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特哈志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布特哈志略
作者:孟定恭 
本作品收錄於《遼海叢書

布特哈地方,伊古爲窮荒之域,土人隨各遊牧處所而成部落。其首領曰「酋長」、「部長」,每部各自爲政,中國治則通而來賓,不治則叛而互相吞併,爭爲雄長。至士馬日強,土宇日廣,恆與中國爲敵,此即三代之肅慎、漢之索離、魏之勿吉、隋之靺鞨、唐之室韋、五代之真,代有興替,名稱不一,以至遼、金、元。遞世興亡,而以陳習爭。尚武功,文治缺,然季清雖經居於黑龍江外五城之一,因在武備之下,未遑講文,至於略有備俱之檔案。庚子,俄亂焚一空,典籍莫籍,曷勝遺憾,今則五族一家,部落化爲縣治,牧地變成良田。江山不可復識,而人類又呈複雜,於是恐其久將入五里霧也。爰徵求山川部落之古今名稱與士老遺傳之舊聞,語音見諸史冊符合者,志歷代沿革。

不特哈,古息慎氏地[1],漢屬北夷索離國[2],魏爲勿吉國黑水部[3],隋屬黑水靺鞨[4],唐時嫩江以東爲黑水府境,嫩江以西爲室韋地[5],五代時契丹屬生女真地[6],遼曰上京路東邊突呂不室韋部[7],金屬蒲輿路泰州地[8],元屬黑水府達達路,爲東北諸王封地[9],明屬福餘衛[10],清曰布哈特[11]

康熙二十八年,設置總管衙門,駐防於嫩江右岸宜臥奇地方,轄理該處八旗事宜[12]

遼海叢書 第65冊 布特哈志略 16

光緒二十年,裁併三總管,改置副都統總理其事,其衙門移設於嫩江東五十里訥謨爾河北岸博爾多地方

  1.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之國。鄭氏康成說:「息慎即肅慎。」郭璞《山海經注》:「肅慎國去遼東三千餘里。」按不咸山即長白山,肅慎指寧古塔、黑龍江而言,則布特哈在其地矣。《孔子家語》:「周武王時,肅慎貢楛矢。」唐虞曰:「息慎」《竹書紀年》:「帝舜二十五年,息慎來朝貢弓矢。」是爲東荒絕域國見於中國歷史之始云。
  2. 索離,《魏略》作「櫜離」,《梁書》作「櫜離」,《遼史》作「橐離」,《後漢書》云「索離」。王出行,其侍兒於后,姙身而生男,名曰「東明王」。患其爲禍也,欲殺之,東明遁南至掩㴲水,以弓擊水,魚龞皆浮爲橋。行渡至扶餘而王,是爲扶餘建國之始云。按扶餘在吉林西北,索離又在扶餘之北,掩㴲水爲難水即今之嫩江。布特哈人隨嫩江流域落居者,爲多索離之後,索倫人仍在該處不少,且斯地土傳上古王與子生忌,逃遁渡難水,賴其魚龞爲橋,事尚相符,則現在之布特哈地方即古之索離境無疑矣。
  3. 勿吉即古之沃沮,又稱窩集、烏稽、阿集,皆音轉所致。沃沮係滿語譯漢,森林也。《魏書》:「勿吉在高句麗北,舊肅慎國也。」北史云:勿吉一曰靺鞨,其部落凡有七種,曰:「粟末」、「伯咄」、「安車骨」、「佛涅」、「號室」、「黑水」、「白山」。魏延興中,勿吉遣使乙力支朝貢,從難河水道往返國,知魏不復東略,南奪扶餘舊壤而疆理之,《隋書》所稱靺鞨七部,其基於是役云。按難河者即今之嫩滑江,土人至今以難水稱之,則布特哈爲其地無疑矣。
  4. 靺鞨七部,原屬勿吉。最南者爲白山部,最北者爲黑水部,則布特哈屬黑水部境無疑也。
  5. 靺鞨黑水部於唐高宗季年犯邊,爲李多祚擊破。玄宗開元十年更爲府,拜其酋長李獻誠爲黑水府都督。時有室韋國,在西、東與黑水靺鞨爲鄰,服唐朝貢。唐羈糜之契丹興,遂爲所有。阻午可汗置突呂布部,戍長春州西;阿保機置突呂不室韋部,戍泰州東北;涅剌拏古部,戍泰州東。自嫩江以西,索岳爾吉山以東俱役服之,則布特哈其地無疑矣。按室韋係錫窩之轉音,即蒙語譯漢樹叢,蓋因上古此處山深林密,土人藏居其間,出沒無常,始爾得其名也。
  6. 至五代時,黑水靺鞨及渤海地皆附屬契丹,蔓延於松花、鴨綠間。在松花江西南爲熟女真,松花江東北者曰生女真,則布特哈在其地矣。
  7. 遼上京臨潢府,即今內蒙巴林東北一百四十里之坡羅城。契丹耶律阿保機挫敗室韋而置突呂不室韋部,戍泰州東北,其地自嫩江以西,索岳爾吉山以東則屬布特哈矣。按耶律係蒙語磊落光明之意,阿保係鄂博之轉音,即土堆之謂,機係額齊之平音併簡,即頭也,蓋因其人尖頂,性情磊落而得姓名者也。
  8. 金蒲輿路南至上京六百七十里,東南至胡里改一千四百里。今黑龍江以西,松花江以北,嫩江左右係以扶餘得名,即明之福餘地,惟疆界羸縮互殊耳。時金宗室婆盧火從太祖攻黃龍府,及平東方諸部,以功授謀克。天輔五年,太祖以舊部瘠鹵,不如泰州腴可種,遂擇諸猛安謀克中民戶萬餘,使婆盧火統之,屯於泰州地。泰州者,故契丹二十部族牧地,遼之長春州是也。金兵既西略,諸部族咸西北徙爲邊患。婆盧火內修農業,外飭邊備,起達里帶石堡子。達里帶石者,屏蔽也,西南直抵臨潢龍,浚壕立界爲堡,二十有四史所稱長春邊堡是也。其跡迄今在西布特哈總管署北三里之遙。起自嫩江右岸西南,直抵直隸圍場,屹屹若長城可稽,則布特哈爲泰州地無疑矣。
  9. 契丹盛時,他部可以紀者有塔塔爾、泰赤烏,有達達、女真代興,咸隸屬焉。元太祖帖木真幼與札木合戲水斡難河,即鄂嫩河,長爲塔塔部長,遊牧捕魚。兒闊連兩海子間兀兒失溫,上即今之呼倫貝爾烏爾順河,女真達達遠路在其東云。至於元初,封建諸王於東方,自臨潢東北。泰寧路、松花、嫩江等處皆別里古封地,則布特哈在其境矣。元爲蒙古,即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回紇更迭佔據之地,唐時有蒙兀室韋爲此族之起源。蒙兀之先,嘗服屬於東胡,東胡族即通古斯之轉音,故人種學家稱其同出於東胡族。至金時,合不勒爲部長,自號大蒙古國,即蒙兀之轉音。成吉斯汗時,兵力直達歐州,泰西人因以蒙古爲黃種之代表,同稱黃種爲蒙古利亞種云。
  10. 明初,以元後烏梁海置外衛,自大寧歷喜峯近宣府,曰「朶顏衛」,本元之朶顏元帥府也。迨成祖棄大寧以賜朶顏,其地益廣,今熱河特別區及其北境之地皆屬之西界泰寧衛、北界福餘衛。正統十二年,衛拉特強盛,以兵侵三衛,朶顏、泰寧皆不支,乞降,惟福餘衛長奎孟克率所部走嫩江,據其地而國,則布特哈在福餘境無疑矣。福餘係金之蒲輿,即扶餘之轉音。
  11. 清係滿州愛新覺羅氏。愛新者譯漢金也,滿州之在關東自稱爲朱申,即女真之轉音,則生女真阿骨打滅遼建金,清爲其後無疑。三代之肅慎即女真之先祖肅慎之轉音爲女真,猶女真之轉音爲朱申。至布特哈者,譯漢打牲也,蓋因土人打牲生活得名
  12. 八旗係廂黃、正黃、正白、正紅、廂白、廂紅、正藍、廂藍等八色旗旅。清制,國軍專由旗戶分旗編練,以備用武。布特哈地方因有達呼爾、索倫等部落人雜居,設九十二佐分編八旗,統設總管衙門一,置索倫、達呼爾、滿州三總管合理之。衙署建於西北,倚金遼邊堡,東南臨嫩江流域,及尼爾吉渡口,山環水抱之宜臥奇後屯,其轄境西南自索岳爾吉山起,西北經呼倫貝爾,以內興安嶺爲界,東北與墨爾根即之嫩江縣連界,東南訥謨爾河源經呼蘭、齊齊哈爾即與今之龍江縣爲界。同治季年以後,歷任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