐實録得非出于唐人之手何須一一釋云唐人撰
  唐年補録六十五卷
  梁太宗實録三十卷
  後唐懿祖紀年録一卷
  後唐獻祖紀年録二卷
  後唐太祖紀年録十七卷
  後唐莊宗實録二十卷
  後唐明宗實録三十卷
  後唐廢帝實録十七卷
  後唐愍帝實録三卷
  晉髙祖實録三十卷
  晉少帝實録三十卷
  漢髙祖實録二十卷
  漢隱帝實録十五卷
  周太祖實録三十卷
  周世宗實録四十卷
  雜史類以下原卷十二
  周禮天子諸侯皆有史官晉之乘楚之檮杌考其紀事爲法不同至於衰周七國交侵各尊其主是非多異尋亦磨一作靡滅其存無幾若乃史官失職畏怯囬隱則㳺談處士亦必各記其說以伸所懐然自司馬遷之多聞當其作史記必上採帝繫世本旁及戰國荀卿所録以成其書則諸家之說可不偹存乎
  謹按鄭樵通志云崇文總目衆手爲之其間有两類極有條理古人不及後人無以復加也道書一類有九節九節相屬而無雜揉又雜史一類隋唐二志皆不成條理今觀崇文之作賢于二志逺矣此二類往往是一手所編惜乎當時不盡以其書屬之也
  雜史上共六十八部計六百七十一卷
  周書十卷
  越絶書十五卷
  子貢撰或曰子胥舊有内紀八外傳十七今文題闕舛載二十篇又載春申君疑後人竄定世或傳二十篇者非是
  謹按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云越絶書隋經籍志十六卷崇文總目十五卷希弁考其所以第一卷荆平王内傳至第十五卷篇叙外傳此十五卷也然第一卷有所謂越絶外傳本事一篇此其爲十六卷歟
  戰國䇿二十二卷
  戰國䇿八卷
  漢䕶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劉向録舊號或曰國䇿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或曰脩書向以戰國時㳺士輔所用之國爲之䇿謀宜爲戰國䇿凡十二國三十三篇繼春秋以後記楚漢之興總二百五十年事今篇卷亡闕第二至十三十一至三闕又有後漢髙誘註本二十卷今缺第一第五第十十一至二十止存八卷
  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曰戰國䇿崇文總目多闕至皇朝曽鞏校書訪之士大夫家其書始復完
  吳越春秋十卷
  呉越春秋傳十卷
  唐皇甫遵注初趙曄爲呉越春秋十卷其後有楊方者以曄所撰爲煩又刋削之爲五卷遵乃合二家之書考定而注之
  漢武故事五卷
  九州春秋九卷
  春秋後語十卷
  髙氏小史一百一十卷
  謹按黄伯思東觀餘論云崇文總目髙氏小史名峻一作崚
  南史八十卷
  北史一百卷
  謹按鄭樵通志云李延壽南北史崇文類于雜史非
  五代新說二卷
  建康實録二十卷
  金陵樞要一卷
  呉書實録三卷
  六朝採要十卷
  史雋十卷
  十三代史選五十卷
  隋平陳記一卷
  大業拾遺十卷
  大業略記三卷
  大業拾遺録一卷
  隋季革命記五卷
  劉氏行年記十卷
  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
  唐太宗勲史一卷
  貞觀政要十卷
  唐書偹闕記十卷
  明皇政録十卷
  明皇雜録二卷
  趙元撰
  天寳亂離西幸記一卷
  幸蜀記一卷
  開天傳信記一卷
  河洛春秋一卷
  安禄山事跡三卷
  邠志一卷
  大唐新語十三卷
  奉天記一卷
  徐岱撰
  德宗幸奉天録一卷
  崔光廷撰
  奉天録四卷
  興元聖功録三卷
  燕南記三卷
  唐故事稽疑十卷
  平蔡録一卷
  平淮西記一卷
  河南記一卷
  元和辨謗録三卷
  太和摧𠒋記一卷
  乙夘記一卷
  甘露記二卷
  開成紀事三卷
  開成承詔録二卷
  文武两朝獻替記三卷
  唐録備闕十五卷
  會昌伐叛記一卷
  貞陵遺事二卷
  續陵遺事一卷
  平剡録一卷
  東觀奏記三卷
  彭門紀亂三卷
  咸通觧圍録一卷
  唐録政要十二卷
  廣陵妖亂志三卷
  中朝故事三卷
  雲南事狀一卷
  金鑾宻記一卷
  會稽録一卷
  雜史下共三十四部計三百三十五卷以下原卷十三
  汴水滔天録一卷
  汴州記一卷
  梁太祖編遺録三十卷
  梁列傳十五卷
  後唐列傳三十卷
  莊宗召禍記一卷
  晉朝䧟蕃記四卷
  䧟蕃記四卷
  䧟虜記三卷
  周世宗征淮録一卷
  三朝革命録三卷
  入洛𥝠記十卷
  補國史六卷
  唐補記三卷
  史系二十卷
  唐朝綱領圖一卷
  唐聖運圖二卷
  國史補三卷
  逸史三卷
  闕史三卷
  功臣録三十卷
  後史補三卷
  賈緯備史六卷
  文行録五十卷
  續皇王寳運録十卷
  史略五卷
  十六國春秋略二卷
  十二國史四卷
  三史菁英三十卷
  晉史金穴抄十卷
  史通二十卷
  史例三十卷
  史通析微十卷
  正史雜論十卷
  僞史類以下原卷十四
  周室之季呉楚可謂强矣而仲尼修春秋書荆以狄之雖其屢進不過子爵所以抑黜僣亂而使後世知懼三代之𡚁也亂極于七雄並主漢之𡚁也亂極于三國魏晉之𡚁也亂極于永嘉以來隋唐之𡚁也亂極于五代一又有五代字之際天下分爲十三四而𥝠竊名號者七國及大宋受命王師四征其係纍負質請死不暇九服遂歸于有德歴考前世僣竊之邦雖一有甚字因時苟偷自强一方然卒歸于禍敗故録于篇以爲賊亂之戒云
  共二十七部計三百二十六卷
  華陽國志十五卷
  家王故事一卷
  呉越偹史十五卷
  前蜀王氏紀事二卷
  前蜀書四十卷
  僞蜀孟氏先主實録三十卷
  僞蜀孟氏後主實録八十卷
  淝上英雄小録二卷
  䢴溝要略九卷
  呉録二十卷
  呉將佐略一卷
  江南録十卷
  髙皇帝過江事實一卷
  湖湘髙氏故事二十卷
  閩中實録十卷
  閩王審知傳一卷
  後蜀孟氏紀事三卷
  南紀國圖一卷
  文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内舉人儀則一卷
  僞呉楊氏本紀六卷
  劉氏興亡論一卷
  坤儀令一卷
  廣政雜録三卷
  蜀桂堂編事二十卷
  戊申英政録一卷
  廣政雜記十五卷
  烈祖開基録十卷
  職官類以下原卷十五
  堯舜三代建官名數不同而周之六官偹矣然漢唐之興皆因秦隋官號而損益之足以致治興化由此而言在乎舉職勤事代公治物一而已至于車服印綬爵秩俸廪因時爲制著于有司一有焉字書曰無曠庻官又曰允釐百工夫百官象物奉職恭位此虞舜所以端拱無爲而化成天下可不重哉
  共三十四部計二百二卷
  漢官儀一卷
  蘇綽六條一卷
  官職訓一卷
  唐六典三十卷
  具官事跡七卷
  謹按直齋録書觧題云具員故事十卷崇文總目作具員事跡中興書目惟有七卷三卷闕
  集賢注記三卷
  御史䑓記十二卷
  御史䑓故事三卷
  唐年小録八卷
  元和百司舉要一卷
  官品纂要十卷
  鳯池録五卷
  相國事狀七卷
  翰林志五卷
  翰林舊規一卷
  文昌損益二卷
  職官該二卷
  唐循資格一卷
  唐天寳中修
  唐循資格一卷
  唐王涯撰
  梁循資格一卷
  職官要録三十卷
  史館故事録三十卷
  職官品服三十一卷
  續翰林志二卷
  次續翰林志二卷
  史館𢡟官志五卷
  職官要録抄三卷
  歴代官號十卷
  循資歴一卷
  叙官朝儀五卷
  翰林内志一卷
  唐宰輔圖二卷
  唐中書則例一卷
  百官考選勅格五卷
  儀注類以下原卷十六
  昔漢諸儒得古禮十七篇以爲儀禮而大射之篇獨曰儀盖射主于容升降揖讓不可以失記曰禮之末節有司掌之凡爲天下國家者莫不講乎三代之制其采章文物邦國之典存乎禮官秦漢以來世有損益至于車服禮器有司所記遺文故事凡可録者皆附于史官云共一十八部計一百十一卷
  正辭録三卷
  崇祀録二十卷
  諸州縣祭社稷儀一卷
  漢舊儀三卷
  漢官典職儀式選用一卷
  獨斷二卷
  大唐郊祀録十卷
  禮閣新儀三十卷
  唐𦵏王播儀一卷
  唐禮纂要六卷
  二儀實録一卷
  内外親族五服儀二卷
  書儀三卷
  裴𮎼撰
  謹按永樂大典註云𮎼元和太常少卿
  書儀二卷
  鄭餘慶撰
  家祭儀一卷
  徐閏撰
  家祭禮一卷
  孟詵撰
  寢堂時享儀一卷
  祠饗儀一卷
  祭録一卷
  家薦一卷
  孫氏仲享儀一卷
  書儀二卷
  杜有晉撰
  使範一卷
  掌禮儀注八卷
  梁南郊儀注一卷
  新定書儀二卷
  劉岳撰
  四季祭祀文一卷
  汾隂后土故事三卷
  鹵簿圖記二卷
  崇文總目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四
  宋 王堯臣等 撰
  刑法類以下原卷十七
  刑者聖人所以愛民之具也其禁𭧂止殺之意必本于至仁然而執挺刄刑人而不疑者審得其當也故法家之說務原人情極其真僞必使有司不得銖寸輕重出入則其爲書不得不偹歴世之治因時制法縁民之情損益不常故凡法令之要皆著于篇
  共五十一部計七百一十六卷
  律十一卷
  律䟽三十卷
  律音義一卷
  開寳刑統三十卷
  大中刑律統類十二卷
  顯德刑統二十卷
  江南刑律統類十卷
  唐令三十卷
  梁令三十卷
  開元格十卷
  開成詳定格十卷
  梁格十卷
  後唐長定格一卷
  新長定格三卷
  傍通開元格一卷
  唐開元格令科要一卷
  判格三卷
  式二十卷
  梁式二十卷
  式苑四卷
  太和格後勅四十卷
  大中刑法總要格後勅六十卷
  度支長行旨五卷
  雜勅三卷
  天成雜勅三卷
  天福編勅三十卷
  建𨺚編勅四卷
  儀制赦書徳音十卷
  景德農田勅五卷
  太平興國編勅十五卷
  諸路轉運司編敇三十卷
  大中祥符編敇二十卷
  諸路宣勅十二卷
  禮部考試進士勅一卷
  天聖編𠡠十二卷
  一司一務𠡠三十卷
  雜制𠡠三卷
  江南删定條三十卷
  唐律令事類四十卷
  刑法要録十卷
  律令手鑑二卷
  五刑纂經三卷
  法鑑八卷
  刑律總要十二卷
  僞呉删定格令五十卷
  疑獄集三卷
  金科易覧一卷
  謹按趙希弁郡齋讀書後志云崇文總目唐趙綽金科易覧一卷
  律鑑一卷
  法要一卷
  斷獄立成三卷
  外䑓秘要一卷
  地理類以下原卷十
  昔禹去水害定民居而别九州之名記之禹貢及周之興畫爲九畿而宅其中内建五等之封外撫四𮎰之表職方之述偹矣及其衰也諸侯並爭并吞削奪秦漢以來郡國州縣廢興治亂割裂分屬更易不常至于日月所照要𮎰附叛山川風俗五方不同行師用兵順民施政考于圖牒可以覧焉
  共八十三部計六百四十七卷
  山海經十八卷
  郭璞注
  按東觀餘論云崇文總目山海經侍中秀領校秀即劉歆也
  山海經圖十卷
  舒雅修
  山海經圖讃二卷
  神異經二卷
  十州記一卷
  水經四十卷
  襄陽耆舊傳三卷
  南越志七卷
  呉地記一卷
  職貢圖一卷
  青溪山記一卷
  三齊記一卷
  十道志十三卷
  皇華四達記十卷
  唐國要圖五卷
  諸道行程血脉圖一卷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天寳軍防録一卷
  西南偹邉録一卷
  𭶑戞斯朝貢圖一卷
  四夷朝貢録
  職貢圖三卷
  襄沔記三卷
  渚宫故事十卷
  投荒録一卷
  南方異物志一卷
  桂林風土記三卷
  北戸雜録三卷
  閩中記十卷
  雲南别録一卷
  南詔録一卷
  渤海國記三卷
  新羅國記一卷
  諸蕃行記一卷
  諸道山河地名要略九卷
  文括九州要略三卷
  蠻書十卷
  九江新舊録三卷
  玉笥山記一卷
  華陽風俗録一卷
  廬山雜記一卷
  元和國記圖一卷
  成都記五卷
  南行録一卷
  大唐國照圖一卷
  燉煌新録一卷
  于闐國行程記一卷
  晉安海物異名記二卷
  邕管雜記一卷
  太平寰宇記二百卷
  歴代宫殿名一百卷
  九域圖三卷
  華夷列國入貢圖二十卷
  景德會計録六卷
  青城山記一卷
  武夷山記一卷
  方輿記一百三十卷
  相州記一卷
  金陵地記一卷
  西域行記一卷
  十道記一卷
  郡國志十卷
  開元分野圖一卷
  雲南行記一卷
  兩京道里記二卷
  關中記一卷
  冀州圖二卷
  南朝宫苑記二卷
  歴代宫名一卷
  湘中記一卷
  豫章記三卷
  華山記一卷
  湘中山水記三卷
  茅山記一卷
  諸山記一卷
  三代地理志六卷
  洞庭譜一卷
  岳瀆福地圖一卷
  𤣥中記一卷
  平都山仙都觀記一卷
  新雜地理志九卷
  南嶽衡山記一卷
  雲南風俗記一卷
  氏族類以下原卷十九
  昔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命氏由之德之薄厚自堯舜夏商周之先皆同出于黄帝而姓氏不同其後世封爲諸侯者或以國爲姓至于公子公孫官邑諡族遂因而命氏其源流次叙帝系世本言之甚詳秦漢以來官邑諡族不自别而爲姓又無賜族之禮至于近世遷徙不常則其得姓之因與夫祖宗曲次人倫之記尤不可以不考焉
  共四十一部計一百一十三卷
  姓苑十卷
  唐皇室維城録一卷
  天潢源𣲖一卷
  唐偕日譜一卷
  元和縣主譜一卷
  皇孫郡王譜一卷
  蔣王惲家譜一卷
  李用休家譜一卷
  唐李文家譜一卷
  唐新定諸家譜録一卷
  國朝宰相甲族一卷
  姓林五卷
  百家類例一卷
  元和姓纂十卷
  系纂七卷
  姓氏韻略六卷
  王氏譜一卷
  竇氏家譜一卷
  呉郡陸氏宗系譜一卷
  玉牒行樓二卷
  姓苑略一卷
  類例三卷
  新定徐氏譜圖四卷
  姓氏雜録一卷
  周氏大宗血脉譜一卷
  編古命氏三卷
  姓源韻譜五卷
  劉氏大宗血脉一卷
  聖朝臣僚家譜一卷
  楊氏家譜一卷
  帝系圖一卷
  趙郡東祖李氏家譜一卷
  姓氏譜一卷
  姓史四卷
  唐氏譜略一卷
  唐書總記帝系三卷
  大唐宗室新譜一卷
  氏族譜一卷
  五姓徴氏二十卷
  唐氏譜略一卷
  尚書血脉一卷
  歲時類以下原卷二十
  傳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故堯舜南面而治考星之中以授人時秋成春作教民無失周禮六官亦因天地四時分其典職然則天時者聖人之所重也自夏有小正周公始作時訓日星氣節七十二候凡國家之政生民之業皆取則焉孔子曰吾不如老圃至于山翁野夫耕桑樹藝四時之說其可遺哉
  共十五部計四十二卷
  國朝時令一卷
  荆楚歳時記二卷
  孫氏千金月令三卷
  保生月録一卷
  金谷園記一卷
  時鑑新書五卷
  四時纂要五卷
  歲華紀麗二卷
  四時總要十二卷
  四時録四卷
  秦中歳時記一卷
  周書月令一卷
  月令小䟽二卷
  十二月纂要一卷
  齊人月令一卷
  傳記類以下原卷二十一
  古者史官其書有法大事書之策小事載之簡牘至于風俗之舊耆老所傳遺言逸行史不及書則傳記之說或有取焉然自六經之文諸家異學說或不同况乎幽人處士聞見各異或詳一時之所得或發史官之所諱叅求考質可以偹多聞焉
  傳記上共七十八部計三百七十卷
  穆天子傳六卷
  漢武帝列國洞𠖇記一卷
  謹按列國今本作别國
  列女傳十五卷
  謹按曽鞏序云崇文總目稱劉向列女傳十五篇曹大家注
  又按直齋書録觧題云隋唐志及崇文總目皆十五卷盖以七篇分爲上下并頌爲十五卷又按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云古列女傳八卷劉向撰又一卷莫知其爲誰續然亦載于崇文總目
  王子年拾遺記十卷
  廣軒轅本記三卷
  孔子系葉傳三卷
  髙士傳十卷
  正始名士傳二卷
  文士傳十卷
  謹按永樂大典云裴朏續文士傳十卷崇文總目闕
  閩中名士傳一卷
  臨川聖賢名跡傳三卷
  聖賢事跡十三卷
  髙僧傳十三卷
  續髙僧傳三十一卷
  同姓名傳一卷
  同姓名傳六卷
  歴代鴻名録八卷
  四公記一卷
  小名録五卷
  名賢姓氏相同録一卷
  陶𢎞景傳一卷
  陶潜傳一卷
  李宻傳三卷
  虬髯客傳一卷
  李靖行述一卷
  文正公事録一卷
  文正公故事三卷
  狄仁傑傳三卷
  遠祖越公行狀一卷
  張九齡事跡一卷
  髙氏外傳一卷
  郭公家傳八卷
  顔氏行狀二卷
  顔分傳二卷
  相國鄴侯家傳十卷
  叚公别傳二卷
  河東張氏家傳三卷
  尚書故實一卷
  謹按郡齋讀書志尚書故實一卷唐李綽編崇文目謂尚書即張延賞也綽紀延賞所談故又題曰尚書談録按其書稱嘉貞爲四世祖疑非延賞也新唐書藝文志亦云尚書即張延賞
  李德裕南行録一卷
  杜悰事跡一卷
  彭城公故事一卷
  栁玭訓序一卷
  魏公家傳三卷
  皇猷録一卷
  皇家親故事二卷
  國朝傳記三卷
  國朝舊事四十卷
  封襌故事五卷
  集說一卷
  景龍文館記十卷
  異域歸忠傳二卷
  晉武平呉記二卷
  傳載一卷
  成都理亂記八卷
  天祚永歸記一卷
  驚聼録一卷
  遣使録一卷
  武成王廟配享事跡三十卷
  北荒君長録三卷
  益州理亂記三卷
  平蜀記一卷
  西京雜記二卷
  西京新記五卷
  豫章古今誌三卷
  錦里耆舊傳十卷
  太原事跡十四卷
  成都府幕石幢録二卷
  潭州刺史大㕔壁記一卷
  蜀記三卷
  嵩山記一卷
  零陵録一卷
  杜陽雜編三卷
  甘澤謡一卷
  南楚新聞三卷
  呉興雜記七卷
  鄴城新記三卷
  西蕃會盟記三卷
  西戎記二卷
  傳記下共七十三部計四百七十六卷以下原卷二十二選舉志十卷
  謹按鄭樵通志云唐志以選舉志入職官類是崇文總目以選舉志入傳記非
  科第録十六卷
  唐顯慶登科記五卷
  唐登科記二卷
  重定科第録十卷
  諱行録一卷
  皇宋登科録一卷
  聖朝登科記三卷
  貢舉事跡二十卷
  重修登科記三卷
  江南登科記一卷
  文埸盛事一卷
  唐孝弟録十五卷
  孝弟録二十卷
  廣孝新書五十卷
  孝子拾遺七卷
  陸氏英賢徴記三卷
  呉湘事跡録一卷
  李渤事迹一卷
  賔佐記一卷
  常侍言旨一卷
  先公談録一卷
  嘉話録一卷
  輔弼名對四十卷
  玉泉子見聞真録五卷
  唐末見聞銘八卷
  封氏見聞記五卷
  王氏見聞集三卷
  次桞氏見聞一卷
  文宗朝偹問一卷
  金華子雜編三卷
  三楚新録三卷
  紀聞譚一卷
  朝野僉載二十卷
  皮氏見聞録十三卷
  符瑞圖十卷
  李氏朝陵記一卷
  瑞應圖十卷
  祥瑞録十卷
  許國公勤王録三卷
  符瑞故實一卷
  稽瑞一卷
  二十二國祥異記三卷
  湖湘靈怪實録二卷
  六賢圖讃一卷
  仙隱傳十卷
  江積八仙傳一卷
  江淮異人録三卷
  傳仙神宗行記一卷
  中台志十卷
  宰輔名鍳十卷
  翰林盛事一卷
  閫外春秋十卷
  漢書隱義十卷
  入洛記十卷
  王氏東南行記一卷
  南行記一卷
  王仁裕撰
  南行記一卷
  李昉撰
  蜀程記一卷
  峡程記一卷
  遊蜀記一卷
  張氏燕呉行記二卷
  譚賔録十卷
  玉堂閑話十卷
  北夣𤨏言三十卷
  芝田録一卷
  壺關録三卷
  桂苑叢談一卷
  三水小牘二卷
  太平雜編二卷
  松牕録一卷
  英雄録一卷
  國寳傳一卷
  玉璽正録一卷
  目録類以下原卷二十三
  謹按歐陽修集目録類叙釋闕
  共十九部計一百七十九卷
  符瑞圖目一卷
  樂府詩目録一卷
  文選著作人名目三卷
  十三代史目十卷
  十九代史目二卷
  文樞秘要録七卷
  四庫搜訪圖書目一卷
  開元四庫書目四十卷
  唐秘書目四卷
  集賢書目一卷
  唐列聖實録目五十卷
  後唐統類目一卷
  羣書麗𦸼目録五十卷
  呉氏西齋書目一卷
  河南東齋史目録三卷
  唐書叙例目録一卷
  新集書目一卷
  天下郡縣書一卷
  學士院雜撰目一卷
  謹按王應麟玉海云崇文目有目録十九部一百七十九卷始于符瑞圖目一卷終于學士院雜撰目一卷













  崇文總目卷四
<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崇文總目>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五
  宋 王尭臣等 撰
  儒家類以下原卷二十四
  仲尼之業垂之六經其道閎博君人治物百王之用㣲是無以為法故自孟軻揚雄荀况一作卿之徒又駕其説扶而大一作本之歴世諸子轉相祖述自名一家異端其言或破碎於大道然計其作者之意要之孔氏不殊焉共四十四部計三百二十卷
  晏子春秋十二卷
  晏子八篇今亡此書盖後人採嬰行事為之以為嬰撰則非也
  曽子二卷
  孟子十四卷
  趙岐注
  孟子七卷
  陸善經注善經唐人以軻書初為七篇因刪去趙岐章㫖與其注之繁重者復為七篇云
  續孟子二卷
  林慎思撰慎思以為孟子七篇非軻著書而弟子共記其言不能盡軻意因傳其説演而續之
  荀子二十卷
  荀卿子十二卷
  魯仲連子五卷
  賈子九卷
  漢賈誼傳本七十二篇劉向刪定為五十八篇隋唐皆九卷今别本或為十卷
  太𤣥經十卷
  揚子法言十三卷
  李軌注
  揚子法言十三卷
  栁宗元注
  説苑五卷
  漢劉向撰向成帝時典秘書採傳記百家之言掇其正辭美義可為勸戒者以類相從為説苑二十篇今存者五卷餘皆亡
  續説苑十卷
  唐劉貺撰以劉向著説苑二十篇時漢史未行故漢事頗缺貺因採其所遺亡凡十篇云
  新序十卷
  漢劉向撰成帝時典校秘書因採載戰國秦漢間事為三十卷上之其二十卷今亡
  鹽鐵論十卷
  潛夫論十卷
  中論六卷
  中説十卷
  帝範一卷
  青宫要記十卷
  臣軌二卷
  修身要覽十卷
  百行章一卷
  君臣政理論三卷
  聖典三卷
  伸䝉子三卷
  康教論一卷
  貞禮一卷
  元子二十卷
  理源二卷
  皇王大政論一卷
  鯫子一卷
  前朝君臣正論二十五卷
  資理論三卷
  本説十卷
  素履子一卷
  里訓十卷
  東筦子十卷
  儒門誡節忠經三卷
  中庸論一卷
  商子新書三卷
  李子正解十卷
  尹子五卷
  道家類以下原卷二十五
  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雖聖人南面之術不可易也至或不究其本棄去仁義而歸之自然以因循為用則儒者病之
  共三十六部計一百七十二卷
  鬻子一卷
  老子道徳經二卷
  河上公注
  道徳經二卷
  不著姓名
  老子道徳經二卷
  王弼注
  道徳經二卷
  唐明皇注
  道徳䟽六卷
  道徳經傳四卷
  唐陸希聲撰傳疏道徳二經義
  老子道徳經開題序訣義疏七卷
  道徳經廣聖義三十卷
  唐杜光庭撰以明皇注疏演其義
  道徳經疏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集河上公葛仙翁鄭思逺唐睿宗明皇諸家注序其自疏
  道徳經疏義節解上下各二卷
  偽蜀喬諷撰諷仕偽蜀為諫議大夫知制誥奉詔以唐明皇注疏杜光庭義綴其要附以己意解釋之
  老子道徳經譜二卷
  道士扶小明撰不詳何代人以道徳經章句略為義訓
  老子道徳經小解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注解道徳經義
  列子冲虛至徳真經八卷
  文子十一卷
  徐靈府注
  文子十二卷
  李暹注
  亢倉子三卷
  莊子十卷
  補注莊子十卷
  南華真經篇目義三卷
  鶡冠子三卷
  今書十五篇述三才變通古今治亂之道唐世嘗辯此書後出非古所謂鶡冠子者
  集注陰符經一卷
  自太公而下註傳尤多今集諸家之説合為一書若太公范蠡鬼谷子諸葛亮張良李筌李合李鑒李鋭楊晟凡十一家自淳風以下皆唐人又有傳曰者不詳何代人太公之書世逺不傳張良本傳不云著書二説疑後人假托云又有陰符經叙一卷不詳何代人叙集太公以後為陰符經註者凡六家并以惠光嗣等傳附之
  陰符經一卷
  陰符機一卷
  唐李靖撰以謂陰符者應機制變之書破演其説為陰符機又有勢滋及論合三篇
  陰符經太無傳一卷
  陰符經辨命論一卷
  唐張果傳或曰果於道藏得此傳不詳何代人所作因編次而正之今别為古字盖當時道書所得之本也
  驪山母傳陰符元義一卷
  陰符經要義一卷
  陰符經正義一卷
  唐韋洪撰
  黄帝陰符經辨命論一卷
  陰符經小解一卷
  𤣥解先生撰不詳何代人
  陰符天機經一卷
  唐李筌撰自號少室山逹觀子筌好神仙嘗於嵩山虎口巖石壁得黄石陰符本題云魏道士㓂謙之𫝊諸名山筌雖略抄記而未暁其義後入秦驪山逢老母傳授
  抱朴子内篇二十卷
  孫子十卷
  無能子三卷
  陰符九經元譚二卷
  法家類以下原卷二十六
  法家者流以法繩天下使一本於其術商君申韓之徒乃推而大之挾其説以干世主收取功名至其尊君抑臣辨職分輔禮制於王治不為無益然或狃細苛持深刻不可不察者也
  共六部計六十五卷
  管子十八卷
  劉向校
  管子一十九卷
  唐國子博士尹知章註按吳兢書目凡三十卷自存十九卷自形勢解篇而上十一卷亡又有管氏指略二卷唐杜佑撰采管氏章句之要為十篇云
  管氏指略二卷
  商子五卷
  慎子一卷
  謹按直齋書録解題云崇文總目言三十七篇
  韓子二十卷
  名家類
  名家者流所以辨覈名實流别等威使上下之分不相踰也仲尼有云必也正名乎言為政之大本不可不正者也
  共五部計一十卷
  尹文子二卷
  鄧析子一卷
  鄧析子戰國時人漢志二篇初析著書四篇劉歆有目有一篇凡五歆復校為二篇
  公孫龍子一卷
  人物志三卷
  廣人物志三卷
  墨家類
  墨家者流其言貴儉兼愛尊賢右鬼非命上同此墨家之所行也孟子之時墨與楊其道塞路軻以墨子之術儉而難遵兼愛而不知親疎故辭而闢之然其彊本嗇用之説有足取焉
  共二部計一十六卷
  墨子十五卷
  董子一卷
  縱横家類
  春秋之際王政不明而諸侯交亂談説之士出於其間各挾其術以干時君其因時適變當權事而制宜有足取焉
  一部三卷
  鬼谷子三卷
  [[#{{{1}}}|{{{1}}}]]
  雜家者流取儒墨名法合而兼之其言貫穿衆説無所不通然亦有補於治理不可廢焉
  共三十九部計四百二十二卷
  吕氏春秋三十六卷
  孔叢子七卷
  新語二卷
  淮南子二十一篇
  許慎注

  髙誘注
  仲長子昌言三卷
  漢仲長統撰按本傳統論説古今及時俗行事著論名昌言凡三十四篇十餘萬言隋唐書目十卷今所存十五篇分為三卷餘皆亡
  論衡三十卷
  傅子五卷
  晋傅休奕撰集史經治國之説評斷得失各為區例本傳載内外中篇凡四篇亡録合一百四十篇今亡一百一十七
  抱朴子外篇二十卷
  古今注三卷
  續古今注三卷
  古今善言二十卷
  金樓子一十卷
  子抄三十卷
  意林三卷
  劉子三卷
  理道集十卷
  帝王略論三卷
  理道要訣十卷
  十代興亡論十卷
  古今精義十五卷
  致理書十卷
  致書十卷
  牧宰政術二卷
  檢志三卷
  兩同書二卷
  唐羅隠撰采孔老二書著為内外十篇以老子修身之説為内孔子治世之道為外㑹其㫖而同元
  治亂集三卷
  子書要略一卷
  法語二十卷
  古今語要十二卷
  格言五卷
  帝道書十卷
  公侯正術十卷
  魯人初撰盖魯人名初不著其姓氏未詳何代人
  帝王㫖要一卷
  五書一卷
  正訓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按唐志有正訓二十卷辛徳源撰而此書云陸機撰又止十卷据隋以前書録皆無陸機正訓之目晋史機𫝊亦不言嘗有此書而徳源所著今世已亡疑是其遺書
  歴代紀要五十卷
  導言略三卷
  正性論一卷
  農家類
  農家者流衣食之本原也四民之業其次曰農稷播百穀勤勞天下功炳後世著見書史孟子聘列國陳王道未始不究耕桑之勤漢興劭農勉人為之著令今集樹藝之説庻取法焉
  共八部計二十四卷
  齊民要術十卷
  兆人本業三卷
  山居要術三卷
  大農孝經一卷
  農家切要一卷
  農子一卷
  淮南王蠶經三卷
  孫氏蠶書二卷
  小説類以下原卷二十七
  書曰狂夫之言聖人擇焉又曰詢於蒭蕘是小説之不可廢也古者懼下情之壅於上聞故每嵗孟春以木鐸徇於路採其風謡而觀之至於俚言巷語亦足取也今特列而存之
  小説上共七十部計二百八十八卷
  世説十卷
  謹按郡齋讀書志云唐藝文志劉義慶世説八卷劉孝標續十卷而崇文總目止載十卷當是孝標續義慶元本八卷通成十卷耳
  小説十卷
  辨疑誌三卷
  兩同書一卷
  乾𦠆子三卷
  演義十卷
  刋誤二卷
  炙轂雜録五卷
  忠烈圖一卷
  唐説纂四卷
  五經評判六卷
  芻蕘論三卷
  續論衡三十卷
  通論五卷
  本書三卷
  雜説六卷
  三教論一卷
  顔氏家訓七卷
  家範一卷
  開元御集誡子書一卷
  六誡一卷
  盧公範一卷
  誡子拾遺四卷
  家學要録二卷
  先賢誡子書二卷
  古今家誡一卷
  誡文書一卷
  正順孝經一卷
  孝感義聞録三卷
  家誡一卷
  談藪八卷
  中樞龜鑑一卷
  酉陽雜爼三十卷
  廬陵官下記二卷
  摭言十五卷
  盧言雜説一卷
  雲溪友議三卷
  劇談録二卷
  幽閒鼓吹一卷
  戎幕閒談一卷
  因話録二卷
  資暇録三卷
  玉溪編事三卷
  耳目記二卷
  鄭氏談綺一卷
  釋常談一卷
  初舉子一卷
  野人閒話五卷
  洛陽搢紳舊聞記五卷
  事始三卷
  續事始五卷
  馮鑑撰
  謹按新唐書藝文志劉睿續事始三卷崇文總目闕
  燕丹子三卷
  博物志十卷
  猗玕子一卷
  平泉山居草木記一卷
  通㣲子十物志一卷
  感應類從譜一卷
  感應經三卷
  化書六卷
  靈圖感應歌一卷
  造化權衡六卷
  前定録一卷
  定命録二卷
  報應録三卷
  廣前定録七卷
  儆戒録五卷
  竒應録三卷
  續定録一卷
  科名定分録七卷
  感定命録一卷






  崇文總目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六
  宋 王尭臣等 撰
  小説下共七十九部計二百九十卷以下原卷二十八
  神異經二卷
  述異記二卷
  續齊諧記三卷
  還寃志三卷
  元怪録十卷
  續元怪録十卷
  宣室志十卷
  嶺表録異三卷
  瀟湘録十卷
  異聞集十卷
  洽聞集一卷
  集異記三卷
  紀聞十卷
  異聞志三卷
  嶺南異物志一卷
  窮神秘苑十卷
  窮神記十卷
  通幽記三卷
  謹按永樂大典云新唐志陳邵通幽記一卷宋志一作三卷崇文總目闕
  獨異記十卷
  續卓異志一卷
  傳竒三卷
  大唐竒記十卷
  纂異記一卷
  周子良冥通録三卷
  補江總白猿傳一卷
  謹按郡齋讀書志云崇文目以為唐人惡歐陽詢者為之
  貫怪圖二卷
  通集録異二十卷
  湘湖神仙顯異二卷
  聞竒録三卷
  博異志三卷
  搜神總記十卷
  不著撰人名氏
  録異記十卷
  異僧記一卷
  離魂記一卷
  妖怪録五卷
  㝠洪録一卷
  稽神録十卷
  廣唐卓異記三卷
  洛中紀異十卷
  教坊記一卷
  開元平一卷
  八駿圖一卷
  古今刀劍録一卷
  古今鼎録一卷
  古鑑記一卷
  銅劍讃一卷
  欹器圖一卷
  異魚圖一卷
  竹譜一卷
  筍譜一卷
  竹經三卷
  茶記二卷
  煎茶水記一卷
  採茶録一卷
  茶譜一卷
  北苑茶録三卷
  花木録七卷
  花品一卷
  漆經三卷
  錢神論一卷
  錢譜一卷
  續錢譜一卷
  鑄錢故事一卷
  謹按鄭樵通志云貨泉之書農家類也崇文四庫並以貨泉為小説家
  海潮記一卷
  海潮論一卷
  海説㑹最三卷
  正元飲異三卷
  醉鄉日月三卷
  醉鄉小略五卷
  令圃芝蘭集一卷
  庭萱譜一卷
  笑林三卷
  何自然撰
  笑林三卷
  路氏撰
  㑹昌解頥四卷
  開顔集三卷
  武孝經一卷
  女孝經一卷
  忠經一卷
  酒孝經一卷
  兵家類以下原卷二十九
  周禮夏官司馬掌軍戎以九伐之法正邦國書之洪範八曰師易之繫辭取諸睽此兵之所由始也湯武之時勝以仁義春秋戰國出竒狃變其術無窮自田齊始著司馬之法漢興張韓之徒序次其書武帝之時楊僕又捃摭之謂之紀奏孝成命任宏乃以權謀形勢陰陽技巧析為四種繇是兵家之文既修列矣然而司馬之法本之禮讓後世莫行焉惟孫武之書法術大詳考今之列非特四種又雜以卜筮刑政之説存諸篇云
  共六十部計一百一十六卷
  司馬兵法三卷
  尉繚子五卷
  謹按鄭樵通志尉繚子兵書也班固以為諸子類寘於雜家隋唐因之至崇文目始入兵書類
  孫子一卷
  魏武帝注
  孫子一卷
  蕭古注
  孫子一卷
  陳皥注
  孫子一卷
  賈林注
  孫子二卷
  何延錫注
  吳子一卷
  六韜六卷
  黄石三略三卷
  真人水鑑十二卷
  軍謀前鑑十卷
  兵家正史九卷
  統軍臨轄秘䇿一卷
  裴子新令二卷
  新集兵書要訣三卷
  長慶人事軍律三卷
  行師類要七卷
  李筌青囊括一卷
  神機武略兵要望江南詞一卷
  太白隂經二卷
  清邊前要五十卷
  見管子十卷
  謹按此五字有脱訛無本可證
  韜珠秘訣十卷
  韜鈐秘録一部五卷
  謹按此條多出一部二字原本如此無本可證
  衛國公手記一卷
  鑒川漁子吟風詩一卷
  軍誡三卷
  决勝孤虚集一卷
  周易占兵一卷
  行軍月令一卷
  五行陣圖一卷
  戰勝歌一百首一卷
  諸葛亮兵機法五卷
  諸葛亮武侯十六䇿一卷
  軍軌兵鈐秘訣三卷
  神兵苑三卷
  兵論十卷
  六十甲子行軍法一卷
  兵機將略論十卷
  彭門玉帳一卷
  出軍秘略一卷
  㑹稽兵家術日月占一卷
  兵書萬勝訣二卷
  至徳元寳玉函經十卷
  契神經一卷
  兵書論語三卷
  統戎式鑑二卷
  握鑒方三卷
  定逺安邊䇿三卷
  白起神妙行兵法三卷
  六甲五行用軍法一卷
  要訣兵法立成歌一卷
  六甲攻城破敵法一卷
  馬前秘訣兵書一卷
  靈闗訣二卷
  預知歌一卷
  太乙厭𧟄法一卷
  太乙行軍六甲𧟄厭詩一卷
  類書類以下原卷三十
  謹按此類以下歐陽修集無叙釋
  類書上共四十六部計一千六百五十卷
  太平御覽一千卷
  太平廣記五百卷
  謹按鄭樵通志校讐略泛釋無義論一篇云古之編書但標類而己未嘗注解其著注者人之姓名耳盖經入經類何必更言經史入史類何必更言史但隨其凡目則其書自顯惟隋志於疑晦者則釋之無疑晦者則以類舉今崇文總目出新意每書之下必著説焉據標類自見何用更為之説且為之説也已自繁矣何用一一説焉至於無説者或後書與前書不殊者則强為之説使人意怠且太平廣記者乃太平御覽别出廣記一書専記異事奈何崇文之目所説不及此意但以謂博採羣書以類分門凡是類書皆可博採羣書以類分門不知御覽之與廣記又何異崇文所釋大概如此舉此一條可見其他 朱彛尊曰崇文總目當時撰定諸儒皆有論説凡一書大義為舉其綱法至善也其後若郡齋讀書志書録解題等編咸取法於此故雖書有亡失而後之學者覽其目録猶可想見全書之本末焉乃夾漈鄭氏謂崇文目每書之下必著説據標類自見何用更為之説使人意怠於是紹興中改定此書僅存六十六卷之目悉去論説書之散佚者學者遂無由知撰述之本㫖矣
  冊府元龜一千卷
  天和殿御覽四十卷
  彤管懿範七十卷
  修文殿御覽三百六十卷
  玉府新書三卷
  麟角一百二十卷
  北堂書抄一百七十三卷
  通典二百卷
  續通典二百卷
  㑹要四十卷
  㑹要四十卷
  唐㑹要一百卷
  㑹要三十卷
  集類一百卷
  集類略三十卷
  事鑑五十卷
  類林十卷
  唐書類苑二卷
  十九書語類十卷
  新修唐朝事類十卷
  羣書數類一卷
  九經類義二十卷
  藝文類聚一百卷
  初學記三十卷
  六帖三十卷
  王氏千門四十卷
  編珠五卷
  鹿門家抄九十卷
  備舉文言二十卷
  警年十卷
  詞圃十卷
  穿楊集四卷
  瀛類十卷
  𫎇求三卷
  續䝉求三卷
  唐䝉求三卷
  𫎇求二十卷
  系䝉求十卷
  羣書系䝉求三卷
  韻對十卷
  四庫韻對九十八卷
  類書下共五十一部計八百六十五卷以下原卷三十一資談六十一卷
  史海十卷
  學海二十卷
  應用類對十卷
  雕金集十卷
  王氏屬對十卷
  經史事對十卷
  修文海十七卷
  屬文寳海一百卷
  文鑑五卷
  戚苑十卷
  戚苑英華十卷
  内範要略十卷
  記室新書三十卷
  文華心鑑六卷
  玉英二卷
  經典正要三卷
  修文異名録十卷
  國朝類要十五卷
  諸子談論三卷
  語麗十卷
  白氏傳家記二十卷
  王論家要四卷
  錦繡谷五卷
  玉屑二卷
  廣要新書三卷
  琱玉集二十卷
  碎金抄十卷
  繡囊五卷
  儒林碎寳二卷
  羊頭山記十卷
  書列幽燭四十卷
  典要三卷
  軺車事類三卷
  春秋要類五卷
  春秋義鑑三十卷
  名字族十卷
  嵗時廣記一百二十卷
  謹按鄭樵通志云嵗時自一家書如嵗時廣記崇文總目不列於嵗時而列於類書何也
  累玉集十卷
  寳鑑絲綸二十卷
  要覽二卷
  童子洽聞一卷
  文選抄十二卷
  羣書解題八十卷
  門類解題十卷
  仙鳬羽翼三十卷
  青宫懿典十五卷
  翰苑七卷
  搢紳集二卷
  算術類以下原卷三十二
  共三十一部計七十九卷
  周髀算經二卷
  九章算術九卷
  九章算草九卷
  九章算經要略一卷
  五經算術二卷
  緝古算經一卷
  張立建算經三卷
  夏侯陽算經一卷
  海島算經一卷
  五曹算經五卷
  孫子算經一卷
  三問田算術一卷
  謝察㣲算經三卷
  新術五曹時要術三卷
  心機算術括一卷
  明徴算經三卷
  法算機要賦一卷
  増成𤣥一算經三卷
  一位算法二卷
  一位算法問答一卷
  算法秘訣一卷
  五曹乗除見一切例算法一卷
  龍爰算法二卷
  求一算法三卷
  得一算經七卷
  算術𤣥要一卷
  解注求一化零歌一卷
  算法三平化零歌一卷
  算口訣一卷
  潁陽書三篇
  數術記遺一卷
  藝術類以下原卷三十三
  共五十四部計九十八卷
  射經一卷
  王琚注
  射法一卷
  射口訣一卷
  射書十五卷
  射鑑九圖一卷
  射經四卷
  不著姓氏
  射記一卷
  九章射術三卷
  任權弓箭論一卷
  弓訣一卷
  射法指訣一卷
  九鑑射經一卷
  晝品録一卷
  唐畫斷三卷
  後畫品一卷
  梁朝畫目三卷
  畫評一卷
  不絶筆畫圖一卷
  益州名畫録三卷
  書品録一卷
  歴代名畫記十卷
  荆浩筆法記一卷
  碁訣一卷
  葛洪碁經一卷
  碁術要訣一卷
  奕碁經一卷
  金谷園九曲局譜一卷
  金谷園九局圖一卷
  碁圖義例一卷
  碁勢圖一卷
  碁勢一卷
  碁圖一卷
  投壺經一卷
  骰子選格三卷
  編金葉子格一卷
  新修採選格一卷
  新定編金葉子格一卷
  繫𫎇小葉子格一卷
  尋仙採選七卷
  小葉子例一卷
  樗蒲經采選七卷
  周穆王相馬經三卷
  辨飬良馬論一卷
  馬齒口訣一卷
  辨馬圖一卷
  醫馬經一卷
  馬經一卷
  相鶴經一卷
  東川白氏鷹經一卷
  鷹鷂五藏病源一卷
  論駞經一卷
  醫駞方一卷




  崇文總目卷六
<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崇文總目>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七
  宋 王尭臣等 撰
  醫書類
  醫書一共五十九部計一千二百七十二卷以下原卷三十四太平聖惠方一百卷
  神醫普救方一千卷
  黄帝八十一難經二卷
  難經䟽十三卷
  黄帝素問八卷
  全元起撰
  黄帝素問二十四卷
  開寳重定神農夲草二十一卷
  夲草二十卷
  新詳定夲草二十卷
  夲草二十卷
  夲草韻畧五卷
  夲草音義五卷
  夲草拾遺十卷
  四聲夲草四卷
  刪繁夲草五卷
  夲草性類一卷
  脉經十卷
  王叔和撰
  脉經十卷
  不著姓氏
  脉經一卷
  不著姓氏雜論脉症
  李勣脉經一卷
  黄帝脉訣一卷
  脉經訣録一卷
  黄氏脉訣一卷
  金鑑集歌一卷
  金寳鑑一卷
  脉經手訣一卷
  百㑹要訣脉經一卷
  鳯髓脉經機要一卷
  醫鑑一卷
  碎金脉訣一卷
  延齡至寳診脉定生死三部要訣一卷
  延靈寳抄一卷
  元門脉訣一卷
  太醫秘訣診脉候生死部一卷
  徐氏指下訣一卷
  脉訣二卷
  徐裔撰
  倉公訣死生秘要一卷
  新集脉色要訣一卷
  經要集一卷
  金匱指㣲訣一卷
  巢氏諸病源候論五十卷
  論證病源五卷
  法家論語一卷
  問醫療訣一卷
  病源手鑑一卷
  内䑓要術五卷
  五鑑論一卷
  醫顯微論一卷
  太元新論一卷
  集諸要方一卷
  金匱玉函要畧三卷
  藥性要録一卷
  金匱録五卷
  醫門秘録五卷
  今體治世集三卷
  萬病拾遺三卷
  伏氏醫苑一卷
  醫門簡要十卷
  新集病總要畧一卷
  
  醫書二共六十部計三百八十八卷以下原卷三十五
  太帝分藥格一卷
  藥性論四卷
  採藥論一卷
  制藥法論一卷
  金鑑方三卷
  乾寧晏先生制伏草石論六卷
  藥對二卷
  方書藥類三卷
  刪繁藥脉三脉
  新廣藥對三卷
  石藥異名要訣一卷
  藥總訣一卷
  醫門指要用藥立成訣一卷
  丹房鍳源三卷
  南源藥譜一卷
  神農食忌一卷
  藥林一卷
  新修榮衛養生用藥補瀉論十卷
  炮炙論三卷
  陳雷炮炙論三卷
  胡道洽方三卷
  正元集要廣利方五卷
  廣正集靈寳方一百卷
  太和濟要方五卷
  千金方三十卷
  千金髓方二十卷
  千金翼方三十卷
  𫝊信方二卷
  續𫝊信方十卷
  昇元廣濟方二卷
  韋氏集騐獨行方三卷
  崔行功纂要方十卷
  羣方秘要方三圖
  博濟安衆方二卷
  集諸要妙方一卷
  纂集韓待詔肘後方一卷
  兵部手集三卷
  嵩䑓集三卷
  鄭氏恵心方三卷
  劉涓子鬼遺方十卷
  謹按直齋書録解題云劉涓子神仙遺論十卷東蜀刺史李頔録按中興書目引崇文總目云宋龔慶宣撰劉涓子者晉末人於丹陽縣得鬼遺方一卷皆治癰疽之法慶宣得而次第之
  南行方十卷
  秘要藥方一卷
  王氏醫門集二十卷
  集騐方一卷
  千金秘要備急方一卷
  唐興集騐方五卷
  應騐方一卷
  新集應病通神方三卷
  普濟方五卷
  崔氏應騐方三卷
  鄭氏惠民方一卷
  箧中方三卷
  塞上方三卷
  梅崇獻方五卷
  延年秘録十卷
  延齡至寳方十卷
  備急方一卷
  刪繁要略方一卷
  備要簡急方一卷
  鄭氏纂秘要藥方二卷
  醫書三共五十二部計一百五十三卷以下原卷三十六外䑓備要四十卷
  外䑓要略十卷
  病源丸經一卷
  醫明要略一卷
  醫家要抄五卷
  通元經十卷
  醫門金寳鑑三卷
  耆婆八十四問一卷
  六十四問一卷
  問答病狀一卷
  問病録一卷
  百一問答方三卷
  黄帝五臟論一卷
  神農五臟論一卷
  五臟傍通明鑑圖一卷
  五臟榮衛論一卷
  五臟論一卷
  張仲景撰論
  黄庭五臟論七卷
  五臟論一卷
  裴進撰
  五臟金鑑論一卷
  大五臟論一卷
  小五臟論一卷
  五臟論應象一卷
  黄庭内景五臟六府圖一卷
  五臟類合賦一卷
  連方五臟論一卷
  五色傍通五臟圖一卷
  臟府通元賦一卷
  耆婆五臟論一卷
  五臟鑑元四卷
  五臟要訣一巻
  萬全方三卷
  别集玉壺備急大方一卷
  集諸纂騐方一卷
  雜藥方一卷
  楊太僕醫方一卷
  行要備急方一卷
  録騐備急諸方一卷
  諸家名方一卷
  走馬備要方一卷
  北京要術二卷
  巾箱集一卷
  川玉集一卷
  崔氏方三卷
  海山集騐方十卷
  秘要方一卷
  千金纂録二卷
  還元丹方一卷
  養性益夀備急方一卷
  仙人養性治身經三卷
  王氏秘方五卷
  集妙方三卷
  醫書四共六十五部計一百三十九卷以下原卷三十七劉涓子鬼論一卷
  元感𫝊屍論一卷
  骨蒸論一卷
  癰疽論一卷
  水氣論一卷
  風疾論一卷
  五勞論一卷
  夭夀性術論一卷
  新修鐘乳論一卷
  鐘乳論一卷
  脚氣論一卷
  三家脚氣論一卷
  清溪子消渴論
  鐡粉論一卷
  癰疽論三卷
  風論山眺經二卷
  張果先生傷寒論一卷
  發背論一卷
  僧知宣撰
  發背論十卷
  白岑撰
  龍樹眼論一卷
  新撰脚氣論三卷
  論三十六種風一卷
  青鳥子風論一卷
  傷寒論十巻
  楚人劉豹子眼一卷
  傷寒手鑑二卷
  嶺南脚氣論一卷
  傷寒正辨集一卷
  廣陵正師口齒論一卷
  口齒玉池論一卷
  咽㗋口齒方論一卷
  口齒論三卷
  中和先生撰
  張仲景口齒論一卷
  西京巢家水氣論一卷
  醫眼鍼方論一卷
  南仲四時攝養論一卷
  口齒論一卷
  邵英俊撰
  療口齒雜方一卷
  百中傷寒論三卷
  謹按鄭樵通志校讐略書有不應釋論云崇文總目問有見名知義者亦強為之釋如鄭景岫作南中四時攝生論其名自可見何用釋哉如陳昌允作百中傷寒論其名亦可見何必曰百中者取其必愈乎
  療腫論一卷
  養身食法三卷
  食性夲草十卷
  食療夲草三卷
  食醫心鑑三卷
  蕭家法饌三卷
  侍膳圖三卷
  江飱饌要一卷
  饌林五卷
  膳夫經手錄四卷
  嚴龜食法十卷
  産前後論一卷
  産後論一卷
  集産後十九論一卷
  家寳義囊一卷
  崔氏産鑑圖一卷
  産寳三卷
  子母秘録十卷
  楊氏産後乳集三卷
  何首烏傳一卷
  草木諸藥单方一卷
  脚氣方一卷
  賈相公備急单方一卷
  秦聞单方一卷
  单方一卷
  穆昌叙眼方一卷
  醫書五共六十五部計一百三十卷以下原卷三十八
  銅人俞穴鍼灸圖經三卷
  黄帝鍼經一卷
  黄帝岐伯論鍼灸要訣一卷
  新集明堂灸法三卷
  山眺鍼灸經一卷
  鍼經抄三卷
  公孫克鍼灸經一卷
  灸經十卷
  明堂論一卷
  謹按鄭樵通志云唐志别出明堂經脉一條而崇文總目合為醫書據明堂一類亦有数家以為一條已自踈矣况合於醫書而其類又不相附可乎
  金縢玉匱鍼經三卷
  元悟四神鍼法一卷
  扁鵲鍼傳一卷
  經食草木法一卷
  服食神秘方一卷
  神仙金匱服食方二卷
  新集方一卷
  李八百方一卷
  孟氏補養方三卷
  老子服食方一卷
  集錄古今服食導養方三卷
  通元秘要術三卷
  圃田通元秘術方三卷
  纂集秘要合煉神妙方五卷
  返魂丹方一卷
  通元秘録三卷
  嬰孩病源論一卷
  崔氏小兒論一卷
  嬰孺方十卷
  療小兒論一卷
  小兒方疳二十四候論一卷
  小兒管氣集三卷
  小兒方術論一卷
  孩孺明珠變蒸七方論一卷
  孩子脉訣論一卷
  小兒藥證一卷
  小兒秘録一卷
  仙人氷鑑圖訣一卷
  保童方一卷
  嬰孩論二卷
  童子秘訣三卷
  嬰兒雜方五卷
  粧䑓寳鑑集三卷
  粧䑓方一卷
  發焰録一卷
  修玉粉丹口訣一卷
  服雲母談一卷
  㐲火丹砂訣一卷
  謹按鄭樵通志云崇文總目既以外丹煅法為道家書矣又於醫書中見㐲火丹砂通元秘訣数條大抵爐火與服餌兩種向來道家醫家雜出
  葛仙公杏仁煎方一卷
  元明粉方一卷
  神枕方一卷
  神仙雲母粉方一卷
  吞字貼腫方一卷
  備纂療癰疽要訣一卷
  瘰癧方一卷
  徒都子膜子外氣方一卷
  名醫傳十卷
  靈方志一卷
  意醫紀歴一卷
  療黄經三卷
  療黄歌一卷
  相色經妙訣一卷
  靈竒壁奥三卷
  審的選要歌一卷
  審的眼藥歌三卷
  排玉集三卷












  崇文總目卷七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八
  宋 王尭臣等 撰
  卜筮類以下原卷三十九
  共六十部計一百一十四卷
  經三卷
  史蘓撰
  謹按郡齋讀書志云靈龜經一卷史蘓撰崇文目三卷
  齊人行兵天文龜眼玉鈐論三卷
  龜經一卷
  不著名氏述龜卜之法
  龜經一卷
  不著名氏述龜兆占五行
  龜經一卷
  不著名氏亦龜卜之法
  龜經髓訣二卷
  春秋龜䇿經一卷
  龜經要略二卷
  周易林一十八卷
  周易律厯一卷
  文王版詞一卷
  周易經類二卷
  周易八仙經一卷
  周易杜陵賁卜法一卷
  周易竅書三卷
  郭璞洞林一卷
  陶隠居林一卷
  易鑑三卷
  周易卜經一卷
  周易子夏十八章三卷
  周易子夏林占一卷
  周易論一卷
  周易天門子卜法二卷
  周易太清易經訣一卷
  周易繚繞詞一卷
  周易河圖術一卷
  陶隠居易髓三卷
  周易通神類一卷
  周易探𤣥九卷
  周易三備三卷
  周易中備雜機要一卷
  管公明隔山照一卷
  君平占卦法一卷
  周易靈禎述一卷
  諸家易林一卷
  周易林一卷
  周易飛㐲例二卷
  周易靈禎訣一卷
  周易飛燕穿闗林竅一卷
  周易鬼靈經一卷
  周易罔象𤣥珠五卷
  卜筮雜占卦一卷
  周易占法易髓三卷
  周易紇骨林三卷闕
  易法一卷
  周易備要一卷
  周易通禎釋例三卷
  周易斷卦夢江南一卷
  周易六神頌一卷
  周易火竅一卷
  周易六十四卦歌一卷
  周易指迷照膽訣二卷
  周易軌限筭一卷
  歴數緯文軌䇽一作䓆三卷
  謹按朱彞尊抄夲作䇽永樂大典作䓆宋藝文志有晷䇽筭經法三卷又有周易䓆蓂璇璣軌革口訣三卷
  軌限立成歴一卷
  靈棋經一卷
  士術一卷
  人倫寳鑑卜法一卷
  天文占書類以下原卷四十
  共五十一部計一百九十七卷
  荆州劉石甘巫占一卷
  天文録三十卷
  天文星經五卷
  乙巳占十卷
  古今通占鑑三十卷
  天文占一卷
  大象元文一卷
  乾坤秘奥七卷
  太白㑹運逆兆通代記圖一卷
  大唐開元占經三卷
  長厯筭五星所在宿度圖二卷
  天文大象賦一卷
  丹元子歩天歌一卷
  謹按東觀餘書云崇文總目占書類丹元子歩天歌此但記列星所在并其家數使人易識耳非占説也
  長短經天文篇一卷
  天文總論十二卷
  通元玉鑑頌一卷
  靈憲圖三卷
  徴應集三卷
  星書要畧六卷
  大象元機歌三卷
  妖瑞星圖一卷
  天機立馬占一卷
  天文鑑經要訣一卷
  元象應騐録二十卷
  天象圖一卷
  格子圖一卷
  大象厯一卷
  星經手集二卷
  二十八宿分野五星廵應占一卷
  括星詩一卷
  入象圖一卷
  推占龍母探珠詩一卷
  推占青霄玉鑑經一卷
  宿曜度分域名録一卷
  乾象秘訣一卷
  妖瑞星雜氣一卷
  大象垂萬列星圖三卷
  祥瑞圖一卷
  大霄論璧一卷
  占風九天元女經一卷
  定風占詩一卷
  氣象圖一卷
  天涯地角經一卷
  占風雲氣候日月星辰上下圖一卷
  乾象占一卷
  雲氣測𠉀賦一卷
  占𠉀雲雨賦一卷
  謹按宋史藝文志五行類雲雨賦一卷注云崇文總目有劉氏啟明占候雲雨書即此也
  景祐乾象新書三十卷
  謹按郡齋讀書後志云景祐乾象新書三卷崇文總目三十卷置之天文類
  厯數類以下原卷四十一
  共四十七部計二百二十九卷
  建隆應天厯六卷
  太平乾元厯九卷
  咸平儀天厯十六卷
  渾儀法要十卷
  畧例一卷
  開元大衍厯三十卷
  寳應五紀厯經二卷
  建中正元厯一卷
  長慶宣明厯三十四卷
  長慶宣明厯要略一卷
  宣明厯㨗超例要畧一卷
  景福崇元厯四十一卷
  天福調元厯二十卷
  廣順明元厯一卷
  顯徳欽天厯十五卷
  武成永昌厯三卷
  正象厯經一卷
  保大齊政厯十九卷
  大衍通元鑑新厯三卷
  萬分厯一卷
  新修厯經三卷
  大唐長厯一卷
  應寳厯經三卷
  枝元長厯一卷
  都利聿斯經二卷
  新修聿斯四門經一卷
  文殊菩薩所記宿曜經一卷
  七曜符天人元厯三卷
  曺公小厯一卷
  都利聿斯訣一卷
  聿斯鈔畧㫖一卷
  七曜伏天厯一卷
  符天九曜通元立成法二卷
  青蘿厯一卷
  青霄玉鑑三卷
  秤星經一卷
  符天行宫一卷
  難逃論一卷
  氣神經三卷
  七曜氣神厯代帝紀五卷
  氣神鈐厯一卷
  氣神随日用局圖一卷
  七神七曜一卷
  占課禽宿情性訣一卷
  七曜氣神歌訣一卷
  五行類
  五行上共四十二部計五百四卷以下原卷四十二
  乾坤寳典四百十七卷
  廣古今五行記三十卷
  樵子五行志五卷
  蓬瀛書三卷
  含文嘉三卷
  三鑑三卷
  黄帝朔書一卷
  月令圖一卷
  四民福禄論三卷
  年鑑一卷
  黄帝四序堪輿經一卷
  太史堪輿一卷
  太史堪輿厯一卷
  黄石公備氣三元神龜經一卷
  淮南王見機入宅經一卷
  隂陽二宅圖經一卷
  上象隂陽星圖一卷
  五符圖一卷
  天上九星修造吉㐫歌一卷
  隂陽二宅心鑑一卷
  隂陽實録一卷
  勝金厯要訣一卷
  隂陽二宅相占一卷
  隂陽二宅歌一卷
  濟家備急廣要録一卷
  龍紀聖異厯一卷
  廣濟隂陽百忌厯一卷
  天寳厯一卷
  唐七聖厯一卷
  五行家通國用圖録一卷
  明時要覽録一卷
  師曠擇日法一卷
  横推厯一卷
  選日擇要厯四卷
  選日隂陽月鑑一卷
  廣聖厯一卷
  白虎通五經訣一卷
  西天隂符紫㣲七政論一卷
  婚書一卷
  謹按鄭樵通志云婚書極多崇文只有一卷而已
  壇經一卷
  怪書一卷
  郯子占烏經二卷
  五行中共七十三部計一百八十五卷以下原卷四十三太一王佐秘珠一卷
  太一元鑑五卷
  太一金鑑式十卷
  天寳太一靈應式記五卷
  太一時紀隂陽二逓立成厯二卷
  日逰太一五子先出軍勝負七十二局一卷
  太一樞㑹賦一卷
  新修中樞秘頌太一明鑑五卷
  謹按永樂大典明鑑下有法字
  太一細行草二卷
  太一雜集筭草一卷
  太一集十卷
  太一新鑑一卷
  隂陽二遁太一一卷
  太一遁甲萬勝恃定主客立成訣一卷
  太一時記鈐一卷
  十神太一廵逰分野立成圖一卷
  太一隂陽二遁立成一卷
  新修時逰太一立成一卷
  太一陽九百六經一卷
  新修太一青虎甲寅經一卷
  太一飛烏十精厯一卷
  太一神樞長厯一卷
  太一歌五卷
  不著姓氏以太一為雜術
  太一歌一卷
  不著名氏以太一為歌詩
  太歌秘歌一卷
  不著名氏以太一事目為歌詩
  新修九宫一卷
  三元飛化九宫法一卷
  三元經一卷
  甲子太極導經一卷
  中祛惑遁甲經三卷
  遁甲十八局一卷
  隂陽二遁萬一訣四卷
  遁甲搜元經一卷
  遁甲符寳萬嵗經國厯一卷
  三元遁甲一卷
  遁甲元樞三卷
  天一遁甲隂局鈐圖一卷
  遁甲専征賦一卷
  天一遁甲兵機舉要歌一卷
  遁甲玉女返閉局法一卷
  元女遁甲秘訣一卷
  金匱經三卷
  神樞靈轄十卷
  連珠明鍳式經十卷
  綘囊經一卷
  六壬軍鍳式三卷
  元女青華經三卷
  六壬瓶記一卷
  玉帳經一卷
  推人鈞元法一卷
  三式参合立就厯三卷
  六壬括明林經一卷
  三𫝊四課鈐一卷
  六壬録六卷
  六壬鈐一卷
  五真䧏符六壬神武經一卷
  六壬元鑑一卷
  明鍳連珠起釋卦門課例法一卷
  六壬明鍳連珠歌一卷
  秘寳翠羽歌三卷
  六壬大玉帳歌十卷
  六壬心鍳歌三卷
  六壬六十四卦名一卷
  六壬軍帳賦一卷
  六壬戰勝歌一卷
  六壬啟䝉慕要一卷
  玉闗歌一歌
  六壬詩一卷
  景祐太一福應集要十卷
  景祐遁甲符應經三卷
  景祐六壬神定經十卷
  景祐三式目錄一卷
  謹按郡齋讀書志曰常陽經一卷崇文目題曰黄帝式用盖六壬占卜術也
  五行下共五十部計一百四十五卷以下原卷四十四
  乾坤寳典𦵏書三十卷
  大唐地理政經十卷
  五音地理經十五卷
  𦵏範三卷
  地理三寳經九卷
  地理六壬六甲八仙經八卷
  五婚合諸家風水地理一卷
  推𦵏呼厯一卷
  五音山前訣一卷
  照幽記一卷
  周易枯骨經一卷
  周易括地林一卷
  金婁地鑑一卷
  地鑑三卷
  老子地鑑訣秘術三卷
  三命訣三卷
  考平三命訣一卷
  六壬鑑經三卷
  人元秘術三卷
  推計命禄厄運詩一百首一卷
  三命通元論三卷
  推太嵗行年吉㐫厄一卷
  竹論經三卷
  五行九中歌一卷
  穆䕶詞一卷
  三命大行年入局韜鈐三卷
  司馬先生三十六禽歌一卷
  五命珞琭賦一卷
  風石三命一卷
  洪範碎金訓字一卷
  行年五鬼轉運九宫法一卷
  新集禄命書一卷
  禄命人元經二卷
  相書七卷
  人論龜鑑三卷
  孤市子卿相法三卷
  麻子經一卷
  肉眼通神論三卷
  月波洞中記一卷
  元靈子相法一卷
  顯光師相法一卷
  相禄歌一卷
  元靈子相法一卷
  桞隨風占氣色歌一卷
  一十七家集衆相書一卷
  占氣色要訣圖一卷
  袁天綱要訣三卷
  六神相押字法一卷
  相笏經一卷
  陳混掌撰
  黄帝神光經一卷
  相笏經三卷
  不著撰人名氏
  占燈經一卷
  謹按郡齋讀書後志占燈法一卷李淳風撰崇文總目有之
  夢書四卷
  夢雋一卷
  淮南子術一卷







  崇文總目卷八
<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崇文總目>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九
  宋 王堯臣等 撰
  道書類
  道書一共五十五部計一百四卷以下原卷四十五
  天黄内文一卷
  太上黄庭内景玉經一卷
  黄庭外景經一卷
  記天皇氏至帝嚳受道得仙事
  黄庭外景玉注訣一卷
  謹按東觀餘論云崇文總目黄庭經此特梁丘子注耳 東觀餘論又一條云張萬福唐人有傳總目云不詳何代人按束觀餘論此條所稱張萬福者其次第在黄庭經一條之下今遍檢此本無之姑附於此
  天語隱洞章玉訣一卷
  天真皇人經一卷
  天尊禁戒妙經一卷
  太上回元九道飛行羽經一卷
  太元真一本除經一卷
  太上老君枕中保生秘宻經一卷
  天真皇人九仙經一卷
  謹按郡齋讀書志天真皇人九仙經一卷天皇人為黄帝説一行羅公逺葉法静注論水火龍虎造金丹之術崇文書也
  太上洞元靈寳部經一卷
  新歌註道徳經一卷
  上清青要紫書金根衆經一卷
  九域經六卷
  太上黄素經一卷
  元都律編八卷
  老君家令一卷
  赤松子誡一卷
  太上洞元靈寳謁真序一卷
  大道感應論三卷
  幽傳福夀論一卷
  一切道書音義序一卷
  無上秘要一卷
  真壇刋誤論一卷
  二十八宿下降真形圖一卷
  太上金闕三洞八景隂陽仙班朝㑹圗五卷
  三真㫖要玉訣一卷
  三洞奉道科誡三卷
  元都九章明科一卷
  醮人神法一卷
  太上洞靈寳長府之府九幽玉匱明貞科一卷上清太上元録一卷
  元始靈寳五帝醮祭召真玉訣一卷
  告元圖一卷
  五等朝儀一卷
  三洞修道儀一卷
  修黄籙齋儀一卷
  安鎮城邑宫闕醮儀一卷
  醮靈官位儀一卷
  太上黄籙齋壇真文玉訣儀一卷
  天經醮儀一卷
  醮南辰北斗儀一卷
  醮文一卷
  許真君修九幽立成儀一卷
  醮章奏儀十八卷
  道門常朝禮懴文一卷
  洞元靈官五嶽名山朝儀經一卷
  太上靈寳度人消災禮懴文一卷
  入静儀一卷
  歩虚洞章一卷
  謹按東觀餘論云步虚洞章總目云不詳何代人修静東晉道士隱廬山
  昇元洞虚章一卷
  靈寶步虚詞一卷
  新修㫖要三卷
  評刋誤論三卷
  道書二共五十部計二百八十六卷以下原卷四十六
  真誥十卷
  登真隱訣六十卷
  上清中訣三卷
  靈臺秘寳符書一卷
  玉清虚無經一卷
  五公子問無虚道經一卷
  十三虚無經一卷
  仙傳拾遺四十卷
  演正一炁化圖二卷
  長生正義元門大論二十八卷
  三教解紛論十五卷
  三洞瓊綱三卷
  總仙記一百三十卷
  長生坐隅障五卷
  老子指歸十三卷
  襲古書三卷
  靈信經㫖一卷
  神仙可學論一卷
  坐忘論二卷
  葛仙翁序一卷
  謹按東觀餘論云崇文總目葛仙翁序葛洪此恐是葛𤣥
  龍虎篇一卷
  大道清曠論一卷
  真綱論一卷
  明真辨偽論一卷
  凈土論一卷
  重真記一卷
  元貞子三卷
  學道登真論二卷
  道生旨一卷
  元珠龜鑑三卷
  心目論一卷
  左慈真人助相規戒一卷
  神異書三卷
  大道形神論一卷
  正一論一卷
  道體論一卷
  莊子通真論三卷
  保真養生論一卷
  修行㫖要三卷
  元綱論三卷
  謹按東觀餘論云崇文總目元綱論此前已有所謂真綱論即此盖避諱改之
  復郭化論一卷
  神仙可學論一卷
  輔正除非論一卷
  契真刋謬論一卷
  優劣論一卷
  辨方正惑論一卷
  辨疑論一卷
  靈寳脩真論一卷
  元中子三卷
  嶽瀆福地圖一卷
  道書三共五十八部計八十一卷以下原卷四十七
  太上老君中黄妙經一卷
  太上元通真經三卷
  太洞真經一卷
  黄元經一卷
  天皇經一卷
  靈寳内觀經一卷
  三一帝君經一卷
  中黄經一卷
  金房内經一卷
  紫陽論碧經三卷
  謹按郡齋讀書志紫陽金碧經二卷崇文目有三卷今逸其一
  保神經一卷
  保聖長生經三卷
  靈陽經一卷
  神仙服食五炁真經一卷
  五厨經一卷
  養生適元經一卷
  風露仙經一卷
  養生經一卷
  胎息定觀經一卷
  定觀經訣一卷
  攝生經一卷
  長生攝養仙經一卷
  黄庭五臟圖一卷
  老子黄庭内視圖一卷
  黄庭内景圖一卷
  黄庭外景圖一卷
  老君道徳經存想圖一卷
  黄庭經訣一卷
  五帝雜修行圖一卷
  黄庭五臟導引圖一卷
  六氣導引圖一卷
  四氣攝生圖一卷
  貞一子保秘訣一卷
  三洞上清貞元子集錄一卷
  唐司馬承祥修生養訣一卷
  唐孫思邈氣訣一卷
  煙蘿子服内元氣訣一卷
  證道胎息服氣絶粒長生訣一卷
  唐張果氣訣一卷
  養生服氣訣一卷
  調元氣訣一卷
  調三元氣訣一卷
  太和貞氣訣一卷
  太上貞君告王母服氣胎息令氣通訣一卷
  中山玉匱神氣訣一卷
  太元先生炁訣一卷
  服内元氣訣一卷
  氣經新舊服法三卷
  唐真人氣訣一卷
  内指通真訣三卷
  老子五禽六氣訣六卷
  沈真人服氣長生秘訣八卷
  修養氣經一卷
  王老咽氣經一卷
  服氣口訣一卷
  真氣銘一卷
  服氣經二卷
  神仙抱一法一卷
  調氣養生録一卷
  道書四共八十三部計九十八卷以下原卷四十八
  太上天帝青童大君傳一卷
  大道存神五臟論一卷
  内真通明歌一卷
  神氣養形論秘訣一卷
  九真秘訣一卷
  修真延秘集一卷
  無上元道絶粒訣一卷
  神氣養形論一卷
  胎息訣一卷
  不著名氏述五臟容受之數圖
  胎息訣一卷
  不著名氏集諸家存神之法
  達磨胎息訣一卷
  玉皇聖胎神用訣一卷
  胎息指要一卷
  貞元胎息訣一卷
  修真胎息歌一卷
  胎息元妙一卷
  黄帝玉房秘訣
  黄帝玉櫃訣一卷
  神仙宻授三一訣一卷
  元珠新鑑詩一卷
  叅同異心鑑一卷
  修真延秘集三卷
  煙蘿子内真通方訣一卷
  玉真人隂丹訣一卷
  内真妙用訣三卷
  大道形神論一卷
  金液頌一卷
  金液中還秘訣一卷
  真人十二時修神神丹歌一卷
  隂丹經一卷
  出生入死法一卷
  胎息精微論三卷
  胎息訣六卷
  不著名氏集諸胎息之法
  養生要錄一卷
  逍遥秘論一卷
  元珠歌一卷
  攝生纂要錄一卷
  了一歌一卷
  太一真人因命歌一卷
  薛君口訣一卷
  長生秘訣一卷
  新修攝生秘㫖一卷
  神仙秘訣三論三卷
  易元子一卷
  道樞一卷
  保生纂要一卷
  攝生月令一卷
  著生論一卷
  隂真君五精論一卷
  形神可固論一卷
  養生延命錄一卷
  四氣攝生錄一卷
  攝生錄三卷
  攝生纂錄一卷
  養生自慎訣一卷
  大道静神論一卷
  攝養服食禁忌一卷
  傳命寳銘一卷
  修真府元洞幽訣一卷
  遵成壁忌訣一卷
  脩行要訣一卷
  頥神論一卷
  停厨丸方一卷
  至言一卷
  谷神賦一卷
  谷神妙訣三卷
  服餌仙方一卷
  茅君静中吟一卷
  谷神記一卷
  指元篇一卷
  混谷頥生錄二卷
  孫思邈枕中記一卷
  軒轅黄帝導引法一卷
  按摩要法一卷
  羅浮山石壁記一卷
  繕生養性法一卷
  九真中經二卷
  老子心鑑一卷
  繕生集畧一卷
  道書五共五十八部計八十四卷以下原卷四十九
  太丹黄帝隂符經一卷
  隂符太丹經一卷
  隂符經元義一卷
  玉清内書二卷
  黄帝九鼎神丹經訣十卷
  老君八純元鼎經一卷
  太上真君石室秘訣服食還丹騐法一卷
  龍虎上經金丹訣一卷
  三皇經三卷
  五金髓經一卷
  日月混元經一卷
  龍虎上經金碧潛通訣三卷
  還丹金術黄老經一卷
  太洞鍊真寳經修服丹砂妙訣一卷
  太清石壁記三卷
  隂陽統畧周易叅同契三卷
  叅同契太易志圖一卷
  張處撰
  參同契太易志圖一卷
  重元子注
  參同契太易二十四氣修煉大丹圖一卷
  參同契太易丹書一卷
  太易丹書一卷
  太易隂陽備訣手鑑圖一卷
  丹華經一卷
  太洞鍊真寳經一卷
  五相類一卷
  太丹記一卷
  太丹九轉歌訣一卷
  指黄芽成大還丹歌三十首一卷
  中還丹糝製術一卷
  金虎元君訣一卷
  還金丹訣三卷
  土兌訣三卷
  龍虎丹一卷
  五金龍虎歌一卷
  龍虎太丹訣一卷
  爐鼎要妙粉圖經一卷
  金液丹秘訣一卷
  金木萬靈訣一卷
  靈砂聖石玉露丹訣一卷
  剛子丹訣一卷
  不著名氏集諸家
  剛子丹訣一卷
  張道陵撰
  五金龍虎歌一卷
  元君肘後方三卷
  大還丹金虎白龍論一卷
  秦鑑語一卷
  蓬壺集三卷
  草衣子還丹契秘圖一卷
  還金篇一卷
  㸃假騐真一卷
  大丹歌一卷
  張果進服丹砂訣一卷
  七返靈砂歌一卷
  金丹賦一卷
  青霞子龍虎金液還丹通元論一卷
  太一真人五行重元論一卷
  日月元樞一卷
  道書六共五十五部計四十七卷以下原卷五十
  中元論一卷
  神仙金汋經三卷
  燒煉秘訣一卷
  元君傳道傳心訣一卷
  道術指歸望江南一卷
  金石相數篇一卷
  金液歌一卷
  證太丹訣一卷
  隂君金木火丹論一卷
  修丹砂狀一卷
  宻州金丹大還丹口訣一卷
  葛仙翁歌訣一卷
  靈砂受氣用藥訣一卷
  龍虎丹訣一卷
  龍虎丹訣别名一卷
  金陵子龍虎還丹訣二卷
  通幽訣一卷
  雜丹訣一卷
  李真人還丹歌一卷
  金精石液訣一卷
  諸家丹訣一卷
  上清真秘訣一卷
  注金丹訣一卷
  還金丹訣三卷
  金丹真訣一卷
  金液丹秘訣一卷
  金液指掌論一卷
  得一歌一卷
  龍虎通元訣一卷
  道術藥經絡歌一卷
  大藥秘盟了議口訣一卷
  五經雜訣二卷
  王君立制丹砂訣一卷
  茅魏真人詩一卷
  訟求五行圖一卷
  大丹至論一卷
  修真立騐抄并圖一卷
  九轉真訣一卷
  羅公逺記一卷
  真儀總鑑三卷
  龍虎亂日篇一卷
  靈砂受氣用藥訣一卷
  大丹龜鑑一卷
  太白山十練聖石神妙經二十一轉訣一卷
  麻姑歌一首
  孤剛子粉圓四卷
  唐朝鍊大丹感應頌一卷
  龍虎大還丹訣一卷
  陶真人金丹訣一卷
  神丹經訣十卷
  金水萬靈訣一卷
  魏伯陽感應訣一卷
  龍虎還丹通元要訣二卷
  明真證道論一卷
  懸解錄一卷












  崇文總目卷九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十
  宋 王堯臣等 撰
  道書七共五十一部計八十一卷以下原卷五十一
  四家要訣一卷
  龍虎金液還通元論一卷
  陶真人金丹訣三卷
  真元妙道經一卷
  修身立騐一卷
  服龍虎丹訣一卷
  還元丹論一卷
  金液丹訣一卷
  青霞子寳藏論一卷
  元珠歌逍遥歌内指黄芽歌一卷
  金碧要㫖一卷
  金液神丹經三卷
  金液神氣經十卷
  金華玉女經一卷
  蓬萊山東西竈還丹經一卷
  金石真宰通微論一卷
  金液還丹龍虎歌一卷
  水簾洞大還丹賦一卷
  道書口訣秘法一卷
  還陽先生鈆黄芽傳一卷
  金液三魂法一卷
  太清論石硫黄經一卷
  金石還丹術一卷
  金石靈臺記一卷
  巨勝歌一卷
  學道神仙藥方一卷
  雲母論二卷
  服雲母粉療患方一卷
  蓬萊山草藥還丹訣一卷
  太清真人鍊雲母訣二卷
  靈寳神仙玉芝瑞草圖二卷
  太上靈寳芝品一卷
  芝草黄精經一卷
  神仙芝草圖二卷
  靈寳服食五芝品經一卷
  延夀靈芝瑞圖一卷
  白雲仙人靈草歌一卷
  金石藥方一卷
  太清諸石變化神仙方集要一卷
  丹房鑑源三卷
  藥枕方一卷
  神仙得道靈藥經一卷
  峨嵋山神異記三卷
  太清經藥方一卷
  仙翁煉石訣一卷
  伏藥經三卷
  石藥爾雅一卷
  養生神仙方三卷
  洞靈仙方一卷
  仙芽根方一卷
  黒髪酒方一卷
  煉三十六水石法一卷
  達靈經一卷
  菊潭法一卷
  小黄消丹應候訣一卷
  九靈指元篇一卷
  道書八共五十五部計八十五卷以下原卷五十二
  墨子枕中記二卷
  女青神律十卷
  老子六甲秘符妙録一卷
  修六丁八史用事紏法一卷
  九天元女六甲將軍手訣一卷
  六丁通應玉女真錄手訣一卷
  祭六丁神法一卷
  老子六甲秘符妙錄一卷
  靈飛六甲左右内名玉符一卷
  天蓬神呪一卷
  太上北帝天蓬壇塲印圖一卷
  五嶽真形圖文一卷
  靈寳五嶽真形圖一卷
  八卦仙人秘訣一卷
  黄帝八卦真形圖一卷
  太神左仙翁説法符經一卷
  太上洞黄靈寳元始五方赤書自然真文經一卷太清起章一卷
  太上習仙經契符錄一卷
  太上北帝靈文一卷
  金書玉劵一卷
  太上洞元靈寳投簡符文要訣一卷
  太上靈寳䕶身符錄一卷
  太清洞真紫蘭北壁真文一卷
  太上禳解災厄吉兆玉篆一卷
  太上玉真章訣三卷
  太上靈寳吞服真文玉字一卷
  太上靈寳洞元大道無極自真一五稱符經二卷天乙太乙日月星辰二十八宿行藏記一卷
  北帝三僃經三卷
  罔象成名圖一卷
  北帝神呪經十卷
  三尸經一卷
  孫真人長生延夀經一卷
  北帝靈文三卷
  延夀赤書一卷
  天神經一卷
  太上北帝治病道法一卷
  髙上紫虚法籙二卷
  上清洞真瓊宫五帝靈飛六甲内文三卷
  北帝元樞内章一卷
  泰乾秘要三卷
  九微心戒一卷
  三五思神圖一卷
  山栖要錄一卷
  守庚申服藥法一卷
  青崖子神仙金銀論一卷
  掌訣圖一卷
  太上三五禁氣步罡法一卷
  太上靈寳飛行三界妙經一卷
  太上洞真飛行羽經一卷
  太上靈書三魂七魄經一卷
  嘯㫖一卷
  問天老厯一卷
  金柯四時色氣元機歌一卷
  道書九共六十部計一百六卷以下原卷五十三
  翊聖保徳真君傳三卷
  老子内傳三卷
  老子出塞記一卷
  老子開天記一卷
  皇天原太上老君現迹記一卷
  尹喜東行記一卷
  議化胡經狀一卷
  樓觀内傳二卷
  列仙傳二卷
  謹按直齋書錄解題曰崇文總目作二卷七十二人
  續神仙傳三卷
  神仙内傳一卷
  神仙傳畧一卷
  晉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内傳一卷
  賓仙傳一卷
  疑仙傳一卷
  道教記一卷
  厯代帝王崇道記一卷
  神仙纂要錄一卷
  真教元符三卷
  墉城集仙籙十卷
  洞仙傳九卷
  真系傳一卷
  道經降代傳授年載記一卷
  成都山望仙宫十真記一卷
  八仙圖一卷
  玉清虚真人内傳一卷
  茅山新小記一卷
  茅三君内傳一卷
  元洲上卿蘇君記一卷
  周義山内傳一卷
  南嶽魏夫人内傳一卷
  劉真人内傳一卷
  蘇耽傳一卷
  裴元人傳一卷
  許邁傳一卷
  劉善慶傳一卷
  許遜修行傳一卷
  馬隂二君内傳一卷
  葉君善傳二卷
  謫仙崔少元傳二卷
  東極真人傳一卷
  瞿童述一卷
  潘尊師傳一卷
  洪崖先生傳一卷
  吴大師内傳一卷
  胡慧超傳一卷
  鍊師傳一卷
  平都山仙都觀記一卷
  神光寺聖迹記一卷
  南嶽小錄一卷
  元始上真記一卷
  寧州通真觀主宿真形圖賛一卷
  聖記賦一卷
  山水穴實圖一卷
  二十四化記三卷
  正一真二十四治圖一卷
  元化圖一卷
  福地記一卷
  混元圖十卷
  紫庭秘訣一卷
  釋書類
  釋書上共五十七部計三百三十六卷以下原卷五十四注般若波羅宻多心經一卷
  般若波羅宻多心經疏一卷
  楞嚴經十卷
  首楞嚴經疏六卷
  譯義金剛波若波羅宻經賛誦一卷
  圓覺經疏六卷
  金剛經口訣義一卷
  金剛經報應記三卷
  金剛經訣一卷
  六祖大師金剛大義訣二卷
  佛説垂湼槃畧説教戒經一卷
  起言論二卷
  壇經一卷
  佛説一乗究竟佛心成經一卷
  佛説三停厨法經一卷
  佛説未曽有因縁經二卷
  佛説法句經一卷
  釋摩訶衍論五卷
  起信論二卷
  起信論鈔三卷
  僧肇論二卷
  勸修破迷論一卷
  辨正論八卷
  大乗百法明門論疏二卷
  金砂論一卷
  福田論一卷
  寳藏論一卷
  景徳傳燈錄三十卷
  法苑珠林一百卷
  釋迦氏譜畧一卷
  釋氏六帖十四卷
  真門聖胄集五卷
  藏經音義隨函三十卷
  大藏經音四卷
  内典序記集十卷
  通惑决疑錄一卷
  請禱集十卷
  内典編要十卷
  僧史畧三卷
  釋氏䝉求五卷
  法門名義集一卷
  廣法門名義三卷
  渾混子三卷
  寒山子詩七卷
  髙僧纂要五卷
  法喜集二卷
  看經讃一卷
  釋華嚴㳺澓偈一卷
  惟勁禪師讃誦一卷
  感通賦一卷
  相傳雜語一卷
  裴脩拾遺問一卷
  參元語錄十卷
  七科義狀一卷
  𤣥聖蘧廬一卷
  釋書中共五十四部計八十九卷以下原卷五十五
  天台止觀一卷
  華嚴法界門一卷
  中觀論三十六門勢疏一卷
  禪源諸銓集二卷
  統畧静住子净行法門一卷
  漳州羅漢和尚法要三卷
  明道宗論一卷
  祖堂集一卷
  入漸通真議一卷
  雲居和尚元化實錄一卷
  元中語錄三卷
  大唐國師小錄要集一卷
  顯宗集一卷
  圓覺道塲修證儀十八卷
  大雲和尚法要一卷
  無止秘宻小錄五卷
  一宿覺傳一卷
  達摩血脉一卷
  竹林集一卷
  見道訟一卷
  行道難歌一卷
  永嘉一宿覺禪宗集一卷
  法眼禪師集一卷
  禪宗理性偈一卷
  遺聖集一卷
  偈宗秘論十卷
  菩提心記一卷
  楞迦山主小參錄一卷
  石頭和尚參同契一卷
  忠國師語一卷
  東平大師黙論一卷
  天台國師百㑹語要一卷
  龎居士歌一卷
  紫陵語一卷
  僧齊寳禪要三卷
  百文廣語一卷
  無住和尚説法記二卷
  棲賢法儁一卷
  龍濟和尚語要一卷
  荷澤禪師微訣一卷
  大乗入道坐禪次第要論一卷
  慧海大師入道要門論一卷
  浄本和尚語論一卷
  積元集一卷
  禪關入門一卷
  雍熈禪頌三卷
  法眼真讃一卷
  仰仙辨宗論一卷
  禪門法師傳五卷
  六祖傳一卷
  傅大志王傳語一卷
  相傳雜語要一卷
  徳山集一卷
  謹按東觀餘論云崇文總目徳山集徳山不詳何人徳山在朗州盖宣鑒禪師乃唐僖宗朝人此云不知何人疎繆如此
  净慧偈頌一卷
  釋書下共二十七部計二百二卷以下原卷五十六
  廬山集十卷
  比邱尼傳四卷
  洪明集十卷
  廣洪明集三十卷
  開皇三寳錄十四卷
  寳林傳十四卷
  清道塲百錄一卷
  法顯傳一卷
  西域求法髙傳一卷
  真覺大師傳一卷
  髙僧嬾殘傳一卷
  僧法别傳三卷
  往生浄土傳五卷
  六祖法寳記一卷
  金陵塔寺記三十六卷
  舎利塔記一卷
  瑞象厯年記一卷
  華嚴經纂靈記五卷
  前代國王修行記五十卷
  迦葉祖裔記一卷
  攝山栖霞寺記一卷
  竺道生法師十四科元賛義一卷
  潤文官錄一卷
  釋門要錄五卷
  僧伽行狀一卷
  妙香丸子法一卷














  崇文總目卷十
<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崇文總目>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十一
  宋 王堯臣等 撰
  總集類
  總集上共七十三部計二千六百三十九卷以下原卷五十七兩朝贊文一卷
  明良集五百卷
  楚辭十七卷
  文館詞林彈事四卷
  文選三十卷
  吕延濟注
  文選六十卷
  唐李善注
  謹按東觀餘論云文選李善注在五臣前崇文總目云因五臣而自為注非是
  東漢文類三十卷
  唐登科文選五十卷
  上清文苑四十卷
  文苑英華一千卷
  文粹五十卷
  蜀國文英集八卷
  名臣雜文二卷
  雜碑文六卷
  正元制勅書奏一卷
  元和制集十卷
  唐舊制編錄六卷
  咸通後麻制一卷
  王言㑹最五卷
  唐徳音錄三十卷
  擬狀注制一卷
  東壁出言三卷
  批答一卷
  雜制詔集二十一卷
  宣底八卷
  玉堂遺範三十卷
  兩制珠璣二卷
  制集三卷
  麻藁集三卷
  長興制集四卷
  顯徳制集一卷
  李慎儀集二十卷
  内制雜編十卷
  雜麻制十五卷
  雜書詔一卷
  奏議集二十卷
  唐名臣奏七卷
  諫書八十卷
  唐諫諍集十卷
  大唐直臣諫奏七卷
  奏議駁論一卷
  羽書三卷
  續羽書六卷
  總戎集十卷
  縱横集二十卷
  止戈書五十卷
  王紹顔軍書十卷
  論苑十卷
  元和制䇿三卷
  古今類聚䇿苑十四卷
  五子䇿林十卷
  禮部䇿十卷
  薛氏賦集九卷
  唐吴英雋賦集七十卷
  賦苑二百卷
  賦選五卷
  靈仙集賦二卷
  諸家甲賦一卷
  典麗賦集六十四卷
  雜賦一卷
  廣類賦二十五卷
  類史賦集一卷
  分史衡鑑十卷
  掌記畧十五卷
  新掌記畧五卷
  續掌記畧一卷
  管記苑十卷
  唐初表草一卷
  類表五十卷
  咸通初表奏集一卷
  雜表疏一卷
  分門文集十卷
  代耕心鑑甲乙判一卷
  總集下共七十四部計四百十卷以下原卷五十八
  續古今詩苑英華集十卷
  珠英學士集五卷
  樂府集十卷
  正聲集三卷
  續正聲集五卷
  南薫集三卷
  篋中集一卷
  起予集五卷
  才調集十卷
  麗文集五卷
  麗則集五卷
  河嶽英靈集一卷
  唐詩類選二十卷
  元白三州唱和詩一卷
  中興間氣集二卷
  丹陽集一卷
  極𤣥集一卷
  極𤣥律詩例一卷
  又𤣥集一卷
  江南續又𤣥集十卷
  擬𤣥類集十卷
  風集十卷
  垂風集十卷
  搜玉集一卷
  竒章集四卷
  連璧詩集三十二卷
  詩纂三卷
  資吟集五卷
  臨沂子觀光集三卷
  廖氏家集一卷
  國風總類五十卷
  雜詩一卷
  騷雅菁英三卷
  中書省試題詠詩一卷
  謹按東觀餘論云崇文總目中書省試題詠詩若集中純載詩即不可謂之詩筆按今本無筆字
  名賢絶句詩一卷
  名公攅錦集十二卷
  前輩咏題詩二卷
  僃遺綴英二十卷
  雜題詩一卷
  雜詩一卷
  雜編類詩二十卷
  李涉詩一卷
  五僧詩一卷
  十哲僧詩一卷
  玉臺新咏十卷
  玉臺後集十卷
  瑶池新咏二卷
  抒情集二卷
  本事詩一卷
  續本事詩二卷
  王右軍蘭亭詩集一卷
  燕歌行一卷
  道林寺詩二卷
  集賢院詩二卷
  虎邱寺題真娘墓詩一卷
  謝亭詩一卷
  諸朝彦過顧况宅賦一卷
  宜陽錄六卷
  留題恵山詩一卷
  九華山錄一卷
  道塗雜題詩一卷
  李昉唱和詩一卷
  廬山遊覽集二十卷
  新安累政詩二卷
  漢上題襟集十卷
  斷金集一卷
  元和繼和集一卷
  劉白唱和集一卷
  松陵集十卷
  浙東聫句集二卷
  西崑酬和集二卷
  翰林酬和集一卷
  應制賞花集十卷
  瑞花詩賦一卷
  别集類
  别集一共九十九部計一千一百三十六卷以下原卷五十九董仲舒集一卷
  蔡邕文集五卷
  陳琳文集九卷
  嵇康集十卷
  阮步兵集十卷
  劉琨集十卷
  陸雲集八卷
  陶潜集十卷
  孔稚珪集十卷
  王融文集七卷
  謝元暉文集十卷
  江淹集十卷
  沈約集九卷
  吴均集十卷
  徐陵文集二卷
  唐太宗集一卷
  武后訓記雜載十卷
  許恭宗集十卷
  謹按敬字改為恭宋人避翼祖諱也
  東臯子集二卷
  王勃文集三十卷
  王勃雕蟲集一卷
  盈川集二十卷
  盧照隣集十卷
  幽憂子三卷
  駱賓王集十卷
  陳拾遺集十卷
  任希古文集十卷
  崔融表集四卷
  宋之問集十卷
  沈佺期集十卷
  張九齡集二十卷
  吴筠集五卷
  符載文集十四卷
  元子文編十卷
  王維文集十卷
  蕭頴士文集十卷
  李華集二十卷
  鮑防集五卷
  賈至文集十卷
  李翰林别集十卷
  杜甫集二十卷
  岑參集十卷
  髙適文集十卷
  常相文集三十卷
  楊炎文集一卷
  梁蕭文集二十卷
  歐陽詹集十卷
  毘陵集二十卷
  吕温集十卷
  權文公集五十卷
  馮宿文集一卷
  韓愈集四十卷
  栁子厚集三十卷
  白氏文集七十卷
  舒元輿文一卷
  李觀文集三卷
  李翺文集十卷
  穆員集九卷
  孫逖文集二十卷
  皇甫湜文集一卷
  㑹昌一品集二十卷
  姑臧集五卷
  樊川集二十卷
  李甘文一卷
  栁冕文集一卷
  丹陽集一卷
  謹按東觀餘論云丹陽集已見總集此重出按崇文總日各門中疑於重出者尚多因無别本不敢定其為重出惟此條是黄伯思已經糾正者自此以外則未敢遽為刪併爾附識於此
  沈亞之集九卷
  南卓文集一卷
  劉三復文集一卷
  文泉子十卷
  孫子文纂四十卷
  孫郃文集四十卷
  孫氏小集三卷
  楊蘷集五卷
  楊蘷冗書十卷
  楊蘷冗餘集一卷
  程晏集七卷
  握蘭集三卷
  金荃集十卷
  顧况文集十九卷
  皮日休文集十卷
  胥臺集七卷
  江東後集十卷
  笠澤叢書三卷
  羅隱集二十卷
  吴越掌記集三卷
  苕川總載集十卷
  鳳䇿聫華三卷
  皮日休文藪十卷
  集遺具錄十卷
  孫樵經緯集三卷
  劉綺莊集十卷
  張元安文集三卷
  鄭凖渚宫文集一卷
  王秉集五卷
  仰説文集十卷
  别集二共一百一十三部計一千四百六十四卷以下原卷六十政從文集三卷
  段全緯文集五卷
  歐陽衮文集三卷
  毛欽一文集三卷
  施肩吾集十卷
  齊蘷集二卷
  劉軻文一卷
  鄭氏貽孫集四卷
  李善夷集一卷
  譚正大文集一卷
  張友正雜編一卷
  陳黯文集三卷
  鄭賓文集十卷
  陸鸞文一卷
  秣陵子文集一卷
  東平小集三卷
  景臺編十卷
  寧蘇集五卷
  張安石涪江集一卷
  沈堯文集五卷
  羅衮集三卷
  袁浩文集一卷
  露居子十卷
  投知小錄三卷
  鄭畋文集五卷
  陸扆集七卷
  樂安公徳文集五卷
  邱光庭文集三卷
  陳陶文錄十卷
  一鳴集三十卷
  鳳鳴集三卷
  賈緯文集三十卷
  崔拙文集二卷
  梁震文集一卷
  珠林集四卷
  一飛集一卷
  屠龍集五卷
  紫閣集十一卷
  金門集十卷
  白沙集十卷
  李氏應厯小集十卷
  李松雜文一卷
  續草堂集十卷
  演論集五十卷
  酈炎集一卷
  謹按東觀餘論云酈炎集當在前
  王仁裕乗軺集五卷
  鞏湖編玩三卷
  薛廷珪文集一卷
  遊藝集五十卷
  王溥文集二十卷
  趙上交文集二十卷
  范質文集三十卷
  薛居正集三十卷
  髙錫集一卷
  端揆集四十五卷
  竇儼文集五十卷
  陶榖文集十卷
  扈載文集二十卷
  鰲山集一卷
  王氏文集二十卷
  李至集四十卷
  小畜集三十卷
  東觀集十卷
  文懿集三十卷
  宋白文集一百卷
  盧植曲肱集六卷
  西垣集四十卷
  种隱君小集二卷
  河東先生集十五卷
  徐鉉文集二十卷
  張泊集五十卷
  李昉集五十卷
  朱昂文集三十卷
  劉夤文集一卷
  李瑩文集十卷
  鞠氏文集二十卷
  武夷集二十卷
  册府應言十卷
  杜光庭集三十卷
  浣花集二十卷
  王超洋源集二卷
  要録十卷
  簪履編十卷
  龍吟集三卷
  長樂集一卷
  游恭文集一卷
  小東里集三卷
  廣東里集四十卷
  湯文圭登龍集十卷
  周延禧百一集二十卷
  聱書十卷
  解聱書十五卷
  李煜集十卷
  李煜集畧十卷
  宋齊邱集四卷
  芸閣集十卷
  斐文集五卷
  盛文幹梅頂集五卷
  孟拱辰文集三卷
  孫晟文集五卷
  徐鍇集十卷
  潘舍人集三十卷
  僧彚征集七卷
  孫開物文集十六卷
  遺榮集三卷
  張琳文集十卷
  徐杲集八卷
  東堂集三卷
  張琛文集三卷
  宗巖文集一卷
  嘉善集五十卷









  崇文總目卷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十二
  宋 王堯臣等 撰
  别集三共七十六部計三百二卷以下原卷六十一
  劉琨詩集十卷
  鮑昭集一卷
  劉孝威詩一卷
  陳後主集十卷
  李翰林集二十卷
  鮑防襟感詩一卷
  杜工部小集六卷
  髙適詩一卷
  李嘉祐詩一卷
  姚合詩一卷
  馬戴詩一卷
  王昌齡詩一卷cq=21
  孟浩然詩三卷
  韋應物詩十卷
  王建詩二卷
  錢起詩一卷
  李端詩三卷
  韓翃詩五卷
  司空曙詩二卷
  武元衡詩一卷
  元稹長慶集十卷
  孟郊詩五卷
  張籍詩七卷
  玉川子詩一卷
  劉賓客集外詩三卷
  劉商詩集十卷
  楊巨源詩一卷
  任翻詩一卷
  朱慶餘詩一卷
  王涯詩一卷
  渭南集三卷
  李郢詩一卷
  李義山詩三卷
  劉徳仁詩一卷
  百篇集一卷
  戴叔倫詩一卷
  李頻詩一卷
  李羣玉詩三卷
  李羣玉後集五卷
  丁夘集三卷
  賈島小集三卷
  賈島集十卷
  元英先生詩集十卷
  皮日休詩一卷
  陸龜䝉詩十卷
  髙駢詩一卷
  朱朴詩四卷
  李洞詩一卷
  行朝詩一卷
  鄭谷雲臺編三卷
  鄭谷宜陽外集一卷
  津陽門詩一卷
  髙蟾詩一卷
  詩集五卷
  張祜詩一卷
  于武陵詩一卷
  薛逢詩十卷
  薛能詩十卷
  清塞詩集一卷
  僧尚顔詩一卷
  僧自牧詩十卷
  僧無願詩一卷
  僧處黙詩一卷
  虚中詩一卷
  僧修陸詩一卷
  僧智暹詩一卷
  禪月詩三十卷
  僧康白詩集十卷
  僧子蘭詩一卷
  詠劉子詩一卷
  白蓮集十卷
  僧應之詩一卷
  碧雲集一卷
  白蓮外編十卷
  天台山道士主父杲詩一卷
  李季蘭詩一卷
  别集四共一百一十八部計三百五十一卷以下原卷六十二李嶠雜詠詩十二卷
  趙氏編年詩二卷
  追昔遊詩三卷
  禇載詠詩三卷
  汪遵詠史詩一卷
  周曇詠史詩八卷
  曹唐大遊仙詩一卷
  曹唐小遊仙詩一卷
  擬諷諫集五卷
  謝磻隱雜感詩二卷
  紀遇詩七卷
  金陵古跡詩四卷
  頥山錄詩一卷
  韶程詩一卷
  盧綸集十八卷
  李山甫詩一卷
  羅鄴詩一卷
  省題詩一卷
  春山百韻詩一卷
  項斯詩一卷
  羅浩源詩一卷
  周賀詩一卷
  薛瑩洞庭詩集一卷
  朱灣詩集四卷
  鄭渥詩一卷
  譚蔵用詩一卷
  曹鄴詩一卷
  雍陶詩一卷
  張碧謌行集二卷
  趙搏歌詩二卷
  周朴詩二卷
  朱景元詩一卷
  李逺詩集一卷
  申唐詩三卷
  劉希夷詩集四卷
  聶夷中詩二卷
  陳光詩一卷
  韓琮詩一卷
  王徳輿詩一卷
  曹松詩三卷
  王駕詩集六卷
  劉駕詩一卷
  張喬詩集一卷
  崔塗詩一卷
  潛陽雜題詩三卷
  王轂詩集三卷
  裴説詩二卷
  張為詩一卷
  韋謁詩一卷
  盧延讓詩一卷
  雍裕之詩一卷
  孟庭詩一卷
  桂香詩一卷
  邱光庭詩一卷
  嚴郾詩二卷
  耿湋集二卷
  翁承贊詩一卷
  劉史詩一卷
  劉威詩集一卷
  戎昱詩五卷
  鄭雲叟詩集三卷
  張蠙詩一卷
  吴仁壁詩一卷
  盧綸詩集十卷
  姚合詩一卷
  杜荀鶴詩集一卷
  政餘集五卷
  韓偓詩一卷
  甲乙集十卷
  韋莊幽居雜編一卷
  别集五共四十二部計二百二卷以下原卷六十三
  稽聖賦一卷
  哀江南賦一卷
  王道珪注
  哀江南賦一卷
  張廷秀注
  海潮賦一卷
  通屈賦一卷
  大統賦二卷
  大統賦六卷
  愍征賦一卷
  大隱賦一卷
  弔梁郊賦一卷
  敬賦十卷
  江都宫賦一卷
  魯史分門屬類賦二卷
  懐秦賦一卷
  大紀賦一卷
  沃焦山賦一卷
  謝壁賦一卷
  李徳裕賦二卷
  玉溪生賦一卷
  王翃賦一卷
  宋言賦一卷
  宋鄴賦集三卷
  賈嵩賦二卷
  薛逢賦集四卷
  李山甫賦三卷
  謝觀賦八卷
  蔣凝賦三卷
  公乗億賦集十二卷
  林嵩賦一卷
  顧雲賦一卷
  陳汴賦一卷
  陸龜𫎇賦六卷
  羅隱賦一卷
  桑維翰賦二卷
  樂朋龜賦一卷
  探龍集一卷
  徐寅賦一卷
  體物集一卷
  倪曙賦一卷
  獲藁三卷
  邱旭賦一卷
  江翰林賦集三卷
  丹臺集三卷
  髙輦詩一卷
  張味道詩一卷
  邱光業詩一卷
  馮道詩十卷
  孫光憲橘齋集二卷
  彰武閒吟一卷
  趙晟金山詩一卷
  王操詩一卷
  錢昭度詩集一卷
  䇿名集一卷
  邱旭詩一卷
  沈彬詩二卷
  錢希白甲乙集一卷
  張翼詩一卷
  孟諸集二十卷
  江南李主詩一卷
  倪明碁詩一卷
  章震詩十卷
  冥搜集二十卷
  孫魴詩三卷
  廖凝詩七卷
  馮延已集一卷
  李建勲詩二卷
  李叔文詩一卷
  郭鵬詩一卷
  江為詩集一卷
  李明詩集五卷
  鄉黨斐然集五卷
  鍾山公集二十卷
  劉昭禹詩一卷
  廖邈詩二卷
  蔡融詩二卷
  廖圖詩二卷
  浣花集二十卷
  蔡琨詩五卷
  詠髙士詩一卷
  章曷石詩一卷
  周汾詩三卷
  莊南傑歌詩一卷
  孫該詩二卷
  于濆古風詩一卷
  韋鼎詩集一卷
  王振詩一卷
  衛單詩一卷
  來鵬詩集一卷
  謹按東觀餘論云蔡融來鵬皆唐人見丹陽集
  别集六共六十二部計三百二十二卷以下原卷六十四凌煙閣功臣讃一卷
  覊國箴一卷
  舟中纂序五卷
  寳圖讃一卷
  才命論一卷
  安邦䇿一卷
  武成王廟十哲讃一卷
  魏文正公時務䇿五卷
  䇿林十卷
  劉蕡䇿一卷
  杜元頴五題一卷
  窮愁志三卷
  牛僧儒論集一卷
  丁友亮唐興讃論一卷
  吴武陵書一卷
  大中年與凉州書一卷
  顧雲啓事一卷
  羅隱啟事一卷
  讒書五卷
  羅隱讒書本三卷
  吴越石壁記二卷
  離騷約二卷
  質論一卷
  謹按東觀餘論云崇文總目質論李後主與徐鉉書云為爾於質論前作得一小序子即此論也
  唐孝悌讃五卷
  陸贄制集二卷
  元稹制集二卷
  長慶小集十卷
  李紳批答一卷
  玉堂集二十卷
  翰藁八卷
  中和制集十卷
  崔嘏制誥集十卷
  吴融制誥一卷
  舟中錄二卷
  鄭畋玉堂集五卷
  李磎制集四卷
  鳳閣書詞十卷
  李虞仲制集四卷
  樂朋龜綸閣集十卷
  盧文度制集一卷
  紅藥編五卷
  程遜辛夘錄十卷
  于旟制集六卷
  西掖雅言五卷
  翰苑制草集二十卷
  承明集十卷
  王内翰制誥集十二卷
  江南揖讓録七卷
  朱梁制誥二卷
  九諫書一卷
  論議表疏集十二卷
  陸贄翰苑集十卷
  李絳論三卷
  表奏集十卷
  令狐楚章表集二十卷
  令狐綯薦子集反諫疏一卷
  李磎表疏一卷
  朱朴雜表一卷
  韋莊諫疏集三卷
  王黄州奏議三卷
  曽致堯直言集一卷
  曲臺奏議集二十卷
  别集七共六十二部計五百三十六卷以下原卷六十五駱賔王百道判一卷
  龍筋鳳髓十卷
  鄭寛百道判十卷
  崔鋭判一卷
  吴康仁判一卷
  苑咸集一卷
  賀知章入道表一卷
  臨淮尺題二卷
  樊南四六甲集二十卷
  令狐楚梁苑文類三卷
  李程表狀一卷
  樊南四六乙集二十卷
  問道雜錄三卷
  趙璘表狀集一卷
  漢南真藁集十卷
  甘棠集三卷
  薛逢别紙十三卷
  顧氏遺編十卷
  安定集十卷
  愈風集十卷
  昌城後寓集五卷
  金臺倚馬集五卷
  樊景四六集五卷
  桂苑筆耕二十卷
  崔致逺四六一卷
  張濬書狀一卷
  李巨川四六集三卷
  沈文昌記室集三卷
  王次宗集六卷
  黄台江西表狀二卷
  彭霽雜狀啟一卷
  纂雜文苑十卷
  飲河集十五卷
  鄭凖四六集一卷
  淮海寓言七卷
  湘南應用三卷
  吴越應用集三卷
  金臺鳳藻集五十卷
  恭翔表奏十卷
  新集寳囊五卷
  李琪應用三卷
  白巖四六五卷
  羅貫書啟二卷
  華林集三卷
  真珠集五卷
  蘇易簡章表十卷
  虢畧集七卷
  林鼎吴江應用集二十卷
  湯筠戎機集五卷
  從軍藁二十卷
  湯文圭筆耕一卷
  啓霸集三十卷
  鏤氷集畧三卷
  李洪臯表狀一卷
  金行啓運集十卷
  經緯畧一百卷
  南燕染翰集十卷
  磨盾集一卷
  孫光憲筆傭集十卷
  孫光憲荆臺集四十卷
  文史類以下原卷六十六
  共二十五部計七十卷
  翰林論三卷
  文心雕龍十卷
  孫郃文格二卷
  續古今詩人秀句二卷
  鍾嶸詩品三卷
  古今詩文秀句二卷
  王昌齡詩格二卷
  晝公詩式五卷
  姚合詩例一卷
  賈島句圖一卷
  文章龜鑑一卷
  倪宥詩圖一卷
  炙轂子詩格一卷
  詩格一卷
  詩律大格一卷
  大中新行詩格一卷
  白氏制格三卷
  應求𩔖上下二卷
  賦樞三卷
  浩虚舟賦門一卷
  紇干俞賦格一卷
  王瑜文㫖一卷
  賈島詩格一卷
  賦訣一卷
  登科記題解二十卷


  崇文總目卷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