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1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一百七十 康熙朝實錄
卷之一百七十一
卷之一百七十二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夏。四月。丙戌朔。享太廟。遣皇太子允礽行禮

  • 先是上命理藩院員外郎霍尚于哈必爾漢等處、巡視鑿井至是、霍尚奏報、自哈必爾漢、至博木巴圖哈卜齊爾口以外、鑿井之事已竣。報聞。
  • 諭內大臣等曰、前因有雪、故御營馬匹、傳令使隨水是牧放。今既無雪、馬匹俱著放於左翼。如有違令、放於右翼者、拏獲必加重處。著通行曉諭
  • 丁亥。上駐蹕蘇勒圖地方。
  • 戊子。諭乾清門一等侍衛馬武曰、自宣化府取來炮二十四門、需用最要。著漢軍四旗火器營大臣等照看、一同帶來。
  • 己丑。上駐蹕哈必爾漢地方。
  • 先是、遣侍衛克什圖、主事保住、使噶爾丹所。至是、坐台員外郎席保住、奏報克什圖等攜噶爾丹奏章、步行而回。上問議政大臣、料噶爾丹待我兵否。諸臣奏曰、前噶爾丹遣回阿爾必特祜等時、一面作往工噶勞圖地方遊牧之狀卻仍駐紮如故。今觀其駐於土喇、而遣回克什圖等、或不待我兵而竟遁、未可知也使克什圖等、步行而回者、是正欲其遲到、雖出兵不能追及之意。上曰、朕熟計噶爾丹情形久矣。噶爾丹之心、必以為今當春令、馬匹羸瘦。此路既無水草、沙磧瀚海、又甚難行大兵勢不能到、至朕親來、彼萬難料及。故奪我使之馬駝、令步行而回。不過欲堅彼部下蒙古之心、示以不懼耳。非欲使我兵遲延、彼得遠遁也。朕先傳諭大將軍費揚古、與約師期。今費揚古奏、本月二十四日、可至土喇。若依期而至、兩路夾攻、則噶爾丹在我掌握、安能復脫。若我兵先到、彼必連夜逃遁。費揚古兵、縱少遲緩、必至土喇地方。噶爾丹以疲敝乍到之兵、費揚古迎擊、可盡行殲滅。觀彼在我使者之前舉動、噶爾丹早已入我計中矣。
  • 諭議政大臣等、至汛界時、應將眾人馬匹、作何酌留、即行議奏。尋議、察留疲瘦馬駝。自王以下、大臣官員、及有力者、並人存留。將所留馬駝、各令本人看守牧放。護軍、驍騎、執事人等、不留廝役、止留馬匹者。見今蒙古王等奉㫖留住汛界。以此所留馬匹、總付蒙古王等、撥兵看守牧放。每翼分派部院官二員、會同蒙古王等管理。從之
  • 鄉導護軍統領蘇丹奏曰、皇上回鑾時、仍經此路、則沿途所鑿之井、仍交與員外郎霍尚、令所屬旗下蒙古、修理看守。從之
  • 庚寅。上駐蹕和爾和地方。
  • 諭理藩院、著檄尚書班迪、遣賢能官員、作速安設旁驛。
  • 辛卯。上駐蹕格德爾庫地方。
  • 喀爾喀台吉滾濟扎卜墨爾根阿海領四十餘戶來歸。命安插界內。
  • 壬辰。上駐蹕塔爾奇喇地方。
  • 先是、遣官於塔爾奇喇掘井無水。駕至。清泉忽湧、導成巨流。人馬資用不竭。眾皆謂皇上洪福所致無不大悅。
  • 癸巳。命大學士伊桑阿、祭風雨之神、及界外山川之神。
  • 上諭行在兵部、前鋒兵、鑲黃旗兵、正黃旗兵、察哈爾兵、綠旗兵、此五營、見在一處同行伊等牧放馬匹、俱遵法度。今草甚茂。著將御營相近迤西牧草、留以待用。行則在前一程駐紮。勿相去太遠。
  • 甲午。上駐蹕僧色地方。
  • 行在兵部奏、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於四月初六日起程、向克魯倫前進。應於何處會師。上曰、薩布素之兵、來亦無及、兵馬徒然勞頓。著薩布素近喀爾喀河、擇好水草處、餵養馬匹。可移文薩布素如之
  • 諭內大臣等曰、茲已抵邊界。自明日始、著列環營。
  • 乙未上駐蹕科圖地方。
  • 扈從大臣佟國維、索額圖、伊桑阿等奏、傳聞噶爾丹之去已遠皇上當徐還。使西路兵前進上召諸臣諭曰、朕以噶爾丹侵擾喀爾喀、及外藩蒙古故秣馬厲兵、整軍運餉、分路進剿。曲盡籌畫。告祭天地、宗廟、社稷。務期剿滅噶爾丹而還。自兵丁以至廝役、無不思滅噶爾丹者。況爾大臣、俱系情願效力、告請從軍之人。乃不奮勇前往、逡巡退後、朕必誅之。不知爾等視朕為何如人。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親行仗劍、以建丕基。朕不法祖行事可乎。我師既至此地。噶爾丹可擒可滅、而肯怯懦退縮乎。且大將軍伯費揚古兵、與朕軍約期夾擊。今朕軍失約即還、則西路之兵、不可問矣。還至京城、何以昭告天地宗廟社稷乎。佟國維等、叩首謝罪。頃之。前遣往哨探護軍參領車克楚至、言噶爾丹未嘗遁去、仍在克魯倫。眾始曉悟。
  • 議政大臣等奏、京城送來馬三千。作何給發兵丁。上諭曰、自京城每佐領下出兵七名、每人給馬四匹、四人共騾一頭。今每旗留八十名、則八旗共留六百四十名矣。合綠旗兵、察哈爾兵、自京城趕馬護軍二百名、通共計算、比原數仍多。計每旗所留八十名兵丁之馬騾、共三百四十有餘。於此馬匹內、揀膘壯者、可得馬一百五十匹。再添自京城帶來馬一百五十匹、則每旗三百匹矣。若給火器營兵、每旗一百匹。二總兵官下綠旗兵、各五十匹。馬自有餘。所留兵八十名、著留十五日口糧。其餘米糧、給與前去兵丁。其補還此項米糧、俟于成龍運米到時、照數補給。此馬三千匹內、撥給兵丁所剩、著交與上駟院。其趕馬護軍二百名、令歸各旗營內行走。尋又諭、在前之兵、若將趕來馬匹、復趕送前去、則馬匹勞苦。內御馬群、有馬八百匹在前。將此馬內、給前鋒兵一百匹、給兩黃旗三百匹。其在前行走之綠旗兵、給兵部馬五十匹。著馬思喀、達利善、安布祿、看給。其在後六旗兵、漢軍火器營兵、綠旗兵馬匹。著索額圖、將兵部趕來馬匹、取其膘壯者、五百匹。並自京城趕來旗下馬匹。照數看給。內御馬群馬一千匹、不用給與。其所留之兵、著左都御史傅臘塔、副都統海瀾、在此駐紮。總管兵馬。遣人察看哨口、偵探消息
  • 阿霸哈納貝子額林辰達什、告請隨征。上曰、爾隨征之意極是。但今蒙古馬匹、正在極憊之時。爾等率領官兵、將所留馬匹、在好水草處、公司看守牧放。即與爾出兵效力無異。務加意勤勉
  • 禮部議覆、福建巡撫卞永譽疏言、耿逆叛亂之時、福甯總兵官吳萬福、福州府知府王之儀、邵武府知府張端午、江西建昌府知府高天爵、建寧府同知喻三畏、邵武府同知高舉、侯官縣知縣劉嘉猷、尤溪縣知縣李塤、福州城守營千總廖有功等、守節殉難。請建公祠致祭。應如所請。從之
  • 以故鑲黃旗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阿哈道之孫興麟、正藍旗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他布代之子阿遇錫、各襲職
  • 以兵部送至軍中馬匹羸瘦。革兵部左侍郎朱都納職
  • 戊戌。駕出汛界。至蘇德圖駐蹕
  • 諭撫遠大將軍伯費揚古、朕所統軍、將至汛界時、即差護軍參領車克楚、前鋒侍衛祁薩木、往克魯倫左側、躧探聲息。今車克楚等還、奏雲、臣等初九日、到伊扎爾地方、見有寇蹤。於是轉回。初十日、遇沙津王所差鄂漆爾等、言噶爾丹、於本月初間、自土喇向克魯倫移營。第三日、我等歸時。噶爾丹在達爾漢敖拉山。以此揆之。噶爾丹已近朕所統大軍矣。此寇乃極狡猾之人。如敗遁、斷不趨土喇、必渡克魯倫。或從俄儂巴爾濟、赴塞棱格、或繞巴顏烏闌之後設伏。爾等兩隊兵。見彼下克魯倫。若隨蹤而往、未必不入其伏兵之中。朕甚慮之。特遣藍翎侍衛殷濟納等諭爾可詳詢地裏、及彼脫逃之路、小心堵禦。不可以彼向下流行而輕之。特諭
  • 諭侍郎西拉、侍讀學士喇錫曰、扎薩克王、台吉等、並喀爾喀王、台吉等、應俱駐紮一營。著科爾沁達爾漢親王班第管領。
  • 諭行在兵部、見今噶爾丹、由克魯倫河、順流而來。住紮之處、大兵十日內可到。應行文于成龍、著將米糧陸續運至、勿致有誤。噶禮頭運米糧、亦令隨後運到。總兵官岳昇龍、著選所屬兵丁、兼程趣御營前來
  • 諭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曰、爾往傳諭後軍、朕在瑚魯蘇台察罕諾爾地方、駐營以待。著後軍趲赴前來、毋疲勞馬匹
  • 己亥。上駐蹕瑚魯蘇台察罕諾爾地方
  • 諭議政大臣等噶爾丹由克魯倫河、順流已至伊渣爾厄爾幾納克地方。我西來兩路兵、及中路兵、俱近克魯倫河矣。噶爾丹勢蹙、或向東竄入亦未可知。著盛京、甯古塔兵、前往索嶽爾濟山屯紮。黑龍江兵、亦赴彼會齊。可速檄行。
  • 上又慮噶爾丹向克魯倫西遠遁。乃遣理藩院撥什庫諾爾布、喀爾喀納木扎爾王長史庫濟根等、哨探。諭曰、聞噶爾丹順河下流行。恐我軍越過。爾等往克魯倫歐德哈爾哈地方、潛渡河。伏于北山、登高望之
  • 以翰林院編修宋衡、為雲南鄉試正考官吏部員外郎董思凝、為副考官。翰林院編修湯右曾、為貴州鄉試正考官。戶部員外郎萬愫為副考官
  • 命定軍行次序。前鋒軍在前。次八旗漢軍火器營、察哈爾宣化府、古北口綠旗兵。次御營並上三旗。次五旗。總兵官岳昇龍至、亦同綠旗兵行
  • 辛丑。上駐蹕喀喇芒鼐哈必爾漢地方
  • 宣化府總兵官白斌等率官兵迎駕。上諭曰、爾等俱經歷戰陣之人。若遇敵時、宜各加勉勵
  • 壬寅。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 升內閣學士齊穡、為盛京工部侍郎
  • 諭內大臣等、爾等營內、或哨口、或斥堠牧馬之處、終夜無使張燈舉火。違者定行治罪
  • 癸卯。上駐蹕席喇布里圖地方
  • 諭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前行八旗前鋒兵、漢軍火器營、與四旗察哈爾兵、及綠旗兵。統領不可無人。著皇長子允禔、與爾前往統領行走。朕十九日、在今日所駐席喇布里圖地方停留。其八旗前鋒、漢軍火器營、察哈爾兵、綠旗兵、俱著於拖陵布喇克地方停留、等候御營
  • 諭副都統吳達禪、御營後五旗中、著正紅旗、明日近至御營。聽上三旗都統指示紮營。其四旗、至御營軍所過六七里外、繞湖泊紮營
  • 乙巳。予故散秩大臣朱爾素、祭葬如例
  • 丙午。上駐蹕西巴爾台地方
  • 哨探撥什庫諾爾布等還奏、言厄魯特實在塔爾幾爾濟地方。上以示議政大臣。及兩營大臣。授諾爾布、拖沙喇哈番職。餘賞賚有差
  • 丁未。撫遠大將軍伯費揚古奏言、臣於四月初八日、至翁金口東進兵、駐紮烏闌厄爾幾地方。若寧夏兵、於初九日、至烏闌厄爾幾地方。臣等或一路進兵。或兩路進兵。會同定議具奏。若仍不至。據正月二十八日、奔來喀爾喀逃人、曾有噶爾丹今在土喇上流之語。臣等亦不便久待。即於初十日啟行、進趨土喇矣。其寧夏兵到時、著隨後進發。又鄉導等約略計雲、初十日自烏闌厄爾幾起程、行二十二宿、於次月初三日、可至土喇阿喇克山之西、克勒河朔地方。上諭諸王大臣曰、前因大將軍伯費揚古疏言、四月二十四日、可到土喇。二十七日、可到巴顏烏闌。是以中路大兵、整旅安行。已來至近敵之地矣。伯費揚古、沿途耽誤、許久不見奏聞。今忽奏稱改期。目前我軍既逼近噶爾丹、應不必待伯費揚古軍、當即前行。爾等議奏。尋多羅信郡王鄂扎、貝子蘇爾發等議。臣等切思噶爾丹、若果有待我軍之意、則我亦可俟西路之兵矣。若不能禦我軍威、欲行逃竄、則其地方寬闊、聞信預遁、必相隔遼遠。今量西路兵所到之期、緩行以待兩路夾進、似為有益領侍衛內大臣蘇爾達、馬思喀等議。臣等前因伯費揚古原奏內、有二十四日至土喇之語度。等待之期、不甚久遠。故請俟伯費揚古兵至、然後進發。今伯費揚古奏、四月初三、方至土喇阿喇克山之克勒河朔。臣等詢問鄉導。言自阿喇克山之克勒河朔前行八宿、第九日、始至巴顏烏闌地方。噶爾丹若由巴顏烏闌北逃竄、亦有去路。如此、則等候日期太遠。若我軍不進。噶爾丹不戰而走。一時難於追獲。今我軍似應前進、酌量而行。宗室公吞珠、領侍衛內大臣公舅舅佟國維等議。中路大軍前進、宜近抵克魯倫河。前奉諭、有欲遣。使往噶爾丹之語。若伯費揚古之兵可待、即往來遣使、延緩日期、以待伯費楊古之兵若有可行事宜、我軍勢大、可即行剿滅。噶爾丹極其狡猾。如大軍不近抵克魯倫河、而噶爾丹順克魯倫河下流而去、則我大軍似難追及矣。得㫖、遣乾清門侍衛馬武、往皇長子允禔營內。侍讀學士喇錫、往五旗營內。商之
  • 遣侍衛額林辰、齎敕諭撫遠大將軍伯費揚古曰、爾初七日奏言、五月初三日、可到土喇。爾原奏言、四月二十四日、可到土喇、二十七日、可到巴顏烏闌。是以朕軍因水草無誤、定於二十五日間、到克魯倫河。今差前鋒視其行蹤亦已獲其生口矣噶爾丹有沿克魯倫河而下之勢。與我相隔五日程。此際爾等理應遣奏數次、則朕軍易於迎待。而爾等久不來奏、不知已到何地。恐稽時日。催趲而行。遂先於爾等。今或待或行、系在兩可。情事甚大。爾等如何行路、當速來報。因原議、兩路兵孰先到數日、有務須等候之約。是以朕且待且行。如必不得已、則當相機行事耳。特諭
  • 諭行在兵部、大將軍伯費揚古、兵行稍遲。朕緩行以待之可行文于成龍、乘此時將所運米、作速陸續運至
  • 先是、上遣侍衛喀瓦爾達等、至古爾班圖爾罕地方。潛覘敵哨。至是、喀瓦爾達等還。奏曰、臣等前後往踰巴爾代哈山。及清晨、至西方圖爾罕山上。適敵哨方到、於山上覓水。臣等向克魯倫視之。見其有煙。厄魯特在此是實
  • 戊申。喇錫回奏、統領正紅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及鑲紅旗小營兵、諸王大臣等議、臣等以為大將軍伯費揚古兵、至土喇之期尚早。若中路大兵、即行前進。使噶爾丹知皇上已至。旋即逃竄、便得脫矣。今視水草佳處、堪容八旗兵者、暫行屯駐。約計大將軍伯費揚古兵至、然後前進。則噶爾丹之後、已為所截。因而夾擊之。于事有益。縱令噶爾丹依克魯倫河順流而去。自有盛京、烏喇、黑龍江等處兵在彼。而我大軍復抵克魯倫河、斷其歸路、亦復有濟。統領鑲紅旗兵皇三子允祉、領侍衛內大臣公福善等議、臣等以為大將軍伯費揚古奏稱、遲延五六日、初八日出翁金口東。今噶爾丹、見在巴顏烏闌近處。若待伯費揚古兵至、時日稍遲。恐賊聞風逃竄、亦未可知。即以中路大兵、剿滅賊寇、未為不足。既已近抵克魯倫河似應一面移文、催西路之兵。一面使賊不及為備、前往擊之。馬武回奏、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等議、應緩行以待大將軍之兵。都統公鄂倫岱等議、應即行進兵。得㫖、著見在此營內議政大臣等議奏。大臣仍持前議口奏。得㫖、至明日駐營處定奪。
  • 皇長子允禔奏、臣等於二十一日至拖陵。漢軍火器營、所帶宣鎮神功炮二十四門、因駕車騾匹已疲。於二十二日晚始至。又總兵官馬進良、白斌言所帶八十日糧、以二十日糧、留貯和爾博地方。見今已用五十日。若糧能接濟、不致稽遲。上命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料理火炮事務。大學士伊桑阿、查綠旗兵二十日口糧數目具奏
  • 己酉。上駐蹕察罕布喇克地方
  • 辛亥。諭議政諸臣、俟至拖陵地方、再遣使於噶爾丹。度伯費揚古等兵亦將到。噶爾丹若遣使來。我亦遣使頻往、以待伯費揚古等兵。彼若乘此逃竄、必生內變、豈能完全耶。諸臣奏曰、上諭至拖陵地方、再行遣使。甚是。俟至拖陵時、往來遣使、以待伯費揚古等兵。若噶爾丹接戰、則兩路夾擊、立行剿滅。或逃或降。至彼時再議。上是之
  • 諭領侍衛內大臣等曰、噶爾丹自以為無所畏憚、煽感諸蒙古竊踞克魯倫地方。謂朕必不親征。今我軍緊要軍器、俱已備至。若噶爾丹聞朕已至。必先逃竄爾等欲戰耶。欲使噶爾丹逃竄耶。可各陳所見。諸臣奏曰、臣等之意、聽彼逃竄、似比戰為愈。但所以使噶爾丹逃竄之計、臣等不得而知。上曰、噶爾丹原系行劫小寇。素無遠識。信人誑言。侵掠喀爾喀。以為我軍不能即至。故敢竄伏克魯倫。今大軍已近噶爾丹。西路兵亦將至土喇。爾等欲使之逃竄。朕以為無難。俟其少近。遣使往諭雲、朕欲與親臨約盟、爾可前來、與我軍會議。並不爾剿噶爾丹聞朕親來必連夜奔逃。我軍即行追殺。如向土喇退去。必遇費揚古兵。朕於此賊、廑慮已久。此次噶爾丹必然殄滅。拒則糜爛。竄則逃亡。但于成龍所運之米、恐不能應期而至耳。伊桑阿等、可撰敕呈覽。俟少近遣往。旋即進兵
  • 壬子。奏皇太后書曰、臣違慈顏日久。所以未敢請安者、軍中人來往頻數、則語言淆雜、於事機無益。且臣意若仰荷天祐、迅成大功。將同捷音並奏也。但瞻仰之懷、形於夢寐。茲特恭請萬安。此間水泉清而地氣涼。臣體中甚佳諸皇子諸王、大小諸臣、以至軍士俱好。臣所統兵無有滯誤。咸整肅畢至。糧車亦接續而來。但以待伯費揚古之兵遂多需時日耳噶爾丹所在、距我師甚近。彼聞臣親帥兵來必爾逃竄。今但臣一路進兵、則恐其途徑既多、彼將從他處奔突。總之此行天心眷顧、似有可憑伏望聖慈寬舒以待之。五月初旬、若得事竣。約六月初十日可以還京。為此特具奏章、自瀚海內察罕布喇克地方馳聞
  • 商南多爾濟、齎大將軍伯費揚古疏至。言臣等於初十日、自烏闌厄爾幾起程、至察罕和朔地方。將軍孫思克等、亦於十一日、至察罕和朔。臣等會議。將軍孫思克、博霽、各選精兵二千、與臣等一路前進。計程本月三十日、可至土喇之阿喇克山克勒河朔地方。來月初七日、可至巴顏烏闌。上命議政大臣等會議。尋議、應照皇上前諭至拖陵時、頻行遣使、以候伯費揚古之兵、兩路夾剿。得㫖、大兵或應即行前進。或應候大將軍兵至夾剿。仍著前後營諸王、大臣、公同議奏。前營、仍著馬武、後營、仍著喇錫、前去。
  • 癸丑。乾清門一等侍衛馬武回奏、前營皇子大臣等議。皇上親統大兵、特為剿滅噶爾丹而出。又思遏賊歸路。調發西來二路兵俱至。正合皇上神謨。今兵力甚盛。正宜協力夾擊、剿滅噶爾丹。其遣使噶爾丹、及計大將軍伯費揚古等兵、近逼賊營、夾攻剿滅之處。俱候皇上乾斷。侍讀學士喇錫回奏、後營皇子、王、大臣等議。與議政大臣同。上諭議政諸臣、朕所統大軍、不勞而至。人逸馬肥。以此精銳、人思敵愾。寇雖十萬、朕將用策、親禦以擊之。一面遣使往說。倘敵人力有餘、則聽與我戰。力不能及、則聽其走。但此寇若走、恐在我有追悔之意。議政諸臣奏曰、噶爾丹若走、則吾事已畢。當遣使往說。眾意合一上遂定遣使之議
  • 甲寅。頭運米車到、遣乾清門一等侍衛馬武齎糧給散總兵官馬進良、白斌、標兵
  • 乙卯。喀爾喀扎薩克台吉車陵渣卜等奏、請隨軍效力。上曰、爾等往來遊牧、以避厄魯特、勞苦已極。免往出征。各帶眷屬牲口往達裏岡阿之東居住。朕回鑾時、指示地方安插。達裏崗阿地方。曾留馬匹牧放。著爾所屬人等、加意收管、勿使盜竊。車陵渣卜復奏、願准臣兄子台吉多爾即渣爾、都統嘎爾單、隨征。上許之。又諭之曰、尚書班第、令爾等向內遊牧。爾等不從。納木扎爾陀音等、終為厄魯特所掠若果向內地遊牧何至於此。爾等既與土謝圖汗附近。著隨征台吉多爾即渣爾、都統嘎爾單、與西地西裏貝勒同行
 卷之一百七十 ↑返回頂部 卷之一百七十二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